张作霖的地方行政管理研究——以废除“奉小洋票”本位事件为中心

张作霖作为奉系军阀首脑,在XXX统治前后二十多年中进行过许多重大的改革。由于奉天省(今辽宁省)的财政危机和金融混乱的情况,对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形成了直接危害,直接导致奉系军阀执政初期陷入恶劣的财政形势。为缓解东北地区财政危机问题,张作霖任用王永江进行废除“奉小洋票”的经济货币改革,对奉天财政进行系统整顿。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局限性,最后奉系军阀的财税、金融等改革措施以失败告终,但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关键词张作霖;奉系军阀;奉小洋票;财政、金融改革

一、引言

从1917年到1926年,关于奉系军阀金融、财政改革这一内容的研究,贯彻了整个奉系军阀历史的研究,同时也是整个东北经济史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对奉系军阀的学术研究已有了较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张作霖人物生平进行评价,对东北奉系军阀军事行动战略战术研究和“东北易帜”前后日华关系变化及影响上。而学界对奉系军阀金融、财政改革的研究却稍有欠缺。其中,关于废除“奉小洋票”本位事件这一贯穿奉系军阀改革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并没有在学界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针对废除奉小洋票的改革,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述,全面的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奉票改革进行诠释,探究这一事件的本质及历史意义。意图通过梳理废除“奉小洋票”本位事件对当时奉天乃至整个中国东北经济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张作霖金融、财政改革的背景

(一)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金融动荡和财政困难

清朝末年,由于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全面侵略和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而不死”,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紊乱。具体表现为市场缺少必要的规范,缺乏强力中央XX导致洋行与地方金融组织肆意发行纸币,造成了东北物价飞涨的同时纸币多而杂缺乏统一汇率。1905年,为了防止洋钞和大批私贴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肆流通,奉天省在张作霖的示意下成立了“奉天官银号”,规定“铜元”和“小银元”为主要流通货币,其中铜元包括“铜元票”和官帖,而以小银元为单位的货币则称为“小洋票”。但此次货币改革没有触及奉天混乱的货币市场的畸形的经济模式,无法根本上解决当时社会的金融问题。在奉天省,为了应付辛亥革命后的军事开销和财务问题,奉天各地的官员私人银号,完全无视了当时的市场需要和流通标准,大肆发放钞票。1914到1917年间,由于日本人“挤兑”也导致过几次大的“奉小洋票”下跌事件。

(二)因财政困难滥发纸币扰乱金融秩序

最初小洋票并不能兑现为小银元,直到1912年在奉系XX的牵头下才得以兑现,与银元挂钩极大的提升了小洋票的使用价值,不但在奉天当地广泛流通,在其它地区也有使用奉小洋进行交易。但因奉天XX后续出现财政困难,经常向官银号挪借储备金,官方银号又以此为藉口,发行了大量的钞票,使纸币和银元都贬值了,表现是小洋票的泛滥,发行的数目远远大于实际的小银元,因此很难进行兑换、流通。小洋票的大幅贬值,使其远低于小银元的实际价值。

1914年,xxx颁布法令,各省的军事、政治开支,不能只靠发行新的钞票,而是要从税收收入中提取,但此时的奉天省由于此前官银号大量发行钞票,造成储备金短缺,无力应对兑换风潮面临破产,只能靠日本的银行的借贷来维持。如当时奉天省从日本朝鲜银行借了一百万元的贷款后无力偿还,在1916年以省内的契税和酒税为抵押,又贷了200万元。1915年十月,奉天省财政厅除了从日本银行贷款以外,还向日本财团大仓组贷款一百五十万元,后由于无法偿付贷款遂与日本谈判,商议还贷时间推迟一年。由此可见,对于奉天省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急需大刀阔斧的改革。

(三)连年征战导致军费激增

奉系军阀统治奉天省期间正值军阀混战,奉系全力向外扩展时期,这一时期军费开支到达恐怖规模,最终在一九一七年奉天省的经济窘迫到了极限。奉天省长曾公布过一道训令,说明当时奉天省军事开支逐年增长已经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字里行间多用“急切”“负担沉重”“捉襟见肘”等描述,可见当时连年征战军费激增导致的经济压力。开支激增的同时,财政收入却没有明显的增长,甚至由于自然灾害而缩减。最后的后果就是,与花费相比,奉天省的支出始终超过收益,导致收支不平衡。从奉天到现在,每年都要用借贷来支撑各项开支。此外,军费、教育、实业等方面的开支也不断增长,更加重了XX的经济负担,只能依靠进行外债来支撑。1922年、1924年的两次直奉战争,使得本就摇摇欲坠的奉天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这同时也是奉票毛荒、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重要因素。

(四)日本人多次挤兑造成奉票价格暴跌

日本对华早已虎视眈眈,试图占领东北金融市场扩大金元票的势力,但碍于奉天省的奉小洋票流通情况,日本人便开始大量收购其它银行的钞票兑换大量小银元。日本XX在1912年到废除小洋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多次的挤兑,造成严重社会动荡。而官银号原本就没有足够的储备金,下层百姓更是难以与之相抗。

在1913年奉小洋票出现又一次大幅的贬值,不但使东北地区的金融市场受损,甚至影响到了所在当地的日本商民的利益,为此奉天日侨商业会议组织日侨多次在东三省官银号、奉天兴业银行、黑龙江省官银号等银行,多次进行小洋票的挤兑活动攫取利益,被当时称之为“大正三年四月挤兑”。最终日本XX借此施压奉系军阀XX,张作霖被迫多次与日方的谈判和交涉。交涉的结果是奉天省XX只得被迫承诺自1914年8月起取消兑换限制,可以无限制进行小洋票的兑现。结果是日本的狼子野心快引起有识之士的警觉,因其直接性的威胁到了东三省官银号的生死存亡,中央XX只得指派中国银行援助资金,最后才挺过了这次危机。在日本的刻意破坏下,从1915起市场上流通的奉小洋票日渐增多,小银元逐渐减少,而日本方面所进行的挤兑却愈发严重。1915年11月起,日本人每天平均兑出银元超过了5万元,尤其是在12月17日和18日,日方总计兑出了32万多的银元。

另一个挤兑时期是一战期间。由于银价暴涨,日本人大量炼化现银并将其运往海外。奉天省的现银数量锐减,银价异常高昂,奉票价值大幅度下跌,东三省官银号蒙受了巨大损失。此时日本人又开始挤兑小洋票,由于东三省官银所存的白银不足,只好停止兑换。此举不仅使东三省官银号的信用受损,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东北的金融市场,严重扰乱了东北的经济秩序。

三、奉票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一)奉票的定义

奉票是清代末期与民国初期由东北三个省份联合发行的一种区域性货币,主要流通于东三省地区,由于奉票存在时间长、流通范围广、存在时间长而成为我国近代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近几十年来,因政治动荡和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奉票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动乱的特殊历史时期,奉票便在此时孕育而成,它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二)奉票的发展历程

1905年至1930年间,奉票的发行与流通总共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首先是出现和发展阶段。“小洋票”于1905年至1913之间开始逐渐发展并壮大,由于其纸币的面额并非“元”,而以“角”为单位,故名“小洋票”。一般情况下,元和角之间的联系是一比十的比例。与单位为银元的“大洋票”比起来,从面值上将它称为“小洋票”。当时“小洋票”的票面分为1角、2角和5角,而一元大洋票可以换十角小洋票。“小洋票”一推出,即为广大的东北商民所喜爱,其影响力更是惊人。产生这样的情况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小洋票”比铜钱更为便利。10个铜板用一条线捆绑起来为一吊,反观“小洋票”则是一种便于随身携带和使用的纸币。二是因为“小洋票”的票面小于“大洋票”,因此可以更好地适应中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使用。

其次是1914年至1917年三年间洋票经历的持续贬值的阶段。当时“小洋票”的发行总量已达1530万元以上,而在于下列几个原因:首先是奉票的信用受到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就不再向中国提供大额贷款,战争期间,西方国家开始严厉管控金属矿石的出口,贵金属更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限制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人多次扰乱奉票市场,在东北的日本人经常受日本军事当局的指使和怂恿,携带大量的奉票突然到中国银行中要求立刻兑换,钻的是东三省官银号的纸币上印有“凡持有本券者得向当地奉天省银行随时兑换等值货币”的空子。其次是日本方面制造奉票贬值的谣言,对市民散发各类虚假传票,发布新闻制造舆论,无所不用其极。最后为了掠夺中国财富,日本利用其控制的朝鲜银行(总行在汉城,由日本投资并控制)大量发行所谓“金元票”,1917年6月,该行发行金元票的准备基金竟高达1400万日元(日本旧币)。金元票的流通对奉票造成了一定冲击。“奉小洋票”汇率逐年下跌,1912年的1金元票约为1.20奉小洋票;1913年1金元票约合1.23奉小洋票;1914年1金元票约合1.36奉小洋票;1915年1的金元票约合1.47奉小洋票。

最后是1917年至1924年,奉票变为汇兑券的平稳过渡期。这种汇兑券又被称为大洋票或“十二大银元”。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券票面记载持票者,得按随时汇兑行情在奉天交券在上海领取规银”。即奉天当局要求汇兑券与前发兑换券“生伺一之效力,凡商民交易,公家征收,一律通用,无许歧异。”这意味着虽然在辽宁无法将汇兑券兑现,但是可以在上海进行兑换,汇兑券的货币本位是以大洋(银元)为面额的,可以将奉票的本位改为银元,使得东北的货币体系与关中的货币体系统一在一起,从而使得奉票的流通性更强、受众面更广。同时由于当时国际白银价格持续上涨,这对发行以白银为基础的大洋票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大洋票推出之后,奉系XX还把它和朝鲜金元券的价格挂钩,即:“大洋票”与“金元票”的汇率为1:1。奉系XX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大洋票的稳定性和流通性。

自1924年末至1928年,奉票发展已接近尾声。一九二四年中原大战,奉系军阀参与了战争,张作霖因此数次进入关内。奉省的军事支出不断增加。奉军庞大的军费从何而来?主要依靠的是发行奉票。这使奉票大幅贬值,奉省出现了严重的通胀,从而导致了整个东北的经济衰退。张学良掌权后,原打算奋发图强,振兴“奉票”,并提出了“奉票乃奉省之主币,决不任其毛荒”。马寅初等国内各界人士也给予了关注和建议。马寅初就曾向张学良建议:“请东三省当局抛去以纸币充军费之政策”,并献出“微添新税”,“发售省公债”之策。 然而,由于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以及后来的“九一八”事件,一系列重大政治变动使得作为北洋时期最稳固区域性货币“奉票”也逐渐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四、奉系XX的金融改革的内容

(一)统一使用大洋票,回收小洋票

“大洋票”的使用源于奉天当地银行与日本商会辗转多次的谈判。最终张作霖在日本洋行支持下最终以“大洋票”取代“小洋票”,以缓解金融危机,平息挤兑之风。1916年十一月,财务部印刷局准备好了大洋纸币,其面值为伍拾圆、拾圆、伍圆、壹圆。随后奉天省财务处发出《为整顿奉省金融改用大洋的训令》正式宣布取消小洋票改为大洋票。由于奉天商民之前多以小洋票为流通,如果改换大洋票,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张作霖听取财务部建议,在全面使用大洋票前设置了缓冲的时间。1917年7月,中日金融调节委员会最终决定正式按照每1元大洋票兑换小洋票12角的比例,回收小洋票改用大洋票,中日双方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了敦促小洋票按质按量的回收,奉天商务总会训令中提出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改用大洋票的办法,即每天都应检查是否有商户没有使用大洋票交易,如有违反应立即改正,否则予以严惩。按时收回小洋票,并在到期以前仍能在市场上使用。另外,建议一定要严守小洋票和大洋票之间的汇率,也就是一元大洋票对一元两角小洋票。通过以上措施,大洋票得以平稳推行。

(二)严格禁止私帖的流通

早期私帖的发布目的是便于商贸流通,但由于没有国家对其进行管制,导致乱发现象严重,对东三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成为妨碍货币改革的重要因素。早在民国初期奉天省XX曾对“私贴”进行管制,以遏制“私贴”泛滥现象。然而,由于在东北地区私帖流行范围广、流通规模大,省内官员依仗手中权利,经营钱庄和票号等金融机构,或者与钱庄、商号等勾结,自身就是私帖的发行者。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官吏对于取缔私帖,也多是阳奉阴违、敷衍了事。导致多次整治效果不佳,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私帖问题。

王永江上任后把“私帖”视为阻碍统一流通的重要因素。张作霖亦主张禁止使用私帖,并提出了如下至少:对有大量的私帖大型商户,难以自行回收的,则以公商合营的银行号用大洋票进行回收,这样一方面挽救了奉天岌岌可危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洋票的推行。而小商户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收回。1917年11月,王永江为统一币制,制定收销各县私帖章程。章程规定,至1918年8月底分五期收回私帖,逾期不候。同时王永江向张作霖提议,由省城四家银行共同出资,解决各地缺乏足够资金回收市面流通私帖的问题。通过多轮整治,私帖泛滥现象有所收敛,但据《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的记载,从1917年末至1920年,还有多次关于收销取缔私帖的记载,说明当时私帖仍在流行。实际上在奉系军阀统治东北时期,私帖也一直没有彻底退出金融市场,在市场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三)对日进行金融策略以稳定东北金融市场

奉票的跌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主要原因是奉系军阀的连年征战导致财政亏空,于是与民争利滥发纸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金融机构、不法商人和腐败官员的扰乱行为。为了缓解因奉票不断贬值带来的金融亏空,奉天省XX对日本方面采取了紧急措施意图整治市场秩序。鉴于日本人的“挤兑”和纸币的滥发造成奉票毛荒的局面,奉天省XX全面停止叫停无限制兑现奉票,这引起一般市民的金融恐慌和日本人的强烈不满。最终在张作霖的斡旋下,中日双方商议修改了中日双方1917年7月16日的金融协定,修改的内容为“中国方面银行为保守大小洋票之信用起见,将发行准备金之一部分之日洋三百万元,存入中日官宪所指定之日本方面银行……该存款非经中日官宪之合议不得提出。”这实际是在解决“挤兑”问题的同时又对日本银行采取安抚妥协的态度,反映出奉系军阀对日态度还是以妥协会让为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金融的管理力度。但不可忽略的是,由于当时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经济实际上仍处在畸形发展过度依赖列强资本的状态。奉系军阀XX重拳出击打击扰乱经济运行的违法行为。如禁止不法商人勾结日本投机者投机倒把低价出售奉票、制xx币获取不法收入,对日本人xx奉票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调查。1926年,日本人柳井才吉xx伪钞四万多元被安东警察厅侦破后,对其进行缴获。

五、奉系XX财政、金融改革失败的原因及评价

1926年,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带来的军费开支问题没有解决,张作霖与日本在内列强关系恶化和王永江与张作霖关系出现裂隙,奉系军阀的金融、财政改革以失败而告终。王永江的辞职是其标志,金融、财政的改革进程也因此中断。1926年,东北的经济几近崩溃。

(一)奉系军阀财政、金融改革失败的原因

1.高赋税政策的盲目实施

为了增加国家税收,奉系军阀采用了扩大税源、提高税率等措施。若能将税种的数量和税率高低限制在适当的限度之内,则可视为提高税收的一种有利措施。然而,在奉系军阀统治下,特别是在经济改革的中期和后期,东北的一些地方当局为了提高税收而采取了各种不良手段,导致城镇和农村的税收负担日益加重,这也是其经济改革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军务开支占财务开支比重偏高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迭起,社会动荡是当时的时代特征。大小军阀间的军费支出均占各自财政收入比例很高。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奉系军阀经济改革与战争息息相关,大量财政收入被用于军饷发放和武器购买。巨额的军费支出造成国民经济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奉系军阀财政、金融改革的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军务开支占财务开支比重偏高是20世纪中国军阀普遍面临的困境,不同军阀采取不同举措缓解经济问题。如滇系军阀唐继尧针对云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在前期就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力图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而蒋介石为首的新崛起的军阀则投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外洋行的怀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奉系军阀的经济体制与战事紧密相连,军费开支占了绝大多数也不足为奇。

3. 奉系军阀难解的内部矛盾与其不断的贪占行为

随着奉系军阀金融和财政改革,使东北地区的财政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奉系军阀们的个人财产也在逐渐累积。张作霖作为东北最高统治者,他在农业、工业和商业三大产业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并获取了巨大利益。盲目扩张的土地的兼并使乡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而一旦广大农村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当时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根基。利用特权在工商业中竞争,损害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使大量的民族资本主义倒闭。其后果是,XX的财政赤字急剧下降,最后进入了一个严重的经济衰退。另外还有杨宇霆,张作相,杨宇霆等高层将领也都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产业。

随着奉系官僚资本势力的不断壮大,东三省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些本来用来经济发展的资金,被军阀变相收为个人财富。大量流失的公共资金,使金融、财政改革逐步引向失败的深渊。

(二)对奉系军阀金融、财政改革的评价

在一定时期内,奉系所施行的财政改革改变了奉天省财政亏空的状态。王永江在税收体制改革中推行的是一种稳妥的财政策略,即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开支来实现财政逆差。改变财政逆差的主要因素有:首先,王永江是国家经济体制的直接领导人,他所制订的各项政策都较为正确,并且能有效地实施。在此次改革中,王永江个人素质起了很大作用,他实施的强有力的政策,使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永江的个人功劳是不可忽略的。其次,张作霖早期对王永江的信赖与支持,曾数次按照他的建议颁布法令,确保了改革的成功。张作霖虽是军人出身,不擅经济改革,却十分看重才干。自1917年起,他就对王永江充分的信任并进行重用,没有干涉王永江的改革,这对王永江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三,1917至1920年间的金融体制变革,并未危及民众的切身利益,而其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于顺应民意。王永江对奉天省的财务进行的清查和调整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利益链条盘根错节,大量旧账坏账长期存在,需要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勇气的决心,这值得我们予以赞扬。此次的财政改革,对我们今日的经济体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奉票制度的改革,是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财政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前,“奉票”对东北地区的军事、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奉票制度的变革,使其信用得到了加强,地位也得到了稳固。在“挤兑”浪潮之后,奉票从最初的“可兑换券”变成“不可兑换券”,其信誉逐步提升。奉票因实行银本位制,因此其筹措较为充分,因此,人们对奉票也更加信任。

第二,奉票所影响的范围扩大。奉票因为以银元做为货币本位,使得奉票与国内主要地区的大部分货币制度相统一,以此收到广泛的认可,其可使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第三,奉票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抵抗了日本发行的金元票对东北三省经济造成的损害。自1917年起,奉票和日本金元票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1,1918年,其比例变为0.97:1,这更加加深了人们对奉票的信任。奉票制度的变革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东北的经济发展,实行以奉票形式的统一征税,亦可以方便征收和管理。然而,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双重作用,奉系军阀纵然实施了强力的调控,也未能遏制奉票走向通胀的道路。

总的说来,对于奉系军阀财政改革,应该有以下几点理解:此次财政金融改革是由奉系XX自行进行的,因其财政与税收的特殊性,使得北京XX无法与之进行干预。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把握了主流方向,极大减少了北京XX对奉系的控制。奉系军阀进行金融、财政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军阀混战中军费过多难以承担的问题。经过金融、财政改革,使得奉军的实力大幅提高,继续进行争霸的条件得以具备。1924 年 9 月 15 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大获全胜。之后,张作霖也达到了权力颠峰,而这些胜利与荣耀都是经济改革带来的。然而,这样的成功并不会持续太久,XX每年的微薄税收仍然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军事管理和行动,仅凭短期的经济变革所获得的政治地位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六、结束语

通过对废除奉小洋票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深入挖掘奉系军阀的财政、金融改革,奉系军阀的财政、金融改革是在困难中起步的,并在前中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难看出奉军的经济改革是与战争的发展是同步的,一定程度上奉系军阀的经济改革是为战争服务,一旦战争的规模超过了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会极大挫伤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民众日常生活加剧社会矛盾。军阀间后期战事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经济局势愈加恶化,同时经济发展的恶化又加剧了军事的失利及政局的不稳的恶性循环。但除去军事上的原因外,改革失败还有张作霖个人决策上的失误,奉系军阀的财政、金融改革主要是以王永江为主导进行的,但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实际领导者。如果他能采纳王永江韬光养晦的发展战略,给王永江充足时间放手改革,改革的走向和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好一些。

综上所述,奉系军阀财政、金融改革前后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多方面,有待学界进一步研究深入。虽然奉系军阀的财政、金融改革失败了,但它对今天的经济改革依然有警示作用。经济发展离不开平稳的政局,解决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难题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这对我们如今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晴.清末时期奉票产生原因探析[J].学理论,2019(07):130-132.

[2]肖金月. 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20.

[3]张晴,池莹.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奉天财政金融整顿与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9(01):107-112.

[4]孔经纬.东北经济史[M].成都:出版社,1986:85

[5]魏福祥.论奉票毛荒及其衰落[J].社会科学战线,1986(03):239-243.

[6]姚会元.奉系军阀治下的纸币发行[J].东北史地,2004(08):52-55.

[7]任付张,管淑娇,孔园园.张作霖时期东北经济建设探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1):101-104.

[8]陈宇. 论奉系军阀1917—1926年的财政、金融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7.

[9]张晴. 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9.

[10]王莉.论王永江财政金融改革对奉系军政发展的影响[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13-15.

[11]王凤杰. 王永江与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26)[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2]康金莉.奉系当政时期东三省纸币的贸易发行[J].中国钱币,2020(06):9-16.

[13]徐彻.徐悦《张作霖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4]李洪文.《张作霖全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9.

[15]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6]郝秉让.《奉系军事》[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年.

致谢

十分感谢老师对我本次论文的指导和帮助,自从选了老师做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之后,老师对我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帮助,不管是从论文开始时的选题、内容撰写、还有对我后期论文格式的检查和修改,都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使我的论文更为完善,语言和结构更为严谨,同时也避免了很多错误的出现,帮助我的顺利的完成此片论文。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在我迷茫时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并帮助我进行了文献的查阅、文章结构的建议、以及语病的检查,让我能更有效率的完成论文。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还有帮助并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

张作霖的地方行政管理研究——以废除“奉小洋票”本位事件为中心

张作霖的地方行政管理研究——以废除“奉小洋票”本位事件为中心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7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532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7月13日
Next 2023年7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