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歌改编的《浏阳河》与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简介
1、民歌《浏阳河》简介
民间人人传唱的一首歌“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这首我们周所周知的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于年的歌舞剧《双送粮》中的第三段,它本是一段男女对唱的歌曲。这段歌词套用了唐璧光曾经创作的其中一段曲调。原曲最初是由年长沙市工人文化团所创作的花鼓戏《田寡妇看瓜》中《送瓜调》的旋律,由唐璧光执导并兼作曲。《双送粮》在中南海怀仁堂为xxx等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后来有一些歌剧团将其中的第三段歌曲单独挑选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演出节目,并给其配上歌名《浏阳河》,唱起来朗朗上口的《浏阳河》唱段就这样传唱开来了。
“反右”开始后,被划分到了“反右派”的词作者徐叔华和曲作者唐璧光。年经时的xxxx曾指示,湖南省文工团决定改编于扩编《浏阳河》这一剧目。最后将原词作者徐叔华把原来的两段歌词扩展为五段歌词。但因为那是两人均背上了“反右派”的名号,没有著作权。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版的《战地新歌》收录了改写后的《浏阳河》歌词和简谱,署名是“湖南民歌,湖南省文工团歌舞队改词”直到之后才恢复了徐叔华和唐璧光两人的词曲作者的身份。在创作过程中,唐璧光不仅仅在借鉴传统民歌《孟姜女》的基础上,而且还汲取了湖南祁阳小调的元素,采取曲调穿插的手法,使得乐曲的旋律性更具有湖南民歌的独特韵味。歌词通过描写浏阳河秀美的湖光山色,表达人民对伟大领袖xxx的深情爱戴。

《浏阳河》在借鉴民歌《孟姜女》的与此同时,还汲取了湖南祁阳小调的一些元素,并将二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首附有湖南民歌特色的创作歌曲。之前讲到的乐曲用了五声微调式,而这正巧时湖南民歌小调中最具有特色而又常用的调式。乐曲为一部曲式,全曲为四个乐句和上下句结构的分节歌式的形式,这样的曲体也是湖南民歌小调中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全曲共四个小节,一、二、三乐句各四小节,为一般性叙述类如前所述,第四乐句是《孟姜女》的一种变化形态,而这种形态的变化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祁阳小调中最为常见的情绪性的装饰衬词、衬句来自然进行的扩充,而这种形态的变化是由于作者运用了祁阳小调中多见的情绪性的装饰衬词衬句而自然进行的扩充,起伏较大的旋律主题早前半句,特别是七度大跳的出现引人注目,并将乐曲推向高潮,是带总结性质的乐句,也是该乐曲的主题中心思想。
《浏阳河》的语言淳朴,曲调优美悠长,感情朴实且真挚,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经过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河南籍)的演唱之后,这首歌的民族韵味就愈加浓厚。作曲家们也对这首民族风格较重的歌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20世纪70年代起,相继刘德海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史兆元、张燕分别改编成两首古筝独奏曲以及,由白诚仁将其改编成了合唱曲,此外还有众多作曲家将其改编成了钢琴曲独奏曲。
2、钢琴曲《浏阳河》的简介
王建中和储望华分别以《浏阳河》原歌曲的旋律为主题音乐,运用钢琴的独特的音域范围和其本身的钢琴演奏技法来分别演绎他们对《浏阳河》的理解和体悟。
民歌改编曲《浏阳河》的原曲精悍短小,乐曲发展只能依靠歌词的变化来实现。但改编成钢琴曲时可少了这条途径,乐曲需要不断发展、递进,不能每次总是按照原样照搬原来的曲调,否如此反复多次后会让人有单调感,这就需要作曲家采用各种不同的变奏手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来深化和丰富主题,争求达到既统一又对比。
王建中的《浏阳河》创作于1972年,它具有极具特色的中国调式风格感,采用了精细的旋律织体结构,实现了民族风格与丰满的立体音响的结合。作品是微调式,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具体如下歌曲主题的四个乐句分别用a、b、c、d、来表示。

乐曲的中部运用的是三部曲式中部不经常用到的乐段,而并非我们所熟知的常用的二段式或三段式。中部主要是运用织体的变奏与两端形成了对比。全曲第一部分也被放在了最后一段呈现了再现段,可以看作是不完全的再现手法。
储望华的《浏阳河》创作于1976年。作为演奏家与作曲家于一身的储望华,改编曲是其最早的钢琴创作形态。在《浏阳河》这首曲子中的创作,他充分发挥了和利用了钢琴宽阔的音域及巨大的表现你能力,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术。作品为微调式,又是典型的变奏曲曲式。具体如下

乐曲采用了较为严格变奏的手法,将主题先后的变奏两次,并在多次的变奏中通过逐层,并且加花的方式逐渐的加厚了主旋律的线条,将乐曲推向高潮。
二、不同版本《浏阳河》旋律装饰、和声进行、作曲风格上的区别
1、旋律线条基本保持原型
旋律线条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中心思想,而中国人的“线性思维”又使旋律的核心地位更加优越而突出,所以要想表达现中国的民族风格,直接采用中国原曲旋律是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两首不同版本的《浏阳河》都一模一样的照搬原歌曲音调位主旋律,而且在乐曲的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两次重复,注意了乐曲横向上旋律的悠长连贯性。储望华《浏阳河》的引子是由主题旋律线条演化而来的,但王建中的《浏阳河》更是直接取自于原歌曲的最后一句,用纯净明亮的平行五度、八度和弦来展现的。在第一次的主题抒情,两人都没有对主题进行过分的修饰,都采用了简单、朴素的和声进行来表达主题,使清新、抒情的主题听起来格外优美。可是在接下来的两次变奏里,两人的旋律线条在左右手交替时出现、不时变化,在音域上形了成明显的对比技巧。可以看出两首作品很好的保留了原来歌曲的民族风情,又有适当的对比与变化,丰富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取得了很出色的效果。
2、带有浓烈民族色彩的和声
(1)二度结构的和声是以小二度、大二度音程为基础的三和弦形成的。在实际应用中,要有单独的二度音程也有由二度音程叠置所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和弦。以为大二度是五声调式的最基本音程,所以大二度音程在二度音程结构的和声中也最为常见,也是用来表现民族韵味的最重要写法。王建中和储望华的作品中都适当地用了大二度音程来表达中国的民族韵味。

(2)三度结构的和声进行由三度叠置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本所构成的,在同民族五声性调式中合时,就产生与五声音阶相矛盾的和弦偏音。为了解决与五声音阶与之相矛盾的和弦偏音,在总体保持三度结构的前提下,往往采用以下方法使解决和声与五声音调使之相和谐。

A、省略三音的和弦,省略三和弦中的三音使三和弦成为了空五度和弦,经常用空五度和弦来描述飘逸、空旷的意境。王建中《浏阳河》引子的最后一个音落在省略了的三音的微和弦上,给主题的出现铺垫并酝酿了一个极其优美的意境。

储望华在即将要结束的尾声部分连续用了两个空五度,也是为了能够使乐曲更加悠长,引起人们意犹未尽的感觉。
B、替代三音的和弦,关键是两种和弦的变化而产生的,即微和弦中的三音可以由二度音或四度音来代替商和弦的三音,亦可以由二度音或四度音来代替。王建中《浏阳河》主题的第一次呈示部,微和弦的三音由二度音“羽”来替代的。

储望华的引子部分,则是由微和弦的四度音“宫”来替代三音的。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