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园理水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古以来,人们就有生活在水附近的习惯,这是人类长期生存的本能和生活经验。直到现在,水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水景设计以西方或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手法为理念,并应用水的研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中的近水空间。因此,为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理想,它以山明水秀的风景,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对山水的情怀,而在中国传统的园林中对于水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水是精神的生命力,它能使空间鲜活起来,水是非常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也是最为活跃的,被称为园林的“眼睛”,是园林的灵性所在。水体还可以展现各种形态美,有流动的美,静止的美。所以发掘传统文化并予以继承和创新,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对传统造园理水的手法一个传承点。在对中国传统造园理水的研究中,园林景观作品所惊叹和吸引。它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抽象到具象,从理论到实践,都从中得到提炼和升华。从历史研究看,造园引水艺术常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一个小区的水景,大至一个公园水景,到大型的园林景观中都会有水的存在。所以现代景观设计中对水体的处理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去发现与和应用。
  然而,鉴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西部热”依然是有增无减,殊不知我们“自己”的东西,更有可取之处。历史的发展是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时代符号,这个基础便是我们的文化、历史、思维等。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的发展中,现代景观设计符号是否需要传统的因素是积极的、必然的。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主要从传统园林空间的创作手法来分析其继承性和创造性。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约100年。因此,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借鉴意义。在过去的20年中,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处理上。当然,更多的思考是我们对西方景观的模仿和模仿。一个没有历史基础的花园的发展,就是没有参照点,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现代景观设计师对传统知识的无知和片面看法一样,真正将传统知识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作品寥寥无几。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中国当代景观更多的可能性,探索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如何创造和体现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新的审美线,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现代景观,构成主体的写作背景。
  水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传统园林的水量分配是对自然景观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种水的形态并不在于水的绝对量接近自然界,而是在于艺术现实中的景观特征。从园林生成的3000年中,传统园林用水也从简单的分水发展了一套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的水资源配给模式。这些古老的中国人的智慧更符合中国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情趣,在今天的国内景观设计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应用价值。近年来,水景设计一直是设计者关注的焦点。从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入手,阐述中国传统理水理念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任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必须经受时代的考验,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传统园林也不例外。中国传统园林曾经有辉煌的成就。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园林近200年来处于停滞发展时期。现在,要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可能的。但传统与现代之间没有分离,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美的美与文化的和谐。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是在探索中前进。面对国际潮流的多元化,我们需要从更开放的角度去理解现代景观的意义。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一种基于我们的千年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都值得学习和反思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现代国际景观设计理论以其自身的传统为基础,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离不开对园林设计特点和景观发展的认识。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分析,总结出传统园林的价值和历史局限性的存在,并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和造园艺术的深入研究,其精华,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立足本土,大胆创新,在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并结合现代生活和审美价值的要求,现代景观设计作品与传统景观文化的内涵,创造了一个新的中国风格的现代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对水的应用体现了对绿色环境和美好的向往和期望,因为水灵动的、有生命力的。并且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水景在构思、布局、景观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原则,形成独有的中国文化景观。通过以现代园林景观中应用的特点,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要求,人类生存的需求,以便建设具有绿色生活的环境,提高人们健康生活的向往。对传统造园引水在景观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将传统理水形式的表现式应用到现代景观中,对传统造园理水方法,进行借鉴、在运用到现代设计,一方面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造园理水进行了应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园林景观都是比重比较大的,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古建筑家,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的《说园》、苏州的《拙政园》、明末造园家计成著的《园冶》和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文学著作都对园林设计手法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陈从周写的《苏州园林》这本书里,提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苏州园林的最本质特征是文人园林的意境和意境,在中国造园手法中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比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魏保枝在《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简述了园林的设计目的,园林的功能,构成要素等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进行对比。受西方园林的影响最为显著的是皇家园林,它不仅在西方建筑技术部分的建设,并复制西方园林景观概念,布局,建设,甚至西方的景观设计,最突出的例子是圆明园的西部建筑,从郎世宁的西洋画看西方园林中的喷泉图案。他对它很感兴趣。他参加了西方传教士的建筑。最后,郎世宁推荐的传教士蒋有仁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喷泉在长春花园北侧。”钱龙对此非常满意,“在长春花园建造的其他欧洲建筑和水法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乾隆皇帝下令郎世宁,王志成,艾琦梦和蒋有仁在长春建花园的西式建筑。[3]。

  第二章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中的水形态表达

  水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水形态有数千种形式,从两个角度对水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是园林设计,真正的水和虚拟的水在花园里。二是水形态、水方法和虚拟水,以及传统风水文化中地势较低的地形。总结了两个领域的水形态和表现形式。

  2.1景观中的水形态

  一般来说,人们对水的体验和视觉印象大多是液态水。同时,液态水是人类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代表性的状态。液态水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它的形状取决于地形、海岸线、流速、流速、集装箱和储存能力。它出现在点、线、面和块中。因此,液态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控性,是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状态。
  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从目前的规划设计来看,目前的藏品分为几类:一类是由天然水体构成的,如河流、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另一类是人工湖,有两种水景之间。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水可以被太阳蒸发,通过气候输送和凝结,形成雨水进入陆地。因此,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驱动下,水体不断循环和转移,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自然特征,自由灵活,轮廓曲线不顺,自然形态多为坡度坡岸,各种自然曲线,水型湖泊和池塘,河流,溪流和自然瀑布。这种水形态,顺应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和周围事物相结合,呈现出和谐的表现形式。
  相反,水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较为常见,精巧匀称,平衡匀称,外形都是几何形,用整洁型驳岸。水景以水槽、墙塑泉、瀑布和运河塑而成,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中,却有大量的人工水,但水依然为建筑所遵循的自然形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4-6]。
  2.1.1人与景观实水的互动感知
  液体水的知觉形式是多方面的:动量的江、河、湖、海、瀑布、溪流、池塘、泉水、水和其他视觉形式和味道;冲浪潺潺流水,浪花,水的嗡嗡声听觉形式;凉爽的溪流,愉快的春天,在冰冷的河水中触摸的形式;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和苦涩的气味和味道。此外,它还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平静和舒适。水景可以调节环境小气候的湿度和温度,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南部地区,生活环境和自然地形相结合,通过河流和湖泊的开放性,增加地方特色,一直在光一个花园,有一个笑点,动态的声音不能被其他景观所取代,环境光晶体,静态的缤纷呈现,有各种形式的静态。
  2.1.2环境与景观实水之间的关系
  水的生态性体现在环境的生命孕育中,环境因水而充满活力,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态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们使用的水灌溉植物,动物饲养,以满足文明和人口的增长,发展需要资源,生态环境和缺损修复的品种,在健康互动的生命成长,充分发挥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同时在区域资源丰富的物质的形成。
  水是不可能在武威形成孤立的环境,存在的河流,湖泊和池塘都有不同水生态栽培的影响,这些人可以直接在池把所有的花,在水上的动物和植物,岸上的鱼,这是一种必然的风景联想,也在长期的生存体验形成的生态的印象,所以水产生丰富的景观生态功能的影响。例如,梯田景观不是单一的水景观,而是梯田的水形态是独一无二的[7-9]。

  2.2中国古典园林理水

  东方古典园林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个是中国传统园林,另一个是以口为主的园林。对于水,每一种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水性特征,它们都是常见的自然形态,虽然人们自宛天伦理哲学以来,在嘴上的花园里也不断地孕育着生燥山水的艺术形式,使水的形式更具吸引力。
  “相地”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想居住环境,是构成园林艺术的基本原则,“相地”是园林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首先,我们要善于选择园林的地址,根据园林的地形和地理,因地制宜,如“广场似的圆”和“局部的”,如长弯、环状的,好像是加宽了散云。高到低的露天池塘,亭台楼阁,卜竹贵从水面,第一个基于稀疏源,通过观察水的来源。”虽然这是一个考虑的花园现场的环境特点,已经对水的形式控制做出考虑。
  古人认为“西北地区不满东南、西北地势高”的天门市“东南低”为“家”,使风水家的水从西北流向东南。在池塘或河流前的房子,是新月形或周围的形状,蓄水功能可以使愤怒的附聚物的基础,而不是分散的排放,这些理论影响到传统的花园中的水,并形成等。
  自古以来,中国画的自然,自然的传统,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灵感来自自然的形象写照。中国传统园林的水的影响,在静态的湖泊,池塘里的水,也是自然形态的模仿,在几何形状上很少使用,如果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如果有长而窄,形状复杂的形式,这是直的形状,避免曲折的水,一波三折,在银行关键的变化,这是控制水分的变化从审美的角度形状平衡。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就情态而言,有运动和沉默。集中和安静的水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和安静,一般来说,小庭院使用这种水处理方法。它的特点是:把水池的整个圈、环围在建筑物外面,形成向心和内聚的格局,在有限的区域内达到大的效果。这种布局往往以水池为中心,沿着四面布置建筑,形成一个紧密的同心空间,使有限的花园空间获得明亮的景观效果。如苏州网花园只有400平方米的水,是由水波造成的涟漪效应。至于池形状本身,多数不规则的自然形式的追求,只有个别皇家元国花园广场的平面形式。但水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大型的皇家园林,北海颐和园和圆明园是大面积的典型浓缩水,1000顷碧波涅盘,如《园冶》中所说:“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情景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享受到。

  第3章中国传统造园理水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在总结和总结水体形态的基础上,从景观设计和传统风水文化两个方面,为人类环境选择、空间设计和景观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指导思想。因此,本章进一步将水和水的方法运用到现代水景观设计中。通过对上一章水形态法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发现其可操作性,对现代景观中现有水形态的评价和调整,以及新土地的水形态规划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10-13]。

  3.1运用自然水体与水形

  水是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原址有天然溪流或水池湖,只需稍加修整即可用于景观建筑。这是最简洁有效的水管理方法。在场地布置特点上,基本原则是以地形为基础,如果场地原有大片低洼的池塘,可挖塘、水库为主体的景观,由高到低按自流水道、曲流河道布局。人工水景园林,其内容规模较小,常用于建筑主体的正面或附近,无论是为景,还是作为背景,规划设计都应考虑与环境的协调和整个住宅区的整体布局的作用。中国传统园林地形水的例子如苏州拙政园,比比皆是,所以有一个池塘公园,景观设计师会根据当地的条件,大的表面和周围挖了主体建筑远香堂湖,种植花卉,清香四溢;又如苏州沧浪亭,水路的花园,高和低对比度的形成,与黄石园林假山形成一个独特的水景匀称。
  因此风水专家们在考虑山水环境时,首先是选择,然后再调整,绝对不难。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在三维地形中,地表径流规律虽然很难找到,但降雨后,水流是如何分析地表的,可以如此合理地布置排水。当一个城市是好的或居住区是好的,如果洪水淹没下雨时,它将无法释放水无处不在。这就意味着对排水系统的分析和地形环境的合理安排。即使风景再美丽,也有遗憾。
  结合“萧水”、“童水”等现代景观设计,尽可能地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精细的调整和改造。在满足建筑景观照明和通风的基本要求后,人工生产模拟自然水系。然而,仍有许多河流和湖泊overtransformed,和水的自然特点和自身净化能力已经完全被摧毁了。例如,天然河床上沉积有泥沙,护坡是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成天然水与防漏水层最好的“有机结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往往追求形式美,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岩石或细卵石,严重破坏了防漏层,和混沌现象自然也跟着。因此,如果有天然河流、湖泊和河流景观的主要场所,那么在规划和设计时要保持其原有的形状,使这些河流在湖塘河中处于自然生态状态,只有在局部处理防水、防渗漏,然后再覆盖土壤,种植在岸边的区域水上。你可以保护水质更自然,形状更优美的水。

  3.2局部装饰水景设计

  局部装饰水景主要由水池、瀑布、溪流和喷泉组成。
  3.2.1水池
  对于小水面的水面设计,应采用柔软的曲线和不规则的植物群造型,使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追求自然的视觉美感效果。城市水景观中塑造小水景观的关键是水体形态和河岸曲线的自然美。试着用周围的植物创造边界图像,模糊水本身的轮廓。中国古典园林泳池、小湖泊形态,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水景设计参考,且高低错落,护岸是表面上的艺术手法,但“顺其自然”的哲学意蕴[14-17]。
  考虑到季节的变化,水的颜色丰富多彩,漂浮在水面上,生下荷花池的表面,可以装饰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周围的山水池效果较好,由植物、建筑物、雕塑等反映投射,引发万千遐想。
  图1水池
中国传统造园理水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2.2瀑布
  在水景景观中,喷泉和瀑布是最吸引人、声音色彩和效果合适、极具感染力的,常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在现代景观中,各种形式的瀑布是由不同形状的岩石或人造景观设施创造出来的。当水流到一个平滑、向上倾斜的岩石时,就会形成扇形瀑布。当气流聚集并向下倾斜时,会形成羽毛状的水形态。瀑布的形状主要是人类的形状,直线和窗帘。只要构造了相应的形状,瀑布的形状就很容易得到。
  不同规模的瀑布给观众的感觉是不同的,水潺潺多味,与水流,与优雅和谦逊的谈话,创造一个和平的气氛;相反,雄伟的瀑布,那是气势磅礴的浪花飞溅,以及视觉和音响效果,是一种快乐,热闹的场景渲染岩石冲击动量的形成。瀑布的声音也是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通过高度的下降水,水流,或不同角度的岩石会形成不同的声音。
  图2瀑布
中国传统造园理水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2.3溪流
  乡土景观中的溪流蜿蜒曲折,它能显示各种愉快的感觉,然后产生愉快的效果。流过小溪的小溪可以更受人喜爱。在设计技术上,应从环境尺度上考虑河流的大小,并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充分协调。不同形式的溪流可以增加空间的运动,增加活力,丰富整个空间环境。
  图3溪流
中国传统造园理水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溪流驳岸也遵循自然形态,岸边建筑、树木和花卉富有丰富的色彩感流,使人们在溪流中享受到丰富的自然视觉效果。对于流的形式,在一些特殊的空间设计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夸张的曲线。例如,在水流底部布置障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流的运动感,使整个空间更有趣。
  3.2.4喷泉
  喷泉作为人工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许多种,如壁泉,泉,旱泉,间歇泉、跳跳泉、喷泉,喷泉,喷泉喷水壶,素描。由于喷泉造型的自由性,喷泉的形状是可变的,因此可以从水压力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划分:射流喷泉和喷泉。除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外,喷泉的音响效果也非常显著。因此,在设计它时,还应考虑它的存在,除了它的大小,以满足其生动或安静的景观效果。
  喷泉的颜色多种多样。白天,随着节奏的自然节奏,水的节奏从射流中流出,而在夜间,在特殊的照明设备的照射下,它也呈现出变幻的色彩。这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诞生了。设计师经常使用塑料或玻璃等现代人造材料和相应的照明技术创造梦幻般的风景。作为景观空间的陪衬,局部装饰水景可以给空间带来无限的情趣。根据水景的特点,结合水景设计,丰富景观形式、声音、光线和色彩。
  图4喷泉
中国传统造园理水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结论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传统园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是世界园林中一朵奇葩。由于现代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帝国主义的长期压迫的下降,我们开始展现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时继承了土著民族的文化。这种现象也直接反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现代景观设计缺乏原创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缺乏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宝库。在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中,我们不能回避传统。中国的景观设计应该走自己的路。它应该体现它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园林的继承和现代国际设计理念的注入使传统园林融入现代生活,这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造园手法与现代景观设计特点的分析和总结,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黄山.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应用研究[M].河南大学,2013.
  [2]赵滢.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陈鸿.以拙政园中部为例分析《园冶》论述的造园手法
  [4]陈丛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
  [5]张茜.周波.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社.》
  [6]陈世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水景观解析,《燕山大学》.2012年[D]
  [7]邢树堂.中国传统文化造景元素在主题园区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D]
  [8]张帅.西安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理水艺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D]
  [9]郭沁梅.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浅析,《苏州大学》[J]
  [10]乔易安.中日古典园林中“水的比较”《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D]
  [11]张迪.谈美–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之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J]
  [12]陈云文.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北京林业大学》[D]
  [13]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福建农业大学》2011年[D]
  [14]刘海燕.探析苏州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与手法,《苏州大学》[J]
  [15]蔚天骄.水景观中的美学问题,《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J]
  [16]冯颖洁.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农业大学》2016年[D]
  [17]杨洋.胡期光.浅析传统理水艺术对中国现代水景艺术的影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出版2013年
  致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本论文是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都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学习期间,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宽广的胸怀、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是我一生的楷模,值此提交论文之时,在此向我的导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8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7日
Next 2022年3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