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地加快,城市化进程随之发展,社会急剧变革。政府征地,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改变原本的生活、生产方式。这一切都在影响这失地农民的幸福感。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状况,对于南京谷里街道的50位失地农民进行了问卷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地加快,城市化进程随之发展,社会急剧变革。XX征地,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改变原本的生活、生产方式。这一切都在影响这失地农民的幸福感。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状况,对于南京谷里街道的50位失地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10位失地农民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对于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幸福感程度相对较高;对于XX工作的幸福感程度相对一般;对于就业培训的幸福感程度较低,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幸福感程度较高;对于征地制度和生态环境的幸福感程度相对较高。年龄会影响失地农民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幸福感;婚姻状况会影响失地农民在精神方面的幸福感。而其他因素并不影响失地农民在其他方面的幸福感。最后从个人层面和XX层面提出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幸福感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地加快,城市化进程随之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许多的土地被XX征收,虽然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是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是去了生活和养老的保障,失去地农民需要面临和承受来自生活、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压力,而这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失地农民的幸福感。南京谷里街道因为一系列的政策,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被征收,农民失去了土地,而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生活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谷里街道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现状,对谷里街道失地农民的幸福感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影响谷里街道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因素;结合调查研究对提高谷里街道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2.研究意义
  土地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土地给农民以生活、就业、养老等保障,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急剧变革,大量的农村土地被XX征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是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是去了生活和养老的保障,失地农民必须要面临和承受各个方面的压力比如生活、就业、养老等,而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水平。
  2.1理论意义:
  失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征地补偿以及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影响着失地农民对生活的满意度。通过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进行研究,丰富了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特别是对特定群体的幸福感的研究。
  2.2现实意义:
  失地农民虽然有一定的征地补偿,但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失地农民不一定会感到幸福。通过调查研究有利于失地农民积极的面对征地带来的改变,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对于XX来说,XX可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完善招聘渠道,促进失地农民的创业和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幸福感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幸福”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康德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完全合乎自己预期的那种状态。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行的实践活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的前提,幸福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努力实践获得的。对于幸福感的定义特别广泛,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幸福感是人们在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奋斗的进程中,或者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获得的满足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等。
  2.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这个词是现阶段中国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词汇。我国的失地农民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因为城市扩张、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而逐步失去包括林地、耕地等农业用地,并且没有得到就业安置和享受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村户籍人员。失地农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是丧失了对土地的使用权。
  3.失地农民的幸福感
  结合幸福感和失地农民的特征,认为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是指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对于自己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就业、社会保障、征地政策、XX工作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总体评价,由此产生的愉快会让高兴等积极情绪的理想状态。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幸福感的研究有比较长的历史,根据幸福感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幸福感研究的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初),威尔逊发表了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的文献综述作为标志,他对当时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第一次提出了生活质量这个概念。第二个阶段是幸福感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者侧重于探讨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这一阶段人们开始把幸福感和社会指标运动相结合,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张,从以前单纯的理论研究向幸福指标体系的建构发展。第三阶段是幸福感跨科学、跨文化的研究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利用公式证明人的快乐和幸福是可以测量的。X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在2006年开始编制国民幸福感指标。
  国外的专家和学者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五个影响因素,分别是生活质量、收入、教育水平、年龄和社会文化。Sen通过可行能力研究发现,生活质量是可以用可行能力方法来测量的。罗伯特﹒康世坦统一和定义了生活质量的概念。伊斯特林首次对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MichaelMcBride研究发现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和收入之间关联巨大,也有专家认为并没有多大联系。赫尔塞认为人们的求学经历对财富、健康和快乐产生一定的影响。伊斯特林研究发现X人的幸福感上升缓慢,从18岁到中年逐年增加,之后特别缓慢。弗格森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平均幸福感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差异,这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2.国内研究现状
  李腊云认为失地农民是城镇的不断开发优化的进程中,由于城市的开发需要被国家依法征收从而完全丧失农业用地份额的农民。李贞认为失地农民是指农民的土地被按照法定程序征收后,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农民,但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本,同时却没有因为失去土地而转换为完全的城市居民。我国对幸福感的研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始兴起的,不同的学者站在各自的领域角度对幸福感进行分析研究。邢占军等提出国民幸福才是XX执政的最终目标,并构建了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刘贵忠,杨畅提出幸福感指的是衡量人的心理满足程度的一个维度,是在比较人的期望与现实状况后的感觉,是客户满足情况的反馈。贺豪振,陶志琼对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的老年农民的幸福度和抑郁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张海波,童星认为失地农民的社会参照系并不是自己的过去而是现在。吴丽,杨保杰,吴次芳对社会资本与健康和幸福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进行探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张东红分析了性别,安置方式,受教育水平,月收入情况等因素影响着开封市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客观因素。郑宏志,陈功香在对城镇居民进行幸福感研究的时候发现社会支持对幸福感具有正向的影响。张志强,唐祠运用对陕西杨凌周边进行走访调研,通过对数据进行统升分析后得出幸福感水平和收入情况、社会资本程正向关系,而和年龄、宅基地被征收、受教育程度有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均较少涉及到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幸福感的研究。通过前文的文献综述可发现,从幸福感的研究发展来看,国外对幸福感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国内的研究则基本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对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幸福感的研究更是相对少见。

  (四)研究对象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的50位因为万亩良田政策,土地被XX征收的失地农民。

  (五)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向50位失地农民发放问卷,对10位失地农民进行访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二、失地农民幸福感现状问卷分析

  (一)基本信息描述

  本次问卷有效问卷50份。从表2.1中可以看出失地农民性别比例接近1:1;失地农民的年龄段在36-55岁的人数最多,占比42%;受访者的失地农民绝大多数都是已婚,占比72%;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访的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小学以下占比38%,高中以上占比40%;从收入情况来看,3000元以上的月收入人数最多,占比46%,可以看到,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数占比54%,说明我国农民收入很低。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表2.1

  (二)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描述

  从表2.2可以看出有30%的失地农民对于吃穿条件是非常满意的,有48%的失地农民是满意的,一般有14%,不满意有8%,非常不满意为0;22%的失地农民对于现在的住房条件是非常满意的,满意的有46%,一般的有12%,不满意的和非常不满意的共有20%;对于交通工具有34%的失地农民是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一般的有36%,不满意的有16%,非常不满意的为0。所以对于对于吃穿住行这样的物质生活,大部分的失地农民都是满意的,总体来说对于物质生活,失地农民幸福感程度较高。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表2.2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对于娱乐生活非常满意的占24%,满意的占32%,一般的占28%,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16%;失地农民对于失去土地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36%,一般的占36%,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28%。对娱乐生活和失去土地之后的心态,满意和一般的占比较多。总体来说失地农民的精神生活的幸福感程度较高。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表2.3
  从表2.4中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对于XX村务公开非常满意的占4%,满意的占34%,一般的占46%,不满意的占14%,非常不满意的占2%;失地农民对于在征地过程中XX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共占32%,一般则占28%,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40%。对征地过程中村务公开和XX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言,满意、一般、不满意的人数占比都差不多,但是,征地过程中对于XX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非常不满意的占比最高,达到了12%。所有失地农民对于XX工作的幸福感程度一般。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表2.4
  从表5中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对于就业培训的满意和非常满意占32%,一般占36%,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32%;失地农民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和非常满意程度占72%,一般占20%,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8%。说明失地农民对于就业培训的幸福感程度较低,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幸福感程度较高。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表2.5
  从表2.6中可以看出对于安置制度失地农民有34%的人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有46的人的表示一般,有10%的人表示不满意;对于征地补偿金有48%的人认为是满意和非常满意的,32%的人认为征地补偿金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有20%的人;失地农民对于征地过程中权益保障状况满意和非常满意占40%,一般占48%,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12%。在安置制度、征地的补偿金和权益保障状况这方面,认为满意和一般的人占了大多数。所以失地农民对于征地制度的幸福感程度是较高的。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表2.6
  从表2.7中看出,就生态环境而言,不满意的人数非常少,仅有12%,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占大部分,所以失地农民对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程度较高。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表2.7

  (三)个体差异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影响

  失地农民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年纪、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个体差异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差异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从表3.1可以看到,性别的不同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影响并不显著,各项对应的F统计量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性别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没有影响。
   表3.1:不同性别的失地农民幸福感比较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2.年龄差异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从表3.2可以看到,年龄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影响在某些方面显著。年龄的差异对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幸福感程度有影响,对应的F统计量的P值均小于0.05。而年龄对XX工作、社会保障、安置政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幸福感程度并没有影响,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年龄并不影响这些方面的幸福感程度。
  表3.2:不同年龄失地农民幸福感比较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3.婚姻状况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从表3.3中可以看到,婚姻状况只对失地农民精神生活方面的的幸福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应的P值小于0.05。而对其他方面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表3.3:不同婚姻状况失地农民幸福感比较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4.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从表3.4可以看到,教育水平的差异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程度影响并不显著。各项对应的F统计量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教育水平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表3.4:不同教育水平失地农民幸福感比较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5.月收入水平的差异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到,不同收入水平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影响并不显著,各项对应的F统计量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收入水平对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表3.5:不同收入失地农民幸福感比较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谷里街道为例
 

  (四)小结

  通过问卷分析,整体上来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程度是较高的。失地农民对于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幸福感程度相对较高;对于XX工作的幸福感程度相对一般;对于就业培训的幸福感程度较低,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幸福感程度较高;对于征地制度和生态环境的幸福感程度相对较高。
  个体的差异比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于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程度的影响不是特别的大,不同的失地农民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XX工作、社会保障、安置政策、居住环境方面的满意程度差异较小。年龄的差异对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满意度程度有影响;婚姻状况只对失地农民精神生活方面的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三、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建议

  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现状反映了失地农民的综合生活水平,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虽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知当地的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程度整体较高,但是还是有部分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程度较低,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到有部分失地农民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幸福感程度较低,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帮助失地农民更好的适应在失去土地后生活,使其对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一)个人层面

  首先失地农民要调整失地前后的心态变化,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失地农民要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圈子,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XX组织的就业培训等活动。接受角色的转变,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二)XX层面

  尽快给予失地农民住房安置,让失地农民有自己的住房住所;提高征地补偿金,完善征地政策,让原本依靠土地生存的年纪较大的农民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让更多的失地农民就医有保障;制定相应的养老保障制度;组织就业培训,丰富就业来源增加就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或者创业;开展老年大学等知识教育,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XX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失地农民办实事。

  参考文献

  [1]李腊云.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5.
  [2]李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1.
  [3]刘贵忠,杨畅.公众满意御新政麻管理的价值引导[J]涧湘论坛,2004.
  [4]张海波、童星.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基于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地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
  [5]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9.
  [6]张志强,唐辆.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
  [7]吴丽,杨保杰,吴次芳.失地农民健康、幸福感与社会资本关系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02).
  [8]张东红.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研究——基于开封市的调研[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9]王娜娜.失地农民幸福感问题研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农林大学,2015.
  [10]王娜娜、张金凤、郭亚林.近十年我国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J].中共郑州市党委校学报,2014.
  [11]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2]张晨燕,胡伟艳.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变化与影响因素调查——以杭州市郊区为例[J].调研世界,2012,(8)
  [13]叶继红.南京城郊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调查与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2007.
  [14]彭佳妮.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9-2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8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7月30日
Next 2019年7月3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