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摘要

“十四五”规划再次重申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指出之后农村地区在发展之中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振兴,不仅要振兴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还要打造更加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在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中,金融系统表现出全新的态势。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普惠金融所发挥出的力量不容忽视。在本文中以贵州省为例,结合当前其乡村振兴建设现状,阐述普惠金融在其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并且针对其不足提出解决方案,重点包括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在政策上加大XX的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三个方面,希望能够对贵州省乡村振兴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贵州省在国家政策指导之下,近年来大力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推动农村供给侧改革、农村地区电商、旅游事业的发展,预计在2025年,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今,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全面开展,同时离不开普惠金融的支持与帮助,2020年,贵州省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供给资金接近250亿元,为农业增产,保障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帮助。当前普惠金融在贵州省全面发展,但在普惠金融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也需要意识到,因为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时间较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背景,本文对贵州省普惠金融进行研究的主要意义就是发现并改善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目前学者对于普惠金融的认识较多,但对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的认识相对较少,系统性的研究相对不够完善,因此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对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理论予以完善。

现实意义: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发展的时间尚短,目前仍然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对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模式、现状与问题并重开展研究,提出改善方案,帮助贵州省更好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三)研究方法

对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釆取了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具体如下: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总结梳理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了解课题当前的研究情况,以过去研究者的权威观点为基础展开对本文的研究。笔者将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期刊杂志,广泛深入地搜集、查阅国内外关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的有关文章与数据资料,对于所涉及的问题加以深入了解。并认真仔细地归纳整合这些资料,为本论文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选择具体案例,收集案例发展数据,结合数据的研究佐证文章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以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为例,通过研究其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困境和问题,分析对策。

二、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概述

1.普惠金融发展理论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2.乡村振兴战略理论

2017年10月18日,习总X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的发展导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资源不断向城市倾斜,在推进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显现,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当前城乡发展差距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了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要在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乡村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健全乡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我国农业用地,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建设高素质的乡村基层组织,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最终目标就是服务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共同富裕,使农村地区真正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受益,提升人民群众共同福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普惠金融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国出版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蓝皮书》中指出,普惠金融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依据本国国情,提供给弱势群体其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Hasan(2020)认为,普惠金融是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其核心是金融的可得性,同时还要保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Corrado(2017)强调普惠金融是一个能够为多种社会阶层提供广泛金融服务的工程,这些金融业务包括收支、存贷、理财产品等等。学者Brooks(2019)与上述学者的观点大抵类似,也充分考虑到了社会弱势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2.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研究普惠金融,一般先明确金融机构的作用,如李昌达(2021)认为因为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市场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生活中村镇银行对“三农”的影响和理论上有明显差异,相应的政策实施也需要根据农村发展状况来制定,以此强化村镇银行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正向作用。

牛颖翔(2021)表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求银行需积极配合与支持新政策的实施,通过普惠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进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黄维康(2022)则针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特点,采用熵值法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在政策方针、农村产业结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建议。

贺霞(2021)从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理论来探讨普惠金融实施的理论基础,通过AHP层次模型构建了武陵山特困区恩施州的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王晶晶(2021)认为农业成本居高不下,存在众多原因,金融服务的转型可以帮助农业供给侧的发展;在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金融存在许多机遇,如对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产业项目的支持等;乡村振兴加快了脱贫攻坚,这一过程农民们会积累财富进而加大了金融需求;金融通过对农村各个方面建设的支持,使乡村振兴战略可以顺利进行。

3.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在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针对的是普惠金融的作用、覆盖对象,国内学者更多站在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普惠金融的应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笔者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研究基础,但是对文献进行梳理过后,也发现了现有研究之中所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是针对具体地区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普惠金融于乡村振兴结合研究之中缺少定量分析,大多是理论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阐述普惠金融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并且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在继承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予以完善和创新。

 三、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一)全省战略投资项目建设现状和成效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省,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开展乡村振兴一直是当前贵州省重点发展的项目,对于该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并取得明显成效。对2016-2020年贵州省乡村振兴投资项目发展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图1贵州省乡村振兴投资(单位:亿元)

31e337ff6e4e552784fb7a603b0fcba0  结合上述统计能够看出最近5年时间内,贵州省乡村振兴投资规划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之中,于2108-2019年间增速最快,当前对于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投资方向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

图2贵州省乡村振兴投资占比

b7d9cdde9f4589a3ec2242e0091279d1  农村公路的建设方面。贵州于2019年完成全省内39110个村的公路硬化建设,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全省累计开工建设农村公路9.63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63.1亿元。截至2021年11月15日,贵州省坚持把农村公路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构建省市县三级的“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推动山区变景区,18万公里农村公路实现综合管理系统全覆盖,该系统由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统一搭建,9个市(州)、96个县(市、区)直接使用,有效避免了各地在信息化方面重复建设、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1]。

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全省加速推进民生水利建设,贵州“十四五”规划明确,推进水库建设与城镇布局、农村产业相结合,建成夹岩、黄家湾、凤山等大型水库,新开工90座以上中小型水库,因地制宜实施引提水和连通工程。以构建贵州大水网为统领,全省水利建设三年攻坚工程顺利推进,2021年已完成投资272.9亿元。随着项目建成投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全面提升,极大促进了各乡镇的经济发展供水安全[2]。

电力基础设施方面。“十三五”时期,贵州电网为了实行电力行业扶贫,累计投资了331.9亿元,保障贵州9000个贫困村、623万贫困人口的用电需要,促进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贵州电网公司投资超57亿元,全面实施8000多个农村电网工程,助力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实现农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发展[3]。

通信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1年3月末,在全省努力之下,通讯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改善升级,全省通信光缆总长度达143.98万公里,同比增长27.3%;全面完成城乡光纤到户改造,不断增强通信网络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并将围绕大数据发展需求,继续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4]。

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贵州省在2015年开始建设“宜居乡村”,到2021年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2021年,全省全力开展农村厨厕改造、实施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保工程,不仅加快了农户厨房、厕所提级改造,还进一步推进村容村貌提升,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提升环境意识,有利于乡村生态发展和农村生产安全,补齐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短板[5]。

 (二)围绕民生不断完善

2021年贵州省奋力推进乡村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54.99亿元,惠及学生1119.69万人次,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同时深化推进东西部教育协作,与对口帮扶贵州的广东省共同合作,实现教育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农村教育水平均衡发展[6]。

同时在全省范围之内加快推进乡村医疗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和大病患者得到有效管理和服务,优化乡镇和易地扶贫搬迁点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设施条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稳步提升[7]。

 (三)突出创新投资抓产业融合

2021年11月,贵州省出台《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具体实施方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的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文化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等方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留出用地空间,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助力乡村振兴[8]。

 (四)强化财政支持

2021年贵州省共下达中央财政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1.14亿元,其中,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助资金57.94亿元。此外,人行贵阳中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贵州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积极响应下沉服务重心政策,2021年9月末,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已实现对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农业发展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覆盖率达90%,为贵州省乡村振兴投入了更多金融资源和保障。六盘水市积极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8.06亿元,市县两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23亿元,以及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311个,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60亿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项目292个,通过合理安排和使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有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进程[9]。

 四、普惠金融对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一)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金融惠及能力提升

当前贵州省经济增速位于全国前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95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3.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贵州省各个地市在普惠金融的支持之下,各项基础建设都得到明显提升。以六盘水市为例,2021年,六盘水市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6亿元,完成支出8.6亿元,扶持项目292个,支持脱贫县实施涉农资金整合政策,优化整合涉农资金使用方向,不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打造乡村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同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10]。

2.金融服务范围和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21年12月,贵州省共设立助农取款点23303个,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面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融资瓶颈,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响应下沉服务重心政策,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倾斜力度,贵州省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断增长,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对于近5年时间之内贵州省支农支小普惠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a15e693ee64b7eb732f6439b51be3a82

结合上述统计能够看出最近5年时间之内贵州省以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呈现出“扩面、增量”的态势。

(二)贵州省普惠金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问题

1.农村居民信贷供需不匹配

结合上述分析,贵州省近年来在普惠金融发展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因为先天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时间较短,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改善,结合之前的分析可知,2021年贵州省助农金额为248.38亿元,但是同期,江苏省2021年助农金额达到337亿元,四川省助农金额为296亿元,在助农金额总量方面,贵州省与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仅如此,在普惠金融供应上,贵州省存在的明显问题之一就是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之间不匹配。2021年贵州省共有248.38亿元用于农业支援以及生产,是历年来普惠金融供应数额最大的一次,但是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在2021年,贵州省普惠金融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在于土地改水稻田,结果如下所示:

图3贵州省普惠金融资金使用比例

685f12d5c6b0e412d304a87aeefe2db8  目前贵州省在普惠金融供应支持方面主要集中在农业设备改革、保险等方面,水田改稻田项目资金共计最为充足,配比达到37%,而这并非是当前农民最需要的,大部分农民对于水田改稻田的意愿并不强烈,所以该部分资金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得到应用。对于农民而言,最需要的还是在购苗、种植等方面切实的资金支援。

2.资金流失严重

在之前的分析之中,对于贵州普惠金融总量、规模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肯定,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资金流失较为严重是较为明显的一点。以贵阳人民银行为例,作为贵州普惠金融供给占比最大的银行,贵阳人民银行在全省普惠金融的发展之中贡献了很大的作用。对该银行最近5年时间普惠金融坏账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bc96aa510a6ef2b6a60b53103a4573bb  结合上述统计能够看出,2016-2020年贵州省贵阳人民银行普惠金融坏账在持续增加,占比也有明显的提升,在2020年占比已经达到3.55%,坏账金额更是突破了30亿元,这种情况虽然在2021年得到一定的缓解,没有持续恶化,但是2021年坏账金额数量依旧庞大。

3.普惠金融产品较少

随着普惠金融不断推广实施,它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政策引领推动下,贵州省内的商业银行也推出了一些普惠金融相关项目。对有抵押品的农民而言,信贷环境的宽松可能导致重复授信、重复抵押等问题。而对于缺乏抵押物品的农民,抗风险能力相对更低,贷款获得依然困难。2021年贵州省范围之内出现重复授信、重复抵押等等纠纷达到4476起,达到历年来新高。并且2021年贵州省普惠金融支农信贷总额为248.38亿元,对于抵押信贷以及无抵押信贷占比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db95f7bfaf4b8c2218159ef79be9ca1

结合上述统计能够看出贵州省有抵押和无抵押信贷规模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出贵州在普惠金融信贷产品以及管理方面的限制。在某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普惠金融产品还不够精准有效,对于普惠群体中部分人而言,普惠金融产品不够多元化,不能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三)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1.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对于贵州省而言,最关键在于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将“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在实际完善过程中,首先是以XX为主导的模式,在制度上为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提供保障,先带领金融机构深入贵州乡村地区了解农民需求,推进普惠金融站点全覆盖,随着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当地情况,行政力量逐步退出,不再过多干预信贷发放,让创新发展的普惠金融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新需求服务。最后,在XX引导以及帮助之下,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纽带,在让普惠金融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2.XX加大支持力度

在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普惠金融资金流失严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贷担保机制不完善,存在农民借款后欠债不还的问题,这对于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建设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需要XX发挥力量,给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首先,要对故意欠款或通过重复授信等方式恶意获取普惠金融的机构或者个人给予严惩,通过拘留或者降低授信等方式予以严厉打击;其次是在调查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情况后,根据农村地区人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增设相关金融服务站,同时,在建设金融基础设施的过程中,XX要通过各级农村基层行政组织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理念宣传力度,要将金融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风险意识并树立消费投资理念,让贫困农民有使用金融服务的意愿;最后是XX对金融服务站、网商平台进行整合,联合当地普惠金融平台、机构实现资源共享,让金融服务得到扩展,让贫困农民可以快速便捷、低成本进行欠款的存取、转账和查询服务。

3.建立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体系

解决在当前普惠金融信贷之中重复授信的问题,一方面是肃清环境,对于当前重复抵押、重复授信等等不良现象进行严惩,另一方面就是丰富金融产品,尤其是在无抵押贷款方面,给与农民更多的信贷方式。以XX大数据为基础,搭建专业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的信息平台,为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于涉农领域的支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管理系统,在后台直接收集整理分析用户信息,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提高风险鉴别能力。接着,在一定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将最适合的金融产品自动推送给用户。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中之下,贵州地区经济转向发展,对于普惠金融有更高的需求,普惠金融在贵州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贵州省为例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当前贵州省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效,在各级地市支农资金供应,基础建设方面,结合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对于贵州省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研究之中通过其普惠金融总量、规模以及覆盖率等方面的数据肯定其成绩。综合分析而言,能够看出当前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成绩斐然,资金投资力度较大,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生态居住环境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在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之中普惠金融所发挥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在贵州省全省支持之下,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之中普惠金融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但在本文的研究之中也发现目前贵州普惠金融的推行存在着问题,主要包括当前普惠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无抵押信贷种类较少,时效性不足,以及XX在普惠金融发展之中给予的帮助不足,存在重复授信以非法获取信贷等问题。本文结合理论以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XX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体系等针对性解决方案,期望对于未来贵州省乡村振兴一级普惠金融的建设提供帮助。

 (二)展望

随着二十大以及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发展,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加,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发展之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将会逐渐得到展现。本文结合贵州省进行研究,如今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成效卓著,但是与此同时对于资金的需求而在全面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在很大出程度上满足贵州省资金需求的缺口。但是因为当前在产品、制度以及XX引导方面的不足,导致贵州省普惠金融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当前贵州省乡村振兴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不断完善,对于普惠金融的利用效果也在逐渐提升。在基础建设方面不断落实,普惠金融的作用将会发挥出更加卓越的效果。因此在未来对于贵州省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普惠金融发展之中的重视,XX深度参与其中,为普惠金融发展保驾护航,防止资金他用、资金流失,规范农民信贷,让普惠金融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贵州省乡村振兴成果进一步完善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龙昊,张建荣,赵留峰,沈凯.金融杠杆撬动江苏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N].中国经济时报,2021-11-10(001).

[2]陆军,崔永东,何亚薇.东台农商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N].江苏经济报,2021-11-10(A04).

[3]吴奇修.奋力谱写“十四五”财政支农工作新篇章[J].财政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

[4]曹鑫,陈天航.五篇文章长宁竹海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J].当代县域经济,2021,(11):90-92.

[5]贺霞.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收官[N].21世纪经济报道,2021-11-04(008).

[6]王晶晶.“五转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21-11-03(004).

[7]王小华,杨玉琪,程露.新发展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问题与解决方案[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06):41-50+257-258.

[8]古秀兰.“金融村官”当好“四员”[N].中华合作时报,2021-10-29(B06).

[9]张琼斯.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三季报[N].上海证券报,2021-10-29(007).

[10]李雪梅.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大学,2018.

[11]任海军,王艺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西部数字普惠金融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9(05):40-48.

[12]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N].经济观察报,2021-10-25(015).

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2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594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2月14日
Next 2024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