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但缺少关于乡村旅游对西部地区农牧民收入的定量研究。本文实证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高度正相关,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互为因果关系。为更好促进农牧民增收,对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牧民增收;实证分析;西部地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就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农民就业增收主要来自三重空间,第一重空间是不离土不离乡的土地,第二重空间是离土又离乡的城市,第三重空间是离土不离乡的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实现农村农民富裕的最佳途径[1]。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促进农民增收。

  1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收入现状

乌鲁木齐县南山旅游景区是新疆开发比较早的旅游区。早在唐朝时期是著名的狩猎区,在清朝时期是著名的牧场,也是避暑游览胜地,在解放之后旅游康养事业有了更长足的发展,1989年南山风景区被自治区XX正式批准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名气提升,游客习惯称之为乌鲁木齐“南山牧场”[2]。2011年,乌鲁木齐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目前,南山已成为自治区的一个相对成熟的旅游区,成为乌鲁木齐市“亲近自然,回归生态”的精品旅游度假胜地。

  1.1乡村旅游收入及对全县GDP贡献

近年来乌鲁木齐县县XX致力于将旅游业打造成乌鲁木齐县的支柱产业[3]。从近八年统计数据来看,如表1-1,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收入明显增加,2018年总收入9.5亿元,是2013年的2.75倍。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收入占GDP的份额业不断上升,从2011年的12.9%上升到2018年的37.94%;乡村旅游收入占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13年的50.4%上升到79.56%。这充分说明了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旅游发展势头好,且乡村旅游发展对全县GDP的贡献很大。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1.2乡村旅游收入来源构成

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收入来源主要分三部分:餐饮及商品销售收入、娱乐设施收入、门票收入。从表1-2可以看出,2013-2016年餐饮及商品销售收入所占比例始终最高,说明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以餐饮服务为主;2013年到2015年,门票收入高于娱乐设施收入,2016年,娱乐设施收入略高于门票收入,这说明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开始注重旅游内容的丰富和旅游项目的建设。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1.3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通过对2013年到2018年乡村旅游游客人次统计发现(如图1-1),乌鲁木齐县游客量呈上升趋势,游客由2013年的251万人次上涨到2018年的1000.93万人次,同比增长298.78%。这反映出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吸引力不断提升。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2017年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都有所下降,通过与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交流发现,2017年减少的原因是:当年县域内景区升级建设,部分景区甚至是全封闭式建设,比如天山大峡谷景区,苜蓿台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收入的提高。

  2乌鲁木齐县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

乌鲁木齐县农牧民以农业、牧业生产为主,近年来,农村经济总收入不断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业不断增加。本节分析乌鲁木齐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的总体情况,同时也指出了乌鲁木齐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与乌鲁木齐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以及各乡镇农牧民人均收入的变化。

  2.1乌鲁木齐县农牧民收入总体情况

从表2-1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8年间,前五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从120267元上升到165751元,同比增长37.82%,但201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4903元,比2017年下降12.58%,下降原因主要是是萨尔达板移交。2013年到2018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11488元上升到20805元,同比增长81.10%。这说明乌鲁木齐县农村经济形势较好,农牧民稳步增收。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2.2乌鲁木齐县农牧民收入构成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乌鲁木齐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1元,人均净增1959元,同比增长11.3%。按照收入主要来源分析,第一产业为10922元,占56.4%,农民外出劳务收入3118元,占16.1%,第三产业5321元,占27.5%。这说明乌鲁木齐县农牧民收入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其次便是第三产业。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3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本章引入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定量的形式判断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的关联程度。

  3.1乡村旅游与农牧民收入的因果关系检验

3.1.1单位根检验
为排除时间序列数据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偏差,防止出现伪回归问题,因此在分析之前先对该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用于分析研究的数据为2004-2018年(T=15)的时间序列数据,用乡村旅游收入X来衡量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用农牧民人均收入Y来衡量农牧民收入情况。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从检验结果表3-1来看,乡村旅游收入与农牧民人均收入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不平稳序列。二阶差分检验下,乡村旅游收入的ADF检验值小于5%、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农牧民人均收入的ADF检验值小于1%、5%、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说明此时该时间序列不含有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此,乡村旅游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为二阶单整,可以进行下面的操作。
3.1.2协整检验
在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时,容易使变量间的长期关系信息发生丢失,所以现引入两变量协整性协整检验,即EG两步法以检验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收入与农牧民人均收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第一步,通过OLS法对协整回归方程进行估计,从而得到残差序列e。为消除异方差,本文对乡村旅游收入X和农牧民人均收入Y取自然对数,得到新的时间序列lnX和lnY,通过单位根检验得出时间序列二阶单整,是平稳序列,然后以lnX为自变量,lnY为因变量建立OLS回归方程。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EG为-4.725,通过查看协整检验的EG临界值表发现,在样本容量25、显著性水平1%条件下临界值为-5.00,此时EG=-4.72>-5.00。因此,我们拒绝残差序列e为非平稳序列的假设,残差序列e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两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即乌鲁木齐县旅游收入与农牧民收入存在着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
3.1.3误差修正
在验证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后,还存在残差序列e,在短期内两个变量是否均衡还需进行验证。本文通过ECM模型来考量农牧民收入若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该以怎样的力度可以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以调节乡村旅游收入与农牧民收入间短期不均衡关系。
ECM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lnY=0.041416+0.324781∆lnX-1.030689e(-1)
t:(1.996443)(4.099352)(-3.918753)
R2=0.621567DW=2.255484
通过误差修正结果得出,农牧民收入Y短期变动一方面受乡村旅游收入X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自身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且误差修正系数为-1.030689,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同时也表明,农牧民收入若发生短期变动,便会以-1.03的力度进行调整。
3.1.4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得出乡村旅游收入X与农牧民人均收入Y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来检验变量乡村旅游收入X与农牧民人均收入Y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X、Y变量互为因果关系,或X是Y的因,或Y是X的因,再或X、Y不存在因果关系。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根据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滞后期取1还是2,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了在5%的置信水平下检验的原假设是以比较小的概率发生的,所以可以认为不接受原假设,即X是Y的格兰杰原因,Y也是X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互为因果关系,可以说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农牧民收入的提高也可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2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双变量相关分析

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入表4-4,两变量在1%显著性水平(双侧检验)下相关系数达到0.983,非常显著。这说明了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系实证分析

  3.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进行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在长期发展中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稳定的关系,乡村旅游每增加一单位,农牧民收入将增加0.4960单位,在短期内,若发生偏离,则会以-1.03的力度进行调整;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互为因果关系;而且乡村旅游发展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3,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两变量高度相关,说明二者可以相互促进。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证明了乡村旅游与农牧民增收的内在联系,充分证明了国家大力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的选择是很明智的。

  4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证表明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和农民收入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旅游质量对乌鲁木齐县农牧民收入实质性提高有重要意义。
1.提升乡村旅游质量。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方式,将特色餐饮作为南山景区的旅游吸引点,而非主打项目;建设多样娱乐项目,丰富自然观光游的形式;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展示民族特色[4],赋予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齐旅游公厕、停车场、服务中心等。从而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水平,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复购率[5]。
2.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明确定位旅游品牌,培育忠诚品牌消费者[6],提升市场竞争力。乌鲁木齐县旅游资源丰富,冬暖夏凉,民俗多样,在此基础上可以大力建设夏季绿色避暑游、冬季白色冰雪游、特色民俗体验游,推动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时均衡发展。
3.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开拓青少年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应与教育机关、学校协商,利用节假日开展学生徒步比赛、民俗文化讲解等活动,既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当地文化传播;设计乡村旅游纪念品,根据县域内特色建筑、特色餐饮设计相应纪念挂件,融入地方特色[7],也可以让游客将自己在民俗体验活动中的手工制作品作为纪念品带回。
4.以XX为主导,建设智慧旅游。智慧旅游侧重市场需求,是旅游景区和旅游者之间无形的桥梁[8]。XX部门可以号召各主体共同建立起智慧旅游所需的旅游信息数据库[9],建设专门的乡村旅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综合运用旅游大数据,开展旅游目的地的互联网营销旅游业务,开通互联网订票业务,提高旅游营销效率,;实行景区景点、农(牧)家乐网格化管理,建设特色智慧景区。

  参考文献:

[1]刘奇.开辟农民就业增收的第三空间[J].中国发展观察,2018(08):39-40.
[2]乌鲁木齐县史志办.乌鲁木齐县统计年鉴[M].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7.
[3]冶海龙.2018年乌鲁木齐县XX工作报告[EB/OL].[2019-01-16].http://www.wlmqx.gov.cn/wlmqx/wzniandugongzuobaobiao/26453.jhtml.
[4]潘鲁生.关注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J].山东社会科学,2000(05):108-109.
[5]袁智慧,李佳宾.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8):230-235.
[6]张玉君.旅游品牌战略研究进展[J].旅游纵览,2019(06):34-35.
[7]乔今.旅游纪念品中的地域文化因素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10):113-116.
[8]赵建文.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J].旅游纵览,2019(07):50+52.
[9]徐波林,李东和,钱亚林,刘燕桃.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07):781-78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0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月11日
Next 2022年2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