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习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摘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古代社会对孔子的相关著作学习是非常透彻的。而如今,“国学热”的风尚盛行。但部分人对此认为是古代废弃思想的启用,不会对现代社会起到积极作用。这种极端思想必然受到社会成员的抵制。但《论语》中究竟有哪些关于学习、教育的思想值得自己学习呢。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论语》;孔子;学习

  一、前言

“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数千年思想史中熠熠生辉的遗产。孔子从小勤奋好学,熟读周礼,渴望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中恢复古时的典章制度。他的一生是奋斗以及充满智慧的一生。孔子的经典言论被记录在《论语》中,其体现了孔子毕生的追求,并集中阐释了“仁”在生活中的体现。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以及教育弟子的事业中,因此笔者选取了教育的三个层次分点阐述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二、重视学生好学善思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尤为重要。他是倡导私学的第一人,也是认为教育应当做到“有教无类”,这种超前的无阶级教育理念,一开始就将中国教育向积极的方向进行引导。因此笔者选取三个角度,阐释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首先,孔子不仅仅是站在引路人的角度出发,提出“好学”。他也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论语》中“好学”出现的次数非常多,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好学而已”(《学记》),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雍也》)。从这些表述中,可以得知孔子是非常重视“好学”的品性,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着自己。正是因为如此世人称他为“至圣先师”。那么孔子对于“好学”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是孔子对自己学识的评价。既然天生不是最聪敏的人,那么孔子认为自己需要从后天的学习中汲取知识,因此提出了“好古敏以求之”,这一原则是需要重视孔子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孔子认为“好学”,即后天的实践学习先于先天的条件,这一条教育原则也是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在后天对知识的习得与运用后,可以不断深化理解并且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好学”的程度在孔子看来是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人未来的所有可能性。在现代社会中,评价一个学生的潜力通常用努力和悟性来衡量。而孔子已经将“好学”作为衡量一个人未来可能性的重要水准。所以在孔子看来“好学”是“成己成物”的重要基础。也是“孔子的这种好学精神对当今将‘学’视为安身立命之工具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获得与付出匹配的收获。《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反思与学习并行,即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其实孔子强调的学与悔都是自学,但悔侧重于与同学、弟子共同学习。而学也不止于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加以践行。而践行不是一段时间内的实践,更要求世人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然后,博闻强记与择善而从。因为人类的知识十分广泛,学习时不得不加以选择,不应盲从学习。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反而因此误入歧途。孔子对此有十分清醒的看法,他便倡导学生既要博闻强记,也要择善从之。因为博学是基础,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擅长的才有意义。

最后,以不耻下问作为博学的方法。因为书本知识涉猎广泛、内容之细是一个人无法全部掌握的,因此学习不止于书本。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问题,多思考才可以获得更多知识。孔子也将此称为“每事问”。与师友之间相互切磋也是非常有益的方法。同时把每个人作为学习的对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注意选择朋友。与益友结交可以提高自己思考的空间。同时做到不耻下问,以一颗谦虚的心求教。以上总结了孔子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这启示现代人的同时,也告诉大家如果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如何用适当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和内容。

  四、引导社会学习风尚

学习不仅仅是提高个人的层次,对社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国将教育视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途径。通过研究孔子的言论其实可以看出,他将学习功能的层面分为了个人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个人而言,学习可以做到提高个人修养、升华个人品性。而对社会层面而言,个人学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对治理国家以及改造社会面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层面也是相辅相成,个人学习的作用是根基,社会的作用是红利。孔子始终认为改善社会面貌首先需要升华社会成员的品性,没有后者的支撑社会的繁荣也只是假象。

因此孔子引领世人提升品性做到一个格高尚的君子。人无完人,没有一人天生品德优良,因此需要后天的完善和提高。学习不仅能使人臻于完美,更重要的是对人的不良弊病的补救。如“不怨天,不尤人”,怨天尤人便是普通的缺点,但学习可以使人摆脱怨尤的困扰。孔子阐释了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自然而然希望人们做到崇尚学习。

  五、结语

“在‘国学热’背景下,《论语》及其他儒学经典所传达出的思想不应当成为中国人自我异质的借口,也不能使之沦为保守、落后的民族文化理念的保护伞。”因此应该做到主动接纳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以积极的心态学习传统文化。而《论语》中也不止于普及孔子的教育理念,但针对学习就可以简要分析以上三点。学习孔子的思想,更需要躬行,这对社会及个人才有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健胜.《论语》与现代中国[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李伟民.君子教师:孔子修身哲学中的教育者形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3]王皓.“为己”方能“好学”——孔子“为己之学”当代价值的再诠释[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3):48.

[4]李致億.孔子思想中“好学”的重要性与意义[J].国际儒学论丛,2018(02):33-38.

[5]刘韶军.孔子学习思想的内涵及意义[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1-1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85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4月29日
Next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