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摘要

气候变暖的问题在近些年来一直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全球气候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低低碳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在《京都议定书》以及《巴黎气候协定》等全球性的重要文件出台之后,碳会计体系被全球各个国家提上了重要的发展完善计划当中。从我国的角度出发,2017年碳交易市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上线,与此同时,碳排放权的相关会计问题更是成为业界和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低碳会计的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相关碳资产企业提升经营效益,促进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高。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也能够进一步促进该市场的繁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能够促进我国的气候环境健康化,进一步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

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碳交易市场

  前言

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工业化水平大大提升。机械制造和科学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和突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伴随着这些繁荣景象出现的则是资源的大量消费以及全球环境的恶化。为了发展工业,许多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大量消耗有害性能源,进而对全球气候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生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与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抑制二氧化碳等有害性气体的排放,进一步控制气候的升高势在必行。减少碳排放是十分关键的一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以碳排放的权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碳排放的相关会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来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会计核算。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促进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气候环境健康化,进一步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

  一、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现状及必要性

  (一)碳排放权概述

1.碳排放权概念

简单的来说,碳排放权就是企业通过环保部门认定并批准享有的向环境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这种权利以相应的配额为界限以保证其不会对环境和其他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由于碳排放权是企业依法享有但有明确界限的权利,所以在企业排放二氧化碳超标时则突破了权利界限,应当接受应有的处罚,为该行为买单;当企业碳排放存在额度剩余时则可以对自己的权利进行支配,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以剩余权利获取相应的利益。由此可见,碳排放权是企业拥有的重要资源、权利,本质上来说是在碳排放上获得的特别许可[1]。

2.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碳排放的交易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予以体现。

在宏观上,碳排放交易机制是一种基于总量控制的减排义务履约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一些发达国家将其在履行减排义务中超额完成的部分以交易的形式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转让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同时在总量上调整交易双方的排放限额。这种机制被欧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是当前碳排放权交易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之一[2]。

在微观上,碳排放交易机制约束的是企业的行为,这种机制基于信用机制而存在。在监管部门给企业制定碳排放额度标准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低于该标准则获取差额部分相应的碳信用用于交易并获取回报;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这一标准则需要付出相应代价,或购买碳信用或接受处罚。

  (二)碳排放权核算的必要性

1.碳排放权核算现状

碳排放权会计的概念最早由斯图尔特和贾内克在2008年提出,它们的研究认为碳会计由碳排放会计和碳交易会计等内容构成,并提出了相应的碳排放权核算的范式。此后,碳会计逐渐得到了会计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步使碳会计成为环境会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3]。

菲奥娜·加德和亚当斯都将碳排放权看作是一种金融工具。其中菲奥娜·加德(2002)从碳排放权与金融工具的特征类比上论证了将其视为金融工具的科学性。亚当斯(2007)认为碳排放权更加接近于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期货/期权体系,在会计处理中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在期末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史蒂芬·沙特格尔(2000)认为,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来说,可交易的排放权的计量应该以现时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而非历史成本,只有这样,因污染预防而产生的边际成本和与排污权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实际边际成本才具有更加科学的可比性。雅各布和布伦茨(1996)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既有存货的特征又有金融工具的特征,如果在会计上将其作为存货处理,则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有较大的缺陷,难以反应碳排放权的经济本质,因此两位学者也尝试按金融工具价值确认的方法,以公允价值对碳排放权进行价值计量[4]。

彭敏(2010)在对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的相关研究中提到,针对碳排放权的多重计量属性,应当以无形资产入账进行处理,理由是碳排放权具备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并符合其确认条件。

在对碳排放总量交易和基准信用两种交易机制的会计确认的问题上,张彩平(2012)的研究较为系统,以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研究后可以发现,碳排放权本质上具有货币的基本特征,以货币对其进行会计处理,设置“碳货币”这一会计科目更加符合实际。碳排放权,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资源,在减排的趋势下,这种资源愈加显得稀缺,碳排放交易中,它的价值变动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基于这样的特征,王艳、李亚培(2008)认为应将碳排放权视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并应按照不同时期的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无论将碳排放权视为货币还是金融衍生工具,在会计计量实践中都应按照金融资产进行入账处理[5]。

2.碳排放权核算意义

图1-1二氧化碳浓度

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图1-11985-2010年二氧化碳浓度增长图

图1-1的数据显示,近30年间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非常迅速,已经接近于400ppm,温室效应愈加明显,全球平均气温的较30年前上升1℃以上,而我们知道的是,一旦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以上,将带来严重后果。其中的原因不难想象,人类肆无忌惮的碳排放是造成以上后果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联合国在1997年制定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以促进世界各国在减排过程中的灵活合作。虽然三大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没有强制要求,但中国仍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碳交易活动[6]。

截至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未形成统一适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原有的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亟需在充分尊重国情和碳排放权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对于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重大。

(1)深入研究并制定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指导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科学发展。其中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解决了碳排放权的入账问题,相应的会计处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明确的碳排放权会计计量标准与核算体系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经营、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碳排放和碳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状况,为企业进一步制定碳排放与碳交易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3)能够进一步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权市场起步较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从2014年我国初步试点的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7大交易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已经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还需要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一步进行市场运行机制的创新和交易流程的改进,进一步促进该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形成更加完善的交易体系和交易制度。

(4)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低碳会计的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相关碳资产企业提升经营效益,促进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能够促进我国的气候环境健康化,进一步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要素性质

本文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资产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那么首先就要对资产一词做出解释,资产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该种资源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且这种利益最终会与市场以及市场上的企业产生流通与关联。其二就是该种资源的价值或者产生的价值是能够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进行计算量化的。碳排放权在现实的市场交易环境中,最终产生的利益的确会流入相关企业,且企业拥有的碳排放权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可以被估量的价值,因此,碳排放权具备了资产的特点,本文将其界定为一种资产[7]。

  (二)碳排放权确认资产类型的选择

上文已经对碳排放权的资产特定进行了确定,接下来将对碳排放权具体的资产类型予以界定。资产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的种类,国际上对于碳排放权的资产类型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三种类型上,也就是存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本文笔者更加倾向于认为其是一种金融资产,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存货具有的一个非常明显得特征就是最终会被企业所出售或者消耗,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效益。而碳排放权则不同,它不存在会被消耗殆尽的现象,它的使用是没有库存增减的计算的。

第二,无形资产主要是一种非货币性资产。而碳排放权并不满足它最为突出的特点也就是非货币性。随着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相关货币流通性质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碳排放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资产,它与一般的资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的使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收入。对于碳排放权来说,它目前拥有着一个较为基本的交易市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和交易。我们也可以预见,碳排放权未来不仅仅仅有即期的交易功能,更可以实现远期的交易可能。因此,本文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来进行界定。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在市场上流通,能够更好进行价值的计算与估量。同时它具有类债券的特征,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投资等金融行为,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利益[7]。

  三、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

  (一)碳排放权的计量属性选择

会计计算实质上是一种企业为了提高最终的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进行会计计算的过程中会运用多个不同的专业性的方法来进行相关核算工作。企业要对一类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前提是该种资产必须能够被具体计量。

对于碳排放权来说,确定其计量属性是十分关键的。在进行具体的会计计算的过程中,会根据计算目标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计量属性,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来完成计量。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适用的计量属性主要有以下三种:

(1)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性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记录来进行相应的成本计量。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来说,存在着一些具体的交易凭证等,这些都是能够为当下的成本计量带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依据,根据历史交易时产生的金额来入账是一种相对来说更为客观的成本计量方式。但这种计量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说一些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不够稳定的资产。对于碳排放权而言,其市场交易价格并未能长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了其在进行成本计量的过程中的价值汇总不具有稳定的可比基础。且碳排放权因其初期多为XX的馈赠,因此在初始陈本的和算上也通常不能选取一个合适的初始值。

(2)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碳排放权被作为一个投资的资产在市场中进行相关的金融经济交易。对于碳排放权而言,其市场交易价格并未能长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了在短时间内,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很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出入,碳排放权的价值不能够被进行一个稳定的具体估量,特别是采取可变现净值来进行价值计算时,该种资产的价值估量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偏差,不能够真正客观的反映该种资产对于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改变与影响。

(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此种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就是基于市场成熟发展的前提下,市场普遍对于该种资产形成的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公允价值。这也是比较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碳排放权的一种计量属性。以目前碳排放交易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其目前现有的相关市场运行机制较为先进,定价机制更为成熟。西方发达国家对碳排放权交易行业所广泛采取的就是运功价值计量的方法。我国初步试点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7大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大大助力未来我国积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8]。

结合以上三种主要的价值计量属性,通过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以及适用的资产类型,本文最终对碳排放权采取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展开相关的研究,此种计量属性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企业的真实的经营现状,更加及时地体现企业的市场交易活动以及盈利现状,能够帮助企业带来最为高效的会计决策。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理论分析

所谓的依照公允价值计量即指的是依照交易双方在信息充分且自愿的情况下共同认可的价值进行交易并在各自的会计科目中的资产、负债中进行处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最大区别在于二者所处的时间点不一样,简单的来说,公允价值是可变的,它既可以等同于历史成本,也可以等同于现时价值。如在交易日期,交易成本与公允价值同以现时价格计量,二者是相等的,而在会计期末,公允价值与原始交易时的历史成本显然是不同的,需要根据期末的价格进行重新计量。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监管部门和环境部门尚未对企业的减排行为进行强制规定,在碳排放权限额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自主减排产生的碳排放剩余便可进行交易,而在企业选择在碳交易市场上出售剩余碳排放额度的时候,它们总是希望获取高于历史成本的收益,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实质上是企业在进行碳排放决策时产生的机会成本。

要想把碳排放权作为企业资产进行确认的前提就是企业拥有的碳排放权能够得到科学、准确的价值计量,这种价值计量需要与当前的市场条件和碳排放交易现状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与方法体系。要建立起完善的碳会计体系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与之相应的规章、规则,明确碳会计交易和事项确认的条件,这一过程中需要参考、借鉴相应的国际标准与通行做法,增强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计量方法

鉴于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的碳交易行为除了实际的需要之外还有投资的考虑,《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三大机制赋予了碳排放权更多的金融属性。碳排放权能否作为金融工具进行确认,需要考虑货币和信用两个基本要素

首先,基于企业之间碳排放量的大小和自主减排能力、成本上的差异,使得碳排放权的交易在企业之间得以存在,减排能力强的企业通过出售剩余碳排放额度而获取的收益则可以用来衡量交易双方在减排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实践中,碳排放权在衡量减排能力与减排成本的过程中承担了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是其货币属性的基础,同时具被了货币的贮藏、价值计量和交易媒介的功能。

第三,碳排放权的交易过程中,促成交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信用。信用包括很多方面,通常国际上值得市场信用分别有国家信用、联合国信用以及交易双方信用几类。前面二者的信用主要是建立在得到广泛认可的,对企业具有普遍约束性的市场框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对于买卖双方的信用来说,不论是何种交易行为,都一定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否则就无法按时完成交易。而对于碳排放权的交易来说,其不稳定的市场价格表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风险因素。

碳排放权目前在我国来说不是一种普遍的资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它都是一种相

对稀缺的资源,因此,许多金融机构认为它具有较好的投资发展前景,目前市场上出现多种类的碳金融产品也证明了其作为金融性资产的特性。

表1-1碳金融产品类别

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不同的金融资产在定价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资产进行具体定价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资产自身特有的一些特征来对症下药。

下面笔者将对碳排放期权的定价展开分析,其指的是购买一方能够在未来某一日期以协议价格来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交易。碳期权包括EUA期权等。

标的物碳排放权的价格变动符合几何布朗运动,本文将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说明

设表示看涨期权的价格,或者是随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他衍生产品的价格,变量就必然为和时间的函数。那么,根据伊托定理可得出Black-Scholes微分方程:

由边界条件以及正态分布可推出碳排放权的Black-Scholes模型。

(1)看涨碳期权价值模型

式中,是期权现在的价值;是标的物碳排放权现在的价格;是执行价格;是无风险利率(复利,年利率);是期权距离到期日的时间;即标准差,是标的物碳排放权价格的波动性。

上述模型中,,,都比较容易取得,可参考金融机构发布的数据和国债的利率,参数需要估计,可采用历史的数据进行计算。

(2)看跌碳期权价值模型

看跌期权的价格可由看涨期权的价格推算而得出,设是看涨期权的价格,是看跌期权的价格,是期权商品的执行价格,是标的物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

将看涨期权的价格模型代入到上式中可得:

上式即为看跌碳期权的Black-Scholes价值模型。

  四、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制度保障

  (一)制定碳会计准则和企业碳会计制度

尽管目前我国还未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有关于碳排放权的会计交易准则,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相应的成熟的运行标准。但是我国必须积极结合国内的碳排放交易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积极探索相应的会计准则。不仅要从政策层面与司法层面来进一步完善,更要从市场和企业层面来共同努力完善碳交易相关会计制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先进性。

  (二)强化XX监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

促进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发展完善,除了市场与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努力,此外更离不开相关XX部门和社会审计部门的帮助和助力。从政策监督的角度来安,XX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文件来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特别是积极对会计核算的过程进行规范化合法化的规定与监督,促进企业在相关经济活动中能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同时,加强相关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及时的发现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进行的不恰当不规范的会计核算行为,并且及时的予以纠正。

  (三)加强低碳会计理论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更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中坚力量。对于目前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许多企业缺乏具备专业性的低碳会计核算人员,企业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工作人员多是缺乏相关领域知识基础的员工,因此,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招聘和引进相应的高素质人才,这类人才一定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会计知识领域突出,更加对经济、物理、化学等碳排放相关的知识要有所涉猎,这样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培训现有的员工,提升其员工的专业素养。同时,企业应当积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创新的学习型分为,为低碳会计理论人才的成长和晋升提供更好的环境。

  结论

碳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在我国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且处于快速的发展和成熟阶段,目前我国也已经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未来,该领域必然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出重要的力量。碳排放权的交易会计理论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助力该行业的长足发展。于我国而言,进一步完善相关核算体系,深入地对摊牌返券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相关剖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市场机制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节能减排重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薇,伍中信,王蜜,等.产权保护导向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会计研究,2014(3):88-94.

[2]赵选民,夏鹏飞.环境会计视角下排放权会计研究[J].财会研究,2013(1):29-32.

[3]苑泽明,李元祯.基于无形资产视角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现代会计,2012(6):36-42.

[4]许秀萍.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17-20.

[5]闫华红,黄颖.我国试点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问题探微[J].财会月刊:上,2016(9):12-15.

[6]张彩平,肖序.论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A].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2012:11.

[7]王艳,李亚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管理观察,2008(25):122-123.

[8]彭敏.我国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初探[J].财会研究,2010(8):48-49.

[9]张璐阳.基于企业交易的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与实务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6):79-82.

[10]张璐阳.交易成本理论框架下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5):15-18.

[11]吴德林,熊楚熊,陈海鸥,等.碳排放权会计问题初探*[J].开放导报,2013(3):42-49.

[12]李端生,贾雨.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4(33):33-36.

[13]StephanG,Mller-FrstenbergerG.BankingandTradeofCarbonEmissionRights:ACGEAnalysis[M]EmpiricalModelingoftheEconomyandtheEnvironment.Physica-VerlagHD,1999:181-198.

[14]GntherE.Accountingforemissionrights[M]EmissionsTradingandBusiness.Physica-VerlagHD,2006:219-239.

[15]MznerZV.Aconsumption-basedapproachtocarbonemissionaccounting–sectoraldifferencesandenvironmentalbenefit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3,42(3):83-95.

[16]WambsganssJR,SanfordB.THEPROBLEMWITHREPORTINGPOLLUTIONALLOWANCES[J].CriticalPerspectivesonAccounting,1996,7(6):643-652.

[17]Robertson-MillarC.ContemporaryEnvironmentalAccounting:Issues,ConceptsandPracticebyStefanSchalteggerandRogerBurritt,2000.Greenleaf,462pp,£19.95(pbk).ISBN1-874719-35-7[J].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2,9(1):81-82.

[18]RatnatungaJTD,BalachandranKR.CarbonBusinessAccounting:TheImpactofGlobalWarmingontheCostandManagementAccountingProfession[J].JournalofAccountingAuditing&Finance,2009,24(2):333-355.

  致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关于论文的题目给老师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老师没有计较依然悉心指导,亲自给我拟定了大纲,并提出一些建议,老师利用课间时间对我进行当面指导,在课后时间也通过邮件进行指导,占用了老师的休息时间,让老师废了很多精力,非常感谢靳老师。在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此,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324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7日
Next 2022年5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