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双女主的形象塑造

摘要: 近年来因为拥有独特的人物形象与剧情设置,双女主电影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存在。本文就双女主独特的人物形象展开论述。先分别阐述双女主电影的概念与人物形象在影片中的重要意义,再以《青蛇》、《七月与安生》、《画皮》等典型影片为实际案例,从而

  摘要:近年来因为拥有独特的人物形象与剧情设置,双女主电影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存在。本文就双女主独特的人物形象展开论述。先分别阐述双女主电影的概念与人物形象在影片中的重要意义,再以《青蛇》、《七月与安生》、《画皮》等典型影片为实际案例,从而分析了双女主电影在形象塑造上的创作要素。最后研究探讨双女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发展趋势,以此来推论双女主电影在当今影视圈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双女主;人物形象;塑造
影视作品中双女主的形象塑造

  一、双女主电影的概念

  所谓“双女主”电影,是指由两位出场率最高的主要角色皆为女性,她们的戏份相当,形象塑造上形成互补,共同推进电影的剧情发展。电影较为注重突出两位女性之间的关系,或是友情,或是爱情,亦或是灵魂伴侣。“她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映照,在银幕上呈现出一种“双姝争妍”的电影现象”。[1]
  与一般的电影不同的是,双女主电影“以女性的情感发展以及她们人生轨迹的变换作为叙事着力点,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符合女性审美的叙事模式”[2],所以双女主电影在细节处理上更为细腻,尤其是在情感刻画上。不同于男性为主导的英雄电影以打杀为亮点,双女主电影的高潮爆发点常常来自于两位女主的情感爆发。由于双女主电影主角的特殊性,它的“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统一且情节推进相对缓慢”[3],这样如同是在酝酿女儿红的过程,使得双女主电影的情感爆发比其一般的男女爱情戏或是单女主电影更具有冲击力。双女主电影无论从思想还是内容上都极力体现女性的观念意识,以及不同女性的不同视角,故而双女主电影大多都符合女性审美。如今,因其双女主独特的形象设置和叙事特色,双女主电影逐渐成为影视剧圈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二、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概念

  无论是小说文学还是影视传媒方面,“人物都是必不可少的组合因素。影视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来演绎故事情节,以故事来诠释影视作品主题。”[4]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是人物的核心。人物形象顾名思义就是对剧中人物一切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获知的东西。简单塑造的人物形象会将人物显得单调乏味,若是影片中的路人群演,尚可如此,但若是主人公也如此塑造,整部影片就算剧本再好,也会被其所减分甚至全盘皆输。故而好的影视作品,其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必然不会像其外表形象那样表里如一,严谨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整部影片走向的奠基。所以在创作人物时,无论是从外在形象还是内心形象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一个人物的丰富饱满,是离不开人物形象的认真塑造。
  正如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影视剧中的人物外在形象塑造同样如此。因为人们对于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取决于自身的所见所闻。所以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便是这个人物的第一设定,包括人物的年龄、服饰、气质、语言等。哪怕最后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真正人设与这第一设定不符,也是导演故意而为之的反差。所以人物外在形象一定是主人公“自愿”向观众所展示的一面。
  而人物内在的形象塑造是人物的第二设定,也是人物真正的形象。例如人物的智商、性向、真实性格等。如果是较为小清新的校园剧,人物的内在形象与其外在形象可以较为接近,但不可完全相同,必须由其矛盾之处,这是一部好片的必要保障。而更多类型的影视剧现在则应该采取较为复杂或是与外在形象有着明显出入的内在形象塑造。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进行对照、反衬人物塑造来揭示人物性格,使得人物不显得单薄,从而保证了影视剧的整体水平质量。

  (二)双女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双女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较一般电影更加要注重人物形象的丰满。男女主电影中,因为性别差异,有些人物形象是天然差异,不必刻意塑造人们也能对两个主角的形象区分一目了然。然而在双女主电影中,同为女性的两个主角要想让人们对她们有分明的认知,就需要在形象塑造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两个主角之间的关联系,这样的同性别双主角必然有的形象塑造就是她们之间的特点互补,或是性格,或是最后所想达成的目标。一定要对塑造的人物施加压力,这样才能使电影中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一部影片中不可存在两个类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双女主的情况下,否则影片将会变得拖泥带水,味同嚼蜡。

  三、双女主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要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视圈内成功的双女主电影也渐渐层出不穷。于是我们将成功的双女主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进行总结,可以发现这样的三条塑造要素:

  (一)女主自身内外形象的差别

  由周冬雨、马思纯演绎的电影《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这部剧作可谓是将反转这一手法运用至极,影片在前半段所展示的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与她们的外在形象如出一辙,让受众顺理成章地对两位女主有了表里如一的直观印象。却在影片的后半段,不断出现的重复蒙太奇与平行蒙太奇,使得整部影片反转再反转,而最为反转的便是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原本受众眼中就似个邻家女孩,十分乖巧安分的林七月,却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坏”,渴望着放荡不羁爱自由生活的女孩;原本受众眼中像极了一个小太妹,还是一个抢自己闺蜜男友的“小三”,却原来是一个如她名字一样想要安稳的生活。两位女主“既对立又统一,仿佛人性的两个矛盾面和双重性”[5],这样的人物塑造使得整部影片的亮点爆发,从而将整部影片推向了最高潮。从这我们就可以得知,两位女主的内外在形象的塑造差距可以造就一部成功的双女主电影。
  如果说《七月与安生》本就是以反转为主来促进剧情的发酵,那么若两位女主内外在形象相近所呈现出的电影效果又将如何?
  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乌尔善导演的《画皮》系列。《画皮》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而《画皮2》则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而成。但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上,《画皮2》都高于《画皮》。
  《画皮2》中,女主靖公主虽然同是《画皮》中女主佩蓉的演员赵薇所饰演,但其性格背景却大相径庭。佩蓉性情温和与世无争,一心系王生,为爱可以选择牺牲自我,所以她的塑造从外型上便是非常朴素的大家闺秀,再从她小心翼翼的言行与规范的举止,使得观众第一时间对这个人物有了非常了然的初印象。整部剧作下来,这个人物的形象就这一初印象贯穿始终,人们第一时间获取的信息到了整部剧作结束都没发生什么质变。故而这个角色便显得平淡无奇,落入俗套。与之相比,靖公主的人物塑造便上升了许多。从塑造的外形上看,靖公主身披戎装,金色镶龙面具遮住半脸,给观众的初印象便十分的英姿飒爽,颇有木兰之分。所以这让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便是她是一位潇洒果断,作风凌厉的女中豪杰。但这般的英雄主义并不是靖公主人物性格真正的主体,在这副金盔下隐藏着的是她对外貌的自卑与对爱情的渴望。她也许曾经是观众眼中这样的穆桂英形象,但由于猎杀时的毁容意外,她原本坚毅如铁的本性中的弧光开始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通过整部剧的发酵变得愈发明显。故而她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一开始女英雄的光芒深入到一颗因外貌自卑和想要得到爱情的小女人的心。比起前作的佩蓉,着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增添了许多层次。
  另一女主狐妖小唯也是与前作的形象有所改变。前作的小唯单纯地作为妖去爱人,形象塑造上就是一副漂亮的皮囊,不羁的性情,勾搭上了王生(《画皮》的男主角),角色的设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狐狸精”“小三”。这样的形象也是人们在观影时就留下的第一印象。直到前作影片的结尾,这个人物才幡然醒悟,牺牲自己的修为成全了别人。但就如同前面所写到的,《画皮》稍逊色的原因与之一开始人们就可以通过它简单的人物形象塑造便猜想到了结局有关。任何能被简单料想到的结局都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结局。《画皮2》中的小唯同样有份执着,曾经是对爱情,如今是对成为人这件事。她的形象塑造颠覆了人们对妖的传统观念,她既不是嗜血成性的形象,也不是一心为人,淳朴善良的草食妖(不吃人的妖),而是一只想方设法渴望成为人的妖。人们在这部影片中对她的初印象就是她又杀人,食人心,便觉得与前作无异。但随着剧情的推移,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对靖公主无害的,更准确的说,是两女主所认为的互利共赢。尤其要提到的是,影片有一段经典画面,是在两人互换身份后,小唯依靠着靖公主的人肉之躯第一次闻到了花香而流泪。这一画面将小唯这一本就稍微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又加以升华至极。使得人们看待这个人物时既看到了妖的形象,又看到了人的一面。
  因为这部两位女主这样的形象塑造,使得她们的关系从人们固有思想的对立面变成了统一战线。也使得她们的形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而比起单调的为爱争夺的剧情,更有内容,更为丰富。
  更巧妙的是,《画皮》与《画皮2》的结局都是以小唯的牺牲结束。但同样的结局,给人们心灵上的冲击却有着明显的区分。就是因为浅显和没有维度的人物着实令人乏味。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两位女主各自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形象一定有所差距甚至相互对立这样的要素。

  (二)双女主的形象差异化定位

  在双女主电影中,除了自身的形象差异,两位女主之间的形象塑造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除了是为了区别两位女主的形象,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差异推动着电影剧情的走向和反映电影的主题。
  正如2006年日本电影学院奖中包揽了三奖的作品是由大谷健太郎所指导,改编自矢泽爱的同名漫画《NANA》。
  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是两位女主的名字同为NANA,但她们的人物形象无论从外从内都截然相反。大崎娜娜一头干练短发,小松奈奈则是微卷的公主头;大崎娜娜出生在破碎的家庭,小松奈奈则是温室里的花朵;大崎娜娜性格坚强,自尊自爱,小松奈奈则是一颗怀抱着恋爱至上的心。
  正是因为这两位女主人物形象完全不同,即使她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两个人的抉择也是两条路。崇尚恋爱的小松奈奈跟着感情走最终被男友遗弃,大崎娜娜恪守尊严最终迎来了命运的犒赏。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差异同样决定着这部影片的主题:当爱情与自尊相互抵触并被迫抉择时,切忌选择前者。故而从这部影片中我们提炼出在双女主电影中,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之间需要存在差异。
  这样的创作要素在徐克导演的《青蛇》中同样出现。电影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还有着颇高的播放量。它与我们所认知的《白蛇传》相差甚远,最为不一样的就是这部片子对人物形象不一样的塑造。
  它颠覆了我们传统对白蛇传的认知,温文尔雅,救人于水火的白娘子变成了痴于情爱,圆滑如世人一样的存在。她接受着那样的世道,那样的人,放弃了作为妖的秉性。她被塑造成被磨平了棱角的女人,相夫教子,遵循妇道。她代表着女人对爱情的看重,代表着传统女人对于夫纲的遵循服从,在她的观念里,人性本善。所以无论许仙如何,她都坚守着她所认为一位妻子该有的陪伴,妇道。所以她变得越来越像那世道的人,观众可以明显地从她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出她从妖到人的变化。
  而“从《雷峰塔传奇》到赵清阁《白蛇传》,青蛇都是符合这种男性审美观的形象”[6]情智双高,对姐姐一家有情有义的形象。但这部影片将她改变成为了对人世格格不入,始终保留着妖的本性。她想要成为白蛇一样融入这世道,但她最后发现这样的世道对她而言百害无益最终遁隐山林。代表着对新事物新奇的人,代表着对畸形世道敢于提出质疑的人,代表着敢说“不”的女人,在她的观念里,人是奇怪的。因为她是非分明,看得出人的好,人的坏,于是她总是问白蛇人有哪里好,她以为自己有了白蛇的修为就能懂人,但她到了最后不愿懂这样的人世。也是当今人们常常说却鲜少人能做到的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由此可以见,两位女主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呈现出‘双姝争妍’的叙事特色,既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也让电影更具看点和女性审美气质”[7],以使人们在观影时直观地通过这两位角色就一件事而不同的看法。影片中的青蛇形象塑造中的妖性更像是人对事物的初心,单纯,是非分明。反而是影片中的人间世道更像是地狱无门,连作为妖都不想存在的地方,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丑陋不堪。
  这一部剧作通过双女主在同一事情不同心态的形象塑造,从而暗喻出当今对于“世俗”不同处理的人们。一类融入其中,随波逐流,另一类倍道而行,成为了世人眼中特立独行的“奇葩”。从徐克导演最后的结局上看,作为他的观念更多偏向于成为后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存在。
  至此我们发现成功的双女主电影中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塑造需要有明显的差异。

  (三)双女主的形象的相似性

  双女主电影的形象塑造对立而又统一,所以即便她们的形象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在塑造上却也存在着相似性。同时,这份相似性也是推进双女主电影剧情的发酵剂。
  韩国导演朴赞郁所拍摄的《小姐》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艾斯林·沃尔什根据萨拉·沃特斯撰写的《荆棘之城》所改编的《指匠情挑》的翻拍,并且大获成功。大小姐秀子看似被淑熙蒙骗实则才是策划一切的主谋,而女仆小骗子淑熙使用着小伎俩骗取秀子的信任却到中途因为自身的醒悟而将自己的所作所为跟秀子坦白。她们的形象塑造上有着《画皮2》的互利互惠,又有着《七月与安生》中彼此的性格互补,虽然有着身份塑造的差距,但是她们在对于男人的观念上确实一致的,她们反抗着男性社会对她们的奴隶,整部电影都在讲述着为了最终逃离并战胜男性的专制而计划着一盘大旗,从微观上是逃脱秀子变态叔叔的掌控和骗子绅士的伪善,宏观上便是摆脱男性的霸权主义与展现女性的独立意识与智慧。
  正式因为两位女主的形象塑造方面都有着对男性压迫的反感以及对自由渴望的相似性,使得两个弱小女性顺理成章地形成一派,最终在极其默契的配合下带动着影片的高潮及后半部的剧情发展。
  《七月与安生》也是如此,即使如上文中提到两人各自的人物塑造表里不一,但是她们同样存在人物塑造的相似性——两位女主对于内心所想达成的愿望的渴望度是一样的。导演将“没有附加条件和生存危险的‘姐妹情谊’”[8]强化,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她们如何向自己想要成为的方向所努力,最后安生终是如她的名字有了安定的生活,林七月在安生的笔下完成了环球旅行。可以看出,这份相似性便是这部影片的剧情发酵剂,使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展现的转变不显得刻意、突兀。
  同时我们也可在《青蛇》中看出这份相似性,即便白蛇与青蛇之间的人物形象塑造相差甚远,但是她们存在的相似性便是对人的探知。若不是这份的相似性,两位女主便也就没有了下山到人间的初衷。可见双女主电影中两位女主的相似性也是该类电影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要素。
  故而由上可论证,成功的双女主电影中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需得存在着某种的相似性。

  四、双女主电影人物形象发展趋势

  “两个女人一台戏”,以前的人们会因为刻板印象认为双女主电影就是以两个女生的视角来抢一个男人的故事,双女主的固有形象就是“正宫”与“介入者”。两位女性角色的对手戏也只有仇视,争夺这类较为单调的情感关系。所以在早期的被称为双女主的电影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那时候的两位女性角色即便也拥有着相同的戏份,但无论是从角色形象上还是电影剧情中都成为男性角色的陪衬,并没有将主角的形象以及女性的魅力展现出来。
  但随着双女主电影的不断成熟,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愈加的丰富以及跳脱出原来固有的框架之中。现在的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塑造都是在保有女性固有特征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气质的方向迈进。由于双女主电影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往往跟电影的主题有关,使得在丰满人物形象的同时,电影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主题核心上,都有大大的升华。

  五、结语

  就如前言所说,人物的塑造是影视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整个故事的主体,一旦发生塑造上的偏差,不饱满,便会大大影响观众们观看的兴趣与心情。而在当今,随着人们对于影视作品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俗套的影视作品因为其单调的人物形象塑造,浅显易懂的人物内涵,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渴望。
  故而在这类影视剧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双女主的设定可谓是较为新颖潮流,在人物的选择上已经先一步脱离俗套的束缚。而且通过双女主的电影获奖的含金量也逐年上涨。2009年第46届X电影金马奖,李冰冰凭借饰演双女主电影《风声》中的李玲玉一角获得最佳女主角。2016年X电影金马奖得奖的不是扮村姑的范冰冰,而是两个年轻女演员马思纯与周冬雨。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在《七月与安生》中的精彩表演双双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这不仅是双女主电影的进步,也是整个多元化电影的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跟着潮流开拓。大众所想看到的电影不再仅仅是靠着明星效应的俗片,更多的是富有内涵、深度、值得令人深思的电影。故而双女主电影必然成为了当今影视圈不可不忽视的存在。

  参考文献:

  [1][2][3][7]田燕,黎光容.银幕“两生花”:华语片中“双女主”电影叙事策略探析[J].电影新作,2017(01):107-110.
  [4]许阳,赵鹤.人物形象塑造对影视作品的影响[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2):96+93.
  [5]黎光容,田燕.《七月与安生》:双女主设定下的双重人生[J].电影评介,2017(08):22-24.
  [6]朱秀锋.青蛇形象塑造的演变及其意义[J].新余高专学报,2006(06):26-28.
  [8]刘海玲.“花与花联合起来”:进入21世纪的女性电影[J].电影艺术,2004(06):46-51.

  致谢

  在我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成文全过程,得到导师魏巧俐副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新闻传播学院的全体任课教师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28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2月15日
Next 2019年12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