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在痛风石性痛风患者中降尿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7月在我院诊治的70例痛风石性痛风病人当做科研对象,随机把他们区分成观察跟对照组,每组35人。观察组口服非布司他,对照组口服别嘌醇,两组疗程均为20个星期。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医治前后血尿酸水平,并记录20个星期后血尿酸水平<300μmol/L的例数。结果:医治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并且观察组病人血尿酸含量大大少于另外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更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达到了低于300μmol/L的控制目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医治痛风石性痛风,有效地降低尿酸,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风石;痛风;非布司他;临床疗效
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因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甚至出现关节畸形、肾脏病变。近些年,我国痛风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升高,并且年轻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很多患者忽视了对该病的早期诊治,未能规范降尿酸治疗,常常导致痛风慢性化,出现痛风石,合并关节损害、肾脏病变,成为难治性痛风[1]。不少患者对传统降尿酸药物过敏、无效或不能耐受,只能寻求其他新型降尿酸药物的治疗[1]。近年来,已有多种新型降尿酸药物陆续上市,为痛风石性痛风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非布司他作为抑制尿酸合成的新药,为探讨其在痛风石性痛风的病人里降低尿酸的效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普通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7月在我院诊治的70例痛风石性痛风病人当做科研对象,随机把他们区分成观察以及对照组,每组35人。观察组里面男性32人,女性3人;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为(58.26±10.69)岁;病程6-30年,平均为(13.63±6.00)年。对照组男33例,女2例;年龄在36-75岁之间,平均为(58.66±9.37)岁;病程6-23年,平均为(13.11±5.00)年。各组在患者性别、年纪、病例等一些基本资料方面的区别,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病人全都满足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并出现典型痛风石;入组前均处于痛风发作缓解期,血尿酸水平大于420umol/L,且近3个月未服用过降尿酸药物。排除标准:继发性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甲状腺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非布司他或别嘌醇使用禁忌证者。
1.3治疗方法观察组口服非布司他,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40mg。对照组口服别嘌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68),3次/天,100mg/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服用秋水仙碱(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166),1次/天,0.5mg/次,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嘱其低嘌呤饮食,限制饮酒。两组病人医治都坚持20个星期,20个星期后对比各组病人接受医治前后的血尿酸含量,然后记录下各组病人血尿酸小于300μmol/L的人数。
1.4统计学方法借助于SPSS18.0软件给数据加以科学的统计分析。相关计量资料按照均数±标准差展现,借助t检验,相关计数资料借助χ2检验,P<0.05则表明区别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治前后血尿酸含量对比医治之前,各组病人的血尿酸含量区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5,P>0.05);医治之后,各组病人的血尿酸含量均出现了降低,并且观察组血尿酸的含量大大少于另外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见表1。
表1医治前后血尿酸含量对比(μmol/L)

2.2医治后血尿酸水平<300μmol/L的人数对比医治后,观察组病人血尿酸含量<300μmol/L的人数是20人,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300μmol/L的人数是8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见表2。
表2医治后血尿酸水平<300μmol/L人数(占比)对比

3讨论
痛风,是一种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是由在骨关节、皮下和肾脏等一些部位单钠尿酸盐的沉积引发,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2]。37℃时,血清尿酸的饱和浓度约为420μmol/L,超过此浓度时,尿酸就会以结晶的形式析出。尿酸盐结晶可在关节周围、肌腱、皮肤结缔组织等身体部位沉淀累积,形成的大小不同、黄白色的隆起赘生物即被称为痛风石。痛风石为痛风慢性化的特征性表现,其形成与高尿酸血症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紧密相关。痛风发病年龄越小、病程越长、血尿酸水平越高、关节炎发作越频繁、早期发作时治疗效果越差,就越容易出现痛风石[3]。通常觉得,痛风石是在相关的急痛性关节炎第一次产生后的10年才会产生,第一次表现出来关节炎如果没医治,5年内痛风石的产生可能性是30%,10年内产生的可能性是50%,20年内产生的可能性是72%[4-5]。痛风石会给关节旁边的组织结构,比如:软骨还有肌腱等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像骨质侵蚀、骨赘还有软骨创伤等[6]。痛风石患者常常合并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最坏的时候还可能造成综合溃疡、感染、平时运动受限,并且不美观,使得病人自尊心受伤害,不喜欢进行社会活动[7]。高尿酸血症这一病况是痛风发病的根本原因。降尿酸是其治疗的根本。血尿酸水平下降,可降低痛风的发作频率、减少其受累的关节数、溶解痛风石、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对>2次/年的频繁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及患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均为他们推荐降尿酸治疗[2]。饮食因素是导致尿酸升高的原因,但即使严格控制饮食,最多也只能降低20%左右的尿酸,因此药物干预尤其重要。长时间正确口服降低尿酸的方子,让血尿酸含量一直符合标准,是痛风医治的重要注意事项。2012年X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指南[8]指出,应使血尿酸水平长期维持低于360μmol/L,有痛风石患者应低于300μmol/L;并推荐别嘌醇与非布司他作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
别嘌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批准用于治疗痛风,为竞争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阻碍黄嘌呤的氧化酶发生作用,抑制次黄嘌呤还有黄嘌呤产生出尿酸,完成减少尿酸含量的目标[9]。因为别嘌醇还能够阻碍嘌呤进行别的过程,存在疗效剂量依赖性使其毒副作用增加,对肝、肾功能影响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别嘌醇造成的不良反应可以是轻度皮疹,也可以是很严重的皮肤反应[10]。详细的有SJS/TEN、DRESS以及AHS[11]。由于别嘌醇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阻碍了不少痛风患者的降尿酸治疗。而且,对于难治性痛风石性痛风患者,常规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1],往往需要加大药物剂量,别嘌醇存在疗效剂量依赖性,必然使其毒副作用增加,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非布司他,2009年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为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对嘌呤代谢其他通路没有影响,而且与酶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不需要重复大剂量给药以维持作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并且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调整剂量[12]。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极少出现致死性过敏综合征。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持续医治20个星期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借助非布司他医治的观察组病人血尿酸含量大大的少于借助于别嘌醇医治的另外一个小组,且观察组中更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达到了低于300μmol/L的控制目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低剂量非布司他(40mg/天)比中等剂量别嘌醇(300mg/天)更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至低于300μmol/L的控制目标。
总之,非布司他医治痛风石性痛风,能有效地降低尿酸,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湘源.难治性痛风石性痛风的治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8,2(6):619-623.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5.
[4]BolzettaF,VeroneseN,ManzatoE,etal.Chronicgoutintheelderly[J].AgingClinExpRes,2013,25:129-137.
[5]KhannaD,KhannaPP,FitzgeraldJD,etal.2012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gout.Part2:therapyandantiinflammatoryprophylaxisofacutegoutyarthritis[J].ArthritisCareRes(Hoboken),2012,64:1447-1461.
[6]ChowalloorPV,SiewTK,KeenHI.Imagingingout:Areviewoftherecentdevelopments[J].TherAdvMusculoskeletDis,2014,6:131-143.
[7]AatiO,TaylorWJ,HorneA,etal.TowarddevelopmentofaTophusImpactQuestionnaire:aqualitativestudyexploringtheexperienceofpeoplewithtophaceousgout[J].JClinRheumatol,2014,20:251-255.
[8]KhannaD,KhannaPP,FitzgeraldJD,etal.2012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gout.Part2:therapyandantiinflammatoryprophylaxisofacutegoutyarthritis[J].ArthritisCareRes(Hoboken),2012,64:1447-1461.
[9]BeckerMA,MacDonaldPA,HuntBJ,etal.Diabetesandgout:efficacyandsafetyoffebuxostatandallopurinol[J].DiabetesObesMetab,2013,15(11):1049-1055.
[10]陈泽娜,古洁若.别嘌醇超敏反应研究进展.新医学,2016,47(3):142-145.
[11]YunJ,MattssonJ,SchnyderK,FontanaS,LargiaderCR,PichlerWJ,YerlyD.Allopurinolhypersensitivityisprimarilymediatedbydose-dependentxypurinol-specificTcellresponse.ClinExpAllergy,2013,43(11):1246-1255.
[12]IwaoO.Arepeatedoraladministrationstudyoffebuxostat(TMX-67),anon-purine-selectiveinhibitorofxanthineoxidase,inpatientswithimpairedrenalfunctioninJapan:pharmacokineticandpharmacodynamicstudy[J].JClinRheumatol,2011,17(4Suppl.2):S27-S3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