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以ZJ省为例

摘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农产品国际经济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再下降,但是农产品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ZJ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农产品国际经济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再下降,但是农产品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ZJ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且ZJ省地处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本文主要基于ZJ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实际。针对贸易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的相关因素、发展的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竞争劣势;解决方案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我国农产品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来说,这既是一个拥有巨大经济潜力的机遇,又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挑战。ZJ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大省,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在当前经济市场环境下,本论文将ZJ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法就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现状以及影响其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展开了系统分析,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提出相应建议,为ZJ省建设农产品国际竞争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目前ZJ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受到的质疑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ZJ省XX把“三个农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我ZJ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的份额。这不仅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促进了ZJ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力地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研究意义
  虽然目前来说,ZJ省仍然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国际农产品市场对ZJ省的农产品需求将会逐渐减少,我国农产品发展战略以及资源配置边界都会因此而受到巨大影响。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基础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因此,对我国ZJ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国际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和成本之间的差距比较分析的主要原因,并为ZJ省的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理论提供依据。本文采用规范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ZJ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归纳总结了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各类因素,并分析了ZJ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通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应建议,对ZJ省而言,研究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表明,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为各国提供了不同的优势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的或获得的理论,每个国家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依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生活产成本的相对差异的理论,只要有技术的国家之间的相对差异[1],相对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会有差异,所以每个国家都有不同产品的比较优势次的国家,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
  在李嘉图之前及之后,许多思想家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探讨了社会分工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由于受所处时代社会条件的制约,或者受研究方法的限制,他们的社会分工理论都带有不能克服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2]。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表现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实践性、辩证性以及系统性是任何一种分工理论无法比拟的。马克思从社会分工和生产劳动的内在联系(即实践性)来考察社会分工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继承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内涵的基础之上,把社会分工首先当作人的活动、劳动来解释。马克思指出,旧分工理论把社会分工和生产活动割裂开,不从生产活动出发来说明社会分工,忽视了社会分工的社会性、历史性,并把社会分工永恒化。
  社会分工确实与人的需要、利益、秉性以及理性有关,但若把这此加以夸大,忽视生产活动的决定作用,就必然会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用观念、道德和功利原则来解释和评价社会分工,看不到社会分工所包含的真实意义。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就其本身和人的生产活动的内在联系来讲,它是生产活动的表现形式。所以,研究社会分工要通过对分工的研究来揭示生产活动的秘密,从中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分工问题的过程中遵循的正是这样一种方法。
  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要素禀赋理论,阐述了生产要素丰富的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要素引起的供给应的差异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因素的比例所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研究从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信息等新要素转向研究国际贸易的优势。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发展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信息贸易理论等。总之,一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其竞争力的差异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等方面,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更多的是贸易竞争力。
  韩国学者JoeLi以韩国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九因素模型",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两种:(1)物质因素:包括资源禀赋、经营环境、相关配套产业、国内需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国际竞争力。(2)人为因素包括工人、政治家和官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创造和控制了4个“物质”因素,促进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国内文献综述
  陈龙江在“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金融危机:现状与趋势”,认为出口状况及变化趋势下中国农产品和农产品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贸易壁垒,三方面密切相关[3]。加入WTO的中国农产品入世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市场准入机会,同时促进出口贸易壁垒的迅速发展是有限的,贸易扭曲和保护主义措施也迅速增长。大体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仍将面临相当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应不断增强。
  陈新在“绿色贸易壁垒在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文,中国是世界农产品生产第一大国。加入WTO后,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空间,大大降低关税,配额和数量限制。对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这为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等重要手段严重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在国际国内层面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产品保护对策。
  穆俊峰提出了发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这是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然而,国内外市场竞争也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品牌为核心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越来越迫切。
  卢锋(2004)发表的《产品内分工》得出产品内分工的特征是某个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供应过程的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区段、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空间区位完成,它是区别于在一个工厂内部完成整个工序流程的一种生产方式。产品内分工可以分为国内的产品内分工和国际的产品内分工两种。产品内分工是应该用比较优势来解释的,行业内分工是不能用比较优势来解释的。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ZJ省虽然是一个以非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强省,但是ZJ省农村人口仍然占大多数,所以农产品的竞争力仍然与ZJ省广大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本文在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上,根据ZJ省往年农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其他数据进行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推进区域分工的建设,以此促进ZJ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区域分工理论基础

  (一)区域分工的内涵和实质

  1.区域分工的内涵
  分工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或者说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的行为方式,是指将原来由一个经济活动或一个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操作划分给至少两个经济行为主体来共同承担[4]。分工概念与专业化概念不同,专业化强调的是减少生产活动中的不同职能或者不同功能的操作。专业化分工越大,一个人或群体的生产活动越集中,其职能的作用就越少。分工与专业化的常识,往往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分工与专业化的程度或状况;二是指分工与专业化的趋势或过程。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分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因素,而且是生产领域社会经济系统的集中反映。分工深化不但促进了生产体系的创新,而且促进了交易制度的规范化和完善,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产生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
  马克思把劳动分工划分为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内部分工是指企业内部个体间的分工。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微观经济单位之间的分工与分工。在大量分析差异的基础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分工的制度内涵。首先,分工不仅是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它是整个经济活动的生产组织系统。其次,分工不是生产要素组织,没有历史背景,而是基于特定的经济制度,特别是生产资料的最基本的所有制方式。它反映了一个特定的生产组织的所有权。最后,在社会分工和内部分工的统一面上,存在着内部分工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劳动组织的社会分工规则之间的深刻矛盾,这矛盾是基本矛盾的存在,在分工劳动制度的私人股权集中的市场经济。
  2.区域分工实质
  因为地理空间特点,区域分工又被称之地域分工,其指的是存在一定关联的社会生产系统的分化,一般是由地理空间利益机制控制的。从个别区域的角度来看,它代表地区生产专业化,即“地区专门生产产品,有时产品,甚至产品的一部分。”实际上,在“生产力的优越分配”的条件下,人的各种利益的转移,是人类获得各种利益的必然过程。也就是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各地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达到一定规模后,区域专业化部门出现。这种选择的结果是,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生产专业化生产,整个社会形成一个专门的系统。然而,这是理解的一个方面,区域分工必须通过区际交换才能实现产品价值,满足自身产品需要或者弥补自身生产缺陷,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区域分工就是通过利用其他区域的生产能力来促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专业化的某类产品,其生产规模必须高出当地市场对该类产品的需求,只有满足这一条件,产品才能出口到区域,参与区域间交流。第二,地区劳动分工所节省的劳动量应大于区域产品交换所增加的劳动量,这是一个基本前提。换言之,专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送到消费区的运费总和必须小于消费区生产同类产品的成本。第三,商品价格之间的生产和消费必须有一定的梯度。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将促进区域内部其它生产部门的全面发展,形成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辅助产业相协调的区域产业结构。为了满足区域外逐渐增长的需求,区域生产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换是专业化生产所必需的。这就形成了区域分工条件下的区域间经济关系。与区际交流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区域规模也不断扩大,从国内分工的局部区域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国家扩展到国际分工,逐渐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
  因此,区域分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区域专业化生产是区域分工的重要形式,也是区域分工发展的动力[5]。区域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深化区域分工的前提。第二,区域分工是分层的,它不仅包括国际分工的各种形式,而且包括国内分工的不同层次。第三,区域分工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

  (二)区域分工的经济性与外部性

  1.分工的经济性
  分工是一种组织结构,它以专业化为基础。以某种地域优势提供生产和交易,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经济性能划分:
  (1)分工能够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将复杂劳动分解为简单的机械劳动
  (3)通过生产设施的变化引起的,直接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4)发展但异化的划分结果
  经济区划强调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各种益处,具有以下特点:
  (1)使国家具有劳动力资源区域划分的比较优势得到足够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区域经济福利。
  (2)区域分工可以产生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
  (3)区域分工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
  2.分工的外部性
  区域利益主体的竞争和协作在区域分工体系中,区域之间形成的不由单个区域考虑或承担的对其他区域所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区域分工的外部性主要来自于区域之间在分工基础上的竞争与合作。按照区域分工外部性划分:
  (1)区域分工可以带来整体功能效应
  (2)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在分工发展过程中,通过区域经济活动中的区域因素的乘数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相关活动的发展
  (3)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利于区域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1.外生因素
  外生因素是区域的客观、自然、历史条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外生因素是区域分工的基本前提,决定了区域外生的比较优势。早期的区域分工是指建立在自然差异基础上的[6]。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等外生变量是决定区域分工的重要因素。
  2.内生因素
  内生因素是区域经济系统自身可以决定的变量。它是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程度的深入,如技术和制度等条件。同时,内生因素也决定了区域分工的比较优势。它是强调了选择方案的差异化导致后区域生产力差异。新古典经济学认为,随着交易效率的提升,劳动分工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贸易和市场专业化而变化。生产率、贸易依存度、商品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和多元化的经济结构等也是重要的内生因素。

  三、ZJ省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状况

  (一)ZJ省农产品生产状况

  ZJ省农产品指的是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优异,货物的数量、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让农产品效益好[7]。因为ZJ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许多农产品在国内许多农产品中都具有明显的收益优势。ZJ省是中国的第一个香菇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榨菜和花椰菜也是ZJ省的重点发展领域。
  另外ZJ省还是世界上稀有的银杏、山核桃的原产地。2013年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亿1417万公顷,年产值45111元,约占全国总数的占20%,年产值观赏苗木和花卉出口居全国首位,已成为中国主产区花卉苗木。2014,ZJ省的种栽面积已达112万平方公里,出口量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5%,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和出口重点基地。同时,ZJ省还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先发优势。
  近年来,ZJ省重点发展农业并迅速地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对粮食市场的改革使农民积极参加劳动[8]。国内农业的国际分工,出台了一系列对ZJ省的扶持政策,从而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城郊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水产品。ZJ省某市的农产品交易量以及市场投资的基本情况如图3-1所示。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以ZJ省为例

  (二)ZJ省农产品贸易现状

  ZJ省位于我国长江三角经济地带,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良的农作物生长条件,也正是凭借优良的自然条件,其超越了我国绝大部分省份,成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大省。近些年来,ZJ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一直是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增长的速度较之以往有减缓趋势,据相关调查显示,ZJ省在2011年~2013年期间,一直位列我国农产品出口量的第三名,但是在2013年~2015年期间,ZJ省的农产品出口量明显下降,被FJ省和LN省赶超,目前ZJ省的农产品出口量已经跌至第七名,且出口量开始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ZJ省的农产品出口量之所以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9]。据相关数据统计,ZJ省2013年的农产品出口额比上年提升了8.2%,出口总额高达72.2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5%。但是在2014年以后,国内爆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受此影响ZJ省的农产品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年整个年度的农产品出口额为65.77亿美元,相比较于2013年,出口额降低了14.4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9%。到了2015年,市场形势有所好转,由原来的年出口额65.77亿美元增长到了80.87亿美元,较于2014年提高了22.9%,该年度的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5%。从数值上来看,2015年的出口总额相较于视食品安全性问题爆发之前有所增长,这表明ZJ省已经走出食品安全问题阴影,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ZJ的农产品出口额比重这些年来一直是下降的趋势。下图为ZJ省特色农产品出口国家的具体分布: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以ZJ省为例

  四、ZJ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指标选取

  虽然ZJ省的农产品出口额一直是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相较于之前的强劲势头缺失逐渐减缓的。2008年~2010年期间,ZJ省的农产品出口额位列我国第二位,但是在2012年~2014年期间,该省的农产品出口额有所降低,并被其他省FJ省和LN省赶超,目前ZJ省已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了全国第七位。另外,ZJ省的出口产品中,农加工产品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主要地位。据相关数据统计,2008~2011年,ZJ省的出口农产品中,农加工产品出口额在50%~60%之间,但是在金融危机阶段,其农加工产品出口额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47.38%跌到了45.28%。ZJ省的农产品出口国家众多,但绝大部分出口都集中在X、日本以及一些欧盟国家。据统计,2015年年末,ZJ省的农产品出口国家已经增加到了130多个国家。其中,在欧盟国家2011年的出口额为215639万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16.49%,占全省总出口额的22.31%,在X的出口额虽说不如欧盟国家多,但出口额有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11年,出口X168975万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9.73%,占全省总出口额的17.47%,出口荷兰与韩国的出口额分别为150752万美元和42654万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9.93%和13.46%,占全省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3.75%和5.13%,出口其他新开拓市场的份额为62367万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13.34%,占全省总出口额的6.04%[10]。ZJ省在世界各国的出口份额具体如下图所示: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以ZJ省为例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从物理指标上来看农场品竞争力,主要看的是其品牌发展基础,除此之外,剩下要看的就是在经过了与消费者长期互动后,品牌是否具备无形资产价值。具体点来说,评价一个农产品的竞争力要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具体是:市场评价指标、质量评价指标、潜力评价指标以及效益评价指标。
  1.市场评价指标
  判断一个农产品的品牌发展状态,主要看的是其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而判断市场认可度,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产品在国内的销售量,一个是产品的出口量。通常来说,农产品品牌在国内的销售量能够反映国内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可程度,出口量则能够反映该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2.质量评价指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品牌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质量。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安全性,口感以及营养。其中,质量安全指的是农产品生长条件的安全,生长过程中打药、施肥以及后续加工和运输和储藏这一系列过程的安全。
  3.效益评价指标
  一般而言,农产品的品牌盈利能力主要由效益评价指标来衡量。该指标能够反映出品牌的经营业绩以及水平。效率评价的重点是生产成本的选择,成本利润率,总资产的贡献率和实现三个指标的利税。
  4.潜力评价指标。
  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不在于其盈利价值,而在于其在日后为企业创造的附加利润。换而言之,品牌价值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品牌价值越高,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在未来竞争市场的竞争力就会越强。潜力评价指标是继以上三个品牌评估要素的之后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品牌潜力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

  (三)ZJ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整体评价

  一直以来,ZJ省就是我国的一个农产品出口大省,其蜂蜜、茶叶等农产品一直在农贸中占据着优势的市场地位[11]。但随着农业环境保护制度标准和绿色贸易要求的提高,ZJ省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受到了抑制,阻碍了其优势在市场上的进一步发挥。随着农产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农产品中的化学物质残留要求也越发的严格,一些成本较低的农产品出口到ZJ省,往往会因为不符合质量标准而无法进行出口,这一系列问题直接降低了ZJ省低成本农产品的优势。
  ZJ省的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在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相对来说,这些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因此,这些国家能够快速进行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而一旦绿色贸易壁垒实施,短时间内ZJ省的出口企业难以调整农产品质量,其出口农产品就无法达到这些国家的绿色标准,农场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脚步就会受阻,进而导致出口份额减少。近些年来,因为绿色贸易堡垒,ZJ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和扩大受到了严重阻碍。
  各国绿色贸易堡垒的实施严重影响了ZJ省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主要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环保指标导致竞争力差
  没有达到农产品进口国家环保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随着世界各国消费者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购买绿色无污染产品。而只有获得ISO9001认证的产品,才符合环保要求,符合绿色贸易壁垒标准,才不会危害到人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产品都是经过ISO9001认证合格的农产品,而那些没有ISO9001认证的农场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则不具优势。
  2.增加成本仍然不符合绿色标准
  增加成本仍然没有达到绿色标准。出口农场品的价格竞争力遭到了进一步削弱。成本增加了,企业收入就会有所下降,这也就代表ZJ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被削弱了。因为加工和储藏条件的限制,ZJ省出口的绝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干制、腌制或者冷冻产品,在国际市场化上占有低价优势。但是各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使的这些主要农产品因农药残留检验问题,而承受较大的检测费用,这就导致原本的低价优势丧失,不论是农产品的出口额亦或者成本,ZJ省的出口企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3.农产品销售受到技术壁垒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和贸易壁垒的影响,世界各国逐渐出现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消费者重环保,重安全的意识,提高了农产品的检测要求,抬升了其进入市场的门槛,将技术壁垒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甚至,X和一些其他欧X家还专门制定了食品安全检查制度,要求进入其国家市场的农场品,不论是质量亦或者是包装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制定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标准[12]。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ZJ省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还具有一段很大差距,所以该省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大多无法符合国际标准,再加上我国农产品化学物质的检测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较大,双层原因导致ZJ省出产的农产品质量与国际要求标准相去甚远,ZJ省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脚步受到了阻碍。
  4.农产品品牌价值未被重视
  由于ZJ省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员工综合素质较低,导致ZJ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出口量的积累上,忽略了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性,进而导致ZJ省在国际市场上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农产品品牌价值的积累。在面对严苛的国际农药检测标准下,ZJ省来不具竞争优势[13]。
  ZJ省的农产品出口集中在日本、X等一些国家,相对集中的市场也给ZJ省的农产品出口带来了风险。因为集中度较高,一旦短时间内出口量在这些国家快速增长,就十分容易受到出口国家的限制,造成贸易摩擦[14]。
  就目前来说,ZJ的许多农产品已经遭受了农产品进口国家的限制,出口量增长明显减缓。此外,相对集中的市场不但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还极有可能引起其他企业的模仿,使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一些企业开始大打价格战,但不可避免的是,这些企业最终都会出现“无收入增加、增量不增效率”的情况[15]。此外,出口国家的相对集中还有一个致命风险,那就是一旦这几个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开始限制ZJ省的农产品进入其国市场,ZJ省将面临失去整个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危机,在加上短时间内开拓新市场具有一定困难,这一系列问题都使ZJ省的农产品贸易陷入被动局面。

  五、提高ZJ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ZJ省解决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提高ZJ农产品出口企业国际知名度的一个重要策略,为要做到这一点,ZJ省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以及安全监管体系。
  首先,ZJ省应该在现有的检测力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能力,从农产品的生长到后续的储存等一系列过程严格把关质量。与此同时,加快建设检测基础设施,提高检测精度,以此来缩短我国质量检测标准与国际质量标准的差距。
  其次,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ZJ省的监管部门一定要将农产品的监管工作做到位,在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废除一些交叉检测过程和一些无意义的检测项目。
  最后,始终坚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国际质量标准要求,打破世界各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提升ZJ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16]。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的推广

  为了改善ZJ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提升农产品质量,ZJ省的相关监管部门一定要发挥工作职能,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缩小ZJ省农产品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XX应该大力兴建农田水利设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计划,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并做好建设监管的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加固和除险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农科新技术的开发,加大对科研研究的投资,从资金或者场地上扶持一些农业技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鼓励他们进行科研研究[17]。
  四,进一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将耕地和林地的占有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打造农产品的特色品牌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安全事件更是屡见不鲜,这些事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引起的许多国家的大量退货和限制出口的现象。面对当前形势,ZJ省如要冲破一些农产品进口国家所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重点要做的是依照农产品质量标准,严格管控农产品的生产,此外,其还应该号召ZJ省内的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因为,在市场中,品牌是无形的资产,品牌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能够提高企业销售量。
  对ZJ省来说,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十分重要。在农产品出口企业具有强烈的绿色环保意识的基础上,建立品牌推广战略,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打开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品牌形象以及优良知名度[18]。

  (四)加强行业和XX主导管理

  ZJ省的相关XX部门和企业应该发挥各自职能,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和控制,除了在必要情况下,制定相关政策干预市场价格外,XX还应该从流通等多个环节来进一步疏导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避免基础农产品过高或者过低的价格变动。另外,我国各级XX应该积极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财政扶持,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无后顾之忧的进军国际市场[19]。

  (五)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应该实行农民减赋政策。农业税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ZJ省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补贴农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赋。二,明确划分农民的劳务范围。随着ZJ省对农民用工需求的增加,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比如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等项目均要求农民工出工,甚至有些地方向农民设置了一些不合理的税务[20]。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精简机构以及人员。四,进一步限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收费。

  结论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和深化,中国经济将更多地与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发生联系,不管是在出口贸易还是在进口贸易方面,中国都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ZJ省作为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大省也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出口问题也必将成为浙江省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所要着重关注和解决的发展实际问题。
  为此,ZJ省农产品出口行业和企业应当正视眼前的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积极研究针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科学战略以有效解除其对ZJ省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同时也要从自身出发,严把农产品品质质量关,努力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以有效地应对和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抑制问题,然后应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减少贸易摩擦,踊跃发展ZJ省农产品出口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TINBERGENJ.ShapingtheworldEconomy[J],2011(3):92-100.
  [2] LINNEMANH.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GravityE-quation.TheAmericanEconomist[J],2011:135.
  [3] PoyhonenP.ATentativeModeloftheVolumeofTradebetweenCountries.WeltwirtschaftlichesArchiv.Band[J],2011(2):284-295.
  [4] 吴宏.浙江对外贸易的结构特征与出口竞争力研究.现代商贸工业[J],2011(11):84-89.
  [5] 帅传敏.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中国农村经济[J],2011:15-16.
  [6] 李淑贞,王君.中国农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南方经济[J],2011:46-47.
  [7] 肖武岭.浙江省外贸出口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J],2011:46-47.
  [8] 吴培力.浙江进口贸易亟待提速.浙江经济[J],2011(2).
  [9] 孙林.中国农产品贸易流量及潜力测算——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1-27.
  [10] 朱爱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特区经济[J],2012:36-42.
  [11] 黄祖辉,王鑫鑫,宋海英.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和变化趋势.农业技术经济[J],2012(3):384-389.
  [12] 惠丰廷,南中信,阮尹.从浙江出口特点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急迫性.企业经济[J],2012:13-23.
  [13] 吕玉花.中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面板数据.经济问题[J],2012:15-16.
  [14] 杜晓燕.绿色壁垒对浙江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和对策分析.生产力研究[J],2013:46-47.
  [15] 罗双临,曹秋菊.2010年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及对策..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4:27.
  [16]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4:23-24.
  [17] 王兆阳.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应对措施[M].宏观经济研究,2015:211-213.
  [18] 魏国强.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M].国经济出版社,2015:11-15.
  [19] 陈智远.中国关于加入WTO的协议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5:41-43.
  [20] 潘文卿.对WTO中国农产品外贸有事及战略选择[M].经济问题,2015:2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773.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6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