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信息化是当前和未来国家竞争的制高点”。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已经呈现出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现代城市的基础,城市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信息化浪潮对城市街道社区建设及管理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城市社区一方面应该积极主动的推进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应调整自身结构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街道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红阳街道对信息化建设也十分重视,逐步将街道信息化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通过加大投入或以共建共驻的形式,为社区居委会配置现代化办公设施,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力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红阳街道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为观念落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缺乏良好的保障制度。为了更快更好的建设社区信息化,红阳街道应从更新观念、变革治理体制、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满意程度,体现我国当前“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街道管理;社区网络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实际上包括二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一种新技术的扩散过程;第二,从内容上看,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提高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过程;第二,从应用结果看,信息化又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流程再造的过程。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口益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1]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社区信息化建设作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化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要标志,而加大投入的力度。2002年5月,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与X公共管理学会发表的《电子XX基准:全球透视》中,对190个联合国成员国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表明,“各国电子政务的网站建设划分为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事务处理阶段和无缝连接五个阶段。[2]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多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无缝连接阶段的,主要是一些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其中,X、英国、新加坡、德国等尤为突出。虽然世界各国社区信息化程度有差异,但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加强对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这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一个国家,要摆脱落后的处境,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一个社区,信息化的程度如何,也是衡量其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应国际形势,我国XX也积极推行社区信息化建设。XX作为社区信息化的倡导者,以XX行政机构改革为中心,优化和再造XX行政流程,是实施社区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XX部门应对电子政务挑战的有力举措。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社会的必然,是建设信息化城市的要求,也是完善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做好社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城市信息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力地推动XX职能转变,是一项系统的、惠及全民的工程,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就必须加强社区信息化的建设。xxxx同志曾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就不能建成名副其实的、真正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社区。信息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2文献综述
肖杜清(2004)认为,社区信息化可分为社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社区信息资源库的建立、网上社区的建设等。“社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社区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网上社区则是前两者的综合运用。[3]刘杰,彭宗政(2005)认为,“社区信息化主要有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小区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五个方面,社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集成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双向互动、信息共享、内容管理以及信息发布系统”原小玲(2006)认为,“社区信息化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社区管理上突出智能化住宅小区和住宅智能化两个方面;二是在社区信息化服务方面,广泛适应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社区服务手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陈薪宇(2007)认为,“社区信息化主要包括二项内容:一是网络平台建设。二是管理平台建设。二是服务平台建设”其中,网络平台建设要求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互联;管理平台包括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和综合业务应用平台,以采集数据、进行社区管理、辅助决策;服务平台主要用来提供信息服务。
目前,关十社区信息化的内容,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约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正由经济主导型转向社会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社区建设与城市的建设紧密相关,社区信息化已成为支撑社区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从总体上来全面认识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容已显得非常必要。
1.3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理论分析、案例研究。
首先,文献分析法。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对网络和图书馆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界定相关概念,整理、总结出社区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其次,理论分析法。运用新公共管理、治理和善治等理论分析了社区善治、社区信息化的效益等内容。
第二,案例研究法。对我国的武汉市河西区红阳街道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文献、研究的方法与内容进行简单论述。
第二部分对红阳街道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红阳街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红阳街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红阳街道信息化建设对策。
第二章红阳街道的基本情况
2.1红阳街道的历史
红阳社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城西部、长宁区东北部,到市中心距离为5.3公里,距上海火车站4.8公里,武汉机场8.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根据区志资料,明永乐年间(1403年一1424年),形成第一个自然村落,后相继出现村落。清光绪五年(1879年)。民国14年(1925年),形成商业大集镇。30年代初,中外房地产商利用地价低廉,建造了一些夹墙连壁的简屋。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难民涌入,人口渐增,形成密集棚户简屋群落。1950年,红阳街道成立。红阳街道行政界限为:东起长安路;西至竞秀公园围墙,折万航渡路;南沿长安路;北临吴湖路,折万航渡路。面积0.65平方公里。1995年,“撤二建一”武宁路街道和红阳街道合并,形成新的红阳街道,行政界限为目前的东起长宁路,折愚园路、安西路、武宁路:西至中山路:北临吴湖路,折万航渡路:南至延安西路。面积2.04平方公里。[1]
2.2红阳街道的现状和主要工作
随着武汉地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完善,多媒体产业园的发展,给社区的商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契机。现有的两条轨道交通线、一条快速道、两条城市干道以及多条公交线路,给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社区分为21个居委会,共984个居民小组。至2009年10月31日为止,社区总户数28276户,总人口数82587人,人口密度4.1万人/平方公里,在整个长宁区中为列二。红阳社区户籍人口82473人,在籍常住人口数62776人。红阳街道行政组织框架如图2-1所示:
红阳街道主要工作是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科普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教育居民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拥军优属、团结互助:提倡文明、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办好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网点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医疗服务、信息服务等),着重开展以劳动就业为重点的社会事务性服务。
红阳街道长期以来坚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帮助所处困境的居民度过困难,增强信心。红阳路街道党工委通过“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认真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系统地并持之以恒地做关心群众的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关心群众的工作机制,把关心群众的工作纳入XXX组织生活的经常性内容。无论是了解人还是关心人的工作,都依靠广大党员去做,并且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2.3本章小结
红阳街道社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街道社区,在我国的街道社区中具有典型的代表作用。红阳街道社区的一些措施也值得借鉴,尤其是它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并且对群众关心的那份责任值得其他的社区学习。
第三章红阳街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红阳街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街道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街道对信息化建设也十分重视,逐步将街道信息化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1998年,马场街道在全国率先实现“街道、部门、社区”二级计算机拨号联网,启动了“电子化社区服务”项目,2000年底启动了社区宽带网建设,全街一万五千户居民实现了宽带网入户。到2005年,社区宽带网全面建成,其范围覆盖到全街所有社区。街道办事处机关与全街的12个社区居委会全部使用宽带上网。设在办事处机关信息中心的网络枢纽,配备了规范的网络机房与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集成了一条“长城宽带”光纤和两条“网通”ADSL宽带,确保向社区居民提供高带宽网络服务的需要。[2]如图3-1所示:
3.2红阳街道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阳街道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社区信息化总体框架到底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保证在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统一社区信息平台的同时,高效地促进对社区人口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等。在对诸多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后,本文认为,目前,红阳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观念落后
一切观念都需要根据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淘汰。信息技术是当今形势变化最快的领域,社区信息化的观念尤其需要不断更新。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异质性越来越明显,社区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中国社区信息化的意义,绝不是居委会电子化,也不是基层XX工作电子化,而是代表社区居民,借助XX信息系统,构建起连通XX、企业与社区居民,以社区为单位的公众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是汇聚居民信息的基础,是连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桥梁,是社区居民反映诉求、消除矛屑、参与治理的通道。
目前,红阳街道缺乏对社区信息化重大意义的广泛、深入宣传,对社区信息化的长远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首先,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区信息化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是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对其概念和基本功能还模糊不清,存在着“等等看”的思想,没有将社区信息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其次,红阳街道一些部门认识到社区信息化的重要性,却存在着畏难情绪,对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投入的不确定性让其望而生畏、裹足不前。再其次,红阳街道虽然实施了社区信息化,却存在着自目建设、不切合社区的实际需求,或者重视建设、忽视应用等问题。例如,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是,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
总之,要实现社区信息化,观念要先行,当前种种落后的观念已经严重影响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2.2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社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给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和实惠。无论是卫生、治安管理,还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个部门的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需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筹规划和协调。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但是,只有少数发达地区成功了。究其原因,就是在建设初期,各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局面较为混乱。例如,如民政、劳动、计生等多个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工作时,均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开发或应用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系统,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结果,红阳街道同样的一批居民基本情况,在不同的部门建成的系统中多次出现,这种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
3.2.3缺乏良好的保障制度
1.缺乏统一标准
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包括数据标准、管理和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等,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统一标准有利十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当前,我国社区信息化技术标准、社区服务质量标准与管理制度尚处于建立健全阶段。2006年8月2口,深圳市《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由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这是国内第一个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已经十2006年9月1口起实施。我国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全面、可行的标准还没有确立。由于缺乏具体的标准,红阳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不够规范,呈现出“信息孤岛”,“条块分割”和“信息烟囱”等问题,造成事后大范围的重复劳动和返工。[4]使得街道、社区的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产生对社区信息化的困惑,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
2.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随着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增多和建设力度的加大,将投入的资金也需要不断增加。仅靠基层XX单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能解决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
目前,红阳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社区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政拨给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投入的资金没有实现统筹使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投入资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3.人才短缺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懂网络管理、系统安全、应用软件开发等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应用知识的一般工作人员。
目前,红阳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基本知识普遍还不能适应其所要承担的任务,存在比较大的反差。另外,由于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比较低,不具备吸引中高级人才的能力,整体上也缺乏适应社区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社区信息化建设最终要靠人才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如果不及时对我国城市社区信息技术人才医乏的局面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3.3本章小结
红阳街道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经过几年努力,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街道办实现了区、街、居二级纵向联网,建立了社区信息综合平台,配置了电脑及应用软件、建立了社区服务网站和社区服务热线,逐步实现社区工作互联互通。但是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为观念落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缺乏良好的保障制度。
第四章促进红阳街道信息化建设对策
任何一个社区的发展历程,或者任何一种社区发展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这个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今,信息化社区正在为人们创造更加文明、祥和、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人们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社区信息化的本质是一种社区治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契机推动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以达到社区的善治。那么,该如何有序地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的善治?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更新观念
应强化各级领导、组织、人员的社区信息化意识,大力宣传社区信息化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1提升社区信息化建设理念
首先,社区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从社区层面来说,就是要以社区居民的需要为根本和出发点,为居民提供个性化、优质、便利、实惠的服务。当前,从社区居民的需求来看,大致有这样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生存层面的需求,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等,是满足居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个层次为生活层面的需求,它提供满足居民提高、改善生活质量所需的服务,如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科技教育、便民利民服务、网络购物等;第二个层次为民主管理层面的需求,它是为满足居民参政议政、参与民主管理的需求设立的。[5]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服务方式。要通过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构建起全方位、先进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使社区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服务;第二是服务内容。要从解决社区居民最需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入手,从逐步而满足二个层次的需求;同时要特别考虑到对特殊人群的照顾,如助老、助残、助幼等服务。
第二,社区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它是涉及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命题。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它强调二个方面:“强调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要求人类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强调社会公平是发展的内在要素”。
目前,就我国正在开展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而言,存在着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的认识和行为。如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脱离社会经济基础自目追求高速化倾向;结构不合理,重硬轻软,开发利用能力薄弱,忽视信息化空间布局,导致信息化发展失衡,整体效益低下等,都割裂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系,违背了信息化的客观规律和初衷。[6]
总之,必须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作为社区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和建设理念,采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方法指导社区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体现对社区居民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对社区居民的及时、有效的回应。
4.1.2引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营销观念
第一,应借助广告媒体做好宣传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多种渠道,对社区居委会、居民等进行城市社区信息化方面的宣传普及。例如,通过开展科普讲座、信息技术展览会、信息化系列报道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宣传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形成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等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浓厚氛围。
第二,要注重宣传社区信息化的效益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要注重效益,在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要倡导效益理念。社区信息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实施社区信息化,对提高XX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产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带动信息产业、电子商务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社区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效益。此外,社区信息化还有重大的社会效益。比如,社区信息化能够增强XX运作的透明度、提高XX公信力、提高民主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不在技术,Ifu是在信息化基础上开展的业务或者原有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实现增值服务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例如,上海某街道办事处通过社区信息化系统对本街道范围内的建筑物信息进行分析以后,发现近两年增加了大量的写字楼。再对这些写字楼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的数据,选择了多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了快餐供应点。这样不仅解决了写字楼里工作人员的就餐问题,也解决了街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一举两得。可见,只有围绕着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共享和利用,才能真正实现社区信息化的价值。
4.1.3加强领导的重视
在社区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带动下面各级领导的重视,齐抓共管,才能集中力量推进这项工作。要使城市XX官员深刻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对社区建设乃至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增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地党委、XX应把社区信息化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来抓,组织实施一批便民利民的信息化项目,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发展,使广大居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4.2变革治理体制
4.2.1变革治理体制结构
当前,社区治理正由过去以实物形态为主的静态管理转变为以信息等为中心的动态管理,越来越强调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在社区层面上,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起与城市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社区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一个党和XX在城市基层工作的新平台。
在原有的“党委XX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信息中心支持、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要统筹安排,明确各自的职责。其中,民政部门应强化对社区信息化的组织领导,从全局出发来思考问题、研究政策,其主要任务是完成社区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设计;各层级的地方XX负责推动实施。
为加强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形成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合力机制和长效机制,保证社区信息化建设高效、持续地运行,可以考虑在市、区级及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民政部门负责人、信息化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各级工作小组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例如,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区为加强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局长任组长,城区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和民政局副局长任副组长,民政局和城区信息化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口常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相应地成立了社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办公室;各社区明确了一名社区居委会副职具体抓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形成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和工作网络。
4.2.2革新服务模式
完善的社区信息化服务模式是以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为基础的。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XX引导支持,多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7]一般地,社区服务可以分为二类:一是福利性服务,具有扶贫济困的性质,主要针对社区的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二是邻里互助服务,主要是通过群众团体发起,群众自愿参与的服务,也可以理解为社区自我服务。二是便民利民服务,这类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居民,服务内容广泛,如咨询、教育、保健等。
理想的社区信息化服务模式,应当探索社区服务“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重点抓好二个方面的任务。第一,应该以社区服务站为重点,构建社区、街道、区(市)分工协作的社区服务网络。在社区层面,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站;在街道层面,建设以“一站式”服务为特点的社区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能级,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社区救助、社区文化等公共服务和其他专项服务;在区层面,应根据地方实际,有选择地建设以规模化和特色服务为主的社区服务中心。第二,要建立快捷的信息系统。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借助热线电话、呼叫网络等形式,规范设置本社区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的渠道,构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实现需求与服务的有效衔接。第二,应充分整合、配置社区资源。充分整合、利用XX、市场和社会等服务资源,建立社区服务资源库,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配置,从}fU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在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以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业,诸如餐饮、购物、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险、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等服务。
4.3健全保障制度
社区信息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到城市XX,下到社区居民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能紧密配合,需要XX在制度上给予必要的保障。
4.3.1加大社区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
应改变XX作为社区信息化单一投资主体的情况。在社区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为实现社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社区信息化基础服务,建设主体、投资主体、服务主体可以主要是XX。但是,当社区信息化发展到以应用和信息服务为主的阶段时,就应该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引入多兀化的投资主体、服务主体,才可能提供多样化的社区信息服务。
在社区信息化资金投入方面,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互补共赢的五元投资结构”值得学习,即在XX投入方面组合五个渠道来源:一是区财政主渠道投入。区财政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十社区信息化运营;二是中请国债支持。200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将南湖区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二是上级XX补贴。包括省财政和市财政配套;四是跨区间XX合作参与投资;五是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投资。
社区信息化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涉及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量相当大,仅仅依靠XX投入,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多方参与投资。需要XX尽快制定关十社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的指导性建议,针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应由谁承担、承担多少、如何引入社会资源、如何对已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和监管等提出可行性意见,从Ifu确保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可靠的资金保障下顺利运行。
4.3.2大力培育社区信息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积极引进、留住社区信息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市、区XX部门要完善人才政策,严格落实经费保障,创建一个有利十信息技术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并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组成“智囊团”,参与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战略制订、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工程项目方案评审和建设成鉴定等工作。例如,为引进并留住社区信息化技术人才,天津市马场街道办事处专注于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尊重他们独特的工作方式,实施“让人才适应马场,也让马场适应人才”的和谐用人机制,保证了人才的稳定,从而确保了以主创新为主的社区信息化技术服务到位。
其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市内培养和国内外联合培养相结合,形成不同层次、学科设置较为齐全、结构合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鼓励高等院校、企业等合作办学或建立职业培训机构,为社区信息化建设培养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如,昆明市五华区为保证社区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五华区信息办对该区91个社区居委会的信息化管理员进行了网页数据录入培训,并进行考核,只有合格的学员才有资格从事社区信息录入工作。
另外,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可以高校、社会组织、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一支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作为社区信息化建设人才的补充。
4.4本章小结
社区信息化的本质是一种社区治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契机推动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以达到社区的善治。为了更快更好的建设社区信息化,针对红阳街道目前存在的问题,红阳街道应从更新观念、变革治理体制、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满意程度,体现我国当前“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
结论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各地党委XX高度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在软硬件建设上同时着力,逐步理顺了社区信息化的领导体制,完善了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运行机制,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强的基础,各地社区信息化建设均有一定的发展,部分地方成绩显著。
我国社区信息化发展已经跨越自从摸索懵懂阶段,开始进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引路,专家借助社会力量共同研究、探索发展之路的新阶段。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逐步完善,社区信息化将更受重视,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我国建设服务型XX步伐的加快,今后的社区信息化将承载更多的服务功能,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功能上也更具人性化。另外,作为一种实用便捷的技术手段,信息化对十开展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社区居民自治作用非常明显,社区信息化也必将成为实现社区自治和落实城市基层民主的一个重要平台。
总之,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道远,没有现行的固定模式,各地都在摸索和实践中,这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推广,同样需要企业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只有多方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路子,方能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信息化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刘杰,彭宗政.社区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俊芳.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杜治洲.电子政务与XX管理模式的互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肖杜清.简论社区的信息化建设[J].城市管理,2004
[6]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一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3)
[7]周玉香.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探析[J].中国信息导报,2007(4)
[8]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一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3)
[9]陈勇.上海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J].网络与信息,2003(11)
[10]王卫红,俞红.杭州市居民信息化社区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浙江统计,2004(10)
[11]龚子英.社区信息化服务顾客满意度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7(5)
[12]陈薪宇.浅析社区信息化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8)
[13]汤晋苏.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J].中国建设信息,2006(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