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新闻联播》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接着对《新闻联播》栏目进行分析,指出《新闻联播》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进一步说明《新闻联播》对大众传播不容忽视的影响。最后提出提升《新闻联播》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对策,希望新闻联播转变传播观念,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闻联播》;主流媒体;大众传播

一、新闻节目与大众传播简述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与内涵
电视新闻节目是指以发生与人民密切相关的新闻题材为基础,经过整理、加工做成电视节目,新闻节目包含现场或预先录制的访问、专家的分析、民意调查结果等。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1]。新闻联播节目的特点主要有:信息量、时效性强、广泛性以及明确的针对性。《新闻联播》汇总了多条新闻,并且不加入评论,这是它与其他新闻类节目不同的地方。中国最著名的新闻节目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二)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新型节目不断出现,如各种选秀节目、文化节目不断出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电视新闻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占据着收视率的重要位置,新闻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节目是一档服务民众,为民众了解社会建立桥梁。新闻节目的内容设置广泛,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官贵族,都会成为新闻节目的采访对象。新闻节目为民众提供社会以及世界发生的最新的资讯,不断增长人们的视野,成为沟通XX与公众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引导众从形成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新闻节目与人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新闻节目将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三)大众传播的内涵及社会功能
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科教文宪章中第一次使用了大众传播这个概念。大众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同时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反馈以及自发意识的交流,形成与媒体的互动,这就是现代大众传播的显著特点,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2]。
本人认为大众传播是指凭借现代的高新技术,社会大众直接参与,全过程多方位、即时多渠道双向传播,进行时发布和接收新闻消息的时代。大众传播时代依靠社会大众,全面采集大众事件,为社会大众服务。大众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就应该包含二个概念。一是指传播对象的大众化,二是指新闻信息采集和传播行为的大众化。
大众传播是由组织向公众进行传播的过程,因此具有组织性,在传播内容上具有公开性和易逝性,这就使得各种社会制度下的XX部门,往往以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传播内容加以审查和控制。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一是传播工具对受众有一定的选择;二是受众对传播工具有一定的选择。大众传播具有如此多的物点,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四)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X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和R.K.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兴趣和有组织社会行为》一文中认为,大众传播可以使社会事件和人物等正当化,树立威信,得到显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扫地[3]。大众传播处于上层社会控制和广大成员之间的中介领域,能将某种公德和社会规范得到宣传和明朗化,进行广泛宣传,取得社会承认,使腐败现象受到舆论谴责。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大众传播媒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向来互相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都会引起大众传播的调整与变化;同时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培养大众的欣赏趣味、引导舆论及推动社会迈向文明等。
二、《新闻联播》栏目浅析
(一)《新闻联播》的栏目定位及内容设置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开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新闻联播》肩负着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央视《新闻联播》自开播以来,迄今为止已有三十四年,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但目前依旧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它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央视《新闻联播》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它的定位就是针对全国百姓的一档最新最全资讯的新闻节目,从中国xxxxxxxx,到普通党员;从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等,都是她的忠实观众。《新闻联播》自1978年元旦开播之日起,节目定位一直十分清晰,这也是它成为中央电视台收视王牌宝座的重要原因之一。《新闻联播》节目无论从播讲方式的采用上还是从主持人形象的设计上,一直以权威性、严肃性为标准,这是符合节目宗旨和定位的[4]。《新闻联播》担负着“耳目喉舌、舆论工具”的社会责任,它所涉及内容不分行业,不分人的资历,它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她是党和XX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二)《新闻联播》的运作机制
相比央视其他电视栏目,《新闻联播》具有一个相当独特的运作机构。在新闻形式上,它不同于一般的消息,也不同于纯粹的专题,在组织架构上,《新闻联播》虽然隶属于央视新闻中心的新闻编辑部,但不同于央视绝大部分栏目采用的制片人负责制,也没有专门的采编团队,主要由中心下辖的时政新闻部、社会新闻部、地方新闻部和新闻采访部四个部门供稿。负责时政新闻供稿的时政新闻部,是其中最为要害的部门。
(三)《新闻联播》的价值体系
《新闻联播》所传播的是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观,所倡导的是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对新闻的播放,从一些高尚的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新闻联播》正在进入一个区别于以往严肃、拘谨的时代,而变得更为亲民。《新闻联播》是最具官方色彩、XX形象的节目,反映中国主流审美观和价值观,但在过往时间里也存在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紧张有余的问题。随着人们的要求,在以后的发展中《新闻联播》会继续体现中国主流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但在表现形式上会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与老百姓更贴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社会发展多元化的特点。
三、《新闻联播》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
(一)《新闻联播》的品牌影响力
《新闻联播》自创立以来,已经经历了34个年头,现在依然是老百姓喜爱看的电视节目,这成它的品牌影响力密不可分。央视新闻时事类节目已经占据全国67.6%的市场份额。2011年1-8月,《新闻联播》平均收视率同比增幅近20%,《焦点访谈》同比增幅7%;1-8月,CCTV新闻频道平均收视份额达到2.26%,比去年同期的1.71%增幅32.30%[5]。在30多年对大众的影响下,公众已经形成一个习惯,新闻大事要看中央电台的《新闻联播》,因为这个节目在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是最具权威的客观的一档新闻节目,能让老百姓看到真实的新闻事件报道。
目前央视拥有含7个中心记者站在内的50个海外记者站和29个国内记者站,在许多国际性重大事件中,央视记者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比如,日本地震后,新闻频道的市场份额在3月15日达到4.84%,同比上涨189.82%。5月2日至3日,7.12亿观众通过央视收看“拉登被毙”报道。
(二)大众眼中的《新闻联播》
1、开始贴近民生
《新闻联播》自1978年推出,成为我国XX发布最新的新闻资讯平台,成为百姓了解国家动态的最具权威性的新闻节目,近34年来收视率一直高居中国各大电视新闻节目之首。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步伐,《新闻联播》一直在追求创新与改革,比如减少了常规会议报道,减少了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时间,增加了民生类资讯,更加体现了“三贴近”,在报道内容中也逐渐增加了更多的信息。例如,两会期间,新闻联播不延长播报时间,这样会使《新闻联播》更受观众的喜爱。
2、报喜不报忧
但《新闻联播》也受让观众不喜欢的地方,如播报的信息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是XX取得的成绩,很少有灾难性新闻出现,即使出现,一般也都是性质非常严重的,例如对非典、禽流感的报道。这样《新闻联播》留给受众的印象是我们的社会一切都安全有序,处处都是幸福安康的景象,别的国家经常是战火连连,别国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新闻联播》通过XX的设制,使节目形成强大的反差,受众一种不真实感,节目急需更客观与权威的报道与公众最密切的事件。《新闻联播》应该加大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因为负面的东西很可能是一种经验和教训,而对于经验和教训的吸取,更利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三)《新闻联播》通过大众传播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中央《新闻联播》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它的核心价值立足于真实、客观与公平,通过新闻资讯的传播引导公众建立和谐社会的认可,引导他们形成一种核心的正确价值观。《新闻联播》经常在节目中宣扬道德模范,宣扬一些优秀的学雷峰的好人好事,从而无形中影响公众价值观与正义感的形成,如《新闻联播》有一期头条推出《走基层•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专题报道——《重访郭明义(一):把幸福给你》,报道了《郭明义微博求助爱心接力救产妇》的动人故事。通过对现实社会“活雷锋”郭明义的报道,树立一个先进的高尚品德的典范,让更多的人有学习的榜样。郭明义会一直坚持做好一件事,这种精神会感动与鼓舞很多受众,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新闻联播》不同于其他新闻形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新闻联播》作为联播新闻节目典范,在画面剪辑的严肃性、会议叙述的公文性、播音言语的纯正性、肢体语言的规范性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由此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封闭、空泛和程式化,又使节目对公众吸引力有所流失。
四、提升《新闻联播》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对策
尽管《新闻联播》宣传主流意识,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依然很大,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变革急速加剧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数字电视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各种媒体和栏目不断地创新,《新闻联播》的发展受到挑战与威胁,它收视率和影响力在下降。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新闻联播》更好地引导大众传播,急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新闻联播》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
《新闻联播》作为一档新闻消息类节目,由于其特有的全国转播权,在全国观众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联播》需要不断强化其品牌优势。《新闻联播》的受众群是不确定的,受众是不具备某种特点的。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不进行细分市场,是很难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因此,《新闻联播》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节目内容的创新与制作,不断提升节目的影响力。《新闻联播》需要真正关心受众,关注受众的所见、所为、所想,能从受众的角度贴切真实地报道事实的发生,这样才能提高受众的忠诚度,提高目标观众对《新闻联播》的情感忠诚度,才能真正形成品牌效应,吸引住受众眼球。
在现代大众传播时代,由于社会公众全面参与新闻传播,形成社会舆论,于是这种由新闻传播所形成的社会舆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在大众传播时代,当任何一个新闻事实的目击者都可以向全世界传播新闻事实。因此,《新闻联播》只有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才能在传播中提高对公众的威信。
(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增强舆论监督作用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受众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了争夺有限的受众,国内媒介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受众对节目需求变化,《新闻联播》也需要更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转变信息传播理念,改变以前过度宣传好的一面,对会议与国家领导人出访的过多介绍,要突出新闻价值的主导地位。《新闻联播》在对重要会议以及国家领导人出访需要换一种方式,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挖掘其价值内涵,从而形成突出新闻本身要素的播报。
新闻媒体不仅仅是将信息披露出去,更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对社会重大事件中热点、焦点、难点方面的报道中要加强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扩大媒体的公信力。
(三)关注民生
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时代,新闻联播应该做好新的定位,以百姓为世上的制作基础,对每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客观地报道。只有新闻联播面向广大人民群从,立足基础群众,语言更亲切,更通俗,才能让更多的百姓喜欢,才能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新闻联播》是要给公众看,需要关注民生,增加平民性的报道,提高节目的真实感与感召力,加强主动设置议题的引导功能。要充分发挥栏目舆论权威的功能,突出言论的作用,旗帜鲜明地鞭挞丑恶,针砭时弊,充挥地发挥媒体舆论的引导作用。《新闻联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真正地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把握群众脉搏,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只有当受众接受电视新闻传播的形式,他们才会关注新闻的内容,新闻传播过程才可以完成[6]。因此要提高《新闻联播》的影响力,就要求新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能加大“走基层”内容的播出,要贴近群众,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声,反映他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体现新闻节目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职业意识。因此新闻记者要广泛深入群众,了解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常报道人民群众的酸甜苦乐,弘扬正气、鞭挞后进,才能使电视新闻与广大受众的关系更为密切,才能上下沟通,充分履行好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结论: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众传播的时代,这将是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新闻事件,《新闻联播》现在还是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还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不断提高,《新闻联播》的不足日益显现。笔者建议《新闻联播》节目要不断追求创新,
贴近民生,以更真实与权威的报道,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力与监督力,担负起党和人民的沟通桥梁,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很多学者对新闻联播方面的研究,借鉴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但是由于我的水平、经验与阅历不足,对新闻联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对策部分难免研究不深入,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新闻传播是个永恒的话题,传播理念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因此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坚持了解。
参考文献:
[1]李德全.从传播学角度看《新闻联播》的传播.新闻传播.2010年2月
[2]袁文霞.《新闻联播》节目改革的利与弊.青年记者.2010年第30期
[3]戈兴炎.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宣传定位.科技传播.2011年第23期.
[4]艾红红.《新闻联播》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5]周建晖.严肃电视新闻节目对话模式探讨——以《新闻联播》为例.青年记者.2011年11月中
[6]曹瑞芳.对《新闻联播》“改版”的思考.新闻世界.2010年05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