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摘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消费结构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分析,能够直观反映国家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下,民众消费能力增强,消费理念发生了改变,从过去单一追求吃穿等基本需求转变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层面上的享受与满足。以城镇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消费结构作为研究视角,探究居民消费行为以及整体消费水平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消费结构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描述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发现了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可支配收入对各类消费支出影响不同,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基本生活,由此可知,工资性收入会对消费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可支配收入;多元线性回归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实力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消费领域变化是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体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消费结构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分析,能够直观反映国家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1.1.2研究意义

以消费结构为视角开展分析工作,能够侧面反映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支出情况的变化,有助于XX进行相关决策;可以指导居民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因此,对于分析研究我国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有利于把握国内经济变化情况,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从而为国家经济转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且准确把握当前消费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推动消费结构的创新发展。应当转变发展思路,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及时完善或制定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扩大内需等政策制度,同时在经济增长方面,应当注重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

卢新海等(2017)[1]以消费结构作为研究视角,选取武汉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消费结构时空演变的特征,选用基尼系数、偏离一份额分析法,选取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作为样本,开展进行深入分析工作。研究证实当地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体现在由物质型消费转变为服务型消费、由中心向外围辐射,同时研究围绕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举措。

2.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刘望等(2018)[2]围绕家庭收入、教育支出开展研究工作,选用2010、2012、2014年三期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等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工作。研究证实,收入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家庭消费中基础性、非基础性两类教育支出占比发生变化,其中前者会逐渐降低,而后者会逐渐提升。

3.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结构间关系研究

张慧芳和朱雅玲(2017)[3]以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消费结构关系为视角,通过构建AIDS扩展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边际消费变化规律会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但并不是全部呈现递减趋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会受到工资性、转移性收入的深刻影响。

1.2.2国外研究现状

17世纪,有了关于 “收支”或“预算”的说法,消费结构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被明确提出。19世纪,通过对欧洲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分析,恩格尔提出当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越低时,在家庭总支出中食品方面的支出越高,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提升,食品方面的支出将会降低,通过对家庭总收入以及食品支出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恩格尔定律。

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斯通(1954)[4]选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得到了LES模型开展研究活动。郎奇(1973)[5]通过对LES模型进行改进后,构建了ELES模型,随后运用该模型对消费项的边际消费倾向等内容进行分析;迪顿和穆埃尔鲍(1980)[6]构建了AIDS模型,在价格体系一定的情况下运用该模型分析消费者如何在保证效用水平的基础上,达到最小支出。乔治欧(2012)[7]构建面板模型,探索老龄化对西欧各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巴尔科姆、戴维斯(2014)[8]以食品消费结构为视角,将保加利亚居民消费数据为样本,构建AIDS模型开展分析工作。研究证实,在收入水平提升的影响下,居民会倾向于选择购买营养价值更高的产品,推动整体食品消费质量的上升。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文献综述法

通过知网、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途径阅读消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围绕消费结构的含义、分类、影响要素、消费函数理论等内容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3.2比较分析法

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为视角,依据相关数据指标开展纵向分析工作,不单单是考察消费结构在某一年中的表现,而是分析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并总结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

1.3.3实证分析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选取了1990-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各项可支配收入及各项消费支出数据,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过程中,选择将可支配收入项目作为自变量,将消费支出项目最为因变量,探究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

1.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本文的创新

在研究领域,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存在单一性,研究中大多并未选取多个年份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1.4.2本文的不足

由于本人的写作能力、研究能力有待增强,因此本文部分地方有待完善。由于本文侧重于分析消费结构受到收入结构的影响作用,因此并未考虑其他相关影响要素的影响作用,同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数据不连续、统计口径调整等问题,导致实证分析结论精确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本文写作的描述用语有待改进优化。

2消费结构与收入假说

  2.1消费结构

2.1.1 消费结构的含义

消费结构是指民众在消费时往往会按比例购买相关产品。分析民众的消费行为能够侧面反映民众的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分析能够侧面反映居民消费的合理性。

2.1.2 消费结构的分类

以消费品类型为划分视角,可将居民家庭开支划分为食品、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八类,该分类方式也成为了我国历年住户调查年鉴中消费结构划分的依据 [9]。通过运用该分类方式能够准确的反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消费结构变化情况,有利于对比分析工作的开展。本文也沿用这一方法对消费结构进行划分。

以民众生活水平层次划分为依据,可将消费分为生存型、发展型两类生活资料的支出。这种划分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反映不同时期民众的消费水平,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不同时期居民的消费状况。但是上述两类资料类型在划分过程中,界限并不明确,因此在研究以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往往不采用该方法进行分析,但是在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整体定性分析时这种方法仍然适合使用。

2.1.3 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居民收入水平

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结构会受到收入水平的深刻影响,这一观点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赞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支出增多,促使民众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并且生活质量也一并提升。在基本生存得到完善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改变,更愿意用一部分富余的钱去发展自身享受生活,进而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2.居民收入来源结构

以收入类型为视角,在年鉴中将收入界定为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财产性三类。其中工资性收入总额占比较高,但是在科技以及网络迅速普及的影响之下,使得收入来源增多,财政性、经营性两类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由于收入来源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总收入中不同收入的占比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在居民消费过程中的选择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3.区域差异

因为我国面积广阔,因此在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各地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由于长期坚持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导致各地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由于地区经济不均衡导致各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需求存在差异,最终致使居民消费结构存在差异。

4.产业结构

通常情况下,消费的对象、方式和质量是由生产决定的。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选择会受到消费品生产对象、方式以及变化的直接影响[10]。由此可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消费结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三大产业的占比以及结构的合理性对于消费结构、产品结构影响十分明显。

5.市场环境

民众的购买需求会受到价格变动的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出现起伏时,市场供求也会产生变化。人们购买需求的调整会使消费结构也相应产生变化。新型产品的出现会对人们消费产生刺激,从而增加这部分消费支出,对于供给量较小的商品,在消费过程中民众倾向于购买其替代品,导致这部分商品的消费总量减少。随着民众广泛开展储蓄、投资活动,会导致当期的消费总量减少,但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促使民众进行消费。

6.社会因素

人口是一个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社会消费总额、人均消费额会受到人口总量因素的影响。以消费结构为视角,性别、年龄等要素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化。此外消费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要素,个人在消费过程中会受到行为习惯的影响,从而对个人消费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体结构。

由于本文篇幅所限,难以对各个消费结构的影响要素开展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因此,在此次研究工作中主要探究收入来源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2.2收入假说

2.2.1绝对收入假说

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凯恩斯论述了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提出居民消费与收入水平的变化呈现同方向变化的特点,收入水平的提升会促使消费总量的增加,但整体而言,收入增加量高于消费的增加量。同时,凯恩斯论述了消费理论,明确指出消费属于当期消费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具有递减变化的特点,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在0-1的范围内变动,即0<MPC<1[11],且 MPC<APC。

2.2.2相对收入假说

1949年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X学者杜森贝利论述了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认为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位置以及消费习惯对于个人消费决策有着深刻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行为存在“棘轮效应”[12]。以往的消费水平对于消费者当下的消费行为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会随之增加,但是不容易随着收入的下降而减少消费;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示范效应”,导致个体的消费行为会受到群体选择的影响,因此群体消费水平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2.2.3持久收入假说

1957年在《消费函数理论》中,弗里德曼论述了持久收入假说。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收入划分为持久性、暂时性两类收入。其中前者是指消费者稳定性较高的收入具有可预期性,后者是指无法预期的收入。随后,将消费划分为持久性、暂时性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可预期性,其中,前者具有可预期性,而后者则不具有 [13]。

持久收入假说强调,个体的消费行为、选择等会受到其收入性质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民众为了有效应对未来突发情况的支出往往选择将多数暂时性收入进行存储。然而对于持久性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倾向于将增加部分的收入用于支出,从而促使消费支出增加。

 3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本文围绕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开展研究工作,重点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情况,同时结合各项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历程以及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3.1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阶段划分

结合恩格尔系数能够直观反映家庭和国家富裕程度的情况,因此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依据恩格系数进行的。贫困、温饱、小康、富裕、最富裕不同富裕程度对应的恩格尔系数为高于59%,50%-59%,40%-50%,30%-40%,低于30%[14]。结合表3.1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值变化情况,可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历程划分为以下五大阶段:

第一:1981年-1984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整体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随着改革开放工作开始推进,选择农村地区作为重点区域,城市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扩大,调整不合理的商品价格,使得城镇居民摆脱贫困状态,进入温饱阶段。

第二:1985年-1993年。城镇居民的消费选择增多,但消费能力有限。这一时期将城市作为改革的重点,随着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加有效推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由温饱阶段逐步向小康阶段过渡。

第三:1994年-1999年。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十四大会议上,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为重点改革方向,通过对国家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国企制度得到了创新发展,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工作持续推进,社会福利制度、多元产权制度得到完善,人们开始奔向小康。

第四:2000年-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在2000之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并逐步进入富裕阶段。具体体现在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低于40%。这表明民众生活水平达到富裕层次,可支配收入增多,加大了在其他消费项目方面的支出。

第五:2013年至今,在这一阶段内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体现在自2012年之后恩格尔系数大幅降低,并于2015年降至30%以下。另一方面,居住支出比大幅提升,相较于2012年的数据涨幅超过10%,且之后长期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统计局对数据统计的口径进行调整,在居住支出中纳入了自有房屋折算租金项目。由于该项目在居住支出中占比最高,这促使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且居住支出占比快速提升。

表3.1历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

年份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及用品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文教娱乐 其他
1981 56.66 14.79 4.65 9.56 0.92 1.44 8.43 3.55
1982 58.60 14.40 4.40 9.20 0.60 1.50 7.20 4.10
1983 59.20 14.50 4.40 9.00 0.60 1.50 6.60 4.20
1984 58.00 15.50 4.20 9.10 0.60 1.50 7.10 4.00
1985 52.25 14.56 4.79 8.60 2.48 2.14 8.17 7.01
1986 52.43 14.15 4.76 11.13 1.22 2.25 8.34 5.72
1987 53.47 13.69 4.92 9.53 1.29 2.85 8.21 6.03
1988 51.36 13.88 4.69 9.84 1.51 2.51 8.45 7.76
1989 54.50 12.32 4.73 8.62 1.73 2.89 8.62 6.60
1990 54.25 13.36 6.98 10.14 2.01 1.20 11.12 0.94
1991 53.82 13.73 5.46 8.72 2.21 3.48 8.86 3.72
1992 52.93 14.39 5.96 8.42 2.48 2.64 8.82 4.36
1993 50.13 14.24 6.63 8.76 2.70 3.82 9.19 4.52
1994 49.89 13.69 6.77 8.82 2.91 4.65 8.79 4.47
1995 49.92 13.55 7.07 8.39 3.11 4.84 8.84 4.28
1996 48.60 13.47 7.68 7.61 3.66 5.08 9.57 4.35
1997 46.41 12.45 8.57 7.57 4.29 5.56 10.71 4.44
1998 44.48 11.10 9.43 8.24 4.74 5.94 11.53 4.55
1999 41.86 10.45 9.84 8.57 5.32 6.73 12.28 4.96
2000 39.44 10.01 11.31 7.49 6.36 8.54 13.40 3.44
2001 38.20 10.05 11.50 7.09 6.47 9.30 13.88 3.51
2002 37.68 9.80 10.35 6.45 7.13 10.38 14.96 3.25
2003 37.12 9.79 10.74 6.30 7.31 11.08 14.35 3.30
2004 37.73 9.56 10.21 5.67 7.35 11.75 14.38 3.34
2005 36.69 10.08 10.18 5.62 7.56 12.55 13.82 3.50
2006 35.78 10.37 10.40 5.73 7.14 13.19 13.83 3.56
2007 36.29 10.42 9.83 6.02 6.99 13.58 13.29 3.58
2008 37.80 10.30 10.10 6.10 6.90 12.60 12.00 3.70
2009 36.50 10.40 10.00 6.40 6.90 13.70 12.00 3.80
2010 35.60 10.70 9.80 6.70 6.40 14.70 12.00 3.70
2011 36.30 11.00 9.20 6.70 6.30 14.10 12.20 3.80
2012 36.20 10.90 8.90 6.60 6.30 14.70 12.10 4.00
2013 30.10 8.40 23.20 6.10 6.10 12.50 10.70 2.60
2014 30.00 8.10 22.40 6.10 6.50 13.20 10.70 2.60
2015 29.70 7.90 21.60 6.10 6.70 13.50 11.10 2.60
2016 29.30 7.54 22.20 6.18 7.07 13.75 11.43 2.58
2017 28.64 7.19 22.76 6.24 7.27 13.59 11.64 2.67
2018 27.72 6.92 23.95 6.24 7.83 13.30 11.39 2.63
2019 27.55 6.53 24.16 6.02 8.13 13.08 11.86 2.66
2020 29.18 6.09 25.76 6.07 8.04 12.86 9.60 2.3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汇总计算得到

 3.2中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分析

结合前文分析不难发现,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过程中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同时不同时期的变化差异明显。本节将对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选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作为样本开展分析工作。此外,由于其他项消费支出金额占比偏低,因此只对其余七类消费支出项进行具体分析。

3.2.1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支出状况分析

1.食品支出总量的变化趋势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图3.1历年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支出总量变化统计图

食品支出是民众基础性的消费支出项,是消费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早期,温饱问题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图3.1可知,在1985年,食品支出仅为351.72元,发展至2020年该项支出总额高达7880.5元,1985年-2020年之间食品支出增加了7528.78元,增长幅度高达22.4倍。以绝对支出为视角,食品支出的持续增长充分反映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不仅如此,食品支出项目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消费数量方面,还体现在对于食品质量、类别的关注。通过对食品项目内部变化情况的分析,不难发现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人们减少了粮食的购买,增加了对蔬菜水果等营养更高的食品。这种追求健康合理的饮食消费习惯使得城镇居民在食品支出金额上持续增长。

2.食品支出比重的变化趋势

食品支出一直以来都是城镇居民生活总支出的重要内容,占比较高。图3.2可以看到:从1981年-2020年在总支出中食品支出的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消费结构处于不断优化、改善的过程中,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得到

图3.2历年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比重统计图

当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余下的可支配收入开始在发展和享受方面投入消费,更多的消费被用于食品之外的支出,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3.2.2中国城镇居民衣着支出状况分析

1.衣着支出总量的变化趋势

从1985年开始,在衣着方面城镇居民的支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如图3.3所示:1985年-2020年由最初的98.04元增长至1644.8元,增幅高达16.78倍。虽然衣着方面的支出呈现连年上涨的态势,但增长并未实现均衡发展。

结合食品支出的变化趋势,衣着支出方面变化趋势与其大致相同,支出金额呈现连年增加的态势。这充分表明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服饰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在衣着方面,城镇居民的需求已经不能被衣服仅仅只有保暖等基本功能所满足,当民众的基础需求得到满足后,会逐渐关注品牌、样式等个性化方面的需求,这促使民众服饰方面的消费连年增加。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3历年中国城镇居民衣着支出总量的统计图

2.衣着支出比重的变化趋势

结合食品方面的支出变化情况,虽然衣着支出与其大致等同,呈现上涨态势,但是衣着方面的需求存在有限性。当民众衣着方面的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整体支出将会趋于稳定,并且在总支出中占比逐渐降低。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4历年中国城镇居民衣着支出占比变化统计图

结合图3.4中的数据可发现,在总支出中消费支出的占比是呈现下降态势,在1981年-2020年,由最初的14.79%降至6.09%,下降了8.7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比下降的事实反映出随着收入的增长,当民众的基本衣着需求以及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后,民众倾向于将可支配收入用于享受型消费的支出,这充分表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3.2.3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支出状况分析

由于2012年后国家统计年鉴中关于城镇居民居住支出的测算口径发生改变, 通过对统计口径的调整,在居住消费项目中将自有住房折算租金纳入其中。为了减少对接下来分析产生的干扰,本文选取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数据为依据,对居住支出项目进行测算。

1.居住支出总量的变化趋势

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影响下,民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改善。如图3.5所示从1985年-2020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发生了变化,人均支出由最初的32.23元增长至2222.2元,增幅高达68.95倍,整体呈现上涨态势。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5历年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支出总量的统计图

居民支出水平持续提升,充分体现了城镇居民对于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侧面反映了居民消费总额的增加。

2.居住支出比重的变化趋势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6历年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占比变化统计图

图3.6可以看到,在支出占比方面1981年-2020年由最初的4.79%变化为4.65%(新口径统计结果为25.76%,充分说明了房屋方面支出的增加)。从1981年-2000年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占比快速上升,在2000年之后,居民支出占比长期保持稳定变化甚至略有下降,这主要原因在于随着XX限购政策的颁布以及房价过高导致民众的购房意愿逐渐减弱。

3.2.4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状况分析

1.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总量的变化趋势

在城镇居民家庭设备以及用品支出方面,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从图3.7可以看到: 1985年-1990年呈现缓慢增长,人均支出由57.87元增长至108.45元,年均增长5.06元。自199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0年人均支出为1640元,历时三十六年增幅高达28.34倍。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7历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总量的统计图

以家庭设备支出为视角,支出总量的增加具体体现在支出总额、产品数量以及耐用消费的更新换代方面,人们在满足生存需要后,开始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2.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比重的变化趋势

如图3.8所示,虽然在多数年份里家庭设备方面的支出呈现波动的变化态势,但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于2005年后变化趋于平稳。

究其原因在于,耐用消费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不易损耗,耐用等特点,当居民在购买过程中选购了足够的家电产品后,短时间内家庭用品方面的支出会减少。尽管在科技的推动下,产品功能得到丰富,但是这仅会导致家庭用品消费支出以及占比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同时在工艺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下,产品技术更新促使家庭设备在价格方面,对比以往产品价格明显降低,因此会导致产品支出比重降低。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绘制得到

图3.8历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占比变化统计图

3.2.5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状况分析

1.医疗保健支出总量的变化趋势

结合图3.9中的数据,以医疗保健为视角,城镇居民一直保存平稳增长的态势,并未出现明显波动情况。1985年-1995年,医疗保健方面人均支出长期低于150元,年均增幅变化较小。1995年之后增幅变大,由2000年时的318.07元增加到2020年的2172.2元,增长了6.83倍。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9历年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总量的统计图

医疗保健支出金额的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第一,医疗水平提高使得人们寿命增长,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需求增加,会导致支出增多;第二,当前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增加。

2.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的变化趋势

结合图3.10不难发现:1981年-2005年,在医疗保健方面城镇居民的支出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仅在1985年出现短暂波动;2005年达到最高值7.56%,随后有所回落,但整体维持在6%左右。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图3.10历年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变化统计图

结合图中内容,出现以上变化态势的原因在于,我国于1996年开始对医疗行业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居民加大了医疗方面的支出。由于医疗消费存在不可延迟性导致消费支出的总额及占比持续上升。这表明在收入水平提高后,城镇居民的健康消费理念得到增强。

3.2.6中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支出状况分析

1.交通通讯支出总量的变化趋势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11历年中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支出总量的统计图

结合各支出项目,交通通信的支出涨幅最高。结合图3.11中的数据可知:1985年-2020年间,人均交通通信支出由最初的14.9元增长至3474.3元,三十六年间增加了3459.91元,增长了近241倍。这主要与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及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关。

2.交通通讯支出比重的变化趋势

由图3-12可知,1981年-2020年间在交通通讯方面支出比重呈现快速增长,由最初的2.14%增长至12.86%。虽然在改革开放早期,发展速度较缓,但是自1995年开始,发展速度明显提升。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12历年中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支出占比变化统计图

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民众在生活品质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强,同时在通信及交通领域对比过去发展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飞机、高铁等交通方式更加便捷,私家车数量逐渐增多。在通信领域,在网络信息科技的推动下,智能手机得到快速普及,一系列变化表明当前的消费结构正在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3.2.7中国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状况分析

1.文教娱乐支出总量的变化趋势

根据图3.13所示,城镇居民在文教娱乐上的消费逐年增加。在1985年-2020年间由最初的55.01元增长至2591.7元,增长幅度约为47倍。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增强个人社会竞争力,民众对于教育和娱乐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使民众在文娱项目方面的支出连年增加。这表明民众在消费方面开始逐步关注精神层面的支出,促使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13历年中国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总量的统计图

2.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趋势

在文娱消费支出方面,城镇居民支出占比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增长幅度较低。结合图3.14中的数据,在1981年-2002年间文娱消费占比实现快速增长,由最初的8.43%增长之14.96%,增幅为6.53%;在2003-2014年有所回落,由14.35%降至10.7%;随后再次进入缓慢上升阶段,但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导致比重大幅下降。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绘制而成

图3.14历年中国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比变化统计图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文娱方面的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但是整体而言呈现上升态势,侧面反映了城镇居民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表明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结合前文的分析,可将七类消费项目具体划分为生存型和发展型两类消费支出。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属于生存型消费,余下几类属于发展型消费。基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型消费的支出逐渐增加,表明我国消费结构开始逐渐优化[15]。结合表3.2中的数据可知,1981年-2020年,在生存型消费方面由最初的76.1%降至43.5%,在发展型消费方面由20.35%升至36.57%。前者的逐年降低以及后者的逐年提升充分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消费结构得到改善。这不仅体现了民众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未来民众消费趋势,能够为国家优化产业结构、企业调整生产策略提供有益参考。

表3.2中国城镇居民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变化表(%)

年份 生存型消费比重 发展型消费比重 年份 生存型消费比重 发展型消费比重
1981 76.10 20.35 2001 59.75 36.74
1982 77.40 18.50 2002 57.83 38.92
1983 78.10 17.70 2003 57.65 39.04
1984 77.70 18.30 2004 57.50 39.15
1985 71.60 21.39 2005 56.95 39.55
1986 71.34 22.94 2006 56.55 39.89
1987 72.08 21.88 2007 56.54 39.88
1988 69.93 22.31 2008 58.20 37.60
1989 71.55 21.86 2009 56.90 39.00
1990 74.59 24.47 2010 56.10 39.80
1991 73.01 23.27 2011 56.50 39.30
1992 73.28 22.36 2012 56.00 39.70
1993 71.00 24.47 2013 47.27 35.40
1994 70.35 25.17 2014 46.24 36.50
1995 70.54 25.18 2015 45.39 37.40
1996 69.75 25.92 2016 44.68 38.43
1997 67.43 28.13 2017 43.96 38.74
1998 65.01 30.45 2018 42.47 38.76
1999 62.15 32.90 2019 42.00 39.09
2000 60.76 35.79 2020 43.50 36.57

资料来源: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3》计算汇总得到

4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定量分析

  4.1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在这部分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选取了1990-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各项可支配收入及各项消费支出数据,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其中将各项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分别作为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由于其他项消费支出与财产性收入的总额偏低,影响作用有限,因此在模型中并未涉及这两项数据。模型中将工资性(X1)、经营性(X2)、转移性(X3)三类收入作为自变量;将食品(C1),衣着(C2),居住(C3),家庭设备(C4),医疗保健(C5),交通通讯(C6)、文娱(C7)七项支出项目作为因变量。具体的表达式如下示: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4.2模型估计

表4.1所列是根据 Eviews10软件得到的回归结果:

项目 C α1 α2 α3 R2 F值
食品 532.716 0.343 -0.244 -0.027 0.9881 528.10
(1.950) (2.965) (-0.733) (-0.156)
衣着 169.021 0.056 -0.105 0.114 0.9616 112.80
(0.945) (0.745) (-0.482) (1.019)
居住 -36.832 0.146 -0.210 -0.064 0.9910 699.52
(-0.535) (5.002) (-2.495) (-1.499)
家庭设备 172.975 0.026 0.176 0.003 0.9895 593.98
(2.931) (1.046) (2.451) (0.068)
医疗保健 -72.613 0.131 0.012 -0.167 0.9768 266.22
(-0.631) (2.692) (0.083) (-2.335)
交通通讯 -164.474 0.168 0.050 -0.084 0.9885 542.81
(-1.124) (2.708) (0.279) (-0.919)
文教娱乐 46.879 0.194 -0.142 -0.169 0.9663 181.84
(0.249) (2.446) (-0.621) (-1.444)

表4.1各项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数据来源: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数据计算得到

之后用LM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发现家庭设备支出(C4)和医疗保健支出(C5)存在一阶自相关,采用GLS法进行修正。用White异方差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发现不存在异方差。最后修正结果如表4.2:

项目 C α1 α2 α3 R2 F值
食品 532.716 0.343 -0.244 -0.027 0.9881 528.10
(1.950) (2.965) (-0.733) (-0.156)
衣着 169.021 0.056 -0.105 0.114 0.9616 112.80
(0.945) (0.745) (-0.482) (1.019)
居住 -36.832 0.146 -0.210 -0.064 0.9910 699.52
(-0.535) (5.002) (-2.495) (-1.499)
家庭设备 100.283 0.062 0.082 -0.050 0.9927 614.95
(1.571) (2.648) (1.169) (-1.381)
医疗保健 18.954 0.043 0.269 -0.035 0.9917 537.57
(0.141) (1.452) (2.737) (-0.772)
交通通讯 -164.474 0.168 0.050 -0.084 0.9885 542.81
(-1.124) (2.708) (0.279) (-0.919)
文教娱乐 46.879 0.194 -0.142 -0.169 0.9663 181.84
(0.249) (2.446) (-0.621) (-1.444)

 表4.2修正后的结果

数据来源: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数据计算得到

最终结果如下: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4.3实证结果分析

1.对于各项消费开支而言,工资性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具体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序为医疗保健(0.043)、衣着(0.056)、家庭设备(0.062)、居住(0.146)、交通通讯(0.168)、文娱(0.194)、食品(0.343)。同时当居民工资性收入每增加100元,约55元用于生存型消费支出。由此可见,当前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增加人们生存型消费的重要收入来源。此外,工资性收入每增加100元约47元会用于发展型消费支出,因此相较于生存型消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对较低,但依旧存在促进作用。由此可知,对于各项消费支出而言,工资性收入均存在普遍促进作用。

2.经营性入对居住和医疗保健的影响最为显著:医疗保健(0.269)、家庭设备(0.082)。但是对于其他项消费支出影响作用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较少,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偏低。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每增加100元,约35元会用于医疗保健以及家庭设备的支出。目前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生存资料以及相应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经营性收入的影响。

3.转移性收入对衣着(0.11)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城镇居民消费会受到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每增加100元,约11元用于衣着支出。由于生活水平偏低的民众是获取转移收入的主要群体,因此在获得这类收入后,这部分民众往往会将其由于生活方面的各项开支。所以,民众的生存型消费支出会受到转移性收入的影响。

综上所述,各类可支配收入对于具体消费项目的促进作用存在不同。结合城镇居民总收入变化情况,转移性、经营性收入的占比偏低,而这两项收入的增加会促使民众增加对医疗保健、衣着以及家庭设备方面的支出,对于其他消费影响较少。工资性收入会对各项消费产生推动作用。由此可知,为了推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XX合理调高转移性资金总额,拓宽民众收入来源渠道,引导民众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优化社保机制。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第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发生了显著改变,食品、衣着、家庭设备方面的支出占比持续下降。然而居住、文娱等方面的支出占比持续提升,这表明当前我国消费结构得到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型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持续提高;民众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

第二,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但以恩格尔系数为指标,对比发达国家发展情况,我国相对处于较高水平,发展型消费支出有待增加。当前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社保体制机制不完善、居民收入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消费理念不合理等问题。

第三,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会受到不同来源结构收入的影响作用。由于总收入中,转移性、经营性收入总额相对较少,而这两类收入的增加,会促使民众加大对衣着、居住等方面的支出,对其他项目的消费影响较小。然而工资性收入对于各项消费支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文娱、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项目的支出会受到工资性收入的影响。

 5.2建议

以长远发展为视角,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会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得到提升,促使个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但是当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依旧存在去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一些小建议。

5.2.1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抑制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民众的收入水平对于其消费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作用。结合前文分析可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民众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消费结构的改善优化离不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推动。为了增强民众的消费能力,可采取以下举措:

第一,促进居民工资性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作为民众的主要收入、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十分显著[16],之前回归分析得出的工资性收入对各项消费开支存在普遍影响就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注重改善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拓宽居民收入来源。虽然在居民总收入中财产性、经营性、转移性三类收入比重偏低,但通过拓宽收入渠道,提高这三类收入的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17]。

第三,注重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往往会受到高收入群体消费倾向下降以及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收入约束力过大等问题的消极影响。因此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过高收入进行合理调节,同时增加中低层群体的收入。

5.2.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整体偏低,而储蓄率偏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保障机制并不完善[18]。由于居民普遍担忧后续的生活状况,在消费过程中存在消极倾向,所以必须对当前社会保障体制机制进行改革

第一,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民众需求,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优化。同时,XX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19]。

第二,注重开展社保体制改革工作,减轻民众在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

第三,构建透明度高、规范化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从法律层面入手,对民众所享有的社保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对于群众、弱势群体给予法律援助,加大普法宣传活动的开展,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从而确保民众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和维护[20]。

5.2.3拓宽城镇居民消费领域,发掘新的消费潜力

结合上文分析内容,尽管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但依旧注重物质资料方面的消费。为了拓宽城镇居民的消费领域,发掘新的消费潜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探寻消费热点,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XX应当积极履行职责,发挥指向性作用,结合社会现实需求,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培育全新的消费热点。 第二,拓宽城镇居民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引导城镇居民形成正确、健康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

5.2.4扭转不良的消费观念,实现科学消费

结合前文内容,当前在消费理念层面,社会上所存在的过于节俭的消费观以及过度享乐的攀比消费观念均不值得提倡,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引导民众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理念尤为关键。结合XXX的发展要求,应当引导民众树立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坚持环保、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

 参考文献

【1】柯善淦,卢新海.武汉城市群消费结构时空演变特征[J].城市问题, 2017(12):95-103.

【2】姜淼,何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21-26.

【3】李心,王福荣.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动态预测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3):41-44.

【4】李中明.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分层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各项可支配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535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2年11月25日
Next 2022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