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限制性股票属于较为特殊的激励方式。具体而言,当激励对象达到某种条件后,管理层才会发放限制性股票。也就是说,只有在达到解锁条件时才可以按比例解锁股票。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提高内部凝聚力,又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数量也逐年增加。
本文选取青岛啤酒作为案例,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效果展开深入探究。通过这种方式,找出问题所在及问题成因,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选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公司业绩与限制性股票之间的关系;其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采用事件研究法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对青岛啤酒实施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的效果进行剖析。据了解,短期股价的提升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公司股价持续上升,也促进了自身发展。
关键词: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激励;青岛啤酒;事件研究法;实施效果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大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在此基础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在其影响下,各项管理制度变得越来越完善。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规模会对企业管理制度构成显著影响。简单来说,委托代理问题的严重性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现阶段,学界普遍认为股权激励计划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手段。股权激励最初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X,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激励,股权激励计划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由于引入股权激励机制较晚,20世纪20年代,由于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股权激励开始兴起,2005年我国首次出台关于股权激励的法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十多年来,我国不断推出新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股权激励制度变得越来越完善。现阶段,限制性股票的发行量日渐增多,但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详细分析限制性股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
本文以青岛啤酒为例,通过对其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进行研究,利用事件研究法从市场反应角度分析实施后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又能完善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体系。
二、文献综述
(一)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绩效与股权激励呈正相关。
曾娜(2017)选取2010-2015年间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各项财务数据,对相关领域展开深入探究。她采用回归分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企业绩效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之间的关系。经过反复论证,发现两者呈正相关[1]。
黄庆成与王春雷(2020)在研究该领域时,选取2006-2017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股权激励后的企业业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与股权激励效果呈负相关。具体而言,股权激励效果越好,管理层的代理成本越低,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实施效果更好[2]。
方涛(2023)以科大讯飞2017年公布并实施的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为例,研究其计划实施前后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公司各项能力变化情况,发现股权激励对财务业绩指标及公司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3]。
但是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却得出了股权激励对公司的绩效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韩逸菲,康进军(2019)以迦南科技为例,详细分析了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之后,企业绩效的变化情况。经过反复论证,他们认为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4]。
高鑫和丁越兰(2012)在研究该领域时,选取2006-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来看,企业绩效不会受到股权激励计划的影响[5]。
在研究过程中,部分学者指出区间内相关是企业绩效与股权激励的显著特征。聂敬思与李春玲(2018)选取多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对相关领域展开深入探究。根据实证结果来看,企业类型会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构成显著影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例,企业绩效不会受到股权激励计划的影响[6]。
(二)限制性股票激励效果的相关研究
税梦(2019)在研究该领域时,选取汉王科技为研究对象,结合2016年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对相关领域展开深入探究。经过反复论证,她认为企业绩效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影响下,企业绩效直线上升[7]。
查娜(2019)以海康威视为例,结合年度财务报表,详细分析限制性股票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限制性股票激励与人才储备量密切相关,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8]。
赵祥功,俞玮(2011)通过对2005年至2008年之间国内A股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共56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相较于综合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效果更为理想[9]。
肖丹(2020)以ZJ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从2013年至2018年间实施的3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完成情况,得出了这几次的激励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公司的业绩提升,推动了公司持续长久的发展[10]。
林丽萍(2015)选取2012年我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6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对不同激励水平和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得出创业板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对公司绩效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限制性股票激励效果整体要好于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11]。
李林丽(2019)以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结合年度财务报表,采用财务指标、经济增加、财务表现以及事件研究等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限制性股票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经过反复论证,她认为限制性股票激励效果会受到周期的影响,产生较为明显的波动。具体而言,激励效果与激励周期呈负相关[12]。
(三)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股权激励理论是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学者们选取的切入点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方式也各不相同。具体而言,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式多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象、期限以及业绩条件等要素设计的不同,实施效果也不同。在限制性股票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上,对于限制性股票激励是否与公司业绩有明显正向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模型、变量以及样本的差异性会对研究结果构成显著影响。据了解,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企业绩效与限制性股票的发放量呈正相关。对管理层来说,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实施效果与企业现状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现状涉及范围较广,具体包括行业性质、市场环境与产品特点。基于这一点,管理层必须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并以调研结果为基础,不断优化实施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又能推动企业发展,使其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
三、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一)委托代理理论
X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Berle,A.AandG.C.Means,1932)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现代公司在治理上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究其原因,企业持有人的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基于这一点,持有人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聘请专业人才管理企业。两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双方经常会发生利益冲突。与此同时,委托方很难获知企业的全部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代理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很可能存在舞弊现象。在此基础上,委托方要以企业现状为基础,尽快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简单来说,委托方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提升代理方的薪酬待遇,激发对方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不仅如此,委托方要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总而言之,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从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二)激励理论
从实际情况来看,激励需要理论与双因素理论共同构成了激励理论。
1.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X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59)提出,环境因素与激励因素会对员工的积极性构成显著影响。与此同时,个人成就、成长和发展机会等激励因素与员工的积极性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员工的忠诚度会受到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等激励因素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激励效果与激励因素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对员工来说,精神鼓励与物质需求同等重要。在此基础上,管理层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行业性质以及薪酬激励制度,逐步提升员工的薪酬待遇,通过这种方式,使双方各取所需,进而实现共赢。
2.激励需要理论。20世纪50年代初期,X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提出了这一理论。简而言之,个体的发展与权利需求、成就需求以及生存需求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研究人员是从管理层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员工需求的特点与类型。对管理层来说,该群体的成功欲与事业心都很强。在这种情况下,委托方要以企业现状为基础,给予管理层部分股权。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又能优化内部股权结构,逐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概念界定
1.限制性股票激励
在实践过程中,限制性股票的解锁难度非常大。究其原因,当激励对象符合授予条件时,才能获得限制性股票。与此同时,限制性股票的监管机制非常严格。在限售期之内,此类股票不具备偿还债务、担保以及转让等功能。满足解锁条件之后,管理层要以企业现状为基础,采用分批解锁的方式,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前者的工作效率、忠诚度以及内部凝聚力都会随之上升。
从实际情况来看,限制性股票的发放,既可以提升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又能提高企业股价,帮助企业持有人实现资产增值。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便是限制性股票激励的长效作用。
2.限制性股票激励的特点
(1)激励条件严苛。限制性股票在授予、限售期和解锁期等方面均有条件的限制。激励对象在获授限制性股票之前会有详尽的考核和审查,在实践过程中,限制性股票的管控非常严格。具体而言,此类股票的发行数量与用途都会受到监管。满足解锁条件之后,管理层可以采用分批解锁的方式,逐步优化股权结构。
(2)收益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简而言之,激励对象必须满足授予条件,才能获得限制性股票。
(3)激励周期较长,且具有持续性。从实际情况来看,限制性股票可以带来两种利益,分别为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简单来说,限制性激励计划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正向影响,被称为限制性股票的直接利益;限制性激励计划对股价产生的正向影响,被称为限制性股票的间接利益。
3.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激励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绩效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彭辉(2018)认为主要可以从公司业绩是否得到提升、企业核心骨干人员是否得到留用以及市场价值是否提高三方面评价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本文主要从资本市场反应角度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1、股票价格能够直接反映投资者对于公司行为的认可程度,公司的经营状况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及时反馈。对研究人员来说,样本股票收益率的波动与事件研究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员要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完成样本股票收益率的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对股票价格与各类事件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探究,与此同时,还要测算各类事件对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反应[13]。
2、对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有综合性。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因此许多股东都很关注这一指标。
四、青岛啤酒限制性股票激励案例概况
(一)青岛啤酒简介
在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家体改委批准,通过一系列吸收合并,最终由原青岛啤酒厂创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在1993年7月,于香港交易所上市。企业在1993年8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啤酒成为国内第一家两地上市的企业。
在创始人的带领下,企业利用破产收购、合资建厂以及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了多处啤酒生产基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二)青岛啤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主要内容
2020年3月24日青岛啤酒实施了自1993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文将以这次激励计划为例,分析青岛啤酒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效果。
1.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数量及分配
从实际情况来看,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是此次激励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的股票的来源为公司定向发行的公司A股普通股。本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627名激励对象授予1320万股限制性股票。具体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公司在本次激励计划中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的具体分配情况
激励人数(人) | 获授限制性股票数量(万股) | 获授数量占本次授予比例(%) | 获授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 | |
董事及高管人员 | 8 | 92 | 6.81% | 0.07% |
关键骨干人员 | 619 | 1228 | 90.96% | 0.91% |
合计 | 627 | 1320 | 97.77% | 0.98% |
资料来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结果的公告
2.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有效期、限售期和解锁期
在实践过程中,自登记完成之日起,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为6年。需要注意的是,限制性股票的限售期存在差异性,分别为四年、三年以及两年。
当限售期满之后,企业拥有解除限售期的权利。具体而言,本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三次解除限售期的时间安排分别为自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的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
3.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和授予价格
在2020年6月29日,董事会以激励计划为基础,明确了授予日期。与此同时,董事会选取627名激励对象,采用21.18元每股的授予价格,对员工进行激励。据统计,企业发放的限制性股票高达1320万,占0.9771%的比例。
五、青岛啤酒限制性股票激励效果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绩效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存在极强的关联性。笔者选取青岛啤酒为研究对象,以长期激励计划和短期激励计划为切入点,对相关领域展开深入探究。与此同时,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详细分析了短期市场效应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以非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持续性激励效应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之间的关系。
(一)青岛啤酒短期市场反应,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完成了累计超额收益率与超额收益率的计算。通过这种方式,深入剖析企业股价与限制性股票激励之间的关系。
定义事件日、窗口期和估计期事件日期选择的是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公告日,为2020年3月24日
参考肖丹(2020),窗口期共有31天,即事件发生前的15天与事件发生后的15天。需要注意的是,股价影响因素与窗口周期的长短密切相关[10]。
参考连盼盼(2020),本文选择的估计期为(-135,-16),即公告日前的120个交易日。为了使得预期收益率的计算相对标准,估计期的选择应较长[14]。
2.估算收益率模型
在实践过程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也被称为异常收益。对研究人员来说,数据样本的基准收益率极为重要。因此,研究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完成数据样本的基准收益率测算。笔者以市场模型为基础,完成了基准收益率的测算。与此同时,笔者也做出了一个假设,即市场收益与个股收益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超额收益率(AR)可以表示为:
其中和
是个股和市场大盘在一定时间上的收益状况,
的含义是个股的正常基本收益状况,
是异常的收益状况,
为模型参数,
表示斜杠线,
表示回归模型截距项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以市场模型为基础,对市场收益与个体收益率展开深入探究,其计算公式为:
3.市场反应分析
在回归方程的帮助下,完成了预期收益率的计算。再以实际收益率为基础,对CAR与AR进行计算,详情见表4:
表4 限制性股票激励窗口期的AR和CAR
样本区间 | 日期 | 实际收益率 | 预期收益率 | 超额收益率(AR) | 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
-15 | 2020-03-03 | -0.0023 | 0.0046 | -0.0069 | -0.0069 |
-14 | 2020-03-04 | 0.0243 | 0.0036 | 0.0207 | 0.0138 |
-13 | 2020-03-05 | 0.0348 | 0.0157 | 0.0191 | 0.0329 |
-12 | 2020-03-06 | -0.0107 | -0.0128 | 0.0021 | 0.0350 |
-11 | 2020-03-09 | -0.0360 | -0.0288 | -0.0072 | 0.0277 |
-10 | 2020-03-10 | 0.0181 | 0.0142 | 0.0039 | 0.0316 |
-9 | 2020-03-11 | 0.0059 | -0.0104 | 0.0163 | 0.0479 |
-8 | 2020-03-12 | -0.0233 | -0.0155 | -0.0078 | 0.0401 |
-7 | 2020-03-13 | -0.0156 | -0.0130 | -0.0026 | 0.0375 |
-6 | 2020-03-16 | -0.0674 | -0.0323 | -0.0352 | 0.0023 |
-5 | 2020-03-17 | -0.0461 | -0.0051 | -0.0411 | -0.0387 |
-4 | 2020-03-18 | -0.0037 | -0.0183 | 0.0146 | -0.0241 |
-3 | 2020-03-19 | -0.0113 | -0.0107 | -0.0006 | -0.0247 |
-2 | 2020-03-20 | 0.0403 | 0.0123 | 0.0280 | 0.0033 |
-1 | 2020-03-23 | 0.0036 | -0.0297 | 0.0333 | 0.0366 |
0 | 2020-03-24 | 0.0999 | 0.0189 | 0.0810 | 0.1176 |
1 | 2020-03-25 | 0.0372 | 0.0174 | 0.0199 | 0.1375 |
2 | 2020-03-26 | -0.0172 | -0.0073 | -0.0098 | 0.1277 |
3 | 2020-03-27 | 0.0077 | 0.0004 | 0.0074 | 0.1350 |
4 | 2020-03-30 | 0.0371 | -0.0100 | 0.0471 | 0.1821 |
5 | 2020-03-31 | -0.0085 | -0.0010 | -0.0075 | 0.1747 |
6 | 2020-04-01 | -0.0079 | -0.0071 | -0.0008 | 0.1739 |
7 | 2020-04-02 | -0.0075 | 0.0130 | -0.0205 | 0.1534 |
8 | 2020-04-03 | 0.0080 | -0.0073 | 0.0153 | 0.1687 |
9 | 2020-04-07 | 0.0258 | 0.0163 | 0.0095 | 0.1782 |
10 | 2020-04-08 | -0.0157 | -0.0037 | -0.0120 | 0.1662 |
11 | 2020-04-09 | 0.0199 | 0.0013 | 0.0185 | 0.1847 |
12 | 2020-04-10 | 0.0071 | -0.0112 | 0.0183 | 0.2030 |
13 | 2020-04-13 | 0.0181 | -0.0063 | 0.0244 | 0.2274 |
14 | 2020-04-14 | -0.0136 | 0.0122 | -0.0257 | 0.2017 |
15 | 2020-04-15 | -0.0237 | -0.0071 | -0.0166 | 0.1850 |
数据来源:根据CSMAR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青岛啤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后AR和CAR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股票激励窗口期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走势图
表4和图1展示了青岛啤酒在事件窗口期内AR和CAR的具体变化。在本次限制性股票实施前后15个交易日内,AR和CAR对比变化明显,公告日前没有明显波动。较为平稳,公告日后持续走高,由此可见青岛啤酒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这一信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投资者积极看好这一政策。
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公告公布前的15个交易日,超额收益率持续低迷,并且没有较大浮动的波动。在公告公布当日,AR大幅增加,从前一日的0.0333增长到0.0810,高于事件日前15个交易日的任意一天的AR,并成为整个窗口期的峰值,正效应显著,由此可见,企业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得了外界的认可。与此同时,学界普遍认为企业的经营状况与销售业绩会呈现出上升趋势。此后,AR开始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负值,但整体上还是高于公告发布之前的15个交易日,波动也较公告发布之前更大幅度。总体上说,青岛啤酒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之后的市场表现好于预期。
数据统计显示,在事件日之前,CAR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在事件日之后,CAR值始终处于增长趋势。青岛啤酒在公布计划后,CAR从公布当天的0.1176,增长到15天后的0.1850,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该限制性股票激励公告得到了市场认可,促进了公司短期股价的提升,此次股权激励的公告为青岛啤酒和投资者带来了收益,对短期市场带来的反应是正面的。
青岛啤酒成立二十多年来从未实施过股权激励政策,稳定的公司报酬构成使得公司的股价一直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激励需要理论,权利需求、成就需求以及生存需求是个体的主要需求。公司通过授予部分股权给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人员,能购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这种长期股权激励制度使得员工更忠诚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促进公司效益的提高。因此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们正是看中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这一优势,对青岛啤酒积极看好,使得公司在发布公告之后的短期之内持续向好,正效应显著。
青岛啤酒持续性效应 持续市场反应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股东自身的利益。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使管理层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因此提高公司股票价格就是在增加激励对象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会竭尽全力的提高股价。因此,股权激励机制会影响公司自身股票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但是短期的市场反应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是否切实地提高了公司的业绩和利益。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青岛啤酒在实施激励计划后企业股价的持续性变化,本文整理了青岛啤酒自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告之后截至2023年3月26日的日收盘价,具体趋势如下图所示:
图2 发布实施激励计划公告后至最新股市收盘价
资料来源:国泰安数据整理所得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比保健因素更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保健因素投入过多之后并不会再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但激励因素和激励效果呈现正相关关系。青岛啤酒自1993年成立并上市,20余年以来股价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2006年之后受外部市场影响,虽然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始终保持平稳的趋势,由此说明青岛啤酒公司在经营成熟之后,公司政策和工资水平等保健因素已经不能明显地调动公司管理层和人员的积极性。激励需要理论提出,生存、事业以及自我实现是管理层的主要需求。青岛啤酒在实施首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之前,没有能够将企业利益和管理层的利益进行绑定,所以不能很好地激发管理层更忠诚的为公司提升效益。但是在2020年3月24日青岛啤酒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之后,公司将企业绩效和管理层及关键技术人员的利益联合,这有效地使激励对象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提升,更加努力地为公司工作,因此股价持续上涨,从发布公告当日的43.27元最高在2023年1月7日涨至110.7元,即使在全球受疫情影响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涨幅仍然达到164.8%,成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大幅度的增长,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通过授予激励对象部分股权,使得激励对象的利益和公司利益趋同,能够有效地激励管理层和员工,从而增加企业价值,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这一计划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盈利能力分析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股东来说,净资产收益率极为重要。简而言之,股东的投资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
2018-2020年青岛啤酒净资产收益率和行业均值如表5及图3所示:
表5 2018-2020年青岛啤酒净资产收益率(ROE)(单位:%)
2018 | 2019 | 2020 | |
净资产收益率(ROE) | 8.35 | 9.69 | 10.89 |
行业均值 | 28.5 | 28.72 | 28.33 |
图3 2018-2020年青岛啤酒净资产收益率(ROE)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由表5和图3可以看出,2018-2020年酒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20年收益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从而导致收益的下降。与行业均值趋势不同的是,青岛啤酒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一直低于行业均值,但是在近三年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2020年净资产收益率较2019年仍能获得1.2%的增长,综上所述,企业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为基础,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使受外部因素影响,仍然能为公司带来收益。
青岛啤酒通过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增加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人员的薪酬收入,并且这一激励计划在短期市场上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和市场的看好,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这使得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趋同,使其意识到自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更加忠诚和认真地为公司绩效努力工作,促进公司的发展,更好地为公司创造收益。
(三)案例小结
案例分别从股票来源、激励模式、激励对象等角度介绍了青岛啤酒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主要内容,随后,本文选取盈利能力与市场反应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企业绩效与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公司公告股权激励方案之后,市场对股权激励反应敏感,股价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大幅上升,激励管理层实施精益化管理,调动公司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业绩改善。从净资产收益率上可以看出尽管全球经济下滑,但是青岛啤酒在2020年仍然持续增长,为公司创造了正向的收益。综上分析结果,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帮助青岛啤酒公司提升公司业绩,增强了同业内的竞争力,保障了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六、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青岛啤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分析,从市场反应角度以及盈利能力分析其实施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青岛啤酒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范围设置合理,但是激励期限较短。青岛啤酒此次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主要是管理层和关键骨干人员,从而可以更大程度地留住公司内的核心技术人员,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但是青岛啤酒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其方案有效期为6年之内。虽然可以使得激励对象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趋同,但是时间不长,不足以产生长期的影响,不利于公司实现长期的目标
第二,青岛啤酒本次实施限制性股票后市场反应敏感,但是激励对象选择不全面。
从资本市场反应来看,采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公告日前后股价的变化趋势,发现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之后,公司股价持续上涨,提高了公司绩效,这说明投资者看好未来发展,长期股票价格也得到稳步提升。但是青岛啤酒本次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管和核心骨干人员,在此基础上,股权激励计划的覆盖范围较窄,无法满足基层管理者的需求。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和内部的和谐稳定。
(二)启示
首先,适当延长有效期。在研究过程中,部分学者认为“福利型”股权具有5年以下的激励有效期,而“激励型”股权具有5年以上的激励有效期。低于10年的情况下,激励效果与激励时间呈正相关。有效期的长短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到激励的实施效果。尽管有效期在5年以上,属于“激励型”股权激励,但是青岛啤酒本次股权激励属于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也直接影响后期的决策。因此为了使得激励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有效期在不超过10年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从而得到更加明显的实施效果,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其次,适当扩大激励对象范围。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企业人员中占很大的比重,相比于公司高管等决策者来说,中基层管理者更像是执行者,对于整个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基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管理层要结合企业现状,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该群体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工作效率。据了解,股权激励计划的覆盖范围越大,内部凝聚力越高。因此,管理层要以股权激励计划为基础,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实现公司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研究青岛啤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本文选取青岛啤酒为案例企业,仅是对特定企业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研究中,笔者会收集更多材料,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曾娜.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2]王春雷,黄庆成.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J].会计之友,2020(03):89-96.
[3]方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效果研究——以科大讯飞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3(02):126-128.
[4]韩逸菲,康进军.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以迦南科技为例[J].商业会计,2019(18):37-39.
[5]丁越兰,高鑫.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06):164-166.
[6]李春玲,聂敬思.股权激励范围、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产业要素密集度视角[J].会计之友,2018(02):87-94.
[7]税梦.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汉王科技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23):131-132
[8]查娜. 海康威视限制性股票激励效果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9]赵祥功,俞玮.股权激励中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方式的比较研究[J].经济师,2011(01):112-113.
[10]肖丹. ZJ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案例研究[D].南昌大学,2020.
[11]林丽萍,蔡永林,廖妍.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5(03):49-51+59.
[12]李林丽. 我国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有效性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13]彭辉.浅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方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2):125
[14]连盼盼. 宝钢股份限制性股票激励实施效果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15]肖淑芳,石琦,王婷,易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选择偏好——基于激励对象视角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6(06):55-62+95.
[16]扶青,谢作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基于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视角[J].财务管理研究,2020(02):23-34.
[17]沈海平.基于事件研究法的A股市场股权激励效应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02):73-77.
[18]朱艳苹,郭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及影响——基于事件研究法的验证[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06):50-57.
[19]叶小杰,吕少华.CRO企业股权激励动机及实施效果探析——以泰格医药为例[J].财会月刊,2020(18):24-33.
[20]唐雨虹,周蓉,杨啸宇,杨玉坤.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38(04):57-61.
[21]施心怡.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以哈药股份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18-121.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校园生活已接近了尾声。转过头,望着熟悉的一切,忽觉校园里的景色也很美。离别之际,我心中感慨万千,却不知如何表达。借此机会,我想对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道一声谢。
首先,我要感谢论文导师。在写作之初,我收集的材料较少,再加上写作经验不多,未能理清写作思路,严重影响了写作效率。导师掌握情况后,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与参考资料。在他的帮助下,我理清了写作思路,写作效率也随之上升。从选题到框架,再到细节,导师不厌其烦的讲解,使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在此,我要诚挚的说一声:“谢谢您”。
另外,我还要感谢亲朋好友和父母。是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尽快完善相关领域的研究。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