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具有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内容的及时性与海量性,形式的数字化与交互化,服务个性化与分享化等新特点。因此,在教育领域,家校沟通已经成为新媒体最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对家校沟通的影响以及学校应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家校沟通。
【关键词】新媒体;家校沟通;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对家校沟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高家校沟通效率
家校沟通最初的形式是面对面的家访或家长会,这种沟通形式的发生频率较低,家长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往往是滞后的,缺乏及时性,而且家长会是群体活动,导致沟通的针对性并不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沟通提高了家校联系的效率,但电话沟通多半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多为批评或解决问题角度,缺乏鼓励与正面教育意义,而且信息载体只能是语音,缺乏形象性;如今的家校沟通则是通过QQ、微信、学校公众微信号、APP等新媒体形式,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声一体化,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同时沟通方式即可以一对一,亦可一对多,教师可根据沟通内容和沟通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新媒体具有强大的数字化功能和很强大的交互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
2.让家长时刻关注孩子成长
新媒体传播信息方式的丰富性和手机作为终端设备的便携性,使沟通变得随时随地。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图像、视频、文字等方式来捕捉和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包括课堂听讲、社团活动、入团入队仪式、体育节、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获奖表彰等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细节。这些可视化表达,不仅将信息及时传播,同时能够将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更加生动有趣。使身处校外的家长可以及时的了解孩子在校生活的点滴,见证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增加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与理解。
3.利于就家校达成教育共识
家校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教育合力,达成育人共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即连贯一致又能和谐互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而新媒体恰恰是增进家校彼此了解沟通的有利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新媒体途径在宏观上了解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改革动向,微观上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班级活动、班主任教育理念等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发布的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信息了解学生家庭信息,家长育儿观念等。这种“知己知彼”是家校合作的良好铺垫,清除了很多原有沟通模式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榜样宣传、推送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分享、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等信息发挥学校的育人导向作用,引领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家长亦可通过新媒体及时与学校沟通,探讨教育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与家长在这种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二)消极影响
1.沟通信息失真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和家长之间省去了很多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线上沟通,尽管线上沟通方式多样,但最常用的是文字形式,这就导致同样起到传递信息功能的面部表情、语气语调被省略,导致双方在对文字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或失传的现象。另外,人们在运用新媒体工具沟通时,面对面的社交压力不复存在,因此有时比较随意, 在文字表达上甚至会出现病句,错字等问题,有时一字之差还会引发大的偏差,造成沟通不畅、产生误会。
2.交流碎片化,分散教师和家长精力
新媒体时代使沟通变得随时随地,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碎片化。在家校沟通方面,教师可能要花比以往更多的精力来拍照、上传照片、与家长汇报各项活安排、进展,解答家长们的问题等等,几乎成了实时在线的“客服”。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种碎片化沟通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而“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也会一定程度上妨碍教师宏观的教育设计与深入的教学反思。另外,对于家长来说,大多数也是有工作的职业人,但处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会时刻关注手机,关注来自学校、班级的信息,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查看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信息量的庞杂以及众多家长的发言参与,使得家长既耗费精力又很难筛选出对针对自己的有效信息。因此,目前出现了教师和家长双方沟通疲劳的状态。
3.不利于保护学生隐私
家校沟通的焦点是学生,因此,双方都会通过新媒体平台来推送有关学生的信息,包括反映学生学习或生活状态的图片、视频,学生的作业、作品、学生的奖惩情况等等。总之关于学生的大量信息被暴露出来,而且有时学生并不知情,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隐私将会面临一定的威胁与破坏。过度的信息曝露忽视了对学生隐私权的尊重,使学生有一种时时被老师和家长监控的不安全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1.思想陈旧落后
父母的思想和观念对孩子的言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父母的行为习惯也会无意识地影响孩子。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发展之路上,存在着“孩子在学校学习,教育理所当然是学校的事”的观念,也有一部分家长会认为教师主动联系交流,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有不正当行为,先入为主,产生反感,会对交流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对家校沟通重视程度不高
大多数的父母对于家校沟通的效果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由于自身工作忙,占据了一天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与学校教师沟通的机会少,往往只有在学生发生突发情况时才与学校进行沟通,这种方式无法发挥出家校沟通的真正作用和优势,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家长对家校沟通不太重视,不肯花时间进行沟通,把教育的重担全部甩给学校。
(二)学校方面
1.重视教学,忽视沟通
学校学生众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较为繁重,平时需要备课讲课、整理资料、批改作业等。任务的繁重也导致教师无法同时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各方面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忽视家校沟通。其次,学校对于家校沟通没有一个设立一个专门的场所,家长来学校面谈往往是在教师办公司或是走廊等,这些场所通常都有其他人员在场,好的面谈氛围没有建立起来,不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最终草草了事,对学生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
2.家校沟通反馈不及时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解决儿童身上的问题,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与家长没有及时反馈,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作为教育界人士,在如何教育儿童、如何解决儿童存在问题等方面,比父母更专业、更能够积极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需要主动地向家长提供信息,并根据问题制定解决办法,与家长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都是告知家长孩子存在什么问题,而没有制定出进一步的措施。
(三)沟通渠道方面
1.沟通渠道单一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沟通方式变得多样化,家校沟通从以前的家长会和家访等面谈形式逐渐转变为使用手机软件等进行线上沟通,这给家校沟通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使得许多家长和教师过于依赖这种模式,使面谈的次数大大降低。正是时代的推动,使得传播渠道多样化,但家校双方也不能忽视传统的传播渠道,单一的传播渠道无法发挥最佳的效果。家长来校面谈有着新媒体的不可替代优势,它能了解儿童对学校环境的感觉和对学习气氛的感觉,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增加一定的现实环境来考虑;同时,面谈也可以促进家校之间的情感交往,更能刺激双方的共鸣情感,使交往更有效。在家校沟通中运用新媒体是时代的推动力,使沟通渠道多样化,但家校双方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沟通渠道,单一的沟通渠道无法发挥最佳的效果。
2.渠道利用不合理
使用新媒体交流是时代所趋,但双方应该正确的使用这个交流工具。家长群不仅是家校沟通的渠道,也是家长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但一直以来,家长群总是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如家长之间的攀比行为、拍老师马屁等,虽然家长各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想为自己孩子争取一个最好的教育环境,想让老师多多关注,但这种方式就属于错误的利用沟通渠道,不仅会大大降低沟通效率,还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解决策略
(一)家长方面
1.转变理念,重视全面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承担应有的责任,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向XXX的教育方针看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在新媒体环境中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他们运用认真的态度来吸收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避免只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
2.积极与教师沟通
父母应该积极主动地找老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映给老师,与家校沟通重视起来。家长工作忙,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家校沟通,教育能力不足等借口都应该丢掉,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教育,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是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家长需要多学习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从思想到行动都要重视起家校沟通。
(二)学校方面
1.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好的家校沟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因此学校要改变重教学轻沟通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好的家校沟通环境。校方可建立相应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意识,在沟通中逐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在家校沟通中,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交流场所,如家长接待室,为家校沟通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与此同时,学校要适当减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准备家校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
2.提升教师家校沟通技巧
老师作为直接接触教育学生的人,其专业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教育水平,因此老师在提高自己学科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己教育水平的提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把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教师要具备更专业的教育观念和知识,才能更准确地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给家长更多的忠告和指点。提高沟通技能,注重语言运用与表达,为家校沟通的顺利开展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三)沟通渠道方面
1.多元化沟通渠道
新媒体环境丰富了家校交流渠道,传统的家校交流方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等,由于技术的发展,家校交流渠道也出现了微信、QQ、网络问卷调查等新形式。家校沟通渠道形式丰富多样,在使用时应兼顾传统家校沟通渠道与新渠道,不可过于依赖新渠道而忽视传统家校沟通渠道,也不可单靠传统家校沟通渠道,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家校沟通事半功倍。
2.合理正确利用渠道
理性地利用沟通渠道了解各种沟通方式的优点,根据老师和家长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决定使用哪一种更容易取得理想效果。如微信、QQ家长群,其优点是网络信息共享速度快、简便、信息量大。老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发布学生作业情况,让家长和学生都清楚当天的作业情况;也可以转载教育类文章,让家长逐渐转变教育观念;也可以在微信上建立学校公众号,定期推送学校动态,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父母可通过微信聊天界面与老师进行信息交流或反馈。面谈也有其优点,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网络互动的情况下,话语很容易被打断,而面试的方式则是话语表达更加集中,在和谐的气氛中,家长顾忌的话语会自然地表达,让老师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为家校沟通打开了多种大门,教师要充分认识各种渠道的优缺点,合理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锋涛,陈毓,仲泓宇,等.“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家校沟通策略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15):227-228.
[2] 任山鹏.网络黄静霞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以中山市第一中学为例[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8:16-19.
[3] 徐军 .依托微信企业号架构慧学南通家校沟通新模式[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21-22.
[4] 郁琴芳.家校合作视角下教师新媒体素养:内涵 、结构与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80-8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