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将八角亭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和运用进行研究,首先说明了进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将八角亭的历史还有其具有的民间传说进行总结与概括。其次就是探讨了八角亭在不同城市中的古迹保存,这个对进行研究八角亭的表现和作用奠定基础。又叙述了八角亭在相应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其产生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将八角亭在未来建筑中的运用进行展望。
主要是研究表现还有运用,根据这些八角亭的优势。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表现还有作用的实质。八角亭是一个有着很深的历史价值的事物,将其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及悠久历史,将其进行扩展和应用,更好的实现其价值。
关键词:景观设计;八角亭;表现形式;应用研究
引言
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包含着璀璨的建筑文化。而在这其中有着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的当属明清的园林建筑,论明清的园林建筑又不得不提到如水的江南,在这里聚集了众多优秀的园林作品。文峰阁是其中的精品,1782年建成,又名八角亭。笔者在创作论文之前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参考资料发现对于明清建筑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和运用进行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有相关进行研究的也只是单纯的进行景观的设计的研究,或者只是探讨景观的表现和运用的,与建筑进行结合的很少,与明清存留下来的建筑进行结合研究的更少。
八角亭属于遂宁的一个地标,又属于明清的建筑,有其代表性作用。这不仅使人们在建筑设计氛围中欣赏和感受文化氛围,也为唤起人们内心的精神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八角亭的由来的概述
(一)八角亭的历史
笔者根据《遂宁县志》的相关资料,了解到八角亭最初建立在1782年,这个也就是所说的清乾隆年间,当时整体的结构是木制的,高度大约有十六米,并且一共是两层,如图1-1所示。建成之后,成为当地文人雅士和官员交谈会友的不二选择,后来由于天气还有抗日战争的相关因素,导致相应的损坏。这样在我国人民XX成立之后,连续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修整,但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xxxx,对于八角亭是一个致命的浩劫,很多的精美的构成亭子主体结构的转被投机分子拿走,因为这样的原因,致使八角亭的主体在1978不能够支撑住上面的整体,轰然倒下,但是由于其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影响,还有在遂宁当地人民群众中有着很深的感情,根据
之前保留下的文献记载还有少有的图片,重新建立了八角亭,在1981年相关的建设计划的实施,再到正式的施工建立,也就不到两年,这其中有着国家级建筑大师的辛勤汗水,还有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研究学者对于八角亭内部景物的重新设计。重新建好的八角亭,依旧延续了明清时候的木制的整体结构,整个的楼上面盖有一个精美的亭子顶部,外部的亭子的身体是覆有青色的表面。廊檐有着很大的角度,并且有着我国的传统图腾—龙,上面的瓦片毋庸置疑是黄色的琉璃,如果从外部进行观赏的话,呈现的是金黄的颜色,很是绚烂多姿。并且在亭子的入口,有着著名书法家周宇澄的作品,这是一个很精美的书法。
(二)民间传说
八角亭在最初建立之后,当地的人民群众对于其就有很神秘的感情,又是喜爱,又是对于其精美的建筑结构的敬仰。
经过查找八角亭的历史资料知道了围绕着八角亭有着两个民间传说,第一个民间传说是,遂宁之前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的遂宁还不是陆地,有着很多妖怪,在些妖怪中对百姓罪孽深重,其中为首的有几条凶残的龙,它们破坏过往的船客,对乡亲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一天,观音经过遂宁,发现家乡的百姓受到了这样的痛苦,于心不忍,将自己脚下的绣花鞋脱下,此绣花鞋从天而降,将妖怪还有恶龙都压到了下面,但是这些妖怪修行很深,恶龙更是有着很厉害的能力,观音见到绣花鞋不能压住众妖怪,就又将自己的簪子拔下来,将簪子从天而降,与簪子形成一个整体,并且绣花鞋成为了那延绵的群山,而那簪子就化为了八角亭。

第二个民间的传说是,遂宁周围的江水并不是和现在的一样平静,很久很久之前,只要江水流到了遂宁的境内就会从平静变成了波涛汹涌,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到这里的船只都会倾覆,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事实。那时候的人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从很远的地方请来了具有很高道行的高僧。高僧到达遂宁之后,在城的周围转了一圈,很是惊奇,对众人说:“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城像不像一个船?”周围的人们听高僧这样一说,仔细去看,发现整个遂宁城真的像一个船。高僧说道,想要将遂宁周围的江水进行治理,就要将这个船进行修整。这就是建一个船舵。这样就在1792年,遂宁的整个城里百姓,怀着十分认真的精神,有资金的提供钱,没有钱的就去干活,就这样在这个上面修建了一座亭子,也不知道真的是高僧的能力,还有由于当地百姓虔诚的态度所折服,遂宁周围汹涌的江水真的变得宁静了许多,后来这个亭子成为了现在的八角亭,为遂宁世世代代的百姓所敬仰。
二、城市中八角亭的古迹保存
(一)合川八角亭
合川八角亭建立在重庆市内,面朝着蜿蜒回环的嘉陵江,合川八角亭的具体位置是修建在嘉陵江右岸的学士山的最上端。因为在重庆市的合川区所以前面加上了合川,被人们称为合川八角亭,如图2-1,2-2所示。

有相应的史料的参考,可以追溯到明朝,根据那时候的记载是在宋朝建立的。根据那时候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合川八角亭是由石头还有木头的机构组成的,并且上面盖得是有三个层次的亭子顶部,有着八个角。
合川八角亭和中国的传统建筑的朝向有所不同,是朝向的东面,由于上面的结构的影响,下面也是八个角组成的,底部的高度是有一米。有着12个面,并且都砌有石头,这样更为牢固,并且在合川八角亭的入口处向上看,可以看到苍劲有力的养心亭三个大字,亭子是由底部到上面一层一层的减少平面的面积,每一层的四周的窗户都能打开,在窗户远望,可以看到周围的美景,在合川养心亭饱览合川的城市形态。
(二)长沙八角亭
长沙八角亭,位于长沙市内,长沙八角亭的具体位置是从南开始是司门口,后来在北面的药王街截止,贯穿两个街道。长沙八角亭长度有一百米左右,宽度也有着三十米,这个可以说是原先的长沙市内的地标性建筑。在当时的长沙市,以八角亭为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商业,虽然很是华丽,但是又没有丧失端庄和大气。并且是当时的高档的产品的聚集地,因为这样的原因,那时候在长沙八角亭的周围,都是一些相当富有的人群,如图2-3,2-4为所示。

(三)知子罗八角亭图书馆
知子罗是一座悬在怒江上空1000米处的县城千年前,古老的羌族中一支乌蛮部落
后人,穿过碧罗雪山,从澜沧江两岸到达怒江上空的知子罗筑土立城,繁衍后代。从此,这个曾被傈僳族人称为“好地方”之地,便成为怒族人的中心。这个曾经是州府所在地的“废城”,完整保存了当年的模样,曾经的县城里那些时髦的建筑也依旧安静地矗立着,尤其是位于山门的知子罗标志性建筑县图书馆的八角楼,仍然耸立在半山腰上,俯视着波浪滔天的怒江和西岸怪石嶙峋的高黎贡山。
在这个空旷而荒凉的废城中这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正是县城图书馆——八角楼。那年,特地从大理邀请工匠设计建造的县城新建筑——八角楼建好不久,名为图书馆,还来不及存入书籍;因为地质学家的预言,山体滑坡会让县城所在地被掩埋,所以县城整体搬迁,碧江县从此在中国地图上消失。经年已过预测中的那场可以侵整个城市的滑坡并没有到来,而当初繁华的知子罗如今俨然变成了一座废城。现在,这里居住着的大多是农民和城镇退休人员。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多的游客和一些曾在当地工作或者生活过的人,常不辞辛苦来这里追思怀久。

(四)澳门嘉思栏花园之图书馆
澳门嘉思栏花园之图书馆,是我国的第一家八角亭作为依托的图书馆,具体位置坐落澳门特别行政区XX北面的200米的大湾马路西面。如图2-7所示。因外形是八角亭的形状,馆内也是由八面墙组成,每面墙上都设置书架,放置大量的书籍以供读者的需要。如图2-8所示。

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在澳门建立的第一家中文的图书馆,并且对广大的群众开放,在将这个八角亭转变为澳门嘉思栏花园之图书馆之前,是澳门的中华总商会的报刊阅览室。那时的澳门嘉思栏花园之图书馆有着很多馆藏,其中的书籍有着两万本,有着大量的书籍放到了澳门的中华总商会的书库中。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群在图书馆里阅读报刊、杂志,也越来越多的游客闻名而来。
三、八角亭在景观设计中的演变、运用
(一)八角亭在公园和园林中的运用
1.北京景真族八角亭、西山森林公园八角亭
北京的景真八角亭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中华民族园内,西山森林公园八角亭位于北京市的大兴区的西山公园内,将其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是因为这两个有共同的特性,也就
是说其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与作用有着相似之处。位于中华民族园的傣族八角亭充满了浓郁的傣族风情,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表现了我国的傣族建筑的特有元素,如图3-1所示。位于西山公园的八角亭,是将汉白玉为底座,砌有很高的台子,这样的景观设计可以让游客在很远处就能看到森林公园的八角亭,并且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将亭子的周围的桅杆做成了能够让游客能够坐下,在八角亭内游客可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够继续饱览美景,这两处就是将八角亭的相应的形态还有特征融入了相关的元素,这样能够让不仅是远观还是进入八角亭,都能让游客达到设计者想要的结果。

2.苏州拙政园八角亭
说道苏州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是必须要提的。而要说苏州的拙政园,又不得不说的便是其亭子,而在其亭子中最具有景观价值的便是八角亭。苏州拙政园八角亭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与作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八角亭对于景观的形成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为生态还有社会。
八角亭将景观中加入了社会的影响,社会的影响可以是人自身的创新,还有人将自然环境进行进行相应的改变,对于生态景观的形成方面,就是依托八角亭的相应的形态的特征,出现了其他的自然的元素。
第二个方面是八角亭体现的统一的元素,国人一直追求的是统一,人和自然能够和平的相处是从古至今建筑始终追寻的。在苏州的拙政园中有十二个八角亭,平均分布在拙政园的园林的内部,而且修建在不同建筑之间,能够起着过渡的作用,让进入园林切换场景的人看的不是很突兀,八角亭在拙政院中,不仅仅是将景物变得更加优美,还能在八角亭内部饱览周围园林的景色,这是将观赏还有景色两个功能恰好的进行体现。
第三个方面是八角亭能够引导进入拙政园的人们进行更好的感受美。亭子在园林中的作用无外乎是两点,而八角亭也不能例外,其作用是能够让人们进行小憩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另外一个就是让人们更加立体的欣赏园林。进行放松身心的同时可以观赏八角亭的景物还有上面名人雅士的题字和诗句,很多的八角亭是用名人雅士的影响力来让人们的大脑有着更多的运动。这些运动其实就是相应对于美的事物的联想还有进行思考。在相应的游玩的时候可以看到八角亭,这些八角亭能够让人们在很远的地方看到,让游客凭借着八角亭的引导对于拙政园能够更深一步进行游玩。这就是让人们更加立体的进行欣赏园林。
(二)八角亭在城市建设公交站台上的运用
1.杭州八角亭站台
杭州的八角亭站台在杭州市内有一个,在杭州的市区周围有三个。因为其将八角亭整个的结构整体的融入到公交站台上,但是其结构不是木制的,是高强度金属组成的,这样能够安全,并且能够拆卸、移动和组装。并且八角亭的特质的结构八个向上飞扬的檐角也具有,但是盖顶是一层的,因为这样的景观设计理念,游客在这个八角亭站台等候公交车的同时,也能够休息还能欣赏其八角亭特有的景致。因为杭州的八角亭站台充分保留的八角亭在进行设计的结构,导致其需要特别的占地面积,在市内并不能作为传统的候车亭进行广泛的普及,但是其有着浓郁的中国的元素,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进行欣赏的同时,也了解到我国园林建筑中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八角亭。
2.苏州八角亭站台
苏州的八角亭站台进行建设的和杭州市的八角亭站台相比要晚一段时间,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比杭州的八角亭站台好,苏州的八角亭站台在传统八角亭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保留了大致的形态,同样也有着八个角,但是设计的更为贴近公交站台的样子,不是八面体的形态,而是长方体,这样形态大小和原有的公交站台一样,却更为美观,大气。人们在进行等车的同时感受到的,自己不是简简单单的站在候车亭内,而是站在了一个充满了艺术与文化气息的八角亭内。
因为其形态的优越性,在苏州市民内有着很好的反响,虽然进行八角亭站台建立的时间不及杭州的八角亭站台,但是普及的速度确是越来越快,相信苏州的八角亭站台能够成为苏州市未来城市的新的名片。如图3-6所示。

(三)八角亭在建筑上的运用
1.在门面装饰上的运用——以上海豫园建筑为例
很多八角亭是在大型园林的内部,修建在进入主人的会客房的必经之路上。在进入
园林的人能够很明显的看到八角亭,这样一个修建精美并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建筑,能够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并且对于建筑主人的感觉提升了很大一个层次。
豫园里面的建筑基本都是飞檐翘角的建筑,主要以湖心亭茶楼和街道左右店面为例。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的湖心亭茶楼,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如图3-8所示,是上海历史最为悠久、最具盛名的茶楼,也是上海现存古建筑景观之一和上海最早的商会所在地。由于茶楼设在保护性明清结构的亭园建筑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文化特征。不大的茶馆一直是上海市接洽元首级国宾的特色场地,其知名度名扬海外。
茶楼的整体建筑是全木质结构,且没有使用任何的钢钉,木材的连接处使用的是竹楔铆钉钉住,古朴典雅。楼中还保存着清朝时的石碑,石碑上刻着文渊阁大理寺卿、上海人陆锡熊撰写的《湖心亭碑记》,碑文中记有“八窗洞辟,循桄俯临然后鱼鸟之出没,烟云竹树之暗霭,而茜丽无不尽于四瞩,因名之曰湖心亭。而砻古请识岁月。夫以数亩之园,一泓之池,视钱塘之西湖曾不足比拟百一”,可见当年荷花池胜景了。位于水中央的茶楼安闲自得与周围的喧闹的街道形成对比,客人在茶楼可喝茶、听曲、赏花,同时赋予味觉、听觉、视觉的满足。
而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商业街建筑上仍然可以发现在屋檐的修建上一直保持着飞檐翘角的格局。一些时候由于气候的原因,建筑的美是植物和花草不能将其美丽的一面充分的展现给人们,但是八角屋檐就不同了,不会因为相应天气的因素而将其外貌进行改变,这样人们进行相应的欣赏的时候,也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屋檐下建筑本身的美,其次翘脚檐因为天气和气候的不同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景致。
2.在建筑中的运用——以云南木府为例
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1木府,承载了一段曾繁华一
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存亡史,一部纳西民族的成长史。明末时达到壮盛,其府修筑宏伟绚丽。在建筑风格上,以原始的八角亭风加以改变后而更加具有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华丽、雄伟。多角度的运用重檐屋顶是木府的建筑的特色之一,重檐屋顶在屋顶修建中具有最高的形式,是权位的代表,威严而庄重。
玉音楼又叫做五凤楼,是仿福国寺的五凤楼而建的,整个木府坐西朝东而玉音楼的位置于最西,立于玉音楼上可以俯瞰周边的所有美景,观景的最佳选择。二楼用于供奉凤诏鹤书,一楼和楼前是土司歌舞宴乐的地方。屋顶中横线和曲线巧妙地结合,促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仅扩大了屋内的采光面、而且排泄雨水的功能也得到了改善,使建筑物具有轻盈飞动的美感。
四、八角亭在未来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运用
(一)在城市建筑上的设计与发展
1.在公园、园林中的设计与发展
户外八角亭休息地一贯是大众的最爱,在户外八角亭中群众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然而这种美是城市的繁华、夜市的热闹所表达不出的,而随着户外园林八角亭的开发,很环艺设计者们也在不停的改善园林中各种规格凉亭的修饰和更复合群众的使用功能。
公园、园林中的八角亭大多保留着亭子原本的状态,亭子里面的大多只含有稀少的座位。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公园、园林中的简单的休憩亭子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八角亭文化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外表”,“从里到外”都应蕴含整个在亭中休息的群众的情感需求。在当代的八角亭设计中可以融入本土化特征的设计。本土化的特征即当地的城市、社区、村庄的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比如一提到帆船酒店,人们就会想到迪拜,提到万里长城,就会想到中国等等,这些正是本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当地公园、园林的八角亭设计,首先应当放眼于本城市有哪些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其次在环境布局上充分考虑当地土方文化的体现,既让本城人民有一种亲切之感,同时传播出一种历史文化。而在亭中的设计,不仅仅只是在每个柱子中间设置板凳,可以在亭子的中间设置一个小型的亭子用于放置关于当地文化历史的书籍、独具特色的饰品等更多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代表性作品。
2.在公交站台、门面装饰上的设计与发展
就公交站台而言,如何定位独一无二的设计主题、如何更加的实用、更加具有代表性是首要考虑的。例如苏州以八角亭为设计要素,采用相应的飞檐翘脚设计、顶棚下镂空的装饰来烘托空间氛围。这不仅展现了的当地文化色彩,也向世人传播了其历史文化底蕴。笔者认为在站台设计、满足材料自然、经久耐用、无毒无害的基础上,如何保持八角亭的特色化和如何更加具有代表性化成为站台设计方面应当考虑的问题,这样这更加能真正体现八角亭原始的设计理念在站台设计上的发展。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八角亭在餐饮空间的运用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机遇。当代的门面装饰,餐厅建筑的设计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商家追求古典化的装饰,以此来提升餐饮空间的设计感和知名度。例如上海豫园内的店面装饰,门店装饰上充分的运用了八角亭独有的特征。但是单纯的外形模仿却表达不出八角亭的本质内涵。即使人们热衷于怀旧的气息,金典古朴的八角亭设计也很难长久地维持感染力和自身魅力。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越发多元化、情感化的设计。不仅在表面上展现出八角亭的古色古香的魅力,内在更要充分的表达出八角亭设计理念深处的情感。例如,苏州博物馆中后院的湖心八角亭设计,贝聿铭大师把更多现代的几何元素和八角亭特有的古典气质向融合,多元化的八角茶亭设计充分表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游客感到亲切之感。这不仅是一种趋势,更应该是一种潮流。如图4-1,4-2所示。

3.在报刊亭、垃圾桶、路灯等建筑上的设计与发展
八角亭有着独特的形态,并且其造型精美大气,庄重的同时又不失典雅,这些让其能够融入更多的领域设计中。
单一报刊亭很难维系生活,更多的报刊亭只是在重复的建设,这不仅增多了XX的支出,并且大多的报刊亭的销售业绩一直为负数。报刊亭座位城市街头一条重要的风景线,将其设计的饱含特色是必要的。首先是在报亭中,因为八角亭其基本形态和报亭一致,相对于传统的报亭形态有其优点。将报亭设计成为了八角亭的样子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报亭成为身心进行放松的地方,由于事物都有着趋利性,消费者更愿意去报亭进行消费。在报刊亭内设置一些网络查询,不仅增加报刊亭的使用功能,而且对外来游客更好了解城市的旅游路线和城市文化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图4-3所示。
其次,垃圾桶是一个人们投放垃圾的地方,由于惰性心理的作用很多的人都不能自觉地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这样就导致城市的很多垃圾是不必要的,如果能够将垃圾自
觉地投放到垃圾桶,相信城市的环境会更加清新。将垃圾桶设计成了八角亭的形态,可以吸引人们注意到同时,更加愿意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内,因为这个城市会更加美好。这点大多仿古的垃圾同上已有所体现,如图4-4所示。
最后笔者想到的是在路灯中的设计中进行表现和应用,纵观现在城市的路灯,很多的都有损坏。将路灯的形态设计成为了八角亭的样子,不仅仅让路灯的样子变得漂亮,
还能够让路灯变得结实,不容易损坏。如图4-5所示。
其实可以将八角亭运用到很多方面,在未来城市中很多的领域能够进行体现。不仅仅是报亭、垃圾桶还有路灯,还能够运用于车道围栏的景观设计体现八角亭的相应结构特征。
(二)在建筑材料上的发展
1.在亭子外顶、柱子修筑中轻质干挂式外墙保温系统的运用
现代八角亭建筑中大多还是运用木质材料,木质材料虽然保留了其建筑本身的质感,但是随着长时间的酸雨侵蚀、太阳的曝晒,建筑易腐烂、蛀虫、易燃。建筑木材变异性质大,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陷。
材料是为了实用功能的实现而准备的,建筑大师赖特说过:“任何一种建筑材料都会拥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助于自己的故事。”○1选择新型正当的修筑材料可以减少工程的费用,且对减少项目维修的费用。
在亭子建筑的外顶和柱子上使用轻质干挂式外墙保温系统的益处有以下几点:一、适用于各种基层墙体。二、不裂口,粘合性好,高效节能,系统受用的时间长久。三、便于修筑,不受天气的影响。四、装饰模板多种多样,适用于不同风格建筑。五、具有保暖,装饰,防腐三合一独特功能。六、系统性价比最优。系统采纳干挂式修筑,运用钢钉固定。保暖,修饰与防腐功能可以通过将保温复合板与建筑外墙的结合彻底的解决。亭子的顶部和柱子可以充分的把系统的各种优质功能展现出。日积月累的风吹日晒中,普通的材质使八角亭无法长久的保持最初的形态。而系统的本身重量4-5千克/平方米,加之自身所具有的诸多益处给八角亭的未来设计建筑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满足。途中不会呈现抹灰中涂料裂开,瓷砖掉落等情况,
2.液态壁纸在亭子内顶建筑上的运用
然而作为建筑中需要修整的面积最大的墙面装修,即液体壁纸的使用可以更加丰富
亭子内部装饰。液体壁纸的职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不褪色、耐脏性很强,并且拥有良好的防霉、防腐、防虫、抑菌性能。并且壁纸的颜色可以随意调整,图案丰富且可以个性设计。全天然的液态墙布、水墨古屏风,与亭子独特的气质彼此呼应。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房屋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发展十分快速,其能源消耗量较大,因此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五.结束语
八角亭是不同历史的传承与保留的产物,具有着很深的研究价值。对八角亭在景观设计中表现与运用的进一步探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八角亭在中国明清的很多有名的园林建筑中都有修建,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八角亭对于建筑的整体是有着很深的影响。在拙政园中,它占有相当大的数量的,不仅仅可以提供人们进行休息还能够动态的了解园林。
八角亭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不是在园林中在公园中简简单单的亭子,而是其建造者融入大量的中国文化内涵与魅力的艺术品,进入八角亭的人们不仅仅感受阴凉能够休息,闭上双眼仔细去听、去想,那是一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和我们对话。虽然八角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领域还是少见的事物,但是作为景观设计中的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其也应是重点设计领域,更是“旧”文化的一种再释放与再创造。如八角亭在公园和园林中设计发展的进步和应用,在公交站台、门面装饰、报刊亭、垃圾桶、路灯等建筑上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2-34
[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上海:科学出版社,2010.
[3]田银生.刘韶军.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王韬:《瀛壖杂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王其均.皇家建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7]邹学红.建筑保温隔热材料性能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
[8]张晓春:《关于历史的主题公园——都市历史空间的文脉窘境:以上海城隍庙、豫园地段为例》,载自《时代建筑》[J].2007年第1期
[9]陈有林.园林建筑的想应该进与创新[J].中国园林,2014,1(23):189-192
[10]王环志.刘丽萍.八角亭的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J].新建筑,2010,(8):36-40
[11]李恒.园林的建筑和理论[J].河北建筑,2012,(2):35-3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