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摘要: 笔者将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其次就是通过国内和国外假山石造景在城市中不同应用时期的发展背景来进行了一些了解,然后又针对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中的一些应用了解其措施方法,接着又

  摘要:笔者将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其次就是通过国内和国外假山石造景在城市中不同应用时期的发展背景来进行了一些了解,然后又针对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中的一些应用了解其措施方法,接着又以盐城市盐渎公园假山石造景中假山石的运用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将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进行展望。假山石造景作为一门艺术不断融合其他元素与精华,在历代人们的智慧中不断创新,向我们展示着自然自然之美,将其恰当地设计与运用,可以更好的实现其价值。
  关键词:城市景观;假山石;自然之美;设计运用

  引言

  随着中国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园林艺术这一领域更是与西方互相借鉴,形成了一整套十分完善的体系,在这里面,具体包括了选石、置石、相石和叠山。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发展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一领域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景观“石文化”在功能、意义、空间环境、表现形式、技术以及石材的尺度、体量、材质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否做好假山石景观的应用与设计成为一大难题。

  一、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应用中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对世界上的历史记载以及考古研究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着同样一种文化信仰,山石崇拜。随着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思想的觉醒,对于山石,“畏”的成分开始显著减少,但是对于山石的“敬”却丝毫没有减退。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历史典籍当中,石都被当作是一种天地精华的浓缩的代表,他不仅代表了悠久的历史,更是成为这不可或缺的载体。在以写意山水为主要题材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当中,对于山石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整个造园活动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对于园林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怀,通过其中的叠山和置石寄托精神也是古代的一种高雅之风,尤其对于古代的文人雅士而言,这不仅表现出园林艺术的观赏性,更是突出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和思想。

  二、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应用中的背景概述

  (一)国内传统假山石造景的分析

  中国文化历史由来已久,而与我国历史息息相关的古典园林艺术更是自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到清王朝结束。从我国现存的史料中可以看出,自从周文王时期就已经有了园林建筑的存在。后来,对于山石的运用也得到了推广,到了汉朝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著名的“一池三山”的手法也在秦汉时期产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段时期的山石应用手法还相对较为粗糙,人工造景的数量也极少,置石手法还尚未出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想开始引领社会思潮,文人雅士也开始对道家逍遥避世的思想变得推崇,此时的山水画以及文学作品都宣扬着归隐田园的思想。与此同时,园林艺术也开始出现了十分巨大的变化,这时的园林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模拟自然景象,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升华。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雅士们也开始在一些未经过加工的石块中寻找精神的寄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提炼和升华,也就促生了真正的置石手法。
  据史料记载,我国文学艺术和书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唐宋时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园林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发展,人们开始不再仅仅满足于自然实体石块即时性的表面欣赏,而是开始了对自然景观内部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境进行了挖掘,于是,石文化开始成为文人雅士争相谈论的焦点,不断出现在园林的诗词歌赋、书画建筑之中,园林石景设计理论开始变得更加成熟,其中对于选石等的手法得到了日益的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
论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在明清时期,在统治者对于园林建筑的大力推崇之下,明清时期造园活动变得极为繁盛,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园林的规模,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时期,还出现有一部园林理论的著作-《园治》,对于山石的评点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阶段。石景手法设计上变得更极注重写意,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众多的造园名家也使得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国外假山石造景概述——以欧美岩石园林、日本枯山水为例

  在欧美假山石景观中,由于成本、风格等原因,单纯用于欣赏的石景并不多,而是多用于欧式风格的建筑以及雕琢成雕塑。例如欧X家比较流行的岩石园林,虽然大多数岩石园的名字中都含有“岩石”的字眼,但是园林的主要建设风格与目的都是要体现大自然景观之独特韵味之美,岩石的设置更多是为岩石植物的生存提供场所,模仿自然世界中岩石植物的生态环境用岩石进行配置。如此建设风格早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就被英国所应用,他们将冰岛的熔岩冷却之后堆砌成岩山,再人工引入阿尔卑斯山上可利用的高山植被,自然生长之后就形成高山园。发展至今,欧X家利用石景打造自然景观的风格沿袭至今,但大多都是植被景观的安身之所,并不是景观的主角。如上图2-1、2-2所示为英国最为著名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平面图以及植物园一角,其中的岩石园占据了植物园的重要部分。
  在各种园林艺术当中,日本园林更加注重写意和抽象,这一点尤其在日本枯山水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日本庭园与中国渊源颇深,据史料说明,其源自中国的秦汉文化,而到现在为止,中国古典园林的很多痕迹都可以在日本园林当中找到,不过,而这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中国园林艺术从最初的模仿自然山水向文人山水过度,成为了高雅之士寄情山水的寄托,日本的园林建筑设计完全走出了自己的风格,没有文人雅客的诗情画意,也没有佳人才子的浪漫柔情,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一个“枯”字,也是寂,佗的境界。日本“枯山水”的历史悠久成度十分久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自飞鸟,奈良,而后经过历代人的继承、创新,日本园林已经形成了自身所独具的特点与风格,摒弃了园林普遍的奢华,由奢入俭,将园林还原成纯粹的庭院景观,不仅仅成为日本得道高僧探索天道、探索世间奥秘的媒介,更因为其清寂、枯淡、宁静、淡雅的意境和抽象脱俗的表现形式,成为日本园林文化最为突出的代表。
论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发展至今,日本的假山石造景的置石设计只要偏向于沉稳、浑厚和朴实无华,不同于中国石景对于外部细节的琐碎设计、装饰,日本对于假山石的设计更多的是对于自然纹理以及色彩上的“硬性”要求,而且对于假山石景观的设计一般是以由若干经过严格检验符合要求的石块组成的“石组”作为构思的基本单位的,由此可见日本与中国侧重点的不同。如图2-3所示。

  三、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应用中的措施方法

  (一)借鉴自然地形地貌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大自然更是如此,自然地貌在地形、地势、植被、海拔等各方面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从轮廓到局部形态,每一处都是各具特色的。所以在进行石景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其地势地貌,根据其原有的地势形态进行完善,这样既可以节省动工成本,又能够将自然因素进行物尽其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先例,我们可以从历代成功作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其中合适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造,切忌形式的照抄照搬。现代城市景观的建造因为有着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而使得在城市中建造形态多变、栩栩如生犹如自然产物的自然景观不再是梦想。在城市假山石景观中研究自然地势的形态特征,探索其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并借鉴自然地形地貌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设计出更自然的山石风景。
  在现代城市进行假山石设计与建造讲究的是“师法自然”,在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山水结合,元素组合。比如说南方城市空气较为湿润,气候温和,植被往往较为茂盛,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所以位于南方的山水就更加秀美、滋润,而北方气候较为寒冷,空气也较为干燥,降水量远远少于南方地区,所以我国的自然景观素来有“南秀北雄”的特色称谓。比如图3-1、3-2所展示的我国著名的风景山——峨眉山,山体雄伟,形象秀美,是南方城市进行假山石设计与建造中常常借鉴的素材之一。

  (二)注重山石的自然形态

  道德经中提到过,“道法自然”,讲的是自然由天道所制。其中的“自然”就是美丽的代名词。我国自古以来就在追求“美”的道路上生生不息,而古语有云,“师法自然”,所以世界上最美的事物就来自于大自然,追求自然中的“美”就是追求自然的本源之美。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就是以自然风光为基本元素,无论是绘画、食物、住所、出行还是吟诗作对,都是对大自然艺术之美的歌颂,当然,园林艺术也不例外,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山一水都是假山石设计与建造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在城市假山石景观的建造中,虽没有自然的先天条件,也要利用地势地貌、石材、颜色、文理等因素置石缀山,在自然山石的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稍微加以完善,尽量最大化利用山石的使用程度,减少人工后期雕琢的操作痕迹,真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一自然之美的最高境界。
论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为了使城市中的假山石景尽量自然,在设计石景设计时,应力求均衡与稳定,与周围环境一定要协调自然,如图3-3生态石景中所示,可以借鉴欧X家岩石园风格的设计方法,结合当地的地势与地貌,尽量减少人工的雕琢痕迹,运用此处恰当的沼泽、水生植物来描绘一幅高山远水、陡坡碎石、水流山巅的自然景观。在假山石上可以运用种植适当的植物来对人工雕琢的痕迹进行弥补,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假山石的颜色、文理、体量选择植高低矮、生长较为缓慢枝叶较为茂盛叶片较小颜色较为鲜艳的植被进行培植。除了山石和植被的选择要合理外,对城市建造处地形的改造和土壤的选择以及培植设施的选择都对整体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

  (三)注重意境的营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石景已经不仅仅要有物质层次的美,更重要的是要能体现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这也使得人们在欣赏之时,还能感受其中传递出的文化信息。要想让园林石景蕴含文化气息,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创新。
  首先从传承的角度来讲,中华石文化源远流长,世界园林虽然争奇斗艳,但是我国古典园林石景则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世界。因此,传统文化必须要重视,我们充分控制好我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与当今流行的以生态设计及现代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获得更加大的动力继续发展下去;其次是从文化创新的角度上进行探究,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相应的文化、艺术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在坚守我们的园林石景中的优良传统时,也要在石景文化中不断地加入新的文化因子,这表示以后不仅要求经济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是要求我们的园林艺术文化景观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比如,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石景表现的是自然就是当时的社会文化,如当时的绘画、书法、仕途文化等。而结合当今我们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一些东西,加入新的文化因子,比如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革命文化等等。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装饰艺术,更是一门与人交流的艺术,因此在园林石景中只有表现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才能使得人们对于这一门艺术始终保持新鲜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这一交流进行下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营造石景时应该多针对当地环境,尽量用本地石材造景,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节约开支;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四、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以盐城盐渎公园为例

  进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迅猛,在城市中以生态化建设为主的公园应运而生,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视角,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城市文化与市民需求等因素来对公园进行合理的构造和填充,在细节方面做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例如在公园景观中以假山石来点缀环境。如图4-1,笔者根据该公园的整体布局和布景,对假山石在该平面图中的分布范围进行实地了解。
  以盐城市盐渎公园为例,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对盐城市盐渎公园中的假山石造景作出一个详尽的分析。

  (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在实地考察中,笔者注意到假山石在运用时与城市整体环境的相互协调,设计师在建造城市公园的山石景观时,不单单可以使假山石造景设计得美观、独特,而且恰到好处地与所处环境相互融合,这是非常不易的。设计不单是包括了假山石这一方面,有些景观在设计的时候根本都不知道会被建造在哪个地方,这样就会造成了建造完成之后可能会因为选材不适合、位置不恰当、尺寸过大或过小、空间安置很难协调、颜色突兀等各种小问题,使整个景观或多或少会欠缺应有的美观。
论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是该公园内其中几处假山石景观,但是从图片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些石头虽然颜色不是很鲜艳明亮,也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能很好的融合在周围的环境之中,如图所示的安排在河道旁边的石块显得很自然,并且,尺寸也恰到好处,在河道和灌木旁边的假山石使得整个布局很自然,能给人轻松之感,如果放在其他的地方,可能不会发挥出这么大的用处,总之,如图所示的假山石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好的融入了环境。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要从几个促成因素考虑,虽然现代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是不能为了追求生产速度和利润,成批量得进行生产,也不要对古典园林或者国外的山石样式强行的组合在一起,要全面考虑假山石是否能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当假山石石景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所追求的就不仅是整体的变化,更是个体的韵味和特性,在打xxxx山石石景时,不要一位追求外观,独特,彰显身份,要从实际的环境考虑,这样才能让假山石更好的融入环境之中。

  (二)隐藏人工雕琢痕迹

  假山石景观注重的是自然的灵性。在城市中建设假山石,就是要将假山石的灵性作为城市的点缀,其实际运用正是将人造景观建造的犹如天然形成的奇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现代园林中一些假山置石在进行设计或实际施工时,因为石组设计不够稳定、石景放置的位置或浅或深等原因,很可能会使人工后期雕琢、修改的痕迹比较明显,由于环境等整体因素考虑得不完善,时常出现山石堆砌杂乱、毫无美感,山石的颜色、文理与周围建筑格格不入,这些问题可能会更加难以凸显自然山石的灵气,所以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注重隐藏人工雕琢痕迹,过度的雕琢和精心装饰反而显得刻意和冗余。
  通过笔者实际考察,可以看出整个公园的假山石造景数量居多,大部分景观都较为自然。如图4-3所示,大部分是将零零碎碎的假山石石材堆砌成为一个整体,其中再利用一些植物,可以巧妙的隐藏一些雕琢的痕迹,其实造景时注重隐藏人工痕迹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是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能会促使许多的“假”山石批量生产,假的假山石,由于砌石成本的低下就让其成为了假山石景观中新的追捧对象,但是效果上与真正的石材相差较大,整座假山都是颜料糊成,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自然之美,在进行设计时,要把握整体的布局,不但是要拥有好的石材,还要拥有好的建造设计与技术,对于好的假山石景观而言,在设计的过程中会请设计师进行实地的考察,不会让石块随意的堆砌,会巧妙的进行组合,适当使植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出山石的灵性。

  (三)文化内涵与意境美的体现

  每一处景观都有应其独特的韵味和特性,而假山石造景在现代城市中稍微欠缺了点自然的灵性,缺乏了自然独特的韵味,如果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没有很好的规划总和,就会使假山石造景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中还要注重文化内涵与意境之美的体现,笔者分别从文化和意境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是文化方面。我国作为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文化背景的文明古国,更应该注重各类文化的传承与彰显。进行石景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给人在视觉上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一座品质优异的假山石造景还应该蕴含我国深厚的文化气息和精神,能够给观赏者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然而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的建造中不要因为过度追求速度和利润,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体现,在造型、体态以及风格特点等多个方面不要单纯的石块堆积罗列,假山石石景若是缺乏艺术和美感,是不能够谈得上文化与精神的。如图4-4、4-5所示,石景造型形态各异,充满艺术感,并且周围石块的排放也很整齐、精致,且与周围植物、河流相协调,这样的石景设计不仅能体现出文化的内涵,更能体现出其意境之美。
论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其次,是意境的彰显。意境,是人主观事物的感受与领悟与客观的情景相互结合,编制而成的艺术,是主观情调和客观景物融合而成的“美”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的园林设计都是对文化的一种追求,是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感知与重塑,经过人主观意识对艺术的提炼与再升华,将自然之美与人为加工相结合,可使自然中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事物获得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让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能够领会到设计者的思想与灵魂,感悟创造者的意境。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中有许多对于石景的设计和对空间的营造方法,其中大部份来源于我国传统园林传承下来的文化气息,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成功的典例,但部分假山石造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没有体现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设计师在设计一处景观时必然是要结合考虑当地的地势特色,将假山石做到最自然的意境,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探求意境的凸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石景都有专门的设计师进行勘察设计,
  更多的是对成功作品的复制与模仿,所以最多只能做到外观形态的相似而不是意境的相似,在模仿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整体把握,即使作品再完美,但是如果不能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也是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的,这样也就不能更好的体现出其意境与美感。在建xxxx山石,若因地制宜,结合水、植物相互融合,就可以彰显出其独特的意境。如图4-6所示,石块虽然堆放的很随意,但是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并且彰显出了独特的意境之美。

  五、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应用中的未来展望

  假山石景观是极具我国特色的传统园林造景风格,有着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民族特色,而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水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假山石艺术出现了继承上的断层,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多元化的城市建设理论也使假山石传统的叠山置石与新的城市景观融合与借鉴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只有不断创新、完善才能得到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假山石假山石景观的设计还不完美,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借鉴西方欧美、日本等设计创意,再加以优化,在最大化保持石景自然神秘气息的同时可以最大化地融入城市环境。石景观艺术作为世界悠久历史的见证,随着历史文明的进步,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置石叠山,在更加发展到XXX背景之下的多元化形式,期间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为中国现代的石景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指明了方向。
论假山石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希望本文可以对未来的城市假山石景观设计提供些许帮助。同时与我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相结合,通过通过探索现代建筑与城市景观地貌的相关理论,为未来知道新的假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园林艺术与传统的“石文化”相辅相成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古典园林发展的地位也不断完善和发展。尽管我国的园林艺术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发展,但是其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大,在山林之乐中追求更高的造诣的同时更是要赋予其中强烈的情感。在对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在历代人们的智慧中寻找创新,向我们展示着自然之韵、自然之美,如果可以恰当地设计、应用假山石景观,将可以大大美化城市风貌,为城市增光添彩。

  结束语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假山石造景作为一门艺术不断融合其他元素与精华,在历代人们的智慧中不断创新,向我们展示着自然之韵、自然之美,如果可以恰当地设计、应用假山石景观,将可以大大美化城市风貌,为城市增光添彩。本文首先介绍了假山石造景在城市景观装饰方面的起源与发展,然后描述了国内外关于假山石造景历程分别的特点和成就,主要是欧美风格的岩石园和日本著名的枯山水,接着对我国盐城市盐渎公园假山石造景中假山石的运用做了简单介绍,并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笔者认为可行的建议,提出城市假山石造景应注重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注意隐藏人工雕琢痕迹以及体现文化内涵和意境之美,最后对我国假山石造景做出了未来发展的期望,将更多的植物应用到园林中去,同时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之中选用,让园林石景的绿色更加鲜明、自然,让假山石在城市中的应用更加自然,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希望本文可以为将来的城市假山石造景提供一定的帮助与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董丽.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梁明捷.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冯敏敏.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
  [4]廖阳明.浅析广西园林假山石的应用环境及功能发挥[J].现代园艺,2014,09:83-86.
  [5]熊祖超.假山石系列创作漫谈——本人在陶艺创作中对中国传统山水艺术精神的体悟[A]..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优秀论文集[C].:,2015:4.
  [6]邵国才.中国园林中的假山石[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04:4-5.
  [7]陈祺,赵建民,王红相.骊山森林公园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现代园艺,2016,01:70-72.
  [8]叶明福.昆明市御景卫城二期园林规划剖析[J].现代园艺,2016,01:73-75.
  [9]张黎.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J].现代园艺,2016,01:75-76.
  [10]杨朝荔,潘娜,巫胜利.城市游园绿地设计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6,01:78-79.
  [11]王萌.园林工程中造园艺术手法的实践[J].现代园艺,2016,01:10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96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9月19日
Next 2020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