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现今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商业展示已成为商业销售经营的一把“利器”,其展示成本也愈加昂贵。视觉盲区作为商业展示空间中客观存在的区域,却鲜少有人将其作为切入点进行理论研究和相关实践,不仅是资源的浪费,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视觉盲区的概念,进一步阐述其对商业展示空间的影响。初步总结目前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主、客观因素,并归纳出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设计原则。最后运用上述总结的成因及设计原则,针对商业展示设计中存在的视觉盲区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旨在使商业展示设计作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和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商业展示空间;视觉盲区;成因;对策
引言
商业展示设计的根本任务是传播信息,以期得到目标消费群体的认知和积极的反馈,达到提高大众好感、增强知名度及传播企业文化的目的,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视觉盲区作为商业展示空间中客观存在的一部分,由于商业展示空间中客观因素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局限,设计时往往对其欠缺考虑,造成其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不规范的设计处理还会给参展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首先对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视觉盲区对商业展示空间产生的影响及其成因切入,归纳出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最后对其进行简要的对策研究。希望能为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设计开辟一些新的思路,由此产生相应的思考或研究,最终创造一个合乎商业展示活动需要的人性化空间。
一、关于视觉盲区
(一)视觉盲区的概念
人眼观察物体是靠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但是视网膜上面有一个点是视神经的交汇透出点,位于眼球后部,和黄斑相邻。而在中心视野的固视点颞侧15.5°,水平线下1.5°处则存在一视觉盲区,其大小为垂直径7.5°±2°,横径5.5°±2°,该视觉盲区上面是没有感光细胞的,因此当外界光线通过晶状体等光学系统成像在这个点上时,人就看不见。如图表1-2所示:

(二)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定义概括
商业展示设计中的视觉盲区主要指:当参展者处于行走状态时,由于商业展示空间内的构成要素(照明、色彩、肌理、形式组合、空间分割、层高等众多因素)对人的视觉造成不良的刺激,以至视距缩短、视野缩小、注意点及注意力的转移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人的视线无法察觉或忽视的一定区域,该区域称之为视觉盲区。如图1-2灰色部分及图1-3红色圆圈所标记的区域,则是比较常见的视觉盲区,也是本文主要分析的类型。
(三)视觉盲区对商业展示空间的影响
1、影响商业展示效果
商业展示本身空间有限,为了最大限度的招揽目标群体,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常采用对比强烈的照明、色彩、各种异形空间的分割和一些奇特的形式组合。这些元素进行过度的添加、堆砌极则易使视觉盲区产生。不合理的视觉盲区设计在商业展示空间中不仅仅是没有体现其价值,破坏了商业展示的整体性,个别区域还会出现尖锐、空旷、凌乱、压抑的气氛,造成参展者对商业展示空间的体验感不佳。如图1-3所示,该餐厅的灯光就显得格外昏暗,只有一边有照明,极易被地面的灯闪到,顾客并不能长时间注视;给其一种压抑的的气氛,感觉凌乱,找不到自己的就餐地点。图1-4则是顶部形式过度添加造成空间下坠的错觉,金属锐利元素在顶部易给参展者尖锐和不安全的体验。

2、影响参展者人身安全
据相关统计,1983年至2004年间,我国在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中共发生伤亡事故37起,686人死亡,1376人受伤。其中,疏散通道,灯光照明等不符合要求事故八起,占21.62%;天气因素、人员摔倒等造成的事故两起,占5.4%。数据表明,在商业展示空间中,如果参展者因为视距受限或发生转移造成视觉盲区,就有一定几率发生碰撞、滑倒、绊倒、擦伤等人身安全隐患,严重的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安全。
二、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成因
(一)视觉盲区形成的客观因素
1、本身空间分割不合理
空间分割在商业展示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空间中各个部分的组合,是通过分割的方式来形成的。商业展示活动作为我国近年来经济贸易的载体,发展迅速,竞争也愈演愈烈。新奇、刺激、前卫的视觉盛宴受到人们的追捧,大众化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商业展示快速的膨胀亦造成从事商业展示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部分设计者在其外观上过分追求新颖、独特和前卫的视觉体验,则会造成展厅空间内部分割不合理,形成锐角区域及不规则区域等。这些空间在后期的设计中如果不能合理的把握,则很容易形成视觉盲区,如右图2-1所示的分割。
2、固有视角的影响
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由于参展者本身视角特性而易形成视觉盲区。从水平方向视区分析:参展者在商业展示空间的中心视角10°以内是最佳视区,对空间中物像的辨别力最强;在其中心视角为20°范围内称之为瞬息视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辨别商业展示空间中的物象;在其中心视角30°范围以内是有效视区,需集中精力才能有效辨别商业展示空间中的物像;而在其中心视角120°范围内称之为最大视区。对处于此视区边缘的展示物像,则很难识别清晰。

从垂直方向视区来看:参展者的最佳视区在视平线以下约10°;视平线以上10度至视平线以下30°范围为良好视区;其视平线以上60°至视平线以下70°则是最大视区。最优视区与水平方向相似,而在人眼视角1.5°左右(水平或垂直方向)时,人的视觉分辨能力最强。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人眼的最佳视觉区域范围是有限的,如右图2-2所示。而周边视力越靠近注视点,分辨物体的能力越强。反之偏离注视点,视力也会逐渐衰减。
3、其他因素影响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盲区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特别明亮或灰暗的展会照明设计易造成视觉盲区,并且人眼明度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商业展示照明设计忽明忽暗,明暗跳跃度过大,会造成人眼的短暂性视觉盲区;一些展厅的形式组合,或过高、过低不易引起观展者的注意或过多而不能观察到全部,形成的视觉盲区,如图2-3所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组合过多,参观者不仅看的较累,进行肢体动作时还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其他的例如色彩、肌理和层高等造成视觉盲区形成的因素都是展厅中客观存在的,在此就不逐一进行分析了。
(二)视觉盲区形成的主观原因
商业展厅是客观存在的物象,但是人的视觉现象却有很大一部分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人的物理、心理以及生理特性对视觉盲区形成的作用。
人的物理特性主要概括为参展者的行走速度,参展者行走速度的快慢会造成视距和注视点的变化。随着行走速度的加快,人的视野范围会相对缩小,一般处于水平方向,注意点也会相对靠前。对视觉点周围的展物视觉敏感度会大大降低,从而易忽略周围的展示。

人的心理特征对视觉盲区的成因主要概括为“注意”。商业展厅是一种综合性的展示区域,构成元素复杂。相对时间内,人在复杂的环境中是来不及处理全部的信息的。所以人的心理活动会对商业展示空间内的一定展示对象产生选择性和集中性,这就是“注意”方面。而当参展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突出的展物,心理活动就会选择性忽视本该注视的展示区域。
人的生理特性对于视觉盲区的影响体现在参展者疲劳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本身就很大,而参展者在生活以及展厅里收取的视觉信息过多,则易造成视觉疲劳。视觉疲劳会导致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视角变窄。以上因素则是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视觉盲区形成的主观原因。
三、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设计原则
(一)人性化原则
从视觉盲区对商业展示空间的影响我们可以得知,视觉盲区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而商业展示空间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参展者,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展示所面对的对象就是“人”。所以笔者认为对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人性化原则。
而基于对视觉盲区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成因我们可以的得知,视觉盲区的形成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商业展示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因此,对其设计需要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了解人的生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例如人的动态、静态所占的空间;人类肢体外形特征及活动范围;不同的性别、地区、年龄层次的参展者的身体、体重比例,如图3-1所示,进行科学合理的符合人体需求的设计,减少不合理存在的视觉盲区。
人性化设计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的体现,除了满足人体生理特征的设计,还应考虑人的心理需求。体现在:重视参展者路线和照明等商业展示空间中的环境设计,为参展者创造一个舒适而轻松的体验环境,尽可能地满足参展者的信息需求与生理、心理需求,使商业展示整体氛围具有一种亲和力。同时对考虑在商业展示空间的视觉盲区进行无障碍设计,为幼儿、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如图3-2所示。有些孩童参与较多的展厅还应考虑设有儿童游玩的地方,如图3-3所示。在现代信息的时代,商业展示设计更人性化、更亲切、更强调受众在展示活动中的地位以及物质与精神上全方位的需求。
(二)整体性原则
我们通常所指的整体是指:多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各自也在发挥各自的作用。但是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整体形态,并不等同于各小部分之和,即“整体不能够通过各部分相加的和来达到”。应该是在一个宏观的框架下,如根据策展主题、企业文化等对商业展示空间的整体形象、艺术风格、空间布局及重点表达方式进行设计。有些设计的部分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创新性,却依旧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需要依附于总体设计而存在。就如德国美学家谢林对美的认知中所说:“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

由此可见,在商业展示空间中也需要将视觉盲区合理的融入进去。从视觉盲区的定义可知,视觉盲区本就是容易忽略的部分;从其成因中的视角分析,人眼的最佳视觉区域范围是有限的,而视觉盲区在商业展示空间占有的面积其实的巨大的。这一部分可以用来合理的营造商业展示空间的整体形象及使其整体艺术风格统一,如图3-4所示,运用一些流线形式,进行合理的动态流线规划设计,使参展者在流动中安全完整地介入商业展示活动,构成完整的感官体验。再如图3-5所示,重复运用一些元素进行建构,由内而外、由紧密到开展,使展示空间整体风格和氛围统一。
(三)个性化原则
随着网络逐渐的发达,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也更方便。并且在国外设计思潮的碰撞下,商业展示设计的抄袭模仿已屡见不鲜。大部分展示的构成要素在形式上都大同小异,商业展示个性化的表达也越来越艰难。根据视觉盲区的成因分析,如果是因为空间分割不当形成的视觉盲区,笔者认为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色,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把握和创作。其他因素形成的视觉盲区在设计上也不要趋于常规,例如结合企业形象,运用一些别致的色彩,如图3-6所示联通营业厅的展厅,在底部展现其logo暗纹,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采用一些新型的表现方式,如图3-7所示,将导向标示放到地面,既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同时也成为整个商业空间的一大亮点;再比如采用模拟现实的手法,可以极大的增强展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图3-8所示,利用牛奶和巧克力本身的特质,在顶上融入了逼真的细节,显得趣味无穷;以及一些仿生技术的运用,如图3-9所示,仿造蝴蝶的形态,成为一大特色。
四、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对策研究
(一)安全性处理
商业展示空间是一个人造的半封闭系统,而其设计主要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对参展者人生安全的潜在危害。根据商业展示设计中视觉盲区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合理的空间分割可以规避大部分造成伤害的盲区。而合理的空间分割是指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情况下,按照参展者的活动规律及心理特征从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的分隔方式等方面来创造符合参展者的行为活动空间。其次,设计者应注意参展者视线在水平方向中心视角30°范围以内是有效视区,而在中心视角120°范围内为最大视区。对处于此视区边缘的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展示.则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注意力才能辨别清晰。因此在展示空间视野并不是那么宽阔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最大视区外放置物品。列如在地面放置低矮物品,头顶悬挂物品过低等。如图4-1所示,为营造出错落的视觉体验,地面设置过于低矮的尖锐物品,极具危险性。图4-2悬挂高度不合理,按照大部分顾客边走边看的习性,在观察两边物品时,很容易撞到前方的木头。处理方法:对图4-1采用其他形式的设计,例如采用3D立体画的方法;进行导向或警示标识处理,让顾客提前注意到。对图4-2采用软体木材;高度进行调整,避开主流通道。
最后,重视商业展示空间路线和照明等会展环境的设计。参展者受光从亮至暗的视物过程称为暗适应,反之称为明适应。展厅中如果明暗跳跃度过大会加重参展者者的视觉疲劳与判断失误,要求在商业展示照明设计时应布光均匀,切忌忽暗忽明。

(二)美观性处理
美观性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抽象概念,正如有句俗语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商业展示空间的“美和丑”有着各不相同的看法和认知,不同的时代也有其具有时代特色的审美观点。根据商业展示中视觉盲区的定义可以发现,其在大多数人眼里并没有美观性可言,但这并不代表其就不需要进行美观设计。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商业展示设计作品,不仅体现在对其整体的把握,细节的处理也同样重要。
针对视觉盲区的特性,对其表现方式的创新。商业展示空间内常利用一些质感、色调、韵律、线条以及具有立体感的形式来表现美感,如图4-2所示。而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表现方式的创新可以带给人们一定的新奇感和趣味性,如图4-3所示的服装店设计,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将“从天而降”,使用了众多垂坠片,形成半渗透吊顶。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正是这些结构、平衡、秩序等表现形式的美感感染了受众。
结语
一种崭新的、健康的、富有生机的商业展示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现代商业展示空间呈现出的多元化、艺术化趋势,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的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而言,视觉盲区的设计正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本文从展示空间中视觉盲区的角度分析商业展示设计发生安全事故的部分原因,对其进行剖析,合理“规避”有害盲区,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类似事故造成的损失。同时希望将视觉盲区设计巧妙的融入到展示设计空间中,使商业展示空间的整体形象及使其整体艺术风格统一,可以让设计师创作出更为细腻的展示作品,在美观得到表达的同时更人性化,使商业展示活动更为成功,促使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辛艺峰.现代商场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2]任一权.当代展示设计[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3](美)格伦·厄本.新产品的设计与营销[M].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4]庞蕴凡.视觉与照明[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
[5]李超德.设计美学[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
[6]丁铮.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材质表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年第5期
[7]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
[8]辛艺峰.现代商场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9]陈洋编.室内环境与构造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10]王建军.谢林后期哲学思想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11]李文彬.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