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简论

《诗经》中的《秦风》是秦文化的结晶,对于研究秦文化有重要的意义。《秦风》中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从秦襄公到康公年间。秦地对《秦风》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使得《秦风》在《国风》中独树一帜,独具风采。《秦风》中每一首诗都有独特风格,这些诗既能体现出

  前言

  根据《汉书•地理志》中对秦地域的一段描述:“秦地,于天宫东井、舆鬼之分壄也。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有牂柯、越隽、益州,皆宜属焉。”【1】在这一段描述中,能看出秦地疆域辽阔。
  在立周平王后,当时关中地区的戎、狄势力有增无减,周平王被迫迁都。襄公为周平王付出了很多,他担当了护送周平王的责任,在周平王被迫迁都的时候,在这之前,又曾帮助周平王攻戎,周平王受到了襄公的很多帮助,心存感激,便将襄公封为了诸侯,因为襄公获封,秦也随之变为了诸侯国。秦成为诸侯国后,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发展的越来越好,国家不断强大的同时,国家土地也越来越辽阔,从甘肃天水开始,逐渐向东扩展,直到陕西,山西交界处。
  秦在成为诸侯国之后的发展很快,地域的逐渐扩大,也就对秦国的文化有了一些影响。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描写,秦的疆土应该在今天我国的西北一带,而西北一带的地域给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秦文化除了有西北地域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周文化,这就注定了秦文化的丰富多彩。在这种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秦风》就有了不同的类型,大致有写狩猎的、写君王的、写感情的几类。
  《秦风》的创作时间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研究的话题。当年发现的《石鼓文》,是很珍贵的资料,为我们研究秦提供了很多帮助。根据刘星、刘牧的《石鼓诗文复原译释》所说,《石鼓文》中都为“美”君王之作,作品大多都在“美”君王,歌颂君王封侯始国、定都、变法、迁都等事。《秦风》中“美”君王的诗也有很多,歌颂君王爱好、出兵征战等,从这一方面来看,《秦风》和《石鼓文》内容有相似之处。据考证,《秦风》和《石鼓文》差不多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一、《秦风》各篇的成篇时间

  《无衣》是最重要诗歌之一,这是毫无争议的,但是《无衣》具体的产生时间还是有一点争议的。古时的大多数注释家认为《无衣》产生于康公之世,而从内容上来看,这样的说法不是很有说服力,《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军中战歌,在这首诗中,很好地体现了秦人的精神,特别是秦人尚武好勇的精神,从军队到君王,每人都充满了激昂的斗志,但是在秦疆土向东扩充后,国土变得辽阔,国家也随之变得强大,国家不再经历频繁的战争,国民斗志没有了以前那种激昂的斗志,所以如果说这是康公时期产生的作品,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证据并不充分。那《无衣》会是什么年代出现的呢,根据金履祥在《资治通鉴前编》中的所说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其曰:女(汝)多禽,折首执讯。”【3】
  这篇铭文记录的是一场战争,发生在秦和戎族之间,《无衣》描写的也是战争场面,铭文和《无衣》内容上是相似的。就如何楷在《诗经世本古义》中说到的一样:
  故仁山金氏编此诗属之庄公,不为无见也。【4】
  按何楷所说,认为《无衣》是襄公、庄公时产生的作品也是可以的,何楷的说法还是比较可靠的。
  《车邻》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和睦的宴会欢聚景象,诗中描写了很多物品,不仅有瑟和簧等乐器,还有一个特别的物品,那就是车,《车邻》甚至还成为了后代研究“辇车”的一本工具书。当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周边发现了一辆木车,在这个地方还发现了很多秦墓,学者认为这个地方和秦有关,应该是秦襄公曾经居住过的汧色。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个地方和襄公有关,还出土了《车邻》中出现的“车”,可以看出,《车邻》这首诗,应该出自于襄公时期。
  《黄鸟》一诗是一首挽歌。这首诗蕴含了民众的愤怒之情,这些民众愤怒于统治者的恶行,穆公死居然要三位良人殉葬,正如《史记正义》中所说:“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5】根据《史记正义》所说,《黄鸟》这首诗年代没有什么争议,就是穆公时期的作品。因为有《史记正义》的记录,《黄鸟》也就成为了《秦风》中年代最清楚的,争议最少的一首诗。
  和其他诗相比,《渭阳》这首诗的年代也是比较清晰的,在大多人的认知中,这首诗写于秦康公时期,《渭阳》写的是晋文公要回晋国,康公前去送他的事,在描写送别情景时,蕴含了深厚的甥舅情谊,也提及了康公对母亲的思念。这首诗中有明确的人物,所以年代就比较好确认,这首诗应该就是康公时期的作品。
  《小戎》、《终南》和《驷驖》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天水,陇西在那个时候是秦的领地,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培养了秦人狩猎的兴趣爱好,“民以板为室屋”和《小戎》中“在其板屋”都提到了相同的房屋材料,《小戎》应该作于襄公时期,符合《毛诗序》中的说法,襄公时期国力并不强大,时常受到外族的侵扰,特别是当时的戎族,《小戎》也写了出征打仗的男子,所以,《小戎》可以说是襄公时期的作品。
  《终南》是赞美君王之作,从“锦衣狐裘”、“黻衣锈裳”这些字词可看出,诗中描写的对象身份不一般,有一种雍容华贵之感。《毛诗序》云:“《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6】结合《毛诗序》的说法,这是一首劝戒秦襄公的诗,说是作于襄公时代也是可以的。
  《驷驖》这首诗,完整地描写了一个狩猎过程,从猎前准备到猎中的激烈再到猎后的景象。《毛诗序》中说这首诗是“美襄公也”,根据《毛诗序》的说法,《驷驖》这首诗应该是襄公时期的作品。
  《权舆》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之情,通过今夕对比来凸显这种失望之情。相比以前的“夏屋渠渠”到现在的“今也每食不饱”,今昔对比强烈。根据《毛诗序》的说法,这首诗是康公时期的作品,康公和他父亲穆公不同,穆公在位时,喜欢养贤人游士,康公则不同,他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像他父亲一样礼贤下士,他忘了旧臣,对贤士也没有那么尊重,当时贤士生活水平也就随之下降,写出这样的作品也不足为奇,也就可以认为这首诗是康公时期的作品。
  《蒹葭》和《晨风》两首情诗,一首流传千古,一首表达了浓郁的思恋之情。在《毛诗序》中,《蒹葭》属于襄公时期的作品.《晨风》则被认为是康公时期的作品,但是这并没有得到学界认可,因为拿不出直接的证据,争论的人也很多,所以,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也就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二、秦风中的战争诗

  秦地在今天陕西,甘肃一代,这里的人民质朴,重视义气,但他们也遭受着战争的干扰,这片土地有淳朴的百姓,也有动荡的战争,《秦风》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周王朝和秦离得近,周王室当时受到了戎的攻击,秦便出兵帮助周王室抗戎,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产生了《无衣》这首诗。
  秦文化在早期时很有特色,当时的秦人尚武好勇,重义气,重军工,这些特色在这首诗中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就如朱熹在《诗集传》中所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7】
  《无衣》这首诗一共分为了三章,每章的前两句形式相同,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句式。诗中的句子语气豪迈,很好地表现了秦人身上的独特精神。“国风”中有很多这样的战争诗篇,而《无衣》是特殊的一篇,因为《无衣》很好地表现了一种精神,表现了秦人一种誓死抵御入侵、英勇保卫国家的精神,在其中还蕴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每章末句中的“同仇”、“偕作”、“偕行”等词,表现出了一种义愤之情。可以说《无衣》反映了秦风的典型风格。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会受到强烈的感染,诗中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慷慨激昂,这就和当代学者刘峻阳说的一样:“每读此诗,从秦人高唱着这《无衣》歌奔赴抗击犬戎的战场,我不禁想到数十年前我们的人民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迎着日寇的炮火前进那振奋人心的情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这豪迈坚强不向强盗屈服的民族精神,我想是世代相传永远不会忘的。”【8】
  《无衣》也可以说是一首边塞诗,就像程俊英等人在《诗经注析》中说:“同袍同衣,同仇敌忾,慷慨从军,奋勇杀敌的精神充溢全诗。正如钟惺所云'有吞六国气象'。吴闿生认为此诗'英壮迈住,非唐人出塞诸诗所能及'。虽然不免言过其实,但我们试看唐人'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行台歌奉送大夫出师西征》)等诗句,确会产生一脉相承的感觉。因此,称《无衣》为边塞诗之祖,倒是不过分的。【9】

  三、秦风中的君王诗

  古时候的学者认为,《秦风》是围绕君王来写作的。虽然后世的看法有所改变,但也无法“撼动”君王诗的地位。
  《黄鸟》这一首诗,《毛诗序》认为是哀三良也,是国人刺穆公以人殉葬而作。这首诗讽刺了秦穆公恶行的同时,还对陪葬的三良进行了哀悼,这其中还表现了百姓的愤怒之情。如《左传•文公六年》所写:“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10】据此记载,不仅诗中所写之事可以考证,而且作诗的年代也有据可考。
  殉葬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恶行,非常残忍,没有人道,古时不仅奴隶要陪葬,而且统治者喜欢的人也有可能要陪葬,《黄鸟》就属于第二种。因为殉葬制度的残忍,让百姓在愤怒的同时还有一些同情。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分别以“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起兴。当我们读到第一章时,就能感受一种悲伤之情,其中还包含了民众的哀悼与叹息;在第二章,用众人的哀悼来突显了良人的好;在第三章中,有一种谴责,是对统治者的谴责,也是对那个时代发出的谴责。
  《黄鸟》这首诗,写出来殉葬制度的残忍,写出来统治者的专制,写出了百姓惜才的心境,更写出了对时代的谴责。
  《权舆》,通常认为是刺康公所作。《毛诗序》云:“《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10】
  《权舆》一诗共分为两章,诗两章结构相同。诗的第一章就提及了不同君主给贤者带来的变化,从大碗饭食到每食无余,到了第二章这种变化就变大了很多,从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饱。于是,作者发出了“于嗟乎,不承权舆。”这样的嗟叹。在这样的嗟叹声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对于遭受的一切所产生的失望之情,在这样的嗟叹声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希望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之情。
  《权舆》这首诗中,有作者对康公的刺,有作者对康公的质问,同时还蕴含了作者的希望。这首诗里,绝望中还包含了希望,作者对于现状,是绝望的,绝望于康公的态度,但又怀着一点希望,希望康公能像襄公一样,礼贤下士。
  《毛诗序》云:“《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11】而朱熹在《诗集传》说“此秦人美其君之词”。【12】方玉润则以为此诗“美中寓戒,非专颂祷”。【13】综合来看,方玉润的说法综合了两种观点,比较合理。
  《史记•奏本纪》:“平王封襄王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其子文公,遂收周遗民有之。”【14】这首诗大概就作于襄王这个时期。《终南》全诗共两章,每章六句。全诗围绕襄王的仪态,服饰和容貌来写作。诗中除了有服饰等静态描写外,还有动态描写。“佩玉将将”就写到了襄公身上美玉碰撞发出的锵锵声,这是一种动态的描写,给人一种真实感。
  《终南》一诗,围绕君王写作,有说是戒襄公之作,也有说是美君王之词,也有说美中寓戒。无论是戒君王,还是美君王,都是围绕君王来写作的,所以是可以将之划分为君王诗的。
诗经《秦风》简论

  四秦风中的抒情诗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14】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讥讽秦襄公而作的,这些人认为是讽刺襄公当时没能利用好周礼,没能巩固好自己的国家。但是在今天,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首诗中朦胧的意境恰到好处,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的意境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心境。
  《蒹葭》这首诗是缥缈的,意境是朦胧的。《蒹葭》中平铺直叙的几句诗句就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委婉的情感,全诗一共三章,每章的开头就用蒹葭这种水草的变化来表示时间的变化。这首诗分中三章开头的句子除了有起兴的作用外,还给我们交代了地点是在江边,时间是从还有霜的早上到太阳当空的上午,在秋天的早上,在有“伊人”的江边,作者看着江边的景色,想着心中的“伊人”,还注意到了时间的变化,从还有白露的早上到太阳升起,白露慢慢融化再到太阳升到空中,气温开始升高,露水将要收起,《蒹葭》有一种独特的又具体的意境,又有一种朦胧的,让人捉摸不到的感觉,“伊人”这一意象,开始时是“宛在水中央”,到霜花变成了水珠时,又“宛在水中坻”,再等到太阳当空,露水蒸发时,又“宛在水中沚”,这位“伊人”的位置变幻莫测,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到那儿了,没有一个确切的位置,甚至不能确定她是真的存在,好像有,好像又没有,让人难以琢磨,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飘渺之感。让我们有一种感觉,这首诗中的伊人,好像是真的存在,但是又不知道她到底在哪里。这首诗给后世的创作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如后来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都被认为是在回应《蒹葭》的主题。
  《蒹葭》这样的情诗,像是一个“另类”般出现在《秦风》里。《秦风》特色突出,《蒹葭》在《秦风》更是“突出”,《蒹葭》风格与《秦风》中其他诗篇迥然不同。
  就如《秦风》中大多数诗篇中所写的一样,秦人性格是很独特的,他们尚武好勇,重情,爱国且勇猛,按常理来说是不会出现《蒹葭》这种作品的,《蒹葭》这首传世名作,和其他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蒹葭》是温婉的,是柔情的,有着细腻的情感,并没有那种勇猛的感情。就方玉润评价《蒹葭》时所说:“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悠然自异者矣。”【20】陈子展也说过:“但觉《秦风》善言车马田狩,粗犷质直。忽有此神韵缥缈不可捉摸之作,好像带有象征的神秘的意味,不免使人惊异,耐人遐思。”【21】《蒹葭》这首诗有一种神秘感,让人捉摸不透,也就是因为这种神秘,才吸引了很多人去关注它,探索它,也就使得这首诗流传千古。在《秦风》中为何会出现这首独特的诗,是值得我们思考探讨的.
  《蒹葭》这首诗差不多可以确定是襄公时期所作。《秦风》是在秦地产生的诗歌,秦由于地域的特殊,这里的人直爽且淳朴,出现《蒹葭》这样的抒情作品确实有一点不符合常理,所以,有些学者一直怀疑《蒹葭》这首诗的产生地,认为《蒹葭》应该是南国的作品,它不属于豪迈的北国,他们的依据是因为《蒹葭》的意境是围绕水而写的,而且《蒹葭》就如前文所说,其中朦胧的意境和委婉的感情更符合南国的风格,与豪迈粗狂的北国不符,学者认为秦人是很直爽的,他们一般都会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蒹葭》的委婉不同,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一点道理,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说服别人。一方面《蒹葭》本来就是收录在《秦风》中的,另一方面秦地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理条件被忽略了,秦地也是有丰富水资源的地方。古代时候饮水不便,那有人生活的地方肯定是要有水的,古代的秦地是有渭河和济河的,水资源是丰富的,诗中写有水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水资源的丰富,环境优美为《蒹葭》这样优美诗歌的创造提供了好的条件。
  汉唐是就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秦了,他们认为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戎翟和华夏,这样的板块影响了《秦风》,当然也影响了《蒹葭》。秦地在今天的关中地区,当时也收了周人的地方,秦人所收的是岐地,岐地地理条件优越,有富庶土地资源的同时,水资源也相当丰富,在那个时候,岐地优越的地理条件给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自然就给《蒹葭》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秦当时收服了周的土地,文化方面肯定也受到了周的影响。就如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的《秦风总论》中说的一样,秦没能在文化融合中找到平衡点,但也从侧面说明了秦确实吸收了周的文化。所以,《蒹葭》的风格在《秦风》中格外“突出”。秦当时就在吸收周的文化,秦收了周地的同时,还用了周民,周文化对秦的影响自然就比较大,如林剑鸣在《秦史稿》中所说:“秦国的文化能够突然达到这样高的水平,除了全盘接受接受西周先进的文化外,不肯能做其它的解释。”【23】西周的文化在当时是先进的,秦吸收学习周的文化,是有积极正面的作用的。秦吸收了周的先进文化,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那秦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秦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蒹葭》就是一部典型的作品,被周文化影响的作品,它是缥缈的,空灵的,朦胧的,也许就是因为秦文化和周文化的碰撞,才使得《蒹葭》这首诗成为了千古名篇,就是因为这种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得《蒹葭》成为一个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小戎》是一首充满思恋之情的情歌。《毛诗序》云:“《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15】后刘沅《诗经恒解》中认为这是一首怀念征夫说。后世学者大多都认为这是一首描叙妻子怀念出征丈夫的诗歌。
  《小戎》这首诗共有三十句,一共分成了三章。这首诗作于襄公时期,周王朝被戎攻击,秦出兵援助,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秦风》的特点,特别是每章的后四句,每章的后面四句都在抒发感情,抒发了妇女对于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还蕴含了这些妇女的爱国之情。因为她们支持自己的丈夫出征打仗的,他们担心自己的丈夫,思恋自己的丈夫,但还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在战场英勇杀敌,保卫祖国。
  以前的观点认为《晨风》和《权舆》一样,是“刺康公”的作品。《毛诗序》云:“《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16】《晨风》诗云:“未见君子,我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17】有一种责备他人忘了自己之感。在后来也就出现了另外的一种见解,后来学者们认为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一位女子的爱恋之情,只是这位女子的爱恋有一点特殊,她的爱恋之情中还有一丝忐忑不安。
  全诗总共有十八句,每六句为一章,共三章。描写了一位苦苦等待心中君子却又忐忑不安的女子形象。开篇就写“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描写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挚情感;接着”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描写了女子由期待到忐忑的心情;然后”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描写了女子达到顶峰的忐忑心境及浓烈情感。从“忧心钦钦”到“忧心靡乐”再到“忧心如醉”,刻画了由深情期待到忐忑不安的女子形象。情感不断深化,层层递进,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渭阳》这首诗在《秦风》中显得很独特,因为这是一首描写甥舅情谊的诗。《毛诗序》云:“《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返,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19】《毛诗序》中关于这首诗的叙述,和诗意是相吻合的,那就应该是康公送晋文公重耳回国时所作。
  《渭阳》共有两章。这首诗在第一章的开头便安排了诗句来表明诗中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在第一章便可看出康公和晋文公的关系很好,有着深厚的情谊,同时也表明了秦晋两国关系十分要好。
  《渭阳》第二章有了一个转变,在写康公和晋文公的同时,还提到了康公的母亲。康公之母在生前就希望重耳能早日返回晋国,但是却未能亲眼看见自己的弟弟返回晋国,所以当康公送重耳回晋国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说:“'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母而作诗。”
  这首诗开头描写甥舅感人至深的情谊,后一章转而思念起母亲来,说明康公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后来有很多学者对这首诗进行研究。
  《蒹葭》是缥缈的,有着空灵的意境,对后来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小戎》描写了小情小爱的同时还写了一位妇女的家国情怀,这是很大的突破;《晨风》写了一位痴心的女子,忐忑地等待着自己的爱人;《渭阳》写的是一种独特的,令人感动的亲情。

  五、秦风中的宴饮与狩猎诗

  《车邻》作为《秦风》的首篇,自古以来争议颇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年代上,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古往今来,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首反映统治者奢靡生活的诗,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写友人欢聚宴饮的诗。
  全诗分为三章。开头便是“车声邻邻”,以邻邻的车声开头,给我们了一种愉悦的感觉,我们可以感觉到这首诗的基调是愉悦的,诗中“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两句,描写了乐器,就是“瑟”和“黄”,这两种乐器经常会在当时的宴会上使用,并且该诗的第一章就表现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所以,可以认为这是一首写欢聚宴饮的诗。
  《驷驖》给我们呈现一幅田园狩猎的画面。《毛诗序》谓此诗:“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圃之乐焉。”【18】据史料记载,古代帝王狩猎的场面都极其宏伟,就如《驷驖》所描写的一样。
  《驷驖》首章就写了将猎,“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子媚子,从公于狩。”就写出来秦君的英武,写出了狩猎场景的浩大;第二章描写的是君王正在打猎的场景,描写了专供狩猎的动物,这处描写别具一格,后面还写了狩猎的主人襄公;在第三章中,写的是狩猎后的场景,写襄公去北园游息,与前面紧张的狩猎相比,突出了一种闲趣之感。
  《驷驖》整首诗将情景展现的淋漓尽致。短短三章,写了将猎之时,写了狩猎过程的激烈,还写出了猎后的闲趣。
  《车邻》写了朋友欢聚宴饮,让我们看到了秦时的宴饮场景;《驷驖》君王狩猎,让我们一览襄公的风采。这两首诗写的内容不同,分别写了宴饮和狩猎的场面,但同时为我们展现了秦时的文化。

  结语

  一首《无衣》,让我们感受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这一首《无衣》,对后世的边塞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将其称之为“边塞诗之祖”;一首《黄鸟》,我们感受到当时百姓对人才的爱惜,对恶习的谴责和质询;一首《权舆》我们感受到了贤士的无奈;一首《终南》,我们看到了当时君王的音容笑貌;一首《小戎》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妇女的思夫之情和爱国之情,这位妇女心中有小情小爱的同时还有大的家国情怀;一首《晨风》,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女子的爱恋之情,感受到了她层层递进的情感;一首《蒹葭》,流传千古,原因在于诗中朦胧,缥缈的意境,表现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情;一首《车邻》,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宴饮场景,为我们展现了秦的宴饮文化;一首《驷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威武雄壮的狩猎场面,体现君王威武的同时还展现了秦的狩猎文化。《秦风》内容丰富,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出版1642页
  【2】刘星、刘牧《石鼓诗文复原译释》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出版
  【3】李学勤:《秦国文物的新认识》,《文物》,1980年,第九期,25页
  【4】(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X商务印书馆1986出版
  【6】﹙汉﹚郑玄注《毛诗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
  【7】﹙宋﹚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出版
  【8】任自斌《诗词鉴赏辞典》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出版
  【9】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2007出版
  【10】.杨伯峻:《左传春秋注》,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
  【12】﹙宋﹚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出版
  【13】﹙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
  【14】﹙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20】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出版274页
  【21】陈子展《诗三百解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467页
  【23】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出版89页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20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2月11日
Next 2020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