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要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在班会课上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应当了解团队心理辅导活动的多样化类型,便于在班会课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5]在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一) 团队心理辅导要体现能动性
班会课是一种灵活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教学理念,避免就一些班级现象,也就是学生们所说的“老生常谈”,反复说,说反复,这样学生就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看似立事,却还懵懂的年纪,在看待一些问题时也总是觉得自己涉世已颇深,容易“故作沧桑”。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团队心理辅导这种形式,在班会课上体现对于学生的教化。即教师淡化“领导”或“权威”的形象,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无形之中,让学生跟上自己的步伐去参与其中,从体验中收获,在收货中成长。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目标共同努力的内在动机,其活动效果也就有了保障。
例如,在高一年级时,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刚刚组建的新的班级,彼此之间也不熟悉,教师就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彼此拉近距离,产生集体观念。操作类的游戏“解开千千结”就能够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打破彼此间的生疏,让同学们快速的熟悉起来。这个游戏规则是:在领导者的带领下,魅族成员手拉手拉成一个圆圈,同时要看清楚自己的左右手边都是谁,确认了之后,大家就同时松手,然后领导者会给出口令大家在圈内同时进行自由的行走与活动,适当的活动时间结束之后,领导者会再给出口令要求大家全部定格,位置不动,这时再伸手去拉左右手,这样就会形成许多个小的结或扣,大家此时不能松手,但可以通过钻、跨、绕、多人协调动作等方式,自行解决难题,组内全体成员回复到起始状态。
这个游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成员之间要进行言语上的沟通,动作上的协调,并且在小组之内要彼此配合,团结一致,有利于班级成员互相熟识,交流,并能形成团队的凝聚力。通过这一点团辅,学生有实践体验,有心理上的成就感,更有人际交往中的收获,有利于班级的建设和学生个人的成长。
(二) 团辅活动应设计的有分享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特点在于由集体成员全部来参加,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双边乃至于多边互动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类型决定了内容的设计也应当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应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享与沟通。特别是在班会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接近,属于同质群体,在其行为、心理、情绪等方面都有着相似性,所面临的也基本属于同样的发展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开放性的活动内容作为纽带,去了解跟自己相近的想法或观点、体验,也可以去了解跟自己不尽相同的观念。而分享性的活动就能偶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诉求,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就同一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分享和交流中,彼此之间能够畅所欲言,谈自己不同的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了解他人,观测自己,从而从多个角度去认识生活,也拓宽了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和他人。
比如在学生临考前出现了普遍性的焦虑心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班会课上分享型的交流团辅活动,合理帮助学生舒缓压力。如通过填写、交流“考试经历回忆表”的活动,让学生填写其在考试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了解、审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再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每位组员反馈出表上自己的答案,由其他组员对其进行采访,帮助其剖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这种交流和分享活动中,学生会了解别人是怎样看待压力的,也能够审视自己对于压力和焦虑的处理方式,便于学生增强信心,缓解过大的学习压力。
一、 团辅活动主题的确立
团辅为班会课带来了亮点和新的教育契机,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活动形式不考虑具体情况可以随意去用,如果每一节班会课都用团辅活动去渗透与呈现,那么学生必然也会产生连作障碍,也会让团辅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明确团辅活动的主题应怎样确立,来源于什么。
(一) 根据班级问题确立主题
班级是学生主要的社会活动场,人际交往、学习体验、个性表现等等,在班级生活内,会在不同时段用不同问题去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来没有过不出问题的班级。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班级作为团队,其发展都是在问题和对问题的修正中进行的。因此,班级问题是教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视的。当班级出现某些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团辅的形式来集中进行教育。
例如,当学期中间,学生最为疲倦的阶段,知识难度的逐渐增加必然会令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消极对待学习。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班会课的说服教育,很难让学生重振旗鼓。这时如果适当使用团辅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的心理过程,从而现身说法,激励学生。团辅游戏活动:拦路虎,就能派上这样的用场。这个游戏利用的是错误的经验心理,首先告诉蒙着眼睛的学生在通道里摆满了障碍物,让学生小心的通过,这时学生就会小心翼翼的走路,避免撞到障碍物。在第一次走完障碍之后,教师会让这一组同学再来走通道,其实这一次,教师已经撤掉了所有的障碍物,但由于以往的经验,学生认为这时通道里还有很多的障碍物,根据自己之前的经验和记忆,学生会走的小心翼翼。当学生通过之后,结果会令其意外,原来通道里已经空无一物,只是自己错误的经验认知,告诉自己会有障碍,但实际上,困难是不存在的。
通过这样的体验形式,学生能够明白面对于学习,困难未必如自己所想,因此不用畏缩害怕,应该放手前行。通过这个团辅游戏,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打破错误经验认知的体会,便能够正确将之迁移到学习上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 根据学生思想动态确立主题
处在青春期成长阶段的高中生,其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既有着单纯与美好,但也有着各自的烦恼。好朋友之间闹了别扭、不管怎样努力也超越不了成绩靠前的同学、妈妈不理解自己等等问题都会给高中生带来困扰。许多教师会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往往不知道学生心理到底在想什么,一味的说一些大道理,又枯燥,又没有建设性的作用。教师不妨应用团辅在班会课上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来对其进行引导。而团辅活动主题就应当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来确立。
例如,当学生因为文理分科而忐忑不安时,教师应当摸清学生的心理,但个体差异很大,教师没办法进行统一的言语的教育,团辅活动则不同,通过活动,学生有自己的参与体验,这种带有个性化的体验能让学生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或者为自己的决定带来启发。反而是真正做到了因势利导,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更客观更有效。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在班会课中的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内容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具有真正能够引领帮助学生的作用。与此同时,精心甄选的辅导活动主题,会让学生感到团体心理辅导是具有充分的必要性的。而这种团辅形式,确实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和平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