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影子银行的一步步壮大,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不可否认影子银行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活力。虽然,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被揭露出很多弊端,但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影子银行的发展,不能因为风险而抑制它的发展,应该加以引导,让影子银行为经济发展舔砖加瓦。
本文先介绍影子银行的发展背景和主要业务构成,大致了解其发展现状;其次从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两个角度去探究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然后选择相关指标变量,运用stata软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自己的建议:(1)要肯定影子银行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2)将影子银行纳入统计中,合理控制规模。(3)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一元线性回归,怀特检验
第1章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本课题的背景分析
不少研究者认为,导致07年次贷危机产生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体系——“影子银行体系”,一时间谈“影”色变,“影子银行”的概念也备受全球各界关注。影子银行所潜在的风险在世界各国会议上都形成共识,成为了世界银行年会和G20峰会探讨的重点。2018年9月26日,银保监会进一步规定了商业银行应将理财产品按类别管理;2018年10月19日,银保监会给“理财新规”新增配套制度,并重新建立应遵循的相关监管要求。2018年,为了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银监会下发了《要点》和《意见》。
在金融创新的助推下,我国影子银行正在发展壮大,同时它还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不受央行的全面监管,具有信息不对称和期限错配的特点,因此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不利于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会让我国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由于其依附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存在,被称为“银行的影子”。我国影子银行与央银监管脱节、具有高杠杆的特点,高风险的潜在性很突出,要重视其发展。现在传统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发展影子银行业务,资金多流向收益率更高的影子银行业务。此外,许多非银行机构也在发展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日益壮大,这导致中国影子银行存在许多问题,如竞争混乱、操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终极目标。因而监管部门需要提升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引导影子银行合理发展。
现如今,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要把影子银行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影子银行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得出一些研究与发现,希望对货币当局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起到帮助性作用,引导影子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Sara Hsu等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机构存在一定的破产风险和潜在的流动性不足的风险,随着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扩大,已超过了商业银行体系,这也意味着影子银行体系影响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监管绩效[1]。
Liu Yanga等研究认为,影子银行摆脱了传统中介机构的束缚,为经济带来了更高的信贷规模,也正是影子银行的存在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
Michael Funke研究认为,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借贷和投资的传导作用增强,中国影子银行的出现是由于中国的金融抑制政策,此外,中国商业银行利率监管的收紧导致了影子银行贷款的增加。
1.2.2 国内研究
胡志鹏研究发现,引用DSGE模型推断出影子银行对投资、产出等实体经济活动和货币信贷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货币供应量也容易呈现内生性波动,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现充满了挑战,因此,有必要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扩张,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3]。
温信祥等研究指出,影子银行所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抗干扰性较高,影子银行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4]。
蔡雯霞研究指出,影子银行所创造出来的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机制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关系,M2也是受影子银行的信贷规模的长期影响[5]。
王铭利研究指出,影子银行存在降低了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通过外部获得融通资金的水平也会显著提高[6]。
张愉研究发现,货币供给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率受到影子银行增长率变化的影响,同时测算出影子银行增长率最优值为25%[7]。
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百度等网站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借鉴我国学者对影子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研究。查阅有关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理论和学术资料,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上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实证研究法,借助stata软件构造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选取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SF)为中介目标的研究指标;选取稳定物价(CPI)、经济增长(GDP)为最终目标的研究指标。最后总结检验成果,给出自己的见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与外国影子银行不一样。因此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根据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影子银行今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给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带来建设性帮助,提高货币政策的成效率。
1.3.2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2章:我国影子银行的概述及发展现状。主要介绍其概念及发展现状,重点阐述我国影子银行的业务构成,整体上对其有充分的了解。
第3章:我国货币政策概述及实施情况。主要介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了解我国实施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以及现如今的实施情况。
第4章: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重点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包括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影响。这一部分会选取几个重要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对研究结果加以分析阐述。
第5章:建议与对策。分析研究结果,对影子银行今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我国制定货币政策有所帮助。
第2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逐渐成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点。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第三大影子银行规模的国家。
2.1我国影子银行的概述
2.2.1 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由Paul McCauley提出。他认为影子银行是一种不受监管的非银行机构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并且缺乏存款保险和央行流动性支持。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影子银行相对较晚,而国内研究者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结果。中国人民银行将影子银行定义为:“传统金融体系之外,能够实现流动性供给、信用转换等功能,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进行监管套利的机构或所形成的非官方信用中介体系。”
2.2.2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成因
我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助推了社会融资率的提高,满足了部分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接下来,一起探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成因。
一、社会融资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实行鼓励创业的政策,社会融资需求变大。但目前我国市场流动性不足,与中小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容易得到商业银行青睐。由于信用级别不高、足够的抵质押物难以提供、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等原因,中小企业难以从传统的商业银行借到所需要的资金。此时,影子银行应运而生,给中小企业伸出了救命稻草。虽然影子银行的利息率比商业银行高,但其门槛较低,且借贷手续简、审核流程短,所以中小企业更愿意从影子银行获得资金,影子银行提供的这种新的融资形式受到了青睐,伴随着我国社会融资需求的增大,影子银行的规模也随之增大。
二、监管套利的动机。
商业银行一直受到央行的监管,各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为了追求利益,商业银行需要开拓新的业务。影子银行的出现,使商业银行可以开展表内业务表外化,逃避央行的监管,获得高额利润。
三、金融创新的推动。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在特定阶段产生的新事物,我国影子银行主导者是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参与者。商业银行开展影子业务,一方面绕开了央行的监管,另一方面也从中受益,并间接地“输血”到了实体经济中,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P2P 网络贷款也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种,具有高回报率、操作方便等优势,加快了影子银行规模的壮大。
2.2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2.2.1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孕育着我国影子银行茁壮成长。据统计,2016年,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达到了峰值,占名义GDP的87%。近三年来,国家监管力度不断加强,2019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又缩水了,只占了名义GDP的62%。
虽然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在不断缩小,影子银行占比的社会总融资规模逐渐趋于平稳,但社会融资基数较大,我国影子银行仍然呈现出高基数、高增长的特点,不容忽视。
2.2.2 我国影子银行的业务构成
我国影子银行与金融发展关系密切,本文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以下三类: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互联网金融。
一、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1)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为特定客户量身定制、能给带来收益的产品。非保本银行金融产品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通过销售非保本理财产品来增加收入,使表内资产表外化,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从而逃避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图2-1 2017—2019年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存续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理财网)
较前两个月,2019年6月的存续余额和存续只数都有所减少,但纵观整体,近两年我国产品存续余额基本稳定,波动不大。
(2)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指商业银行应委托人要求,将贷款发放给指定的筹款人,并协助收回贷款,从中赚取佣金的业务。委托贷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融通资金的问题,有利于其发展。
图2-2 2011年-2019年我国委托贷款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委托贷款于2011年至2016年增长速度较快,2017年稳增且出现了顶峰。伴随国家监管政策出台,2018年委托贷款数额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比2017年降1.61万亿元,但其规模仍然很大;2011年其数额仅为3.39万亿元,2019年却达到了11.44万亿元,八年间增长已是3倍多。
(3)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以信用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其流通性强,在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的同时还可以缩减筹融资的成本。但它不属于银行表内业务,不受监管制度的限制,容易导致监管套利的发生,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图2-32011年—2019年我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011年至2013年,未贴现票据的数量持续增加,高达6.88万亿元,2014年之后,由于监管收紧,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有所减少了。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
(1)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是指委托人将手里闲散资金交给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向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发放贷款,需要承担风险的业务。
图2-42011年—2019年我国信托贷款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从2011年至2016年,信托贷款数额稳步上升,2011年只有1.77万亿元,随着信托业务的飞速发展,金额节节攀升,到2017年已达到8.53万亿元,足足翻了两番多。2017年后,我国加强对信托业务的监管力度,信托贷款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规模依然庞大。
(2)私募股权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是通过投资获得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使其增值上市,最后退出获利。
图2-52012年—2019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情况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2017年之前,私募股权基金筹集的资金数量大幅增加。2018年,国内监管收紧、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募资额大幅减少,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4571.31亿元。2019年,基金募集金额也在减少,全年募资额12444.04亿元,下降了7%。
三、互联网金融——P2P信贷
P2P信贷,又称“人人贷”,是指把个人的小额、零散的资金集中在一起,贷给有资金需要的人的一种民间小额贷款。P2P信贷能够实现个人之间的直接融资,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低门槛的融资渠道,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活力,P2P 的高速发展与风险控制手段发展不相匹配,导致网络诈骗频频发生。
图2-62018年-2019年P2P信贷平台数量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网贷天眼)
2019年,P2P信贷开始了清算工作。据数据显示,10月底我国共有572家正常运行的在线平台,比2018年11月缩减了47%。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概述及实施情况
3.1 我国货币政策概述
3.1.1 货币政策的含义
我国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的调控来达到一定的宏观调控的目的。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报xxx批准施行。
3.1.2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在过去维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
图3-1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3.2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
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防止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从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2019年末,我国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就业保持稳定,GDP同比增长6.1%,社会融资同比增长10.7%,政策成效显著。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对全世界也是如此。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了打赢疫情阻击战,国家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做到灵活执行。此外,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第4章 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4.1 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
4.1.1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1)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点用于交易和投资的货币总量,由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构成。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四个等级: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为金融创新而立的M3[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增大,导致M2难以真实反映货币供求情况,削弱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效果。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属于表外业务,资产表外化了,未能统计在M2中。互联网金融中的宝宝类基金、P2P等。因利息比商业银行要高,在社会上吸收着大量的存款,但因统计繁琐不在M2统计之内。
(2)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金融业投放到实体经济中的融资总量。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2月公布的数据,占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比重最大的是贷款融资,占据了68.65%。此外,影子银行带来的融资也占了一部分,其中委托贷款占5.96%、信托贷款占3.80%,未贴现票据占1.88%。由此可见,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扩大了,为社会融资需求提供了方便、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社会融资规模也受到其影响。
4.1.2 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1)对稳定物价的影响
我国影子银行不在央行监管之内,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没有考虑影子银行的影响容易出现政策力度不够或者过猛的问题。使得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循环往复,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我国物价的稳定。
(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存在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使企业可以筹集发展资金,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影子银行投资的资金大多流入了高风险的房地产业,高杆杠性容易催生经济泡沫,甚至引发泡沫经济破灭,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
4.2 从实证层面进行分析
4.2.1 指标数据的选取
本文一共选取了五个指标,具体选取数据如下: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者的社会融资规模之和作为影子银行规模(SB)的年度数据;选取货币和准货币的供应量作为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度数据;社会融资规模(SF)、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直接选用其年度数据。
表1 2006年-2018年影子银行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
社会融资规模、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
年份 | 影子银行
规模 (万亿元) | 广义货币
供应量 (万亿元) | 社会融资
规模 (万亿元) | 国内生产
总值 (万亿元) | 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 (%) |
2006 | 0.5020 | 34.55779 | 4.2696 | 21.94385 | 471.0 |
2007 | 1.1774 | 40.34422 | 5.9663 | 27.00923 | 493.6 |
2008 | 0.8470 | 47.51666 | 6.9802 | 31.92446 | 522.7 |
2009 | 1.6750 | 61.02245 | 13.9104 | 34.85177 | 519.0 |
2010 | 3.5959 | 72.58518 | 14.0191 | 41.21193 | 536.1 |
2011 | 2.5267 | 85.15909 | 12.8286 | 48.79402 | 565.0 |
2012 | 3.6182 | 97.41488 | 15.7631 | 53.85800 | 579.7 |
2013 | 5.1626 | 110.6525 | 17.3169 | 59.29632 | 594.8 |
2014 | 2.8112 | 122.83748 | 15.8761 | 64.35631 | 606.7 |
2015 | 2.6912 | 139.22781 | 15.4063 | 68.88582 | 615.2 |
2016 | 4.9961 | 155.00667 | 17.8159 | 74.63951 | 627.5 |
2017 | 3.5689 | 169.02353 | 19.4445 | 83.20359 | 637.5 |
2018 | 2.9311 | 182.67442 | 19.2584 | 91.92811 | 650.9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4.2.2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SF与M2、SF、GDP、CPI之间都具有正相关的关系,通过stata软件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1)影子银行规模与M2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①运用stata,进行一元回归,结果如下:
图4-1M2与SB的回归结果
根据此回归结果,可将样本回归方程为:影子银行规模影响率为2284%,SB每增加1万亿元,M2可增加22.842万亿元,广义货币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影子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的不断扩大,远高于央行规定的信贷限额,导致了我国新增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干扰了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
从上表可知,R-squared为0.4435,回归直线反映出来的拟合度还不错。p值为0.0130,小于0.05,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了影子银行规模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显著影响。
②怀特检验结果如下:
图4-2M2与SB的怀特检验结果
p值=0.3078,大于0.05,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回归参数估计量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
(2)影子银行规模与社会融资规模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①运用stata,进行一元回归,结果如下:
图4-3SF与SB的回归结果
样本回归线为:影子银行规模影响率为283%,SB规模每增加1万亿元,SF可增加2.83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增大。
从上表可知,拟合优度为0.6769,表明社会融资规模68%的变动与影子银行规模有关。p值为0.0006,小于0.01,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了影子银行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影响非常显著。
②怀特检验结果如下:
图4-4 SF与SB的怀特检验结果
p值=0.9989,大于0.05,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即随机误差项具有相同的方差,回归参数估计量适合进行统计。
(3)影子银行规模与GDP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①运用stata,进行一元回归,结果如下:
图4-5 GDP与SB的回归结果
可得,样本回归线为:SB每增加1万亿元,GDP可增加10.122万亿元,影子银行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影子银行规模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很大,据穆迪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约60.4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约67%。
从上表可知,拟合优度R-squared=0.4428,拟合程度越差。p值为0.0131,小于0.05,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可以看出影子银行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有显著影响。
②怀特检验结果如下:
图4-6 GDP与SB的怀特检验结果
p值=0.3857,大于0.05,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回归参数估计量适合进行统计。
(4)影子银行规模与CPI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①运用stata,进行一元回归,结果如下:
图4-7 CPI与SB的回归结果
样本回归线为:SB每增加1万亿元,CPI可增加28.62%,居民价格消费指数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增大。影子银行规模的拓展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从而物价上涨,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由上表可知,拟合优度为0.5180,通货膨胀率51%的变动可由影子银行规模来解释。p值为0.0055,小于0.05,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可以得出影子银行规模对通货膨胀率影响显著。
②怀特检验结果如下:
图4-8CPI与SB的回归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p值=0.4197,小于0.05,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回归参数估计量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
第5章 建议与对策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是金融发展和创新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影子银行,要加强监控,防范风险,正确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保证我国货币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5.1 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推动中介目标贯彻落实
5.1.1 将影子银行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中
影子银行的存在使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多,可测性受到了干预,不利于数据的正确统计。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大,应当将影子银行纳入统计体系内,避免其对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社会融资规模涵盖了我国70%的影子银行规模,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将影子银行纳入监测和统计中,有利于监管当局实施合理的货币政策,推动中介目标贯彻落实。
5.1.2 引导影子银行合理参与社会融资
我国影子银行的兴起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并对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影子银行参与社会融资。
首先,要充分肯定影子银行对社会融资做出贡献。我国影子银行具有借贷方便、借贷成本较低的特点,拓宽了企业投融资渠道,弥补了现有体系的不足之处。其次,我们不能一味的打压影子银行的发展,要为其指出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再次,XX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也要兼顾宏观经济稳定。因此要促进影子银行合理健康发展,发挥其资源再配置的功能,为中小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使社会融资规模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指标。
5.2 加大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促进最终目标顺利实施
5.2.1 发挥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影子银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扩大,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影子银行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
第一,要明确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模糊监管界线。我国是分业监管,各监管机构之间无权干涉,容易造成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当前,中国要加强“一行两会”的监管机制,明确对影子银行机构的具体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第二,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控,掌握影子银行的具体数据,对违规经营的不法机构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影子银行的违规成本。第三,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建立防火墙制度。通过有效的方法,如提高透明度、加强检测,以解决和防范影子银行潜在的风险,从而引导其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5.2.2 削弱影子银行对物价水平的消极作用
影子银行的发展使货币供给量增多,需求小于供给,导致整个社会的物价上升了。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内物价稳定,对外外汇稳定,影子银行的存在加大了调控物价的难度。因此,要合理控制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规范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减轻其对物价的影响。另外,引导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向安全的行业,避免资金流入高风险的房地产行业,从而引起相关商品价格的进一步提高。最后,要加强监管,削弱影子银行对物价调控的负面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Jianjun Li,Sara Hsu,Yanzhi Qin.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Institutional risks[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4.
[2]Liu Yang,S. van Wijnbergen,Xiaotong Qi,Yuhuan Yi. Chinese 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9.
[3]胡志鹏.“影子银行”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6(1):152-170.
[4]温信祥,苏乃芳.大资管、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金融研究,2018(10):52.
[5]蔡雯霞.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15(10):51-53.
[6]王铭利.影子银行、信贷传导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一个基于微观视角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4):173-182.
致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四年时间,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特别感谢那些在我成长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以及一直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家人们。同时,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老师都会耐心地指导。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