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阶段,篮球已经是重要的一类社会文化形态,并演变成为新时期体育产业,以及能够为国际间交流提供服务的工具,能够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我国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国民健身体系,将不断改善国民健康素质划归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当中[1]。同时也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与严格的标准。
篮球运动有着对抗性的特点,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可以起到全面健身、广交朋友、丰富业余生活、调整心情以及改善工作学习效率等作用。现阶段,盐城市亭湖区各中学篮球运动有了规模庞大的人群,每年均举办多场初中生篮球赛。在中学课外活动当中,也经常能够看到初中生参加篮球训练的场景。
亭湖区各中学热火朝天地开展篮球运动的背后,存在众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初中生篮球体育课开展的比重分布不均,中学篮球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初中生参与课外篮球运动的频率不高以及亭湖区众多中学体育教师的篮球认知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已经文化因素等三方面对影响初中生篮球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推动中学篮球教学的发展,提升初中生篮球技能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盐城市亭湖区初中生篮球运动状况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需要,随机选取新洋实验中学、盐城市文峰中学、盐城景山中学、盐城南洋中学以及盐城第八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共50人,初中生1500名作为具体的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按照研究的具体需要,在中国知网平台以及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收集各类期刊与书籍等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中学篮球运动的理论基础。同时收集并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结论,为本文的研究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翻阅了众多诸如《亭湖区篮球高级教程》、《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以及《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等著作,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2]。
1.2.2访谈法
对多所中学的篮球体育课开展状况以及体育教师对篮球的认知程度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同时与学校领导、初中生以及裁判员做了一番交谈,掌握现阶段盐城市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的实际状况。
1.2.3问卷调查法
按照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具体内容,依据相关的科研方法,借助于深入学习文献资料与走访体育教师,设计出针对盐城市初中生篮球运动开展状况调查的,对盐城市亭湖区5所中学的体育教师50人,以及初中生1500人展开问卷调查工作。其中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实际回收1350份,有效问卷数为1300份,有效率达90%。对盐城市亭湖区中学篮球运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频率等相关的情况做出深层次的调查。
1.2.4数理统计分析法
本文全部的数据是在SPSS软件中做出统计分析。首先对调查问卷做出统计分析,制定科学的测试指标,同时设计出调查项目。通过上述各类项目对盐城市亭湖区中学篮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2亭湖区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2.1亭湖区初中生篮球体育课开展情况
2.1.1篮球课在初中体育课所占的比重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到盐城市亭湖区5所中学篮球课在校园中的实际开课情况,新洋实验中学和盐城景山中学的篮球课开课情况基本正常,而盐城第八和盐城市南洋中学,每学期的篮球课开课率仅有6.25%,盐城市文峰中学更是每学期只开2次篮球课。这一数据结果说明部分学校对篮球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1.2篮球实践课在初中篮球课所占的比重
作为初中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尾声。如果在体育课上,篮球实践课较多,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根据表1和表2的对比结果得知,参加调查的5所学校,基本以篮球实践课为主,比较符合中学对篮球运动的身体素质要求[3]。
2.1.3篮球理论课在初中篮球课所占的比重
由前面调查表的内容得知,调查的5所中学当中,篮球实践课多,而理论课少,南洋中学、盐城市第八中学和盐城市文峰中学没有理论课。由此使亭湖区在校初中生一般对篮球理论与规则模棱两可。此外由于媒体简单,使篮球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只能通过口头讲授来完成。应用的媒体也只是传统的黑板、粉笔以及幻灯片等等,只能借助于数据、文字信息以及静态图像来体现并讲解理论[4]。由此便令寓意鲜明、要求初中生思维发散的篮球理论无法实现有效传授,并且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进而影响了盐城市亭湖区初中生的篮球意识。
此外,盐城市亭湖区5所中学中少数学校的篮球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落后。体育教师在做师范时,不能做到将动静良好结合,其动作示范往往只是一瞬间完成。或者展示静态图片,在描述方面缺少准确性[5]。演示也少集中性,技术动作借助于示范、演示和讲解来完成,或通过静态图片进行讲解,使初中生较难理解,或者存在误解的问题,进而无法掌握相应的技术[6]。同时演示过程缺少背景对象,不能突出重点,动作演示时间短,所以在动作细节方面讲解缺少准确性。
2.2亭湖区初中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情况
表3盐城市亭湖区5所中学学生每周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情况统计
完全不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每周可以参加1次课外篮球活动每周可以参加2次课外篮球活动每周可以参加3次及以上的课外篮球活动
人数862 495 90 53
比例57.5%33%6.0%3.5%
在校初中生篮球技能的提升,仅仅凭借校内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只有踊跃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才可以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其篮球技能,并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根据表3可知,有862名初中生没有完全不参加课外篮球活动,在调查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为57.5%。每周可以参加1次的初中生为495名,所占比重为33%。每周可以参加2次的初中生为90名,所占比重为6.0%。每周可以参加3次及以上的为53名,各占调查总人数的3.5%。由此可见,盐城市亭湖区初中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状况不佳,此外也体现了部分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执行力度不够,参加的学生比重较小,也体现了教师缺少指导力度。
2.3亭湖区初中体育教师对篮球的认知程度
盐城5所中学大部分有专业的篮球教师,只有一所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大部分教师认为,篮球运动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其中有些教师认为篮球的技术训练能够代替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在日常的技术训练过程中已经顺便完成,无需再开展较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7]。有些体育教师觉得体能训练在篮球训练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安排独立训练,但是在训练实践中,又无意侧重于技术训练。事实上,这样只能在初中生的运动速度与运动耐力的提升方面起到帮助,但是运动力量等方面的训练显著缺少,进而将影响初中生运动素质无法全面提高。体育教师对篮球训练的各部分认知状况,无疑影响着整体训练的成果,初中生篮球整体技术也随之受到影响。在调查过程中得知,体育教师对篮球的认知程度,往往和初中生的篮球水平成正比关系。体育教师不应仅仅关注技术方面的训练,也应以全面发展的角度安排训练。由此初中生的篮球实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2.4影响亭湖区初中生篮球运动发展的原因
2.4.1影响现代初中生篮球开展的政治的原因
盐城市教育相关部门制定并落实各个年级初中生篮球比赛管理体系。篮球运动已经落实从乡镇至全国的递进式比赛机制,盐城市初中生篮球比赛框架初步得到构建[8]。盐城市相关部门制定的篮球队员升学加分体系,针对盐城市初中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持效果。在比赛之前,审查所有队员参赛资格的规定,显著减少了假冒问题的出现,确保了篮球比赛的公正、公平与公开性。
现阶段盐城市初中生体育新课改的贯彻与落实,提升了初中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在政策方面,也许会发生市级和县级之间没有一致性、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步调不一致,进而使篮球比赛的规模与水平均受到影响,无法实现最大程度的开展。此外也拉开了不同区域篮球水平的差距[9]。
篮球队员需要享受的优惠政策过多,但是范围过窄,由此在较大程度上打击了众多体育教师与初中生的训练积极性。XX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不够完善,也阻碍了盐城市中学篮球的发展。教育与体育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均要强化调查分析的工作力度,按照现阶段盐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对策,同时构建系统性的服务框架以及流程等。
2.4.2影响现代初中生篮球开展的经济原因
篮球器材与球场,属于初中生篮球训练的物质基础,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投入。假如缺少场地与器材,那么便不能顺利完成训练,因此经济因素对初中生篮球运动的开展起到直接影响。自从新课改实施至今,初中生篮球运动方面日益规范,场地与器材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学校为了争做规范化篮球训练学校等荣誉上,场地器材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调查显示,重点中学由于资金充足,场地与器材可以满足实际训练的需要,而非重点中学略有不足。
此外,众多中学校的拨款只能满足初中生参加比赛。篮球比赛所需的费用成本较大,学校应投入足够的资金来确保[10]。但是仅有盐城文峰中学与盐城开发区中学因为比赛成绩良好而可以吸引外界的赞助。其他学校要由学生独自支付参赛费用,经济状况不佳与来源问题,影响了盐城市初中生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
2.4.3影响现代中学生篮球开展的文化原因
初中生篮球运动能否顺利开展,也受到篮球比赛与校园篮球活动氛围等文化因素的影响。篮球比赛在篮球运动的开展方面影响较大,能够直接影响中学生对篮球的训练兴趣,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假如校园的篮球氛围较好,能够丰富中学校园课余生活,也能够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调查中的5所中学在篮球比赛、训练频率以及篮球氛围等方面,都没有接近基本层面。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校园篮球运动开展
篮球运动在初中部分学校的开展并不十分普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来看,越重视篮球运动的学校篮球运动开展的情况越好,学生的篮球水平也就越好。也只有学校层面真正重视篮球运动,老师们才会重视篮球运动。学校重视篮球运动才会引进专业的篮球教师、将资金投放到篮球教育事业当中去。
3.1.2篮球教学内容和课外篮球运动
部分中学安排的篮球教学内容中,一般以篮球技术、比赛以及游戏为重点,一些校园篮球场地较小,学校拨款不足,缺少相关器材,使部分初中生没有机会参加篮球运动。在体育课上也未能够安排全面的篮球教学内容。有许多种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篮球运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忽视了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方面有着教学课时不足,以及理论课较少等问题。老师对篮球运动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老师重视篮球运动,注重对学生篮球知识、技能的普及,学生的篮球运动积极性就高,篮球运动开展的情况就普遍较好。在课外篮球活动方面,参加篮球活动的初中生数量较少。同时在校内活动中,缺少专业的篮球教练,没有良好满足初中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实际需要。
3.2建议
3.2.1在教学方式与手段方面
让初中生自由选择喜爱的篮球运动项目,使学习篮球技术的效率得以提升。体育教师应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资源等资源开展篮球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强化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其执教能力。
3.2.2树立初中生正确的篮球运动观念
遵守篮球的运动规则和道德准则。只有对篮球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的了解篮球;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初中生有正确的运动榜样,指引初中生的积极向上发展。
3.2.3加强校园篮球文化建设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篮球运动,创造良好的学校集体学习篮球运动的氛围。丰富篮球的运动形式,例如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篮球运动,可以分别针对男女同学进行不同的训练等方法来提高提高学生的热情。参与篮球运动会让学生更好的释放自己的压力,学会适当的调节自己的心态,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教学,不过分占用体育课时间,给学生一个释放自己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曾伟志.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模式[J].青少年体育,2015,5(02):65-75
[2]安迪.浅谈初中体育课程中篮球教学的合作式体验[J].学周刊,2014,2(26):56-65
[3]高鹦等.亭湖区篮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靳珊.关于篮球教学改革的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7):64-66
[5]王宏.中学篮球教学训练初中生战术意识的培养[J].运动,2014,6(92):114-115
[6]李敏华,唐健.梧州市初中生课余篮球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J].运动,2012,9(44):40-41
[7]姜长勇,武国政,史凤云.我国少年篮球训练组织系统的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28-130
[8]王保成,匡鲁彬,谭联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3(3):38-46
[9]孙民治.亭湖区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10]黄远翔.无锡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0,32(02):88-92.
致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江玉华教授,这篇论文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进性意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此,谨向恩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盐城师范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谢谢你们给我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指导,让我在学习期间愉快而充实。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同样感谢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中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各校的老师、同学们及长期关心、帮助我的所有朋友、同学、同事!
最后,谢谢论文评阅老师们的辛苦工作。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学们,真是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此论文。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