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我国实现了高速发展,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但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的速度较快,因此可能会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问题。本论文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理论着手,以支付宝为例,分析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和潜在风险,并对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潜在风险;支付宝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实现普遍覆盖,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第三方支付平台随之诞生。
依据艾瑞咨询数据,2013年我国第三方移动交易支付规模较2012年扩大了391.3%。这说明第三方支付在其发展前期,市场规模呈倍数增长。之后的几年,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市场还是在成倍地扩大发展。直至2018年,我国第三方移动交易支付规模达到190.5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8.4%[1],市场成倍增长的时代结束,这意味着人们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已经建立,移动支付场景覆盖率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进入到了稳步增长的阶段。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凭借着自身方便快捷的优点,在我国实现了高速发展,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现金、银行卡等,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除此之外,用户对支付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也越发重视。
由于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与国外的相比,发展年限较短,但发展速度较快、规模极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对于这些风险问题,国内的法律法规缺乏相应的、及时的应对措施。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在上述背景下,本论文主要是结合支付宝的风险实例,分析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和潜在风险,并对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前言。前言是本论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介绍。
第2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理论。这一部分除了会介绍到第三方支付的定义外,还会介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分类及其运行模式等相关理论。相关理论的介绍有利于建立第三方支付体系的认识框架,为第四部分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第3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这一部分首先是阐述盈利模式的定义,其次是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同时结合支付宝的盈利点进行补充说明。
第4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风险。首先阐述风险的概念,其次通过结合支付宝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案例,以及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理论和盈利模式,来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风险。
第5部分:降低平台潜在风险的建议。这一部分是针对第四部分分析的潜在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第6部分:总结与展望。分析和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提出研究展望。
1.2.2 研究方法
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
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涵盖第三方支付定义、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行模式、支付宝盈利来源以及潜在风险等多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和报告,通过反复比对和论证,确定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归纳与分析结合法:对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理论知识,归纳并总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和潜在风险。案例分析法:在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风险时,结合了支付宝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案例加以解释说明。
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理论
2.1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
以不一样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对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做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徐显峰(2013)综合多名学者的观点,总结出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第三方支付实际上是具有实力和信誉优势的交易支持平台,是买卖双方之间的支付中介,是实现不用面对面交易的必要渠道[2]。而李晶(2018)认为,第三方支付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提供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互联网金融[3]。
本文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做出的解释是:第三方支付是在收付款人之间,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一种或多种服务的中介机构,属于非金融机构管理范畴。
2.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分类
根据提供的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不同,对第三方支付进行划分:
网络支付以网络为媒介,实现资金在收付款人之间的转移,可以细分为:
货币兑汇:指支付机构通过银行,提供跨境互联网所涉及的资金转移服务给交易双方的行为。互联网支付:指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客户端完成交易双方之间资金转移的行为。移动电话支付:指利用移动通讯网络,进行商品交易、银行账号管理等金融业务的行为。固定电话支付:指将智能终端刷卡电话与销售点(POS)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增加安全加密和刷卡功能,实现办理各种银行支付业务功能的行为。数字电视支付:指电视机与银行支付业务进行连结后,用户能够利用电视机完成缴费动作的行为。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预付卡是可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具备一定价值的卡片,其发行组织一般是以谋利为目的的机构或企业。
根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进行划分:
单用途预付卡:由企业发行,仅能在限定范围内进行使用的预付卡,如电信充值卡等。这里的限定范围指的是:①发行企业,②发行企业所属集团,③同一品牌特许经营的企业。多用途预付卡: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行,允许跨机构使用的预付卡。银行卡收单指的是收单机构向商户提供代收资金服务,主要通过POS终端来实现。参与这一行为的有:发卡行、银行卡组织、收单机构以及特约商户。
2.3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行模式
这一部分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行模式进行解释,以便后续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以及潜在风险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3.1 网络支付
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图1 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图
根据支付服务技术实现的方式对网络支付进行划分[4]:
一,支付网关模式,是指银行网关接收客户传递的支付指令,并交由银行后台业务系统进行处理,来实现资金转移的模式。
其特点是在一个第三方支付网关上整合不同银行的网关。这样的优点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跳转到不同银行的网银完成支付;缺点在于,用户只能使用与该第三方支付网关相连接的银行账户进行交易,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较大的限制,倘若该支付网关受到攻击,用户将损失惨重。
图2 支付网关模式的基本流程图
二,虚拟账户模式,是指为用户提供支付网关集成服务的同时,提供一个相当于电子钱包的虚拟账户的模式。这一虚拟账户,能够关联用户不同银行的银行卡,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虚拟账户和不同的银行卡账户间迁移资金。交易双方间的资金转移,可以通过双方的虚拟账户来进行,或者是从一方的虚拟账户转移至另一方的银行账户。
虚拟账户模式的优点在于,整合了不同银行的支付接口,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就能实现资金转移,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同时能够对商家和用户的银行账号、支付密码等机密信息进行保密,降低账户信息暴露的风险。其缺点在于,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将用户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中,而沉淀资金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图3 虚拟账户模式的基本流程图
2.3.2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多用途预付卡是最常被提及的预付卡。
而国内外的多用途预付卡又有所区别:①在发行机构上,国外的发行机构一般是金融单位,国内的发行机构一般是第三方支付机构;②在实现跨行业、跨地区使用上,国外一般是借助金融单位的终端或网络来实现,国内是凭借机构和企业签订的协议来实现的。
图4 使用预付卡的基本流程图
2.3.3 银行卡收单
以信用卡为例,消费者在特约商户处进行消费后,刷卡签字,商户就会将消费者签字的签购单留下,交给收单机构,收单机构按照签购单的金额划账给商户,完成本次交易。这里的收单机构一般指的是银行。
除了这种收单机构直接划账给商户的模式以外,收单机构还可以先将信息转给银联,次日收到银联划转的款项后,再划账给商户,而银联则会通过银联平台找付款银行转账。
图5 银行卡收单的基本流程图
3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
3.1 盈利模式的定义
盈利模式指的是在企业的人力、物资、财政、信息等经营资源,以及将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经营手段中,寻找企业利润来源的方法。简单来说,研究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当于是研究企业获取利润的途径。
3.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
在本节,将会以支付宝为例,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
支付宝的诞生,为的是解决淘宝网上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降低网络交易风险。2014年12月,支付宝独立于淘宝网后,给更多的合作方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截止目前,支付宝能够提供转账、交易担保、理财项目、生活缴费、个人金融、网上预订等多方面的功能。
支付宝的运行模式包括了网络支付模式和银行卡收单模式。前者如移动电话支付和互联网支付等线上支付方式;后者如二维码支付、扫码支付、面对面转账[5]等线下支付方式。
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在这一条件下,结合支付宝的盈利点,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
3.2.1 广告费用
广告费用指的是因展示广告而产生的费用,通过给各大商家提供广告位,以一定的标准,如浏览量、点击率等向商家收取费用,作为自身的盈利来源。
如支付宝在其移动APP中提供广告位给商家,商家进行广告投放,或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推送相关广告,并对相关商家收取广告费用,这都是广告费用带来的盈利。
3.2.2 用户大数据
用户大数据指的是,通过分析用户在平台中的使用习惯、偏好设置等相关数据,明确自身产品的优缺点,并其做出一定的调整和规划,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或是将数据提供给相关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获得盈利。
如支付宝可以对用户的付款时间、付款地点、支付频率、支付金额、购买的产品类型或数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向用户提供与其偏好相关性较高的服务,刺激用户的潜在需求;或者是根据用户大数据,给用户评定信用等级,并根据信用等级提供相应的花呗、借呗、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的借用额度,来促进支付宝的发展。
3.2.3 沉淀资金
沉淀资金亦可以称作客户备付金,是指社会上未被积聚和使用的闲散资金;在第三方支付中,沉淀资金指的是不受企业日常资金流动的影响,在企业账户中较为稳定的、一定数量的资金。
根据《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在每一季度缴纳风险准备金的前提下,支付机构拥有剩余客户备付金利息的所有权。若支付机构利用这笔资金进行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以及利息都归其自身所有。
支付宝的沉淀资金,大多数是用户进行网上购物付款,但未确认收货,而停留在支付宝中的资金。由于使用支付宝的人数较多,加上各大购物平台的网络促销活动,将会产生一定数额的沉淀资金,而沉淀资金是支付宝巨大的收益来源。
图6 支付宝交易流程
3.2.4 手续费
手续费指的是办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第三方支付平台常因超额提现、超额转账、国际支付等向用户收纳手续费。
如支付宝中的手续费有:
1. 超过免费额度,用户在支付宝中进行提现,或是将支付宝的余额转账到银行卡中,提现或转账的累计金额若是超过支付宝限定的免费额度,支付宝将会对超出限额的部分进行手续费的收取;
2. 信用卡支付,当用户在淘宝或天猫等购物平台进行消费时,使用了未与支付宝签约的信用卡,则支付宝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 国际支付,当用户用支付宝进行国际支付时,支付宝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2.5 服务费
服务费即服务业收费,指用户在享受服务时,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收纳的费用。
支付宝中的服务费包括以下两种:
代缴服务费:支付宝提供生活缴费服务,并与当当网、京东、聚美优品、亚马逊等网上购物平台签订合约,将支付宝作为其第三方支付中介,支付宝会对这些生活缴费收费的商户,以及购物平台收取代缴服务费。理财业务服务费:支付宝提供余额宝、基金、股票、黄金等理财业务,支付宝会对这些理财业务的提供商收取一定的服务费。除了对理财业务提供商收取服务费外,支付宝向用户提供花呗、借呗等金融服务的借用额度,当用户未能在还款期内还清款项,支付宝会收取相应的利息,这也是支付宝的收入来源之一。
3.2.6 增值费用
增值费用指的是消费者想要使用增值业务所缴纳的费用。
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设置会员模式,在用户进行充值,成为其会员后,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如用户账户财产分析、用户财产升级保障等,用户充值的费用即可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增值费用。
3.2.7 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指的是,用户为了了解更多的知识而进行付费的行为。
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提供一些与理财相关的课程;或是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为其制定合适的理财方案等方面上,设置成付费观看的形式,让用户为获取知识而进行付款,以获得收益。
4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风险
4.1 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会对企业实现目标造成一定影响的,却无法确定发生时间、发生概率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的不确定事件。简单来说,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产生非理想结果的可能性。
4.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风险
Salimu Abushiri Jinyevu(2014)利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武汉三所高校200名外籍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指出支付宝存在泄露用户隐私、造成资产损失的风险问题[6]。
在支付宝的长期运营过程中,必然存在其他的风险问题,这一部分将会结合支付宝的风险实例,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风险。
4.2.1 信用风险
指的是交易双方之间不够信任,其中一方不愿意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造成违约的风险,因此也称作违约风险。这一风险存在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过程中的每一责任方,即买卖双方、银行,甚至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
1. 用户违约风险(买方违约风险)
产生于用户的违约风险,可能会给平台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害。
2005年支付宝推出“你敢付,我敢赔”的用户保障措施,在这一措施实施的15年期间,有出现过被用户用来骗取赔付款的欺诈事件。
案例一:2016年10月,支付宝客服中心接到一用户王某的来电,称手机被盗,要求冻结账户资金。支付宝客服第一时间处理,却发现账户资金早已被转移。随后王某申请了支付宝安全险理赔,获得了28400元的赔付款。但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一事件是王某自导自演的一场骗局,为的就是骗取支付宝的赔付款。
案例来源:
案例总结:王某的欺诈行为动摇了支付宝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并且对支付宝的声誉和利益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支付宝为用户提供“你敢付,我敢赔”的保障措施,为的是给用户安全放心的使用体验,不料成为自己的潜在风险。
2. 卖方违约风险
产生于卖家的违约风险,可能会对买家造成一定的损失,进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造成负面的影响。
案例二:2009年12月,贾女士在网上一家信誉度较高的店铺上购买了一台九阳豆浆机。卖家称机器为正品,并提供联保发票,以及无理由退货服务。后来贾女士购买的豆浆机出现了故障,拿到线下网点进行维修的时候,被告知购买的是假货。得知购买的是假货之后,贾女士多次联系卖家,却得不到回复,支付宝也无权返还货款给贾女士。最终在消费者协会的调解下,贾女士得到了退一赔一的赔偿。
案例来源:
案例总结: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连接贸易双方的桥梁,信用度是衡量第三方支付平台最重要的标准[7]。虽说买卖双方之间的信用风险不是支付宝造成的,但是卖方的违约行为会对支付宝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让买方怀疑支付宝作为交易中介的可靠性,降低了支付宝在买方心目中的信用度。
3. 银行违约风险
银行违约风险主要是指银行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按时进行清算所造成的风险。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的虽说是买卖双方,但实际上连接的是不同银行之间的账户。倘若银行因为系统故障或是系统维护升级,而导致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在支付宝进行操作,这样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还会给支付宝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用户的满意度下降等。
4. 第三方支付平台违约风险
指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存在的违规行为造成用户利益受损的风险问题。
产生于平台自身的违约风险,会让用户对平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声誉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平台用户的丢失,这对原本用户就不多的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更是极大的损失。
案例三:2018年年初支付宝推出的2017年年度账单中,同意支付宝采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芝麻服务协议》选项被默许选择,引发了热议。这里的用户信息指的不仅仅是支付宝内的信息,还包括了在其他第三方软件中保存的信息。除此之外,通过这一协议,支付宝还可以将收集来的信息提供给其他第三方软件,并且不允许用户撤销第三方软件的信息查询授权。
案例来源:
案例总结:这一默认选择的服务协议,造成了用户利益的严重损害,虽然支付宝在问题被指出的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快速的处理,并提供了取消授权的操作方法,但还是引起了广大用户对支付宝的不满意,使得用户对支付宝产生不信任,对支付宝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4.2.2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一般会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用户账户资金被转移等安全性问题,而安全性问题是大多数用户最为重视的问题。一旦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技术层面出现问题,不仅仅是用户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也会被扰乱,甚至有可能会对银行造成极大的危害[8]。
技术风险可能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创建系统时,系统由于技术原因,不够完善,而造成的系统缺陷漏洞以及容易被黑客入侵风险;二是数据在用户端传送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统,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统传送至各大银行网络接口,在这两个信息传输过程中,是否有技术的支持,避免数据被篡改或盗取;三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技术,否则将会没落于时代的潮流,或是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案例四:2013年3月,有网友发现在谷歌浏览器上搜索特定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支付宝中付款账户、收款账户、交易日期等资金交易信息,引起了支付宝用户信息被泄露的恐慌。支付宝随即对事件做了调查,并给出回应,称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极少数用户将自己完成付款的页面分享到公共网络上导致的。
案例来源:
案例总结:虽然支付宝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回应,并且在短时间内升级系统,形成新的安全机制,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但是由于这次事件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用户对支付宝的安全性产生了不确定,支付宝的声誉以及利益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4.2.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系统故障、不恰当的内部控制或人为失误造成损失的风险。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操作风险一般指:
1. 套现风险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的手段或作假的方式进行交换,从而获取现金利益的风险问题。常见的套现形式是信用卡套现,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花呗、京东白条等网上支付的小额贷款形式成为了不法分子进行套现的新方式。
案例五:2015年7月,杜某通过中介,向有意套现的支付宝用户发送其淘宝店铺链接。杜某实现套现的违法流程如下:①淘宝用户选择商品,并用蚂蚁花呗进行付款;②杜某的店铺账户收到款项;③淘宝用户确认收货,实际上用户并没有收到任何商品;④淘宝用户申请退货;⑤杜某抽取一定比例的款项作为手续费;⑥淘宝用户的支付宝账户余额将收到剩余款项。就这样,杜某在其支持蚂蚁花呗支付的淘宝网店上,串通淘宝用户,利用蚂蚁花呗进行虚假交易,并从中收取手续费,在多次虚假交易后,套现资金总额高达470万元。
案例来源:
案例总结:即使支付宝对这种套现行为实施了一定的防控措施,如对涉嫌套现的支付宝账户进行资金冻结等,都对这种操作简单、无需成本、难以监管的套现行为防不胜防,套现行为也对整个支付行业带来风险隐患,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2. 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指的是犯罪分子通过金融机构和各种合法活动,来掩盖非法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风险问题。
案例六:2014年,红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庭审了一起网络犯罪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被告人谢某通过木马程序,骗取受害人王某网银卡内285650元的余额至自己的虚假支付宝账户中,并且随后利用该支付宝账户进行“洗钱”。谢某利用该支付宝内的全部资金向中国联通购买充值卡,然后将充值卡在自己的淘宝网店上进行贩卖,卖充值卡得到的资金转入其另一支付宝账户,最终谢某将资金进行提现,完成整个“洗钱”的过程。
案例来源:
案例总结:由于网络支付具备渠道多、交易速度快、隐蔽性高等特性,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支付进行洗钱,将使得金融机构以及公安部门打击反洗钱犯罪行为的难度大大提升,相关XX部门无法全面监管,反洗钱的工作开展难以实施。
4.2.3 沉淀资金风险
支付机构及个人不能以任何形式调用客户备付金,这是在《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存办法》中显著规定的。但还是无法避免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以营利为目的挪用客户备付金。
第三方支付平台擅自挪用客户备付金,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或向市场提供贷款服务等营利行为,而导致自身面临资金周转问题,或是无法按时、按规定将备用金返还给商家或用户的这一风险,就是沉淀资金风险。这一风险问题缺乏与支付宝相关的事例,下面将运用另一例子进行说明。
案例七:2015年8月,央行曝光了一家违法企业通过向用户赊销预付卡、伪造交易信息,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该企业违规总金额高达5000万元,造成自身资金链断裂的同时,扰乱了支付市场的秩序,预付卡无法使用,造成了持卡人利益的严重损害。
案例来源:
案例总结:沉淀资金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是获取利益的主要来源之一。实际上,沉淀资金在未完成交易之前,其所属权归属于用户,第三方支付平台并没有权力去使用沉淀资金。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尚未被视为金融机构,对于沉淀资金的交付还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很难对沉淀资金进行监管。
4.2.4 法律风险
牌照资格延续及行业进入壁垒非金融机构若想开展支付服务,必需先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这是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显著规定的。而拥有许可证的支付机构,在许可证失效前的半年内需要申请续展,否则在许可证期满后将无法继续开展支付业务。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因此,这就产生了两个风险问题,一是续展申请失败的支付机构,就不能再继续开展业务,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二是续展申请成功的支付机构,会趁着部分支付机构的落伍、行业内出现业务缺口,趁机扩展自身业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这就形成了无形的进入壁垒,新生的支付机构难以获得市场份额,面临极大的生存困难[9]。
法律监管风险自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以来,国家已经颁布了较多宏观层面上的规章制度,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有关于支付机构牌照资质发放的规定,还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的约束条例等。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如基金、股票、黄金等理财业务。对于这些涉及支付机构运营过程的相关环节,法律上却缺乏约束。第三方支付机构涵盖的业务内容越多,越是容易引发对其监管不足所导致的风险问题。
5 降低第三方支付平台潜在风险的建议
5.1 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
对于信用风险,应当要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建立健全机构和个人征信。征信是指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对个人或组织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存储、加工。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征信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使得征信成本大大降低[10];再加上买卖双方愿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出于其自身对平台的信任,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得到相关用户或商家的数据资源。
其次就是对数据资源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建立起信用评级制度。这样就可以对信用等级较低、存在信用风险的用户或商家账户的实施一定的管制措施,减少用户违约风险以及卖家违约风险的出现。
最后就是要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各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更有利于建设更完善的诚信体系。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信任是开展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建立统一的诚信数据库,不但有利于减少信用风险问题的出现,而且有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5.2 完善基础建设,加强技术创新
第三方支付平台各种技术层面的问题,都会对平台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要重视其技术层面存在的风险问题。
对于已经发生的、由技术风险导致的安全性事件,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及时回应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补救,减少用户的损失,降低事件对自身声誉的影响。
而想要尽可能的减少技术风险的发生,第三方支付平台首先需要完善其系统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对漏洞进行修复;其次需要提高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可以研究开发新的信息安全技术,或者是与知名的大型安全软件公司进行合作或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等,保障数据在用户、商家、银行等各方之间传输的安全,避免被黑客攻击或木马入侵;最后需要定期对平台系统进行检查,及时排查漏洞,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并且要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对于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问题,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防患于未然。
5.3 加强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控
为了减少网络违法行为,即信用额度套现、非法洗钱等行为的出现,作为网上交易资金流转必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负担起协助XX反套现、反洗钱工作的责任。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当要对用户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且需要对商家的合法经营权进行核实,保存好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交易信息记录,确认交易的合法性,这样就能够在非正常交易发生之时,及时上报公安部门,并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数据,有利于加快解决案件,降低或追回相关损失。其次,XX需要完善或出台与非法洗钱和非法套现相关的法律法规,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和震慑作用;对已经颁布过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的实施,要加强监管,做到真正落实,更有效地打击洗钱、套现等违法行为。
唯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和XX两者都尽其所能,各司其职,加强对洗钱、套现等网络违法行为的监控,才能够将操作风险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
5.4 完善对沉淀资金的管理制度
如本论文4.2.4节中提及,支付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客户备付金。在买方确认收货之前,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操作买家货款的权限,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无法对这一权限进行约束,导致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备付金事件频频出现。
为了减少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备付金现象的出现,降低沉淀资金风险,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明确平台在挪用备付金时应当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备用金的现象。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对自身各项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平台内部产生违规挪用备付金的行为。
5.5 建立准入机制,完善法律制度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法律监管的范畴,若要更好地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监管,就需要建立准入机制,避免不合资格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扰乱市场秩序,而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便是准入机制的起点。除此之外,还需对机构注册资本、缴纳的风险准备金、应对风险的能力等指标考虑在准入机制内[11]。
《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有效期是5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提前续展,避免续展失败;而对于新进入支付行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XX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其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避免部分机构造成市场垄断的局面,形成无形的进入壁垒。
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缺少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实际运营过程涉及的相关环节的监控,因此除了需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之外,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像是在上文中提及到的,对洗钱、套现等违法行为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沉淀资金都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降低风险的损害。除此之外,还需要出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涉及的基金、黄金、股票等投资理财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保障网上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有关法律,督促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够更好地形成和谐、规范的交易环境,更有利于第三方支付行业健康、持久地发展。
6 总结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网上购物这一购物形式,作为买卖双方信任中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隐患。
本论文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理论着手,以支付宝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和潜在风险,并对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整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第三方支付凭借自身方便快捷的优点,深入人们的生活,逐渐替代传统的现金、银行卡等支付方式,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运行模式。不论是何种运行模式,买家、卖家、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都会参与其中。
2.现在比较流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都支持线上付款和线下付款两种付款模式。广告费用、用户大数据、沉淀资金、服务费、手续费以及增值费用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
3.通过结合支付宝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实例,分析得知: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沉淀资金风险、法律风险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潜在风险。用户、卖家、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均可能产生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指非法套现和非法洗钱;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牌照资格延续及行业进入壁垒风险以及法律监管风险。
4.针对上述风险问题,本研究相应的提出: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完善基础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控、完善对沉淀资金的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准入机制,完善法律制度这五个降低风险的建议。
由于研究资料有限,并且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问题涉及XX、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商家、消费者等多个对象,与法律、政策、技术等多个方面均有联系,风险问题较为复杂。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对目前已知的、较为突出的盈利模式以及潜在风险进行探讨,未能全面地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所有的盈利模式和潜在风险进行研究,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
笔者会继续关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了解更多更新的咨询,对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第三方支付行业降低风险提出建议,望第三方支付行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 刘亚卫.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市场论坛,2019(09):80-82+95.
- 徐显峰.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 李晶.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防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8.
- 蒋梦凌. 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 陈研. 基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 Salimu Abushiri Jinyevu. 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Foreigners in Online Shoping in China:a Case of Foreign Students Shopping in Taobao[D].华中师范大学,2014.
- Sulin Ba,Andrew B. Whinston,Han Zhang. Building trust in online auction markets through an economic incentive mechanism[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3,35(3).
- 陈欣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及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9(08):12-13.
- 杨丹丹.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 郑素娟,郑开焰,郭君默.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及风险探析——以支付宝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5):31-35.
- 吴庭樵.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5(06):121-122+120.
- 张媛媛.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8.
- 王欣.浅谈第三方支付机构现状及发展[J].武汉金融,2015(07):37-38+33.
- 杨彪,李冀申.第三方支付的宏观经济风险及宏观审慎监管[J].财经科学,2012(04):44-52.
- 齐凤.第三方支付的宏观经济风险及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山西农经,2018(24):118.
- 要文卿.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
- 杨勇.第三方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甘肃金融,2016(02):45-47.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