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随之迅速增长,再加上“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从以前的“重储蓄与轻消费”,逐步转变为现在的“先消费与后还款”,毫无疑问,这几个方面的变化都将极大的促使信用卡的需求不断的增加。

随着金融产品的更新迭代,例如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呗、京东的白条、腾讯的微粒贷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让竞争的态势愈演愈烈,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片“红海”。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营销创新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将以金融创新理论、4P营销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剖析中国银行以及国内其它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和营销环境,指出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的主要问题,浅析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的创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使其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用卡;营销创新;营销策略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本论文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随之迅速增长,再加上“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从以前的“重储蓄与轻消费”,逐步转变为现在的“先消费与后还款”,毫无疑问,这几个方面的变化都将极大的促使信用卡的需求不断的增加。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信誉良好的人发行的、既具有付款功能又具有信用透支消费功能的特殊卡。持卡人可以使用该信用卡在指定的商家进行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银行机构中存入或提取现金。除了使用它来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外,还可以使用信用卡从发卡机构获得一笔一定金额的贷款。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在发展程度上还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在营销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在信用卡的产品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尽管拥有许多种类的信用卡产品,却没有自家独特的产品优势。但是,大多数客户更关注新产品,一旦客户获得了某家银行的某项新产品并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以后再推出相似产品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被客户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首发银行的产品经常会受到客户的青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促进竞争对手的发展,还会使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中恶性竞争,无法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项重大突破,都对传统的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以银联云闪付为代表的物理卡虚拟化,以及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代表的账户替代,也使市场怀疑尖端技术是否会对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实施“降维攻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银行如何应对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本论文将在中国银行信用卡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进行营销方面,分析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使其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

1.1.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现今,随着我国的大力鼓励和提倡自主创新,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方面上有着较大的需求,促使许多银行都将面临着转型的需要。而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国家的战略和公司本身的发展都需要银行经历这个涅槃的过程,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

那么,如何使商业银行提高其在信用卡市场上的竞争力,改善其服务和完善其业务缺陷,并使银行在市场上拥有差异性已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制定与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为客户提供优质,个性化的信用卡服务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完善的信用卡服务也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当然,这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

刘洪波(2016)的研究认为,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普遍存在持卡人的安全意识偏低的情况以及信用卡的风险较高等问题,并提出需大力推进信用卡的创新、完善对消费者的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张玲和王德志(2016)的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银行卡的介质形态从以前的实体卡已逐渐转变为电子卡和虚拟卡,那么,面对像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冲击,信用卡的营销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彭惠新(2017)的研究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类创新不但涉及到产品和服务这两方面的创新,还涉及到银行的业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创新应该是银行整体性的不可或缺的行为,中国的每家商业银行都应当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从而促进银行在创新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2.2 国外研究

Cole (2016)和Cole et a1.(2016)的研究发现,营销管理方面的改善对企业利润和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对英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实验证明,营销管理方面的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改善公司的利润增长前景,但有趣的是,对管理层的激励作用则不明显,也没有显著的增长。

Cakarnis&Alessandro(2015)的研究指出,知识结构和唯物主义对学生与专业人士在信用卡使用和滥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有所不同。正如预期的那样,消费者所掌握的知识将影响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的偏好,而唯物主义者会有更高的最好消费结果动机。

Worthington(2015)的研究发现,国外的金融类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不可避免的面对文化方面的冲突和市场方面的差异,并认为如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储蓄行为是国外的金融类企业一个能够大力发展信用卡的发展机会。

1.2.3 小结

综合上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以发现,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我国信用卡和信用卡营销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面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银行的具体营销策略还不够完善,很少有有关互联网环境下银行信用卡营销应如何创新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现状,浅析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有利于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运用了以下3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的需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汇总以及整理,找出移动互联网金融和信用卡业务的综合前沿观点和材料,并明确“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创新思路和发展方向。

(2)比较研究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经典分析方法,对不同行业或相同行业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到共同规律或优劣之处。通过比较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当前所处“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提出营销创新策略。

(3)数据研究法

查找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以及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与归纳,用数据分析、论证观点,确保本论文分析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着手研究:

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与文献,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理论基础。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金融创新理论、4P营销理论和PEST分析法。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现状。剖析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并运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环境,并分析中国银行的营销现状。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问题及原因分析。指出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的主要问题,并浅析其问题出现的原因。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策略。研究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创新策略,并对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的创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结论。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金融创新理论

在当今世界,对金融创新尚无确定的定义。1912年X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了创新的定义:重新组合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不过,中国的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创新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方面:①在金融体系方面的创新②在金融市场方面的创新③在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④在金融机构方面的创新⑤在金融资源方面的创新⑥在金融技术方面的创新⑦在金融管理方面的创新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本论文则讨论了中国银行的信用卡在信用卡产品,营销渠道和促销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创新。

 2.2 4P营销理论

4P营销理论的营销组合实际上具有许多要素,而这些元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产品方面、价格方面、渠道方面和促销方面。产品是指市场为满足特定需求而提供给消费者的任何产品,其中包括有形产品,服务等内容。价格是指客户购买产品时的价格,其中包括基本价,付款期限等内容。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促销是指通过改变销售行为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例如购买,免费获得赠品等内容。

 2.3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一般情况下可用于分析宏观环境,通常用来分析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环境方面,经济环境方面,社会环境方面和技术环境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法律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方面和微观经济方面,宏观经济环境是在国家层面上展开的分析,而微观经济环境是在企业所在地区或所处行业层面上展开的分析。社会环境则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内容。在技术环境方面则关注企业所处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本文使用PEST分析法分析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环境。

 第3章 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现状

  3.1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8月23日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概况》显示,截至2019年六月底,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总量已经突破7亿张,达到了惊人的7.11亿张,比2019年三月底增加了3.04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 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从2008年到2012年的过渡时期,不仅受到金融危机宏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银行信用卡从广泛开发到初步精细经营的过渡时期的影响。在2015年,随着支付宝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银行信用卡发行量的首次下降。而从2015年到现在,银行通过利用互联网巨头线上流量重新进入了信用卡发展的快速通道。仅在2017年,新增信用卡就达到1.23亿张,同比增长超过25%,在线上信用卡发行量一举超过60%。

截至2019年六月底,全中国平均每人就拥有0.51张信用卡。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2 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在2018年,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在交易额方面,成交量最高的是招商银行,其次为平安银行,第三则为光大银行。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3 2018年我国主要银行信用卡交易额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在信用卡授信额度方面,截至2019年六月底,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授信总额已达163200亿元,比2019年三月底增加了3.23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4 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信用卡授信总额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截至2019年六月底,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卡均授信额度为22900元,额度利用率为44.31%。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5 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截至2019年六月底,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逾期半年还未偿还的信用总额为838.84亿元,占应偿信用卡额度的1.17%,比2019年三月底增加了0.02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6 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涉及发卡量和交易量,更有商业银行已经在战略上着手,加速推进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不断创新信用卡营销。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的合作,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的合作,中国银行与腾讯的合作,这四大国有银行与中国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合作都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已经步入了重大变革时代。只有真正适合用户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3.2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环境分析

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环境。

3.2.1 政治环境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商业思维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xxx2015年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 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工信部、各地XX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制定的精细化措施,毫无疑问都将加快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进程。使得“互联网+”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指导政策,这有利于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有序且规范的发展。此外,我国还出台了针对“互联网+”行业的立法,利用法律来指导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业的发展。这无疑都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表3.1 “互联网+”业务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立法时间 相关规定
合同法 1999年 确定电子合

同的合法性

电子签名法2004年规范网上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

务管理办法

2005年保障电子支付安全
电子认证服

务管理办法

2005年对电子签名的

进一步规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2.2 经济环境分析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我国总体经济增长态势仍然较高。在宏观经济形态仍然良好的情况下,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稳定,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需求也仍然旺盛。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随着线上购物的飞速发展,信用卡在网络交易时也需要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发展和支持。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居民在线上购物的消费也增长迅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度和2016年度线上购物消费额的同比增速都高于15%。而随着我国网民规模增速的放缓,在2017年,线上购物消费额的增速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了下降,但整体来说,相比2016年年底增速也大于11%。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7 2015-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6.1亿,相比2017年年底增长了14.4个百分点,网购用户数占整体网民的73.6%。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8 2016-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2.3 社会环境分析

根据产业信息网统计和公开的数据可发现,我国的网民规模排名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的用户数已经突破8亿人,达到了82851万人,仅仅2018年度就增加5653万人。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9.6%,较2017年年底增长了3.8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9 2010-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的手机网民数量也突破了8亿人,达到81698万人,相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6433万人;而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也达到了98.6%,比2017年年底增长了1.1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0 2010-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及占网民比例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国网民主要是中青年人,并且继续渗透到中老年人群体中。截至2018年年底,10-39岁年龄段占互联网总用户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整体网民的比例达到了26.8%;截至2018年年底,年龄在40-49岁的中年互联网用户群体所占比例从2017年底的13.2%,增至15.6%,50岁及以上网民的比例从2017年底的10.5%,增至12.5%。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1 2018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占比图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国网民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主要为中等教育水平。截至2018年年底,初中学历的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38.7%。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2 2018年中国网民学历结构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拥有以中青年群体、中等教育水平为主的庞大互联网线上消费群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用卡的网络消费所带来的便利,这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再者,许多人对现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少,这对信用卡业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3.2.4 技术环境分析

现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经济也随之突飞猛进,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我国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用户规模而带来的互联网需求,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够飞速发展,也离不开人们日益膨胀的信用卡线上消费的支付需求。例如小米Pay、三星Pay、华为Pay、苹果Pay和银联钱包等移动支付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支付渠道,满足了人们在线上消费的支付需求,还提高了线上支付的便利性,更吸引了潜在的消费者。

 3.3 中国银行营销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六月底,中国银行的信用卡累计发行了11832.96万张,相比2018年年底增加了6.93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3 2014-201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发卡量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截至2019年六月底,信用卡的透支余额为4436.11亿元。相比2018年年底增加了7.90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4 2014-201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发卡量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截至2019年六月底,信用卡业务占零售信贷中的10.53%,相比2018年年底增加了0.8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5 2014-201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零售信贷比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截至2019年六月底,信用卡的消费额为8622.84亿元。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6 2014-201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消费额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截至2019年六月底,信用卡的减值比率为2.24%,相比2018年年底降低了0.1个百分点。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图3.17 2014-201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减值比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第4章 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主要问题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市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不断扩大的信用卡规模充分印证了这一判断。中国银行希望通过各种营销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优势,在营销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国银行信用卡的整体发展时间不长,对用户需求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在营销创新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4.2 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问题分析

4.2.1 产品创新力度不足,同质化较为严重

目前,中国银行尽管拥有许多种类的信用卡产品,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并没有独特的产品优势。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如果做不到与时俱进,不能及时的进行营销创新,解决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那就有可能让大量的客户平白流失,还有可能要面临客户的满意度降低等问题。

作为我国大型国有银行之一,中国银行在营销方面相对比较稳健,产品较为保守,在产品创新方面更为被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产品后,中国银行才会对其产品进行改进,这实际上失去了抓住市场的机会。大多数客户更关注新产品,一旦客户获得了某家银行的某项新产品并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以后再推出相似产品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被客户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首发银行的产品经常会受到客户的青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促进竞争对手的发展。

4.2.2 营销渠道渐较为单一、效率低下,线上线下融合度有待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信用卡的市场定位较为与众不同,其中有一个就是需要高净值客户才能成功办理,这在普通客户看来,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产品是高攀不起的。但是,这种“有钱人”才能办理的形象也严重阻碍了中国银行信用卡的快速发展。毕竟,高净值客户在中国的社会上只是少数人而已。

现今,中国银行信用卡的申请渠道主要是通过实体网点申请,网上申请作为辅助。通过实体网点申请信用卡需要填写纸质的申请表,而申请表里面又有诸多的信息需要亲自填写。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收到客户填写的申请表后,会将客户信息上传到后台,进行扫描处理,而这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并且会消耗大量材料,都不利于提升办卡效率和保护环境。此外,繁琐的过程通常会成为客户申请信用卡的障碍,一部分客户由于填写不正确的申请表而无法申请或觉得填写诸多纸质资料太麻烦而不愿意办理,这都会导致潜在客户的流失。

4.2.3 促销方式吸引力较低,营销活动较少

中国银行以前的宣传重点一直是为客户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在人流量较大的交通站点如机场、地铁以及在电视和互联网媒体上的曝光力度显然不足。跟国内其它商业银行相比,中国银行在广大消费者中还未成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认知,缺乏认可度和客户忠诚度,这也表明了中国银行的广告和促销活动严重不足的现状。

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营销活动都是用卡打折,刷卡得积分,满额减等方式,促销方式单一且陈旧,吸引力不足。通常,同一商家有几家银行的信用卡活动,这时的竞争主要是看哪家银行有较大的优惠,银行要想拔得头筹,就只能加大活动的折扣力度,而这些信用卡活动大多数是银行和商人各自承担一部分费用,这样无疑会稀释了银行的利润。在正常情况下,力度越大,活动名额会相对较少,可以成功参加该活动的客户也较少。大多数未能参加活动的客户则会质疑活动的真实性,长期以往,中国银行信用卡的活动在消费者中的信誉会大大降低,举行活动的吸引力也会随之降低,这无疑会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

 第5章 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策略

  5.1 创新信用卡产品,产品个性化设计

我国的信用卡市场正在从单一的市场竞争格局逐渐转变为多样的市场竞争态势。为了占据更多的信用卡市场份额,中国银行有必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其产品,投入更多信用卡研发团队的建设和运营,不断完善信用卡产品的创新流程和体系。

中国银行应从消费者的痛点入手,从消费者的需求方向上,进行信用卡产品创新。在如今“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信息都在被数据化,中国银行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根据消费者行为的变化,通过细分市场,准确定位,重新设计和组合产品元素,根据用户的生活,娱乐,消费习惯和个性化追求,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创新产品,开发具有特点,特色和低仿制的信用卡产品类型,实现针对目标客户的差异化服务,满足目标客户群体实际需求的信用卡功能。

 5.2 创新营销渠道,线上线下相融合

与传统的线下网点申请渠道相比,网络的便利性可以大大提高客户获取效率。在标准化的信息填写页面中,不会错过客户的重要信息,因此,中国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和高效率性,拓展在线获取客户的渠道。从线下到线上,从发卡行到合作方,用户与发卡行的每一个触点和连接,都是渠道的延展。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银行应拓宽信用卡申请渠道。

除了传统的网点申办外,应该给客户更多的申请渠道选择,首先,可以使用微信、微博、支付宝、第三方门户和其他在线渠道作为重要的客户获取渠道,以减少客户获取和营销成本。其次,与流量大,目标客户群多,消费黏性高的APP进行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并在其APP页面上进行信用卡营销,开展促销和营销活动,使信用卡功能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接着,可充分利用社交平台资源开展社交网络营销和口碑营销,建立新的扩展渠道,实现快速覆盖。最后,可以继续利用线下网点渠道为用户带来现场体验,通过完善的服务与用户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以确保市场转化率,提高有效卡、提升有效客户率,并增加消费者的粘性和发挥线下不可替代的优势。

 5.3 创新促销方式,提高社会认可度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群众对产品的了解是基于有效的信息覆盖范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点被颠覆了,没有出众的促销方式,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就很难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宠儿。

中国银行目前的促销方式过时且缺乏吸引力,需要进一步改善。在促销活动方面上,可以举办符合节日主题的活动,如“ 春节”“国庆节”等节日主题活动,接着,还可以举办“零”首付、“零”利率、“零”手续费等分期付款类活动。

除此之外,中国银行还应更好地利用微信、微博、支付宝、手机APP等社交软件来推广和宣传信用卡。现如今,微信等社交软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银行应对此多加留意,一方面,应维护和操作银行的社交工具,例如微信官方公众号,注意及时发布和更新微信官方公众号信息;另一方面,应向处理银行各项业务的人士推广中国银行的微信官方公众号,让更多的人认知并关注中国银行的微信官方公众号,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

 第6章 总结

随着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领域的参与,作为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盈利关键点,信用卡除了盈利高之外,它的衍生价值同样也表现显眼,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的竞争点。然而,随着金融产品的更新迭代,例如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呗、京东的白条、腾讯的微粒贷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让竞争的态势愈演愈烈,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片“红海”。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项重大突破之际,本论文通过分析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使其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

随着中国银行信用卡的迅猛发展,在产品的丰富性方面,发卡规模方面,交易规模方面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还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二是营销渠道渐较为单一、效率低下、线上线下融合度有待提升;三是促销方式吸引力不足,营销活动少等问题。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本论文提出了可行性的创新建议:一是创新信用卡产品,产品个性化设计;二是创新营销渠道,线上线下相融合;三是创新促销方式,提高社会认可度等。借助信用卡营销创新是中国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当然,这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骏骄.“互联网+”时代创新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01).130-138.

[2]李超.互联网时代银行零售业务渠道的发展策略[J].新金融,2018(05).40-44.

[3]温健.金融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05-206.

[4]王智东.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征、现状、问题及措施[J].商业经济研究,2019(06).158-160.

[5]李海南.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HS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9.

[6]门洪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J].西部金融,2019(08).59-63.

[7]丁筱.大数据时代下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8]叶军,田兴.商业银行信用卡获客营销模式创新及策略研究[J].北方金融,2019(05).97-101.

[9]刘洪波.我国信用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金融,2016(05).24-27.

[10]张玲,王德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4).104-105.

[11]彭惠新.工商银行:互联网化转型助力信用卡营销创新——访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王都富[J].中国信用卡,2017(06).9-16.

[12]Andy Cole N,Radcliff S,DeVries T J,Rotz A,Ely D G,Cardoso 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Symposium: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16.94(8).

[13]Cakarnis,J;D’Alessandro,SP.Does knowing overcome wanting?The impact of consumer knowledge and materialism upon credit card selection with young consumers[J].You,2015.

[14]Worthington S. Entering the market for financial services in China-what needs to work for credit card issuers[M]//Assessing the Different Roles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Jaws of Economic Uncertaint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125-129.

 致 谢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知不觉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转眼间已到了毕业的时候了。在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提高了专业知识,找到了人生目标,是我最为宝贵的财富。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的导师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悉心的辅导我、教育我。从选题,论文发表,初稿到最终稿的完成,导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可以说,我的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导师一丝不苟的指导和帮助。在这段时间,我提高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我要对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次衷心感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陪伴我度过了这一难忘的学习旅程!同时,我也感谢我的家人们在我上学途中的支持与鼓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480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2月11日
Next 2023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