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详细研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可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有助于实现社区居家养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本文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珠三角城市地区人群的数据为依据,调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发现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知晓度低但接受程度高,各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具有较高的需求,其中医疗保障需求和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项目的需求强度最大。年龄和经济因素为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居住情况、子女孝顺程度等家庭因素也对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具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建议XX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补贴力度,扩大社区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社区养老行业应当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家庭养老;需求;影响因素;
1前言
1.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整体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也迎来一系列发展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1.9%,老年抚养比已高达16.8%,详见下图1-1。我国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的行列中,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给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带来沉重的压力。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尽全力寻找解决的方案。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xx在XX工作报告上强调要构建养老、敬老、孝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突显社区在养老服务提供上的重要作用。
图1-12010年-2018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抚养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往流行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在目前由老龄化现象产生的压力下已经无法让老年人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国家推荐用来缓解老龄化带来巨大压力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中国居家养老基金会定义社区居家养老是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的养老方式。换言之,就是可以让老年人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按照家庭里习惯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以享受到由专业的、特定的技术人员提供的各项服务,比如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甚至是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等。但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并不乐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模式具有怎样的选择?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知晓度和接受程度有多少?各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情况及需求强度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呢?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总结出一些规律。同时还将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情况,针对具体情况能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1.2研究目的
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既定的养老资源条件下,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不再符合最优养老模式的要求,相反,具有投资少且收益广优势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逐渐成为缓解老龄化带来巨大压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了解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将更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给老年人,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所以,本文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社会调查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为五大类进行得分程度分析,分别是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紧急情况下有人救援和法律咨询和援助需求;另一方面按照个人、家庭、经济和社会四大类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利用spss24.0的二元逻辑回归和单因素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去发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体系,才能实实在在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的质量。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缓解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
1.3可能的创新之处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这一话题已经有不少的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就目前的研究调查状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广东省老年人口规模大且增长快,是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但是广东省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目前还没有学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广东省珠三角城市地区的社会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二,此次问卷设计对调查者的年龄范围设置较宽泛,除了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将准备进入养老状态的人也纳入调查,预先了解这部分的人需求,可以对今后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第三,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中,对经济因素进行扩充调查,不仅调查“经济收入水平”,还将“支出水平”细化,分为“每月用于家政方面的支出”、“每月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和“每月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三项进行调查,不但可以大致了解调查者的支出结构,还可以分析他们的支出意愿程度是如何影响需求情况的。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文献研究
2.1国外研究动态
英国XX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最先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并称其为“社区照顾”,主要是以提供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以及发展方面的服务为手段,使得老年人可以持续居住在熟悉的街道或者住宅里,过着平常一样的生活。由于当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经济成本比较低但社会效益很显著,所以英国的这种“社区照顾”模式在70年代已经广泛普及了。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80%的欧X家的老年人接受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做家务、送餐、陪同聊天、医疗护理服务等,让老年人的生活过得更加方便,但它也会受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条件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
从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文献来看,Stoddart H, Whitley E, Harvey I, Sharp D.(2002)分层抽样调查了英国2000名社区的普通老人,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增长、丧偶、身体健康程度以及没有车这几个因素,跟利用法定与私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关系。但情绪健康恶化、身体机能恶化、认知问题、腿脚不灵问题等更多的问题是使用法定和私人服务的决定因素[1]。Bing‐Jonsson P C, Foss C(2016)等人以挪威社区养老的医疗服务为例,回顾了挪威的政策文件和国际研究,目的是评估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方面的预期能力和实际能力是否匹配,结果证明护理人员迫切需要全面发展[2]。
从最近研究热点来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成了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Georgakis M K和Papadopoulos FC(2016)对希腊农村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和抑郁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特异性死亡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需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结论[3]。Kr tilová,V(2016)分析了欧洲老年人未满足的医疗保健需求,发现需求未得到满足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却承担着更高的医疗负担,特别是收入低的老年人[4]。
2.2国内研究动态
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国际性关注的话题,不仅国外,我国的老龄化现象也是愈发严峻。国内学者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较多学者研究的养老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虽然起步比国外晚,但从近几年的状况来看也算发展迅速。国内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
第一,从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此模式的满意度两个角度分析发展现状。钱香玲,朱蓓(2018)等人对125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度低,当地XX应当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5]。陆杰华,周婧仪(2019)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发现49.5%的老年人对目前已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感到满意的[6]。因此,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是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重点。
第二,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王琼(2016)从需求角度做了全国性城市老年人口的社会调查来探索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现城市老年人有较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但是满足程度却很低,而崇尚节俭、为子女着想这些传统文化思想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7]。凌文豪,王晗(2019)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医疗服务需求是目前城乡老年人需求程度最高的,其次是休闲娱乐服务需求、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同时研究发现群体差异和健康状况对城乡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显著[8]。蔡山彤,敖楹婧(2016)对成都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婚姻状态、养老意愿、经济状况以及子女的数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其中,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最为显著[9]。
第三,结合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来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郭竞成(2012)对居家养老项目按照需求强度与需求弹性进行分类,分为“可舍弃类”、“强弹性类”、“弱弹性类”和“无弹性类”四大类,其中“紧急救援”和“失能康复治疗上门服务”作为“无弹性类”应该给予高度重视[10]。李兆友(2019)等人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发现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其中,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的需求强度较高[11]。
3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研究情况
3.1数据来源及统计学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九个城市,调查年龄在30岁以上。充分阅读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和线上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对个别老年人采用深度访谈方式调查具体情况,对行动能力不便的老年人根据其意愿帮忙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到线上加线下343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47份,最终纳入分析的数据为296份,有效率为86.3%。利用spss24.0的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单因素卡方检验对问卷星296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检验,P值控制在0.05。
3.2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以细读多篇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的。首先,对比参照研究硕士论文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先设置单选题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等人口学背景,除了目前研究较多的普通的影响因素,例如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等,本文还进一步探索被调查者的经济收入、支出水平以及用于家政、保健、医疗三方面的支出等因素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是否有影响。其次,根据李克特量表法设置题目调查各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程度。此外,还加入养老模式倾向性的选择以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知晓度的调查,探究目前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人群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了解情况。最后,本问卷还设计多选题和填空题来了解调查者认为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原因,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3.3研究思路与方法
3.4主要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想要了解的内容分为六大类:(1)个体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单位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子女孝顺程度、居住方式、是否享有医疗保险;(2)基本经济状况,包括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每月收入水平、支出水平、每月用于家政服务、医疗方面、保健方面的支出情况;(3)更倾向于选择哪种养老模式(4)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如何,能否接受此种养老模式;(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要程度,包括家政服务(洗衣,打扫卫生)、做饭或送餐服务、购买生活物品服务、文化娱乐(戏曲歌舞、书法绘画)、陪同聊天,心理疏导服务、医疗保障服务、日常陪护,上门护理服务、陪同就医,陪同康复训练服务、紧急情况下有人救援服务、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十大类,需要程度分为“不需要、有点需要、需要、比较需要、迫切需要”五个等级进行评分;(6)目前调查者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4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部分来分析296份有效问卷中的数据。第一,从调查者个体基本情况来看,53%的女性参与到本次调查中,人数为157人,剩余47%为男性,人数为139人。在年龄结构中,50-70岁年龄段的人占比50.3%,占主要部分;30-49岁的人群在本次调查中占比40.2%,其余9.5%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文化程度而言,整体文化程度分布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分别占比29.7%和28.0%,教育水平总体来说处于中间阶段。从调查者的工作单位性质来说,国企、外资和私有企业、集体企业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人为其他类型,占比37.5%,其中有6.1%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
第二,从调查的家庭情况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有86.8%的已婚人士,未婚、离婚、丧偶各自占比为5.1%、4.4%、3.7%;儿子和女儿的数量主要集中在0-2个之间;从子女孝顺情况来看,父母认为子女很孝顺的大概占六成(56.4%),父母认为子女还算比较孝顺约占四成(37.8%),剩余的则是认为不孝顺的。从居住情况来看,46.3%的人与配偶生活,37.5 %的人与子女生活,独居和其他的人数各占8.1%。从经济来源来看,被调查者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于工资,占比49%,其次是退休金和子女赡养费,分别为24.3%和11.8%。
第三,从调查者经济条件来分析,从月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为1000-3000元的约占四成(38.5%),3000-5000元的为25.7%,5000元以上的有27.7%,可见本次调查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偏高阶段居多,另外存在一些两级分化的现象。而每月的生活支出大比例是在1000-3000元之间,占比58.4%,3000元以上和1000元以下的分别占比25.7%和15.9%,可见本次调查者的生活支出处于中间水平。从支出结构来看,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最多的是在200-500元之间,而家政方面的支出最多的是在0-200元,占比为58.8%,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最多的也是在0-200元之间,占比47%,可见被调查者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高于保健方面和家政方面的支出。其他详细情况见下表4-1。
表4-1自变量频率分布表
特征 | 分类 | 比率(%) | |
个体基本情况 | 性别 | 男 | 47.0 |
女 | 53.0 | ||
年龄 | 30-39岁 | 20.6 | |
40-49岁 | 19.6 | ||
50-59岁 | 37.5 | ||
60-69岁 | 12.8 | ||
70-79岁 | 5.7 | ||
80岁及以上 | 3.7 | ||
文化程度 | 小学 | 11.5 | |
初中 | 29.7 | ||
高中 | 28.0 | ||
大学 | 25.3 | ||
其他 | 5.4 | ||
工作单位 | 机关事业单位、部队 | 8.1 | |
国有企业员工 | 17.2 | ||
集体企业 | 12.8 | ||
外资和私有企业 | 18.2 | ||
其他 | 37.5 | ||
从未有过工作经历 | 6.1 | ||
婚姻状况 | 未婚 | 5.1 | |
已婚 | 86.8 | ||
离婚 | 4.4 | ||
丧偶 | 3.7 | ||
儿子数量 | 0 | 17.6 | |
1 | 57.1 | ||
2 | 20.6 | ||
3个及以上 | 4.7 | ||
女儿数量 | 0 | 25.0 | |
1 | 49.0 | ||
2 | 16.9 | ||
3个及以上 | 9.1 | ||
子女孝顺程度 | 很孝顺 | 56.4 | |
比较孝顺 | 37.8 | ||
比较不孝顺 | 4.1 | ||
很不孝顺 | 1.7 | ||
居住情况 | 独居 | 8.1 | |
和配偶生活 | 46.3 | ||
和子女生活 | 37.5 | ||
其他 | 8.1 | ||
经济收入情况 | 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 工资 | 49.0 |
退休金 | 24.3 | ||
低保 | 4.1 | ||
子女赡养费 | 11.8 | ||
XX或社会资助 | 1.4 | ||
其他 | 9.5 | ||
月收入水平 | 1000元以下 | 8.1 | |
1000-3000元 | 38.5 | ||
3000-5000元 | 25.7 | ||
5000元以上 | 27.7 | ||
经济支出情况 | 生活支出 | 1000元以下 | 15.9 |
1000-2000元 | 31.4 | ||
2000-3000元 | 27.0 | ||
3000-4000元 | 8.1 | ||
4000元以上 | 17.6 | ||
用于家政服务方面的支出 | 0-200元 | 58.8 | |
200-500元 | 23.3 | ||
500-800元 | 13.9 | ||
800元以上 | 4.1 | ||
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 | 0-200元 | 37.8 | |
200-500元 | 39.2 | ||
500-800元 | 14.5 | ||
800元以上 | 8.4 | ||
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 | 0-200元 | 47.0 | |
200-500元 | 33.1 | ||
500-800元 | 13.5 | ||
800元以上 | 6.1 |
4.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知晓度、支持度及养老模式倾向性分析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虽然有助于缓解由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居家养老发展的巨大压力,但此养老模式的知晓度却不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4.2%的人表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很清楚,了解一点及完全不了解的人数占比过半,达54.7%,具体数据见下图4-1。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宣传,只有知晓度不断提升,才有可能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得到快速发展。
图4-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度分布状况
由于受到传统养老模式冲击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下见图4-2,53.7%的人依然选择与子女共同居住,自己在家养老的模式,这与中国人传统思想具有一定的关系。选择福利院、敬老院等的人占少数,而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人仅有21.3%的比例。近年来的发展中,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人流行与朋友、闺蜜等抱团养老模式。虽然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知晓度低,倾向性也低,但是65.8%的人对这一模式的发展是持支持甚至是非常支持的态度的,反对的人群只是占很小的比例,仅有3.4%,,具体见下图4-3。从这一角度也可以初步得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具有比较大的需求,虽然受到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但从支持度来说还是具有潜在发展市场的。
图4-2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分布情况
图4-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分布情况
可以陪在子女身边的居家养老模式虽然说比较符合老年人“勤俭节约”、“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部分老年人还比较崇尚“四代同堂”的居住模式,一些老年人认为老了在家还可以照看小孩,但是从居家养老近些年的发展来看,仍然存在几点局限。首先,在2010至2018年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从13.3%上升到17.9%,增长3.6%,仅仅不到十年时间,老年人口数量巨增,预计未来几年,人口老龄化现象将会更加严峻,而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根本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第二,虽然说现在计划生育已经放开政策,但目前的家庭模式较多还是属于“4-2-1”模式,养老负担过于沉重。第三,现社会子女在外上班很少有时间照顾父母,加上父母的身体状况不佳的话,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就不再能满足所需。
从理论上讲,机构养老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整体效应,它通常以适度集中的方式来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12]机构养老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弊端依然不能忽视。首先,机构养老收费普遍较高,而且好的养老院要提前很早预约,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是难以支付其费用的。再者,老年人长期在养老院度过老年xxxx缺乏与子女间的沟通,机构养老无法顾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采用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不仅可以让老年人受到更专业的社区照顾,还可以与社区的人进行沟通,参加娱乐活动等,感受“在家”的欢乐,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根据《广东省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对居家照料有比较强烈的需求意愿,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更受老年人的喜爱,原因是老年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不用脱离目前居住的场所和社交环境。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社区关系对老年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可发展空间。
4.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及需求强度分析
按照具体服务项目内容不同,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分为五大类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洗衣打扫卫生、帮忙做饭或送餐服务、帮忙购买生活物品)、精神慰藉需求(文化娱乐、陪同聊天与心理疏导)、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医疗保障、日常陪护及上门护理、陪同就医及康复训练)、紧急情况下有人救援、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共十个小项目。每个需求服务项目根据量表法进行得分统计,分别为“不需要、有点需要、需要、比较需要、迫切需要”,从低到高依次赋值为1、2、3、4、5。将同一类的需求项目采用合并计量,分别除于每个小项目的数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五大类服务项目的需求得分情况中,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慰藉需求的均值分别为2.86和2.96,接近于“需要”水平;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的均值为3.18,在“需要”和“比较需要”之间;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的需求得分均值为3.63,高于其他四大类的需求项目得分;法律咨询及援助的得分均值为3.09,处于“需要”和“比较需要”之间。具体数据见下表4-2。
表4-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得分情况
服务项目 | n | 均值 | 标准差 |
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 296 | 2.86 | 1.121 |
精神慰藉需求 | 296 | 2.96 | 1.091 |
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 296 | 3.18 | 1.042 |
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需求 | 296 | 3.63 | 1.277 |
法律咨询及援助需求 | 296 | 3.09 | 1.205 |
从需求强度角度来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首先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项目,较高需求的是洗衣、打扫卫生项目,说明年纪大手脚不便的老年人是需要人帮忙做这些家务的。其中帮忙购买生活用品这一部分有24%的人选择不需要,这可能是跟目前电商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可以选择网购给父母,一定程度上满足其需求。在所有的需求服务项目中,医疗保障需求强度是最大的,92.9%的人是需要此项服务的,超过半数是“比较需要”和“迫切需要”的,说明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需给予重视。还有一个数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项目有31.8%的“迫切需要”的人群,这一服务项目远高于其他服务项目,突发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对于独居老人或者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具体情况见下图4-4.
中国学者穆光宗在中国都市社会的养老问题上曾谈过,老年人主要有三怕,一是怕生病,二是怕日常生活无法进行自我料理,三是怕精神上的孤独寂寞[13]。同样,外国学者Cantor也认为养老服务应该满足老年人的3项需求:一是社会化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二是在执行日常生活任务时,获得协助,三是在生病或其他危机时,获得协助[14]。从调查结果来看,需要更多关注的也是老年人的紧急下有人及时救援的需求的数据。因此,养老服务行业主要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的需求三大类重要的服务需求判断老年人具体需要什么类别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图4-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强度分布图
4.4 影响养老模式倾向性的单因素分析
本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来进行养老模式倾向性的单因素分析,因变量是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包括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四大类别,而自变量分为个人、家庭、经济和社会四大类因素。调查发现,在个人因素中,首先,年龄在95%的置信水平条件下显著,不同年龄的人对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具有差异。虽然整体倾向于家庭养老,但年龄层次在30-49岁的人群较其他年龄层次的人更多地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可能的原因是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思想比较开放,喜欢接受新的养老模式,对这种社会化养老的方式更能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60-79岁的人则更多的倾向于家庭养老,因为这部分老年人会较多地依赖于子女,崇尚节俭,时刻为子女着想。80岁以上的调查群体会更多的偏向机构养老,可能的原因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差,需要专门的护理人员照看,机构养老能给到老人更多的养老服务。
其次,工作单位性质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不同工作单位的人群所受的环境不一样,了解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导致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具有差异。对比其他工作类型和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人群,国企、事业单位、外企等工作群体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最后,性别没有通过显著性建议,男女对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并没有体现出差异。
在家庭因素中,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与子女的孝顺程度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儿女的数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和配偶、子女一同居住以及婚姻状态为已婚的人更多地选择家庭养老,与子女共同居住,可能的原因是他们依赖于习惯的生活环境,不希望以后的赡养环境发生变化。非婚和独居的人对于养老模式具有更宽泛的选择范围,没有过度依赖于家庭、子女,更多地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偏向于与社区邻居进行相处。不同的子女孝顺程度也有不同的养老模式的选择,我们发现子女孝顺的人更多的倾向于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而子女不孝顺的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
在经济因素中,经济来源和用于家政方面的支出在99%的置信条件下显著,用于医疗方面和保健方面的支出在95%的置信条件下显著。经济来源于自己工资的人群可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有更多的比例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可能的原因是自己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对养老服务需求就有比较多的选择空间,想要达到更大程度的满足。而经济来源于其他方式比如退休金、低保、子女赡养费和XX补贴资助这些的人群相对来说经济不那么自由,再加上勤俭节约的思想,就会偏向于家庭养老,因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需要更多的金钱投入,处于没有更多稳定的经济收入困境,他们就没有将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优先选择。用于家政服务、医疗支出、保健支出的人群的特征是,每月支出的水平越高,特别是每月支出水平达到500元以上的人群,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例就越大,其次是机构养老,而每月支出水平在0-200元之间的人群,就会更加倾向于家庭养老。可能的原因是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收费较高,养老支付能力不强的人群更倾向于家庭养老。
在社会因素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度和了解程度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从分析结果可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知晓度越高,越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知晓度越低,越倾向于家庭养老。虽然说社区居家养老的知晓度不高,但是对此模式的接受程度却是达到65.9%,中立的人群占30.7%,不接受的仅有3.4%。这就说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加上各地区之间的实施情况不尽相同,如果对这一养老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有限,自然行动上就会比较谨慎。只有认知程度提升了,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才可以实现更多的养老需求,达到更高的满意度,老年人才会在此基础上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接受更高层次的养老方式。具体结果分布见下表4-3。
表4-3 影响养老模式倾向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类别 | P值 | c2值 | |
个人因素 | 性别 | 0.411 | 2.875 |
地区 | 0.067 | 35.076 | |
年龄 | 0.021** | 28.017 | |
文化程度 | 0.091 | 18.884 | |
工作单位性质 | 0.003*** | 34.488 | |
家庭因素 | 婚姻状况 | 0.009*** | 22.082 |
儿子数量 | 0.722 | 14.11 | |
女儿数量 | 0.279 | 21.007 | |
子女孝顺程度 | 0.004*** | 24.507 | |
居住情况 | 0.000*** | 31.077 | |
经济因素 | 经济来源 | 0.000*** | 41.09 |
月收入水平 | 0.604 | 7.318 | |
生活支出水平 | 0.16 | 16.733 | |
医疗方面支出 | 0.041** | 17.503 | |
保健方面支出 | 0.01*** | 21.751 | |
家政服务支出 | 0.000*** | 30.733 | |
社会因素 | 是否有医疗保险 | 0.068 | 7.124 |
社区居家养老知晓度 | 0.007*** | 22.724 | |
社区居家养老接受度 | 0.000*** | 30.242 |
***、**表示分别在1%、5%水平下显著
4.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二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调查群体中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经济因素等自变量对五大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本文采取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李克特量表中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表示“迫切需要”、“有点需要”“需要”“比较需要”的数据赋值为1,将“不需要”的数据赋值为0,下表4-4和表4-5仅展示显著部分的回归结果数据。
4.5.1 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经济来源、月收入水平、医疗方面支出、保健方面支出、家政服务方面支出对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有影响。其中,年龄整体对家政服务(洗衣、打扫卫生)、做饭送餐、帮忙代购生活物品都有影响。从整体来说,经济来源这一因素对家政服务(洗衣、打扫卫生)、做饭送餐服务项目的需求都具有影响,其中对比经济来源“其他”的人群,经济来源于“工资”部分的人群对洗衣、打扫卫生的需求和做饭送餐的需求分别下降99%和94%,可能的原因是经济来源于工资的人群还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自己解决基本的家务活,不太需要别人提供这份需求服务。
月收入水平对洗衣、打扫卫生服务项目具有显著影响。收入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对洗衣、打扫卫生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收入水平越高,越能够支付这部分服务的支出。每月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和用于家政服务方面的支出对洗衣、打扫卫生服务需求具有显著性影响,每月用于保健方面支出对帮忙代购生活物品具有显著影响。对比每月用于医疗支出水平在800元以上的群体,支出水平在0-200元和200-500元的人群对洗衣、打扫卫生的服务需求都降低99%左右,可能的原因是支出水平越低,经济支付能力不足,对家政服务类的需求就会相应降低。每月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对帮忙代购生活物品具有影响,可能的原因是目前有一部分代购是以老年人的保健产品为主,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
4.5.2精神慰藉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发现,儿子数量和女儿数量对陪同聊天服务需求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儿子和女儿的数量分别减少一个,对陪同聊天这一服务项目的需求会增加2.24倍和2.74倍。退休后,老年人不需要工作,也没有同事之间的交流,日常xxxx显得特别无聊。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加,精神xxxx变得越来越孤独和空虚,特别是离婚或丧偶的人,缺少另一半的陪伴,会更多地希望有子女陪同聊天,度过老年生活。空巢老人因为没有子女,没有依靠且缺乏安全感,长时间内的精神压抑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产生,不利于晚年幸福生活。
4.5.3 医疗护理服务类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和家政服务方面的支出都对日常陪护、上门护理服务和陪同就医、陪同康复训练服务具有显著性影响,每月用于医疗方面支出对陪同就医、陪同康复训练服务也有影响。年龄越大,老年人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就会更加强烈,因为年龄增加,身体状况不如从前,生病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进行陪护。每月用于家政服务和医疗方面的支出越多,即认为经济支付能力越高的人,这部分人群的养老支付能力也相应变高,就会产生更高的医疗护理服务类需求。
4.5.4 其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儿子数量、经济来源、每月用于家政服务支出对于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需求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医疗保障服务需求和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服务需求没有出现显著性因素,我认为可能的原因这两类服务需求的程度是最高的两类服务,即需求强度很强,不同特征的人群都对这两类需求持“需要”态度,“不需要”的选项人数特别少,影响模型整体分析,导致最后回归结果没有出现理想的显著性因素。
表4-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影响因素 | 分类 | 洗衣打扫 | 做饭送餐 | 代购 | 文化娱乐 |
年龄 | 30-39岁 | N/A | 17.819 | 1.907 | 3.774 |
40-49岁 | 42 | 4.844 | 2.007 | 5.694 | |
50-59岁 | 172** | 23.608 | 5.977 | 5.447 | |
60-69岁 | 22 | 2.872 | 0.547 | 1.285 | |
70-79岁 | 1.9 | 0.814 | 0.446 | 0.113 | |
80岁以上 | 1** | 1** | 1** | 1 | |
儿子数量 | 0.671 | 0.644 | 0.771 | 1.392 | |
女儿数量 | 1.216 | 1.169 | 1.211 | 1.105 | |
经济来源 | 工资 | 0.006*** | 0.057*** | 0.283 | 0.359 |
退休金 | 0.065 | 0.043** | 0.339 | 2.101 | |
低保 | 0.068 | 0.042 | 0.984 | 0.144 | |
子女赡养费 | 0.714 | 0.415 | 0.980 | 10.875 | |
XX或社会资助 | N/A | 0.008 | N/A | N/A | |
其他 | 1** | 1** | 1 | 1 | |
月收入水平 | 1000元以下 | 0.087 | 34.705** | 4.767 | 0.217 |
1000-3000元 | 0.312 | 1.241 | 1.042 | 0.674 | |
3000-5000元 | 3.898 | 1.698 | 1.887 | 1.323 | |
5000元以上 | 1** | 1 | 1 | 1 | |
医疗方面支出 | 0-200元 | 0.003*** | 1.293 | 1.668 | 2.301 |
200-500元 | 0.004*** | 0.993 | 1.309 | 1.758 | |
500-800元 | 0.027 | 2.621 | 1.959 | 2.212 | |
800元以上 | 1** | 1 | 1 | 1 | |
保健方面支出 | 0-200元 | 26.181 | 0.403 | 0.088 | 0.258 |
200-500元 | 50.439 | 1.680 | 0.241 | 0.847 | |
500-800元 | 14.280 | 1.547 | 0.516 | 0.376 | |
800元以上 | 1 | 1 | 1** | 1 | |
家政服务支出 | 0-200元 | 0.682 | 4.627 | 1.292 | 5.368 |
200-500元 | 23.544 | 18.502** | 1.645 | 7.625 | |
500-800元 | 17.046 | 10.267 | 7.967 | 27.359*** | |
800元以上 | 1*** | 1 | 1.529 | 1 |
表4-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续上表)
影响因素 | 分类 | 陪同聊天 | 陪护、上门护理 | 陪同就医康复 | 法律咨询及援助 |
年龄 | 30-39岁 | 7.949 | 1.273 | 3.740 | N/A |
40-49岁 | 7.408 | 1.966 | 4.759 | N/A | |
50-59岁 | 18.375 | 3.310 | 20.667 | N/A | |
60-69岁 | 3.416 | 0.175 | 13.763 | N/A | |
70-79岁 | 0.201 | 0.012 | 0.046 | N/A | |
80岁以上 | 1 | 1** | 1** | 1** | |
儿子数量 | 3.242** | 0.858 | 0.793 | 4.152** | |
女儿数量 | 3.740*** | 0.772 | 1.129 | 0.513 | |
经济来源 | 工资 | 1.326 | 1.463 | 0.695 | 0.011** |
退休金 | 2.016 | 2.858 | 1.230 | 0.011 | |
低保 | 0.260 | N/A | 0.409 | N/A | |
子女赡养费 | 31.803 | N/A | N/A | 0.186 | |
XX或社会资助 | 0.649 | 0.024 | 0.763 | N/A | |
其他 | 1 | 1 | 1 | 1** | |
月收入水平 | 1000元以下 | 4.288 | 0.660 | 0.594 | 152.792 |
1000-3000元 | 0.499 | 0.259 | 0.419 | 6.642 | |
3000-5000元 | 0.345 | 0.472 | 0.711 | 4.532 | |
5000元以上 | 1 | 1 | 1 | 1 | |
医疗方面支出 | 0-200元 | 0.042 | 0.042 | 0.313 | 0.027 |
200-500元 | 0.035 | 0.017** | 0.031 | 0.077 | |
500-800元 | 0.013** | 0.052 | 0.135 | 0.006** | |
800元以上 | 1 | 1 | 1** | 1 | |
保健方面支出 | 0-200元 | 0.370 | 3.612 | 4.641 | 3.420 |
200-500元 | 1.463 | 8.806 | 8.317 | 4.243 | |
500-800元 | 0.277 | 6.145 | 24.89 | 35.408 | |
800元以上 | 1 | 1 | 1 | 1 | |
家政服务支出 | 0-200元 | 0.733 | 10.518** | 22.06** | 0.059 |
200-500元 | 19.488** | N/A | N/A | 91.325** | |
500-800元 | 4.784 | 82.510** | 49.279** | 0.602 | |
800元以上 | 1 | 1** | 1** | 1** |
***、**表示分别在1%、5%水平下显著,N/A表示无效值,表格数值为OR值(比值比)
5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研究结论
经过对296份数据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单因素卡方检验,我归纳得出几点结论。
5.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知晓度低,家庭养老仍为首选养老方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知晓度低但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目前的首选养老方式。在调查的人群中还有半数的人是根本不了解或仅了解一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家庭依然承担着老年人养老的重要作用。此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受到传统养老模式的挑战,XX和社区工作者宣传工作不到位,因此还没有得到大多数老年人的青睐。XX、社区服务传送方与老年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多数老年人还没有亲身体验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便利,也不知道它可以有效整合传统养老模式的资源,提供让人更满意的服务。
5.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水平普遍较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水平较高,医疗保障、陪同聊天及心理疏导和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这三类服务项目的需求呈高表达。X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由低到高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15]。日常生活照料类的服务是最基本的服务,人只有被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医疗护理服务中的医疗保障服务、上门护理及陪护服务和陪同康复训练服务都呈高需求型,疾病是阻碍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最大的影响因素,老年人怕生病了没人照顾,需要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就医治疗。
除此之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重视,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需要人陪同聊天以及心理疏导。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16]。对比身体健康,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同样重要,他们需要被满足更多的精神需求,需要更多的社交活动。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服务也呈高需求性,人一旦年纪越大安全感就会越不足,对于这一高需求的服务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机构应加强其供给,从而增强老年人的满意度。
5.3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具有个体化差异
不同年龄、工作单位性质、婚姻状况、经济来源、子女孝顺程度、居住状况和经济来源和支出水平的人群对于养老模式的倾向性不同。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发现,个人因素中,低年龄层次的人群更偏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这部分人群身体状况、自理能力都比高龄老年人情况要好,喜欢尝试接受新的事物,更愿意首选尝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工作单位条件较好的人群由于所生活的环境和拥有的工作福利待遇较好,因而更容易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家庭因素中,已婚、与子女或是配偶共同居住的调查者会首选家庭养老模式,而非婚、独居的人群则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他们并没有过度依赖家庭环境,反倒因为孤独更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的邻里互助关系,社区之间相处融洽,晚年生活也能得到更大的保障。子女的孝顺程度也影响养老模式的倾向性,对子女不那么孝顺的家庭而言,社区比家庭更能给老年人带来快乐。
经济因素中,不同的经济来源也对养老模式的倾向性不同。经济来源于工资的群体有相对稳定的经济保障,他们相对经济自由,可以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为了提升自己更高层次需求的满意度,他们会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我们认为每月用于家政服务支出、医疗支出和保健支出越高的人群具有更高的经济支付能力,对养老服务支付意愿较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更大。
5.4年龄、经济收入因素影响最显著
年龄、经济来源、子女数量、在医疗、保健和家政服务方面的支出等因素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程度有影响。年龄的显著性影响体现在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两大类服务项目上,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具体状况提供精准的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由于身体状况已经不如从前,他们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照顾护理。
收入水平、每月用于医疗方面支出和家政服务方面支出对洗衣、打扫卫生等家政服务需求具有影响,家政服务方面支出和医疗方面支出对医疗护理服务类需求具有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且经济收入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成正相关关系。因此,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如果得到增加,对养老服务的购买能力就增加,就有可能激发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多的需求。此外,精神慰藉服务项目需求受到子女数量的影响,子女起到赡养、陪伴老年人的重要角色,晚年的精神娱乐生活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子女,子女的陪伴能缓解老年人的孤独空虚的现状。法律咨询和援助的需求也受到年龄、经济来源、每月用于家政服务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医疗保障和紧急情况下有人及时救援这两类高需求强度的服务项目没有出现显著性因素。
6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建议
6.1XX应当在各环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XX是建设整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导者,应当在各个环节体现出其核心主导作用。第一,监督相关养老部门完善关于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法律政策。中央XX在出台更多扶持政策的同时,还应当监督相关养老部门将政策落到实处,比如可以建立地区监督机构,或者非XX组织监督机构,通过问卷调查或暗访等形式进行监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养老服务项目的增加,所以养老行业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避免出现过多流于表面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从而出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满意度并没有提升的现象。
第二,适当加大补贴力度,扩大XX购买服务范围。经济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再就业作为缓解老龄化现象带来巨大压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因为其能增加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XX应当更多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问题,给予他们更大的XX补贴力度,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将他们原本没办法实现的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另外,国家在继续实行XX购买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增扩其范围,在符合条件下放宽可享受条件,争取让更多的困难老人享受到免单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利用率[17]。在经济保障方面,我们还可以借鉴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从而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老年护理保险是针对那些身体衰弱需要他人辅助全部或者部分日常生活的被保险人,解决护理服务产生的高额费用,在经济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18]。
6.2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知晓度也会影响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可以通过发放传单、手册等途径进行上门介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举行讲座宣传,现场抽取少数老年人去体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新型的养老模式。其次,也可以向老年人的子女这些年轻一辈介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从子女角度转变老年人依赖于家庭养老的封建思想,在家庭中形成“敬老、爱老、孝老”思想与行动。再者,也可以将其他福利机构和社区的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社区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最终以实际的服务成果来改变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尽可能对其养老服务的偏好进行一定的转变,早日将老有所养的目标变成现实[19]。
6.3丰富个性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推行居家养老方式的首要目标就是在目前已有的养老资源下,想办法让老人对基本需求达到满足程度,从而达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细化剖析老人需求,深度挖掘服务供给,尽可能满足老人需求,以实现供需的适度匹配,是居家养老实施的最终目标[20]。所以,社区养老行业应当根据不同年龄、家庭条件、经济收入水平和对养老服务支出意愿等因素对老年人进行广泛的调查,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数据对各种不同情况的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提高服务供给的有效率。高度重视老年人高需求强度的养老服务项目,比如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以及紧急情况下需要人及时救援的服务,这些都是老年人目前最迫切得到帮助的服务项目,XX以及相关的养老部门应当据此加快这些养老服务项目的实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6.4提高社区居家养老人员的服务质量
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及质量也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因素之一。相关机构应当给予社区工作者更多提升学习的平台,通过培训、考核等各种形式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各大高校尽可能的开展一些老年人护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此外,子女和老年人都会担心社区工作者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因此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应当加强护理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定向培养,通过专业且高质量的服务消除这部分人群的顾虑。同时,在管理人才方面,要充实基层管理力量,设立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岗位,提高政策落实的有效性[6]。最后,还应当提升社区工作者敬老爱老的思想,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吸引提倡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中来,形成浓厚的社区居家养老氛围。
7展望
本文初步调查了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情况,利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了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总结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技术原因和时间问题,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本次调查涉及的区域范围比较广泛,个人收取问卷的能力有限,没有达到丰富的样本量。其次,加上问卷调查的设计单选题选项偏多,没有做到严格的分层调查,因而对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显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有些回归结果不够理想。再者,还有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没有加入到本研究的自变量,比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等因素,也没有从现有的养老资源即供给角度入手,去分析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现有状况。以上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本调查出现的结果与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今后应当继续扩大阅读量并加以改正,增加样本量。如果条件允许,未来还可以对某一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可能会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 Stoddart H, Whitley E, Harvey I, Sharp D.What determines the use of home care services by elderly people?.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J].2002,(5):348-360.
- Bing‐Jonsson P C, Foss C, Bjørk I T. 2016.The competence gap in community care: Imbalance between expected and actual nursing staff competence. Nordic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36(1): 27‐
- Georgakis M K, Papadopoulos F C, Protogerou A D, et al. 2016.Comorbid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Late‐Life Depression Increase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Cohort of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Individuals in Rural Greece.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2016: 0891988716632913.
- Kr tilová,V.Unmet Need For Health Care———A Serious Issue forEuropean Elderly? [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20(31):217-225
- 钱香玲,朱蓓,张冰蟾,胡斌. 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知晓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 现代预防医学,2018,45(09):1598-1602+1626.
- 陆杰华,周婧仪.基于需求侧视角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对策思考[J].河北学刊,2019,39(04):166-171+184.
- 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40(01):98-112.
- 凌文豪,王晗. 健康状况、群体差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基于开封市的实证调研[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4):108-114.
- 蔡山彤,敖楹婧.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基于成都的社会调查. 人口与社会, 2016, 32( 3) : 23-35.
- 郭竞成.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强度与需求弹性——基于浙江农村老年人问卷调查的研究[J]. 社会保障研究,2012(01):47-57.
- 李兆友,郑吉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实证分析——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6(05):18-26.
- 仉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J]. 河北学刊,2015,35(01):214-217.
- 穆光宗.中国都市社会的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80-87.
- Cantor Marjorie, Virginia Little. Aging and Social Care[J]. Handbook of Ag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1985: 745-781.
- 张静.中国老年人的需求分析——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切入点[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4):27-30.
- 丛春霞,彭歆茹. 城市居民居家养老服务供需问题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01):49-56.
- 李放,王云云.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鼓楼区的调查[J]. 人口与社会,2016,32(01):51-60.
- 丛春霞,彭歆茹. 城市居民居家养老服务供需问题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01):49-56.
- 李玉娇.医疗保障水平、服务认知差异与养老方式选择——制度效果会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吗?[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18-124+136.
- 郭丽娜. 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平衡:基于“弹性”的经济学分析框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5):1248-125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