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 ——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 一国在倡导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节约会部分被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抵消掉。本文采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于产业面板数据估算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运用2004-2010年主要产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引起

  摘要:一国在倡导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节约会部分被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抵消掉。本文采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于产业面板数据估算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运用2004-2010年主要产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能源回弹效应确实存在,制造业平均回弹效应最低,为12.5%,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平均回弹效应最高,为227.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回弹效应都大于100%,即出现了“逆反效应”。最后,基于分析测算结果,文章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改革等能源消费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效率;回弹效应;技术进步;面板数据模型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研究背景
  人类生产生活以化石能源为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维持不断增长的人类社会,那么对化石能源节约的需要是受争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能源消耗快速上升,同时也迅速增加了对国外能源的依赖需求。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速度和规模惊人,煤炭利用效率低。从1980年的60275万t标准煤到2009年的306.647千万t标准煤,我国的能源耗费量年均增长为5.22%。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197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201.54亿元;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65890.39亿元(以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1978年的能源消费量为5.71亿万t标准煤,到2010年的32.5亿万t标准煤。2011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21.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已经不容置疑。从原料的提取到向消费者运输商品,能源是使经济从经济全球化优势中获益的关键资源。在这个意义上说,能源的合理利用对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十八世纪中叶以来,能源一直是一个令人高度垂涎的资源。收购,提取、运输和消耗资源的比赛,从能量的最基本的形式到新生产技术的前言,使得分析生产和消费倾向变的日益重要,是保障未来资源供应的一种手段,该资源对全球经济来说非常重要。
  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导致许多国家针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促进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确定能源效率最低水平的标准来提高能源效率。该政策已被大多数欧盟国家采纳。能源效率提高不只被视为一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收益,而且是作为一种资源替代来源的一种方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方针,制定了节能减排的量化指标,节能减排对中国推动经济转型有很强的约束力。能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约束。为减少能源使用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制约及瓶颈作用,在经济迅速增长和需求不断提高的人民物质生活现实条件下,人类利用各种办法来减少能源使用量。为应对能源挑战中国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这一重大举措。在对能源依赖的背景下,没有能源部分重组的可持续经济过渡难以想象。能源是影响许多经济趋势,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影响全球气候气体的一个关键因素。
  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在能源节约可以用基本的物理原理和工程模型来估算。然而,由于这种提高节约的真实能量通常达不到这样的估计。对这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能源消耗,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收益将由增加的消费量所抵消。这有时被称为反弹效应或者回火效应。例如,我们考虑购买一台耗能少的新空调。如果新空调操作时间和新空气温度设定是和旧的相同的,由于技术进步减少能量消耗。然而,这种改善也降低了操作成本导致对空调的额外需求。由于更高的能源效率造成成本降低所增加能源需求被称为反弹效应。
  1.1.2问题提出
  回弹效应,也称K-B假说,可以定义为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引起的预期节能量和实际节能量之差。回弹效应也通常表示为一个从能源效率提高预计节约能源的百分比,因此20%的反弹效应意味着只有80%的预期的能量节省是实现的这种效应包含三部分:直接回弹效应,间接回弹效应和动态市场效应。许多能源效率提高并不会降低被工程模型预测的耗能量。这些改进使能源服务更便宜,所以增加这些服务消费。这被称为直接反弹效应。即使能源服务的消费仍然不变,节约能源在整个经济可能会低于简单的计算表明是有原因的。例如,省油的汽车司机可能会花费节省下来的钱购买汽油上其他能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如海外飞行。同样,任何减少能源需求将转化为较低的能源价格,鼓励增加能量消耗。这些机制被统称为间接反弹的效果。直接和间接的反弹效应的总和代表整个经济的反弹效应。动态市场效应分析比较难,需要一个考虑到资源价格变化和随之产生的能源需求变化的宏观方法。此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必须考虑在内。反弹或回火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一直是经济学家激烈争论的话题。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如何改善整个经济能源效率的制度。与改进不存在的案例相比,人们普遍认为这样的改进将减少能源消耗。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采用实证研究检验回弹效应在我国主要产业是否存在,丰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从现实意义来看,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通过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为我国制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等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我国能源消费问题的现状,发现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的方法;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回弹效应的研究,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比,指出国内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构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估算我国主要产业回弹效应;为检验提高技术政策对节能是否有效,选取2004-2010年中国7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基于分析测算结果,提出有效合理的能源消费政策建议。
  1.3.2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是从回弹效应理论开始。首先,为了对回弹效应理论知识充分了解,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文献,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和以后回弹效应研究趋的势。其次,根据所做总结确定本文研究的方向和范围,得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再次,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包含产出、资本、劳动和能源投入的生产函数模型,按照索洛余数的方法对技术进步引起的回弹效应进行估算。
  2、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中国7个产业,即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经济产出、劳动、资本和能源的数据进行搜集,然后用计量软件对搜集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在利用回弹效应估算模型分别估算出七个产业回弹效应的大小,结果证实我国7个产业确实存在回弹效应。

  1.4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利用回弹效应的标准定义,借助本文理论模型的分析,对我国七大产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进行估算。第二,当前我国对回弹效应的研究不足是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缺乏对我国各行各业能源消费进行研究。而本文则考虑到从我国七大主要产业出发,采用2004-2010年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估算,扩展了各产业宏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研究。

  2文献综述

  2.1回弹效应的国外研究现状

  2.1.1回弹效应的定义
  WilliamStanleyJevons(1865)最早开始对回弹效应进行研究,他认为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费不降反增,即著名的“杰文斯矛盾(JevonsParadox)”[]。然而Khazzoom(1980)是当代第一个凭经验研究杰文斯悖论组成部分,表明在长期开来,各种能源服务的需求弹性(如热水和中央供暖系统)超过-1,这意味着这些服务的能量效率可导致家庭能源消耗的增加。但是,他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需求弹性。Khazzoom引发了关于回弹效应重要性的辩论并带来回弹效应理论研究开端[]。杰文斯矛盾后来被HarryBrookes(1978)解决了,他将能源生产率和其对经济剩余纳入分析,认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会使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从而加大了对能源消费的需求[]。
  国外学者己对回弹效应展开深入探讨,对回弹效应的定义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一是宏观定义。Saunders(2000)[][]、Tim(2007)[]、Wei(2006)[]等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回弹效应进行定义,将回弹效应表示为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源效率之比。同时,Sorrell(2009)认为回弹效应的定义应该考虑到研究对象的范畴,并认为应该将回弹效应分为短期、中期及长期效应[]。二是微观定义。即对微观主体主要以家庭、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
  2.1.2回弹效应的分类
  回弹效应是由于更高能源效率导致有效价格降低从而造成能源使用增加并且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回弹效应(Directeffects)。由于产品价格降低消费者期望使用更多的任何产品或者服务。直接回弹效应是最熟悉和广泛整体或者整个经济反弹效应研究部分。其中还包括间接效应。例如,和其他商品和服务有关的由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的能源消耗。与Khazzoom(1980)开始已经有一系列对不同能源服务的直接回弹效应估计。这些研究在定义、方法和使用数据上极其多样。尽管研究越来越多,证据却仍然很少、不一致和主要局限在每个能源消费数据有限。这些原因阻止了对直接回弹效应的理解和在不同的情况下用适当的方法来估算其大小,也使得识别具体研究的关联变难。二是间接回弹效应(Indirecteffects)。当能源价格越低时,越多的收入可以花费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比如假期,其中涉及能量消耗。三是经济扩张效应(EconomyWideeffects)。由于科技创新造成的长期经济变化,由其他生产因素替代带来的消费者偏好变化或社会组织,指整个宏观经济系统层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能源服务实际价格下跌可以减少整个经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价格,造成在能源密集型产品和以能源密集度较低为代价可能获得收益的行业一系列价格和数量调整[]。
  2.1.3回弹效应的实证研究
  估算回弹效应的模型来有以下几种:
  1、利用C-D生产函数进行实证研究。Saunders为了测算能源效率以一定的速度持续增长会在何种程度上改变能源消费和经济产出,将CES生产函数嵌入C-D函数中,研究结果证实能源效率的提高总会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Howarth(1997)对Saunders作出批评,提出在Saunders研究中提供能源的资本成本是不可忽略的[],Wei支持Saunders研究,两人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相似结论。在能源实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Howarth测算出在短期内提高20%的能源效率会带来1%-2%产出增长,在长期内提高20%的能源效率带来3.6%产出增长的结论。
  2、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Jorgenson(1993)以X35个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这35个行业的基础数据,通过在三要素生产理论上加入资本这个要素,形成劳动、能源、原材料和资本四元生产函数,证实了X大部分行业能源消费增加是由技术进步造成的[]。
  3、利用一般均衡模型(CGE)进行实证研究。CGE模型是由代理竞争行为和价格出清市场关系组成。价格刚性与非均衡的缺乏和和资本流动一起使得模型相关在一个长期的角度来看。Semboja(1994)第一个采用CGE模型测算回弹效应,在假设能源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得出结论是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估算出肯尼亚的回弹效应都大于100%[]。Glomsrod(2005)等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回弹效应非常明显,甚至超过100%,煤炭使用效率产生的回弹量几乎将其产生的节能量全部抵消[]。Hanley(2005)采用用同样的方法以苏格兰为研究对象,估算出若将提高苏格兰所有部门的能源效率提高5%,产生的回弹效应大概是123%,但此模型的特点在于用CO2的排放量来衡量回弹效应而且采用的数据并不是整个宏观经济层面而是区域层面[]。

  2.2回弹效应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大多在宏观层面上对国内的回弹效应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有:周勇(2007)用中国1978-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估算出中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在30%-80%波动[]。刘源远、刘凤朝(2008)采用省际面板数据,结果显示1986-2005年,我国总体平均反弹效应为53.68%[]。王群伟、周德群(2008)用运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采用1993—2005年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性较为明显[]。查冬兰,周德群(2010)[]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CGE),分别分析了石油、煤炭和电力的利用效率提高4%后,整体经济对它们消耗的回弹效应分别为32.17%、32.28%和33.06%。其余文献涉及到的省市有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湖北省[]、贵州省[],时间跨度最长的为31年;涉及到中国的区域有东北三省[]和三大经济区域[]。从具体产业角度考虑能源回弹效应的文献诸如,陈凯利用2000-2007年数据,得出钢铁行业平均回弹效应高达130.47%[]。刘阳等(2011)利用1986-2010年数据,测算出中国橡胶业平均回弹效应大小为38.26%[]。

  2.3研究现状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回弹效应的研究梳理可以看出,回弹效应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研究回弹效应的测算结果各不相同,其数值的大小对能源的影响也不同。究原因有两点:一是研究对象不同。国内外回弹效应实证研究对象有对国家整体进行研究,有对工业、钢铁业、橡胶制品业和城镇交通等不同的行业部门进行研究,也有以不同的省市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由于所用的基础数据不同,测算结果各不相同是正常的。二是运用的测算模型不同。在对回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时,所用的测算模型非常重要,在回弹效应的实证研究中,估算模型对研究的结果影响非常大。不同模型对同一对象测出的结果也会相应不同,国内外回弹效应的测算模型有LMDI、DEA、C-D生产函数、IPAD、MES、GGE、IPAT等方法,选用的模型不同,研究结果也会不同。我国对回弹效应的研究大多为实证测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地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我国能源回弹效应缺乏微观对象的研究,集中对宏观对象的研究,缺乏对回弹效应作用机理的探索,成为回弹效应研究的发展的约束。

  3回弹效应的实证测算

  3.1回弹效应估算模型

  根据索洛余数的方法,通过估计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可以得到技术进步贡献率。考虑三要素的新古典生产函数模型,则其总量生产函数为:
   Yit=Aitf(Kit,Lit,Eit) (3.1)
  其中:Yit是产业i时间t的实际GDP;Ait表示技术进步,设定Ait=Aitexpn;Kit是产业i时间t的资本存量;Lit是产业i时间t投入的劳动;Eit是产业i时间t的投入的能源,通过以上使用C-D函数可以估计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产业生产函数为:
  (3.2)
  两边取对数得
  (3.3)
  参数α,β,γ分别表示为资本、劳动和能源的产出弹性,通过回归可以获得α,β,γ的值。在考虑能源投入的三要素生产函数中,设gY、gK、gL和gE分别表示经济产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能源投入的增长率,根据索洛的思想,则:
  (3.4)
  其中:gA为索洛余数,代表广义技术进步,根据索洛余数简单估计出技术进步贡献率:
  (3.5)
  在获取同样能源服务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会使所需要的能源投入降低,但是同时技术进步而提高的能源效率和经济同步增长,所以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减少的能源消费会部分被回弹效应(ReboundEffect)所抵消。
  设t-1年的能源强度为EIt-1=Et-1/Yt-1,理论上技术进步节约的能源量为:
  (3.6)
  由能够计算出由于技术进步产生的增加的经济产出和伴随其增加消费的能源
  (3.7)
  综合以上公式得出t年因技术进步产生的回弹效应为:
  (3.8)
  式(3.8)表明回弹效应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技术进步使得能源强度降低从而使能源消费降低;二是技术进步使得经济扩张从而使得能源消费增加。回弹效应为这两个方面的比值。见图3.1.
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 ——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回弹效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能源效率提高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能源消费,如果回弹效应较高,就说明需要采用比较高的能源价格来维持制定的技术政策,要不然很难实现技术上可带来的能源消费的节约。

  3.2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的数据样本为2004-2010年中国7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即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由于没有资本存量的统计数据,本文将资产投入Kit的测算以2004为基准年,采用张军等(2004)[28]在计算省际资本存量所计算得出的折旧率9.6%,按永续盘存法以2004年为不变价格计算各产业各年的资本存量。其中,2004-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投资品价格指数都取自《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劳动的工资收入,作为劳动投入量的替代,因而数据Lit,Eit,Yit均取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3.3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对面板数据采用Levin,Lin,Chu检验方法,原假设为存在单位根,即满足原假设的面板数据是非平稳的。变量lnY,lnK,lnL,lnE及其一阶差分的检验结果见表3.1。
  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 ——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从表3.1可以看出,Levin,Lin,Chu检验方法表明4个变量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故4个变量lnY,lnK,lnL,lnE均满足一阶单整性。

  3.4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由于4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如果面板数据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估计模型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Pedroni(1999)的协整检验方法,原假设是没有协整关系,允许异质面板的存在,检验结果见表3.2。
 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 ——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由统计检验值可知,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所以至少部分要素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即面板估计不存在伪回归问题。

  3.5Husman检验

  原假设为应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Husman检验,结果如表3.3
 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 ——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由HausmanTest统计量(W)是1.45,p值是0.69,大于0.05,接受原假设: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故得出结论可以将模型设定为随机模型。

  3.6回弹效应估算结果与分析

  在验证了式(3.3)的生产函数中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估计,回归结果见表3.4。
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 ——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由上述结果,结合公式(3.5)~(3.8)计算出各产业技术进步带来能源节约量和带来的经济增长而引起的能源消费量和反弹效应,结果见表3.6。回弹效应的定义表明,如果某年相对于基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为负值,这种情况下计算出的回弹效应值是无效的,改值不具有经济层面上的意义,在后续回弹效应分析中剔除相应的回弹效应值。
  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 ——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从计算结果来看,2004~2010年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存在能源回弹效应。其中,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平均较低,分别为12.5%和16.5%,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最高,为227.0%,其次为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为183.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回弹效应都大于100%,即出现了“逆反效应”。

  4政策建议

  4.1能源效率政策的潜在贡献必须重新评估

  能源效率可能受到提高能源价格政策鼓励,例如碳税,或者通过非价格政策,如建筑法规。这两个能源政策应继续发挥在能源和气候政策的重要作用。然而,许多制定这些政策的XX和独立评估无疑夸大了非价格政策对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贡献。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假设回弹效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是错误的。在某些情况下,经济扩张回弹效应的可能会超过50%,并有可能长期地提高能源消耗,例如高效节能技术,显著提高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力。在其他情况下,经济扩张的回弹效应可能要小一些。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回弹效应不可能是零。
  考虑反弹效应考虑将减少能源效率政策的明显成效。然而,即使考虑到反弹效应,许多能源效率的机会是非常划算的并会继续这样。假定市场和组织的失败是可以克服的,鼓励这些能源效率的机会应该能够增加实际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他们可能不会像以前认为减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那样多。

  4.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回弹效果在不同的技术、行业和收入之间差异很大。而这些差异不能被确切地量化。在政策评估中估计效果和使用这些估计能够更有效制定政策应该是有范围的。回弹效应在哪里估计的大,哪里就可能更需要提高能源价格的政策。降低资本和劳动成本以及能源成本“双赢”的机会,与回弹效应大小相关联。从本文的计算结果来看,2004~2010年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存在能源回弹效应。其中,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平均较低,分别为12.5%和16.5%,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最高,为227.0%,其次为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为183.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回弹效应都大于100%,即出现了回火效应,因此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更需要提高能源价格的政策。此外,将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业淘汰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费量。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有非常大大的优化升级空间,建议着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发展耗能较少的服务业,继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对工业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专注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行业,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发展,鼓励并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在各行业的开发和运用。

  4.3反弹效应可以通过碳、能源价格来缓解

  反弹效应可能通过碳、能源价格来缓解,不管是通过税收还是排放交易计划实施。碳、能源定价可以通过确保能源服务的成本保持相对稳定而能源效率提高减少直接和间接回弹效应。碳、能源定价需要以同时适应收入增长和反弹的影响的速度随着时间提高,仅仅是为了防止碳排放量的增大。如果排放量减少,则碳、能源定价需要更提高更快。
  当然,只靠碳、能源定价是不行的,因为它无法克服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扩散的很多障碍以及可能对收入分配和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应注重调节能源与其他要素的替代性。同样,强调解决市场壁垒的政策也是不足的,因为反弹效应可能抵消了能源节约。因此税收、法律法规等引导相关产业向低排放、低能耗和高效益的方向发展政策组合是必需的。具体而言,可建立合理的碳、能源价格体系,使得能源的使用实现有偿使用,以此来防止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的膨胀。

  5研究结论

  在新古典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下,采用2004-2010年主要产业数据,按照索洛余值的方法计算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估算了七大产业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回弹效应确实存在。我国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短期能源回弹效应波动相对剧烈。无法反应在中国通过提高技术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而节约能源消费量是否是可行措施。我国宏观层面及各部门的能源的回弹效应相比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均相对较大。
  各单独年份和各产业之间的回弹效应值差异较大。相比之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回弹效应最高,其次是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和农林牧副渔业回弹效应都比较低。因此,XX在制定能源政策时应该把握重点,显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些产业更需要提高能源价格的政策,以实现既定的节能目标。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些回弹效应低的产业,XX应当大力支持技术创新的投入,通过快速提高该产业技术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费量。
  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七大产业的能源产出弹性水平较低。回归结果显示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142,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670,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119,这说明七大产业的经济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的投入,物资资本的产出还比较低,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本文的局限在于一下几点:一、选择的方法,这一点很重要。本文研究并没有满足由洛文斯(1988)和格拉布(1990)提出的所有宏观经济评论的方法。二、如果考虑到宏观经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会降低回弹效应效果,甚至显示回弹效应不存在。本研究忽略了由效率提高产生的可能的任何费用。事实上,效率的提高,不管是由体制、组织、还是技术变革产生的,是成本影响过程的结果。这也适用于对XX放在做出回应的创新。这些举措的资金必须由私营部门的税收或提高在其他在公众活动的费用。三、能源效率的提高本身可能会影响未来替代可能性。四、数据年份跨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对长期回弹效应的分析。
        参考文献
  []Jevons,W.Stanley.TheCoalQuestionCanBritainSurvive[J].Firstpublishedin1865,reprintedbyMacmillanin1906,relevantextractsappearinEnvironmentandChange,February1974.
  []Khazzoom,J.Daniel.EconomicImplicationsofMandatedEfficiencyStandardsforHouseholdAppliances[J].TheEnergyJournal.1980,1l(2):21-40.
  []Brookes.L.G.Energypolicy,theenergypricefallacyandtheroleofnuclearenergyintheUK[J].EnergyPolicy.1978,6(2):94-106.
  []Saunders,H.Doespredictedrebounddependondistinguishingbetweenenergyandenergyservices?[J].EnergyPolicy.2000a,28(6-7):497-500.
  []Saunders,H.Aviewfromthemacroside:rebound,backfire,Khazzoom-Brookes[J].EnergyPolicy.2000b,28(6-7):439-449.
  []Terry,B.,Paul,E.,TimF.Themacro-economicreboundeffectandtheUKeconomy[J].EnergyPolicy,2007,(35):4935-4946.
  []TaoyuanWei.Impactofenergyefficiencygainsonoutputandenergyusewith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J].EnergyPolicy,2006,(35):2023-2030.
  []SteveSorrell,JohnDimitropoulos,MattSommerville.EmpiricalestimatesofthedirectreboundeffectAreview[J].EnergyPolicy,2009,37:1356-1371.
  []Greening,L.A.Greene,D.L.,Dilglio,C..Energyefficiencyandconsumption-thereboundeffect-asurvey[J].EnergyPolicy,2000,28(67):389-401.
  []Howarth,R.B.Energyefficiencyandeconomicgrowth[J].ContemptEnergyPolicy,1997(4),1-9.
  []Jorgenson,D.,WiIcoxen,P.Energyprices,productivityandeconomicgrowth[R].AnnualReviewofEnergyandEnvironment,1993,18,343-395.
  []Semboja,H.TheeffectsofanincreaseinenergyefficiencyontheKenyaneconomy[J].EnergyPolicy,1994:22(3),217-225.
  []Glomsrod,S.,Wei,T.Coalcleaning:aviablestrategyforreducedcarbonemissionsandimprovedenvironmentinChina[J].EnergyPolicy,2005:33(4),525-542.
  []Hanley,N.,McGregor,P.,Swales,K.,Turner,K..Doincreasesinresourceproductivityimproveenvironmentalquality?Theoryandevidenceon“rebound”and“backfire”effectsfromanenergy-economy-environmentregional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modelofScotland.UniversityofStirling,UniversityofStrathclyde,FraserofA1landerInstitute.2005,48:56-64.
  []周勇,林源源.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同报效应的估算[J].经济学家,2007,(2):45-52.
  []刘源远,刘凤朝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费反弹效应[J].资源科学,2008,30(9):1300-1306.
  []王德伟,周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7(175):74-80.
  []查冬兰,周德群.基于CGE模型的中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2):39-53,66.
  []白竹岚,诸大建,蔡兵.上海1978–2009年能源反弹效应的完全分解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09):1-7.
  []刚攀登,屈亚平,李敏.基于技术进步的浙江省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2010,(08):62-67.
  []薛光明.广东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研究[J].探求,201l,(140):7-10.
  []陈燕.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数据为例[J].经济问题,201l,(02):126-129.
  []白万平.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贵州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04):97-102.
  []彭远新,林振山.三元生产要素下的区域能源反弹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02):119-12.
  []马海良,黄德春,姚惠泽.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38-43.
  []陈凯,史红亮,闫波.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钢铁行业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04)24:30.
  []刘阳,柯佑鹏,何安琪.基丁技术进步视角的中国橡胶制品业橡胶消费回弹效应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05):459-463.
  [28]张军,吴桂英,张吉鹏.我国省际物资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541.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6月22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