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人们普遍认为物流业是本世纪经济发展一个的崭新领域,也是极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物流也被认为是货运企业在经营模式发展上的一个高级阶段。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越来越迅猛,相应的物流配送中心也得到越来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人们普遍认为物流业是本世纪经济发展一个的崭新领域,也是极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物流也被认为是货运企业在经营模式发展上的一个高级阶段。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越来越迅猛,相应的物流配送中心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和关注。物流配送中心的分布会对整个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和商品流通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则是现代物流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配送中心是一种以组织产品的储存、备货、理货、配装、运输等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它能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布局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中心建设之前,需要制定科学选址规划,目的是确定合理的投入,使未来的物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获得期望的产出。为了实现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如何设置物流配送中心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配送作为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与商流的最终实现联系最紧密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配送的内涵由简单到复杂,特别是在当今零库存控制与快速反应的生产经营方式下,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成为现代物流在经济区域内的一个缩影和全部活动的体现。在我国,发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能够以其特有的运动形态和优势调整流通结构,促使物流活动规模经济的形成。从组织形态上看,它是以集中的、完善的配送系统替代分散的、单一的物流行为;从资源配置上看,它以专业组织的集中库存代替社会上的零散库存。采用这种方式衔接产需关系,客观上可以打破流通分割和封锁的格局,更好地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购销格局中存在着流动资金占用过大、库存过大、物力分散、周转不灵、购销方式落后、产销关系不稳等多种弊端。发展配送服务,可以稳定企业之间的供销关系,合理降低库存和购销成本,节约运力,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亦可按照企业要求组织资源配备,实现生产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和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开展商业配送活动,必须相应地配备各种物流设施和设备,以提高配送的作业效率。商业配送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和配送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过程,其发展将不断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有利于创造社会整体效益。商业配送是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是一种库存、运力、信息等物流资源相对集中的综合性经济行为。通过发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项目的开发,国家资源的开发,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同时也为大量闲置设备设施投入生产提供了市场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税收收入及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合理宏观税负的确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由于人们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视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对于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已经有了很多学者及相关人士进行研究。2004年丁浩、李电生通过研究分析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并提出O一1整数规划模型,通过预选物流配送中心的备选地址和给定的物流配送中心个数来计算择优的始点,并确定上述模型中涉及的参数后计算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案的费用,最终取该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2007年杨茂盛、李霞分析了重心法选址模型及其优缺点,在配送中心的可变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缩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造模型,此模型能够有效克服重心法的不足。2007年肖江波、杨福兴基于Flexsim仿真方法探讨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确定、功能布置、平面布置方案以及装卸工作对配送中心仓库布局的要求,配送中心仓库建筑物的位置布局等要求。
  2008年王家聚运用重心法这种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来确定物流网点的位置。2008年周根贵、沈雁飞认为物流作为一种典型的服务行业顾客的满意度是必须放在首位的,而决定顾客满意度的众多因素中时间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将时间满意度这一概念引入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中来,尽可能保证服务设施选址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顾客的期望保持一致,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2009年于佳,朴在林等在GIS平台上运用惯性权重动态调整策略改进了粒子群算法,并有效地平衡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与局部的优化关系和局部搜索能力,最后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引入到农村变电站选址优化规划中。2009年许童羽、孙艳辉基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将改进微分进化算法(DE)引入到变电站网络选址中。此选址模型考虑了地理要素对选址成本的影响,并综合考虑了农村电网的特点和其所处的复杂地理环境和对变电站选址的影响使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国外研究现状
  选址问题(LocationProblem)起源于各类设施的勘察、布局以及建造等实际生产活动,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资源优化、空间组织的学科。国外对于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各种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并且形成了许多可行的模型和算法。1965年Hakimi提出了网络上的P一中心选址问题「4],即如何在选定p个设施的位置时能够使最坏的情况最优,例如使应急选址中的最大反应时间最小、救援设施到最近需求点的最大距离最小或者最大损失最小等,这一方法在医院、军队、紧急情况或者有着服务标准承诺的服务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集合覆盖问题最早是由Toregas等人提出的,这一问题的目标是在所有需求点都被覆盖的情况下,确定建立服务设施点的个数或者建设费用最小,并且如何配置这些服务设施的分布使地所有的需求点都能被覆盖到。c.s.Revene和H.A.Eiseit对集合覆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AdelAAly和JohnAWllite考虑了从服务设施点到达目的需求点之间的最短时间为随机变量的情况,给出了一种集合覆盖模型使得对于任何需求地点一旦发生事故,距离此需求点最近的服务设施到达此地点的时间小于或等于一个规定值。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考虑到预算等方面的限制,church和Revelle进一步提出了最大覆盖问题,它是集合覆盖模型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形,在实际的选址决策中如果要覆盖所有的目标点很可能会导致财政支出过高,而如果因为预算限制覆盖不到所有的目标点,则可以求解在服务设施点的数目和服务半径己知的时,如何设立P个服务设施点使得可接受服务的需求量为最大。1997年B.Adenso一diaz[9」考虑到传统的服务设施选址模型—集合覆盖模型要求所有的目标地点都必须要覆盖到,这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大量浪费,因此提出了MCLp(maximaleoveringloeationproblem)模型。这一模型考虑了在建立服务设施选址的现有资源的约束下如何能够使最大数量的人口能被覆盖,此模型应用在了西班牙Leon省的救护车基地选址问题中。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概述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物流配送中心概述
  一、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
  二、物流配送中心的分类
  (一)按照物流的功能
  (二)按照经营的主体
  (三)按照服务的性质
  三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第三章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规划
  一、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原则
  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所考虑的因素
  三、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一般流程
  四、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实例
  (一)基于时间最短的单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二)基于时间最短的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三)基于最大覆盖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结语

  四、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预计成果为字数在40000以上,严格符合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的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有质量保证的文章。
  第一阶段(09.10~.10.15),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及写作提纲;
  第二阶段(10.15~12.09),在提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资料充实文章内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写作提纲,开始初稿的写作;
  第三阶段(12.09~02.30),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由指导老师审查;
  第四阶段(02.27~03.20),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初稿的修改、完善;
  第五阶段(03.20~04.10),(www.fwsir.com)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定稿,并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五、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1.目前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资料比较丰富,参考资料容易获得;
  2.已学习了相关课程,对所研究问题的总体上有所把握;
  3.已参阅多篇相关文章,对所研究问题已有初步了解;
  4.有学院资深老师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璐.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8
  [2]李琴.农村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尹丽娜.物流配送中心选择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4]张朝霞.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方式探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
  [5]徐佳.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方法及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
  [6]刘志萍.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7]王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8]常小萍.乌沙山电厂海水淡化项目技术经济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
  [9]谢五洲.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10]张旭光.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11]董晓媛.物流中心及其选址方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2]魏娜.关于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13]汤希峰,毛海军,李旭宏.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J].东南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09(02)
  [14]李芬,徐国虎.基于遗传算法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求解[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3)
  [15]燕臣颖,董宝田,王兆伟.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07(10)
  [16]陈葆华,高红军.降低物流成本是零售业利润的新切入点[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05)
  [17]吴隽,任凤华,王文杰.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配送中心多目标选址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2)
  [18]肖岳峰,张昭.基于DEA的区域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05)
  [19]吴钦阳.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福建电脑.2009(06)
  [20]魏光兴.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综述[J].交通企业管理.2005(09)
  [21]徐军.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与方法综述[J].消费导刊.2007(12)
  [22]肖建华,熊欢.基于时效性和响应性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11(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797.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6月22日
Next 2020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