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孟州火龙舞的审美特征

摘 要

河南孟州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在这里生活着诸多能歌善舞的人,而火龙舞就是农民在田间作业中创造出来的。河南孟州火龙舞形态自然,霸气美观,是整个河南舞蹈体系中极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而在火龙舞的展现方式中,它的审美特征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将神话中的神龙活动的各个要素体显融入其中,既具有传统的舞蹈美观,又有着较高的观赏性,因为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河南孟州火龙舞也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艺术价值需要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且对审美特征进行一定的改观和提升,故本论文在现有的火龙舞蹈审美特征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火龙舞的观察,总结梳理火龙舞具体的审美特征,由此体现出河南孟州火龙舞的审美感与艺术感。

关键词火龙舞:百人龙舞队:传统审美

一、引言

火龙舞是河南省孟州市的传统民间舞蹈,龙台村先民自古即有开展舞龙祈雨的祭祀活动,通过火龙的舞蹈来模仿龙王降临大地,为百姓带来雨露,作为一种祈福祭祀活动流传至今。也有传闻是河南孟州在古代出现瘟疫,由于科学知识不足,居民们就模仿火龙喷火来烧毁瘟疫这些不良的东西,在瘟疫散去以后,这样的舞蹈习俗被流传了下来。目前主要以文艺舞蹈进行汇演,火龙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龙口安有喷火装置,龙身有七节,节距各不相同,且每节有两只“油沽肚”(小火把),龙鳞颜色搭配丰富,使龙体看起来更为活灵活现,龙尾系有5个铃铛,夜间舞动时火光四溅,铃声悦耳,仿佛把人带入一个梦幻的世界,在本地民间艺术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现阶段,火龙舞为了增加其娱乐性,在火花、火龙以及火焰等方面做出改变,在一些大型节日庆典活动中,舞龙者赤身亮体,身着短裤,点燃整条火龙,不断表演翻滚动作,给观众又惊又怕又刺激的感受,是极具观赏魅力的舞蹈节目。为了更好的发扬河南孟州火龙舞的审美特征,让更多的群体欣赏到精彩绝伦的孟州火龙舞表演,本论文对孟州火龙舞的审美特征进行总结,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感受到火龙舞的美感,且达到积极宣传的目的。

二、生动形象的拟态特征

河南孟州火龙舞具有生动形象的拟态特征,舞蹈者携带完整的“火龙”道具,使整个舞蹈保持着一种“龙腾翻转”的形态,造型生动形象并带有龙的特征,配合色彩鲜艳的龙的外表,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也展现了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力,提升了火龙舞的拟态性能。

(一)别具一格的服饰道具设计

一般来说,孟州火龙舞在服饰道具设计上别出心裁,在舞蹈演员的服饰上,要求演员造型统一,整齐大方,符合孟州当地的服饰要求。火龙舞的表演多以男性演员为主,演员的服饰为圆领白色紧身衣,上衣扣子为褐色,形似云朵状,这样则较为贴切龙体这一形象的颜色。一些服装上带有青霞的图案,扣子两边有龙形花纹,袖口处有如龙身鳞片的花样,腰间扎有红色或绿色绸带,看服饰外表就可以看出一条神龙隐隐约约在云边飞翔,给人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并且火龙舞的舞者很注重舞蹈的细节,在舞蹈时,头裹白色羊肚毛巾,下身着浅黄色紧腿裤,脚蹬云头布鞋,妆容多以薄粉敷面,使得这种形象与“火龙”道具相互映衬,掌蜘蛛灯的人员与舞龙的表演人员打扮相同。其道具有火龙和蜘蛛灯。火龙由三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龙头包括龙角、龙眼、龙舌、龙鼻组成。火龙身长七节,长约十米,每节之间由三根长绳相互连接。龙身除龙头外中有五节有油蕊装置。蜘蛛灯是用竹篾编扎而成的,直径四十厘米,灯内有一轴。“火龙”龙头造型奇特,极象麒麟,龙口内巧设机关,以能从口内喷出火焰而闻名。龙身一般由7—9节组成,龙脊每节内装有2支油沽肚。表演时,五六十名青壮年村民分别身穿红、白、黄、绿、蓝色服装,舞起五条巨龙,在蜘蛛灯的带领下,遇柱则缠,遇高则攀,时而盘旋,时而向蜘蛛灯喷射火焰,景象很是壮观,而在火龙舞的运动上,火龙团队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移动,这样会形成S型、O型和V型等多种类型的神龙形态,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多样化的神龙形态,且具有着一定的新鲜感。所以总的来说,火龙舞的设计与运作都符合着神话生物的活动规律,体现出舞蹈的生动自然与形态自由,充分展示出了河南孟州火龙舞拟态性的审美特征。并且舞蹈中还融入了一种较有特色的道具,一般是在丰收时节,火龙舞团队会制作一个叫做“火龙珠”的道具,这个道具是通过红花草编制成一个球状,并在上面涂上红色颜料,就好像一个火红的珠子,美丽而又精致。而在一些特别庆祝的日子中,“火龙珠”道具就被派上用场,舞蹈的经典动作则是“神龙戏珠”,这类型的火龙舞是在晚上舞动的,在舞蹈服饰上舞蹈者插入了数十根会喷火的燃棒,在舞蹈一开始,就将燃棒点燃,使整条火龙道具犹如喷发火焰的巨龙,在夜间闪闪发光、绚丽夺目。紧接着将“火龙珠”点燃,而火龙道具则持续的喷发出火焰,追赶着“火龙珠”,一跃一跳,一摆一动,从观众的角度看来,就好像一条火龙喷发着火焰,去追赶一个大火球。这种特殊加工的服饰以及从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道具,使整个舞蹈充满神话感与梦幻感,这是其他舞蹈所难以具备的,也是火龙舞生动形象的拟态特征之一。

(二)“百人龙舞队”的壮观场景

孟州‌火龙舞在模仿神龙形态上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代表作“百人火龙舞”中,演员们将火龙舞形态生动性表现得淋淋尽致。审美特征的体现也突出在“百人火龙舞”团队的演绎生动性上,他们最大化地体现出“百人神龙队”的形态特点,尤其是神龙“形态大,造型美”的外形特征,并且通过扩充火龙舞团队的人数,来增加火龙舞团队的舞蹈规模,从而最大程度的模仿并展示出神龙腾空的形态,让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瞬间联想到神话传说中龙腾空中的感觉,有着一定的场景生动性和画面带入感。河南孟州人民为了增强火龙舞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近年来打造了一支五十人以上的火龙舞蹈队,这样形成的火龙形态体积大,龙体长,更符合神话传说中火龙的形态特征,使得火龙舞更具生动性和震撼效果。巨大的火龙在舞动的时候,龙身扭动明显且摆动频率较高,会给观众一种很直观的视觉震撼。同时合理匹配火龙舞演员的年龄比例,使得在大型火龙舞表演团队中有足够多的壮年舞者来支撑起火龙的舞动,在剧烈的舞动中,会营造出神话传说中火龙生猛摆动的动态特征,从而加强观众在观看时的心理感受。所以近年来,龙舞队在“百人火龙舞”的演出中,不仅体现了火龙舞的协调性好,火龙摆动强而有力,还体现出火龙舞自然生动的形态特征,更加近观众对龙的想象。巨型火龙舞具有一定的机动性。火龙队伍规模庞大,节数密集,龙身层次感清楚,使得火龙舞的形态展现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巨型火龙舞团队全部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所有的舞蹈演员了解指挥口令,在表演时步伐移动统一,肢体摆动节奏以及跑动的速度均匀。使得在舞蹈中火龙的身体同时摆动,以得到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表演效果,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孟州“百人龙舞队”的壮观场景。

而“百人火龙舞”最壮观的一点体现在多人的“百人火龙舞”上,在每年的中秋节,河南孟州的西部村庄,都会各自派代表前来组成多人的火龙舞,来为村里争光添彩。而在这个时候,不同村庄的舞蹈者们会独具创新,设计出多种类型的火龙舞蹈,例如全程跃腾的动作,不断盘旋的动作或者是不断旋转的动作,都成为了火龙舞蹈中的特色动作。当各个村庄聚在一起,这个时候,每个村都会派出自己的舞蹈队上场,在大矿场上,数条“火龙”缠绕在一起,各个舞蹈队表演着各式特色的舞蹈动作,场面极其壮观宏伟。

三、舞乐相融彰显传统审美与朴实特色

“火龙舞”舞乐相融充分体现其民族特色,这种民族艺术是火龙舞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附带的一种艺术美,其中以“圆”为核心的动律特征,彰显出了舞蹈的一种完整美,这是中国的审美特点,是基于国人对团圆美好的追求。而人声与器乐相融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朴实的民间特色,表现出火龙舞成功地将人声以及器乐击打的声音融合起来,融合成一种混体的音乐,现场气势宏伟。

(一)以“圆”为核心的动律特征

火龙舞具有龙文化的艺术象征,而孟州“火龙”的舞动更倾向于以“圆”为核心特征进行舞动。火龙舞的运动路线主要跟随蜘蛛灯的指挥,由上而下、从下而上、蜿蜒起伏、绕八字圆、走圆场来呈现盘旋的圆形。这样可以更好地让观众察觉到“火龙”的运动轨迹,而以“圆”为舞动的核心,体现出河南人民对团圆的一种倾向,河南孟州的人民认为“火龙”绕圆而飞行,代表着诸事的圆满,亲人的回归。因此,火龙舞中圆的艺术是最为常见的艺术审美特征,更是火龙舞的核心动作特征,哪怕是审美艺术也离不开圆的运动轨迹。如脚下的步伐是小碎步跑圆场,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享受,具有线条的流动性,且表演者们默契的配合,把龙舞的刚中带柔,圆融自如,表现的淋漓尽致。随着圆的运动轨迹,火龙在空中左右翻腾,上下起伏,呈现出气势宏伟的龙舞场面,从而达到了圆的动律要求。

而“火龙舞”在以“圆”进行运动时,最凸显的律动性指的是“一摆一摇头一伸屈”。所谓的“一摆一摇头一伸屈”指的是,由锣鼓队击鼓者打出一拍,舞蹈领头者则拨动手中的“蜘蛛灯”,让舞蹈中的“火龙”展示出摇头的动作,并在摇头后,从“火龙头”到身体躯干这一段呈现出一定幅度的弯曲,就好像“一条火龙”在高兴的摇完头后,伸展一个繁重的躯体,去抢夺“蜘蛛灯”。而且在火龙舞的律动中,其上身的动作律动与下身的动作律动是相异的。舞蹈演员上身的律动主要为躯干左右的律动,舞动耍舞时节拍统一,且轻便灵活,且下身动作主要为扩腿与收腿,腿部扩张时动作粗犷,且威武有力。上身与下身动作相结合,节拍一致,形体优美,使整体动作律动较快,构成了火龙活灵活现的律动感。且在高潮时,火龙的舞蹈团队会左盘右旋,快速转圈,并且频繁的摆尾摇头,操作自如,形成一定的律动感与活跃性。这个时候,每个舞蹈者的奔跑路线都是计算好的,呈现出一个圆形。每个舞蹈者都熟练的掌握着圆形轨迹跑动,并且随着叫喊声,更快的跑动,并且不断地进行舞动火龙道具。从高处看,整条“火龙”已经成为一个圆在转动,且极其对称,不会出现椭圆或者凹陷的情况,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凸显出一个视觉圆满的意境。并且“火龙舞”在做圆周舞动时,还会将“蜘蛛灯放置在圆心,当指挥者一声令下,火龙喷火,点燃蜘蛛灯,整个舞蹈则进入了结束阶段。这是结合传说中“火龙”围剿了蜘蛛精,喷火消灭了蜘蛛精,换回了天下太平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动作,也象征着河南孟州人民,给予了火龙舞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突出了国人喜欢团圆,追求圆满的心情及美好愿望。

(二)人声与器乐相融的朴实特色

在火龙舞的舞动过程中,人声和器乐相融是一种极为其特别的表现形式,且节奏随机,演奏即兴,由舞者表演时的状态自行决定。在人声范围中,现阶段的火龙舞在演出时的呐喊声、喊叫声与口号声都属于人声,这些人声仅可以体现出舞蹈的律动感,火龙舞演员们协调一致,呐喊出相同的口号以及鼓劲的呼喊声,营造出一种舞蹈律动。统一时间段的呐喊与喊叫,会形成一种声音律动,给人一种波动性的律动感和感染力,使得与观众起到共鸣的效果。而为了火龙舞的扭动幅度更大,火龙舞团队会统一肢体动作进行协作,通过统一挥舞动作,制造出火龙肢体伸展的画面感,又通过统一舞蹈者脚步伸张,体现出火龙快速爬行的运动节奏,最终随着音乐进行有节奏的摇摆律动,体现出火龙舞灵巧的动律特征。而统一的肢体动作和叫喊可以使得“一摆一摇头一伸屈”这种舞蹈特征的律动感更为强烈,舞蹈队伍统一的振臂动作,促使了火龙舞摆动的整体性与机动性,舞蹈队伍统一的摆肩动作,形成了火龙舞头部摇动的一致性与循环性,舞蹈队伍统一的屈伸动作,形成了火龙舞自然的节律屈伸。一般在舞蹈高潮的时候,领头的舞者会高喊:“慢一点,起!落!飞!舞慢一点,加快加快,起!落!飞!舞。”人声的喊叫,带有着强烈的情绪感,让火龙舞在运动时更具有动感。所以说,统一的肢体动作,结合着统一的叫喊,综合地体现出火龙舞的律动感受。并且通过呐喊,可以解放人类最原始的歌唱舞蹈形式,通过舞蹈者的呐喊,引发群众的叫喊,舞蹈群众与舞蹈者产生了一定的共鸣,观众融入于舞蹈中,通过自身的情绪为舞蹈者加油打气,为舞蹈的剧烈演变欢呼呐喊,展示出了群众最朴实的想法,也进一步加强了舞蹈的律动感与朴实感。随着群众人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朴实感也会进一步的加强,甚至会出现百人呐喊助威,人声与器乐相融产生的合声震撼整个舞蹈场地的情况。

在器乐声方面,孟州火龙舞融合了多种乐器体现了舞蹈节奏感,主要通过多种打击乐器配合演奏形成统一的打击频率,达成稳定而高效的节拍,体现了火龙舞舞动的节奏感与打击感。其中主要由锣鼓唢呐以及大钹融合演奏。在锣鼓乐器方面,锣鼓会产生一种深沉的声音,其节奏均匀,声音浑厚而响亮,在火龙舞舞蹈的前期进行展示,人民群众在听到节奏性的锣鼓响声后,会意识到舞蹈已经开始。上下场的锣鼓点有着:“不登·崩 |仓仓|仓才|仓 0||”的节奏声,并在观看舞蹈表演时,感受到锣鼓特有的稳定节奏感。并通过以锣鼓高亢明亮节奏感强的乐器声,带动舞蹈演员的动作节奏感,也带动周围观众的情绪,最终体现出孟州火龙舞的独特的沉稳节奏感。在唢呐这种乐器方面,由于唢呐演奏时,音调高,节奏稳定,容易与演员动作相呼应。在火龙舞运作中,两组火龙舞团队相互碰撞,那么唢呐演奏者会跟随着碰撞,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在舞蹈结构安排上,当火龙舞运行到高潮时,不同的火龙舞团队相互在原地转圈,当唢呐声响起的时候,火龙团队开始进行队伍间的碰撞,当唢呐声变小时,火龙舞团队停止碰撞。然后周而复始的进行该类环节,这样看来唢呐声就对火龙舞蹈表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节奏性的唢呐声,来产生有节奏的舞蹈碰撞,两者相辅相成,给予一种有节奏感的视觉与听觉冲击。需要增强原有火龙舞配乐的节奏感,从而体现舞蹈的节奏感,体现河南孟州火龙舞的审美感。在大钹这种乐器方面,大钹打击出的乐曲强拍击奏,总体音量大,而在打击中余音长,缓慢的音调容易给舞蹈者带来充裕的时间,将肢体语言、舞蹈节奏与现场气氛等多种要素进行协调处理,通过这些要素融合协调来直观的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与舞蹈节拍,最终传达出一种稳定的节奏感。所以河南孟州火龙舞团队一旦出现混乱,或者舞蹈节奏过快,演员难以承受高频率的舞蹈动作摆动时,大钹就会奏响出较为平稳的打击乐,这时整队火龙舞者的动作将会暂缓高频动作,由舞者自行调节舞蹈节奏,重新制定新的节拍,改变步调,使得整体的节奏感更加强烈和均匀。

四、总结

河南焦作市孟州西部岭区的“火龙舞”素有“天下火龙一绝”的美誉。每逢元宵节期间或者其他重要节日,河南孟州都会进行火龙舞的表演欢闹新春,不仅在当地自娱自乐、增添节日气氛,还会到县城及周边等地区进行民间艺术汇演,火龙舞招式丰富,气势宏大,动作惊险,场面热烈。河南孟州火龙舞是一种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格相碰撞所产生的艺术结晶,它不仅仅是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传统民族舞蹈文化财富。而且火龙舞所具备的审美特征,更是让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其中舞蹈形态生动自然,让观赏者在看到舞蹈表演的时候,感觉舞蹈形象且自然,心生情绪波动,进而感悟自然;而舞蹈抒情性强,舞蹈时气氛强烈,舞蹈演员合作协调,可以让观众直观感觉到孟州人民的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从而更好地了解河南文化;而舞蹈节奏感强烈,是出于火龙舞舞者对节拍的把控,是与乐器演奏相辅相成的结果,给予观众一种听觉上的稳定节奏感,突出了强烈的节奏感直击观众内心,效果震撼。正是因为河南孟州火龙舞有着很高的审美特征,才得以源远流长。而河南孟州火龙舞在很多的舞蹈动作方面也体现出的他独特的审美特性,因此需要更多的舞者或者舞蹈研究人员去发掘,去探讨,让河南孟州火龙舞更好地呈现给更多的人,也让更多的群体可以知道孟州火龙舞的审美特征,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体加入到火龙舞的表演,使得舞蹈可以在今后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士鹏,《河南龙台火龙舞的传承与发展》J,智库时代学刊,2018,9(04)。

[2]李志红,《醴陵火龙舞的存在价值及其创意发展研究》J,舞蹈文艺学院学报,2018,16(02)。

[3]杨晋越,《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项目分类分布研究》J,广西大学出版社,2016(20)。

[4]何永琳,《中原经济区”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以豫西“火龙舞”为例》J,大众文艺出版社,2019(14)。

[5]刘艳,《重庆铜梁火龙助阵的特点》J,广西教育学院出版社,2018(01)。

[6]杜昊,《中国“铁花”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研究——基于河南确山与重庆铜梁的对比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8,3(04)。

[7]廖振威,《族群认同与民俗体育传承——以赣南客家舞火龙为例》J,音乐时空出版社,2018(04)。

[8]徐田,《中国民族民间龙舞的基本动作及表演特征浅析——以河南南孟州火龙舞为例》J,大众文艺,2018(16)。

致 谢

本篇论文的完成是在导师李利民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论文完成之际,要特别感谢李利民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从选题、内容讨论到具体的思路,都无不耐心的帮我分析问题、理顺思路,也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时刻督促我们,每当有疑问,老师也会耐心讲解,正是因为老师无私的帮助才让我得以顺利的完成了论文。同时还要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们,由于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才让我得以克服种种困难,同窗之谊,我将永生难忘。在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中,也始终感受着科任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关怀,学业的进步,归功于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能够较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向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以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同学们,感谢你们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并借此机会,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四年来的呵护栽培,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谢谢你们!

浅谈河南孟州火龙舞的审美特征

浅谈河南孟州火龙舞的审美特征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713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15日
Next 2023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