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是盘王子孙为了“还盘王愿”,跳长鼓舞来祭奠盘王,同时受到当时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如今流传于贺县的“七十二套赶羊做鼓长鼓舞”给人们呈现出了这一传说,其主要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来表演。中国瑶族的长鼓舞,流传在广西、广东、云南、湖南等地,广西的瑶族主要分布在金秀县,贺州、恭城、富川等地的长鼓舞也非常有名,有单人、双人、四人和集体形式。瑶族长鼓两头大中间小,多用燕脂木制作,鼓身用整段泡桐原木挖制或旋成,内腔挖空,两端距离比例一般为四比六或者六比四的黄金分割比例,状如喇叭,蒙以羊皮或牛皮(图一)。从瑶族长鼓的形状来看,按照黄金比例分割这一点也体现出其圆润和谐之美。2007年,广西贺州富川瑶族长鼓舞被xxxx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刘小春等通过调研走访瑶族长鼓舞发源地,与当地人民进行访谈交流,最终撰写了我国首部关于瑶族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丛书——《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瑶族长鼓舞》,瑶族长鼓舞已逐渐成为广西地方的文化名片。

广西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所高等艺术院校,有义务传承发展广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其把办学理念定位为“要办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等艺术院校”,将建设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教材提上日程,将瑶族长鼓舞教材建设视为首要任务,并于2005年获学院和广西教育厅审批立项“广西民族民间舞教材建设”。
广艺在民间舞这块的教学范围涵盖瑶族、壮族、苗族、京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汉族、朝鲜族等。目前在瑶族民间舞教材方面,主要是由金美月老师编创。张政武老师在教授男班教材时也加入了部分自己的理解和改变。
张政武老师在2011年的时候亲自去过贺州、连山、连南、金秀、恭城、富川等城市对长鼓舞进行采风,作为广西壮族人,他对瑶族苗族这些广西本土特色舞蹈十分喜爱,并于2011年4月发表《广西高校民间舞教材建设刍议》,对广西本土民间舞建设十分重视,这些年来对编创教授男班长鼓舞教材付出了很多心血。
本人于大一上学期接受了金美月老师亲自对我们进行的瑶族长鼓舞授课,因此对女班教材内容更为了解。金美月老师作为广艺一名资深的教师,是土生土长的瑶族人,现任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编创广艺瑶族长鼓舞教材已经有23年,出版了《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壮族、瑶族教材(一)》,并获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区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担任区级科研项目《广西瑶族长鼓舞蹈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研究》和教改项目《民间舞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负责人(在研);同时参与《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中心》的课题;并担任“广西艺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中国舞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在广西本土民间舞教材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瑶族长鼓舞教材
田野与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密不可分的。田野是“实地”的意思,即田野方法、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田野作业。[赵铁春《与民共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与应用研究》:5.]深入民间采风学习进行田野调查,是民间舞蹈教学研究的基础。谈及走下民间进行田野工作的历史,据记载,早在1941年戴爱莲先生去广西大瑶山学习编创《瑶人之鼓》[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77.]就开始了,可能有人去的更早。例如1939年4月17日,广西特种师资班训练所就在桂林演出了“《蛮瑶铜鼓舞》《孟获舞》《芦笙舞》”[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50.],可见从很早开始人们就很重视田野工作,认为实践应该走在理论前面。其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舞蹈教学、创作素材与题材的来源;是舞蹈表演有感、风格把握有度的依据;是本土舞蹈文化属性坚守的参照。[赵铁春《与民共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与应用研究》:13-22.
(一)瑶族长鼓舞教材来源——源于田野
在2015年10月广艺14级舞蹈学班对金美月老师的人物专访中,她曾提到:1987年,作为演员的她深入大瑶山采风,初次看到大型的祭祀盘王活动上,全村男女老少跳起瑶族长鼓舞时,她被深深震撼了。扎根大瑶山采风学习一年之后,她创作了《瑶山鼓》、《瑶山月》等作品,这些都为她日后的教材创作提供了基础。长鼓舞教材的主要形态及来源,金美月老师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点:
由于长鼓舞中“弹”这个动律始终贯穿其中,简单概括成三点“屈弹、拧弹、矮弹”。“瑶不离鼓”体现了长鼓舞对于瑶族人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无山不有瑶”这句话又体现出了瑶族人民是依山而居的,因此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生活中的基本体态:腿部曲蹲、上身弓背、脚下稳踏地。
“屈弹”就是在做动作时向下屈膝,动作完成起来时膝盖要向上反弹。“屈弹”的形成是因为居住在崇山峻岭中的瑶族人民,长年在上山下坡时背重物,下半身就易形成上下屈伸的弹动,这种动律同时也折射出瑶族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拧弹”即拧腰侧身的动作姿态。这是因为受山岭高大险峻、路窄、坡又陡的影响,人们在狭窄的山路相遇时,一定要拧身侧腰才能通过;劳动时,砍树、耕地、背背筐、挑竹担等重物更需要拧身。就这样长年累月,“拧弹”的形态逐渐融入到长鼓舞中,与长鼓紧密相连,舞蹈时身体的拧动会带动长鼓围绕身体转动。
矮弹(沉),在民间有一句古话“长鼓舞跳的好不好,就看你跳得矮不矮”。在田野中,矮弹主要是背躬屈膝这一形态,而在课堂中则提炼为“沉”,即保持气息下沉,下身全蹲或半蹲,把重力放在腿上,呼吸贯穿始终来带动膝部屈伸或带动脚下步伐。其不仅保留了“矮”的特点,尊重了舞蹈的原型,也融合了符合目前潮流趋势的改变,使长鼓舞更容易被人接受,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追求。这一形态的产生是因为瑶族人民饱受压迫和剥削,而且长期生活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他们迫不得已要进行沉重的体力劳动,其也体现了瑶族人民“沉而不屈”的民族精神。
除去“弹”,在长鼓舞中另一个重要的形态则为“圆”。前者主要是体态,而后者则指动律。动律上柔和圆屈是瑶族人民长期培养下来的独特美感。在瑶族长鼓舞蹈教材中,有立圆、平圆、八字圆的鼓花练习。这也体现出瑶族人民淳朴自然的审美特征。
(二)瑶族长鼓舞教材整理——尊重田野
金美月老师提到编创瑶族长鼓舞教材的方法为“元素法”。所谓“元素”就是那些具有这种舞蹈的风格韵律的最典型的体态、动律、步伐以及道具运用的基本因素。简言之,元素就是动作的形态与神态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赵铁春《与民共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与应用研究》:57.]。其首先搜集图文及音像材料对民间的瑶族长鼓舞有大致的了解,然后亲自深入大瑶山进行多次采风,对素材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出“元素”,即动律、形态、鼓花等,并以“元素”为基础,进行编创组合。
张政武老师提到过广艺编创教材的原则大致遵循马力学先生的方法:“可训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训练性即教材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身体、灵感、功能以及风格训练的需求。科学性即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民间舞教学的标准,富有科学依据。系统性即教材内容是否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有体态到动态、由原地到流动、有同步训练到交织训练的过程。不仅如此,系统性涵盖了选择教材、课堂训练及其方法的系统[刘倩《元素训练在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J】》舞蹈艺术,1984(3).]。
目前广艺的瑶族长鼓舞教材包含附中、本科、研究生。我们舞蹈学班的唐千千同学曾接受过广艺附中的授课,她对比之后感觉附中的长鼓舞课程技巧会比现在学的多一些,例如:跪转、平转、转鼓等。因为本科的瑶族课程包含在广西民间舞里,还有壮族、京族等民族要在一个学期同时学习,教授的内容以基本形态为主,以组合的方式呈现。加之舞蹈学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老师们会选择更加容易接受的内容进行教学,以基础的“八字圆”、“平圆”、“立圆”、“鼓花”为主。许子吉学长学习过研究生的瑶族长鼓舞课程后,对比本科,他觉得本科的内容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而研究生更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加入自己的理解,掌握元素编创组合。
(三)瑶族长鼓舞教材实践——升华田野
教材实践即完成教材后进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以及将教材所学内容运用到舞台剧目创作。目前已经有很多学生学习了这套即符合当代审美趋势,又具有自己独特风格性的瑶族长鼓舞教材,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研究生们也已经参与剧目编创了。
教学实践不仅体现在老师按照教材教授学生,也体现在学生是如何继续往下教自己的学生的。大一时的瑶族长鼓舞课程,金美月老师的研究生许子吉学长也曾教授过我们。在2018年1月23日我简单的采访了许子吉学长,其中详细的询问了金美月老师是如何教他的,他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的。他是这样回答的“通过言传身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传主要是教授长鼓舞的背景文化知识;身教则是通过示范法,将长鼓舞的技能传递给学生”。
在舞台剧目创作方面,早期广艺原创剧目《瑶鼓谣》就是“取材于民间、提炼于课堂、升华于舞台”的舞蹈代表作品,在吸取课堂长鼓舞蹈动作的精髓,同时在基础上丰富各种鼓花表演。其中“立圆、平圆、八字圆”这些基本动作贯穿其中,“仰鼓转”这一动作犹如主题动作引领全舞。包括音乐方面,主题旋律等也是课堂组合中常用到的。
瑶族长鼓舞教材的课堂实践填补了广西高等艺术院校中本土民族民间舞教材的空白,舞台剧目的创作使教材实践得到升华,使瑶族长鼓舞文化得到传承。
三、广西本土民间舞教材建设
关于广西本土学科建设,张政武老师曾对比北京舞蹈学院(以下简称北舞)来寻找广西本土民间舞教材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
北舞编创教材遵循的原则为五性原则:训练性、系统性、风格性、代表性、介绍性。风格性主要指某个民族特有的风格特点以及地域特色。代表性即选择的舞蹈是否能在56个民族的舞蹈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介绍性即把只具备“一性”、“两性”或“独特风格性”原则的不能进入教材和课堂的民间舞归类并系统的介绍给学习者和研究者[赵铁春《与民共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与应用研究》:58.]。
在风格性、代表性和系统性上,广西高校本土民间舞教材是立足于广西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教材,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性。但其局限于部分地区,并没能像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等民族舞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广艺作为广西十分有权威的艺术院校,于2005年才获学院和广西教育厅审批立项“广西民族民间舞教材建设”,还有其他客观因素,导致广西本土的民间舞教材发展滞后,虽体系已经在完善中,还是不具备完善的系统。而北舞不仅学习动作元素,就连组合都分为综合性和传统性组合,训练内容由简单到繁琐,由容易到困难,从元素、动律再到综合,具备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训练性上,民间舞的训练性主要是能通过不同风格的有效练习,使自然状态下的身体转化成属于那个民族、地域的民间舞蹈风格化的身体[赵铁春《与民共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与应用研究》:57.]。广西高校本土民间舞由于元素、动律种类收集整理不够丰富,训练内容较少,加上学生之前没有基础,对广西本土传统文化了解少,学习时间又短,组合方式较为简单枯燥,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训练性。
在介绍性上,要想在介绍性的训练中适应、把握不同风格,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会或深入生活地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民间舞,才能适应和把握风格[赵铁春《与民共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与应用研究》:58.]。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遵循的基本框架为“三点一线”,即民间、教材和舞台的三个空间点和一条贯穿的横向和各自的纵向线。民间舞蹈给教材的建设提供土壤,教材的建设影响了舞台剧目的呈现,而舞台的呈现既检验了课堂的训练,又促进了教材的发展,也对民间舞蹈产生一定影响[张政武《广西高校本土民间舞教材建设刍议【J】》.艺术探索,2011年4月第25卷第2期.
]。目前广艺在民间舞蹈的采风上做的还算不错,但做成教材却内容简单,枯燥乏味,舞台上编创的本土民间舞作品及其丰富,导致三点发展不平衡,使目前的广西本土教材走向全国遇到瓶颈。个人认为广艺的教材将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具有采风的地理条件,具有本土老师的师资力量,也具有把田野上的东西搬到课堂向学生展示的能力。现在北舞已经尝试把民间的东西搬到课堂上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广艺也同样可以。
针对以上不足,张政武老师对广西本土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民间的舞蹈是编创教材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强田野调查采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用的元素、动律种类。广西有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地老师,其接受了多年本土民族舞蹈的教育,培养出了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独特审美,立足于这片自己热爱的土地,加以运用,然后整理素材,是北舞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金美月老师的瑶族长鼓舞教材就是自己几十年来受到瑶族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独具自己特色的审美,不用模仿别人,自己编创出来的东西在广西本土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代表作品。
第二,善于与外界沟通,吸收新元素。不要只拘泥于遵循浓郁传统特色编创教材的原则,要想完善本土教材并让大家都认识接受,在强化本土特色亮点的同时借鉴一些创新手法,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教材的内容,使其具备可训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三,注重优秀剧目典型形象动作的收集整理。前面我有提到过,广西本土的民间舞剧目在舞台上有十分好的呈现,优秀剧目意味着典型性,作品里的基本动作形态具备本民族的典型情感、典型风格,有着较高的训练价值,因此我们收集这些典型的形象动作加以提炼整理,就可以弥补采风时留下的不足,使教材内容更丰富并且更具代表性。
第四,既然是广西本土学科的建设,那么本地的院校更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各院校目前的教学体系构建都比较独立,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广艺比较注重身法、步伐和节奏等,并且加以改编。而广西师范大学的教材更加强调原生态的内容,并专门开设瑶族的理论课程。
最后,完善教材固然重要,但提高学生对广西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必不可少。利用本土资源优势,每年组织学生采风,使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编创优秀作品中来,广艺编导系的研究生有很多人都富有自己的想法。
结束语
本土舞蹈教材是我们边疆民族地区综合艺术学院立足、生存和拓展的条件与基础。抓紧适应我国教学机制的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影响,最终实现本土民间舞蹈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徐梅《浅论“建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3月.]。广西艺术学院以发展广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广西本土民间舞教材,对发展广西本土学科建设,发展民族舞蹈事业起了重大作用,但广艺是否能加强与其他院校关于民间舞蹈学科的沟通,带动广西本土民间舞蹈学科发展,任重而道远。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