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而这三种并存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几乎成为了人们思想行为的指路灯,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儒家思想产生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中心文化。他是上至国家的象征——皇帝——支持,下至平民百姓也使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文化思想。他并不是只有知识分子才用的什么高等的思想,而是贯彻整个古代中国的一种思想。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古代国家系统中都有统治者、支持统治者的中产者和被统治并且可能最终成为推翻统治者的阶级——市民阶级。儒家思想则以“礼”为原则,对市民阶级进行约束,这也就是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其被推翻之前可以说他的阶级构成是十分稳定的。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力行近乎仁,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这三句话就是对应的古代中国的三个阶级。作为统治者,理应为天下人做出一个表率,养成一种高贵的人格和一种高尚的气节;而中产阶级拥有的是“好学近乎知”,作为古老帝国的支持者,他们为统治者提供各种参谋策划,以自己的知识力量为国家服务。
就是说,在中国民众的勤劳力量主导生产,他们的勤劳生产了粮食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保证了整个社会的物质富裕和人民的生活康乐;而儒生的知识能力主导了教化他们,教育了普通民众,管理并且使他们正确使用了自身的勤劳,并且还提供了知识成果;而最上层的统治阶级则以其高贵的品格,将其子民的努力引导到一个高尚的目的之上,这个高尚的目标并不是空虚的。物质上大家的努力为大家更好的生活,这可以从我们那时众多的优秀建筑、园林、艺术等中看出来。精神上,看看古代中国众多的文字经典吧,那些微言大义,不比当今纷繁复杂却又空洞无物的印刷品强上一百倍吗?这就是古代中国作为引导者的统治阶级的巨大力量——引导民众为了一种高尚的目的而使用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在中间阶级的普及下,在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中都取得了效果。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大家都没有意识到。
2.道家思想产生的影响
与儒家说学说相似,道家学说也是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的失落文人,那些怀才不遇或是屡受挫折的人。道家的闲散安逸、清贫乐道无疑也是另一种生活选择,也幸亏有了道家思想,古代的人不至于在难以实现自身抱负的时候找不到抚慰内心的精神之药。
道,是天地万物的客观规律,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所以老子道家提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不违背道的规则而妄为,也就是不违背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而妄自非为,因为不违客背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道家文化绝对的自由追求天人合一,相信生活中一切问题都受到道的影响,最终由道解决。无为是道之子,是道的本性,道的体现。天道自然无为,道“无为而无不为”。它什么也不做,但是什么都做成了。天得到它,变得清朗,地得到它,变得宁静,无为的思想贯穿全篇。老子把道的自然无为,转化到人身上,•要求人们象道那样自然无为。他指出“为无为,则无不治”。人们只要坚持无为的原则,什么事情都能办好。我们在其中的角色就是无为,就是顺应道的变化,合乎天时地利,上应天心,下顺民意,不因自身利益而迷失于花花世界,淡出纷繁世事,注重自身修养,不问世事,构建自身精神上的和谐,以每个人追求的自身和谐构建社会大集体的最终和谐。
3.佛家思想产生的影响
还有一门宗教在中国也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就是佛教。再从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之后,佛教产生了为适应我国国情的变化,他被我国的文明同化了。佛教传入我国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禅宗,不管是传统佛教还是禅宗,他们还是与很多共同点表明他们还是同一宗教。
佛教肯定了那些被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动物,无不具有佛性——一种来日可以成佛的潜能,纵使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上却是平等的。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来教育他、感化他。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平等的思想进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每当国家内乱,或有天灾,或有人祸,大家竞相去寺院拜佛求平安,为统治者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提供了时间,不至于每当有事情发生政治就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

中国古代三种主流思想文化不断碰撞,交流,融合,不但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而且丰富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作用,即使是今天我们也能从中吸取精华,来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与促进我们的和谐社会进程。
归根结底,佛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但又不同于儒家、道家。儒家讲如何做人,如何治家、治国,其中还是有些功利思想。道家讲淡泊超然,清净无为,少欲知足,属天人境界,从修养上讲虽比儒家高,但是没有拔除生死根本,就像石头压草一样,草根还在。释迦牟尼佛当时出家以后,曾经在苦行林参访仙人,最高的仙人境界就是“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佛了解后,发现不能断生死,就离开苦行林,到雪山静坐,后来在菩提树下成道。所以说佛教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但又有别于其他的传统文化。
总之,儒释道三家文化,各有特点,中心思想是“德”,儒家有儒家的“德”,道家有道家的“德”,佛家有佛家的“德”,归根于“德”,这是共同的。因此,提倡传统文化很好啊,现在要好好恢复。
参考文献
[1]陈晓梅.社区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以扬州琼花观社区为个案[D].扬州大学出版社,2015
[2]余劲松.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
[3]王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道—-太极图形在工业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