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从理论层面分析互联网经济如何作用于国民经济,并以近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构建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发展互联网经济能否显著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互联网经济对整体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直接体现为促进产业融合与创新、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创业门槛、优化消费结构、增强经济韧性、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同时对营造创新环境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发挥了间接作用。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经济仍存在平台监管、隐私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的作用,我国应在网络可及度、互联网经济制度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加以建设,企业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增强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经济增长;信息传递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互联网经济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创新越来越成为传统企业实现转型的重要依托。互联网经济凭借日渐夯实的硬件基础,以创新为导向,在创新经济发展形式的同时,对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世界范围内诸多国家已将互联网经济置于国民经济的战略发展地位,以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经济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X于2001年成立了关于“新经济”的研究;德国于2013年公布了《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德国工业4.0规划”;英国XX于2015年提出《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力求以数字化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1];新加坡将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发展之重点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2015年网购消费者人均消费额折合人民币达6934元。
2018年我国互联网经济中,基础部分的规模为7.21万亿元,产业融合部分的规模为9.22万亿元,共计16.43万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比重的18.25%,互联网经济规模指数位居世界第一。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经济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4G和家庭宽带的普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游戏、即时通讯、短视频等新经济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在“互联网+”的大方向下,越来越多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企业现代化,使之与新经济环境相匹配。
1.2研究意义
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正不断深入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近年来,互联网经济逐渐被视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新驱动,视为刺激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法宝。“互联网+传统事物=新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潜在意识,在互联网经济与三大产业不断深入融合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明确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互联网经济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如何抓住互联网经济这一机遇,促进整体经济发展,了解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实现自身发展。
学术界对互联网经济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互联网经济的某一具体作用的现象解释和理论分析,缺乏总体性的分析,并且实证分析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尝试对互联网经济于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全方位的理论和例证分析,并利用近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能否有效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1.3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了解互联网经济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明确发展互联网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并针对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从国家和企业角度针对发展互联网经济提出可行性建议。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与描述性研究法
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在大量阅读互联网经济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对称、长尾效应、边际成本、免费经济、网络效应五项理论,对互联网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的优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互联网经济在产业融合、交易成本、创新创业、消费升级、产业联动等方面的作用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展开分析。
在明确互联网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互联网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从而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和建议。
1.4.2实证研究法
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通过构建OLS回归模型验证互联网经济对整体经济是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1.5文献综述
1.5.1发展互联网经济存在显著必要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速自2007年起明显放缓,XXXxxxx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在此背景下,创新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解决当下经济问题的关键,而互联网经济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创新驱动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3]。
1.5.2互联网经济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在产业结构上,互联网经济一方面通过其高渗透性促进了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中的跨产业流通,从而促进了产业融合,优化了资源配置,进而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对此徐慧(2016)认为,基于互联网经济的产业融合是某一个产业中的大部分参与者,共同采取互联网参与的形式,从而获得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或经济增长点[4];另一方面,网络零售、网络游戏等新兴互联网行业的加入与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促进了整体经济发展。以我国网络购物为例,2011年,网络购物的市场交易规模为7845.3亿元,而2014年市场交易规模达28145.1亿元,约为2011年的3.6倍[5]。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较2018年底增长2871万,下沉市场消费动能不断增强,跨境电商等领域持续发展[6]。在互联网经济与消费的关系分析上,王鹏飞(2014)认为:在微观层面,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消费的成本,改变了交易条件的制约;在宏观层面,互联网经济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改善了就业结构,从而促进居民收入提高和居民消费倾向的改变,进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7]。刘媛媛(2016)提出,消费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经济通过影响就业、产品营销、商贸流通来促进居民消费发展[8]。
1.5.3互联网经济作用的实证分析
在互联网经济的实证分析中,韩国学者Changkyu Choi(2009)和Myung Hoon Yi(2009)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其采用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以1991年至2000年20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以投资占GDP的比例、XX消费占GDP的比例、通货膨胀以及互联网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以经济增长(实际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将投资比率、XX消费比率和通货膨胀用作增长方程式的控制变量之后,互联网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且,网民比例增加1%,经济增长率将增加0.049%~0.059%[9]。
1.5.4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伴随问题
放眼全球,互联网经济在众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处于战略性位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但即使是中国、X这样的互联网经济大国,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也依然存在众多问题。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要问题是存在行业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的监管与治理不到位、个体隐私保护问题等。
2、互联网经济的优势
互联网经济具有传统经济所缺乏的诸多优势,这些优势融合于其作用之中。本章内容将结合信息对称、长尾效应、边际成本、免费经济、网络效应五项理论对互联网经济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
2.1信息对称
市场经济环境下,交易双方信息对称是实现有效交易的前提。在传统经济模式中,商品市场中众多商贩利用信息不对称,依靠低买高卖的模式获利。而在互联网经济下,电子商务为供求双方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渠道,商品流通链条的缩短和信息的高效沟通有效解决了交易过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为具有相对优势的新产品打开市场提供了优势途径。
2.2供给全方位
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所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市场上存在众多小众需求,但出于成本与效益的权衡,经营者往往倾向于选择经营符合大众化需求的产品,尽管这部分小众需求规模之和与大众化需求规模相当甚至更大,即长尾效应。
电商平台、功能性直播、电子阅读等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群体的“头部”需求和“尾部”需求同时得到了满足。这种全方位的供给模式不但不会致使供给者遭受损失,而且使供给者实现了更宽范围的盈利,这在传统经济模式中是无法做到的。
在电商平台与快递服务高度协调的环境下,经营者可以将不易造成库存积压的大众化商品置于本地仓库,对库存风险较高的小众商品采取跨区调货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从而在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收益。Stéphanie Peltier和François Moreau曾利用法国图书市场2003年到2007年图书销售数据就长尾理论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在线信息和分发工具确实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产生了影响,那些线下畅销书在线上销量反而比小众图书低[10]。
2.3零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指是每多生产或销售一单位产品所造成的总成本的增加。传统经济中,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边际成本在初期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当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电商平台、网络视频等互联网经济形式下,当用户规模趋于无穷大时,边际成本无限趋于零,互联网经济普遍存在传统经济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见图1)。
边际成本对比图
2.4免费经济
互联网经济的免费经济形式基于其特殊的边际成本递减规律,随着平台用户量的增多,企业的总成本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而是被无限摊薄,这为互联网经济的免费形式提供了基础。互联网经济的免费形式本质是“有限的免费”,用户在使用普通功能时并不需要直接付费,但使用进阶功能就需要额外付费。例如,消费者在视频平台点播普通视频是免费的,但点播高热度视频就往往需要开通付费会员。
互联网企业通过提供免费数字产品与服务的方式培养用户黏性并搜集用户需求数据[11],进而精准推送用户潜在消费品,从而在刺激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二段收费”。即使用户拒绝使用付费内容,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广告等方式营利。
2.5强网络效应
一种商品或服务,其价值随着使用者的增加而相应提升,这就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广泛存在于即时通讯、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等众多互联网经济形式中,其价值源于用户交互程度的不断加深,当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又将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成为使用者,甚至会出现消费者被动选择的现象。以微信为例,如果其用户量只有几个人,那么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将毫无用处,但拥有近12亿用户量的微信是当之无愧的即时通讯王者,个体离开微信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3、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全新经济驱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国民的生产与生活。本章内容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从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展开分析。
3.1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
3.1.1加速产业融合,创新经济模式
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利用资源的减少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难以适应当下经济环境,如何促进生产要素以更高效的方式进行重组成为世界各国探讨的共同话题。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造成的打击源自传统经济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在倒逼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为传统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即走向产业融合,通过信息多方沟通,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信息的高速流动是互联网经济作用于产业经济的关键,将互联网思维赋予传统经济,是促进生产要素效率提高,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传统经济互联网化的行业发展形态越发显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促进了不同产业、不同类别企业的网络化分工合作,形成产业融合,从而打破了传统经济的诸多局限,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企业间的横向融合与纵向融合简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架构,提升了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使企业经营逐步与数字经济环境相适应[12]。
3.1.2促进信息传递,降低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以来制约交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者与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供给方拥有更多消费者所缺乏的产品与服务的相关信息,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商品、服务提供方的不信任。以传统门店销售与电商平台为例:在传统线下门店的消费模式中,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时,对于该商品的认知往往源自销售方的介绍,而消费者与销售者本是博弈的双方,前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而后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此情形下,逆向选择往往发生,当交易结束后,消费者在遭遇商品质量问题时,将需要付出较高的处理成本。在互联网经济中,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成本下降而可得的信息量有所增加。消费者在消费前拥有充分的考虑时间,不仅可通过网店客服了解商品的相关情况,还可通过查看评论、咨询已购者等方式获取商品信息,决定买或不买也不必受销售人员的情感约束。
买卖双方充分的信息沟通也使得供给方能够较大程度的了解消费者的动态需求,从而有效避免“无效供给”。充分的消费信息使得供给方分析消费需求的成本有效降低,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供给将有效吸引潜在消费者。
在信息相对充分的情况下,商品和服务与资金高效流通于供给侧与需求侧,从而以较低的交易成本促进双方效益的提升。廉价的互联网接入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导致及时的信息转移,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商业的本质,导致了我们经济中更高的生产力增长[13]。
3.1.2降低创业门槛,助推创新创业
互联网经济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和就业条件,主要体现为就业创业成本的下降和渠道的拓展,新零售等的发展也为企业建立差异化优势提供了良好支持。
相比于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产品的经营对于经营场所和设备要求较小。以软件开发为例,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下,开发者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和产品内容的优化,而服务器的搭建、运维等工作完全可由阿里云、腾讯云等云端解决方案进行处理。固定成本的显著下降让开发者不必承担巨大的沉没成本负担,为自由职业者从事信息化产品研发提供了可能。
直播平台的涌现和网络视频的发展使催生了网红、主播等新兴职业,有效拓宽了创业就业的渠道。据艾瑞咨询数据,2016年我国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为208.3亿元,较2015年增长180.1%。直播带货的兴起也带动了平民化网络营销这一新型电商模式的发展。
小微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小微企业的发展。以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凭借低成本、高效率、宽渠道的特点[14],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创新型的解决途径,在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资金周转,把握市场机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更是直接将服务小微客户、农村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作为自身战略目标。
3.1.4优化消费结构,激发潜在需求
消费升级主要体现为消费内容、方式、维权三方面的优化[15]。在消费内容方面,网络社交、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互联网经济形式丰富了人们8小时以外的活动,拓宽了人们的消费领域,极大满足的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诸多新经济形态,其便捷性和低成本有效促进了消费者消费方式的转变,在改善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基础上拉动需求。互联网经济的信息沟通机制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掌握了更大的选择权,使得被动需求逐渐转化为主动需求,以消费者选择为导向的供给模式成为常态,供给侧与需求侧由此实现良性沟通。
3.1.5缓解经济压力,增强经济韧性
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经济在传统经济无法正常开展的特殊时期,对传统经济形成了良好的补充,有效保障了众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对于缓解经济压力具有突出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我国大部分企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工停产,线下经济遭遇重大挫折。1-2月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6.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减少20.5%。在线下经济全面受挫的情况下,线上互联网经济表现强劲。据艾瑞咨询报告,疫情期间我国长视频、短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等互联网行业逆势上扬,以上五类行业用户消费指数(以2019年为基础点,数值介于-1到1,0表示与2019年持平)分别达到0.20、0.23、0.19、0.12和0.05,而大部分线下消费行业该项指数均为负值[16]。
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经济在对抗疫情、保障消费供给、辅助经济活动开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凭借数字化供应链,有效保障了口罩、防护服等抗役物质的供给和百姓生活消费品的无接触供给;直播带货、平民网店、产地直营等互联网营销模式为疫情之下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途径,有效降低了农户压力;云办公让企业以“线上复工”的形式恢复经营,有效减轻了企业损失;在线教育在创造企业利润的基础上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
3.1.6形成产业互补,发挥协同作用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物流运输等相关行业相伴而生。互联网经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又将倒逼互联网信息技术、移动终端等的革新,促进电信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以物流业为重要依托,同时也促成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2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
3.2.1营造技术创新环境
互联网经济行业的创新动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和市场动态变化。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形成自我优势,依靠相对竞争力在市场中生存。在内部管理上,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加强企业人才培养,选择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共同选择[17]。
在外部市场环境中,相比于传统经济,互联网经济中需求变化引致供给变化的现象更为普遍,产品更新周期极大缩短,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和趋于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互联网经济的全球化特性也促成了行业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与合作,企业通过跨界整合以达到产业融合的目的,在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中携手共进。同时,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伴随国际合作而从发达国家流动至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借鉴外来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创新能力。[5]
3.2.2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X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提升生产力最为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本相比于物质资本拥有更大的潜力。
在线教育、网络视频、搜索引擎等开放性互联网经济产业将知识可及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泛娱乐在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有效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积累,使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极大下降。
互联网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进而更好地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积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和企业员工的自我投资。
4、互联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诸如网络游戏、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等新兴产业,填补了传统经济未覆盖的消费需求,但互联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经济造成了冲击。本章内容选取近年互联网经济规模数据与国民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互联网经济对于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4.1指标与数据
本文以我国互联网经济规模(INE)为解释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基于2007Q2~2016Q4这39个季度的INE与GDP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验证互联网经济能否显著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所用数据如下(见表1)。
在国民经济衡量指标的选取上,GDP作为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对反映宏观经济规模具有显著代表性,因此本次分析以此为解释变量指标;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规模的数据选取上,选取与国内生产总值这一结果性数据相对应的互联网经济营收规模作为衡量依据。
为了增强数据的稳定性,对两组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本文实证分析部分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通过EView10.0实现。
2007Q2-2016Q4我国互联网经济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
季度 | INE(亿元) | LNINE | GDP(亿元) | LNGDP |
2007Q2 | 82.0 | 4.4067 | 64781.6 | 11.0788 |
2007Q3 | 133.1 | 4.8911 | 69482.1 | 11.1488 |
2007Q4 | 109.5 | 4.6959 | 78669.3 | 11.2730 |
2008Q1 | 198.0 | 5.2883 | 69373.6 | 11.1473 |
2008Q2 | 136.7 | 4.9178 | 78711.8 | 11.2735 |
2008Q3 | 145.8 | 4.9822 | 82460.1 | 11.3201 |
2008Q4 | 146.1 | 4.9843 | 88699.0 | 11.3930 |
2009Q1 | 143.3 | 4.9649 | 73979.2 | 11.2115 |
2009Q2 | 167.6 | 5.1216 | 83865.8 | 11.3370 |
2009Q3 | 202.4 | 5.3102 | 89846.9 | 11.4059 |
2009Q4 | 297.1 | 5.6941 | 100825.8 | 11.5211 |
2010Q1 | 353.4 | 5.8676 | 87501.3 | 11.3794 |
2010Q2 | 389.4 | 5.9646 | 99347.4 | 11.5064 |
2010Q3 | 416.8 | 6.0326 | 105963.7 | 11.5709 |
续表:
季度 | INE(亿元) | LNINE | GDP(亿元) | LNGDP |
2010Q4 | 456.7 | 6.1240 | 119306.8 | 11.6895 |
2011Q1 | 522.0 | 6.2577 | 104469.9 | 11.5567 |
2011Q2 | 622.0 | 6.4329 | 118895.9 | 11.6860 |
2011Q3 | 716.1 | 6.5738 | 126562.2 | 11.7485 |
2011Q4 | 778.7 | 6.6576 | 138012.1 | 11.8351 |
2012Q1 | 778.1 | 6.6569 | 117357.6 | 11.6730 |
2012Q2 | 963.5 | 6.8706 | 131320.6 | 11.7854 |
2012Q3 | 1091.9 | 6.9957 | 138089.6 | 11.8357 |
2012Q4 | 1167.6 | 7.0627 | 151812.0 | 11.9304 |
2013Q1 | 1086.3 | 6.9905 | 129449.6 | 11.7710 |
2013Q2 | 1315.8 | 7.1822 | 143518.7 | 11.8742 |
2013Q3 | 1481.4 | 7.3007 | 152222.7 | 11.9331 |
2013Q4 | 1791.8 | 7.4910 | 167772.3 | 12.0304 |
2014Q1 | 1721.5 | 7.4510 | 140759.8 | 11.8548 |
2014Q2 | 2069.8 | 7.6352 | 156489.6 | 11.9607 |
2014Q3 | 2232.8 | 7.7110 | 165484.7 | 12.0166 |
2014Q4 | 2554.1 | 7.8455 | 180828.9 | 12.1053 |
2015Q1 | 2421.6 | 7.7922 | 151137.9 | 11.9259 |
2015Q2 | 2508.0 | 7.8272 | 168549.7 | 12.0350 |
2015Q3 | 2716.2 | 7.9070 | 176597.7 | 12.0816 |
2015Q4 | 3448.3 | 8.1456 | 192572.9 | 12.1682 |
2016Q1 | 2946.6 | 7.9884 | 162410.0 | 11.9979 |
2016Q2 | 3477.8 | 8.1542 | 181408.2 | 12.1085 |
2016Q3 | 3489.1 | 8.1574 | 191010.6 | 12.1601 |
2016Q4 | 4444.0 | 8.3993 | 211566.2 | 12.2623 |
注:互联网经济规模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2相关性分析
利用EViews对国内生产总值与互联网经济规模数据进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见图2),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8,说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互联网经济规模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
4.3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而存在平稳性是OLS回归建模的前提条件,如果直接将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当作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很可能出现变量间不存在相依关系,但回归结果却显示显著相关的“伪回归”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见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
变量 | ADF统计量 | 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 | 平稳性 | ||
1% | 5% | 10% | |||
LNINE | -4.8779 | -3.6617 | -2.9604 | -2.6192 | 平稳 |
LNGDP | -3.9248 | -3.6793 | -2.9678 | -2.6230 | 平稳 |
注:信息准则及滞后阶数由EViews10.0自动选择。
由单位根检验结果表(见表2)可得:在LNINE的单位根检验中,ADF统计量为-4.8779,小于1%临界值-3.6617,因此拒绝LNINE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互联网经济规模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在LNGDP的单位根检验中,ADF统计量为-3.9248,小于1%临界值-3.6793,落入拒绝域,可以认为LNGDP不存在单位根,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由此可得,本文所截取的时间段里,互联网经济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均为平稳序列,可用OLS法进行回归分析。
4.4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测定和描述,来探究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一般的数量变动的数学表达式,以此来对被解释变量进行预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随机误差项同方差、无自相关是保证OLS回归参数检验统计量有效的重要前提,异方差和自相关的存在将造成估计参数方差的低估。而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存在自相关现象,若直接用一般OLS回归进行分析,很可能造成参数显著性的夸大。Newey-West估计法通过估计各阶自相关系数来校正标准误,从而在不改变OLS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情况下提供验证模型可靠性的途径。
采用使用HAC(异方差自相关稳健标准误)的OLS法对国内生产总值与互联网经济规模进行回归建模,所建模型如下(式4-1):
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见图3)显示,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为0.9070,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斜率系数对应的
,拒绝
,0说明互联网经济规模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回归方程见式(4-2):
4.5实证分析总结
选取2007年第二季度到2016年第四季度的互联网经济规模(INE)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回归建模,结果显示互联网经济规模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即发展互联网经济能够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互联网经济规模每增长1%,平均说来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7%。
如果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作用掩盖了其对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回归系数将表现为0或负值。尽管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经济造成了冲击,但从代表经济成果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看,0.27的回归系数表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总体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超过了其冲击传统经济所带来的负向作用,从整体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5、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资本逐利下的零和博弈
互联网经济中的零和博弈现象较传统经济更为严重。我国互联网经济存在一个怪象,似乎任何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经济模式都将成为资本逐利的风口,同质企业迅速增多后又迅速形成垄断现象。企业经营者企图通过行业垄断地位实现更高程度的获利,不惜代价烧钱营销,让竞争对手无处立足。企业在获得较高的行业地位后,往往并不是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来营利,而是通过变相剥削用户来实现获利。在这种零和博弈环境下,互联网经济的应有红利遭受削减,互联网经济所创造的社会价值难以体现。
5.2缺乏有效监管和治理
5.2.1不正当竞争盛行
与传统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存在明显的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赢者通吃”的现象普遍,这也是前文所述的零和博弈的主要成因。“3Q大战”、共享单车之死、外卖战争、阿里京东“二选一”等垄断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无一例外地扰乱了行业竞争环境,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消费者、平台商家或是企业自身的利益。互联网行业企业的不正当竞争主要是为了利用网络效应、马太效应不断壮大企业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我国不完善的反垄断法也让这一类不正当竞争现象有了可乘之机[18]。
5.2.2平台缺乏监管和治理
共享单车扰乱城市秩序、网约车殒命、大数据“杀熟”等平台经济问题,暴露出我国互联网经济严重的监管和治理问题。在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互联网经济处于自由放任经济的边缘,过于纯粹的市场调控难免造成企业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从而导致一系列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公共秩序的行为。由于互联网经济是新经济模式,其发展形态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法律法规难以做到较好的预见性,并且在不阻碍互联网经济模式创新的原则上,相关法律法规必然是后发者。此外,我国互联网经济的主要模式仍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传统产品和服务,以低价格和便捷性为发展优势,市场的同质化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平台的不正当竞争和服务缺陷。
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主要靠行业内部规范和企业的自我约束,法律法规也应尽可能快速修订。如何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预见性、如何促进互联网企业强化企业平台管理和合理经营成为当下发展互联网经济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5.3暗藏隐私保护问题
电商平台交易的一大优势是信息的有效传递。销售者可通过倾听消费者的声音,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需求,从而优化自身产品结构,在供需双方良好的信息沟通下各取所需,平台管理者和XX也可通过大数据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但在网络爬虫程序泛滥的网络环境下,这一美好愿景便不再美好。一次网络购物,往往涉及消费者与销售方的语言交流、交易标的详情、物流信息等,这些本属于交易双方的信息在网络爬虫程序的作用下,成为第三方的工具,而受害者却对这些束手无策。交易信息的非法搜集和出售一方面引发同业的不正当竞争,一方面也使得消费者对于网上交易的隐私安全感到烦恼和担忧。
软件恶意权限获取加剧用户隐私泄露的可能性。据艾媒网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6.68亿,但我国现阶段对于手机软件的权限获取并没有具体规定。部分手机软件所要求的权限超过了所提供服务的必须范围,且在请求用户权限时不对权限用途加以说明,得不到用户授权则直接退出软件。这部分手机软件往往出自小型企业,用户对其所手机的数据内容、数据用途及安全性往往一无所知。部分使用旧版操作系统的手机运行此类软件时直接授予全部权限,这更加剧了用户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6、相关建议
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发展互联网经济对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经济仍然存在不正当竞争盛行、互联网经济监管和治理不到位、隐私数据缺乏保护等问题。促进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互联网经济制度建设以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则需XX、社会、企业共同采取积极态度迎接互联网经济浪潮。以下是笔者对解决互联网经济既有问题和进一步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6.1强化监管与治理
建立互联网平台国家与企业共同治理体系。在确保消费者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加强企业与XX的数据沟通,XX从中分析互联网经济的运行状况,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确定相关治理措施,立法机构据此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的预见性。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环境下,促成企业的自我规范需通过XX的鼓励措施和政企沟通进行。
积极完善反垄断法,减少行业不正当竞争。多年来,我国《反垄断法》因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可操作性而备受质疑,该法并未涉及互联网业态[19]。当下,互联网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正不断加深。国家机关应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完善《反垄断法》,将网络效应、规模经济等纳入到企业市场地位的评定之中,建立完整的市场监管程序,加大不正当竞争惩处力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支持互联网行业通过良性竞争实现多元化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平台商家等的合法利益。
6.2整治隐私安全隐患
解决互联网经济中的隐私保护问题,需积极推进个人和企业信息保护立法,坚决整治互联网隐私侵权行为。在企业搜集用户信息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①强制企业执行隐私数据搜集告知义务,并给予用户隐私数据删除权限[20];②鼓励企业对旗下的软件商店加强软件安全性审核,禁止恶意软件上架;③畅通恶意软件举报渠道,促成互联网协会、媒体等定期公开恶意软件名单。在企业使用用户数据上,禁止企业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跨平台信息共享;对于网络爬虫窃取信息等行为,应建立完整的惩处程序。
6.3多方共同支持与运用互联网经济
6.3.1推进互联网广覆盖和提速降费
互联网基础设施是互联网经济的基础,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推进城市高速光纤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乡村网络全覆盖,建成全方位的互联网络,是激发互联网经济潜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融合的互联网经济下,畅通贫困地区的网络通道,鼓励农牧百姓发展网络销售,对于农村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已超越PC网络营收规模,并逐渐成为引领网络经济整体发展的核心力量。2017年第二季度,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已达PC网络营收规模的2.64倍[21]。在网络购物、短视频、共享经济等爆发的新经济环境下,移动网络提速降费已是必然要求。
5G网络低时延、广连接等特点对于远程医疗、IOT、高清视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5G网络布局,是推动万物互联、传统产业现代化,推动互联网经济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6.3.2为互联网经济提供政策帮扶
各级XX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支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适当对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和建立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财政资金,根据地区产业结构和地方特色,发展“互联网+地方产业”。
6.3.3强化互联网经济人才培养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主导的现代化经济环境下,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强人才建设。高校教育应立足于现实环境,顺应互联网经济浪潮,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前瞻性。
6.3.4企业经营融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面临创新经营模式和被互联网经济取代的双项选择。在创新经营模式中,企业需要在企业经营中融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行生产链条全流程数字化和信息化,构建“决策——生产——流通——反馈”的完整信息网,以消费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以有条件信息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以信息及时传递减轻运营成本,积极布局线上与线下双布局策略,增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强员工职业教育,招募互联网优秀人才,积极布局“互联网+”。
7、结论
本文立足于我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和传统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对互联网经济相较传统经济的优势特征和对整体经济的作用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通过分析2007年第二季度到2016年第四季度的互联网经济规模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证明了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整体经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依靠信息对称、供给全方位、零边际成本、免费经济和强网络效应这五大法宝,互联网经济在支持传统经济转型升级、促成市场经济环境下交易成本的下降、助力创新创业和就业、优化消费结构、增强经济韧性、促成行业协同发展六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互联网经济凭借低成本、高效率、快捷性、直接性、可持续、全球化等特点,为传统经济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传统产业网络化使得产业融合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有效实现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创新;交易环境近乎完全的信息沟通使得交易成本显著下降;互联网经济在拓宽就业和创业渠道的同时,通过互联网金融有效解决了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问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网络游戏等的发展在满足各式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整体经济增长;对设备和场地依赖性较低的互联网经济在传统经济的开展遭遇制约的特殊时期有效缓解了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电信、物流等行业的发展。此外,互联网经济间接促进了技术创新环境的营造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赋能整体经济。
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和国家战略支持,我国互联网经济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经济仍然存在不正当竞争盛行、平台监管和治理不到位、缺乏网络隐私保护等问题。
针对互联网经济对于整体经济的诸多促进作用,我国应积极完善互联网经济相关制度建设,解决网络隐私问题,规范互联网经济的行业竞争与发展,积极推进网络覆盖和提速降费,通过纳税优惠和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支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教育系统的现代化为新经济提供人才支持。此外,在传统经济面临转型的环境下,传统企业应在经营中融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优化企业治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在变革的浪潮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 Innovate UK. Digital economy strategy 2015-2018[R/OL].:
- 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9(02):66-73.
- 丛静.浅析互联网经济对经济的作用[J].商情,2017(3):107.
- 徐慧.基于“互联网经济”的中国产业融合与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6,32(11):67-69.
- 奚欣明.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 王鹏飞.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 刘媛媛.互联网经济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20):28-30.
- Changkyu Choi, Myung Hoon Yi.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ross-country panel data [J]. Economics Letters,2009,105(1).
- Peltier S, Moreau F. Internet and the ‘Long Tail versus superstar effect’ debate: evidence from the French book market[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2, 19(8):711-715.
- 曹菲.互联网经济下免费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8):91-93.
- 程佳骏.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01):14-16.
- Li R Y M. Can the Internet Boos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mainland China? Gaining Knowledge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1[J]. Glob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1, 3(3/4):345-355.
- 吴梦迪,丁胜,吕柳,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电子商务,2020(03):43-45.
- 杜丹清.互联网助推消费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7(03):48-54.
- 艾瑞咨询.疫情影响下的用户消费指数趋势报告[R/OL].
- 张龄予.互联网经济技术的创新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16(16):45-46.
- 魏敏.反垄断法大修剑指互联网垄断[N].证券时报,2020-01-15(A03).
- 陈亢.将互联网业态纳入《反垄断法》值得期待[N].重庆日报,2020-01-11(013).
- 黄悦淅,栾佳雯.互联网经济下的大数据垄断及个人信息保护——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对我国的启示[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4):47-51.
- 网络经济规模达5亿,移动营收贡献率超七成2017Q2[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第9期).: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7:370-37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