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港口物流是指港口城市利用本身的地理优势,凭借发达的设备以及周围的软环境,进行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活动。以广州港为例,可以为港口物流贸易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补充作用。
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及SWOT方法。本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说明了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概念和联系;第三部分分析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呈现出的现状;第四部分对广州港进行SWOT分析,与深圳港和香港港进行比较;第五部分对港口物流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六部分对如何解决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第七部分进行总结。
本文集中阐述了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的相关概念及关系,围绕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的现状,分析广州港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与深圳港和香港港做了比较,剖析了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存在的问题,就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对广州港进行SWOT分析,并能够与深圳港和香港港比较,数据真实可靠。提出的问题及对策有创新性。
关键词:港口物流 贸易 对策 广州港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港口物流是港口城市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完善港口物流设备和周边环境,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使用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港口资源。此外,港口可以收集、存储还有配送货物。
港口在当今社会的生产、贸易和运输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因为:第一,港口连接水运和陆运,水运的起点终点都是港口。第二,良好的港口选址能把两个国家间最好的生产要素相互分享。第三,港口物流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港口物流担任着船东、海关、进出口企业及贷运代理等不同的关键角色。
随着经济增长,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定分量,但我国港口物流贸易在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探索对策使港口物流现代化是当下急需做的。[1]
(二)选题意义
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港口在经济贸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正因为在这个大环境优势下,使港口物流优先发展。广东省地理位置特殊,港口物流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广州港在珠江入海口,在东江、西江和北江的交汇处,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数据统计,广州港港口物流的货物量2017年约5亿,与2007年相比涨幅超过200%(2007年约2亿吨)。对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现状分析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对策,能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为我国港口物流贸易提出方向。[2]
目前,经济学领域围绕港口物流贸易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具体对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关注度不高,以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的发展为视角,可以为港口物流贸易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补充作用。
(三)文献综述
通过整理前人所发表的文章,借鉴前人对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陈庆才(2014)指出广东省和广州市注重港口物流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港口物流产业。此外,还对广州港的发展给予建议。该文运用了SWOT分析法,对广州港的优劣,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何为惠(2014)首先说明港口物流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政策环境、硬件设备、航线分布等多角度分析广州港口物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困境。车国彩(2017)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对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马金骑(2018)对其所提出的问题,寻找有关对策并促使广州港口物流贸易升级。刘淑周(2019)根据广州港自身状况,结合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从大湾区经济入手,分析港口机遇、挑战和发展。
综上所述,前人关于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现状和问题的文献较为丰富,但港口物流贸易对策和发展方面的分析还相对较少,因此对港口物流贸易对策和发展的研究对我国港口的贸易发展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关概念
(一)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是港口城市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完善港口物流设备和周边环境,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使用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港口资源。此外,港口可以收集、存储还有配送货物。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分为进口和出口。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间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输入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为进口;输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为出口。
(三)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关联性
1.港口物流是对外贸易的根本保障
对外贸易过程中,进口商取得资源, 出口方则获得对应的外汇收入。由于海运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法,港口物流发展进步,可以使使对外贸易得到根本保障。
2.高效的港口物流可以降低对外贸易费用
成本低对于出口商和进口商而言都有好处。成本低会让出口商的产品增加竞争力,成本低不仅使进口商减少了费用,还能够吸引国内消费者进行购买。如果港口物流的技术提高了,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的费用,更进一步降低对外贸易的费用。
3. 对外贸易推动港口物流技术进步
常年的对外贸易可以推动物流技术的提升, 港口物流可以在运输上更新设备,提升技术,发掘更好的运输方案及管理方案。
三、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发展现状
(一)广州港的地理位置
广州港靠近南海,位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有优势。广州港常与80多个国家(地区)的350多个港口以及国内的1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广州港不断进行海域扩展,内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和南沙港区从里到外建成。广州港泊岸线25公里,20万吨以上泊靠能力的泊位有62个。拥有集装箱、矿石、煤炭、粮食等专业码头、杂货码头和客运码头。广州港可通过密集的水系、公路、铁路连接珠三角、广东省甚至华南地区等泛珠三角洲经济腹地。[3]
(二)广州港的历史发展
广州港一直都是重要的通商口岸。秦汉时期,广州港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宋时期,市舶史、市舶司作为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管理机关在广州口岸设立。清乾时期,广州口岸“一口通商”。民国时期,《建国方略》提出在广州建设南方大港。解放初期,广州港黄埔新埠酿成。建国初期,广州港进一步扩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港成为亿吨大港。[4]
21世纪至今,《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把广州港定位为国家综合交通大通道的出海口,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港口。2006年, 广州港务局出台《广州港总体规划》, 明确了广州港的结构和功能。2007年, 交通部发布《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 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功能多、服务好、环保的、高效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5]2015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三次提到广州, 可见国家对广州的重视程度。[6]《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优先推进项目清单》在通关和金融方面促进了广东港口物流贸易企业发展。[7]新常态背景下, 广州港加快“走出去”。例:广州港在X开设了办事处,担当了一个带头作用。此外,广州港将设立办事处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开阔海外市场,吸引更多投资。如今, 在广州港经营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含世界排名前20名的航运公司。[8]
(三)广州港物流贸易情况
广州港有直到美洲、欧洲、澳洲、亚洲各地的班轮航线,国家(地区)涉及80多个,港口涉及200多个。2012年至2017年3月末 , 水路货运量、港口客运量和货柜吞吐量均呈上升走向。到2015年, 广州港货物吞吐量50053.01万吨, 排名世界第十。集装箱吞吐量有1739.66万TEU,排名世界第十。2018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2192.21万TEU,同比增长7.6%,在中国沿海港口排名第四,排世界沿海港口第五。2019年1-6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达1016.9万TEU,同比增长9.7%。[9]
2019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最新名单,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依次是上海港、新加坡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釜山港、香港港、青岛港、天津港、迪拜港。与2018年对比,广州港超越香港港釜山港排到第五。[10]
表1 2010-2018年广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
单位:万吨
年份 | 进口量 | 出口量 | 合计 |
2010年 | 24783.64 | 16311.60 | 41095.24 |
2011年 | 25764.62 | 17384.05 | 43148.67 |
2012年 | 26274.83 | 17242.56 | 43517.39 |
2013年 | 26892.69 | 18623.88 | 45516.57 |
2014年 | 28032.96 | 20184.29 | 48217.25 |
2015年 | 29160.21 | 20892.80 | 50053.01 |
2016年 | 32006.86 | 22430.59 | 54437.45 |
2017年 | 34683.67 | 24328.07 | 59011.74 |
2018年 | 35719.38 | 25593.93 | 61313.31 |
资料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表2 2010-2018年广州港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
单位:万TEU
年份 | 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 |
2010年 | 1254.57 |
2011年 | 1425.04 |
2012年 | 1454.74 |
2013年 | 1531.11 |
2014年 | 1638.86 |
2015年 | 1739.66 |
2016年 | 1885.77 |
2017年 | 2037.20 |
2018年 | 2192.21 |
资料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四、广州港与深圳港、香港港港口物流贸易的对比
(一)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SWOT分析
1.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优势
(1)广州港经济发达
广州港地处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多为工业集聚地,广州外向型加工企业多,有源源不断的货源,经济发达,这为广州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
(2)区位优势可减少运输成本
地处珠海出海口的广州港,以密集的珠江水系和发达的广州铁路、公路、航空与珠三角主要城市(例如:深圳,东莞,佛山等)和华南、西南内陆地区相连接。油品、煤炭、粮食、化工产品一系列进出口物资可通过广州港存储和转运,再而通过公路、铁路或内河运输方式运到泛珠三角地区,运输路程短,转运的费用也会低于附近的港口。[11]
(3)配套设施完善
广州港历史悠久,配套设施相对会比较完善。广州港拥有足够深的航道,能够让大型船只自由出入码头。广州港码头大,可以停靠多量船只。广州港的防波堤能够让装卸作业更安全,抵抗风浪的到来。广州港拥有足够的锚地,能够让船只安全停留和进行检验检疫工作。港口的配套设施:港区的道路铁路和供电都分配得十分合理,以便车辆通行,提高装卸效率,供电充足保证港口动力。
2.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劣势
(1)成套的物流增值效能低
中介服务企业,例如: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较少,从而使物流增值的效能低。除此之外,新建设的南沙港区,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
(2)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虽说学校有开设相关的物流行业课程,但是大多数课程都是十分陈旧的,只能培养出有基本知识的人,现在缺的是高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一般来说,是经过行业内部培训,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3)港口产业竞争优势低
广州行业多,但缺少龙头企业。例如汽车制造有千亿家, 但中小企业就100万家,并没有大型有特别优势的企业。大多数港口企业都是成本低,售价低为特点的行业。虽说在国内市场能拥有一定比例, 但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短缺, 产业创新和转型难,区域港口布局雷同,难以实现可持续扩大规模。
3.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的机会
(1)政策支持
广州有“一带一路”、南沙新区、广东自贸区等政策支持,一方面能带动广州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广州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广州“十三五”规划提出把国际航运枢纽摆在首位,这表明广州市对广州港经济的重视程度。[12]
(2)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是港口物流发展的保障。例如:电子标签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和读取数据,能够及时对集装箱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错漏的问题。
(3)船舶逐渐大型化
由于航运业竞争激烈,船舶逐渐大型化,订购万吨船舶已经成为潮流。例如:马士基3E级18000TEL集装箱船,虽然设计水深仅为14.5米,但实际吃水接近16米。此外,船宽59米说明码头仍需更长的海岸线来安装集装箱起重机。
(4)企业节约成本意识强
如今,广州港开通了26条水上“穿梭巴士”驳船航线和108条班轮航线,衔接广州港与其它港口,完美表现了港口物流配送快捷、运量大、物流费用低、绿色环保的优势,日渐被广大企业所使用。
4.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的威胁
(1)珠三角港口间竞争激烈
珠江三角洲港口有很多,例如:广州港,深圳港,东莞港,珠海港等。这些港口的功能十分相似,地理位置都处于珠江三角洲,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导致港口产业很相似,便导致港口间激烈竞争。
(2)建设绿色环保港口难
各种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 广州港港口发展达不到集约型经营管理模式。近年来,广州港口的企业环保意识逐渐加深,但只局限在有观念,没有实际上行动起来达到效果的状态。此外,建设绿色环保的港口成本大,缺少政策补贴支持企业的发展。
(二)广州港与深圳港、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比较
除了深圳港在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所下降外,总体来说广州港和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一直维持着上升的趋势。到了21世纪,对外贸易繁荣发展、集装箱专用港区的不断建设以及多家船公司开辟远洋航线,深圳港在2000—2007年间迅速发展,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4倍,2010年后进入平稳增长期。随着南沙港区发展,广州港的增速明显地超越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于2017年有史以来高达2037万标箱,这三年增长了22%。此外,南沙港铁路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将进一步优化货运路网,提高港口的竞争能力。香港港作为环球供应链上的重要枢纽,自90年代开始, 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在全球排名前三,直至2012年被深圳港超过。香港港的货柜吞吐量从1995年至2008年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起持续下跌,直至2017年才回升。与深圳港和广州港不同,香港港集装箱运输大部分是国际性的,比例超过60%。[13]
(三)广州港与深圳港、香港港集装箱货流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析
1.出口货流分布比较
除了澳大拉西亚和南美东岸外,广州港与另外15个海运区域有关联,而深圳港和香港港则与17个海运区域有关联,深圳港和香港港的海运区域通达性高于广州港。
在货流量方面,广州港的出口货流总量为8655209TEU,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港、丹戎帕拉帕斯港和巴生港;深圳港为44565290TEU,货流主要集中在东亚、北美东岸地区;香港港为34919703TEU,货流主要集中在东亚和北美地区.由此可见东亚和北美是上述三个港口的主要出口货流分布地。此外,与深圳港对比,虽然香港港与更多的港口建立了联系,但是产生的货流量却低于深圳港,仅为深圳港出口货流总量的78.36%。[13]
在港口节点方面,三个港口共和195个港口建立了海运联系,其中广州港与67个港口存在联系,占比34.36%,而深圳港和香港港分别为160和169个港口,依次占比82.05%和86.67%,明显高于广州港,且香港港的通达性最高。此外,在总共涉及的195个港口中:与3个港口都存在出口货流联系的有53个,占比27.18%.仅与其中一个港口存在联系的有47个港口,占比24.10%,其中仅与广州港有联系的港口为3个;仅与深圳港有联系的港口为15个,主要分布在西亚地区,如贝鲁特港、朱拜勒港等;仅与香港港有联系的港口为29个,主要分布在东亚和澳大拉西亚2个海运区域,包括那霸港、敦斯维尔港等。
2.进口货流分布比较
广州港只和东亚、欧洲地中海、西北欧、西亚、东非、北美西岸、南亚和北非等8个地区有货流联系;除了东非、北美墨西哥湾、南美东岸和南部非洲外,深圳港与另外13个海运区域建立了联系;而香港港则与除了东非、北美墨西哥湾、西非以外的14个海运区域都有货流联系,由此可见香港港所涉及的海运区域最为广阔,此外值得注意的是3个港口在北美墨西哥湾地区都没有进口货流生成。
在货流量方面,广州港的进口货流总量为8954405TEU,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港、杰贝阿里港和釜山港;深圳港的进口货流主要集中在东亚、西北欧、欧洲地中海3个地区,货流总量达45243343TEU;而香港港为34681666TEU, 货流主要集中在东亚和西北欧两个海运区域。由此可见,无论是出口货流还是进口货流,东亚都是最主要的货流生成地区,而另一个主要的进口货流生成地区是西北欧。与出口货流相类似,虽然香港港相对深圳港而言与更多的港口建立了联系,但是产生的货流量却低于深圳港,仅为深圳港进口货流总量的76.66%。[13]
在产生联系的港口节点方面,3个港口共和180个港口建立了海运联系, 其中广州港与73个港口存在联系,占比40.56%,而深圳港和香港港分别为131和157个港口,依次占比72.78%和87.22%,香港港的通达性仍然是最高的。此外,在总共涉及的180个港口中:有59个港口与3个港口都存在进口货流联系,占比32.78%,有54个港口仅与其中一个港口存在联系,占比29.5%, 其中仅与广州港有联系的港口为4个;仅与深圳港存在联系的港口为12个,分散分布在西亚、西非、南美西岸以及欧洲地中海等地区;仅与香港港产生联系的港口为38个,主要分布在东亚、澳大拉西亚、南部非洲以及南美东岸等海运区域。
五、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广州港口物流缺少标杆型物流龙头企业
与国际优异港口物流比较, 广州港口物流企业缺乏高档、规模化的标杆型物流龙头企业。港口产业主要集中于航运下游产业,价格低、产业附加值低。尽管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定的比重, 但由于技术不够和缺乏高素质人才, 产业革新和转型难, 在区域港口布局逐渐相同的情势下,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14]提供物流服务的供应商企业缺乏, 供应商经营风格落伍,供应商信息技术落后。
(二)广州港出口港缺少竞争力
通过广州港与深圳港、香港港对比分析可得:
在港口节点方面,三个港口共和195个港口建立了海运联系,其中广州港与67个港口存在联系,占34.36%,而深圳港和香港港分别为160和169个港口,分别占82.05%和86.67%,明显高过广州港,且香港港的通达性最高。这样看来,广州港的出口港竞争地位低。
(三)港口物流贸易信息化程度较低
与港口物流密切相关的数据传输技术、虚拟网络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于广州港物流信息化进程中跟不上,难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和决策。有了信息,但是并没有充分使用。信息网络不发达,没有互联互通,造成了信息浪费的现象。没有设立信息分享平台,不能为公共服务,制约了广州港物流企业与外界信息交换。
(四)港口企业达不到社会物流服务需求
因为广州港航道水位限制,散货、油品、粮食等大型集装箱的专业泊位少,致使引发广州港运输需求高和港口通航能力不足的矛盾,为了解决市场需求,广州港应不断努力进行港口改造和重新建设,来解决港口通航能力不够的问题。
即使广州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公路、海运和铁路物流资源整合薄弱,相互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港区过分依赖公路, 内河、铁路运输比重低,不仅增加了运输费用, 而且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压力。[14]
广州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多,特别缺少龙头企业、强势企业的带领和示范,进而限制港口物流的进步。经历数年建设,广州航运中心的航运辅助产业功能不断改善,但和国际出名的航运中心对比还是有一大段差距。广州应努力改进船舶经纪、船舶检验等服务功能。广州想成为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要把这些航运服务提升才行,“软实力”与“硬实力”并肩发展。[15]
(五)港口物流贸易人才缺乏
人才对于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广州想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发展港口产业集群, 缺少航运人才就是一大不足板。[14]
首先, 广州港物流人才短缺, 缺乏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满意的物流管理人员对于大型物流企业在初始阶段是很难找到的。广东国际航运中心报告显示,航海人力总需求约30万人, 而高端人才只接近10万人。现今人才短缺达15.6万人,高端航运人才的缺乏较为严重。广东省的航海教育与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相比,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对应。[14]
其次, 物流人才培养是有限的, 广东省虽说是外向经济的代表, 但广东省物流管理的大学院校很少,如今广东并没有一所海事类综合大学, 有关航运的专业也十分少在大学开设,为本地的船舶工业、航运业提供高端人才是很困难的[14],高级的物流管理人员培训地方也没几个。[3]
六、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发展对策
(一)增强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广州港可利用土地成本、人工等优势,紧抓xxx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的机会,积极配合降低广州港内外部物流成本的措施,减少客户物流总成本,提高以广州港为连接点的全程物流链核心竞争力。[16]
广州港要依靠正在建设的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配合东岸装备制造业向西岸转移的趋势,加强港口与后方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合作,以南沙港为枢纽建设湾区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并发挥南沙港铁路后发优势,打造湾区最大的海铁联运枢纽。[16]
广州港要发挥湾区乃至全国最大汽车滚装的地位,与船公司和汽车厂商深入战略合作,可利用资本和市场化手段,加快东岸汽车滚装作业点的布点和整合,增强比较优势;要加强散改集、汽装箱的比重,打造成为地区拆箱货转运中心。[16]
(二)XX合理规划与引导扶持
国际法律制度完善程度会影响XX服务水平,是成正比的。法律制度越是完善,XX管理会更好,经济越开放。因此,需要完善广州港的进出口报关条例、海关进出口管理制度、外汇核销管理条例、离境退税政策、货物监管政策、退税监督政策等, 这能够让国际贸易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广州市离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近,可以与深圳、香港等周边港口城市一起发展进步。可以建设产业园区进行产业集群,制定一系列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促使产业集群更好发展。港口的设施以及周边的软环境,港口交通等都需要XX落实到位。此外,可以进行技术创新和挖掘人才,发展综合型物流,这样产业就更好集聚在一起。
(三)提高港口物流信息化技术
可以根据我国港口的情况,建立一个信息咨询平台,相应的海关信息和企业信息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这样就能为港口的运营提供需要。例如,应用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运转的效率。
实现公共资源平台与企业信息平台的整合。平台上应该包括各种基础物流信息和港口基础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港口获得良好的信息服务, 其次也可以提高港口运营的速度。
(四)提升港口物流企业服务质量
想要商品贸易取得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商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销售商品企业的服务水平。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企业服务水平与相对发达的国家对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港口物流储存、加工、运输一系列服务流程有利于整个港口的服务水平,广州港的名声也会因此提高。论证广州港物流贸易独特的服务属性,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17]
(五)抓紧港口物流人才建设
培育和引进现代港口物流人才, 加快港口物流人才体系建设。广州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将物流人才纳入广州市人员短缺目录是很有必要的。中国XX应向特别有才华的国内外物流管理人员提供一些有利政策,比如在住房和孩子入学的问题上给予帮助。
通过一些政策让国内外物流服务公司、研发机构和高等学校在广州设立基地, 这样可以培养一批人才。同时, 广州市XX应出台一些政策鼓励高校开创一些港口物流有关的专业,并且打造成为特色型高校,更进一步为港口物流服务。
七、结论
经济全球化及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港口地位不断上升, 港口物流的功能越来越多。港口物流能够促使城市经济发展、丰富港口物资、促使产业升级、能够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广州港在改革开放、一带一路、新常态、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的影响下,迎来了发展机遇。然而,广州港港口物流贸易有其本身的缺点,与其他港口相比,港口缺乏竞争力,出口港地位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港口企业难以适应社会物流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高广州港的形象,还可为其他港口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军.基于对外贸易的港口物流竞争力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05):57-58.
[2]葛颖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中的XX推动策略研究——以广东广州港为例[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9(07):86-88.
[3]马金骑.广州港口物流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02):41-42+45.
[4]陈伟.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港集装箱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汪艳.广州港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武汉港的借鉴[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2):24-26.
[6]吴婷.新形势下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机遇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34-38.
[7]苏明.广东港口物流企业发展路径探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倡议[J].北方经贸,2018(08):15-17.
[8].全面对接!广州港这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J].珠江水运,2019(14):28.
[9]..2019年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出炉这些中国港口入围[J].大陆桥视野,2019(08):46.
[10]阮晓波.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融合发展研究[J].广东经济,2018(11):28-33.
[11]陈庆才. XX推进广州港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4.
[12]吴学栋.建设绿色低碳港口 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广州港集团创建绿色港口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运,2017(11):16-18.
[13]张小玲.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港口集装箱货流的空间分布[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8,26(04):57-61.
[14]查伟伟,李丹妮.广州港口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J].现代商业,2018(12):50-51.
[15]曾毅.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化[J].中国港口,2019(08):60-64.
[16]刘淑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背景下广州港的发展机遇[J].珠江水运,2019(21):60-62.
[17]陆汪熹.国际贸易的港口物流竞争力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51-52.
致 谢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百忙之中总是抽出时间对我进行指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进行悉心指点,指出改善性建议,投入了不少精力。同时,还要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所有授课的老师以及一共学习的同学们,在大学里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从论文的开题到论文定稿,每一次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和尝试,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一无所知,我开始独立的学习,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的模糊逐渐清晰,使自己的论文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善都是我学习的收获。
虽然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这次论文使我终身受益。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