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近年来,国际间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其中贸易往来尤为密切,这使得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我国机电行业逐步强大,机电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机电产品出口现况的基础之上,从国际竞争力指数诸如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出发,对X和中国两国的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国内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之处。最后,就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应的建议措施,以提高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贸易窗口的打开,促进全球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不仅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往来频率,同时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均进行了细化。在对外贸易方面,机电产品作为一个细化分支,对贸易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和西方各国,均把提升该类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方法。在解放后我国虽然迎来了和平,但是并未迎来经济的复苏,直到改革开放开始施行,各产业才逐渐走向繁荣,而制造业也在此时蓬勃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日益兴盛,现已成为世界内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在制造业方面同样强劲的X,也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两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形势越发明显,机电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分支,也属于两国竞争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一产业的竞争,也对两国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机电产品的出口方面,实力不相上下。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机电产品在2018年的贸易总额为25288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4764和10524,单位是万亿美元,从数据来看,出口所占比例更大一些。X在该类产品方面的出口额度也相当可观,两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据了全球该类产品出口的大部分份额。由此可见,促进机电产品贸易发展,提高该类产品的竞争力,可以使我国总体进口出水平得到提升,有助于经济更好发展。
国际竞争力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众多,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不同的成果进行总结,并且以此为基础,利用国际常用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中美两国在机电产品方面的竞争力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数值,反映出两国在该方面的真实情况,相关的理论成果有助于我们明确两国的贸易地位,同时分析出我国在该产业方面超过X所需要努力的具体方向。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虽然我国机电贸易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问题依然存在,这一结论可以使我们明确我国在该方面与X的差距,为两国的贸易合作提供理论基础,并且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帮助我国实现机电贸易的转型,进一步增加其国际地位。
机电是贸易经济的重要支撑,扩大其出口规模有助于增强我国的贸易实力,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实现下列意义:首先,有助于实现资源整合,将重要资源用于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引入专业化的生产理念实现该类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促进该类产品出口额的增长;其次,促进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资金、技术和人力均是重要生产要素,增加这方面的供给,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民众的收入得到一定的提升;最后,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技术含量较低的出口产品逐渐被淘汰,高新技术类产品的出口额逐渐增加,进而实现了产品的优化。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世界经济论坛(WEF)对于国际竞争力有着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竞争力分为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到诸多政治和制度的约束,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而竞争力的另一研究机构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也认同这一观点。WEF在有关报告中提出一个新的评价体系模型,该模型以未来五到十年的GDP为基础,结合多种因素建立,IMD也建立了一个含多因素的评价体系。对两个机构研究出的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竞争力资产,包括先天资源和后期资源,另一个是竞争力过程,经过制造等环节,资产的形式发生变化,转化为经济利益,这种利益的结果通过国际化而形成的竞争力,即是竞争力过程。两者相乘可以得出国际竞争力的最终结果。WEF对此的观点是国际竞争力由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来反映,IMD则认为国家提供的外部环境是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很明显,前者更强调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后者则认为国家竞争力的作用更明显,因为良好的环境可以促使国家经济提升,实现更多的国民财富积累。在将两种观点进行整合后,得出的结论是生产效率和劳动成本是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企业的绩效、文化和管理效率也对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以上就是评价竞争力的五要素。
两机构使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法,对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并且不断对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其之更为详细,但是上述方法是基于国家视角进行研究,几乎未涉及到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分析,因此该分析法对于产业竞争力不具有实质意义。
2.国内相关研究
由于机电产品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国外对中美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对比研究并不多见,对两国的机电产品贸易的研究成果多产于国内。赵彦云等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分析系统,将竞争力有关的各要求纳入该系统进行分析,该系统可以实现对XX、金融、国际、科技等诸多要素的分析,而这些要素可以衡量一国所具备的竞争力水平。黄立媛(2006)以产品价格等要素作为出发点,对国我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在高科技机电产品贸易发展方面不占优势,因此国内机电企业应该在该方面创新。刘馨遥(2012)认为集约边际促进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张亚姣(2012)的研究重点是PTT指数和产品净出口率的关系,他指出两者存在正相关性,这代表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她同时指出该类产品在出口时应注意隐含碳的数值,因为这极有可能成为限制出口的因素。芮明杰等(2012)主要研究的是产业竞争力,并且将将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在第一级的基础上,划分出竞争结果和来源两个二级指标,前者主要包含问题、潜力和效益,后者再从企业环境和产业环境两个层面进行细分,得出三级指标,在三级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能力再次划分,通过指标的层层拆解,分析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李可盈(2017)等通过研究国内目前机电产品情况,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机电商品外销的贸易方式、我国地区格局、市场组成、商品组成、总量概况等,研究方向分为碳生产率方向、低碳贸易方向和常规方向,同时参照碳生产率相关理论,对衡量低碳商贸竞争水平的七个参数进行规定,打造国内机电商品外销低碳商贸竞争水平评估制度。发现同常规的商贸竞争水平评估参数不一样,低碳商贸竞争水平评估参数可以对低碳阶段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竞争水平进行全方位、精确的评估。张小雪(2012)等研究了显示性对比优势参数、贸易竞争水平参数、世界市场份额比重等常规机电商品外销竞争水平评估参数,发现国内依然保持了主要以劳动密集类和对技术要求不高、附加值较少的能源密集类产品组成的机电商品外销,其组成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外销市场分布不均衡,缺乏一定的创新水平。唐骁鹏(2006)等在比较分析国内机电商品外销竞争水平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变化时,主要分为了贸易形式、进口外销比价、世界市场份额比重和竞争实力变化等方面,最终发现我国该领域的竞争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贸易不再以产业间形式作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为产业内形式。而机电商品外销中,产业内运输装置和机械外销规模最大。我国贸易的建设和产业内职能划分在不断增加的直接投资作用下得到了实现了更多的发展。但目前机电商品生产行业内的贸易性质基本还是因为技术发展不充分而引起的垂直方向发展存在差异。国内机电商品在整体上依然需要提高在世界市场中竞争的水平,需要进一步细化外销发展模式,目前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成本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机电商品外销发展。
二、中美机电产品贸易发展状况
从狭义方面来看,机电产品的概念为电气领域的机械装置及其各类配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常规概念无法将全部的机电产品类型包含在内。从广义方面来看,机电产品的概念涵盖了精密设备、运输机械、通信装置、贱金属产品等。本研究从2008发行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和2013发行的《机电产品进出口统计手册》窗户发,分析了许培源等(2016)提出的机电产品类型划分方法,对72-92 章通过HS 编码法划分为商品大类四中,机电产品小类别二十种:第 72-83 章划分为第十五类贱金属产品等;第 84-85 章划分为第十六类通信装置等;第 86-89 章划分为第十七类运输机械;第 90-92 章划分为第十八类精密装置等。
(一)中国机电产品的整体贸易发展状况
国内从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外销贸易逐渐以机电产品作为主要成分,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中起到关键作用。机电产品总体的贸易规模不断增加,机电产品于1995 年代替了纺织品服装成为了外销商品规模排名中的第一位,国内机电产品外销总规模在2003 年第一次占据了全部商品外销规模的50%以上,我国机电产品外销规模于2006 年在国际市场中排名达到了第三位,我国机电商品外销规模于2008 年达到了国际市场中的第一名,取代了德国的位置,并将这一排名保持了到现在。
根据表1内容,我国机电商品对外交易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一直呈现顺差状态,在所有产品全年进出口交易总额中,机电商品占据了多于50%的份额。从2008年开始到2018 年,总贸易额不断发展,实现了14 774.20 亿美元到25288.83亿美元的发展,平均每年达到了5.67%的增长率。而由于世界金融大萧条在2009年影响到了我国市场,也影响到了我国机电商品的对外贸易,特别是该产业的外销贸易总额,同比出现了17.89%的减少。根据该产业的外销情况分析,我国机电商品的外销贸易额从2008年开始到2018 年,实现了8 730.70 亿美元到14764.61亿美元的发展,平均每年达到了5.89%的增长率;根据该产业的进口情况分析,我国机电商品的进口贸易额从2008年开始到2018 年,实现了6 043.45 亿美元到10524.23亿美元的发展,平均每年达到了5.35%的增长率。在以往的贸易额记录中,国内机电商品于2018 年达到贸易额峰值,实现了14764.61亿美元的外销额,同比达到了11.13%的增长率,在全年全部类型产品外销中达到了59.2%;实现了10524.23亿美元的进口额,在全年全部类型产品进口中达到了49.29%,与2017 年比较出现了12.98%的增加。根据上述分析,国内主要以外销业务组成了机电商品交易,外销规模持续发展,在全部类型产品外销总额中不断占据更多分额,整体特点为贸易额占比较多、规模扩增、发展速度变化幅度大等。
表1 2008-2018年中国机电产品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
贸易额 | 进出口总额 | 增长率 | 占总比重 | 出口总额 | 出口增长率 | 占总出口比重 | 进口总额 | 进口增长率 | 占总进口比重 |
2008 | 14774.20 | 13.20% | 57.64% | 8730.70 | 17.93% | 61.02% | 6043.35 | 7.00% | 53.36% |
2009 | 12824.80 | -13.19% | 58.10% | 7168.96 | -17.89% | 59.66% | 5655.88 | -6.41% | 56.25% |
2010 | 17023.06 | 32.74% | 57.24% | 9548.76 | 33.20% | 60.52% | 7474.30 | 32.15% | 53.54% |
2011 | 19743.48 | 15.98% | 54.21% | 11195.52 | 17.25% | 58.97% | 8547.97 | 14.36% | 49.03% |
2012 | 20765.70 | 5.18% | 53.70% | 12000.74 | 7.19% | 58.57% | 8764.96 | 2.54% | 48.21% |
2013 | 22081.67 | 6.34% | 53.09% | 12823.64 | 6.86% | 58.05% | 9258.03 | 5.63% | 47.48% |
2014 | 22776.91 | 3.15% | 52.95% | 13418.30 | 4.64% | 57.29% | 9358.60 | 1.09% | 47.77% |
2015 | 21978.01 | -3.51% | 55.60% | 13234.82 | -1.37% | 58.21% | 8743.19 | -6.58% | 52.06% |
2016 | 20516.17 | -6.65% | 55.67% | 12185.94 | -7.93% | 58.09% | 8330.23 | -4.72% | 52.46% |
2017 | 22600.74 | 10.16% | 55.03% | 13285.74 | 9.03% | 58.70% | 9314.99 | 11.82% | 50.52% |
2018 | 25288.83 | 11.89% | 54.63% | 14764.61 | 11.13% | 59.2% | 10524.23 | 12.98% | 49.29%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
(二)中国机电产品的商品结构
在国内不断发展机电商品对外贸易规模时,也在持续改善外销组成,全方位发展对外交易类型,包括高新技术产品、机械装置、金属产品等。本研究通过讨论从2008 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期间机电商品不同类型的贸易份额比重,来对国内该产业的贸易组成进行归纳。详细见表2,在出口贸易中第 85 章划分的机电产品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实现了2008年到2018年3420.83亿美元到6644.25亿美元的外销贸易额发展,实现了双倍发展,出口贸易呈现上升趋势。出口贸易位列第二的是第 84 章,在2008年-2016年年份出口贸易额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8年又达到历史出口贸易最高值。分析总体情况,第 80 章的锡和相关产品、第79章的锌和相关产品、第 78 章的铅和相关产品和第75章的镍和相关产品在我国外销贸易中占比最小,均属于资源密集范围。由此可见,第十六类产品是我国机电商品交易的主要成分,同时其外销贸易依然在不断增加,而在机电商品的贸易结构中,另外三类的有待发展。
表22008年-2018年中国各类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单位:亿美元)
HS编码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72 | 534.73 | 134.82 | 289.31 | 398.77 | 371.17 | 386.21 | 554.79 | 491.97 | 432.44 | 429.84 | 469.17 |
73 | 484.19 | 337.81 | 391.44 | 511.96 | 561.56 | 573.48 | 606.37 | 605.23 | 518.92 | 567.73 | 655.58 |
74 | 56.06 | 35.75 | 48.02 | 67.43 | 71.91 | 71.44 | 69.83 | 56.21 | 57.95 | 64.57 | 69.48 |
75 | 2.97 | 6.59 | 12.99 | 10.53 | 8.80 | 9.97 | 22.14 | 7.64 | 3.25 | 4.17 | 4.56 |
76 | 142.25 | 94.99 | 145.31 | 186.48 | 186.41 | 200.39 | 226.15 | 238.08 | 212.08 | 225.85 | 270.77 |
78 | 2.78 | 1.23 | 1.73 | 1.6 | 0.61 | 1.64 | 1.61 | 1.60 | 0.72 | 0.84 | 1.32 |
79 | 3.81 | 2.3 | 2.86 | 2.89 | 1.58 | 2.33 | 5.73 | 5.24 | 2.71 | 2.43 | 2.49 |
80 | 2.3 | 0.68 | 1.74 | 1.74 | 0.97 | 1.57 | 1.41 | 0.60 | 0.66 | 0.59 | 0.75 |
81 | 46.56 | 18.05 | 30.31 | 37.18 | 31.93 | 31.85 | 34.88 | 28.31 | 24.99 | 32.28 | 38.79 |
82 | 76.67 | 64.66 | 88.69 | 111.73 | 122.62 | 132.56 | 147.86 | 145.79 | 133.41 | 150.12 | 163.66 |
83 | 87.83 | 74.16 | 95.67 | 118.88 | 133.14 | 148.53 | 171.80 | 184.98 | 156.67 | 172.95 | 186.34 |
第十五类 | 1440.15 | 771.04 | 1108.07 | 1449.19 | 1490.7 | 1559.97 | 1842.57 | 1765.65 | 1543.8 | 1651.37 | 1862.91 |
84 | 2686.71 | 2360.09 | 3098.14 | 3537.63 | 3758.99 | 3831.52 | 4008.34 | 3642.76 | 3437.70 | 3832.44 | 4299.53 |
85 | 3420.83 | 3010.99 | 3887.55 | 4457.56 | 4873.22 | 5612.88 | 5709.24 | 5943.25 | 5531.69 | 5983.25 | 6644.25 |
第十六类 | 6107.54 | 5371.08 | 6985.69 | 7995.19 | 8632.21 | 9444.4 | 9717.58 | 9586.01 | 8969.39 | 9815.69 | 10943.78 |
86 | 102.14 | 28.63 | 89.15 | 143.15 | 128.86 | 109.94 | 127.37 | 123.31 | 68.57 | 109.46 | 132.74 |
87 | 392.73 | 279.31 | 383.98 | 495.39 | 551.17 | 585.49 | 641.92 | 626.00 | 601.45 | 672.63 | 750.94 |
88 | 16.4 | 9.41 | 12.65 | 16.3 | 15.58 | 1.94 | 26.47 | 3.47 | 33.65 | 36.67 | 46.12 |
89 | 195.71 | 283.64 | 402.96 | 436.25 | 388.19 | 286.81 | 252.02 | 288.13 | 225.15 | 229.33 | 250.05 |
第十七类 | 706.98 | 600.99 | 888.74 | 1091.09 | 1083.8 | 984.18 | 1047.78 | 1040.91 | 928.82 | 1048.09 | 1179.85 |
90 | 433.31 | 389.14 | 521.09 | 606.84 | 726.31 | 735.30 | 740.01 | 736.77 | 674.88 | 706.16 | 714.44 |
91 | 27.47 | 24.52 | 30.48 | 36.88 | 50.63 | 55.68 | 53.23 | 57.33 | 53.31 | 46.55 | 47.21 |
92 | 15.25 | 12.17 | 14.66 | 16.23 | 17.02 | 16.60 | 17.11 | 16.88 | 15.70 | 15.48 | 16.39 |
第十八类 | 476.03 | 425.83 | 566.23 | 659.95 | 793.96 | 807.58 | 810.35 | 810.98 | 743.89 | 768.19 | 778.04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三)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状况
我国销往X的产品中在最近的十年内由机电产品组成了主要成分,并且其整体外销份额不断增加,2008 年到2018 年期间实现了1500.80亿美元到2819.37亿美元的增长(如表 3说是),平均每年实现了6.7%的增长率。而销往X的机电产品从2009 年,开始份额下滑,分析其问题在于X市场在2008 年受到世界金融萧条的影响,需求量大范围减少,最终导致中国外销到X的机电产品份额减少。而X市场在国际经济2016 年的深层次变化和发展速度降低的影响下,需求量不断减少,再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当年的出口额减少问题相当严重。尽管2018 年受到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美机电产品的出口仍然在增长,高达2819.37亿美元。
表3 2008-2018年中国对X机电产品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
年份 | 机电产品出口 | 机电产品进口 |
2008 | 1500.80 | 436.57 |
2009 | 1289.02 | 421.26 |
2010 | 1661.51 | 527.38 |
2011 | 1889.06 | 586.24 |
2012 | 2054.98 | 636.14 |
2013 | 2130.14 | 820.49 |
2014 | 2330.16 | 866.18 |
2015 | 2310.23 | 820.02 |
2016 | 2200.75 | 735.08 |
2017 | 2516.12 | 803.38 |
2018 | 2819.37 | 862.37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
根据表4内容,根据大类来对2008 年开始一直到2018 年的贸易信息进行划分,在外销至X的机电产品中,份额最多的是第十六类产品,实现了1136.3亿美元到2224.97亿美元的出口额发展,在外销至X的机电产品总额中达到了78.91%的比重;排名第二的是第十五类产品,但该类产品出口额平均每年只达到了约197.33亿美元,在外销至X的机电产品总额中只达到了10.12%的比重;第十七类机电产品出口额从2008年的95.01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230.14亿美元左右,约增长了2.4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第十八类机电产品出口额波动幅度不打;机电产品中四大类的外销贸易份额在2009 年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即我国外销到X的机电产业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18 年尽管受到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美机电产品的出口仍然在增长。
表4 2008年-2018年中国对X出口各类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数据(单位:亿美元)
HS编码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72 | 26.31 | 4.26 | 9.63 | 15.16 | 15.06 | 14.92 | 24.88 | 14.99 | 5.37 | 5.98 | 6.73 |
73 | 107.31 | 53.43 | 63.09 | 80.12 | 86.14 | 85.71 | 92.79 | 104.99 | 89.77 | 102.18 | 118.6 |
74 | 7.66 | 4.32 | 4.61 | 4.77 | 4.83 | 4.91 | 5.32 | 4.15 | 3.82 | 4.41 | 5.24 |
75 | 0.11 | 0.32 | 0.56 | 0.62 | 0.22 | 0.32 | 1.25 | 0.41 | 0.29 | 0.25 | 0.31 |
76 | 18.48 | 20.43 | 25.35 | 19.15 | 21.56 | 25.73 | 28.35 | 30.31 | 30.95 | 37.48 | 32.18 |
78 | 0.01 | 0.008 | 0.009 | 0.01 | 0.02 | 0.01 | 0.23 | 0.02 | 0.01 | 0.01 | 0.04 |
79 | 0.52 | 0.4 | 0.39 | 0.29 | 0.24 | 0.45 | 0.4 | 0.48 | 0.34 | 0.37 | 0.42 |
80 | 0.5 | 0.19 | 0.25 | 0.15 | 0.15 | 0.34 | 0.11 | 0.07 | 0.03 | 0.01 | 0.005 |
81 | 6.2 | 2.88 | 4.51 | 5.82 | 6.05 | 5.49 | 5.57 | 3.85 | 3.03 | 4.09 | 5.48 |
82 | 18.34 | 15.49 | 20.37 | 25.01 | 26.91 | 29.55 | 31.74 | 34.62 | 31.65 | 35.54 | 40.43 |
83 | 21.05 | 18.2 | 21.8 | 27.82 | 29.69 | 31.31 | 31.52 | 38 | 32.01 | 35.07 | 38.99 |
第十五类 | 206.49 | 119.928 | 150.569 | 178.92 | 190.87 | 198.74 | 222.16 | 231.89 | 197.27 | 225.39 | 248.42 |
84 | 551.43 | 537.61 | 716.87 | 820.72 | 859.7 | 866.62 | 908.82 | 844.4 | 794.62 | 917.26 | 1029.86 |
85 | 584.87 | 510.36 | 612.91 | 680.57 | 775.48 | 828.92 | 925.47 | 954.01 | 931.58 | 1069.71 | 1195.11 |
第十六类 | 1136.3 | 1047.97 | 1329.78 | 1501.29 | 1635.18 | 1695.54 | 1834.29 | 1798.41 | 1726.2 | 1986.97 | 2224.97 |
86 | 22.57 | 5.04 | 25.55 | 31.83 | 30.23 | 26.61 | 36.19 | 25.38 | 14.78 | 31.85 | 36.03 |
87 | 68.01 | 52.35 | 73.15 | 85.41 | 96.94 | 104.62 | 123.37 | 132.5 | 139.11 | 151.34 | 180.8 |
88 | 3.41 | 2.78 | 4.19 | 5.23 | 5.45 | 7.35 | 8.61 | 8.88 | 11.12 | 12.58 | 11.68 |
89 | 1.02 | 3.05 | 1.58 | 3.94 | 1.35 | 1.21 | 1.71 | 2.91 | 3.18 | 1.2 | 1.63 |
第十七类 | 95.01 | 63.22 | 104.47 | 126.41 | 133.97 | 139.79 | 169.88 | 169.67 | 168.19 | 196.97 | 230.14 |
90 | 54.28 | 51.29 | 68.21 | 72.52 | 84.81 | 86.26 | 93.8 | 99.33 | 98.59 | 97.03 | 105.84 |
91 | 3.8 | 3.3 | 4.4 | 5.57 | 5.65 | 5.44 | 5.61 | 5.93 | 5.58 | 4.88 | 4.97 |
92 | 4.86 | 3.23 | 3.99 | 4.25 | 4.42 | 4.32 | 4.56 | 4.92 | 4.87 | 4.79 | 4.95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三、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外销机电产品的竞争水平,包括了质量、技术和销售价格多方面的实力,在世界市场中只有确保在上述方面占据一定优势,才能在同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该竞争水平体现了总体的竞争水平,有多种参数可用于衡量外销产品的世界市场竞争水平,本章节在讨论我国外销到X的机电产业竞争水平时,通过贸易竞争力参数(TC)、显性比较优势参数(RCA)和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来进行。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International MarketShare,IMS)
在对国家某类型产品衡量其在国际市场中竞争水平时,最根本的指标是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参数也有着最关键的作用。具体方式为先对该国家该类型产品的外销总规模进行统计,再对国际市场中该类型产品的外销总规模进行统计,最后对这两个数据求比值大小,从而得到该国家该类型产品外销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比情况,从而分析该国家该类型产品的竞争水平。其计算公式为IMSx = Yx /Yw,公式内X 国在国际机电产品外销市场中的占有率以IMSx来指代,X 国的机电产品外销总数以Yx来指代,国际该产品的外销总数以Yw来指。Yw数值不变,当出现较大的IMS 时,该国家该机电产品的外销额在国际市场中比重较高,同时在国际市场中,该类型产品的外销竞争水平较高;而当出现较小的IMS 时,该国家该机电产品的外销额在国际市场中比重较低,同时在国际市场中,该类型产品的外销竞争水平较低。
根据图1分析发现,我国是现在世界市场中占比最大的国家,2008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实现了11.93%到16.4%的IMS值增长,发展速度较快,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外销机电产品规模不断发展,外销范围逐渐包括了更多的海外市场。相比之下,X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下滑趋势,增长趋势放缓。当前,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加工型机电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发达国家在发展机电产业的过程中,发展的侧重点主要在生产以及研发上,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代表国家有X。X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分配给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差的国家进行生产。但是根据图表可以得出在机电产品市场出口份额上,我国的份额上涨较快,而X的份额却不断下滑。
表5 中美、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 | X机电产品出口 | 世界机电产品出口 |
2008 | 8730.70 | 7020.65 | 73192.17 |
2009 | 7168.96 | 5586.04 | 56296.11 |
2010 | 9548.76 | 6616.01 | 67578.66 |
2011 | 11195.52 | 7419.02 | 78170.77 |
2012 | 12000.74 | 7899.76 | 76147.06 |
2013 | 12823.64 | 8008.41 | 78284.30 |
2014 | 13418.30 | 8267.69 | 82366.81 |
2015 | 13234.82 | 7966.13 | 77016.98 |
2016 | 12185.94 | 7709.22 | 74737.38 |
2017 | 13285.74 | 7974.66 | 83105.41 |
2018 | 14764.61 | 8312.53 | 90003.45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
图1 中美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
首先要确定一个产品,将所在国到出口水平和其他国家的出口水平对比,通过数据可以得出该国家生产这一产品是否具有优势,这就被称之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当前有许多国家都用这一指数来判断产品是否有优势,是否具有较高的出口竞争力。公式是:RCAi = ( Xi / Xt) ÷ ( Xi W / Xt W) ,这一指数可以用机电产品作为研究的例子,i代表机电产品,当前该国家所有产品的出口价值中i的出口价值所占的比例用Xi/Xt显示出来,世界范围内此类产品出口价值中i的出口价值所占的比例用Xi W / Xt W显示出来。从一般角度分析,在世界范围内,这一产品没有特别明显的劣势以及优势,那么RCA最终的结果为1;在世界范围内,这一产品有特别明显优势,那么RCA最终的结果会超过1,这就表示该国可以大规模的生产此类机电产品,可以大范围的出口到其他国家;反之,在世界范围内,这一产品有特别明显劣势,那么RCA最终的结果会不超过1,这就表示该国不能够大规模的生产此类机电产品,缺少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这一产品的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国家,那么RCA最终的结果会超过2.5,可以大范围的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一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而言高于其他国家,那么RCA最终的结果在[ 1. 25,2. 5 ]范围之间,说明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一产品的竞争力相对适中,那么RCA最终的结果在[0. 8,1. 25 ]范围之间,说明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说明有一些竞争力,但是水平相对较低,出口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一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较差,那么RCA最终的结果不超0.8,说明有缺少竞争力,这就表示该国不能够大规模的生产此类机电产品。
此篇论文的主要数据来源是联合国统计数据库,主要分析了X和中国2008年到2018年之间机电产品的贸易额,运用相关的公式可以得出两者的比较优势指数。通过图2可以清晰的得出,2008年到2018年之间X的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没有中国强,中国2008年到2014年之间的竞争力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中国2015年后的国际竞争力相对降低,但依然保持在中等国际竞争的水平;X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没有中国强,但是波动性较少,在2008年到2018年之间,保持在中等国际竞争水平;当前,X和中国的差距不断变小。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明确看出,2008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的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较高,超过了1.25;中国2015年后这一指数明显降低,并且持续下降,指数位于1.25之下。X的比较优势指数波动性较小,稳定度较高,都超过了0.8,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3年期间这一指数持续增长,2013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但依然保持在中等国际竞争的水平。从整体上来看,2008年到2018年期间,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相比之下,X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本身的经济条件较好,增长速度变缓,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对较高。
图2 2008-2018年中国与X整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根据机电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大致将其细分为20小类,因此,在比较我国与X机电产品之间的竞争力时,不仅仅比较的是两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应该将各个产品进行对比,从而更为科学的分析两国不同商品之间的差距,从而对国际机电发展现状有更好的了解,为我国对外出口的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自2008年爆发经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贸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所以本文主要收集了2008至2018年间的中美两国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来评估两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将两国11年间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国之间发展速度以及竞争力的变化。
从表6、表7量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表中第十七类、第十五类、第十八类机电产品,中美两国在国际市场中都有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其他小类产品中,中国仅有十六类产品的竞争力高于X;还可以看出,到2018年时,RCA指数有所下降;X因其有力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第十七类产品的发展,是该类机电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且其优势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从总体来看,20类机电产品中,中国只有9种产品处于竞争劣势,劣势产品数量要小于X。
对各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第十五类机电产品,中国在出口第73章的国际竞争力超过X,2018年RCA 值为 1.86;出口第 76 章的国际竞争力超过X,2018 年 RCA 值为 1.08;出口第82章的国际竞争力超过X,2018 年 RCA 值为 1.84;出口第83章的国际竞争力超过X,2018 年 RCA 值为 1.98;中美两国第 74 章、第 78 章、第79章和第 80章的竞争力都相对较弱,这几类产品的RCA值都小于0.8。中国在第十六类产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也能反映出中国再进行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时,出口数量最多的时第十六类产品。相较而言,第十七类产品在第88章中竞争力较弱,并且竞争力远远低于X;中国在第 87 章的产品具有较弱的竞争力,RCA 值都不超过 0.8,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产品和需要强大技术支撑的产品竞争力都不是很强,将两国的第十八类机电产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X在第90章中表现出的竞争力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从两国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在第86章中,中国各类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更强,但是这些产品的RCA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说明两国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另一类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出现在第92章,通过每年的数据变化,也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密集形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不断下降。
表6 2008-2018年细分中国机电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HS编码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72 | 1.15 | 0.50 | 0.71 | 0.81 | 0.76 | 0.83 | 1.07 | 1.08 | 1.07 | 0.89 | 0.86 |
73 | 1.69 | 1.52 | 1.49 | 1.62 | 1.59 | 1.55 | 1.51 | 1.54 | 1.48 | 1.53 | 1.60 |
74 | 0.43 | 0.35 | 0.29 | 0.35 | 0.37 | 0.37 | 0.37 | 0.31 | 0.36 | 0.34 | 0.33 |
75 | 0.11 | 0.37 | 0.43 | 0.32 | 0.28 | 0.31 | 0.58 | 0.22 | 0.13 | 0.17 | 0.14 |
76 | 0.93 | 0.88 | 0.96 | 1.05 | 1.03 | 1.04 | 1.04 | 1.06 | 1.01 | 1.01 | 1.08 |
78 | 0.46 | 0.24 | 0.25 | 0.19 | 0.08 | 0.18 | 0.17 | 0.17 | 0.08 | 0.07 | 0.12 |
79 | 0.33 | 0.25 | 0.20 | 0.18 | 0.11 | 0.15 | 0.31 | 0.27 | 0.15 | 0.10 | 1.02 |
80 | 0.60 | 0.16 | 0.24 | 0.18 | 0.10 | 0.17 | 0.15 | 0.08 | 0.10 | 0.08 | 0.10 |
81 | 2.35 | 1.66 | 1.90 | 1.92 | 1.58 | 1.60 | 1.59 | 1.34 | 1.30 | 1.45 | 1.45 |
82 | 1.49 | 1.59 | 1.62 | 1.72 | 1.69 | 1.72 | 1.75 | 1.72 | 1.68 | 1.81 | 1.84 |
83 | 1.68 | 1.73 | 1.76 | 1.95 | 1.96 | 1.98 | 2.04 | 2.05 | 1.86 | 1.98 | 1.98 |
第十五类 | 1.19 | 0.92 | 0.94 | 1.04 | 1.04 | 1.07 | 1.16 | 1.16 | 1.13 | 1.08 | 1.09 |
84 | 1.44 | 1.59 | 1.61 | 1.63 | 1.56 | 1.53 | 1.49 | 1.35 | 1.35 | 1.42 | 1.44 |
85 | 1.96 | 1.91 | 1.84 | 1.98 | 1.92 | 2.03 | 1.92 | 1.84 | 1.78 | 1.80 | 1.84 |
第十六类 | 1.69 | 1.75 | 1.73 | 1.81 | 1.74 | 1.79 | 1.72 | 1.62 | 1.59 | 1.63 | 1.66 |
86 | 2.95 | 1.13 | 2.46 | 3.16 | 2.55 | 2.25 | 2.34 | 2.31 | 1.54 | 2.25 | 2.47 |
87 | 0.32 | 0.33 | 0.33 | 0.37 | 0.37 | 0.36 | 0.37 | 0.34 | 0.33 | 0.36 | 0.37 |
88 | 0.08 | 0.04 | 0.05 | 0.06 | 0.05 | 0.05 | 0.06 | 0.07 | 0.07 | 0.08 | 0.11 |
89 | 1.45 | 2.00 | 2.18 | 2.19 | 2.13 | 1.65 | 1.42 | 1.45 | 1.30 | 1.31 | 1.49 |
第十七类 | 0.44 | 0.50 | 0.55 | 0.59 | 0.53 | 0.45 | 0.44 | 0.42 | 0.37 | 0.41 | 0.44 |
90 | 1.05 | 1.00 | 1.03 | 1.09 | 1.12 | 1.10 | 1.03 | 0.98 | 0.93 | 0.94 | 0.64 |
91 | 0.77 | 0.85 | 0.76 | 0.73 | 0.81 | 0.83 | 0.74 | 0.74 | 0.78 | 0.71 | 0.69 |
92 | 2.71 | 2.33 | 2.34 | 2.36 | 2.21 | 2.14 | 2.07 | 1.93 | 1.91 | 1.89 | 1.89 |
第十八类 | 1.05 | 1.01 | 1.02 | 1.07 | 1.11 | 1.09 | 1.01 | 0.97 | 0.93 | 0.93 | 0.87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表7 2008-2018年细分X机电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HS编码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72 | 0.55 | 0.65 | 0.59 | 0.65 | 0.62 | 0.59 | 0.51 | 0.48 | 0.46 | 0.48 | 0.45 |
73 | 0.69 | 0.70 | 0.76 | 0.74 | 0.79 | 0.83 | 0.81 | 0.75 | 0.72 | 0.72 | 0.70 |
74 | 0.59 | 0.56 | 0.58 | 0.64 | 0.66 | 0.66 | 0.66 | 0.59 | 0.57 | 0.55 | 0.60 |
75 | 0.84 | 0.85 | 0.70 | 0.86 | 5.34 | 0.91 | 0.83 | 0.93 | 1.10 | 1.19 | 1.36 |
76 | 0.88 | 0.87 | 0.86 | 0.93 | 0.93 | 0.94 | 0.85 | 0.80 | 0.84 | 0.75 | 0.75 |
78 | 0.49 | 0.54 | 0.33 | 0.27 | 0.25 | 0.29 | 0.31 | 0.25 | 0.19 | 0.21 | 0.40 |
79 | 0.28 | 0.22 | 0.24 | 0.26 | 0.35 | 0.29 | 0.34 | 0.27 | 0.41 | 0.28 | 0.28 |
80 | 0.37 | 0.34 | 0.37 | 0.31 | 0.28 | 0.28 | 0.31 | 0.34 | 0.33 | 0.29 | 0.31 |
81 | 1.60 | 1.86 | 1.57 | 1.72 | 1.79 | 1.91 | 1.88 | 1.92 | 2.01 | 1.88 | 1.70 |
82 | 1.03 | 1.03 | 1.06 | 1.06 | 1.01 | 0.99 | 0.93 | 0.88 | 0.83 | 0.82 | 0.81 |
83 | 0.85 | 0.85 | 0.85 | 0.86 | 0.86 | 0.86 | 0.84 | 0.81 | 0.83 | 0.81 | 0.82 |
第十五类 | 0.68 | 0.72 | 0.70 | 0.75 | 0.76 | 0.76 | 0.71 | 0.68 | 0.67 | 0.65 | 0.64 |
84 | 1.31 | 1.17 | 1.17 | 1.21 | 1.18 | 1.19 | 1.18 | 1.15 | 1.08 | 1.09 | 1.07 |
85 | 0.96 | 0.89 | 0.88 | 0.90 | 0.85 | 0.84 | 0.83 | 0.79 | 0.77 | 0.76 | 0.73 |
第十六类 | 1.13 | 1.03 | 1.02 | 1.05 | 1.01 | 1.01 | 1.00 | 0.96 | 0.92 | 0.91 | 0.88 |
86 | 0.95 | 1.00 | 0.85 | 0.92 | 1.01 | 1.11 | 1.07 | 1.18 | 1.12 | 0.95 | 0.93 |
87 | 1.08 | 1.00 | 1.05 | 1.14 | 1.18 | 1.16 | 1.12 | 1.04 | 0.99 | 1.01 | 0.98 |
88 | 4.10 | 4.51 | 4.06 | 4.18 | 4.10 | 4.18 | 4.40 | 4.25 | 4.24 | 4.41 | 4.67 |
89 | 0.27 | 0.16 | 0.17 | 0.16 | 0.25 | 0.21 | 0.27 | 0.23 | 0.19 | 0.18 | 0.23 |
第十七类 | 1.40 | 1.51 | 1.39 | 1.47 | 1.57 | 1.61 | 1.62 | 1.57 | 1.53 | 1.53 | 1.55 |
90 | 1.93 | 1.90 | 1.79 | 1.82 | 1.71 | 1.74 | 1.70 | 1.67 | 1.64 | 1.62 | 1.67 |
91 | 0.28 | 0.31 | 0.28 | 0.28 | 0.26 | 0.25 | 0.26 | 0.25 | 0.26 | 0.31 | 0.34 |
92 | 1.45 | 1.49 | 1.39 | 1.51 | 1.47 | 1.49 | 1.44 | 1.34 | 1.33 | 1.29 | 1.28 |
第十八类 | 1.80 | 1.79 | 1.68 | 1.69 | 1.57 | 1.60 | 1.57 | 1.54 | 1.52 | 1.51 | 1.55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 Trade Competitive,TC)
贸易竞争力指数能够直接反应某种产品的竞争力,这一指数的可信度也较高,其可以准确的反应各国各类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发展情况。利用特定的公式将某国某种产品的出口价值计算出来,再将同类产品的出口总价值计算出来,最终得出两者之间的比重,利用这一比例对各国出口竞争力的大小进行初步判断。与显性比较优势不同的是,贸易竞争力指数反应的数据更全面,他还能体现出各国进口对出口的影响,因为这一优势,贸易竞争指数也在国际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具体公式为: TCit = ( Xit - Mit) /( Xit + Mit) ,其中Xit 表示的具体含义时i国t产品的出口额,Mit 则表示的是i国t产品的进口额。取值范围应该控制在-1 ﹤ TC﹤ 1,对于机电产品而言,当数值TC = 0 时,说明该国的生产效率与世界平均生产效率相同,这也说明该国机电产品市场竞争力与国际上该种产品的竞争力相似;当TC值在区间(-1,0)时,表明该国可能是机电产品的净出口国,引进该产品会更有利,该产品不具备外部竞争优势,普遍竞争力较弱,因此出口交易该类产品是不合理的,当TC值接近-1时,表明出口国全球竞争力较弱。当TC在区间(0,1)时,意味着该国可能是一个机电产品的净出口国,具有对外竞争的比较优势和坚实的出口竞争力,因此适合进行生产,并提供给海外,而当TC的价值接近1时,意味着全球发送竞争力更强,所以应该出口更多该产品。
对比中美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能够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要高于X。中国机电产品的TC值在2008年至2018年高于数值0,到了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降到最低的0.12后逐年递增,但从2015年开始减少,表明竞争力出现衰弱。X机电产品的TC值在2008年开始 TC 值在 0 以下,且竞争力水平逐年下降,进口大于出口。
图3 2008-2018年中国与X整体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如表8、表9所示,中国在第十六大类的 TC 值为正,说明其具有较强竞争力,超过X;在第十五大类机电产品的TC 值除了2009年以外都处为正值,说明即中国在该大类的竞争力还是较强;在第十七类机电产品的TC 值都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即中国在该大类的竞争力有所减弱。中国在第十八类机电产品具有较弱的竞争力,其 TC值不如X。
具体地,X和中国在第74章、75章、79章、80章的TC值均小于0,即两国在机电产品中都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主要进行进口;中国在第73章、76章、82章、84章、86章的竞争力比X更高,与之前相比竞争力水平提高。中国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在第十六类产品上,TC值都高于X。中国在第87章、第88章和第90章的全球竞争力都小于0,表明中国在技术密集型项目和资本上的竞争优势很弱,在这些类别中,中国的进口比贸易更突出。中国在第89章的TC值较高,但呈现递减的趋势,显示出中国在这些项目上的竞争优势。
从两国的角度具体来看,X在第 86 章,第 88 章,第 89 章的 TC 值接都大于0,但在其他各个小类产品的 TC 值都基本为负值,都处于较弱国际竞争力水平,说明X除了主要出口这几小类外,其他小类的机电产品都依赖于进口。且X第 88 章的 TC 值最高,在 2008 年和 2018 年分别达 0.54、063,X在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高于中国。
表8 2008-2018年细分中国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HS编码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72 | 0.37 | -0.35 | 0.07 | 0.17 | 0.23 | 0.29 | 0.45 | 0.46 | 0.44 | 0.33 | 0.35 |
73 | 0.64 | 0.58 | 0.62 | 0.67 | 0.70 | 0.69 | 0.67 | 0.71 | 0.69 | 0.70 | 0.72 |
74 | -0.65 | -0.78 | -0.81 | -0.78 | -0.77 | -0.75 | -0.74 | -0.74 | -0.70 | -0.73 | -0.75 |
75 | -0.89 | -0.77 | -0.64 | -0.75 | -0.69 | -0.64 | -0.30 | -0.74 | -0.88 | -0.83 | -0.85 |
76 | 0.35 | 0.05 | 0.25 | 0.31 | 0.32 | 0.39 | 0.48 | 0.55 | 0.56 | 0.55 | 0.61 |
78 | 0.37 | -0.45 | 0.13 | 0.08 | -0.31 | 0.33 | 0.39 | 0.55 | 0.16 | -0.52 | -0.5 |
79 | -0.40 | -0.71 | -0.62 | -0.63 | -0.81 | -0.76 | -0.48 | -0.47 | -0.62 | -0.82 | -0.82 |
80 | -0.34 | -0.75 | -0.52 | -0.66 | -0.81 | -0.56 | -0.50 | -0.69 | -0.64 | -0.56 | -0.41 |
81 | 0.56 | 0.25 | 0.34 | 0.42 | 0.37 | 0.35 | 0.38 | 0.23 | 0.16 | 0.02 | -0.11 |
82 | 0.53 | 0.51 | 0.52 | 0.55 | 0.59 | 0.61 | 0.61 | 0.62 | 0.61 | 0.61 | 0.62 |
83 | 0.73 | 0.72 | 0.72 | 0.73 | 0.76 | 0.79 | 0.80 | 0.83 | 0.80 | 0.81 | 0.81 |
第十五类 | 0.29 | -0.06 | 0.04 | 0.10 | 0.15 | 0.20 | 0.29 | 0.34 | 0.32 | 0.27 | 0.27 |
84 | 0.32 | 0.31 | 0.29 | 0.28 | 0.35 | 0.38 | 0.38 | 0.40 | 0.40 | 0.39 | 0.36 |
85 | 0.12 | 0.11 | 0.11 | 0.12 | 0.12 | 0.12 | 0.15 | 0.16 | 0.15 | 0.13 | 0.12 |
第十六类 | 0.2 | 0.19 | 0.18 | 0.18 | 0.21 | 0.22 | 0.23 | 0.24 | 0.23 | 0.22 | 0.21 |
86 | 0.75 | 0.29 | 0.63 | 0.76 | 0.83 | 0.83 | 0.77 | 0.80 | 0.73 | 0.87 | 0.89 |
87 | 0.19 | -0.01 | -0.13 | -0.14 | -0.12 | -0.12 | -0.16 | -0.05 | -0.09 | -0.08 | -0.04 |
88 | -0.72 | -0.84 | -0.81 | -0.79 | -0.84 | -0.85 | -0.83 | -0.76 | -0.74 | -0.75 | -0.74 |
89 | 0.88 | 0.84 | 0.92 | 0.91 | 0.91 | 0.87 | 0.90 | 0.93 | 0.84 | 0.86 | 0.85 |
第十七类 | 0.28 | 0.17 | 0.15 | 0.14 | 0.09 | 0.00 | -0.07 | 0.05 | -0.02 | -0.01 | 0.01 |
90 | -0.28 | -0.27 | -0.27 | -0.24 | -0.19 | -0.18 | -0.18 | -0.15 | -0.16 | -0.16 | -0.18 |
91 | 0.19 | 0.22 | 0.16 | 0.06 | 0.10 | 0.18 | 0.20 | 0.24 | 0.26 | 0.17 | 0.11 |
92 | 0.77 | 0.74 | 0.73 | 0.71 | 0.70 | 0.70 | 0.69 | 0.67 | 0.61 | 0.59 | 0.54 |
第十八类 | -0.25 | -0.24 | -0.24 | -0.22 | -0.16 | -0.16 | -0.15 | -0.12 | -0.13 | -0.14 | -0.16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表9 2008-2018年细分中国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HS编码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72 | -0.17 | 0.08 | -0.06 | -0.08 | -0.14 | -0.15 | -0.32 | -0.31 | -0.27 | -0.28 | -0.31 |
73 | -0.39 | -0.30 | -0.27 | -0.29 | -0.30 | -0.24 | -0.27 | -0.33 | -0.31 | -0.36 | -0.38 |
74 | -0.24 | -0.12 | -0.06 | -0.09 | -0.03 | -0.08 | -0.06 | -0.09 | -0.09 | -0.17 | -0.13 |
75 | -0.29 | -0.17 | -0.31 | -0.29 | -0.21 | -0.15 | -0.22 | -0.09 | -0.02 | -0.09 | -0.03 |
76 | -0.20 | -0.18 | -0.16 | -0.11 | -0.11 | -0.09 | -0.15 | -0.19 | -0.21 | -0.34 | -0.32 |
78 | -0.46 | -0.31 | -0.55 | -0.63 | -0.67 | -0.70 | -0.72 | -0.74 | -0.80 | -0.80 | -0.64 |
79 | -0.73 | -0.75 | -0.71 | -0.72 | -0.62 | -0.68 | -0.61 | -0.67 | -0.57 | -0.66 | -0.72 |
80 | -0.60 | -0.62 | -0.57 | -0.62 | -0.64 | -0.66 | -0.63 | -0.62 | -0.61 | -0.68 | -0.7 |
81 | -0.04 | 0.07 | -0.05 | -0.02 | -0.03 | 0.06 | 0.03 | 0.06 | 0.10 | 0.04 | -0.0002 |
82 | -0.21 | -0.20 | -0.20 | -0.20 | -0.23 | -0.24 | -0.27 | -0.33 | -0.34 | -0.37 | -0.40 |
83 | -0.38 | -0.35 | -0.37 | -0.38 | -0.38 | -0.39 | -0.37 | -0.41 | -0.41 | -0.43 | -0.44 |
第十五类 | -0.27 | -0.17 | -0.19 | -0.19 | -0.21 | -0.19 | -0.26 | -0.28 | -0.27 | -0.32 | -0.33 |
84 | -0.09 | -0.15 | -0.17 | -0.18 | -0.19 | -0.19 | -0.20 | -0.23 | -0.25 | -0.27 | -0.29 |
85 | -0.25 | -0.27 | -0.27 | -0.28 | -0.29 | -0.29 | -0.30 | -0.32 | -0.34 | -0.34 | -0.35 |
第十六类 | -0.17 | -0.21 | -0.22 | -0.23 | -0.24 | -0.24 | -0.25 | -0.28 | -0.29 | -0.30 | -0.44 |
86 | 0.22 | 0.25 | 0.25 | 0.25 | 0.30 | 0.39 | 0.30 | 0.28 | 0.36 | 0.31 | 0.20 |
87 | -0.28 | -0.29 | -0.30 | -0.26 | -0.29 | -0.31 | -0.32 | -0.38 | -0.39 | -0.39 | -0.40 |
88 | 0.54 | 0.64 | 0.62 | 0.60 | 0.62 | 0.59 | 0.57 | 0.58 | 0.63 | 0.62 | 0.63 |
89 | 0.31 | 0.22 | 0.23 | 0.36 | 0.30 | 0.18 | 0.40 | 0.07 | 0.07 | -0.08 | 0.08 |
第十七类 | -0.08 | 0.02 | -0.06 | -0.04 | -0.05 | -0.06 | -0.06 | -0.10 | -0.09 | -0.10 | -0.10 |
90 | 0.10 | 0.12 | 0.11 | 0.08 | 0.09 | 0.08 | 0.05 | 0.03 | 0.01 | -0.01 | -0.02 |
91 | -0.69 | -0.60 | -0.61 | -0.63 | -0.59 | -0.62 | -0.61 | -0.63 | -0.61 | -0.56 | -0.51 |
92 | -0.34 | -0.24 | -0.28 | -0.23 | -0.20 | -0.21 | -0.24 | -0.25 | -0.25 | -0.30 | -0.31 |
第十八类 | 0.06 | 0.09 | 0.08 | 0.05 | 0.06 | 0.05 | 0.02 | 0.00 | -0.02 | -0.04 | -0.04 |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经作者整理得到,商品分类见附录
根据RCA 指数,TC 指数和IMS指数综合分析,X机电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与中国相比并不稳固,中国机电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更受欢迎。从总体上看,中国机电产品的普遍竞争力高于X,2008-2018年两国机电产品的世界竞争力变化规律各不相同,X的世界竞争力水平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机电项目上更具全球竞争力,而X是一个发达国家,收入高,在劳动密集型机电项目上不具备优势。中国出现了坚实的竞争优势,但尽管如此,中国的竞争优势基本上是在劳动密集型的机电产品方面,包括船舶、乐器、信号设备等等。其包含的技术与资本较少,基本上是以劳动力成本的显著优势来发挥其全球竞争力。但是中国在精密仪器等其他机电产品方面,基本上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X具有较高的科技发展水平,其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精密仪器设备方面的竞争力水平比中国更有优势。
四、本文结论和建议
(一)本文结论
首先,根据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整体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位于世界机电产品贸易出口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比例的第一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大国,但机电产品的出口市场分布和出口贸易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将影响机电产品出口:中国的机电产品贸易,对外贸易的市场也比较集中,市场风险较大;从大类上看,主要类型仍然是金属类和电子电器类,出口产品结构还有待持续完善。
第二,利用出口竞争力来对指标进行评价,将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情况与X的机电产品出口情况进行竞争力上的对比,发现最近几年内,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但是部分种类产品依旧是与X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对出口的四大类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考察之后,发现我国拥有较强的机电产品主要为电子电器、金属制品等产品,也就表明了我国在机械设备类方面的机电产品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在飞机航天、交通工具等类型的机电产品在出口方面比较缺乏竞争力,如果从要素密集度层面开看,我国的资源密集型机电产品以及传统的劳动型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有着不错的竞争优势,而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在出口竞争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二)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第一,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供给力
最近几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不断的优化改善,但是在出口类型上还是以贱金属、电子零件、杂项制品、钢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而在高附加值方面如光学设备、医疗设备、运输设备等类型上出口量仍旧处于弱势,并且在质量方面,我国出口机电产品与X出口的机电产品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每个国家对机电产品的需求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所以,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应该去适应X以及国际市场上的变化,应加大网络营销、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其他方面的投入,全力提升机电产品的出口附加值,帮助我国机电产品由传统的价格优势转变为综合性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企业能够以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升级技术以及完善售后服务方面的提升,打造出自己的机电产品品牌形象,以数量及质量为目标进行发展,全面加强机电产品的出口供给力。此外,为不同的机电产品制定出符合其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机构。让我国的钢铁、贱金属、轨道运输车辆、乐器以及电子设备等机电产品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在增加这类产品的生产以及出口规模上,还应在技术上进行改善,全力提高机电产品的价值链以及附加值。而在光学设备、医疗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出口劣势的产品中,我国需要制定出相关发展策略、引进更多资本、扶持产品生产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引导国内企业加大对产品技术上的投入,提升机电产品出口的技术水平。
第二,提升研发能力,全力发展核心技术,构建完善的出口产品结构
研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企业来说是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阶段,尽管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出口产品依旧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产品的出口。因此机电产品企业必须拥有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同过对产品技术含量上的提升来改变机电产品出口的模式,注重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拥有自己的创新路线。对此,企业需要将创新意识传递到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可以与高校、科研所等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国外的资源,设立产品专属的研究机构,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发展出产品自身核心技术,使生产出来的机电产品可以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目前,我国在保证机电产品出口量的同时,还要利用相应措施使技术含量低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进行转变,通过相应技术以及生产向集约型加工方式进行转变,已实现从技术上提升机电产品的目标,此外还需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提升产品档次等。当企业依靠自身科研能力不能够在创新出新产品时,应需积极引用国外技术来获取核心技术。
第三,确认出口竞争策略,增强非价格竞争能力
由于国际市场的规模颇大,所以我国机电产品企业需要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使我国的机电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的非价格竞争力。由于我国一些出口量大、价格低的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在国际上都受到了反倾销调查,所以非价格竞争力的提升是我国机电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非价格竞争力的提升尽可能减小接受反倾销调查的几率,同时还能获取出降低价格外更为长久的产品竞争力,企业提高产品非价格竞争的主要关注点在品牌差异化之上,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打造出在内涵、外观、质量方面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多种优点来占据市场份额,为客户留下优秀的品牌印象。此外还要通过产品服务策略以及广告营销策略来有效的提升产品非价格竞争能力。
第四,提高XX职能,掌控宏观大局
综上所述,不管是哪种措施都是离不开XX引导、支持的。除此之外,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及竞争力方面都会受到XX服务的影响;对此为了提升机电产品出口质量以及产品技术水平,需要XX构建出相应的贸易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以及信息上的帮助,加强对国外技术的研究,加以引用后使我国的机电产品突破技术上限制,依据国外标准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保证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光如此,我国身为贸易大国,在机电产品市场不能只被动的接受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要求,还需拥有市场的话语权,因此XX需要组织企业骨干积极参加到国际会议、论坛、技术联盟等组织之内,通过技术上的学习,设计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机电产品。
参考文献:
[1]李可盈.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侯俊燕,邹宗森.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7(02):4-6.
[3]张丽英.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基于面板数据[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06):38-43.
[4]马鹏翔. 中德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5]白涵.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J].价格月刊,2014(12):36-39.
[6]杨帆. 中国与欧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7]彭骞.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3.
[8]赵桐. 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8.
[9]包斯日古楞,宝·斯琴塔娜.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论坛,2014(09):113-117.
[10]侯振楠,李弘.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203.
[11]张小雪,武丹,张小双.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2(05):13-14+19.
[12]蒋岁转.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58.
[13]李颖.中国通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对外经贸,2013(07):21-23.
[14]高红丽. 中国与北欧五国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15]张霄翔. RCEP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效应的研究[D].辽宁大学,2020.
[16]滕洁妮.中国与RCEP成员国机电产品贸易研究[J].北方经贸,2016(10):11-13.
[17]康学芹,廉雅娟.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41(01):76-85.
[18]Lihua Jiang,Chengliang Lin.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rade in Services[J].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20,56(13).
[19]Liqun Tan,Changli Wu,Ying Qu. Measur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quatic Products from 2008–18[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2020,106(sp1).
[20]Rong Wang. Analysi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ICEEMR 2019)(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VOL.385)[C].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济南冠平会议服务有限公司,2019:3.
[21]Nan Xu,Fan Li. Analysis of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hina and EAEU[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Finance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MFSSR 2019)[C].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9:7.
[22]Lenka Fojtíková. China’s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rea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ommitment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8,64.
[23]匡增杰,葛菲,贺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J].统计与决策,2023,37(07):132-135.
[24]桑丹丹,王元月,丁黎黎.中美制造业环境友好型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及其环境账户[J].当代财经,2020(08):101-113.
[25]薛方冉.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0.
[26]杨文琪.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9(09):63-64.
[27]李淑明. 中美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附录
HS72-HS92 商品分类说明
HS分类 | HS编码章节 | 机电产品类别 |
第十五类
贱金属及其制 品 (HS72-HS83) | 第七十二章 | 钢铁 |
第七十三章 | 钢铁制品 | |
第七十四章 | 铜及其制品 | |
第七十五章 | 镍及其制品 | |
第七十六章 | 铝及其制品 | |
第七十八章 | 铅及其制品 | |
第七十九章 | 锌及其制品 | |
第八十章 | 锡及其制品 | |
第八十一章 | 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 | |
第八十二章 | 贱金属工具、器具、利口器、餐匙、餐叉及其零件 | |
第八十三章 | 贱金属杂项制品 | |
第十六类
机器、机械器 具、电气设备 及其零件;录 音机及放声 机、电视图像、 声音的录制和 重放设备及其 零件、附件 (HS84-HS85) | 第八十四章 | 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 |
第八十五章 | 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
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 |
第十七类
车辆、航空器、 船舶及有关运 输设备 (HS86-HS89) | 第八十六章 | 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铁道及电车道轨
道固定装置及其零件、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 械)交通信号设备 |
第八十七章 | 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 | |
第八十八章 | 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 | |
第八十九章 | 船舶及浮动结构体 | |
第十八类
光学、照相、 电影、计量、 检验、医疗或 外科用仪器及 设备、精密仪 器及设备;钟 表;乐器;上 述物品的零 件、附件 (HS90-HS92) | 第九十章 | 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
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 |
第九十一章 | 钟表及其零件 | |
第九十二章 | 乐器及其零件、附件 |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