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俗称上消化道出血,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工作过度劳累、日常饮食不规律、情绪异常紧张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发病;其次是急性出血性胃炎导致的胃出血,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胃出血大部分经过正规治疗后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另外是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肝硬化病人一般都会发展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绪过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管爆裂就会发生大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高达10%。临床上主要是应用止血剂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胃出血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80例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8岁~80岁,平均年龄(52.4±2.5)岁;出血时间1 h~6 d,平均出血时间为14 h;其中36例患者黑便,6例患者伴有呕血,9例患者既有呕血也有黑便;27例患者有胃炎史,10例患者有胃溃疡病史,6例患者有黑便史。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7岁~79岁,平均年龄(51.3±3.2)岁;出血时间在0.5h~7d,平均出血时间15 h;其中33例患者黑便,7例患者伴有呕血,10例患者既有呕血也有黑便;24例患者有胃炎史,12例患者有胃溃疡病史,9例患者有黑便史。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时间及疾病史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原发疾病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1.3方法
1.3.1对照组①给予常规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抗感染、吸氧等治疗,纠正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②给予20 mg的洛赛克,每天2次;15 mL的氢氧化铝凝胶,每天3次。
1.3.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黑地榆、白及各15g,炙甘草10g,炮姜炭3g,木香6g,仙鹤草30g。上下午各1剂,水煎服。每天1剂。
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在治疗后1 d内无出血、呕血及黑便表现,且患者的血压及脉搏稳定,红细胞计数稳定;有效:患者在治疗后72 h无出血、呕血及黑便表现,红细胞计数不再下降;无效:患者在治疗后72 h后仍然出现呕血及黑便表现,红细胞数目仍在下降,大便隐血试验为阳性。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5.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3.1病因病机与辨治
胃痛同时出现便血或吐血,多是胃经损伤,络损血溢。血的性质是温和则流畅,遇寒则凝滞,遇热则外溢,火迫则妄行,气虚不摄则外渗。根据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观点,分析溃疡病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痛有定时,进食缓解,喜温喜按,寒冷季节尤易发病,疼痛反复发作,往往病程持久。根据中医暴痛多实,久痛多虚,拒按多实,喜按多虚,恶食多实,能食多虚,喜冷多热,喜温多寒的特点,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胃溃疡引致胃出血属虚寒者居多。也有平素喜酒嗜辛,或膏粱厚味,导致脾胃湿热,湿热内郁,损伤胃络,导致络损而血溢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把胃出血分为脾胃虚寒型和脾胃湿热型两大类。在治疗上对虚寒型胃出血,采用健脾益胃,引血归脾的治法,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再加上止血健胃药;对湿热型患者,采用清热化湿止血的治法,用赤小豆当归散合地榆散加减为基本方,待血止后再用健脾扶正以治其本,从而达到止血健脾,标本兼治的目的。
3.2早期症状
(一)呕血与黑粪
这是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一般均见有黑粪,未必有呕血。黑粪呈柏油样,粘稠而且发亮,系血色素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导致。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这是由于血液经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大量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大部分病人有呕血或黑粪作为信息,但有少数病人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或昏厥起病,未露庐山真面目,故必需做到早期发现、明确病因、严密观察、积极治疗;免得延误病情。
(二)失血
这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相应足,心排血量明显降低,临床表现为头昏、口渴、出汗、黑朦、恶心、晕厥和心悸等。病人常可因至厕所排便后晕厥倒地,应特别注意。
3.3临床表现
1、一般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有联系。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原发疾病的症状:胃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洛赛克是一种抑酸剂,降低胃内pH值,促进出血部位形成血栓,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氢氧化铝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能够保护胃黏膜,降低胃液的酸性,减少出血。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5.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胃出血患者应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