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眼中的沈从文
沈从文,乳名茂林,字崇文。这个名字从初中的时候,就不陌生了。他,一个苗族的文人,通过自己独特的笔触书写了他内心的美好向往和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沈从文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文物研究家和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这样的光环无疑让沈从文在当时显得更加令人瞩目。
沈从文的一生也是丰富而精彩的。14岁那一年,他毅然投身行伍,浪迹于湘川黔边境地区。从1924年开始,他便开始了文学创作,撰写并出版了《长河》、《边城》等一系列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此,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吸引了广大的读者。从1931年到1933年期间,沈从文则投身于教育事业,在国立山东大学担任文学院讲师一职,为培育莘莘学子做贡献。抗战爆发后,他转到西南联大任教,而自1946年后又辗转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然而在1948年却开始遭受到左翼文化界人士的猛烈批判。因此,他的工作重心便转向了文物研究三区了。建国后,他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的《边城》是在1934年完成的,属于“牧歌式”小说的一个重要代表。它的出现,而《边城》的问世,也代表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且该小说受到了当时很多读者的喜欢。至今,还是有很多读者喜欢沈从文,喜欢他的《边城》,喜欢《边城》里的故事和人物。
1983年,沈从文不幸突患脑血栓而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而经过病魔的多次折磨,他在1988年5月10日下午,因为心脏病复发,经过抢救无效去世。一个文学家就此陨落了。
二,《边城》内容简介
《边城》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相当优秀的中篇小说,抒发了浓浓的乡土情怀。这篇小说立足于20世纪30年代,背景是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通过生动优美的笔触,描写出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彰显出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边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向读者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美好的湘西水乡的美景和美好少女翠翠的爱情。浓厚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同时也奠定了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川湘交接的茶峒附近,一条小溪和白塔的旁边,住着一户独门独院的人家,那就是主人公翠翠和她的老船夫老船夫。当然,还有一条很通人性的黄狗。他们爷孙俩就在渡船上维持生计,悠然度日。在茶峒城里,有一户人家是船总,船总的名字叫顺顺,是一个洒脱豪爽而且不拘小节的人。而顺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天保,也是一个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人;二儿子叫傩送,他的气质则有点他母亲的遗传,不爱说话,却也出类拔萃。这一家人在城里的名气颇高,人们对他们的印象也颇好。
在一次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的时候,偶遇了年轻俊美的傩送,傩送给翠翠留下了一个很好很深刻的印象。然而,凑巧的是,天保也看上了翠翠,而且抢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两个人都喜欢翠翠,于是就把话挑明了。天保告诉傩送,说他两年前就已经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却告诉哥哥,其实他喜欢翠翠更早,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天保听了很震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这样的事情,无疑让翠翠也感到为难。老船夫懂得翠翠的心事,便建议翠翠自己做主自己的婚事。
天保兄弟俩并没有遵照当地的风俗以决斗论输赢,而是采取了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来论胜负,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进行选择。傩送天生是一个唱歌的能手,天保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唱不过弟弟,就心灰意冷地放弃了,毅然决然驾船离开去远方做生意了。碧溪边只听过一夜的歌声,那是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声却再也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了,前去打听消息。本来他以为是老大天保唱的,却被告知唱歌的人是傩送,天保知道实情后便去做生意了。几天后,老船夫却听到了老大天保出事,淹死的消息。
城里的船总顺顺对于儿子天保的死耿耿于怀,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起来。老船夫心里担心这孙女的婚事,最终还是忍不住去打听一下,却得知傩送因为天保的死而深深自责愧疚,便只身一人去了桃源。顺顺也不愿意接受翠翠做他家的儿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夫只好忧愁地回了家。翠翠问他,他什么都没说。当天夜里下起了大雨,夹杂着恐怖的雷声。老船夫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雷雨声。第二天早上,翠翠起床后发现船已经被冲走了,屋后的白塔也垮塌了,翠翠害怕极了,赶紧去找老船夫,却发现老船夫已经在雷声将息的时候死去了。
三,我眼中的翠翠和天保等人
翠翠
作为《边城》的主人公,沈从文把她的形象勾勒得很成功。同时,她也是沈从文理想中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爱情形式的一个化身和寄托。翠翠作为一个年轻善良的少女,是那么得懵懂和天真无邪。情窦初开的她,刚开始追求美好的爱情,却遭遇了一串不幸的事情。在沈从文的笔下,翠翠其实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理想化的艺术化身和形象。沈从文在这个小女孩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包括大量的“爱”和“美”。
其实,像沈从文这样的文人墨客,应该见过很多像翠翠这样的乡土女孩,单纯而又明媚。当然了,他也描写过不少这样的女孩子,但是记忆都是零零碎碎的,很少有一个完整的形象。而翠翠正是他用心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年轻而且单纯美好。在《边城》里,翠翠便是一个爱的天使,抑或是一个爱的精灵。她天真而又善良,自小被老船夫一人抚养长大。她身上充满着美,算得上是一个美的精灵。沈从文在他的作品《老伴》,《水云》等内容中就提及过,翠翠是融合“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和“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这三个原型的特征的。但是翠翠又不仅仅是这三个印象的简单的拼合,她的形成的过程要更为复杂。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说过:“但这不是三个印象的简单的拼合,形成的过程要复杂得多。沈先生见过很多这样明慧温柔的乡村女孩子,也写过很多,他的记忆里储存了很多印象,原来是散放着的,崂山那个女孩子只有一个触机,使这些散放印象聚合起来,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形象,栩栩如生,什么都不缺。含蕴既久,一朝得之。这是沈从文的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翠翠是一个生长在湘西边的山水风光中的女孩。边城在一片远离尘嚣的水乡,四周依山傍水,平和安静,恍如一片世外桃源。白塔边,住着质朴的老人,善良的翠翠和忠厚的黄狗。在《边城》里,沈从文特意刻画了翠翠的外貌,而且用“小兽物”来形容翠翠,借此表现出翠翠的活泼性格,展示出她身上独特的且清新脱俗的纯真。正是她处于淳朴的风气和优美纯净的环境中,才让她显得如此秀外慧中,灵气美丽。可以说,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是一个纯净而美好的化身。而她的老船夫,一个质朴善良的老船夫,也对翠翠的性格和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他忠厚老实而且古道热肠。正是这样的品质也影响了翠翠,让翠翠成为一个善良而又纯真的姑娘。她的身上就是流淌着淳朴而又善良的血液。
在看赛龙船的时候,翠翠偶遇了傩送。当时,他以为受到了侮辱,便没有对傩送留下好印象。但是傩送没有生气,还是规规矩矩让伙计送她回家。在她知道那个人就是傩送的时候,她的心里就荡起了涟漪。爱情的种子就是这时候悄悄种下的。而后,她在两年之后再去看龙船,她还是忍不住憧憬傩送。心也随着傩送一起飘去,爱情意识在她的心里完全苏醒了。看到傩送之后,翠翠那种乡村女孩特有的腼腆、羞涩、矜持,还有女孩恋爱期的温柔和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天保托媒来了之后,翠翠表现出的不开心和郁闷从她的反应中就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只有默默地用行动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她心里是念着傩送的,深深地专情于傩送。然而,在天保死后,傩送也离开了,她所有的期待都落空了。那种受伤的感情也许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里。老船夫在天保死后才知道翠翠的心事,可以看出来翠翠的娇羞,不好意思跟老船夫说出心里的爱情。老船夫有意撮合她和傩送,却得知顺顺的拒绝,最终在暴风雨的夜里猝死了。这个事情让少女翠翠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她陷入了痛苦和悲伤之中。
然而,坚强的翠翠并没有因此颓废放弃,而是一个人独自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傩送,期待有一天他能回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也许,等待的只是一种绵绵无期的守候。她还是一个坚强,纯洁而美好的女孩,还是一个爱的天使。
天保
天保更多地是代表传统,因为他选择的是托人做媒,所以他的思想里面还更多地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而说媒失败之后,他也表现出对老船夫的怨恨,他觉得老船夫是可以为翠翠做主婚事的,却没有同意。说明天保的思想还是相对保守的。当然了,在放弃跟傩送比赛唱歌之后,他选择了离开。说明他还是一个善良而且顾及亲情的人。在这件事情上,他也没有拖泥带水,说明他的豪爽。
傩送
傩送是一个安静而且会唱歌的男孩。在翠翠看龙船的时候骂他之后,他都没有生气,还是差人送翠翠回家了,说明他大度宽容。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为了得到爱情,他和哥哥“决斗”,夜半唱情歌,却不为心上人所知。说明他的执着和坚持。然而在天保死后,他也孤独地离开,说明他内心善良,为了哥哥的事情感到内疚。
老船夫
老船夫是一个善良而又质朴的老人,跟当地的生活环境一样,干净而又醇厚。正是老船夫的淳朴和善良,让翠翠也一样单纯而美好。然而,老船夫最后却离开了翠翠,让人感到难过不已。他内心是很矛盾的,因为他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看到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无法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说明老船夫是孤独而又可怜的。
四,《边城》的写作意义
从这篇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沈从文是想借此表达一种内心的纯净,展示一幅美丽而美好的画卷。他在小说中描述了翠翠这样一个单纯美好的女孩,表达他对这样单纯美好的生活的期待。他借助湘西的独特风土人情,表达了自己对这片环境的热爱。他借助对翠翠的爱情悲剧的描写,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可以说,《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对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描写,他展现给读者的就是一种宁静,祥和而且原始内在的爱情。
沈从文正是通过抒发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互助互爱来表现人性的美丽的。他想要通过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生活的黑暗与痛苦,从而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五,总结
《边城》通过对以歌求婚、兄弟让婚、老船夫和翠翠相依之情的描写,表达出对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的特征。从文中可以看出其隐含着的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去的无奈和悲痛,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沈从文更倾向于推重湘西人的生活方式,也想通过这篇小说来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描述爱情美好和人性美好善良的作品。我们更应该去细细品味,认真感受。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