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游乐场所设计目的
儿童游乐场所的设计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技能同时也是为孩子提供一个与人交流,相互合作的场地,拓展想象的空间,当然这更应该是给他的一段快乐的游戏时光。我们不是在为老师设计的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儿童身上。为设计师本人或是为父母的良苦用心而设计。只有真正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设计才能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好处。
我们知道往往好的创意能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无限的精彩和价值。可以说创意是为实现设计目标而铺设的桥梁。所有独具特色的令人心动的形式背后都有一个精心策划的主题创意把儿童动画片以实景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实他的成功在于彻底把孩子们的需要当作了事业的目标。
一幅图画就是一个启发想象的空间。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既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那么多的逻辑和哲理。动画的世界正好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就能展现一片神奇的想象空间。很小的孩子就能描绘出全身毛茸茸的小熊维尼随手就把手边的东西放在嘴里的情景。
也许有限的场地和资金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儿童游乐场所设计不屑一顾的借口,然而缺乏想象力的设计总会让我们感到作为一个设计师的遗憾。当然我们也大可不必像迪士尼那样一掷千金的来打造许许多多的童话世界,但无论是以什么方式,动画教会我们的都是创意和故事,都是与儿童情感密切相关的趣味和直观、幽默的表达方式。
二、儿童在游乐场所游戏的意义
不要以为孩子天生就是愿意听长辈说教的在玩中孩子可以伸展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身体的各项机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孩子可以获得成功感并产生愉快的心情。大人们也爱玩,一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游山玩水对于成人而言是一种放松,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则成为了一种进取动物都是在小时候从嬉戏中学会各项生存技能的。人是灵长类生物的卓越者,更有从游戏中学会沟通、交往,运用智力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游戏中,如何做到寓教于乐是我们常常感到苦恼的事情。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就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玩”既是目的,又是学习的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认识昆虫,感受雨露阳光,懂得文明礼貌和与人友好相处。
在中我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娱乐的同时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兴趣和胆识设计了一个沙滩城堡创作表演区,希望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搭建一个个性化的沙地城堡并结合这个城堡讲述一个故事。合理地设计儿童游戏环境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通过交流创造一种团队合作的能力。我们在加勒比海阿鲁巴岛棕榈海滨的Marriott Aruba Surf Club项目,儿童本来就对沙子有着天生的眷恋,加之建筑城堡和讲故事的形式,在加强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例如我们在北京欢乐谷的主题乐园就是通过景观的设计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蚂蚁王国的故事。儿童通过在欢乐谷的游览,轻而易举的就记住了许多长辈讲述了无数遍的枯燥而又乏味的知识。
三、从儿童心理学看游乐场设计
在儿童游乐场所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很少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我们总是将个人的喜好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儿童心理学至今仍是我们了解最少的东西。长大以后的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世界,只要与孩子们充分沟通,就能发现他们理想中的游戏场地与我们想当然或凭常规经验营建的完全不同。总是按照我们自己的常规思维,来设计儿童的游乐区。在公园里,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虑儿童器械,而忽略了应该给孩子提供的一个有趣的“游戏空间”,只有能唤起儿童快乐情感的游乐空间氛围才能真正激发儿童“玩”的兴趣,有了游戏的主题,器械也就有了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来使游玩达到完美的情景。只有了解他们的意愿,才能创造出符合儿童天性的场地,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游戏内容、游戏路线,游戏器具。
四、儿童游乐场所空间布置
从空间构成要素上可以看到,它既有客观物质的表现形式,又有主观精神方面的内容。因此,为了便于在实际设计中增强可操作性,我们一般从边界、入口、中心这三方面进行考虑。儿童游乐场所作为一种人造的环境,一方面要满足儿童游戏功能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儿童精神感受上的要求。
边界就是指两个区域间的交界处,或称界限。在儿童活动场地中,边界就是游戏场与其他外界空间分隔而独立存在的围护形式,它既有分隔空间的作用,又能起到联系空间的作用。在具体的活动场地中它的存在有两种形式:一是活动场与外界空间的边界;另一种是活动场内部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边界。与外界空间的边界有封闭、半封闭和开敞三种方式,一般由不同的铺地材料、水体、植物、墙、台阶、地势的高差等来实现(如图3一2一2);而内部各空间之间的边界则一般是半封闭和开敞的,以保证不遮挡儿童和成人的视线以及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入口是边界的一个特殊段落,它使边界的力量发生了强弱的变化。入口是进出游乐场所的通道。既要有功能要求,又有景观要求。入口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进入,影响游乐场所的使用及受欢迎度。入口不适宜设置在大量人流行进的主要方向上。可以设置有说明性文字的公告牌,也可作为布告牌。

中心的概念在儿童游乐场所中是一个客观物质形式与主观精神感受的综合体,它能够形成活动场的环境特色,起到领导和支配的作用。儿童活动场地的中心主要由以下两种方式存在:
(1)物质形式。通过场地内的实体设施表现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如儿童游戏器械,儿童游具是活动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万千的造型、丰富多彩的颜色可以使游戏场中心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由于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和对造型的特殊要求往往会直接影响儿童游戏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儿童游具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一些鲜艳活泼的颜色以及多样化的造型,从而形成均衡有序、丰富多样的游具布局。另外绿化小品也是游戏场中心景观创造的重要物质条件,在设计中也要融入整体景观的氛围。
(2)精神感受。儿童的游戏活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生机作为主观精神感受赋予了游戏场中心活力,游戏中的每一个儿童都可能是可爱的、微笑的或是阴沉的,他们的情绪所烘托出来的氛围构成了游戏场的整体气氛。游戏场的中心构成了游戏场的游戏景观特色:,同时也表现了游戏场的性格、特征,从整体环境意义上讲,游戏景观塑造了游戏场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活力、轻松、悠闲的景观效果。
五、营造高品质游乐场所的关键
日本儿童设施专家仙田满先生曾说过:凡是空间、物体都蕴藏着一种力,儿童也好,成人也好都有自己喜爱的形状、颜色,孩提时代的体验对这种喜爱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培育儿童游乐的空间的力是不可忽视的,好的空间可以让儿童与朋友友好相处,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会性。我们从安全、造型、色彩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一种符合儿童获得感性知识的游乐场所。在物质上给孩子一个儿童游乐天地,在精神上也为孩子提供一个适于他们成长的健康空间,使得孩子们的情操、个性得到良好的培养。
(一)安全保障
设计符合不同年龄儿童身体大小和运动能力是安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旦由游戏设计的安全因素导致儿童意外受伤或发生受伤的可能,都会给儿童心理造成伤害和游戏危险的阴影,儿童在今后的游戏中不会再选择使他受伤的同类游戏。
1、游乐场所的选址
虽然室内的游乐场所可以避免交通行车、危险市政设施等一般的影响因素。但是儿童对危险的感知能力较差,在选址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场所周边的环境要素,特别是注意避让密集人流可能带来危险。由于游乐场所使用人群的复杂性以及受场地的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时候不可能专为儿童设置游乐场所。如有条件设置的情况下,应结合游乐场所的类型、用地的大小、使用人群的密度和年龄结构以及其与周遍的交通联系等客观要素,合理界定游乐场所的面积和边界,特别注意避让可能影响儿童游戏安全的己有客观因素。在条件混杂时,应采用封闭式游戏场所,避免好奇心极强的儿童可能发生的意外活动带来的伤害。
2、游戏项目设施的安全性
游戏项目设施的安全性首先应注意游戏设施的尺寸是否适合儿童,其次在设施选用上,应确认设备的供应商是否通过了国家的相关安全认证,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游戏设施的材料应确保不使用含有毒物质的材料,特别是在自建型游戏场所的设施选择上,常采用的废旧材料(如废旧轮胎、铁路枕木等),尽可能进行相关的检测或咨询,避免对儿童的持久伤害。
3、墙地面材料处理
保护性墙地面是对儿童游戏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地面防护面积必须与该区域的游戏设施相符,可以是木地面,安全地垫,木屑地表,细砂、粗砂、细砾石、粗砾石、浇铸橡胶、橡胶安全地面砖等;墙面可以使用塑胶、皮质等。选取的材料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来减缓冲击力,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4、适宜的空间尺度
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必须以儿童的生理尺度、视觉和行为特点为基础,保证儿童视觉的可达性以及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游乐场所中,儿童的游戏随时随地可能产生,因尺度原因(如踏步、栏杆等)而造成儿童的意外伤害的情况时常可见。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专设游戏空间的尺度问题,也应对室内游乐场所中潜在的游乐场所的尺度进行深入的检查,以保证儿童的活动安全。
5、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游戏安全系数,但是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磕磕碰碰是成长必须承受的代价,游戏能让儿童从小有机会认识危险,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在观察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独自处理避免可能的存在危险场所。潜在的风险和儿童的挑战是相互并存的,儿童从中寻找着一个平衡点,获得成长的最大乐趣。另外,为经营的游乐场所和儿童上保险是一个未雨绸缪的准备。疏于管理场所,挡不住儿童好奇顽皮的游乐天性,当这些吸引儿童的游乐场所成为儿童的游乐场时,良好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消毒卫生工作也是必备的安全保障。
(二)造型设计
室内游乐场所中儿童游乐场所中的造型设计,使其构筑物、景观小品和游戏设施、公用设施以直观的外形表达特定的个性。特别是专设的儿童游乐场所,论体量、规模、组合规律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形象,蕴含着一童真的气息。其造型设计要通过各种与造型相关的要素来表达。如体量的灵活组合、形式的多种手法、色彩的大胆处理、光影的巧妙运用、虚实的合理搭配、装饰的突出点缀、材质的正确选择等等。专设儿童游乐场所或者专门规划的儿童游戏空间应在游乐场所整体的环境氛围控制之中,由于相对独立,可以较为突出儿童化的造型因素;而复合游乐场所中的其它诸如景观小品设施的造型设计,则必须更多地服从于游乐场所的整体环境造型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布局考虑儿童化的造型因素。
(三)色彩设计
儿童游乐场所的色彩设计。它不同于单体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的色彩设计。游乐场所色彩设计应遵循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规律,以创造和谐、优美的色彩为目标,游乐场所中各要素的色彩应服从于空间整体特点,而不能过于表现儿童喜爱的色彩。但局部艳丽的小品作为适当点缀不会影响整体环境,反而起到活跃空间的作用。专设的游乐场因为相对独立,可以突出儿童化的色彩。
总结
我国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建设水平整体落后,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但随着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人们意识观念的进步,我们应该看得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具有优秀尊老爱幼传统的中国,在吸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同时,也应该学习一下他们对儿童游乐场所的重视态度和先进设计理论,迅速把目前室内儿童游乐场所从尴尬的情境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l]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l2]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洪德娟著.景观建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5]姚时章,王江萍编著.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会,2000
[6]克莱尔.库拍.马库斯,卡罗琳弗郎西斯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林建群著.造型基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9]徐磊青,杨公侠著.环境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0]杨公侠著.视觉与视觉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1]朱堂纯编著.儿童游乐设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2]舍尔.伯林纳德著.设计原理基础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13]张继渝编著.设计色彩.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14]拉特利齐著.王求是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5]仙田满,环境设计研究所著,环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6]仙田满著.儿童游戏环境设计.X: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
[17]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著.环境心理学.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18]劳凯声著.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l9]中村攻著.卡米力.肖开堤,.章俊华译.童易遭侵犯空间的分析及其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