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摘 要

《西游记》以玄幻、滑稽的笔调,向人们诉说了儒、道、佛相辅相成的的哲学思想,深受众多学者的追捧。其中,猪八戒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在现代生活的重压下,他乐观的心态感染了人们,也让更多人选择了像他一样的生活态度。猪八戒的形象鲜明阐释了“三性”合一的特点。本文主要浅谈文化因素、主要形象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猪八戒形象对现代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西游记》 猪八戒 形象 文化意义

一、引言

《西游记》以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五彩斑斓的神魔世界、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让读者们开怀大笑的同时又陷入沉思。这本传世佳作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还经常被文人学者所研究。然而,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这本小说的人物形象时,对于孙悟空的评价颇高,对于猪八戒的评价却多含贬义。其实,猪八戒“贪”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普通劳苦大众和动物对物欲和基本需求的追寻。另外,猪八戒还有憨态可掬、滑稽可笑等幽默的喜剧形象,这种悲喜交加的人物形象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所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西游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成就给后续塑造人物的小说提供了蓝本。

猪八戒形象形成的文化因素

《西游记》在描绘五彩斑斓的神魔世界与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中融合了儒、道、佛三大教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又经过明代个性思潮的影响从而衍生出心学。但是儒、道、佛三大教的融合中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三足鼎立的。在《西游记》中,判断世间万物是非对错的价值观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能获得高强法力修炼成仙的是道教的炼养功夫,能达到大彻大悟境界的是佛教的取经修成正果。儒家的伦理道德是道教修炼的前提,道教修炼是佛教修成正果的基础,佛教思想占主导地位统治着儒、道两教。猪八戒是儒、道、佛三种宗教文化及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共同孕育出来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个独特的仙神的代表。

(一)儒家文化的影响

1、尊师重道

猪八戒的前身,执掌着天河的八万水军,虽被贬下凡,但仍有法力。猪八戒之所以能够听命于毫无法力、肉体凡胎的唐僧,是因为猪八戒与唐僧是师徒关系,所以他尊敬唐僧。《凡学之道》曰:“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儒家学者认为,身为老师在给国君讲书时可以免去君臣之间的礼仪,从而表达对老师的尊敬。[1]从这句话中可见儒家强调的师之尊严,所以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才会那么尊敬唐僧。在小说中,猪八戒说自己在云栈洞的时候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自从跟随唐僧出家以后,不但要降妖除魔,还要干各种粗活,白天要挑担赶路,好不容易到了晚上终于可以休息了,却还要给唐僧端夜壶和暖脚。从猪八戒的抱怨中可以看出,师傅对徒弟有绝对的支配权利,徒弟要服从师傅的领导。当猪八戒偷懒时会受到唐僧的训诫,而猪八戒只能屈服于唐僧。可见,猪八戒正是受到了儒家尊师重道的影响,才会听命于毫无法力、肉体凡胎的唐僧。

2、君为臣纲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家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正式提出了“三纲”的等级思想。“三纲”指的是封建社会中的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说,君、父、夫主宰着臣、子、妻。在猪八戒身上也体现了儒家“君为臣纲”的思想。在比丘国时,国王因贪恋妖精的美色而身体抱恙,命在旦夕。国王为了保命,竟不惜草菅人命,试图用千数小儿的心肝治病,小孩们像牲口一样被囚禁在鹅笼里,等待国王的享用。唐僧因担忧比丘国百姓而落泪,猪八戒劝唐僧不要自寻烦恼,古人言“君让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比丘国国王给美人治病而杀他的百姓,与他人无关,让唐僧解衣睡觉,不要多管闲事。而猪八戒“君为臣纲”的思想也体现在其自身。猪八戒因好色在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宴会上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去调戏月宫仙子嫦娥,还破坏了王母娘娘栽种的灵草灵药。按照天庭律条猪八戒所犯的是死罪,但因有太白金星替他说情,所以玉皇大帝决定罚他二千锤之后将他贬入凡间成为猪妖。猪八戒并没有像孙悟空那样反抗,甚至大闹天宫,而是听命于玉皇大帝。可见,猪八戒受儒家“君为臣纲”思想的影响,从而绝对地服从玉皇大帝的领导。

3传宗接代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几千年来,中华人民对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一直都十分重视,人们如此看重传宗接代是为了有朝一日后辈能够祭祀先祖、继承家族基业。而人们对的色欲的强烈渴求正好满足了延续香火的需要。家是中华人民的根基之本,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拥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生活。猪八戒离开高老庄时,临行前特地叮嘱高老丈人照顾好高翠兰,如果取经中途散伙了他就回来与妻子相聚。在西行的时候,猪八戒对妻子日思夜想,总是盼着散伙然后回高老庄继续过着平淡有家的生活。猪八戒在高老庄时勤奋劳作、创立家业,让高翠兰吃好穿暖,衣食无忧。可以看出猪八戒是个顾家又爱妻子的好丈夫,他依恋于朴实无华、安稳定居与妻子相伴的理想生活状态。

(二)道家文化的影响

1、天蓬元帅

“天蓬元帅”最初是指道教中统领北极丰都的神将,他是北极紫薇大帝的部下,位居北极四圣之首,人们尊称他为星宿神。而吴承恩笔下的“天篷元帅”是猪八戒的前身,执掌着天河八万水军。但根据之前有关资料的记载,道教所指的“天篷元帅”与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的形象并不相符,反而出自佛家“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的形象与猪八戒样貌相似。在蒙元时期贵族们十分推崇当时风靡一时的藏密,因而人们把希望寄托于佛教的摩利支天,祈求菩萨保佑壮士所向披靡,而她的坐骑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也备受推崇。但藏密在明朝几乎无人问津,吴承恩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以道教中“天蓬元帅”之名替换了“摩利支天御车将军”的名号,所以,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是用道教中“天蓬元帅”之名,取佛教中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之形,因而才创造出《西游记》中猪头人身的猪八戒形象。

2、木母

道家中的五行思想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动,这五行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还有“木母”的代称,其由来蕴含在道教的炼丹术语中。“木母”是道家炼丹大药“汞”的另一说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水银、真水。道教认为“真汞生亥”,十二地支中的“亥”与十二属相中的“猪”相对应。在五行相生中,水能生木,[2]为木之母,猪八戒的前身,执掌着天河的八万水军,故猪八戒被称为“木母”,既是木,又是水。所以,猪八戒坠入凡间投了猪胎是早已注定的。猪八戒在取经队伍中排行第二、受孙悟空制约、喜欢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小报告也与五行思想有关。在五行中,火、金、水、木、土分别指的是唐僧、孙悟空、小白龙、猪八戒、沙僧。唐僧先后收服了孙悟空和小白龙,但小白龙充当的只是唐僧的代步工具,所以不在唐僧的徒弟划分行列。由于水生木,所以继收服白龙后就是猪八戒。又因金克木,孙悟空法力比猪八戒高强,唐僧也是靠孙悟空才得以收服猪八戒,在取经途中孙悟空也经常刁难猪八戒,猪八戒当然心生怨恨,所以木生火,每当唐僧训斥孙悟空时,猪八戒就在煽风点火。由于木克土,在流沙河收服沙僧时孙悟空不习水性,所以派猪八戒到水下与沙僧对战。所以取经队伍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汞”的习性是好于游离性。因此,在取经道途中要是唐僧被妖怪捉走时,猪八戒就发牢骚要散伙然后回高老庄。

(三)佛教文化的影响

1、摩利支天御车将军

在明代《西游记》之前,杨景贤塑造的猪八戒前身并不是天蓬元帅,而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在元朝时期藏密流行于世,特别是被称为“光明之母”能保佑人们远离灾难之苦的摩利支天获得的声望最高。“摩利支天”最早出现在唐玄奘从西域带回并翻译成汉文的《佛说摩利支菩萨罗尼经》中。其中,“御车将军”其实就是菩萨的坐骑。在元代杂剧中,通过土地讲述猪八戒的腿长及身高可知他是个巨型野猪的模样。所以可推测出元杂剧中猪八戒的前身与佛教有关。另外,唐代遗存的《大摩利支菩萨图》也有助于对明代《西游记》的理解。在这张幢幡里,摩利支天手里拿着莲花,头上顶着宝塔坐在猪的背上,这头猪全身呈金黄色,猪头人身的模样。吴承恩正是在继承和沿用了这一名号及其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才塑造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2、八戒

“八戒”浑名由唐僧所起,因悟能被菩萨戒了五荤三厌,所以唐僧为了让他谨记于心而取此名以示警醒。“五荤三厌”其实是佛教和道教两者戒律的混合物,指的是五种辛味蔬菜和三种道教忌食的肉类。其实,“八戒”一词也与佛教中的“八关斋戒”有关。八关斋戒属于佛教制定的八条清规戒律,用于约束在家修行的男女教徒。“八关斋戒”明确规定在家修行之人不许杀生、偷窃、撒谎、喝酒、好色、正午之后吃东西、佩戴首饰和涂抹有香味的化妆品、坐卧高广大床。[3]唐僧取“八戒”之名是希望悟能的心境清净从而达到“净信”的境界,即心地干净、空灵,心无杂念,戒掉世俗中的七情六欲。所以,佛家们认为贪欲、色欲等私欲都是“人生的罪恶”。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色心未泯,不识四位菩萨化身的母女,师徒四人只有他想留下来当女婿,结果被菩萨们捆住挂在了树上。在猪八戒看见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变的美女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猪八戒看见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变的美女就怂恿唐僧念紧箍咒,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在贪欲上,猪八戒偷吃人参果而不知其味、被派去巡山却找个角落在睡觉、偷偷积攒私房钱等。“八戒”之名虽由唐僧所取,但其源头是以佛、道相融的"五荤三厌",掺入佛、道内涵相似的八斋戒戒律,从里到外都体现出“猪八戒”角色命名上的佛、道兼修。

3、崇佛的思想

猪八戒的前身因好色在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宴会上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去调戏月宫仙子嫦娥和破坏王母娘娘栽种的灵草灵药而被玉皇大帝下令打了二千大锤,贬入凡间成为样貌丑陋的猪妖。于是,他恼羞成怒,不仅咬杀母猪还打死一群猪,他躲在福陵山的云栈洞里以吃人来填饱肚子。在高老庄时还试图强取高翠兰为妻,后来猪八戒受菩萨点拨皈依佛门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在取经途中不断受到教育、帮助、促进与同化,最终功德圆满被封为“净坛使者”。全书通过对猪八戒的经历和成果的描写,向人们诠释了“佛法无边”的真理,表现出人们对佛教的尊崇。佛家基本理论中的“轮回”思想认为人生来皆有罪,要通过现世的修行才能得到救赎,修行好的人能够成佛,修行不好的会变为异类。所以,猪八戒前身所犯的罪过,要通过现世的取经修行,一路奔波劳累,护师挑担,降妖捉怪,最终被封为“净坛使者”,主要管理佛坛上的所有祭品。虽职位不如天蓬元帅高,但有吃有喝对于猪八戒来说也算是一件美差。一路上师徒们经历的各种磨难足以体现佛教中“九九归一”的思想,这也诠释了全书对佛教思想推崇。

(四) 明代个性思潮的影响

1、反对程朱理学

从两宋到明朝中后期,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指的是能够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三纲五常”等级思想。“灭人欲”指的是禁止人们对各种欲望的追求。受这种思想牵制的人们尤其是文人早已身心俱疲。文人士大夫因长期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和桎梏,他们的个性早已被抹杀,没有了自己独立的观点与想法。生活在这样等级森严又主张禁欲的封建统治社会中的人们慢慢迷失了自我,渐渐地发觉自身的渺小与卑微。在这种压抑人性的境遇之下,一种新兴的解放思潮开始应运而生,文人志士们开始高举宣扬“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人欲”的口号,实质体现为反对程朱理学。[4]明代文学家们开始提倡回归人性。回归人性是指人类的心性回到没有被世俗观念所束缚的最初状态。回归人性要求文学家在创作时必须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欲望的追求,同时人类也要释放自己的天性,敢于追求私心与人欲这一基本需求,直视内心对财富和色欲的渴望以及只顾自己利益的本性,真实地展现出人类自身庸俗的品格和个性的种种缺陷。贪财好色、自私自利的猪八戒正是明朝中叶时期普通老百姓的缩影。

2、推崇心学

明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反对程朱理学,推崇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意思是世间万物的道理不必向外求索,只要求得自己内心之理即可,然后在行动中体悟其道理的意义,最后懂得的道理必须与现实相联系。[5]这种思想主张意在强调人的主观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长期受到程朱理学的熏陶和桎梏早已身心俱疲,心学的出现让他们对生活再次燃起了希望,长期遭受压抑的人性突然获得解放,人们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追求的心学就不只是简单的强调人的主观精神,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志发挥到极致。在心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个性得到解放,对物欲与色欲的追求已不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吴承恩通过喜剧的写作形式塑造了猪八戒饕口馋舌、怠惰因循、见钱眼开、色胆包天的形象,肯定了明朝中后期心学的思想主张,同时鼓励当时的人们回归人性,做真实的自己,像猪八戒一样释放自己的天性,无忧无虑的活着。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正好成书于明中晚期,猪八戒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形象。

三、猪八戒形象分析

(一)猪八戒的兽性

“兽性”是指只有动物才具有的特性,本不属于人或除了动物以外等的一系列特征。因此,猪八戒的兽性是指他的样貌和生活习性与猪一样。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兽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的样貌:蒲扇耳,莲蓬嘴,身体粗壮。在生活习性上,他的兽性体现为:贪吃和贪睡。[6]

1、贪吃

在小说中作者对猪八戒大快朵颐、饿虎扑食的食相和他饮啖兼人、饥不择食的食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在小说中,猪八戒在厨房烧饭时正巧听到两位童子谈论人参果的事,他就去怂恿孙悟空去偷摘,孙悟空偷摘了人参果后叫来两位师弟一起分吃。猪八戒立马抢过一个人参果狼吞虎咽地吃完后,他又垂涎三尺地看着一旁细嚼慢咽吃着人参果的孙悟空和沙僧说他刚才吃得太急了,不像他们两个慢慢品尝,他都不知道这人参果有核没有就吞下去了。最后还请求孙悟空再去弄几个人参果来让他慢慢品尝。从这个情节中我们看到了猪八戒囫囵吞人参果而不知其味却还贪婪无比的食相。这种猪贪吃的本性展露无疑。猪八戒在光禄寺时,他把一桌果菜之类的东西吃得丝毫不剩,过了一会,添汤饭的人上来了,他又吃得干干净净,多少酒都喝得下。猪八戒因贪吃的习性经常受到妖怪欺骗、唐僧的教育和孙悟空的捉弄,从而吃尽了苦头。

猪八戒曾说过一句梦话:“谢谢女菩萨的斋饭。”其中“谢谢”体现了猪八戒非常有礼貌,在别人给予他斋饭时他懂得感谢对方。可见猪八戒具有知恩图报的品质。“女菩萨”则体现了猪八戒好色的本质,一遇到美女就叫女菩萨,即使在做梦的时候梦见的也只有美女而不是男性。猪八戒称呼美女为“女菩萨”的原因在于“四圣试禅心”时,猪八戒因为好色而中了菩萨们的计被倒挂在树上,所以后来他看到美女时为了防患于未然索性都喊女菩萨。“斋饭”表明了猪八戒每天干各种脏活累活本身体能消耗大, 而取经路上经过的大多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就算化到斋饭还要让唐僧先吃,猪八戒的食量需求与现实构成了矛盾,所以他做梦都想着吃斋饭,体现了他贪吃的本性。同时,这也反映了猪八戒作为明代普通的劳苦大众的代表,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为了追求“温饱”的生活,因为在现实中无法满足,所以只能寄托在梦中。

2、贪睡

猪八戒因自身体型肥胖的缘故特别贪睡,而且在取经路上每天负责挑担砍柴各种粗活,好不容易晚上能够有酣然入睡的机会,唐僧又偏要夙兴夜寐、晓行夜宿的赶路。这种本能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让猪八戒经常处于睡眼惺忪、昏昏沉沉的状态,所以他不管在怎样紧急的时候都能睡得着。而且不挑地方,随处一躺便可进入梦乡,呼噜声如雷鸣一般响亮。在对战黄袍怪时,由于猪八戒和沙僧受宝象国国王的请求前去降妖搭救公主,不料,猪八戒临阵撒谎说自己要去上厕所,撇下沙僧一人,他自己却躲起来睡觉了,结果沙僧被抓。在黑松林时,猪八戒主动请缨帮唐僧去化斋,然而,他不但没有取到斋饭而且还找了个地方睡觉。他心里还打着算盘,如果现在回去告诉唐僧没有化斋的地方,唐僧不但不相信他走了多少路,还会觉得他偷懒,所以要等过几个小时再回去,这样好解释,然后他就在草丛里睡着了。当猪八戒被派去巡山时,途中他发现了红草坡便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然后耙出了个地铺,伸了伸懒腰就躺下去酣然入睡。可见,猪八戒贪睡与猪的本性不谋而合,困的时候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就可睡得着。

(二)猪八戒的神性

“神性”是指只有神仙才具有的特性,本不属于人或动物等的一系列特征。所以说,猪八戒的神性是指他具有人或动物等不具备的法力,能够降妖除魔。神性与魔性的区别在于是否向善。猪八戒身上之所以拥有神性,首先从外因来看,猪八戒的前身,执掌着天河的八万水军,虽武艺神力不及孙悟空,但也会三十六变、腾云驾雾,能够降妖除怪保师父西天取经。其次从内因来看,猪八戒一直都在行善,一路护送降妖除魔护送唐僧西天取经。

1、天神武艺与多样法术

猪八戒力大无比,与妖怪打斗时,即使他的钉耙重四千多斤也能轻松戏耍。他的水下功夫比孙悟空强,在流沙河大战沙悟净,在鹰愁涧大战小白龙,非凡的本领体现在其许多战斗故事中。在取经路上,猪八戒是孙悟空的好帮手,曾多次协助孙悟空降妖除魔。表现了他骁勇善战的一面。在黄风岭时,一只大老虎冲了出来吓得唐僧从马背上摔下来。猪八戒见状立马抡起钉耙冲在最前面把老虎打死了。孙悟空还赞赏了猪八戒的英勇表现,还说这次功劳全算猪八戒的。猪八戒英勇作战的事例正是他当天蓬元帅时的本来面貌,既骁勇善战又武艺超群。而且也表现了一心向善的决心,对妖怪等邪恶势力的厌恶。

2、正义之举与向善之心

猪八戒虽然外表丑陋,但他有一颗惩恶扬善的心,所以他在取经途中一旦识破妖怪身份便英勇除妖。猪八戒一路上协助孙悟空斩妖除魔,虽武艺神力不及孙悟空,但也表现了他与魔性的对立和始终向善的心。猪八戒驱除妖魔鬼怪,不仅保护了唐僧也保护了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这是极大的善举。猪八戒此举也让他自身的“神性”持续得到进步。猪八戒的“神性”历经波折,一开始从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成了猪妖,接着受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经历修行之苦,[7]在取经路上不断降妖除魔体现出猪八戒神性中的正义与善良,最终修成正果。虽然这个封号比不上天蓬元帅的级别,但这也是他被贬后通过在取经路上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而再次得到的封号,此时的猪八戒已达到了佛教大彻大悟的境界,所以他的“神性”是更进一步的提升了。

(三)猪八戒的人性

人性是指人类特有的本能属性,这是人类与其他事物区别的特性。人性有优点和缺点能之分,我们可以看到猪八戒的身上既体现出了贪财好色的人性缺点又体现出勤劳朴实、顽强机智的人性优点。

1、贪财好色

在取经队伍中猪八戒最贪财,人类性格最原始的体现之一就是贪财。在取经队伍中大家都一心向佛而心无旁骛,猪八戒却有自己的小心思,竟在背地里积攒钱财存在耳孔里。猪八戒看到金银财宝就满心欢喜地合不拢嘴,遇到别人赠予的贵重物品更是来者不拒。猪八戒路过金山时因贪财偷了纳锦背心,不料其变成绳子把猪八戒捆起来中了妖怪的圈套。他在金平府时,师傅都被抓走了,他却毫不担心,而是打起了犀牛角的主意。三个犀牛被擒住后,猪八戒就把他们的角给锯下来想攒点私房钱,可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布金禅寺时,猪八戒听闻地是用黄金当砖铺成的,就想偷块砖送人。在乌鸡国时,孙悟空把猪八戒骗到了御花园井口,到了井口孙悟空施法让枯井发光,猪八戒误以为其中有宝就跳进了井里,结果发现了乌鸡国国王的尸身,孙悟空让他把尸身背上来,否则就不拉他上井。猪八戒无可奈何只好如此,于是在得知乌鸡国国王身体里有保尸体不腐的珠子后便惦记着这宝贝,但无奈敌不过大师兄,还是希望落空。在天竺国时,公主看中了唐僧打算相为驸马,当猪八戒看到国王给唐僧的聘礼时欣喜若狂的上前想要接收下来。其实,猪八戒的贪财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普通劳动者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不甚相似。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日益膨胀,贪财的猪八戒具有当时普通劳动者和市民阶级的特点。猪八戒在取经途中经常偷偷积攒钱财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思想,自古以来就重视物的囤积。

猪八戒对色欲的渴求毫不遮掩,猪八戒的前身因好色在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宴会上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去调戏月宫仙子嫦娥和破坏王母娘娘栽种的灵草灵药而被玉皇大帝下令打了二千大锤,贬入凡间成为样貌丑陋的猪妖。然而,取经路上依旧本性难移,他看到美女就心花怒放,口水直流,看到长得年轻漂亮的女子就称其为女菩萨,三番五次要与美女结婚,甚至有时为了自己抱得美人归,还唆使师傅还俗娶媳妇。与嫦娥再次相遇时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仍觊觎嫦娥的美色追着她跑。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借以招女婿为由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唯独猪八戒凡心未泯还想独占全部,贾夫人让他撞天婚 ,结果一个都没捉到,他却打起了贾夫人的主意。后来贾夫人给他穿锦衣,结果锦衣变成了绳索把猪八戒挂在了树上。当七个蜘蛛精在濯垢泉沐浴时,猪八戒不知廉耻地化身为鲇鱼在她们身上随意乱窜。但猪八戒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立场坚定,若是得知美女是妖怪所变就会果断的斩妖除魔,成为西行路上扫清障碍的得力助手。在明代心学“反对禁欲,提倡人欲”的影响下,猪八戒的好色形象正是当时社会背景下衍生的产物。吴承恩通过猪八戒的好色行为,肯定了“色”这一人类的基本需求。而猪八戒所追求的不过是人类正常的婚恋满足。[8]

2、勤劳朴实

当人们评价猪八戒时总少不了给他贴上“好吃懒做”的标签。这是人们对猪八戒的一种误解,在猪八戒的形象中也具有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在小说中,高太公评价猪八戒刚到高老庄时,耕种和收割庄稼的时候都不使用器具,每天早出晚归,对劳动技能的掌握驾轻就熟。可以看出,高太公虽恨极了猪八戒,但也没有否定他的勤劳。猪八戒自己也说过,他虽吃得多,但也不曾白吃高家的饭。猪八戒在高老庄的时候府内的大小事务都亲历亲为,既能疏通沟渠、建造房屋还能播种庄稼。[9]就连孙悟空这个专挑别人缺点的人也认为,猪八戒虽食量大,但也替高家干了好多事,高家这几年的创下的好多家业皆是猪八戒的功劳,他不曾白吃高家的饭。

猪八戒的任务除了协助孙悟空降妖除魔还有负责挑担,俗话说,远路无轻担。他一路挑着重担,花了十年的时间,走了十万八千里才到了西天灵山大雷寺。因此,如来佛祖还夸他挑担有功,封他为“净坛使者”。此外,在取经途中队伍休息的时候猪八戒也没有闲着,他不仅要喂马,有时还要砍柴做饭、巡山化缘,到了晚上要给唐僧端夜壶和暖脚。猪八戒也有偷闲躲静的时候,但每次急需他的帮助时也从不推脱。在八百里荆棘岭时,他看到需要他出手才能过岭,他便拿起钉耙,将两边的荆棘拨开。面对臭气熏天八百里七绝山稀柿衙时,他化为大猪勇往直前地拱净污秽,取经队伍才得以过山。因此,猪八戒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么好吃懒做,他也有勤勤恳恳、不辞劳苦的一面。

3、顽强机智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猪八戒是一个不能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的人,但猪八戒若是真的没有毅力早已取经半途而废了。猪八戒为修成正果,在取经之路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吃不饱穿不暖还甘愿去干各种脏活累活任由唐僧差遣,即使懒惰也熬过了漫漫取经路上每天挑着重担赶路的日子。虽然总嚷着要散伙,但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唐僧因误解孙悟空滥杀无辜以及在猪八戒的煽风点火下将孙悟空赶走了。在孙悟空离开后,唐僧又被妖怪抓走了,猪八戒和沙僧的法力敌不过妖怪,猪八戒只好厚着脸皮去求孙悟空,在孙悟空的百般刁难下猪八戒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想尽办法求孙悟空去救唐僧。从这些事例中体现了猪八戒修行的决心,即使有时候抱怨发牢骚,但最终还是熬过修行之苦,说明了猪八戒身上拥有顽强的意志。

猪八戒给人的形象总是呆头呆脑的样子,“机智”一词貌似很难与猪八戒搭上边。然而,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仔细斟酌就会发现,猪八戒虽平时经常被孙悟空欺负显得十分笨拙,但遇到正事时也能机智地想到解决办法。在乌鸡国时出现了真假唐僧,一个由青毛狮子所变。在这种情况下,拥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也遇到了对手,竟也难以认出真正的唐僧,当孙悟空着急的上蹿下跳时,猪八戒却心生一计让唐僧念紧箍咒,这才分辨出了真唐僧。当遇到结冰的通天河时,取经队伍里只有猪八戒懂得走冰面的技巧。猪八戒先是抡起钉耙凿冰面推测厚度,接着用布包裹白马的蹄子以防走冰面的时候白马蹄打滑而摔倒,最后让唐僧手持禅杖过河,若是唐僧不测掉进冰眼就可以用禅杖横着自救。从这些事例中我们认识到了顽强与机智并存的猪八戒。

四、猪八戒形象的现代影响

(一)猪八戒形象对现代人性的影响

猪八戒不仅是明代时期普通劳动人民的缩影,也是大千世界的影子。猪八戒在高老庄时,勤勤恳恳的劳作,让高翠兰吃饱穿暖,衣食无忧,高家的家业越做越大离不开他的帮助,而且在取经路上猪八戒也总是嚷嚷着散伙好让他回去与高翠兰团聚。这样一个既能赚钱养家又疼爱妻子的好丈夫是现代众多女性的理想型对象。他在护送唐僧取经途中也是尽心尽力排除万难,这种顽强机智、勤勤恳恳、不辞劳苦的形象正是公司所需要的员工。猪八戒遇到妖怪时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和为修成正果而克服种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种顽强机智的形象正是现代人所歌颂的英雄形象。猪八戒知足常乐的性格也值得现代人们学习,猪八戒从不挑食,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心满意足,他睡觉也不挑地方,哪里都能睡得香。当功德圆满被封为“净坛使者”时,虽历尽千辛万苦还是没有被封神,但他还是感谢佛祖赏赐的美差。反观现在的人们,不但挑食还浪费粮食。现在的人们对于床的要求也很讲究,就算如此还是有很多失眠的人。在工作方面,当人们努力工作而得到老板的晋升与自己期望的不符时,更多的人们会找老板理论甚至直接跳槽。猪八戒的前身,执掌着天河的八万水军,但是他被贬下凡投了猪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乐知天命地活着。这种性格也影响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当那些商人破产时,一夜之间从荣华富贵跌到负债累累,有些富商依旧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工作,找到东山再起的希望。

但是,猪八戒的种种缺陷也是影响着现代人。如今,人们形容一个人贪吃、贪睡、贪财好色时就会说像猪八戒一样。猪八戒贪吃中了妖怪的计谋,从而惹祸上身的事例数不胜数。贪吃也会引发各种疾病,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也有很多因贪吃而惹祸上身的事情,比如现代社会中一些人爱吃生鲜的,还有偷食野味的,这些食物中都有很多细菌,吃了很容易引发疾病。猪八戒因贪睡经常被唐僧训斥和被孙悟空揍,也因贪睡误了许多事,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普遍睡眠不足,学生们若是贪睡就会落后他人,上班的人若是贪睡而迟到就会被领导训话和扣工资,要是贪睡而没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甚至会被辞退。猪八戒因贪财好色而被四位菩萨化身的母女倒挂在了树上。在现代社会中,也不乏有些贪财好色的人,他们有些身居高位,有些家财万贯,有儿有女,因为贪财好色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既没有唐僧的身世背景,又没有孙悟空的实力和人脉,很难有一番作为。然而,人们也不愿意成为像沙和尚这类勤勤恳恳干杂活的人,他们宁愿成为贪图安逸的猪八戒,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二)猪八戒形象对影视作品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以猪八戒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而且他的形象也更加多元化。如:《魔幻手机》、《春光灿烂猪八戒》、《猪妖传》等等。[10]猪八戒能够在众多神话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其原因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以猪八戒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依托于《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然后通过改编而创造出来的。猪八戒这个在传统神话故事中最为贴近现实的人物形象一方面能够唤起人们对经典作品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重新塑造的喜剧化情节、和高科技特效的视觉冲击从而激发了人们的强烈兴趣。

第二个原因是以猪八戒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管编剧们对猪八戒的性格、行为举止加以怎样的改编,基本都保留了这本小说中原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背景,在保留本质的同时又能够注入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新观点,如环境保护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和适度的人文关怀意识。这种具有喜剧效果又有正面意义的影视作品,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又能够引发观众们的深思和探讨。因此,结合这两个原因可以得出这种具有新形象、新情节和新风格的影视作品为何会受到众多观众的追捧。

五、结语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主要受到儒、道、佛和明代个性思潮这几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一形象体现出“三性”合一的特点,即兽性、神性 、人性,这三种特点的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从而形成了猪八戒贪吃嗜睡、贪财好色而又勤劳朴实、顽强机智的多重形象。猪八戒的生活习性有现代普通老百姓的众多缺点,又有现代劳动人民的某些优秀品质,对现代人性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这一喜剧形象与现代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相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重压下选择猪八戒这种生活态度的一类人,从而衍生出众多文化产物。

参考文献

[01]龚克. 《学记》 教育思想探析.http://www.docin.com/p-780287445.html,2009

[02] 蒋海升.《西游记》里的八戒沙僧都有啥寓意[J].《齐鲁周刊》,2018.(37):1-1

[03] 张艳姝. 《西游记》佛禅思想考释[D].吉林大学,2015.

[04] 孙玉冰: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世俗之性[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年第 2 期

[05]黄奇.《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人物形象的隐喻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05):95-96.

[06] 王方钊. 论猪八戒形象的“三性合一”特色[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18-19.

[07] 王兴祥. 亦仙亦凡,亦古亦今[D].中国石油大学,2011.

[08]黄琳. 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J]. 大众文艺,2012(14):158-159.

[09]李鹤男.对《西游记》中猪八戒角色新的探知[J].青年文学家,2014(14):53+55.

[10]徐梦莹. 民族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西游记》的大众传播与发展[J]. 中国民族美术,2017(S1):16-26+5.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不辞辛苦地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工作,从选定题目的前期,到检查初稿的初期,到最后定稿答辩,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时常遇到瓶颈,老师运用他专业的知识对我倾囊相助,对我指点迷津,帮我打开写作的思路。我同时还要感谢我大学期间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如果不是他们,我不可能对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感谢他们无私奉献地教导。其次,我还要感谢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很多的教导和很大的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将使我受益终生。最后,我要感谢我最爱的爸爸妈妈,他们对我的鼓励与理解使我能够专心在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获得一定的知识,把我培养成才。

浅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浅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7139.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5日
Next 2023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