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是常见的小儿急症,且复发率较高。高热惊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全身肌群强直形或阵发性痉挛、四肢抽搐、口唇发绀、抽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间可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患儿反复发作高热惊厥或者发病时间较长会使患儿的脑部受到损伤,严重者会致残或者死亡。因此,为了更好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应当全面了解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降低复发率。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且多有复发倾向,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高热、四肢抽搐、全身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抽动、伴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惊厥的时间长或反复发作可导致脑部损害,甚至造成残疾,严重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2015年起我院门急诊对高热患儿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使院内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3月一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热惊厥患者资料,入选患儿均符合高热惊厥临床诊断标准,无中枢神经疾病与智力障碍。46例患儿一般资料为:男23例、女23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8岁、平均(3.64士1.07)岁。
1.2方法
具体分析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按照年龄、原发病等信息分组统计,探讨各因素下病发情况;给予所有患儿综合门诊护理,并依据原发病制定治疗方案,治疗与护理同步进行。
1.2.1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包含改善就诊环境、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其一.要合理控制患儿就诊或者住院环境,调节病房温度与湿度,同时要保持病房安静;其二,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患儿面色与神志变化,对患儿的心率、呼吸等及时监测,若发现患儿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给予急救护理;其三.高热惊厥患儿由于长时间的高烧出汗,内衣湿黏,应指导患儿家属给孩子更换衣物,嘱咐患儿多饮水。
1.2.2急救护理
每日值班护士应对准备的氧气面罩、急救盒等进行检查,确保急救物品随时领取;各分诊护士要通过急救考核,熟练掌握患儿惊厥时的护理操作,包括按压穴位、给氧、降温等。如患儿出现惊厥,需要立刻解开患儿衣领,取平卧头侧位,用手按压人中;将舌板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患儿上下臼齿之间;为防止脑水肿发生,可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儿抗惊厥药物以及脱水剂,并戴面罩给氧;若患儿出现干烧不退,应拿冰袋或者冷毛巾冷敷颈侧、额头等=

1.2.3健康教育
门诊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应将患儿病情及时告知家长,并注意言语措辞,安抚患儿家属,避免家属出现过多的恐慌;同时,应将高热惊厥的一般病情变化告知家长,让家长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指导家长进行较为简单的降温方法以及惊厥应急处理需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将数据录入软件之中,2组间的单因素差异对比,可行检验(计量资料)或者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患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原发病下,患儿发生高热惊厥人数较多;6月-3岁患儿发生高热惊厥人数共46例,是该病的高发期。患儿康复与预后效果经门诊护理后,患儿均在40—60min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为(49.24±18.65);治疗过程中统计并发症发生几率1.75%;对比2014年(未实施门诊护理)数据,患儿退热时间为(71.35士21.43)min,治疗过程中并舍症发生为8.77%;组间对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热惊厥是由于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抽搐,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小、体温高、体温上升速度快,有家族史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潜在惊厥的可能性大。本科针对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门诊患儿在候诊、就诊、治疗检查过程中的高热惊厥的发生。通过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小儿高热惊厥是可预防的,及时降温是关键措施。
人体在下丘脑前部和后部的调节下,确保体温恒定。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可能会发生体温升高的现象。同时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也未发育完善,无形成较好的神经髓鞘,因此当儿童受到一点小刺激时大脑都会兴奋,导致神经细胞放电异常,进而发生惊厥。因此,当儿童的体温升高时会发生抽搐,而持续的高热惊厥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会导致患儿的脑组织受到损伤,导致患儿发生癫痫或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高热惊厥患儿发病后一方面需要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这与多数研究结果相似。高热会增加患儿的脑耗氧,导致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因此应当及时控制患者的体温。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做好急救准备。本文对部分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护理,并得到较好临床疗效。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出院后1a内观察组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在护理过程中首先通过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将患儿的体温调节至正常范围内,也降低了患儿惊厥的发生。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家长稳定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能够增强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知识的了解,提高紧急处理能力,为患儿取得充分治疗的时间。
综上所述,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应当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期能够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同时应当加强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的了解,加强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注意饮食,多喝水,同时增强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降低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潮梅,韦华燕.门诊十大安全目标的落实与护理质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1(07)
[2]余桂健,陈卓莲,杨艳英.ICU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与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06)
[3]李复华,汪锴.综合物理降温在手足口病高热患儿体温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06)
[4]秦桂林,郑琼,向娇娥,邹红霞,白桦林.门诊热性惊厥的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1(01)
[5]王红丽.小儿高热惊厥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J].吉林医学.2010(12)
[6]田月玲,李金蕊.小儿高热惊厥在门诊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6)
[7]吕琦玲,梁汝青.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4)
[8]尚全梅.325例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家庭护士.2008(19)
[9]邓学红,邹新英,杨跃萍.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原医刊.2006(15)
[10]张宇,顾巧宁.健康教育在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0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