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现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作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中坚力量,其自主创新创业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拉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深受当代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友人关系的影响。因此,文本通过社会网络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的自信程度、家庭关系、同学友人关系、学校社会环境这四个维度出发,以社会网络、创业意向的概念、文献综述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的创业背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经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缺乏充足的创业自信,掌握的人力资源有限,对创业政策的关注与创业项目的参与缺乏积极主动性。因而,本文建议大学生主动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各大高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国家XX与企业协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社会网络;实证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高新技术型人才,是社会新思想和新技术的领先者,是国家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同时,因为大学生还未正式步入社会的特殊性,国家推出了众多利好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例如,即将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得到XX提供的税收优惠,创业指引和公共就业福利;大学生自主创业注册公司,可享有延期缴纳注册资金和工商政策优惠;大学生创业可享受相应的贷款扶持政策等。在以上政策的激励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十分明显《2018年大学生创业意愿调研报告》表示有70%的大学生在未来有意图参与创业行为,60%的大学生对创业抱有想法,31%的大学生对创业活动无感。但是《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示,2018年仅有2.7%的大学生实际参与创业活动。2018届的实际创业人数与大学生显著的创业意愿结果大相径庭。
吴晓波等(2004)认为,创业效能能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能够将社会网络的特性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联合起来,社会网络显著影响着个体的创业意向。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决定站在社会网络的视角,以当代大学生作为研究的主要群体,从家庭关系、同学友人关系、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出发,探究社会网络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希望为丰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进一份绵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
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家庭关系,同学友人关系,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通过文献数据收集法,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整理收集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相关的数据资料。在掌握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专业可行的建议,以期丰富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影响微观领域的研究成果,希望能进一步帮助大学生从自身角度认识社会网络对自身创业意愿的影响,使更多的大学生重新认知创业,参与创业,缓解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
(三)研究意义
xxxx(1995)认为,要根据国家的实际现状,解决当下问题,着眼未来,培养高新型技术人才。现今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积极鼓励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然不仅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更是快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表现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高效方法。同时大学生作为创业界的希望之星,其创业意愿是决定他门是否参加创业行为的关键因素。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社会网络影响其创业意向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深受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且大部分实践研究都是集中在创业机会的识别、风险容忍度,创业的各层次支持度,以及网络异质性和实践经验学习层面。相较而言从微观层面出发,探析大学生家庭关系、友人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和学校环境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探究少之又少。于是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应的社会网络因素和实际调查的数据,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出发,研究大学生的自信程度、家庭关系、友人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和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以期为日后研究此方向的学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并且帮助大学生从自身的社会环境出发,认识和了解对创业意向形成的影响作用,进而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的信心与动力。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研究学者目前对社会网络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探究成果较丰富,证明了社会网络中有积极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其中提及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网络的结构,规模和强度。进一步学习更多关于创业机会识别、风险容忍度、心理弹性等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有利于有效掌握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进程。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探究比较广泛,丽贝卡·雷伊曼(2001)认为人格测量在预测谁想创业方面存在潜在价值,强调商界亲密的家庭成员,会给予个人接触到榜样和财务及非财务帮助。其次,家庭以金融投资形式为个人提供可用资本,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创业意向。
迪特马·格里希尼克等(2010)从个体情绪角度出发,研究了其对创业过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积极情绪对机会评价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负面情绪不仅仅会影响机会评价,还会对机会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拜哈奇等(2019)认为成就需求和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创业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需要在高等院校的支持下,启动合作的伙伴,并以此来满足未来的商业伙伴。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者对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探析比较全面,家庭的资本支持、个体的情绪状态、个体的成就需求、个体的自我效能均感均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在研究大学生自身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时,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对创业机遇的辨别、风险的容忍度,创业的各层次支持度,心理弹性视角以及网络异质性和实践经验学习层面。
王莹(2011)认为个体对机会的识别能力与对风险的容忍程度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向。且外,社会网络以其规模、异质性与关系强度影响个体对自身机会识别与风险应对能力的认识。个体参与创业实践行为越频繁,其社会网络关系越紧密强度越大,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谭力文等(2015)认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可以促进他们创业意向的形成,因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使大学生处于不同的创业环境中,大学生自身也可以利用这种衔接的方式,获取自身想要的创业资源和信息,而大学生获取到充足的创业资源后,就会进一步促进创业意向的形成。
王 飞等(2015)认为大学生创业不仅要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本”还要充分运用自身的“社会资本”,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是自身“社会资本”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强度,结构和规模。
李珊珊(2018)认为社会网络在大学生创业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情感和信息支持,其中情感支持可以直接为大学生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而在企业家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更为重要。
黄佳敏等(2018)从社会网络和个体创业成功的意志强度两方面进行探究。 探究结果显示,个体对机会的识别、风险承担的能力深受社会网络的规模,异质性和中心性影响。也就是说,接受过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教育的人表明,他们比普通人更愿意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王朝云和唐明月(2019)认为创业学习及其各维度和大学生拥有的络异质性水平都对他们的创业意向形成有促进的影响。其中在提升创业意向水平方面,相较于创业实践个体的认知和经验学习可以更大程度的提升创业意向水平。
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网络会从多方位和多维度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图产生影响。国内外研究已从机会识别、风险容忍度、创业各层次支持度、心理弹性、网络异质性以及家庭微观层面等多角度对其进行探究。相较而言从微观层面出发,探析大学生家庭关系、友人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和学校环境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探究少之又少。于是本文将从家庭关系、友人关系、同学关系、社会环境微观层面出发,分析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图的作用影响。
(五)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分为六个章节,主要思路是:理论分析,现状分析,问题发现和对策。
第一章为绪论,将阐述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探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基本概念,主要将从创业意向的定义以及社会网络的概念,维度和结构划分进行阐述。
第三章为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的实证分析。将主要从大学生创业的背景,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有效回收的数据展开分析,并针对分析提出现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将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从大学生,国家XX和学校三个层面出发,针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
第五章将围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研究的结论展开撰写。
(六)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读国内外文献,整理收集研究学者们关于社会网络作用于创业意向的理论数据,在全面掌握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清晰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理清本文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研究构建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影响的真实有效数据,再运用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发现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图的影响现状,发现影响的关键要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七)研究路线
本文的研究将以社会网络与创业意向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为基础,结合当下大学生的创业背景从社会网络层面探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具体研究路线如下:
图1-1 研究路线
二、基本概念
(一)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一种社会结构,它主要是由人或者组织担当其节点,相互链接,相互交错而形成的。同时,节点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与结构的复杂程度,构成了没有确切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网络。米切尔·达弗尔姆把社会网络的概念定义为“某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特殊的关联,其中群体中个体的社会行为可以代表整体的结构”,这表示社会网络并不仅仅强调网络本身,还强调网络中的个体,本文会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网络出发探索影响其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Mitchell(1969)认为社会网络又可命名为社会关系,因为网络中包含了个体间直接或间接联系构建起来的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这表示社会网络代表着各种社会关系,而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同学友人关系还有校园社会环境等方面来探析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二)社会网络的构成及划分
社会网络主要由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所构成,同时从该结构中也可以看出行动者间社会关系的形态。Hakansson(1987)认为社会网络的活动主要含有参加的人员、互相互动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社会网络会影响网络中的环境,资源和行动者,构成其的主要因素有:
(1)社会网络的节点。行动者作为该节点,不仅仅是具体的个体,还可以是集体活动的组织,团体等。
(2)关系纽带。即行动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内容,可以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工作关系等。
(3)行动者之间的关联。是指他们直接或间接来往的频率,相交的深度,关系的密切程度。
依据对象范围的异同,可以将社会网络一共划分为四类:成对网络、三角网络、自我中心网络和完整网络系统。当前的学术研究更偏向于宽广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无法准确地测量出完整的网络系统,因而绝大部分的研究在实际操作中会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网络。本文将以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群体,研究其网络对他们创业意向的影响。
(三)社会网络的维度
1.网络规模
网络的规模是结构特征之一,其规模的大小与构成该网络结构的成员数量成正相关。同时它也与个体的社会资本成正相关,其规模越大涵盖的成员越多,包含的资源、信息、情感就越丰富,能为个体供给的有效资本会越丰富。
2.网络中心度
网络中心度是指个体通过间接、直接的方式对外建交关系的量,同时也是网络结构的重要特征。一般情况下,中心性越强的组织或个体,其掌握的信息、资本越多,所处的地位会越高,竞争优势会越强。在采用网络中心视角来研究个人在社交网络中位置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中介和程度中心度以及靠近和接近中心度的方法测量。
3.网络关系强度
网络关系的强度属于网络中的关系特征,是指在网络中个体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一般需要从两个方面对关系的强度进行测量,一是个体层面,二是组织层面。例如,至亲朋友和一般的同学相比较,与至亲朋友的关系强度会比一般同学要高;同班级的同学,一般会比不同班级的同学更亲密。
4.网络异质性
网络异质性指的是个体中其固有特性的差异,这是社会网络的关系特征,因为每位成员拥有独一无二的家庭背景,身份履历,习性爱好,所以他们的社会属性存在着巨大的差异。Wheten(1982)认为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所以他们会存在不一样的目标。
(四)创业意向的定义
Bird(1988)认为,创业意向是一种能够使个人的专注力,行为和精神体力都自发地牵引到某一特定目标的心理状态。同时创业意向也是创立新的价值或者企业的目标设立过程。范巍,王重鸣(2004)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的主观认识,而不是一种必然客观的现状。杨晶(2017)认为拥有企业家潜质的大学生通过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意识的培养,技能的训练和拥有下意识参与创业实践念想的行为便是大学生创业意识。牛雪梅(2017)认为创业意向可以运用于预测大学生往后的创业活动行为。因为它主要是个体主观意识上决定往后创业与否的一种心理状态。另外,Ajzen(1985)通过把行为控制这一概念与理性行为结合起来,证实了个人的行为意愿主要受主观规范还有行动的态度和控制三方影响。王重鸣,范巍(2004)认为个体对自我的能力越有自信,其创业意向会越高。王建红(2011)认为个人的创业意向会受到环境以及个人特质和所拥有的资源量影响。其中个人特质包括成就动机,风险偏好,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了自身的学历,所学的专业,自身的创业经验以及家庭背景等;环境包含了个人资源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资源。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创业意向是指大学生在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下,经过学校系统的创业指导以及累积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大学生对自身是否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观意识表现。此外,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本文将从狭义层面探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三、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和背景
1.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大学生关于创业的兴致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研究表明这与各大高校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建设创业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学校通过与企业、XX、社会机构等多方联合,普遍形成系统化、多样化的创业生态体系,使得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更多有效的创业资源。但是,从调查数据显示,学校、XX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还不充分,大学生对学校扶持政策、风险投资、XX以及创业生态基地的需求比较高,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仍需再进一步强化完善。东北师范大学于2019年3月发布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7-2018》,数据说明大学生在2018年实际参与创业行动的人数有明显增加。本科学生的创业率比专科学生和研究生要高,此外,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和社会实践教育并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学生,会比一般同学创业的机率高。各大高校基本都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其中55.9%的高校采用必修课的形式,44.04%的高校采用选修课的形式。
2.大学生的创业背景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当年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1.0%和92.0%,创业的比例分别为1.8%和3.6%,被雇佣的比例分别为73.6%和82.0%。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率和被雇佣比例均有下滑。此外,据统计,每年城镇供不应求,1100万个工作岗位不能满足2400万以上的就业需求,年度就业缺口约为1300万。面对竞争愈演愈烈的就业现状,大学生自主创造就业环境,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缓和严酷的就业形势。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融合创业意向和社会网络的概念,结合当今大学生创业的生态圈,将问卷分为四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和参与者自身的自信程度。其中基本信息涵盖了学习专业,性别和学历。这部分主要采取单选、填空以及矩阵量表的提问作答方式。
第二部分为家庭关系对参与者创业意向影响程度的量表评分,家庭关系中的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的创业经历,家庭对参与者创业的态度、指导方式以及资金扶持度。这部分主要采取单选和矩阵量表的提问作答方式。
第三部分为同学朋友对参与者创业的影响程度。同学和朋友对参与者创业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和结果,能为参与者能提供帮助的深度及广度,对参与者创业的引导程度。在这部分主要采取的是单选和矩阵量表法的提问作答方式。
第四部分为社会和学校环境对参与者创业影响程度的探析。主要从参与者感知环境的角度出发,采用单选以及矩阵量表法的提问作答方式。
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本文的调查问卷是建立在文献研究和理论探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者的问卷资料编制完成的。
2.调查问卷的发放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星的方式,运用二维码和链接为媒介,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关于社会网络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数据。其中研究对象的范围含有专科学生,本科学生,硕士生,博士以及博士后。此外本次问卷的设置都为必答题,参与调查人员都经过身份甄别,均为有效问卷。本次研究有效答卷为200份。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检验可反映出调查数据的稳定性,可运用于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系数0.7-0.8说明数据具有相当的可信度,0.8-0.9为很好,0.9以上为非常好。
表3-1 可靠性统计量表
Cronbach’s Alpha | 项数 |
.953 | 20 |
本文对收集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数据,α=0.953>0.9,表明具有很好的信度,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具体如表3-1 所示。
2.效度检验
效度检测的结果与调查的内容越相近,有效性越高。本次效度检验主要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s球状检验,其中KMO值0.6-0.7时接受程度最小,0.7-0.8为效度较好,0.8-0.9为很好,超过0.9为优秀。
在SPSS 21.0中进行效度检验后得到KMO=0.913>0.9,Bartlett的球形检验定值为3779.308,显著性水平sig=0.000<0.001,表明数据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显著性水平,可用于进一步分析。详情如表3—2所示。
表3-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 .913 | |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 近似卡方 | 3779.308 |
df | 190 | |
Sig. | .000 |
3.基本信息数据分析
依据调查数据显示,本次参与调查研究的男女比例为18%比82%,其中男生有36人,女生有164人。样本的学历分布比例为大专学历6%,本科学历92.5%,硕士学历1%,博士后学历0.5%,其涵盖的学历范围广泛,大学生的学历层面比较丰富,收集的调查数据更有说服力,有利于形成有代表性的调查数据。此外,本次研究样本的专业分布比例为经管类69.5%,文史类13%,理工类10%,医药类1.5%,其他项包含有语言类、数媒、艺术类、计算机类共6%,就本次研究的专业数据来看,调查的专业分布比较全面,调查数据是典型的,有利于形成更科学性的调查结果。
4.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的量表设计,是依据本文的研究思路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自身的自信程度,同学和朋友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家庭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以及校园和社会的环境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1)大学生信心水平的调查结果
于青青(2019)认为创业者自信程度越高,其网络结构的联系,异质性与中心性会越强,进而会促进其承担风险的综合能力。此外,牛雪梅(2017)认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会积极影响着他们的创业成就感;韩力争(2009)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身在确定是否参与创业过程中产生的自信。综上所述,可得出大学生自身的自信程度与其社会网络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的自信心越高其社会网络的联系越紧密,异质性和中心性越强,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会更显著。因而本文在设计问卷时考虑了大学生自信程度这一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自身的自信程度评分均值为3.39,在总分值为5的领域中,属于中上水平,总体而言大学生的自信程度尚佳。数据显示,大学生表示在多角度思考问题方面最有自信,其均值高达3.47,其次是对自身的抗压力与知识学习方面最有自信,评分均值都为3.42。相比之下,大学生表示在洞察机遇与把握机遇方面仍待提高,其评分均值为3.34,选项可以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有效决策平均分最低,其均值为3.29。学者王莹(2011)认为大学生对机会识别和风险忍受的能力与其创业意向成正比,大学生洞察、把握机遇和有效决策正是其机会识别和风险容忍能力的体现,其能力越强表示其创业意向越显著,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洞察机遇与高效决策的能力仍需要提升。具体数据如下表4-1所示。
表4-1大学生对自信程度评分的问卷数据结果
分值
题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我能有效地说服别人 | 3(1.5%) | 20(10%) | 92(46%) | 66(33%) | 19(9.5%) | 3.39 |
我可以洞察生活中的机遇并且好好把握 | 2(1%) | 27(13.5%) | 90(45%) | 63(31.5%) | 18(9%) | 3.34 |
我相信自己可以在焦虑和压力下有效地完成工作 | 3(1.5%) | 26(13%) | 81(40.5%) | 65(32.5%) | 25(12.5%) | 3.42 |
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 2(1%) | 19(9.5%) | 87(43.5%) | 67(33.5%) | 25(12.5%) | 3.47 |
我可以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有效决策 | 3(1.5%) | 27(13.5%) | 99(49.5%) | 52(26%) | 19(9.5%) | 3.29 |
我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 | 6(3%) | 31(15.5%) | 71(35.5%) | 58(29%) | 34(17%) | 3.42 |
小计 | 19(1.58%) | 150(12.5%) | 520(43.33%) | 371(30.92%) | 140(11.67%) | 3.39 |
(2)家庭关系影响创业意向的调查结果
家庭关系对创业意向影响程度的评分均值为3.18,在分值为5分的范畴中属于中等偏上,表示家庭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在社会资源理论范畴中,Bian(1997)认为家庭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担任与其他没有联系个体之间的桥梁,大学生对家庭给予的这种强关系有强烈的依赖性,这也证实了家庭密切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依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在家庭关系因素中,家里对自身创业的态度最重要,其评分均值为3.26,表示家庭在此部分主要通过情感和观点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准测,进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其次便是家里提供的物资支持,数据表示其分数均值为3.19。此部分数据表示家庭的物资支持会密切地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意向,其支持度越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越显著。费孝通(1998)认为中国的社会网络的构建是建立在独立个体的基础上,以血缘关系为标尺由亲近及疏远形成最牢靠的社会网络。当代大学生亦是如此,血缘的亲疏作为纽带,会形成大学生自身稳定的社会网络,同时家庭成员会以表达立场、看法、是否给予实质帮助等举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图。越亲近越有家庭地位的成员,其影响力越大。具体数据如下表4-2所示。
表4-2 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问卷数据结果
分值
题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家庭创业的经历 | 27(13.5%) | 21(10.5%) | 75(37.5%) | 47(23.5%) | 30(15%) | 3.16 |
家里创业成功的人士 | 37(18.5%) | 19(9.5%) | 61(30.5%) | 51(25.5%) | 32(16%) | 3.11 |
家庭给予创业资金 | 29(14.5%) | 25(12.5%) | 62(31%) | 47(23.5%) | 37(18.5%) | 3.19 |
家里对您创业的态度 | 22(11%) | 20(10%) | 79(39.5%) | 43(21.5%) | 36(18%) | 3.26 |
小计 | 115(14.38%) | 85(10.63%) | 277(34.63%) | 188(23.5%) | 135(16.88%) | 3.18 |
(3)同学朋友影响创业意向的调查结果
同学朋友对创业意向影响程度的评分均值为3.12,在分值为5分的范畴中属于中等偏上,表明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中,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查看调查结果中的数据,发现在同学朋友这一维度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同学友人的数量,其选项均值为3.2,其次便是各层面同学友人带来的多样化资源,该选项分数均值为3.16。表示大学生的创业意图会受其朋友圈的规模和质量影响大学生与身边直接接触的同学朋友存在强关系,其交往越密切,关系越强,对大学生创意意向的影响越大;其交际圈子越大,大学生接触各层面的人士越多,通过朋友介绍建立起来的新关系越多,其构建起来的弱关系就会越强,能给予大学生的资源与信息也越多,会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同时,同学朋友的积累是人力资本积累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学生获取的信息资源即社会资本。此外,社会资本不仅是累积人力资本的条件,还与其共同积极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体数据如下表4-3所示。
表4-3 同学朋友对创业意向影响程度的问卷数据结果
分值
题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身边有创业成功的朋友 | 24(12%) | 19(9.5%) | 86(43%) | 52(26%) | 19(9.5%) | 3.12 |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提议和您共同创业 | 30(15%) | 24(12%) | 80(40%) | 45(22.5%) | 21(10.5%) | 3.02 |
各层面的同学和朋友带来多样化的资源 | 24(12%) | 23(11.5%) | 80(40%) | 44(22%) | 29(14.5%) | 3.16 |
同学和朋友的数量 | 15(7.5%) | 21(10.5%) | 95(47.5%) | 47(23.5%) | 22(11%) | 3.2 |
小计 | 93(11.63%) | 87(10.88%) | 341(42.63%) | 188(23.5%) | 91(11.38%) | 3.12 |
(4)环境影响创业意向的调查结果
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图影响的分数均值为3.33,在分值为5分的范畴中属于中等偏上,外部环境会通过影响大学生创业态度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纵观数据,在六个选项中,分值最高的是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政策,其分值为3.51,其次是社会创业环境中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分值分别是3.41和3.4。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得,大环境会以政策、知识宣讲、知识教育、氛围引导等方式推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运用计划行为的理论分析,即社会环境的氛围、支持政策会形成无形的社会规范准则,大学生在形成某种意向时会综合考虑是否契合社会规范,与创业新创业的社会规范契合度越高,学生的创业想法会越强烈;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模式,对其创业行为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具体数据如下表4-4所示。
表4-4 学校社会环境对创业意向影响的问卷数据结果
分值
题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朋友影响我的判断 | 13(6.5%) | 21(10.5%) | 94(47%) | 51(25.5%) | 21(10.5%) | 3.23 |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的课程 | 16(8%) | 25(12.5%) | 88(44%) | 51(25.5%) | 20(10%) | 3.17 |
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力度 | 12(6%) | 26(13%) | 82(41%) | 59(29.5%) | 21(10.5%) | 3.26 |
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有支持政策 | 11(5.5%) | 21(10.5%) | 77(38.5%) | 60(30%) | 31(15.5%) | 3.4 |
社会创业环境中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 9(4.5%) | 24(12%) | 71(35.5%) | 68(34%) | 28(14%) | 3.41 |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 | 10(5%) | 18(9%) | 71(35.5%) | 62(31%) | 39(19.5%) | 3.51 |
小计 | 71(5.92%) | 135(11.25%) | 483(40.25%) | 351(29.25%) | 160(13.33%) | 3.33 |
(四)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充足的创业自信
在大学生自信程度这一社会网络维度中发现,大学生在高效决策与把握机遇方面量表分值最低,表示当今大学生在这两方面最缺乏自信。大学生对机会的洞察力与决策能力欠佳,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创业的整体自信心。
2.大学生在家庭沟通中缺乏主动性
在家庭关系这一社会网络维度中发现,家庭成员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态度、物质支持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主观准则,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调查家庭成员在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度时,有数据表示44%的大学生没有主动和家庭沟通过创业话题。这表示大学生在家庭中沟通中缺乏积极主动性。
3.同学朋友给予大学生的资源有限
在同学朋友对创业意向影响程度这一维度中发现,同学朋友的数量和各阶层友人带来的资源是大学生掌握的社会资本之一,其掌握的资源越多,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越雄厚,对其创业意向的形成促进作用越大。但是,调查数据显示,51%的大学生表示身边朋友的数量一般,35%的大学生表示身边朋友的数量还好,表示有很多友人的大学生比例仅占6.5%。此外,48%的大学生表示身边友人带来的资源多样化一般,带来很多多样化资源的仅有5.5%。综合上述数据,发现目前多数大学生的交际朋友圈偏向单一狭小,能给予大学的信息资源有限。
4.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关注缺乏主动性
在社会环境对创业意向影响程度这一维度中,本文研究发现大环境层面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中含有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创业支持措施,国家XX对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支持政策,以及社会中激励创业的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创业领域对国家发布的政策方针了解不全面,有35%的大学生表示知道一些创新创业政策,有29%的大学生表达不了解。这反映的问题是,大学生自身对国家政策、学校支持政策的了解认知缺乏主动性;地方XX对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落实缺乏全面性与积极性。
5.大学生对校园创业项目缺乏兴致,校园创业基地需进一步完善
在学校环境对创业意向影响程度这一维度中,关于学校给予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方面,有74%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创业教育指导,有26%的学生表示还没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指导;69.5%的大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创业大赛,29%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学校对学生创业提供的创业基地与帮助。综上所述,反应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项目活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学校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系统需进一步加强完善。
大学生的高效决策力、家庭的有效沟通、友人给予的有效资源,以及大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政策和校园创业项目的积极主动性,与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存在积极正向的影响。即是说,大学生的能力越强,可运用的有效资源越丰富,对创新创业政策的关注度越高,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越有利,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会越显著。
四、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正通过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支持度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积极显著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因而本文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构建自身社会网络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大学生主动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
1.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创业自信
大学生自信程度越高,其社会网络联系越紧密、异质性和中心性越强,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会更显著。在进行有效数据分析时,发现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决策能力最缺乏自信,因而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高效决策的能力,学会避免从众心理,锻炼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在公开的信息中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准确的预测能力与判断力做出有效的策划。大学生可通过多次的锻炼,不断累积自身的自信,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信心有把握参与创业实践的人。
2.大学生应积极主动与家庭成员充分沟通
谭力文等(2015)认为,家庭关系在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中会积极影响着他们的创业意愿。家庭成员向大学生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越高,关于创业经验的有效沟通越多,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会更加显著。与此同时,本文在进行有效调查数据分析时,发现当代大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沟通不充分的现象。为此,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与家庭进行沟通,倡导家庭成员多花时间陪伴彼此,在双向交流增进感情的同时明确双方的态度。同时,家庭成员应要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就业与创业引导。
3.大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直接接触交流形成的强关系,是大学生最直观的社会网络,其人际关系的规模、亲密程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网络的规模。要构建稳健的社会网络,大学生在生活中要避免频繁地长时间呆在宿舍和家里,应该经常走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主动参加学校的学生会、部门、社团等活动,积极参与一些讲座、竞赛、培训以及户外的徒步运动等,在增强同学朋友感情联络的同时,还可以结交新伙伴增加新朋友扩充自己的朋友圈,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打下结实的基础。
4.大学生应丰富自身的朋友圈
在扩大自身朋友圈时需进一步有意识地积累有效人力资本,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认识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伙伴,以此获取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渠道,此外大学生要好好把握通过朋友建立起来的新关系,以此丰富自身的朋友圈,增强自身的人力资本。
5.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认知应具有主动性
大学生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关注国家实时动态,也可以通过报纸等媒介关注国家的政策措施,及时了解创业政策和发布的一系列辅助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于迎接创新创业的时代挑战,在充分掌握相关政策以及时事动态后,重新认识与定位自己。
6.大学生要主动响应学校发布的政策
各大高校重视创业知识教育,落实创业技能与创业心理辅导,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创业培育基地,普遍已形成优质的创业指导体系。大学生在此激励下,应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认真学习有关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国家XX与企业协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1.国家应给予大学生政策优惠扶持
国家XX与社会各层面力量应该给予大学生政策优惠扶持,例如提高大学生的贷款额度,减缓其贷款利息与还款期限、减免其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费用、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创业补贴资金等。地方XX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确保实施,同时营造社会创业新景气新气象,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创业行动。
2.企业应积极响应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
企业应积极响应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呼吁促进校企合作,成立创业基地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实践平台;企业和XX可自荐或安排校园讲座,给予大学生专业创业知识技能指导,成功企业家可分享其创业心理历程,给予大学生创业信心,促进其创业意向的形成。
(三)各大学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1.学校应全面开展创业指导教育
各大高校应踊跃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落实创业课程教育。给予大学生相应的知识教育与专业实训技能指导,主动组织相关课程的老师定期学习,依据国家新颁布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与当前社会创业形势,及时地进行课程教育文案的修正与改进。同时学校应定期定主题开办创新创业讲座,给予大学生分享相应的创业心理历程,创业挫折与成功心得,给予大学生知识技能指导、创业心理激励。
2.学校协作企业和XX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学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XX协作,一同打造稳定的校园创业基地,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大的创业实践平台和更加丰富的创业辅助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
3.学校应着重培养有创业倾向的学生
学校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关注定期参加学校部门、社团、创业竞赛、创业培训的学生,因为相较于一般同学而言,此类学生产生创业意向的几率更大,学校应着重关注与培养促进更多的学生创新创业。
五、结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社会网络层面分析大学生自信心,家庭关系,同学和朋友,以及社会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发现以上要素均能促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因而大学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增加构建良好社会网络的主动性;XX可以从优惠政策着手,鼓舞大学生创业;校园响应号召,全面落实创业指导教育,带领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其创业意向。
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自身良好的社交能力,增强自身的机遇把握能力和风险高效决策能力,构建自身强健的社会网络。强健的社会网络可通过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本、有效的信息渠道、卓效的机遇识别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家庭成员将通过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和自身的创业经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并以此推动大学生从创业意向的产生。
学校完善创新创业的课程教育,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给予大学生确切可行的创业引导,以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而促进其创业意愿的形成。XX除了发布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外,同时还积极营造鼓舞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氛围,努力动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推进其创业意向的形成。
(二)研究局限
1.样本数量有限
本研究的样本对象是大学生,涵盖专业跨度比较大,样本比较丰富,主要采集途径是线上问卷星的方式,经信度效度分析样本数据具有可行性。但是就区域和样本多样性而言,因本人能力有限,采集的大学生数据基本上属于广东地区,有效样本数量为200份,其样本信息不够丰富,不利于充分地从社会网络层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键要素。
2.量表的局限
本文量表采用社会网络的角度,从自信程度、家庭关系、同学友人关系、学校社会环境这四个维度展开探究,分析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量表的制作参考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设计,其数据也具有可行性。但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问卷的设计虽然符合探究主题,但是仍不全面。
参考文献
[1] 王莹. 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 浙江大学, 2011
[2]李珊珊.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 2018.
[3]王朝云, 唐明月.网络异质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关系探究: 基于边际效用理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125-134.
[4]谭力文, 曹文祥, 宋晟欣. 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对创业意向的影响[J]. 当代青年研究, 2015(05): 93-98.
[5]肖璐, 范明. 家庭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02): 134-138+146.
[6]王飞, 徐占东, 顾瑜婷.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9): 145-148.
[7]常文豪, 范航, 赵凯莉, 等. 社会网络嵌入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40(02): 12-18.
[8]胡文安, 江岩, 罗瑾琏.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创业意向关系: 创业心理弹性的解释[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9): 125-131.
[9]黄佳敏,李润佳,符韵如,等.社会网络与创新创业效能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6):124-126.
[10]吴晓波,张超群,王莹. 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14,35(02):104-110.
[11]郭云南,张晋华,黄夏岚. 社会网络的概念、测度及其影响:一个文献综述[J]. 浙江社会科学,2015(02):122-132+160.
[12]范巍,王重鸣. 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2004(05):1087-1090.
[13]王建红.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自我效能及其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基于上海海归的实证[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南:华东师范大学,2011.
[14]段文婷,江光荣. 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8(02):315-320.
[15]曹浩然,薛姗,杨倩茹.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创业知识获取影响研究——以安徽省大学生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5):1-3.
[16]张淑谦,徐顺治,李登科.社会网络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智库时代,2019(37):264+268.
[17]王辰星. 社会化问答网站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18]宋锟泰. 创新型企业员工双元学习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9]Rebeca Raijman. Determinant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Mexican immigrants in Chicago[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1, 30(5).
[20]Wahidmurni, Wahidmurni, Jadzil Baihaqi.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Survey of Student Cooperative Members in Indonesia[P].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slamic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CONIES 2018), 2019.
[21]Dietmar Grichnik, Alexander Smeja, Isabell Welp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motional: How do emotions affec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evaluation and exploit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10, 76(1).
[22]João Ribeiro, Pedro Silva, Ricardo Duarte, Keith Davids, Júlio Garganta. Team Sports Performance Analysed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Network Theory: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 Sports Medicine, 2017, 47(9).
致谢
四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大学生活即将落幕,毕业论文也接近尾声,在这里我要由衷感谢我的导师梁春树老师。感谢梁春树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就给予我莫大的耐心与细心指导,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老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专业的知识指导、敏锐的学术眼光、开拓进取的科研精神给予我积极的影响,促使我论文的完成。在论文的完成之际,再次向梁春树老师献上我真挚的感谢,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辛劳付出。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主要文献资料已经罗列出来,在撰写过程中引用了文献的一些句子或段落,在此对提供参考帮助的学者们献上真挚的谢意。
我仍要感谢我的家庭,感谢他们给予我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我能够专心撰写论文,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打扰。
最后我要感谢给予我调查问卷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谢所有参与本课题调查研究的同学,感谢给予有效数据的支持。
附录
关于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 [单选题] *
○男 | ○女 |
2. 您的学历 [单选题] *
○大专 |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 |
3. 您的专业 [单选题] *
○经管类 | ○文史类 | ○理工类 | ○医药类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4. 对自身的自信程度打分(1-5分)[矩阵量表题] *
1 | 2 | 3 | 4 | 5 | |
我能有效地说服别人 | ○ | ○ | ○ | ○ | ○ |
我可以洞察生活中的机遇并且好好把握 | ○ | ○ | ○ | ○ | ○ |
我相信自己可以在焦虑和压力下有效地完成工作 | ○ | ○ | ○ | ○ | ○ |
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 ○ | ○ | ○ | ○ | ○ |
我可以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有效决策 | ○ | ○ | ○ | ○ | ○ |
我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 | ○ | ○ | ○ | ○ | ○ |
5. 您的家庭里有自主经营的经历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6. 您家里有成功创业的人士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7. 您的家人会建议您创业 [单选题] *
○会 | ○不会 | ○不确定 |
8. 您的家里是否会给予您创业扶持资金 [单选题] *
○会 | ○不会 |
9. 请您为家庭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打分(1-5分)[矩阵量表题] *
1 | 2 | 3 | 4 | 5 | |
家庭创业的经历 | ○ | ○ | ○ | ○ | ○ |
家里创业成功的人士 | ○ | ○ | ○ | ○ | ○ |
家庭给予创业资金 | ○ | ○ | ○ | ○ | ○ |
家里对您创业的态度 | ○ | ○ | ○ | ○ | ○ |
10. 您身边有创业成功的朋友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11. 您身边的朋友提议和您共同创业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12. 您认识许多的同学和朋友 [单选题] *
○很少 | ○一般 | ○还好 | ○很多 |
13. 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能给您带来多样的资源 [单选题] *
○很少 | ○一般 | ○还好 | ○很多 |
14. 请您为同学、朋友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打分(1-5分)[矩阵量表题] *
1 | 2 | 3 | 4 | 5 | |
身边有创业成功的朋友 | ○ | ○ | ○ | ○ | ○ |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提议和您共同创业 | ○ | ○ | ○ | ○ | ○ |
各层面的同学和朋友带来多样化的资源 | ○ | ○ | ○ | ○ | ○ |
同学和朋友的数量 | ○ | ○ | ○ | ○ | ○ |
15. 您在校期间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16. 您在校期间参加过创业大赛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17. 学校对学生创业提供支持的创业基地或者其他类型的帮助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不了解 |
18. 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 [单选题] *
○有 | ○没有 | ○知道一些 | ○不太了解 |
19. 请您为周围环境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打分(1-5分)[矩阵量表题] *
1 | 2 | 3 | 4 | 5 | |
朋友影响我的判断 | ○ | ○ | ○ | ○ | ○ |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的课程 | ○ | ○ | ○ | ○ | ○ |
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力度 | ○ | ○ | ○ | ○ | ○ |
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有支持政策 | ○ | ○ | ○ | ○ | ○ |
社会创业环境中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 ○ | ○ | ○ | ○ | ○ |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 | ○ | ○ | ○ | ○ | ○ |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小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