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页编辑艺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Web2.0的出现,带我们进入了接受信息的全新时代。它传播速度的快捷、信息的海量、形式的丰富、搜索的便利及服务的个性化、思想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比较,无一不具备其先天的优势。然而,也正是由于Web2.0是一项新的技术,使网页编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表现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1论文选题的目的

  Web2.0的出现,带我们进入了接受信息的全XXX。它传播速度的快捷、信息的海量、形式的丰富、搜索的便利及服务的个性化、思想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比较,无一不具备其先天的优势。然而,也正是由于Web2.0是一项新的技术,使网页编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表现为编辑专业失准、审美符号建构体系不完善以及内容符号建构失衡,等等。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求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本文旨在讨论这个问题。

  1.2论文选题的意义

  网络媒介的兴起与发展,诞生了网页编辑这一新型的技术功能角色。但即使是在网络已经成为第四媒介的今天,网页编辑艺术的发展仍不成熟,有的时候它甚至给传播效果带来消极影响。本文从网络页面编辑与传统媒体版面编辑的对比、网络页面编辑中现存的一些问题、网络页面编辑的内容符号建构以及审美符号体系搭建等方面入手,从传受的审美角度来审视网络页面编辑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以此探寻网页编辑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有效的增强网页所需的传播效果,使第四媒介的发展走上健康、良性的轨道。

  二、文献综述

  2.1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网络页面编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页面的内容符号编辑,认为必须以现代的新型技术为依托,以传统的媒体编辑思想为指导,创新整合,才能促使网络媒体的有效传播。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栾轶玫在《网络新闻编辑研究》中,分别从宏观、微观等方面较为详细的谈到了网络新闻编辑对传播效果不良影响的几个方面。如对于网络传媒这样一个新生载体,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编辑思想;由于技术的原因,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传统的一面,比方说网络编辑过程中容易形成“人机处理”,“技术至上”等。
  河南大学新闻学硕士王军在《网络新闻编辑研究》中以实务研究为视点,以中国网络新闻为案例,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对网络新闻编辑予以初步研究。明确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类型,总结出网络编辑的整合性、全时性、递增性和资讯导航把关三位一体性的特点,并对网络新闻编辑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2.2个人观点

  鉴于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网页编辑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符号这一方面,本文在论述中着重分析的是网页审美符号体系构建、网络受众心理的把握以及网页设计的艺术呈现原则这几方面,以此探寻出促使有效传播的网页编辑艺术,更好的服务于网页编辑,从而达到有效传播。
论网页编辑艺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三、论文框架

  第1章绪论
  1.1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论文的提出
  1.1.2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
  1.2文献综述
  1.3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2章网页编辑的现状分析
  2.1网页编辑的概况
  2.1.1网页编辑的内涵
  2.1.2网页编辑的特点
  2.1.3网页编辑的类型
  2.2网页编辑的审美观察
  2.2.1网页编辑的表达符号
  2.2.2网页编辑的层级审美
  2.2.3网页编辑和传统媒介版面编辑的比较
  第3章网络受众接受信息的特点
  3.1网络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特点
  3.1.1有意注意的界定及表现
  3.1.2无意注意的界定及表现
  3.1.3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
  3.2网络受众接受信息过程的特点
  3.2.1信息接受的交互性
  3.2.2信息选择的个性化
  3.2.3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第4章网页编辑艺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4.1网页编辑艺术对传播效果的积极影响
  4.1.1结构的平衡有助于受众对网络传播的认同
  4.1.2整体色调和谐有助于网络传播全景式定位
  4.1.3多元的表达符号有助于受众的个性化选择
  4.1.4多维的链接方式有助于有效信息的获取
  4.2网页编辑艺术影响传播效果的几个问题
  4.2.1网页风格的统一导致媒介表达方式的趋同
  4.2.2网页编辑的节奏变化失调弱化了信息内容
  4.2.3超链接的非科学性设计形成无效信息激增
  4.2.4网页编辑的元素建构忽视受众的接受心理
  4.2.5网页编辑技术的专业性失准致使传播降效
  第5章网页编辑艺术之于传播效果增强的思考
  5.1网页编辑中用科学的符号建构观念促使传播有效
  5.1.1页面表达元素的去媚俗化
  5.1.2多重尺度把关的内容编辑
  5.1.3策划灵活合时的专版整合
  5.2网页编辑中用审美的符号建构体系促使传播有效
  5.2.1编辑创意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
  5.2.2动静结合中体现艺术化设计思路
  5.2.3编辑的审美观照始终为传播服务
  第6章.结论

  四、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点

  4.1研究方法:

  归纳演绎法
  对比分析
  定性研究
  文献资料与网上资料相结合

  4.2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观点的可能创新之处:

  电脑网页技术是基础保障,媒介编排理念是根本,网页编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对网页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唱响和谐的年代,网页编辑的创意必须紧扣时代主题,网页编辑的专业性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多视角论述了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把握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和过程特点,以达到有效的传播的网络编辑构想,为不断创新的网页编辑的思维,开辟新的空间。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栾轶玫.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之一)[J].新闻三昧,2002,(01).
  [2]栾轶玫.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之二)[J].新闻三昧,2002,(02).
  [3]栾轶玫.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之三)[J].新闻三昧,2002,(03).
  [4]栾轶玫.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之四)[J].新闻三昧,2002,(04).
  [5]栾轶玫.从受众多元需求的角度探索网络新闻编辑规律[J].现代传播,2002,(03).
  [6]潘胜华.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新闻界,2007,(03).
  [7]潘胜华.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新闻界,2007,(03).
  [8]王炎龙.网络新闻编辑的特性与规律[J].新闻界,2007,(05).
  [9]王军.网络新闻编辑研究[D].河南大学,2002.
  [10]新浪网www.sina.com.cn
  [11]搜狐网www.sohu.com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97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17日
Next 2021年5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