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一种比较紧张、积极的心理状态,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注意为基础的,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基础意义,而注意是小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所以了解小学生的注意特点以及探讨影响他们注意的因素与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1.小学生的随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不随意注意仍占优势。
随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如阅读一篇较难理解的课文,小学生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保持在课文学习上,这种注意力就是随意注意。但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在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常常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如新奇的、鲜艳的、变化的图像,有趣的情节以及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他们所注意的往往是读、写、算等学习过程本身以及教师本身,而不在知识方面。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己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不随意注意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
2.持续性注意保持的时间还在发展。
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3]。根据研究,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高年级小学生可保持注意30分钟,甚至40分钟。其中,学习困难学生持续注意时间,不仅短,而且更容易分散。另外,对学习成绩优等生,与学习困难学生作对比。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优等生上课时会把注意集中于教师的讲解,而学习困难学生会同时注意教师和教室内外的其他事物[4]。也就是说学习困难的小学生的选择性注意较学习优等生差。这使得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难于有效地接受知识信息。研究表明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内容单调的的对象,活动、变化的对象比静止、固定的对象,容易使人保持稳定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更与人的主体状态密切相关,如果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持积极的态度,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就容易对对象保持稳定的注意[5]。对小学生来讲,一些故事性强,有情节、有丰富变化的插图课文较那些抽象的概念、理论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然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也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全神贯注的投入这一事物或活动中。
二、提高小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首先,教师生动、丰富、抑扬顿挫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语言的丰富、生动,以及声音的高低起伏、快慢来及时吸引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注意更好的维持和集中。其次,在授课的过程中巧妙、正确地使用教具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无意注意。教具可以是自己制做的,也可以是现成的教具,比如一些色彩鲜艳的挂图、实物以及一些用投影展示的小动画,它们的特点是,直观性强、色彩鲜艳并有动感,从视觉上极易吸引学生。不过当教具种类多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和顺序,否则不但不能吸引学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感到眼花缭乱。

再者,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尤其在一堂课的中后期。我们知道人在动脑筋思考问题的时侯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兴趣点,巧设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导课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对新课有所注意。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以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小兔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小兔弟弟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开心极了,就对小猴先生说:“小猴先生,我想买一些桃。”小猴先生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1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呀?”小兔弟弟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我马上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一盒桃再加3个桃,小猴先生一共有几个桃?小猴弟弟买了9个桃,还剩多少个桃?算式怎么列?通过创设这一个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随之被激发出来,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集中到新课上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开课之后的10分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之后便逐渐感到疲倦,注意力难以再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出一些有趣的游戏及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识。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四个学生分别带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头饰上台来找朋友,大声的问:“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同学则举起相应的物体回应:“你的朋友在这里”。再让学生检查看看他们是不是都是你的朋友呢。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都很积极地配合,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很多,也在犯错、纠错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了每一种物体的特征。
最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要利用好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首先得备好课,力求教学内容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新异感。如果教师讲课的内容完全是旧的,学生觉得都懂了,会感到乏味,思想容易开小差。如果完全是新的,学生接受不了,会索性不听,去搞小动作。教材的新颖性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伸出新的内容来,这样既易懂,学生又感到新鲜,就会集中注意听讲了。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避免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教师可以在基础内容讲解完后设置一些小活动以巩固新知识,如学生上台解题,其他学生充当专家纠错;或让学生发挥想象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剧表演等。
2.采用活动组织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以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等为条件的,学生要搞好学习就不能只凭兴趣,还要发展有意注意。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意注意的特点是,对活动任务的意义理解的越清楚、深刻,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也就越能引起有意注意[6]。再次,可以把注意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际操作越复杂,对有意注意的要求越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有计划地加强这方面的结合。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课中安排学生自己解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适当地安排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己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并表演某一片段等;或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引起全班学生的有意注意。
3.合理设计教学结构,调节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节奏。
要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稳定、持久,首先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交替进行。教师如果只考虑到无意注意,一味迁就学生的兴趣、情绪,这不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会妨碍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锻炼;相反,如果只考虑有意注意,时时需要学生的努力,对小学生来讲,那将会使他们很快地陷入疲劳,引起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使课堂失去吸引力。如上课时,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加强有意注意;然后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再讲到重点、难点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一段紧张的学习之后,再适当的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注意;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为了克服长时间学习疲劳而引起的注意分散,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应该完成的任务上来。这样使学生在一节课内注意始终稳定在学习的内容上。
4.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东西上。困难趆大,赿需要坚韧的意志。持续性注意必须保持一定时间,才能学习一定的知识量。学性必须具有持续的注意能力,才能有效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要抵制外部吸引,就需要很强的自制力,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组织的纪律和常规要求,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平时就要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到底,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有时课堂中教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鼓励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当然教师必须注意难易要适度,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太易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树立榜样,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7]。学生有了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会自觉地在课堂上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上课不下座位、不谈天、不搞小动作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具有一定困难的活动来磨练学生的意志。障碍的困难程度要适当,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克服。如在学生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我问学生,要想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生答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我接着问,现在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那么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呢?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下手,一脸的疑惑。这书我没有告诉学生的结果,而是鼓励他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试试看。这时,学生来了兴趣,开始动脑思考。不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个长方体的长可能是8米,宽可能是6米。我让学生验证一下,看看对不对?其他学生一计算,发现这种结果是正确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说,长可能是16米,宽可能是3米。还有的说长可能是12米,宽可能是4米——这样既磨练了学习意志,又提高了注意力,还巩固了新知。
参考文献
[1][2][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高志坚,李继宏.小学生注意及班主任管理策略.班主任工作,2009,199
[5]王强民.浅谈小学生的注意心理.发现(增刊),2007,226-227
[6]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7]罗毅君.掌握小学生注意的心理特点上好音乐课.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1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