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当中,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幼儿舞蹈教学不仅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途径。但是,在国内的许多幼儿教育机构当中,都是非常简单的将现成的舞蹈作品直接教给幼儿,很少根据幼儿自身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出发。兴趣是刺激主动性最有效的工具,也是人们巨大的学习动力,通过将幼儿心理特征与幼儿舞蹈教育相结合,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对于幼儿舞蹈教育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舞蹈; 幼儿主动性; 舞蹈教学

绪论
目前,在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在组织舞蹈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幼儿有表现出厌烦、排斥等消极情绪。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教师太过于重视舞蹈活动的结果,只对活动过程中表现的好的幼儿进行表扬,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调动一些腼腆、调皮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另外,在幼儿舞蹈活动过程中,都是通过教师“教”,幼儿“学”的方式来让他们进行模仿式的舞蹈学习,不仅制约了幼儿舞蹈的情感表露,也让幼儿对于舞蹈索然无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幼儿舞蹈主动性的发展,让他们真正身心愉悦的投入到舞蹈学习活动当中。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舞蹈的主动性与是幼儿舞蹈教学的关键
在幼儿舞蹈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掌握能够更好的增加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之后发现,幼儿的心里特征主要表现为天真活泼、对各类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自制力以及注意力的集中方面表现的较差等,这种心理特征也体现了幼儿心里状态的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兴趣是激发幼儿主动性以及对于事物耐性和持久性的重要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舞蹈教学是一种外部导向也需要通过儿童的自身兴趣作为桥梁来最终使儿童获得对舞蹈学习的正确心理认知。
(一)主动性的概念
主动性是个体在根据自身思想行为设定下的相关行动,不需要依靠外力的推动。是通过个人的需要、动机以及理想等因素来施行的。X的著名心理学家ErikHErikson认为,主动性是个体心里社会性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时期,在三至六岁之间所可能形成积极品质。通过家长以及外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主动性品质的幼儿对于外界的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兴趣等会有积极探索的倾向,并形成目的意识,为在今后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性思维等建立坚实的基础。
(二)主动性对于幼儿成长重要性
主动性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前提,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自身主动性的差异会导致幼儿的成长过程截然不同。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幼儿对于环境事物会有比较积极的反应,并且在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方面会显得极为强烈,并且在一些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保持较长事件的注意力集中,这对于幼儿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创新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幼儿在这方面的反应就会显得腼腆,不会对遇到的问题努力思考,在一些带有强制性措施的学习或者活动过程中显得非常被动,长此以往下来,他们的思维以及发展潜力就被束缚起来,并逐渐养成懒惰、不活跃等性格特点。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自信的打击,很难适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影响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因素,并针对这些分析的结果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幼儿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
从整体的角度来说,人在幼儿阶段的的心理特点是导致幼儿舞蹈教学与其他阶段有着较大差异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是因为幼儿的身体成长和心理成长都不够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而幼儿本身对于外界的认知是感性大于理性的,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主动进行模仿和学习。因此大部分的幼儿舞蹈教学都是以模仿教学为主;另外,由于人在幼儿阶段的大脑没有得到完全的发育,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知能力非常低,再加上自制力较差和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导致了幼儿舞蹈教学的事件不宜过程,教学应该激发儿童的兴趣等。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学习兴趣方面,因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体现出来的兴趣不高,那么必然会对幼儿舞蹈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教师在加血过程中需要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尽量减少运用强迫灌输等教学方式,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主动性方面,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他们心理上的主动与配合。
二、幼儿舞蹈的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影响
舞蹈是一种人类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人通过肢体的动作来展现自身的情感。幼儿舞蹈教育是根据这门艺术的特点来对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方式上的一种启蒙教育。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幼儿的年龄以及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拥有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取一些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与幼儿生活方面相近的教材。比如幼儿歌曲《一分钱》就非常符合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两个小朋友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来让他们了解故事的内容。由于歌曲内容非常的生动形象,因此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受到非常大的思想启发。而这样的教材显得非常的童趣十足,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也非常相符,能够充分的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幼儿舞蹈教育特点的影响
幼儿舞蹈教育在舞蹈艺术当中具有非常独特的个性化特点。幼儿舞蹈主要体现了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不仅与幼儿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非常符合幼儿真善美的品质特点。所以在幼儿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幼儿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经过笔者调查后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舞蹈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不仅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将创造性的思维融入到表演的舞蹈形象当中。比如在舞蹈《唐老鸭》的教学过程中,让小朋友们站成一排,通过模仿小鸭子走路时摇摆的模样,再加一点肚子与屁股上的肢体动作,然后配合背景音乐的节拍进行有节奏的停顿。这样的舞蹈过程充分结合了幼儿对于卡通人物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舞蹈活动的主动性,根据这种形象生动的舞蹈模仿,让孩子们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平时生活当中的舞蹈刺激也能引发幼儿对于舞蹈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的喜爱,不仅让他们的天赋得意挖掘,并且激发了幼儿舞蹈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在幼儿班级当中可以设立“舞蹈表演区”,里面放置许多的舞蹈头饰彩带等幼儿喜爱的配饰,鼓励幼儿主动进入到其中进行舞蹈表演,这也能逐渐培养起幼儿对于舞蹈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情感因素的影响
美学家施东昌认为,丰富的感情特点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思维的起伏,逐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由此可见,情感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更重要的催化剂,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感情的融入,能够让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经过一定的观察我们就能看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在非常开心的时候都会通过舞蹈等他们能够运用的肢体动作来展现自身的情感。好的舞蹈作品能让幼儿在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接收一定程度的启发和教育,让小朋友们的身体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等综合教育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对于怎样将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语言方面
在课程当中,教师应该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积极热情的态度。大部分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因此教师正确及时的评价和表扬都是对于幼儿阶段性成长的一种鼓励方法,可以让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尤为重要。由于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时一般都会表现的比较胆怯和腼腆,陌生的环境是阻碍他们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程活动当中的关键因素,导致他们的舞蹈动作不敢放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为主,对于幼儿在舞蹈课程中的表现,一个微笑或者一句鼓励的话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还可以让小朋友们当“老师”来让孩子们进行舞蹈上的交流,不仅培养了孩子之间真挚的友谊,还能让他们互鼓励、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情感方面
教师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教师的情感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就像人们常以为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与小朋友们嘻嘻哈哈哈的玩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种兴趣传播给每个孩子,所以在每节舞蹈课上,我们总是充满激情地和幼儿在一起唱歌跳舞,用优美的动作渲染幼儿,把舞蹈课的气氛调动得热闹、积极、活跃。如在“小猫”这个音乐律动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小猫咪走路时的样子,将猫咪的可爱调皮等活泼的性格融入到活动当中,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手段来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舞蹈艺术的喜爱,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也非常突出。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幼儿的心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洞察孩子们纯真的童心世界,深入掌握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同时创造性地开展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幼儿舞蹈教学。
三、彝族舞蹈对幼儿舞蹈主动性的影响分析
我国的少数民族具有非常深厚的民间舞蹈文化底蕴,本课题将彝族民间舞蹈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的分析了彝族舞蹈与幼儿舞蹈教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于幼儿舞蹈主动性的影响。
彝族舞蹈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中不仅包含了彝族人民丰富的智慧,而且非常具有当地的习俗文化特点。我们可以将彝族最常见的舞蹈“打歌”为例子来分析,在打歌的时候人们互相挽着手臂围成一圈,并且不受人数的限制,中心是一团燃烧的篝火,还可以配上葫芦笙或笛子等乐器的伴奏,通过踏地作为节拍进行欢快的舞蹈。在打歌时,歌声嘹亮、情绪热烈、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彝族的民间舞蹈具有非常强烈的习俗文化优势,非常适用于幼儿园舞蹈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的集体性特点
传统的幼儿舞蹈几乎都是根据个体为中心的,不同程度的个体仅仅只是在复制同一套动作而容易,孩子们之间缺乏舞蹈方面的互动,再加上幼儿本身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因此时间一场就会觉得非常的乏味。在幼儿舞蹈的创编过程中,如果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幼儿之间的互动,那么不但有利于舞蹈活动趣味性的增加,还能够帮他们建立起一定的团队意识,而彝族舞蹈恰恰符合这一点。因为以数组的舞蹈有很多都是集体性的表演,除了上面说的舞蹈“打歌”之外,还有“阿细跳月”“喊月亮”“烟盒舞”等。集体性的舞蹈特点非常适合于幼儿舞蹈教学活动,大部分的孩子们都喜欢集体欢快的分为,因此彝族的民族舞蹈风格对于调动幼儿舞蹈的主动性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舞蹈的感染力非常强
“打歌”等集体性的舞蹈动作非常的欢快,而且节奏感也非常强。在打歌过程中,舞蹈节奏伴随着高昂的歌声、强健的踏步、急促的呼吸,通过紧挽的臂膀将热情传播开来,舞者很容易被调动情绪,互相激发热情,完全不知疲倦,“从早跳到黄昏落,只见黄昏不见脚”。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就算要对一些动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简化,但是这种简单鲜明的节奏感以及欢快热烈的情绪非常容易感染幼儿,从舞蹈氛围上吸引他们,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舞蹈教学当中,并从情感上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舞蹈简单易学的特点
彝族的民间舞蹈通常都是运用腿脚来进行的。比如“阿细跳月”中的甩手、左右扭胯、拍手、踢腿、转圈等动作,和其他类型的舞蹈动作相比,这种舞蹈动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与此同时,彝族的舞蹈动作更加适合幼儿舞蹈的原因在于其中更加注重于动态的舞蹈动作,使得幼儿不会被一些静态的舞蹈动作束缚住,这一点也非常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而且在一些传统的舞蹈教学课程当中,由于舞蹈大都是个体上的表演动作,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顾及所有的孩子,而且还有一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才能掌握动作要领的舞蹈,只适合一小部分幼儿在舞台上表演,这要的教学过程非常影响教学进度和效率。而相比之下,彝族舞蹈的动作简单,节奏欢快,教师如果在这样的舞蹈基础上进行一些编排简化,那么一些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也能学会,很容易被幼儿接受。孩子们一旦融入到这样的舞蹈活动环境当中,那么对于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以及主动性激励方面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彝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彝族舞蹈和音乐与幼儿舞蹈教育相融合,需要归纳彝族舞蹈的动作特点以及民族特点,从中选取拥有特色的动作形象,然后把其中与幼儿相符合的动作进行创编整合,达到培养幼儿舞蹈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目的。
1.素材收集方面
教师应该在舞蹈创编过程中,针对与彝族文化相关的素材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包括音乐舞蹈的视频资料等。这些资料不仅可以作为舞蹈编排的主要依据,还可以运用到游戏和教学当中,比如在课程当中播放一些有关彝族民间风格的音乐以及舞蹈,让幼儿能够在舞蹈的基础上对于这种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知。
2.动作的编排方面
幼儿舞蹈教学不仅要以孩子们为教学的主体,调动他们的舞蹈积极性,还应该考虑到他们运动量以及肢体协调性发展的问题。因此,在舞蹈动作的设计创编过程中,应该将彝族舞蹈的腿部动作和脚步动作融入其中,比如一些跑跳的动作,不仅带动了活动课程的气氛,还让幼儿获得了一定的运动强度。与此同时,可以根据部分彝族舞蹈的特点,加入一点少量的上肢动作,并且应该按照幼儿的年龄来划分,在舞蹈动作方面要做到尽量的简化但是又不是民族特色,这样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也能让他们感受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
通过将彝族民族特色舞蹈元素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依靠这种独具特色的互动性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发挥潜移默化的民族文化传播效果,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这种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无论是对于民尊文化的传承还是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调动幼儿舞蹈主动性的建议方案
(一)从幼儿兴趣的角度出发,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主动性
在过去的舞蹈教学当中,教师都是通过现有的教学材料以及相关的活动设计来进行教学活动。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幼儿可以主动加入到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并且喜欢这种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兴趣的使然。孩子们一旦有了兴趣,那么必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想象和思考,并最终将这些转化为行动,才会主动地去参与。在现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当中,都是将幼儿作为主要发展的目标,相关的舞蹈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去引导和帮助孩子们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不再是依靠教材,而是幼儿本身。比如舞蹈活动“我是一颗小种子”让幼儿想想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再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幼儿很积极地动起来,有的趴在地上,双手抱头说:“老师,种子要发芽了。”有的随之向上一跃,说:“种子长高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想象编排这些小种子长大的动作,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自己创造的一些动作进行相应的编排整合,将这些零碎的创意动作串联起来编程有情节内容的舞蹈,即使有的动作不够好看,但是这些都是按照孩子们自己的兴趣主动创造的,这种兴趣能够让他们获得非常大的满足感。
(二)即兴的舞蹈编排与幼儿的创造相结合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着自身的思维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孩子们建立起一个自由开放的舞台,从而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舞蹈课程中感受到快乐。比如在早晨的课间操活动过程中,有一段整队音乐,每到这时,幼儿都不愿意立刻集合过做着重复乏味的课间操动作。比如在早晨的课间操时有一个小朋友做了个鸟飞动作,双手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左右移动等,我就请其他小朋友跟着做,结果,幼儿很快就回到位置上。由此可见,如果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想象来编排动作,那么幼儿可以充分的表现自我。所以即兴编排为孩子们展现自己思维的舞蹈提供了灵感,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教师通过又没的语言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主要是根据肢体语言的表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让孩子们被动的模仿,那么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很难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舞蹈动作来为幼儿进行示范,还应该通过语言来调动他们舞蹈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标准平和的普通话,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先后顺序,内容前后的逻辑通顺程度会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更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点,能够有效的避免孩子们思维混乱的情况出现。比如在学习“头的环动”时,应该先要让孩子们掌握低头、仰头、左右倾头的准确部位,再进行头的环动练习;这样他们就会很好地掌握。如果教师在教授时没有理清思路,学生在做动作时就会出现错误,这时再去纠正就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反而适得其反。最后,教师语言的形象性也能使学生学得巧、学得快、学得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促使学生在兴奋之中完成动作,避免舞蹈学习过程中枯燥烦闷情绪的产生。
(四)教师应该在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多加引导
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舞蹈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他们展现自我以及表达自身情感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在舞蹈教学活动过程深度的发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为他们健康活泼的性格创造良好的基础。在一些舞蹈活动当中,总会存在一些孩子被忽视掉的现象,一些天赋较好或者在家经常练习的孩子会获得较多的表现机会,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教师因为这种情况而顺其自然,那么将不仅是让他们失去了许多舞蹈学习的机会,而且还会对心理成长方面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将舞蹈活动作为一种引导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幼儿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需求
结论
总的来说,舞蹈活动应该更加的注重孩子们对于舞蹈的兴趣,要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前提,而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教”和“学”之间的程度,多给幼儿一些选择的机会以及展现自我的机会。幼儿舞蹈不仅要解放孩子们的肢体动作,还要解放他们的头脑,让幼儿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学。只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方面,通过有效地引导,并根据舞蹈的趣味性来调动儿童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就能更好的发掘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天赋,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走上以后的舞蹈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潘晓敏.自然舞蹈对幼儿舞蹈学习动机激发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1:3-5.
[2]胥海霞.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舞蹈[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06:44.
[3]叫思成.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衡雪玲.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教育传承白族文化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5]付民杰.基于艺术作品欣赏的幼儿园舞蹈课程实施[D].西南大学,2011.
[6]刘景丽.邢台市幼儿舞蹈教学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7]叶骊.让幼儿在舞蹈学习中体验快乐[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12:52-53.
[8]孟文果.中国传统乐舞思想启示下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9]李芳芳.快乐舞蹈提升素质[J].科学大众,2008,11:141.
[10]刘慧丽,王志勇.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2:190+199.
[11]李韵葳.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5,02:160-161.
[12]赵杏.大班幼儿建构活动中学习品质的表现性评价[D].河南大学,2014.
[13]张霞.教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607.[14]周爱保,敏霞,青柳肇.中、日、韩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之:主动性[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37-139.
[15]陈丽红.幼儿园教师如何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4,16:2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