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但是在进入XXX以来,市场形式发生了新变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在企业发展上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而民营企业是佛山经济的“主心骨”,民营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影响着佛山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立足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探究佛山市民营企业的运营现状,然后运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总结出佛山市民营企业存在同质化、人才匮乏、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这四项问题是当前影响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上述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些对策,首先推动产业良性集群化、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产业内的良性循环;然后是确保创新投入的长效投入,通过优化企业科研经费的配置、XX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解决资金问题;最后是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型文化。研究结果显示,对提升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产业体系良性循环,制定经营方案以及对解决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资金筹措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新优化策略;XXX背景;佛山市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程度逐渐深化,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地位上担任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改革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我国传统民营企业利用充裕的原材料资源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凭此成本优势迅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但是在2017年党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指出XXX发展已经进入了XXX,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旧式思维把民营企业禁锢在了价值链的中低端和导致出现投入高、污染重、效益低等问题,阻滞了民营企业的后续发展。所以,作者在此背景选择了以探讨提升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优化为主题的研究,期望通过相关资料来探索与研究相关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民营企业的创新问题一直是各国创新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XXX背景下经济转型的逐步开展。企业创新能力的优化已经在社会和学术界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佛山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策略的各项影响因子,望能够充实有关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策略优化的研究内容,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现实意义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是展现国家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站在XXX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行动的大背景下分析佛山市民营企业面临的创新困境,借鉴全球企业的创新能力改进和产业升级策略,寻找突破点为佛山市民营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提高创新能力提出方向。希望能有利于佛山市XX更好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助力佛山市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研究内容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并且对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佛山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具体阐述了佛山市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当前的XXX背景下佛山市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分析佛山市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发展困境,找出佛山市民营企业难以有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痛点。
第三部分:提高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优化策略,基于佛山市民营企业在提高创新能力上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前提上,构思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策略。
第四部分:总结和不足之处,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作者的设想。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是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都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不同区域范围内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关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优化的现状,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提升策略等,从局部到整体,从理论到实践均有相关观点。
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已有学者对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的研究上在产业链条、区域产业集群效应、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持长期竞争力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研究,具体可归结为以下:
Humphrey J,Schmitz(2000)[1]曾从产业升级研究的路径出发,提出了以企业从高到低层次的四层的分类方法,站在全球价值链角度阐释了产业升级逐步深入的路径与方式其中包括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以及链条的升级方式。
Shamil M. Valitova, Almaz Kh. Khakimov(2015)[2]则构建了一个旨在提高公司创新能力的企业发展创新的战略选择的模型,它突出了基于生命周期概念锚定创新发展战略。并以该概念为公司战略发展制定选项的信息和分析工具。
工业区位理论提出者——阿尔弗雷德,韦伯所提出的关于聚集经济理论,工业集聚形成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节约以及地理上形成的资源共享使得区域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该理论直至今日仍然是权威的研究分析方法。
2.国内文献综述
赖红清(2015)[6]等则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以佛山陶瓷企业为例论述了传统企业在自身区域内立足本土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要通过技术能力创新来创建自身高水平的区域价值链,在积极参与全球产品分工的同时向高层次进发。刘洋(2015)[5]等则以比较佛山家电产业为出发点,从各家电行业的产业规模、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方向四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佛山家电产业需要以创新为突破点,建立产业联盟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整合提高行业整体创新能力。
欧瑜(2015)[11]立足于对金融危机下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模式以及xxx的2012年提出的工业转型的5年计划的大背景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佛山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佛山区域内制造业的优势因素和综合能力水平同时观察当地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挑战;通过客观分析上述因素,针对佛山制造业的相关特点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
汪国忠和姚丽(2017)[19]则在对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中运用DEA-CCR模型对芜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创新技术水平进行评价认为区域企业要以加大创新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自身创新意识作为企业打破困局的出路。
赵晓波和高野明(2018)[15]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上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上,从供给侧改革优化投融资结构、去库存、去杠杆、优化整体消费结构的特点上提出当前民营企业要依靠自主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总结出当前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两大问题:制度环境约束和资金约束。闫福平(2018)[12]等在围绕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中认为佛山制造业发展速度快但是产业链条层次较低,资本利用率低,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了市场竞争力薄弱等问题;并且针对相关问题以国家政策、市场情况,技术创新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建议。
李银娟(2019)[17]在对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之中提出了自身对广东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的数个对策建议,其中包括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企业创新投入、探索合作创新机制等从XX、企业两个层面为促进广东民营企业的创新提出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对企业创新在方向、策略、模型等各方面上已经有大量的相关成果值得参考。现有研究侧重于国家层面、大背景下、大区域的视角讨论的更多是产业的升级转型方向,专门面向地方性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的研究较少。依靠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的方式分析的较多,较缺乏利用多种方法,结合宏观与微观多个角度分析地区民营企业的相对优势和结合实际提出具体提高创新能力的路径优化策略等的相关研究;因此也让本文进行研究留下了一定的探索空间。
(五)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描述性统计法:描述性统计法在现状与问题分析上都有应用,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工与整理分析当前佛山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上面临的问题。
2.比较研究法:本文的对比分析方法主要运用在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问题的分析中,使得出的结论更显清晰。
3.文献研究法:主要体现文献综述以及优化对策部分。通过整理、分析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优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形成,构建本文对优化当前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二)佛山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佛山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1.佛山市民营经济概况
佛山市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地处广东省中心地带,位于珠江三角洲之腹地区域。佛山市作为改革开发的滩头阵地,形成了一种人才的“磁场效应”。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历来是展现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否向阳,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的重要指标;同时充足的劳动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广东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最为蓬勃的区域之一,对民营企业的保护也一直位于前列,在2019年上半年广东省各市生产总值排行榜中位居第三虽然与广州、深圳的差距仍然很明显但是也领先东莞将近600亿元坐牢广东第三把交椅的地位。由于经济发达,并且正逢广深企业进入转型升级时期,佛山优良的地理位置和工业基础对承接广深转移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佛山作为区域排头兵,XX更是对其在政策上有诸多扶持。
2.佛山市民营企业现状
(一)数量众多,实力浑厚
佛山市是民营企业大市,民营企业是推动佛山经济发展的主力梯队、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中心之所在。截止至2018年佛山共有民营企业27万户,2018年佛山地区实现生产总值9900多亿元,逼近万亿大关。2018年佛山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接近270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3.3%。民营企业作为佛山经济增长主驱动在民营经济增加值中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并且佛山市在2019年有多家企业入围“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二)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虽然伴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要求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而带来的阵痛,佛山经济增长势头仍然明显,在2020年元旦佛山市市长朱伟公布2019年佛山市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已经跻身国内“万亿级俱乐部”行列。其中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佛山市2018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16万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占到广东省的14.2%。其中民营工业对佛山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0.1%,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支柱。
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批批民营企业迎着XX政策扶持和金融偏向的春风利用资产重组等资本手段不断扩张自身,对就业率的增长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3)外拓倾向不断加强
得益于广东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沿革下来的在对外贸易中的特殊地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地。尤其是“一带一路”不断倡导与沿路国家展开充分合作并且在粤港澳大湾区如火如荼的建设下,民营企业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在该过程中担当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在“2018年度广东省外贸百强企业”榜单中,6家佛山市企业入围;在佛山海关公布的2019年前11个月佛山外贸出口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佛山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421.8亿元,同期增长6%,其中进口额达到994.8亿元,增长2.8%,出口额为3430亿元,增长了7%。外贸增量居全省增量贡献第一。其中佛山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2729.3亿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1.7%,增长了12.5%。在佛山市外贸往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当前佛山的科技创新情况
随着国家步入XXX,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要求企业们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地位,是国内外经济技术发展的现实决定的。在2018年佛山专利申请数为89388件比上一年减少15440件,专利授权数51010件比上一年增加14243件;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数有2881间,同比减少了4.7%,而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数量上为3406间,R&D活动产出的专利申请数为31953件同比上升5.9%,发明专利数为11799件同比下降1.2%。2018年佛山市获省级专利奖共16项,其中金奖2项;在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获奖52项。值得一提的是在佛山市《2018年度佛山市知识产权报告》中的排行榜单之中前四名,民营企业占据了三席之多。
Fig. 2-5 Patent output in foshan
投入与产出永远是成正比的,随着佛山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的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在创新投入上成本的上升。佛山企业在创新投入上不断创造新高,2018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35.17亿元,同比上升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有93256人。
(二)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
1.同质化竞争问题
佛山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尚有一定改善空间。用佛山陶瓷产业为例,佛山市是全国乃至是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这其中的建筑陶瓷是佛山市建材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佛山陶瓷有上千年历史,作为全国重要的建筑陶瓷基地,在2006年时,佛山建陶生产线达1200条,年产能有15亿平方米,其产量已经逼近全国产量的一半;并且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佛山陶瓷企业超过90%都为民营企业。
但是伴随着历史的沉淀和企业的集聚佛山市陶瓷企业并没有得到良好集聚效应,各自为政。在2017年佛山陶瓷行业分析中佛山的陶瓷产业布局广泛且不
平衡,虽然在禅城南庄镇建立了诸如瓷海国际、华夏陶瓷博览城等产业集群点但是作为产量高达佛山陶瓷总产量40%的三水区域却没有形成相关工业园区,纵观佛山陶瓷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并且陶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成本高、价值链下游的高污染的行业容易受到人工、能源费用和政策影响,根据佛山陶瓷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其产值和产能自从2016年达到峰值后便开始一路走低,这是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区普遍出现工资上涨甚至“用工荒”的情况,以及社会对环保的逐渐重视引起的政策收窄例如:陶瓷企业废气NOX排放浓度被修改为了100mg,导致不少佛山陶瓷企业面临了关闭或者重新布局,即便是在产业高峰期的2016年根据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的抽样调查显示佛山陶瓷业在2016年6-12月生产线运行率已低于60%,非一线的中小企业中有接近半数都面临生存困难,在2017年佛山市陶瓷产量占全国产量仅剩30%左右。
表 2-1佛山市陶瓷行业2014-2018年墙地砖产值和产量数据
Table 2-1 output value and output data of wall and floor tiles in foshan ceramics industry from 2014 to 2018
年份 | 总产值(亿元) | 产量(亿平方米) |
2014年 | 958.38 | 11.79 |
2015年 | 958.26 | 11.96 |
2016年 | 1012.00 | 12.04 |
2017年 | 997.65 | 11.40 |
2018年 | 830.76 | 10.91 |
表2-22016年佛山陶瓷(墙地砖)产量分布
Table 2-2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f ceramics (wall and floor tiles) in foshan in 2016
南海区 | 2.2亿m2 |
顺德区 | 0.33亿m2 |
三水区 | 5.9亿m2 |
佛山地区 | 12.04亿m2 |
2.人才匮乏
科学技术的革新离不开人才的发展,要真正的达到技术创新必须要解决创新型人才短缺,创新意识薄弱等根源性问题。由于佛山市经济中以制造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并且当前的工业园区布局分散,园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配套服务也相对落后,与毗邻的广州市、深圳市差距仍然明显;并且企业的薪酬待遇、地区政策、城市的生活品质相较而言也较弱,不能满足佛山经济追求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现代化改革的需要。工业制造业向来是创新发展的领头领域,而佛山第二产业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佛山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近半数都是民营企业,同年佛山市民营工业对佛山区域的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0.1%;故在这里选取广东省2019年三座GDP破万亿的城市——广州、佛山、深圳三城市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数的数据作对比。
2018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总数为93256人,广州为95562人,深圳为289453人。从数量基数上看佛山与广州基本持平但是与深圳差距巨大,但是从高端人才质量上,2018年广州硕士以上数量人才保有量为8236人,佛山仅有6324人,并且同比下降了15%,呈现减少趋势。
人才发展存在人才引入困难、高端人才稀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导致人才流动快,流失率高的特点。同时截止至2018年佛山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仅有13所,而且缺乏区域名校,本地人才的孵化机构少,人才培育也存在困境。
3.创新投入不足
而佛山市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制造型中小企业为主,在自主进行研发、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资金不足是民营企业发展中一大通病。以佛山市著名家电企业美的集团与珠海格力集团为例,美的和格力两大集团在规模上大致持平,根据2018年财务报表显示,美的集团和格力集团2018年的研发费用在绝对值上基本持平,但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比珠海格力集团3.7%要低,且其研发费用的增长率为仅为15.72%,远低于同年珠海格力集团的26.04%的研发费用增长率;在研发人员占比上,美的以10.74%低于格力的13.3%;但佛山市的GDP总值是珠海市的三倍有余,那么当地企业从佛山当地的金融机构以及XX对本地民营企业的支持的能力必然更强,佛山金融机构也必然对区域内的企业有更多的资金配额。美的作为佛山当地制造业企业中的一线大厂其信用度值必然比其他中小微企业更好,贷款能力更强。但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在研发投入中获得足够的资金。其他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困境只会更加恶劣。何况现在经济新常态形式下,银行必然会对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产业提高门槛;并且由于民营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根基不稳,偿债能力弱其资金筹措能力只会更差。
同时佛山XX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严重不足,佛山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元,而在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一栏仅为546769万元,不到GDP总量的0.5%,仅为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中的7%;而在发达国家的研究经费体系中财政科技支出会占到R&D经费支出中的20%。
表 2-32018年美的、格力科研投入对比
Table 2-3 comparison of research investment of midea and gree in 2018
美的 | 格力 |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 | 3.40% | 3.70% |
研发人员占比 | 10.74% | 13.30% |
研发费用的增长率 | 15.72% | 26.04% |
4.创新意识薄弱
创新文化的薄弱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当1978年开放狂潮来袭时,佛山市被涌入的大量新科技、新文化所填满;大量的民营企业家也真是乘着这一股改革春风开创自己的企业,大部分人都是带着一身“闯”劲开拓自己的事业,整体上文化素质较低,缺少远见;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没有留下太好的适合创新文化生长的土壤,甚至趋向于保守。通过对比深圳、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可知,在2018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上为968亿元占GDP总值的4%,而佛山方面仅为235亿元占GDP总值的2.5%,双方投入上差距3倍有余可以看出佛山是民营企业对创新的重视不足,更愿意把钱直接花在扩充生产和销售渠道上面。并且不止自主研发,连“拿来主义”都不愿意进行,通过整理2016年至2019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采购花费可知,前三年的技术采购花费几乎没有变动,2018年甚至趋于下降。
大部分企业积累资本后,局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无法紧跟时代浪潮,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中逐渐落后。并且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一开始就缺少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也导致了其在后期科技发展中缺少方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
表2-4两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对比
Table 2-4 comparison of R&D expenditur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above scale in two cities
年份 | 佛山(单位:万元) | 深圳(单位:万元) |
2013 | 1468785 | 5329402 |
2014 | 1611530 | 5883496 |
2015 | 1929893 | 6726494 |
2016 | 1948806 | 7600311 |
2017 | 2160172 | 8410974 |
2018 | 2351707 | 9683529 |
三、提高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优化策略
(一)产业集群化
佛山市民营企业在传统制造业中有明显优势尤其是诸如陶瓷、家电、装备制造业上本身拥有相当程度的体量。并且区域产业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集聚,需要由XX组织利用良币驱逐劣币,如陶瓷业因为处于附加值低和环境污染大但又是佛山工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可以进行规范性的整顿进行,推动陶瓷业企业进行产业集群化在每个集聚区域建立专门的工业园或者基地推行总部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考虑到前些年进行了转移的陶瓷企业多集中在清远、肇庆一带所以可以考虑跨区域进行产业合作,对加工流程中比较下游,粗放化的流程形成外包服务给第三方。
同时民营企业自身应该要根据市场竞争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传统制造业内市场前景难定,在佛山市民营企业中有美的、格兰仕等中国民营500强的存在,可以考虑根据这些头部企业进行产业布局,在这一领域佛山可以考虑建立跨企业间的产业科研基地,在家电方面抢占行业鳌头,进行家电产品的重点研发,开发科技含量高、质量上乘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装备制造业上,集聚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行业研发中心,突破行业短板拓展行业产业链。
(二)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科技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21世纪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那么科技的燃料就是来自源祖国四面八方的新青年们。2019年的各城市间的人才大战与我国推行“高质量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佛山市民营企业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人才无疑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为紧缺的要素。XX和企业要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入,推动多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展开培育符合区域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对于高等人才的培养可以仿照广州,硅谷等先进城市的发展模式,确立教育名邦建设;通过与科技发展相匹配的一流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合作在佛山配置分校区,设立研究院等方式加快佛山的教育科技产业的发展,为佛山市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基地。
同时企业自身要更新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要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备高级经理人,专业研发人员,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要引进具有国际性、时代性视野的一流高管和高端技术人才和团队,从多个方面引进高端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让员工的付出及时得到回报,更要有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和规划,让企业能留得住人才。除了顶层配置,还要重视负责基础生存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通过校企合作或者委托培训等方式招收高素质技工。
(三)确保科研经费投入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就是要提升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技术研发、品牌打造的水平,促使企业能够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和掌握核心部件的研制。而这一过程需要企业不断的为创新科技源源不断的投入资金,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是创新的基本保障。所以要提升佛山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要捉住“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成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自身确保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和合理配置。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的研发资金,确保资金供给的长期稳定;通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资金,将资金再次转化为技术,反复循环,形成企业科研创新的良性循环。其次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设置联合研究中心或项目,减低自身的资金压力。
同时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也是国家给予佛山的重要任务。要发挥XX在政策环境上的引导作用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上历来受到歧视,限制了其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建立贷款风险资金等措施完善金融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来引导金融市场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同时通过降低财政资金补贴的门槛,设立创新奖项、税收优惠制度等财政扶持政策以及诸如出台相关的先进装备研发、科研经费奖励和补贴等普惠政策来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保障企业创新资金的投入。其次推动民营企业维护、运营知识产权能力和意识提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建设,为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速护航。推动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的稳步推进。
(四)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道路注定是道阻且长的过程,民营企业们不能因噎废食。要有迎难而上,力争上游的信心。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强化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在自身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借助产业内部联合设立专项研发资金缓解资金压力,通过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来推动自身的研发能力探索产学研协作、企业研发合作的新机制;通过不断的创新开发核心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企业要有创新的文化氛围是企业开拓创新的灵魂。企业家要自觉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跟进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把企业的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也要引导企业中形成尊重创新,积极创新,不断创新的风气。拥有创新的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们;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项来奖励有创新突破的员工,并且打破限制规范,政策对象不应该局限于研发人员,在操作岗位的员工作为产品的一线操作者同样具备发言权;尤其是在现今智能化,自动化时代,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都已经配置了自动化流水线,一线员工也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与经验知识的素质人才所以他们对于工作设备的建议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
四、总结和不足之处
(一)总结
佛山市GDP在2019年超过万亿,而民营企业又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浪潮之下,佛山市民营企业必然要阔步走向高质量的发展,用科技创新制造发展新引擎。在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不断通过创新积聚力量,提升自身在XXX背景下在市场中角逐的力量。
本文通过研究佛山市民营企业当前行业集聚情况、研发资源投入、人才策略等方面存在为问题并且从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提出具备可行性的策略。根据本文分析结果认为,提高佛山市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参与,XX从中协调,通过出台相关促进创新的利好政策,引导产业良性集群化,形成有序的竞争氛围形成区域产业的规模效应;同时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要致力于完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体系配合佛山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自身要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最大限度的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大力营造鼓励创新,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如此,必然可以推动佛山市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更上一台阶。
(二)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数据分析得出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数据资料、作者学术等限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在数据收集的科学性以及样本量上有所不足,所以在某些问题上考虑可能稍欠全面,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2.文章中所提出的建议与对策都是基于本文分析数据和结果而提出建议,限于作者的知识水平限制,未必适用于全部企业。
参考文献
Vitalina Babenko,Oleg Boichenko,Andrii Gusliev,Yelyzaveta Koniaieva. Increase of Innovative Susceptibility of Personnel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P].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Economic System (MDSMES 2019),2019.Shamil M. Valitov,Almaz Kh. Khakimov. Innovative Potential as a Framework of Innovative Strategy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24.Ruimin Fu. Study o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in Innovative Enterprises[C]. Shandong University.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Law(ICPEL 2017).Shandong University:济南冠平会议服务有限公司,2017:75-78.唐雪莲.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技能人才开发策略——以宁波为例[J].企业经济,2014,33(11):72-76.刘洋,张展生.佛山市家电产业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究,2015,35(01):97-100+106.赖红清,曹宗平.传统产业升级发展路径的选择——以佛山陶瓷产业为例[J].经济论坛,2015(07):66-71.李政,任妍.“新常态”下民营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理论学刊,2015(10):32-39.赵雪章. 佛山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4.刘倩,陈静.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创新科技,2018,18(01):12-15.黄艺璇,黄佑军.佛山市制造业发展战略实施研究[J].金融经济,2018(18):33-36.欧瑜. 佛山市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闫福平. 佛山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8.王健,袁瀚坤.XX补贴、融资约束与民营企业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与经济,2019(03):47-52.王轶昕,曾琳萱.我国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与破解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19(04):53-60.赵晓波,高明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3):105-108+113.徐江,李翔宇,曹忠威.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9(03):103-107.李银娟. 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9.王秉鼎. 企业社会责任、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D].山西财经大学,2019.汪忠国,姚丽.基于DEA的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4):101-102.阮湛洋. 金融政策引导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储小平,谢俊,黄嘉欣等.广东民营企业四十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3-75.
致 谢
本科四年的修学就要接近尾声了,回首过去的三年多在广州工商学院的时间里,虽然有不如意的方面,但确实是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个人的专业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
首先要感谢本文的指导老师黄登斌老师,本文是在他的认真且严格的指导下成文的,从论文的定题到定稿的全过程中,得到了黄老师的精心指导。感谢他不辞辛苦,于百忙之中指导我完善论文;同时黄老师在学术上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宽博知识,独到学术视野、和春风化雨的教师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谢黄老师虽远隔千里仍能以信息、邮件等方式对我的疑问进行第一时间的回复,让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
在此还要感谢周凌穹老师、富吉祥教授、谢保生老师等老师在四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教导的《管理学》、《专业实训》等课程让我体会到了学术前沿学问的真谛。他们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让我感受到了工商管理领域的魅力,他们的教导不仅仅为我的论文写作和本科修学生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更会是我今后人生路上坚持前进的力量之源。
同时本人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主要文献资料已开列出来,在此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小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