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在五四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了许多的杰出人才。国民XX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新的中华民国,但腐朽的满清残余势力仍然以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的形式存在于中国各地。这些满清残余势力阻碍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发展。同时也造成中国民国时代国力的衰弱。从而导致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但民国时期虽然国力弱小,在文化上却是大放异彩。民国时代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至今仍没有人能够超越。以音乐界为例,民国时期就出现了如冼星海、黄自、萧友梅等有名的音乐家,创作了一大批的优秀歌曲。但解放后,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均被视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代表而被搁置。这导致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的没落。本文以民国初期中国艺术歌曲《嘉陵江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国著名抗日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音乐风格、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希望能对中国现代音乐和民族歌曲的发展进步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歌曲;《嘉陵江上》;风格特征;艺术特征
引言
《嘉陵江上》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共同完成的艺术歌曲,整个艺术歌曲寄托了对失去故乡家园和亲人的悲愤之情更表达了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激发民族爱国热情,激励热血青年积极抗日,在我国悠长的音乐历史中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迹,成为著名的抗日歌曲,流传至今。本文将对《嘉陵江上》的音乐风格、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中国现代音乐和民族歌曲的发展进步能有所帮助。
1 《嘉陵江上》创作背景
1.1《嘉陵江上》创作背景
这首民国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诗人兼小说家端木蕻良在1939年于重庆创作了这首歌颂中国军人和百姓保家卫国的散文诗,为鼓励广大中国军民抗击日寇、鼓舞士气,在延安的中国xxx文艺工作者将这首诗交给在重庆工作的贺绿汀先生,请他为诗词作曲,然后才出现了这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歌曲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抒发人们对东北三省的怀念,表达对敌寇的仇恨之情,对失去故乡家园和亲人的悲愤之情;第二部分则诉说了中国军民打败敌寇、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这首歌曲的目的是激发民族奋斗精神,因此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艺术歌曲。
歌曲创作的那一年,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的中期,日寇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华中的大片土地,国民XX迁都重庆,而国民XX和xxx组成了抗日同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抗日敌后根据地与日寇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长达多年的战争导致中国上亿人无家可归,伤亡人数达数千万,中国人民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作曲者贺绿汀先生正在重庆工作,他多次目睹因日寇侵略而不得不离乡背井,扶老携幼的中国百姓,他们乘船沿着长江来到重庆,一路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凄惨悲凉、哭声振天。还有从长江面上随水流而下的无数尸体,以及从前线送下来的许多军队的伤员们。亲自一次又一次听到同胞说起国家支离破碎的残酷现状,让作曲家内心产生了悲鸣,他非常希望能用歌曲来表达着中国百姓血与泪的悲痛心境,同时表达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中国人民终将获得最终胜利的信心。这时,为鼓励广大中国军民抗击日寇、鼓舞士气,在延安的中国xxx文艺工作者将爱国散文诗《嘉陵江上》交给在重庆工作的贺绿汀先生,请他为诗词作曲,然后后来才出现了这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歌曲的创作并不顺利,忙碌的贺绿汀先生只能在空闲的时间里创作,谱曲,弃曲,先生经过了六次创作,始终不放弃,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在江边反复琢磨思考。最后某一天他找寻到一个通过小六度音程来引导的动机。这个动机引发了创作的灵感,终于让他创作出歌曲的主要框架,随后在框架的帮助下,完成了整首歌曲。这首歌曲的特点是旋律和节奏自由,曲式结构独特,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感染力,并具有戏剧性和情绪变换的特点。而正是由于这些突出的特征,使得这首歌曲随后就传遍了整个中国,并流传至今。
1.2 贺绿汀作品风格表述
贺绿汀是民国时期中国有名的作曲家、音乐家,曾经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作品丰富,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多首钢琴曲和其它乐曲,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电影配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等。他还是一个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个革命战士。他在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也完全不同。如在早期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牧歌和诗情画意的意味,如乐曲《牧童短笛》、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在抗日战争前期,他还创作了一些优美动听,反映民国时期人文风情的歌曲如《天涯歌女》、《四季歌》等,这段时期,他的作品风格是清新雅致、优美悦耳又带有一丝伤感。随后抗日战争爆发,贺绿汀加入了抗日队伍中。
贺绿汀先生的音乐很有特点,总体上来看,他的音乐作品优雅悠扬,清新但是情感略显忧伤。抗日战争前他是一名音乐工作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xxx,成了一名革命战士和抗战勇士,用音乐振奋民族、抗击日寇,抗战后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以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歌曲为主,如《游击队歌》和《嘉陵江上》等,这段时期他的作品情感比较悲愤激昂,却又充满勇气决心,满含爱国主义的元素。
1.3 端木蕻良作品风格表述
端木蕻良是中国解放前和解放后的诗人和小说创作者。他是满族人。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左联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在解放后期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这首长篇小说记录和描述了民国到解放后蒙古科尔沁旗草原人们生活习俗,思想和情感的变迁过程。他曾经担任北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以及地区作协xx等职务,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端木蕻良作品的风格是情感热烈,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质,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其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派别,倾向于反映现实,批判现实。
2《嘉陵江上》的音乐风格
2.1 旋律、节奏、调式
《嘉陵江上》是一首爱国歌曲,其创作目的是为了激励抗战,鼓舞士气,因此它的歌曲思想内容是表达对敌人的仇恨,对家园的赞美,对亲人的思念,和抗击敌寇的决心,以及相信自己终将胜利的信念。在旋律上,歌曲雄浑豪迈,壮志凌云,沉稳悠长。情感慷慨激昂、又悲愤痛恨,还包括对未来胜利的向往和决心。歌曲整体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旋律表达了悲惨性的回忆,从腔调上来看,歌曲的唱腔主要是拖腔,拖腔由不同的长、短音、以及复杂的装饰音和三连音二度下行的长音共同构成,特点是的特点是错落有致、伤感低沉,使得第一旋律呈现出波澜起伏旋律结构,用来表现歌曲的悲恸和愤怒。与歌词中的回忆的内容相呼应,表达的是对丧失国土,同胞惨遭杀害的悲愤痛恨之情。第一部分在39小节结束。
图1
第二段旋律开始后,见下图2谱例,表达了完全不一样的情绪,旋律方面由低沉开始转变,持续逐渐上升,到最后上升到b小调,表现出刚毅和决断,激昂和壮志凌云的情感,与歌词内容决心与日寇奋战到底,相信中国最后一定会胜利的内容一一对应,反映的情感也完全一致。从整体情感来看,歌曲第二段旋律有较多的调式转换,与歌词内容一一对应,如歌曲第二段调性经历了从e小调到G大调,最终再次回到b小调的变换,同时歌词内容也经历了情感的不断上升,最后在结尾达到高潮,使得歌曲思想内容和情感都得到最佳的升华,彰显出歌曲情感的丰富多彩。另外,第二乐段歌曲还具有戏剧性的特点,是通过乐曲最后部分的极限音F来呈示的,这一调式将歌曲结尾情感推到最高点,使得整首歌曲戏剧性十足。
图2
歌曲节奏较慢,3/4拍的节拍和雄浑沉稳、恼怒激昂的歌曲适用中速来演唱,适到好处的演唱速度才能发声有力,表现出歌曲本身的悲壮情感。歌曲最初节奏为中速,演唱到“一样的流水”乐句后节奏变为慢速,随后到“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乐句时又回复到中速。整体上来看,节奏连慢,歌曲悠长,悲壮,抒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催人上进,激励人心。
歌曲的音调比较独特,它借鉴了西方歌剧歌曲的许多特点,如戏剧性的二段式模式,还采用了介入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复杂音调形式。采用了两个增二度章程的吉普赛音阶作为调式音阶,使得歌曲具有一种散文诗词的特征。歌曲基调为b小调,为了表现出浓烈哀伤的情绪,创作者设计了向上的八度跳进在引子中,接着,歌曲在保持悲愤情绪的氛围继续下行,表现出悲恸的情绪和悲惨的气氛,同时还表现出悲愤和仇恨的情感。氛围一直持续到属音,到达中段后,歌曲情绪发生变换,曲调也发生变换同,接着使用了e小调和G大调,最后回到b小调。情感变得积极向上、壮志凌云,信心十足,情感也发展到高潮部分,在情感顶峰后结束。
2.2 曲式结构
作品是是一首单二部曲式歌曲,从结构来看,可分为两大部分,两个乐段,与歌词的内容一一对应。第一乐段表述的是对故乡和亲人悲惨经历的追忆,表现哀伤、悲恸的情绪。唱腔使用了拖腔,拖腔由不同的长、短音、以及复杂的装饰音和三连音二度下行的长音共同构成,特点是的特点是错落有致、伤感低沉,使得第一旋律呈现出波澜起伏旋律结构,结束在第39小节。第40小节第二乐段开始,这一乐段开始陈述积极型抗战决心,表达乐观的精神和态度,鼓舞同胞,抒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催人上进,激励人心。旋律方面由低沉开始转变,持续逐渐上升,到最后上升到b小调,配合着其后持续的弱拍起八分音符的多次出现,传达了越来越有上升的肯定,最后歌曲在高潮中终止。
从低沉的大调持续上升,最后上升到b小调,使得情感不断发展,最后到达高潮部分,第二乐段用持续的弱拍和多次出现的八分音符,传达了越来越强的积极情感,表达了抗争到低的决心,和战争胜利的肯定态度,旋律和节奏自由,曲式结构独特,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感染力,并具有戏剧性和情绪变换的特点。其创作具有创新意义,构思大胆,设计巧妙,具有比较鲜明的风格特点。
2.3 音乐风格
《嘉陵江上》的音乐风格是旋律和节奏自由,曲式结构独特,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感染力,并具有戏剧性和情绪变换的特点。其创作具有创新意义,构思大胆,设计巧妙,贺绿汀先生大胆的借鉴了西方歌剧歌曲的许多特点,如戏剧性的二段式模式,还采用了介入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复杂音调形式。同时采用了两个增二度章程的吉普赛音阶作为调式音阶,使得歌曲具有一种散文诗词的特征。这是过去的歌曲创作者没有尝试过的创作方法。而且中国民国时期和现代的艺术歌曲大都设立为三段式的曲式结构,为引子,呈现和高潮三个部分。而贺老先生的这首歌曲,却设计成了两段式的曲式结构,由情感表现完全不同的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表述悲惨的追忆、哀伤,悲凉悲恸的情绪。第二乐段情绪却突然转变,开始积极型的决意陈述,表现慷慨激昂的悲愤情感和坚持抗战、壮志凌云的强烈爱国情感,同时催人上进,激励人心。这种独特的歌曲结构在民国时期和现代音乐界都比较少见,表现出贺绿汀先生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另外,贺绿汀先生的创作还具有创新的性质,他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西洋大小调结合在一起,大胆的使用了b小调,e小调和G大调等调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更大胆的采用了钢琴进行伴奏,利用钢琴那复杂多变的调性转换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再加上端木蕻良先生诗意和表现力十足的歌词,完美的将词的意境、优美的旋律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3 《嘉陵江上》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
3.1 艺术特征
第一,歌曲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救精神。这是歌曲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嘉陵江上》创作于抗日战争前期,这时全面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入侵了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全国人民沉浸在国破家亡的悲痛中,而作词家本人目睹当时中国百姓的悲惨状况,就创作出了歌曲的歌词。而作曲家贺绿汀在看到歌词后,与作词家产生情感共鸣就创作了这首风格清新典雅,留传至今的艺术歌曲。
第二,歌曲歌词具有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诗意下足。本身歌曲就是以散文诗为基础创作的,散文诗本身形式富有诗的朗诵性。歌词由于风格是散文诗,因此同时兼具叙事性和战斗性、朗诵性的三重特点。如歌词第一句“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随后第二句 “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第一句是一个半句,第二句才说完一件事,这种歌词风格具备强烈的叙事性特点。简单明了,同时也表现出歌词的战斗性,短小精悍。
第三,歌曲的结构比较独特,结构是单二部曲式。3/4拍,整体节奏缓慢,在演唱时采用中速进行演唱。创作者安排了强拍和弱起在不同的乐段和音节,又加入了大量的切分音及三连音,这些音乐元素组合起来使得音乐跌宕起伏、不断变化,丰富多彩。旋律和节奏自由,曲式结构独特,戏剧性和叙事性强。同时,大量使用的三连音节奏,配合休止符的终止顿挫和长音的情感积累,能够从乐句开始到句尾,一直推动着歌曲的情感向前流动,并在乐段尾部到达情感高潮部分。
第四,歌曲的伴奏形式比较自由、大胆。伴奏形式为钢琴。钢琴伴奏的特点是自由,更适合抒情歌曲和抒情性强的歌曲,同时钢琴伴奏比较自由,优秀的演唱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歌曲的情感进行自己的演绎,以不同的速度和情感来演唱,能够让演唱者唱出自己的风格。如果演唱者能够注意处理好情感的连贯性和乐句情绪的连接,保证作品完整连续性就能成功。非常的自由,同时也很大胆。
第五,歌曲使用了吉普赛音阶,同时使用了用b小调来展现悲剧性的气氛。歌曲还使用了变调,如中段使用e小调,这一调节使歌曲结构精致典雅。歌曲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使得歌曲具有戏剧性和对比性,突出对比了歌曲中两个乐段的不同情感,变换的调式又展现出歌曲层层递进的情感变化,这让歌曲的色彩非常丰富,对立式的曲式结构与两乐段不同的情感使得歌曲显得戏剧性十足。在伴奏上,贺绿汀改变了一贯的风格,大胆的采用了钢琴伴奏的特殊伴奏方法。体现出作家的创新意识和全新音乐风格。
3.2 艺术价值
从艺术价值上来说,首先,《嘉陵江上》的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传承中国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吸收西方的音乐艺术形式上,贺绿汀完美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中国的民族音乐更丰富,更富有感染力,从而为以后的作曲家提供了一条创新创作的路子。
其次,这首《嘉陵江上》还表现了作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情感,在那个时代,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励了我国人民去加入抗战斗争,因此具有战斗意义。
第三,《嘉陵江上》是贺绿汀先生爱国主义歌曲的代表作,也是他在创作上的一次自我挑战。当时正值我国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传统音乐止步不前,许多国外音乐艺术还没有进入国内,被我国音乐界所熟知和了解,如西方的宣叙调与咏叹调之中的音调形式,两个增二度章程的吉普赛音阶等。而作为我国民国时期音乐的承上启下的人物。贺绿汀先生做出一个尝试,他尝试着将我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完全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前有未有的新音乐风格,从而达到吸收国外音乐,传承我国传统音乐的目的。而这一首《嘉陵江上》正象征着他和我国当代音乐的一次重大尝试。他对我国音乐发展的贡献还体现在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对现代音乐的引领,启迪方面。
3.3 演唱技巧
歌曲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它用人声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情感价值。歌曲靠演唱来实现魅力,因此演唱技巧对于歌曲至关重要。优秀的演唱者会对歌曲进行自己的演绎,然后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艺术魅力。不同的演唱者会采用不同的艺术方法来处理和演绎一首陌生的歌曲,但过程都可以分为三大步,第一步熟悉作品;第二步掌握作品的音调、旋律和情感、节拍等所有细节;第三步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演唱风格和歌曲意境。在演唱技巧方面,演绎一首歌曲在演唱技巧方面需要注意三个重要的细节:
首先是呼吸技术。要演唱好《嘉陵江上》,呼吸技术是一个方面。从整体上来看,这首歌曲高音部较多,音域不宽,因此整体上可以多用头部共振发音,中低音部分可用胸部共振发音应对。整首歌曲都可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在高音时腹部横膈膜发力,能让高音演唱时气息充足。在换气时可用急吸缓呼法,这种换气法特别适用于《嘉陵江上》这种悠长,慢节奏的艺术歌曲。具体演唱过程中,可快速吸气,然后根据歌曲内容缓缓的出气,振动嗓子发音。可以第两句为一个过程,在第一句之前吸气,然后在第一句和第二句缓缓唱出。
其次,从歌曲的音域来看,歌曲的音高部分虽然较高,音域不宽,但整体在演唱时都不算太难,因此如果能对付得了歌曲中高音部分,其它部分自然也就对付得了。但歌曲不同乐段的演唱风格又有所不同,整个歌曲的声调较高,曲调较长,歌唱者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处理好中间的换气。上下乐段情感不同,声调和旋律也不同,在演唱时应处理好演唱速度和声调之间的关系,在不同乐段调整唱法和风格,处理好换气和演唱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因声调过高而失败,或者是由于气息不足而无法将歌曲推向最高潮。
再次,歌曲的歌词没有使用方言,也没有句尾押韵,因此在咬字和吐字时没有困难的部分。但平时需要将普通话练好,才能在演唱时不至于出现发音问题。但歌曲歌词较少,而歌曲旋律悠长,节奏慢,演唱速度慢,在演唱时难免会出现一个字长时间发音的情况,此时要注意处理气息和发音的难题,避免出现气息不足和中途断声的问题。
4结论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传承中国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吸收西方的音乐艺术形式上完美融合,我们希望艺术歌曲可以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希望当代作曲家也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艺术歌曲和作品。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情感,在那个时代,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励了我国人民去加入抗战斗争,而现在也不失为一首优秀的爱国教育歌曲,历史的见证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李铭磊. 浅析贺绿汀的声乐作品《嘉陵江上》[D].山西大学,2013.
[2]王骏. 试论贺绿汀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王梅. 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风格与演唱技巧[J]. 人文天下,2018(04):29-31.
[4]欧槐顺.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征探究[J]. 北方音乐,2017,37(11):95.
[5]王晓江. 浅析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艺术特征[J]. 北方音乐,2018,38(23):101-102.
[6]秦浩杰.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征及艺术价值[J]. 北方音乐,2019,39(10):101+103.
[7]卞澜浩.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J]. 艺术评鉴,2019(14):43-44.
[8]刘孔勋.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歌曲 《嘉陵江上》音乐分析[J]. 北方音乐,2019,39(18):97-9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