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士官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强军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现代化战争与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士官培养的专业教学课程必须切实与国家部队工作的需求相匹配,建立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之上,讲求实战效果。与国家部队工作需求进行比对,当下相关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还有诸多不足,需要尽快做出调整,采取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培训的质量,为国家培训出现代化信息战争士官新人才,推动国家强军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部队需求;士官培训;教学调整
1研究思路
笔者针对当下士官专业教学与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从具体课程内容、教学培训手段、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相关专业教学与部队需求以及相关岗位需求不匹配,直接导致了输出的士官人才的能力无法满足相应岗位要求。另外,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不科学不匹配也间接影响了士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信息通信岗位对士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当下部分士官学员装备基础技能不过硬,带兵管理能力与组训能力差,根本无法满足岗位要求。
本文就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士官培训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必须以行动与过程为导向进行实施展开,以同岗位需求相匹配的士官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对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进行完善调整,为国家输出现代化信息战争新型士官人才,推进我国强军力量的发展与建设。
2.深入部队实地调研,完善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的军队正在变革当中,信息通信岗位作为部队通信的基本保证,通信岗位的士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的能力与技术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部队相应岗位的真实需求,以实战为出发点,士官学员明确自己的目标后定向性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真正对信息通信等相关岗位充分了解,就必须进行部队实地考察调研岗位的真实需求。相关相关院校可以定期组织一批专业的师资队伍与优秀的士官学员前往部队进行调研学习,根据调研获得的内容对院校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完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提升士官人才教学培训的效果。
3.匹配岗位需求,完善教学方案
士官的训练必须要与军事战斗相挂钩,一切以实战为出发点。具体是怎样的战争形式决定士官的培训方案,而不是培训方案决定战争形式,因此士官的培训方案必须与实战以及日常战备执勤紧密关联。这就要求相关院校制定的士官教学培训方案一定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当下信息通信岗位的士官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管理类别的通信兵分队以及技术性支持的保障类别的士官人才。两者在具体日常工作中有着不同的岗位需求。以管理为主的通信兵分队要求相应的士官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军政素质、扎实的装备专业基础技能以及良好的管理组织带兵训练能力,该类士官人才在部队中提供通信服务作为基础保障。技术支持型保障士官人才,则对装备的技术原理、工作特性、使用方式等都有着专业的了解,并且同时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能力,承担着对部队设备进行日常的操作运用以及维修护理的职责。
由此不难看出,针对士官人才的教学方案中不仅要有必须的政治理论、形势政策、体能训练以及基础知识的教学,另外还必须要有很强针对性与实用性的专业技术课程的培训,摈弃减少应用性与实战性不强的教学内容,提升整体的培训成果。对于信息通信岗位的士官教学培训,要根据其保障的基本特性,科学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内容,要有意识加强士官学员独立制定工作训练计划的能力、独立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总结反馈训练成效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案对于提升士官学员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提升基础教学条件。士官培训院校应当与最新的技术以及设备相结合,从部队实战所需要的装备以及当前所使用的装备着手,为士官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以及足够完善的训练场所,着重培养士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4.建设一套高效合理的考核机制
为了培训院校长久稳健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院校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这套考核机制必须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的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的岗位专业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全面的考核,同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行性。考核过程中应当做到三点,即公平、公正以及公开。同时考核的结果对教师的薪资进行直接的挂钩,有助于促进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整个考核机制能够长久稳健的实施。同时整个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完善教学环境,健全人事分配制度,对院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等都有助于整个机制的高效运转。
5.结语
当下士官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强军目标实现的关键,相关培训院校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这对整个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相关士官培训院校紧密集合部队相关岗位需求,完善自身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与考核机制,提高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柏翠,周德强,周良才.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62-65.
[2]桂海进,汤发俊.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教学团队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2-74.
[3]范唯.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与体制的探讨[C]//“问道2010”校企合作论坛.2010.
[4]季舒鸿,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J].职业技术教育,2012(4):49-5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