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分别构建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2018年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不稳定,先后经历了文化滞后型与旅游滞后型交替演进、文化滞后型、旅游滞后型三个阶段;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变化亦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偏低,整体上处于失调状态。
关键词:耦合协调性;熵值法;评价;开封市
1引言
在《开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案2017—2020》中,开封人民XX提出将创新融合,从而充分实现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很低,旅游产品的文化方面属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文化特性的缺乏在文化旅游产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文化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力不如周围地市的景点,文化产业与旅游景区没有太大联系;文化创作产业发展不足,如何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一体化成为开封在文化旅游业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外学者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融合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SMIT等国外学者探讨了旅游业对文化传统的影响[1]。Aoyama认为文化产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旅游产业更好发展[2]。国内学者对于文旅融合可替代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融合机制的研究。 陈显军、左绪刚和其他研究者从市场、产业本身、XX、经济、技术等层面关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3][4]。胡小海等研究者认为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结合的外部驱动力主要是旅游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XX主导力量[5]。其次是关于融合路径的探究。董芳等人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四条路径包括资源整合、技术整合、市场整合和功能整合[6]。刘宁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整合的路径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市场整合,空间整合,业务整合与技术整合,各种整合路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7]。第三是产业融合的调研。许妍谢通过调研分析了衢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程度与系统协调的关系[8];暴向平等利用耦合协调度评测模型,实证分析了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9]。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融合的研究有很多成果,利用研究促进文旅融合, 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以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市为例, 以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展研究, 以期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构建指标评价体系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因为它们涉及复杂和多样的经济活动,二者之间的模糊的边界定义了两个工业系统之间的互补性和耦合关系。基于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和数据准确性,并考虑到现有的计量框架和相关的定义[2,8]。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本文的文化产业指标体系[9]从文化事业机构数、演(映)出场次、观众人数、博物馆个数、图书馆个数、藏书总量等10个方面构建开封市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本文的旅游产业指标体系的十个指标为[9]:入境游客人数、国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海外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表1)。
2.2研究方法
2.2.1熵值法
(1)数据标准化处理.假设开封市第i年第j个指标值为xij,并据此假定为该指标的最大值为xmax,最小值为xmin,为了避免熵值计算过程中对数计算无意义情况,还需对数据进行非负化处理(统一加0.01),对原始数据标准化指标x‘ij,计算公式为[2]
X‘ij=(xij-xmin)/(xmax-xmin)+0.01(1)
表1 城市耦合协调性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
产业类型 | 一级权重 | 指标类型 | 权重 |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标U1 | 入境游客 | 正向 | 0.0859 |
国内游客 | 正向 | 0.0646 | |
旅游总收入 | 正向 | 0.1053 | |
旅游创汇 | 正向 | 0.0653 | |
国内旅游收入 | 正向 | 0.1692 | |
旅行社数 | 正向 | 0.1515 | |
星级宾馆饭店 | 正向 | 0.1508 | |
景区景点数 | 正向 | 0.2457 | |
A级景区数 | 正向 | 0.0659 | |
4a景区数 | 正向 | 0.0465 | |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标U2 | 文化事业机构数 | 正向 | 0.0031 |
演映场次 | 正向 | 0.3528 | |
观众人数 | 正向 | 0.1762 | |
博物馆数 | 正向 | 0.0685 | |
图书馆数 | 正向 | 0.0009 | |
藏书总量 | 正向 | 0.0766 | |
文化事业费 | 正向 | 0.0039 | |
文化产业从业中高级人员 | 正向 | 0.1603 | |
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 | 正向 | 0.1585 | |
艺术表演团体数量 | 正向 | 0.0385 |
其中i=1,…,m;j=1,…,n;m为计算年限;n为指标个数。
(2)指标权重确定.计算公式为
2.2.2耦合协调度模型
2.3数据来源
选取开封市2008-2018年的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为文化事业机构数、演(映)出场次、观众人数、博物馆个数、图书馆个数、藏书总量、文化事业费、文化产业从业中高级人员数、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艺术表演团体数)、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为入境游客数、国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国外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星际宾馆饭店数、景区景点数、A级景区数、4A景区数)作为评价对象,指标数据来源于2008-2018年《开封市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
3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评价
3.1开封市概况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北纬34°11′至35°01′,东经113°52′至115°15′之间。东西长126公里,南北宽92公里,总面积达6247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下游南岸。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在此定都,如此辉煌的建都史铸就了开封八朝古都的美名,此地孕育的宋文化更是中华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封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古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罕见。大宋都城东京城坐拥作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其盛世景象通过著名画家张择端的著作清明上河图得后人得以一览风采。
2018年开封市有各类文化机构数146个,艺术表演团体数9个,博物馆32个,图书馆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1237个;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249.90万人次,增长7.8%;旅游景点25个,A级景点18个,4A景点数10个,星级宾馆饭店12个,旅行社36个;旅游总收入499.30亿元,增长3.3%。
近年来,开封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探究和实践,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方面卓有成效,如一渠六河、宋都影视博物产业园、清明上河园三期项目、960非遗文创园、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和改造项目、小宋城二期项目等区域特色文化,“以文促旅、以游养文”的发展势头良好,开封市通过实施“文化+”战略显著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全省前三位更是证明开封市在现代服务业转型方面所取得的成功。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49.78亿元,同比增长8.2%,对经济的贡献率同比增长50.6%。在央视开封文化旅游被提到12次,全市4A级旅游景区新增2个,全年游客接待量达6806.8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旅游综合收入达602.2亿元同比增长24.6%,但与期望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整体来看开封市文商旅综合体稳步推进,以珠玑巷、双龙巷、启封故园、恒大童世界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汴京公园的改造升级业已完成,六馆一城、开封文化客厅等项目在建成后向市民免费开放。但其中的项目大多是非营利性公益项目和城市改造项目而且开封市景区集中在龙亭湖、包公湖附近,新项目集中在开封西区,投入产生盈利需要时间。所以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如何更进一步,是当前开封市产业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急需攻克的重要课题。
3.2文化产业发展评价
根据2008—2018年开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u2(表3)分析。2008-2018年的发展水平指数基本上在0.3附近剧烈浮动,总体而言偏低。从发展的趋势来看,2008—2018年开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稍有提高,上升趋势明显。
3.3旅游产业发展评价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计算出2008—2018年开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数u1(表3),根据其演变绘制其发展趋势图(图1)。2008—2018年开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基本在0.4附近徘徊。从趋势来看开封市旅游产业发展基于龙亭清明上河园等大景区,而且景区对游客吸引度达到峰值随后平稳下降。
4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性评价
4.1耦合协调性评价标准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耦合关系,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两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文中借鉴相关成果[9],本文借鉴已有的等级评价标准,按照协调度(D)作为协调发展类,然后向上、向下取0.1000分段值作为一个分类层次。如此根据协调度(D)的大小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划分10个等级,再根据旅游产业标准化指标数值(表4)和文化产业标准化指标数值(表5)分为10个大类,最终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等级划分标准成型(表2)。
表 2 耦合协调度划分等级标准
协调度D | 协调等级 | 大类 | 协调度D | 协调等级 | 大类 |
0.0000—0.1000 | 极度失调 | 失调衰退类 | 0.5001—0.6000 | 勉强协调 | 过渡类 |
0.1001—0.2000 | 严重失调 | 失调衰退类 | 0.6001—0.7000 | 初级协调 | 协调发展类 |
0.2001—0.3000 | 中度失调 | 失调衰退类 | 0.7001—0.8000 | 中级协调 | 协调发展类 |
0.3001—0.4000 | 轻度失调 | 失调衰退类 | 0.8001—0.9000 | 良好协调 | 协调发展类 |
0.4001—0.5000 | 濒临失调 | 过渡类 | 0.9001—1.0000 | 优质协调 | 协调发展类 |
4.2耦合协调性评价
表3开封市2008-2018年耦合协调性评价指标量值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
U1 | 0.4156 | 0.1888 | 0.3807 | 0.2406 | 0.6871 | 0.5209 | 0.8030 | 0.5164 | 0.3788 | 0.0055 | 0.2674 |
U2 | 0.0247 | 0.3399 | 0.2173 | 0.2881 | 0.0099 | 0.3884 | 0.0242 | 0.7904 | 0.6360 | 0.2350 | 0.3072 |
D | 0.2353 | 0.2060 | 0.2081 | 0.1872 | 0.0245 | 0.2301 | 0.1047 | 0.5651 | 0.4801 | 0.2452 | 0.4986 |
耦合等级 | 极度失调 | 中度失调 | 中度失调 | 严重失调 | 极度失调 | 中度失调 | 严重失调 | 勉强协调 | 濒临失调 | 中度失调 | 濒临失调 |
耦合类型 | 文化滞后 | 旅游滞后 | 文化滞后 | 旅游滞后 | 文化滞后 | 文化滞后 | 文化滞后 | 旅游滞后 | 旅游滞后 | 旅游滞后 | 旅游滞后 |
图1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
如表3和图1所示,2008—2018年期间,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维持一种均衡波动的水平,数值基本于 0.1000—0.3000 之间变动,耦合等级长期来看处于衰退失调阶段,表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本地资源的状况没有改变,两大产业在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 由于区域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作用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一个区域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优势需要对其整合创新才能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即使像开封这样文化资源丰裕的区域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开发长此以往旅游产业也会停滞不前。目前开封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并不强劲,这严重制约了文化资源发挥为旅游资源创造附加经济功能的重要价值,因此这方面拓展空间广阔的同时也应探讨寻求如何落实的方法。
同时,在2017年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开始上升。耦合协调度等级从极度失调转好到濒临协调。其中2008—2014年在极度失调与中度失调间徘徊,其耦合协调度由 2008 年 的0.2353 发展至2014年的 0.1047,呈现出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三种类型,此阶段表明开封市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较弱。由于旅游产业水平低下的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缺乏动力和方向,两者有效促进支持的缺乏又困扰双方更好发展形成不良循环。2015年—2018年的协调度变化亦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此阶段的耦合协调度2015 年到 2018 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但2017 年耦合协调度出现了短暂下滑。 但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开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还是有长足的进展,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程度稳步上升,但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协调发展局面还未成型,目前而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达到理想阶段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表明,开封市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如何做好协调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文化与旅游作为两种系统的运作逻辑与之相关发展水平的差异表明, 2008 年 u1 ﹥ u2 ,即文化产业综合指数低于旅游产业综合指数, 属于文化滞后型;而2015、 2018 年 u1 ﹤ u2 , 即文化产业综合指数高于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属旅游滞后型。 2012—2014、2016—2017年,u1 ﹥ u2 ,仍属于文化产业滞后型。 长期以来,开封市旅游业整体处于资源依赖型模式的发展阶段,依赖观光游览使得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功利性占上风,旅游产业一段时间较好发展势头掩盖了文化资源没有很好转为产业经济产出的问题。 游客对文化娱乐需求的逐步增加,还走依靠资源的模式最终会是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并因此丧失竞争力的局面,未来开封市还需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着力点,让当地景色更多体现其承载的文化底蕴,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还需不断强化。
5 主要结论与讨论
5.1主要结论
(1)2008-2018年期间开封市文化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整体趋势处于中度失调类型;从耦合模型的角度看,2008—2014年整体是文化产业滞后旅游产业,属于文化滞后型,2015—2018年整体来看是旅游产业滞后文化产业,属于旅游滞后型。
(2)与现有的研究相比较,虽然指标体系不完全一致,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开封市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文化产业对旅游发展的反哺作用波动较大,但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呈上升态势,且幅度逐年增加。
(3)开封市旅游产业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后出现下降态势,但开封作为古都的底蕴还在,借助开封市文化产业迎头赶上的势头再开发新景点推动旅游产业改革推动旅游产业焕发新生。
(4)开封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2008—2009年、2010—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7年耦合协调度呈下行趋势,2009—2010年、2012—2013年、2014—2015年、2017—2018年耦合协调度上升发展。耦合协调度最大值为0.5651仅达到勉强协调水平,协调水平整体偏低。
5.2讨论
(1)与已有的研究相比,虽然选定的指标体系不完全匹配,但开封作为河南省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结论方面关联性很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系紧密度不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效果与理想有较大差距且从整体看水平偏低。结合现有的研究,从促进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可以看出开封市对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探索还有待完善,开封文化的魅力还需要通过对文化旅游的深耕才能完整展现,一定程度上印证文中的结论。
(2)开封市作为享誉盛名的古都坐拥中原大地的便利地理和庞大的人口,对文化旅游的需求远未开发出来,产业扩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开封市应继续加大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和资本投入。同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也偏低,要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在焕发古都的文化底蕴同时使开封经济更上一个台阶,如何通过两个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是开封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3)由于在搜集关于开封市的数据方面困难较大、统计口径尚待完善。文中仅就2008—2018年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进行深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数据搜集和与其他调查方法的结合。
6 结束语
得益于古都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开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产生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可以对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1)应用耦合协调性评价对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评价,耦合模型的建立使统计变得直观清晰,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偏差评价得以减轻,但在看到这种计算方法便捷的一面同时也应看到这种计算方法不能更全面反映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更深层次的变化。
(2)本文在研究上如在数据选取方面用文化事业费替代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这相当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民营和个体在文化产业上的比重使计算数据略有偏差。
(3)作者自身能力的局限导致搜集整理体系构建所需的数据还不完善,本文所确立的指标体系远远算不上精密,最后的结果分析也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求知生涯中,作者会积极求知减少因学识不够的缺憾。
参考文献
[1]Smith V.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M].2nd ed.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9:1-17.
[2]Aoyama Y.The Role of Consump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ACultural Industry: The Case of Flamenco[J]. Geoforum,2007,38(1).
[3]陈显军.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
[4]左绪刚.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山东泰安市为例[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
[5]胡小海,黄震方.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7,(1):254-259.
[6]董芳,监文慧.河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 中国市场 ,2014,(8).
[7]刘宁.浅谈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4):88-89.
[8]许妍谢.基于耦合模型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以浙江省开封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9,(5):66-70.
[9]暴向平,张利平,庞燕,等.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1):115-120.
[10]方忠,张华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39-45+169.
[11]何剑波,何静.江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耦合发展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7,(8):84-87.
[12]范红艳,薛宝琪.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4):104-10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