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展业与餐饮业如何实现共赢

摘要: 会展顾名思义就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也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和地理位置内,由许多人共同组成的可以使定期举行的也可以使不定期举行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

  摘要:会展顾名思义就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也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和地理位置内,由许多人共同组成的可以使定期举行的也可以使不定期举行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在国外,像会展业较为发达的欧美地区,对会展也有类似的解释。X解释说会展就是特殊活动,其包涵的范围较广,所以产值大,占的比重高。而在作为全球会展发源地的欧洲把会展解释为M&E(meeting&exhibition)或者C&E即把meeting换作convition.中国学者一般把会展定义为MICE(M:CorporateMeetings公司业务会议;I:IncentiveTourPrograms奖励旅游;C:Conventions协会或社团组织会议;E:Events节事活动,或者Exhibitions展览),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会展的经济性。
  餐饮业是我国较早放的行业。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不断涌进,对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餐饮行业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
  国内餐饮产业由于走出国门、跨国经营的企业还不多,中餐在海外发展的主要顾客群还是华人华侨,中餐也是当今世界华人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但由于中餐要求品种多,烹制工艺各异,季节变换对饮食产生不同要求,故中餐无法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标准化、工厂化,所以其“走出去”之路就显得步履艰难。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会展业与餐饮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发展历程,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分析了当前餐饮业与会展业结合的发展模式。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走向。为我国餐饮业和会展业做贡献。
  关键字:会展业;餐饮业;共赢;方法;策略
论会展业与餐饮业如何实现共赢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会议会展为交流交际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经济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在当代社会中,会展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酒店行业、餐饮行业、旅游行业等第三产业相互联系,互相融合。其中,餐饮业曾经一度作为会展业的基础行业,加速了会展业的发展,而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宣传又不得不借助会展业这样一个新支点,会展业与餐饮业紧密联系,难以分割。
  本文旨在进一步探究会展业与餐饮业的经济连带关系,从会展业及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和模式,探索二者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掘二者更多的合作互利模式,以达到双方的最大效益,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同时对比国内外会展城市的成功经历与模式,分析总结昆明会议会展案例并结合云南自身的城市特点。提出观点和建议,为云南成为西南部的“会议之都”,打造“丝路经济带”会展明珠和云南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经济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对比,从中发现规律、问题及优势。
  实践法:经过实习实践,分析发现会展与餐饮业的经济互动,结合规律及新阶段的关系现象研究预测二者发展方向,并从中挖掘新的,更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
  个别案例分析方法:选取个别经典的案例,分析二者现有共赢关系,从中发掘新的延伸点。

  (三)文献综述

  王琼英在《会展业服务外包发展模式研究及前景展望》中说:将资源集中在价值链中企业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展业同样如此。
  杨柳在《让餐饮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引擎》中说:餐饮业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刘洋在《会展业与餐饮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研究》中说:现代餐饮业与会展业的融合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渠道和必然选择
  赵驹在《关于产业关联理论的会展效应》中说:会展业关联的效益源于会展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内部联系与关联。
  在此基础上,关于会展业的关联效益问题,餐饮业产业发展对会展业的反作用的问题,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做二者间经济连带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

  二、会展业与餐饮业之间的关系

  (一)会展业为餐饮业提供大量的客源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餐饮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融合。2005年,中国餐饮业利用外资项目894个,合同外资金额104亿美元。餐饮展是促进餐饮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能够广泛调动餐饮企业和业内人士、厨师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推动行业发展;是弘扬中华餐饮文化和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华餐饮博大精深,在发展中形成了特色纷呈的菜系、厨艺,餐饮文化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己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餐饮展可邀请餐饮发达国家餐饮企业参展、交流与合作。

  (二)促进餐饮业的发展

  促进了当地餐饮服务的多样化。餐饮业主为了满足四面八方参展商的饮食口味,必然注意和引进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餐饮习惯,有利于餐饮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促进了当地旅游餐饮的发展。这主要反映在餐饮场所迅猛增加,以及餐饮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由于会展聚集的大量客流,当地的餐饮特色、餐饮品牌通过客流扩散作用而声名远扬,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食、住、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前面所述,参展商的文化素质、消费能力较高,因此,其餐饮消费主要有两个特点:文化品位高以及消费档次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来自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参展商饮食风俗千姿百态,餐饮业要能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员餐饮口味,当地餐饮业必须能够提供多样的饮食服务,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餐饮品种的多样化。

  (三)餐饮业的发展为融合会展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2006年2月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餐饮业营业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最终实现8887亿元,同比增长17.7%,己经连续巧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据权威人士预测,今后10年,餐饮业将继续以18%的增速发展,到2007年营业额将突破1万亿元。在餐饮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餐饮企业集团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趋势加快,餐饮市场趋向细分化与特色化,绿色环保、营养健康已经成为消费时尚。餐饮业已经由最初的满足人的生存进入到提高生活水平的层次。现在的餐饮业也包括了社会餐饮、酒店餐饮、连锁餐饮以及快速餐饮等四类形势,所以有必要通过举行专门的餐饮展,真实反映餐饮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餐饮行业发展的不断成熟为其与会展业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三、会展业与餐饮业的概况

  (一)会展业概述

  1、我国会展市场化水平低下
  我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高,具体表现在:
  (1)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导向不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和竞争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导致会展市场秩序混乱,展览场馆如集贸市场,讨价还价,有的会展竟然成了处理积压商品的场所。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有的公司,特别是一些小规模公司,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盲目办展,抄袭克隆别人的主题,和别的展会同期同地举办,争夺别人的客户。竞争的无序使得会展资源严重浪费,效率低下,带来的是整个会展业的低效率与恶性循环。
  (2)市场主体混乱。XX、行业协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面对会展业这样一个利润蛋糕都想分一杯羹,展览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显,大型的会展企业所占比重小,中小型会展企业规模小,投资、经营未能实现多元化,长期依赖XX投资拨款,没有形成自负盈亏的机制。
  (3)市场信息不对称。会展信息渠道不通畅,导致组展商与参展商无法有效沟通,结果会展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骗展、虚假展览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会展的市场秩序。
  2、会展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1)XX权责不明确。XX管理职能不清,行政管理缺位或不到位,XX包办或对会展市场的干预过多,却对会展缺乏指导,阻碍了会展业市场化的进程。
  另外,XX对会展举办权严格控制,导致会展审批手续复杂,虽然现在已由审批制转向登记制,但仍然存在重复审批和多头管理,因为外经贸和贸促会都有各自的审批权,当地XX的相应部门还要审批,如果出国办展、参展,手续就更加复杂和繁琐,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集体会办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展商和参展商的积极性。
  (2)行业协会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行业协会是市场机制的主要载体,好的行业协会能够规范市场机制,对本行业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协调XX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协商、契约等方式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但在我国,行业协会的作用未能得到重视与扶持,行业协会体系也不够完善,除了中国展览馆协会,还未在其他各领域建立权威性的行业协会。直到2005年4月我国才成立会展业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会议展览业商会。近年来各地方会展行业协会不断成立,但是由于起步晚,行业协会并未完全发挥其应尽的职能。
  (3)法律、法规不完善。要规范整个会展业的经济行为,使会展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管理。近几年来商务部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关于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办法》、《关于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有关管理事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对会展业的管理。但是在已经颁布的多个行政法规中,存在不少交叉重叠现象,法规本身也不够完善。
  3、会展主题专业性不强
  当代产业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会展业也不例外,由于会展业具有极大的联动效应和带动效应,会展产业链已经形成。它围绕某一主题,以所在区域的产业为依托,借助场馆等设施,将会展业的主体和相关利益者联合起来,其中会展主题和产业基础是整个产业链的主导因素。要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必须明确这一点。
  可是很多会展目的地的会展企业在没有弄清本地产业优势、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发会展项目,结果会展主题不明确,专业性不强。会展是参展商展示产品和技术,和观众(指专业观众)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客户的平台。作为参展商来说,会展主题尤其重要,只有组展目的明确,会展主题专业,才能吸引专业观众,参加才有意义。所以要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必须加强会展主体的专业性。
  4、会展软硬件设施发展不均衡
  (1)场馆功能发展滞后。20年来,我国各省市在场馆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但是从全国来看,场馆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很多城市盲目建馆,选址不当,规划设计不够合理,有数量没有规模,场馆的展览面积不够大,功能单一,配套的硬件设施不全,后期运营和维护不善,导致场馆利用率不足,甚至长期空置,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根本谈不上对经济发展作贡献。
  (2)会展服务质量不高。会展业属于服务业,所以服务质量是会展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这里的服务质量有两层含义:一是会展专业服务,包括为参展商提供的展台搭建等服务和为场馆内的配套服务设施等,目前这方面缺乏专业化的分工,服务的专业性不强,质量不高。二是会展产业链下游提供的配套服务,包括交通、物流、餐饮、住宿、旅游等,由于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几乎跳跃式的发展,让下游的服务产业望尘莫及,以致配套服务难以跟上。
  (3)人才缺口大且结构不合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可是当前我国会展人才极度匮乏,会展人才的岗位空缺比例达10:1。而我国会展教育与培训又远远落后于会展业的发展速度,造成会展人才供不应求。会展教育与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输送的会展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会展核心人才和辅助性人才缺口较大。
  5、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加剧
  2004年1月12日,商务部首次允许外资会展企业在中国办展招商,紧接着随着WTO过渡期结束,服务业全面开放,国内会展受到外来会展企业的冲击。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X家国内市场萎缩,越来越多的知名会展企业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通过各种方式进驻中国市场,国际竞争加剧,国内会展高端市场被抢占,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国内会展业面临巨大威胁,中小型会展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生存难以为继。
  6、会展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展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会展业,极大地提高了会展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相比而言,我国会展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会展业中的应用较为落后,大多数会展企业仅仅将会展信息化看作是简单的网站建设,据有关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国内2000多个会展中有主题网站并能提供基本业务和服务功能的只占15%,且应用层面操作复杂;35%的会展有网站,但技术手段落后、专业性差、应用操作复杂,就网站内容、产品展示效果、平台服务和功能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参展企业的需求;而多达50%以上的展览会只有几页简单的静态页面,或根本就没有网站。

  (二)餐饮业概述

  全民餐饮创业潮涌现,明显供大于求;1、自2013年以来,由于XX8项规定,大量高端餐饮倒闭,导致大量厨师失业,他们会首选自己创业,进入大众餐饮;2、传统的服装等零售业受电商冲击,大量的从业老板转行做餐饮;3、原先与XX、大型企业合作的,由于受到各种冲击,转行做餐饮;
  餐饮业进驻人口较多。以黄太吉、雕爷牛腩、西少爷、人人湘为首的互联网餐饮受资本追捧,导致更多互联网人和其他跨界人士从事餐饮。
  这些人大多有三高:1、高智商,看大势,把握趋势,懂商业模式设计;2、高情商,能说会写善忽悠,能迅速融到资本;(忽悠不是贬义词,我也很善忽悠,未来不会忽悠的人没法做CEO)3、高娱商,懂审美,懂人性,善创新,有情趣,简单说就是能玩,会玩,好玩。(娱商,这个是我首创。未来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而餐饮更是第一娱乐业。你看看这批互联网餐饮创业者哪个不是玩家。)
  传统餐饮老板别不服,你会的那些叫硬件,用钱都能弥补。(花钱请专业团队来做)而这帮外星人干的事叫软件,人跟你的操作系统都不同。你用一座机,通话是很清晰,可人用的是iphone6plus,直接是IOS8,未来还不断迭代升级,怎么拼?
  餐饮是个前店后厂的生意,既要生产又要销售;餐饮既是零售业,又是服务业;既要懂定位做好产品研发,又要懂人性做好管理服务;
  餐饮这个生意从采购加工、到成品销售都是一个店完成的,厨房就是加工厂,前厅就是销售部,哪一个弱都没戏;餐饮既是零售业,又是服务业;既要懂定位做好产品研发,又要懂人性做好管理服务;对于那些做惯代理和中介生意的人来说,还有比餐饮更复杂的公司吗?想想头都大。
  强势品牌已然成型,资本大规模介入,行业从分散到集中:SHOPPINGMALL这个业态的全国性铺设,意味着以餐饮、影院等休闲服务业全国连锁成为可能。同时,大型餐饮集团采用多品牌、多品类策略在全国攻城掠地。呷哺呷哺的上市,意味着全国化,连锁化,规模化是未来大众餐饮趋势。外婆家、绿茶这类品牌,已经不完全靠门店差价赚钱,玩起了供应链和资本游戏,所以后进入者,你们开始面对的已经是正规军,而不是门口的张三李四。
  今天的餐饮业已经是链条最长,环节最多,隐患最大,人才密集的行业;食品安全是炸弹,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巨人都害怕,随着国家立法严格,幻想靠地沟油、添加剂、垃圾原料节约成本赚餐饮钱的人,我劝你还是赶紧走吧!而招工难、用工难、养工难对于餐饮这样一个密集劳动型产业来说,更是最大的噩梦。你想好怎么跟90后,以及未来的2000后打交道了吗?用规章制度,奖惩条例这么LOW的手段,你会很受伤。
  房租和人工成本高居不下,价格竞争却导致客单价下降;最近两年把握住第一波SHOPPINGMALL风口的餐饮企业都赚了盆满钵满,可是随着大规模资本涌入餐饮业,原本SHOPPINGMALL从求着餐饮企业进入到开始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房租这东西不是以从业者的盈利水平来制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请做好准备,商铺运营商跟你谈各种条件。没办法,流量在别人那,就是他狠。我们很快就会看到SHOPPINGMALL跟曾经的连锁超市、家电卖场一样露出丑陋的嘴脸。
  顺道说一句,但凡一个SHOPPINGMALL里有外婆家、绿茶这类的高翻台、低客单价强势品牌,如果你的定位客群跟他们一致,还是躲远点。互联网平台虎视眈眈,掌握海量线上数据和入口,挤压餐饮企业利润;大众点评、美团网、饿了么,这帮拿到巨额资本的互联网餐饮平台,动辄给商家贴补百万,你若是认为他们是XXX的雷锋,那就太OUT了。

  四、会展业与餐饮业发展的模式

  (一)“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

  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指的是会展和餐饮的一条龙式的发展。会展业与餐饮业的一体化互动发展主要通过活动主体、消费单元、协调机构表现出来,即会展活动主体在协调机构发挥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消费单元最终实现会展业与餐饮业的一体化发展。它是结合我国会展旅游现阶段实际状况及餐饮业自身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会展业与餐饮业实现共赢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会展活动主体如参展商、观展人员、管理者、媒体相关人员等都可能成为酒店主要客源。他们因为会展这一目的而聚集在某地,并在酒店运用广告、新闻、互联网等媒介沟通的营销推广下成为酒店主要客源,进而在酒店完成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单元,为酒店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在酒店的帮助下完成购物、旅游,推动酒店与会展客人关系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酒店提供的优质服务会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众多酒店良好服务所形成的规模优势也会极大提高会展承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通进会展的持续化进行,为当地营造更广阔的外部发展环境。如海南博鳌,就是在当地XX的支持与参与下,会展业及餐饮业均得到快速发展

  (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迈入国际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更多除会展及餐饮业之外的其他第三产业将融入两者,实现第三产业内的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目前,旅游业,运输业已经开始介入到会展和酒店的操作之中,以后的合作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国际化的特点:一是主题的品牌化,会展业和餐饮业都要创造自己的营销主题,并寻求双方的合作,同时与其他产业如通讯、邮电等协作,推进主题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二是要实现技术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的网络化、酒店预定系统的完善、会展设施的国际化等;三是组织运作要实现规模化,主要表现在中介组织沟通规模化、会展与餐饮业沟通规模化。同样,规模化、集团化的酒店也更趋向于与大的会展组织者联系从而形成组织运作的规模化局面

  五、会展业与餐饮业共赢的策略

  (一)两产业进行相互整合

  面对我国长期以来内需不足的局面快速发展的餐饮业己经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2005年,全国人均外出餐饮消费支出680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118倍,预计今年将达到800元以上。只要行业营销措施得当,这个数字还将不断攀升。餐饮展恰是专业及业余观众了解各大餐饮品牌的绝好机会。一些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大酒店、特色饭馆可以拿出看家本领,在餐饮展上多吸引眼球,为自家今后的发展多积聚人气。很多餐饮展的举办方也绞尽脑汁、别出心裁,在展会中既安排品牌评审、金奖菜点的认定,又有外国、外省市餐饮的展示:既有婚宴、寿宴、国宴等主流餐饮的荟萃,又有茶艺、咖啡等休闲餐饮的点缀,同时配以厨艺绝活表演、主题演讲论坛等,活动安排可谓精彩纷呈。会展行业在大喊“做大”、“做强”口号的同时面对餐饮业的特点办展时也应“做细”、“做精”。

  (二)扩展发展渠道,增加创新性

  不断的扩展双方的发展渠道,进行行业内的改革创新,完善自身的职能。加快创新渠道的建设,开展多样化,优秀的产业结构,为会展业和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三)建立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

  加速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是我国会展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会展业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利益最大化、成本节约化,就要尽快建立平等高效的市场机制,反对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秩序,将会展业真正推向市场。
  1、实施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门槛,加快会展企业的培养,提高会展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实现展馆、会展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保持市场信息渠道畅通,国家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组展商的资质审核和统计评估,实施跟踪管理,定期公布统计数据,促进会展行业内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增加举办会展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参展商提供参展决策依据。
  3、实现服务专业化分工,组展商进行服务外包,让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会展项目的营销策划上,会展服务接包商则通过不断提供专业的会展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利益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会展业市场化的进程。同时要注意与餐饮业相结合,谋求共同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新阳.上海市中心城区餐饮业区位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2-14.
  [2]DaviesRL.MarkingGeography:WithSpecialReferencetoRetailing[M].London:Methuen,1976:259-288.
  [3]GarnierJB,DelobezA.GeographyofMarketing[M].NewYork:Longman,1979:75-80.
  [4]JonesK,SimmonsJ.Location,Location,Location:AnalyzingtheRetailingEnvironment[M].Canada:Nelson,1993.
  [5]DawsonJA.RetailingGeography[M].London:CroomHelm,1980.
  [6]ConversePd.Newlawsofretailgravitation[J].JournalofMarketing,1949,14:379-384.
  [7]HuffDL.AProbabilityAnalysisofShoppingCenterTradeAreas[J].Landeconomics,1963,53:81-89.
  [8]BerryBJL.GeographyofMarketCentersandRetailDistribution[M].EnglewoodCliffs:Prentice-Hall,1967.
  [9]DunnES.Themarketpotentialconceptandtheanalysisoflocate[J].Papers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1954,44:315-348.
  [10]BerryBJL.Anoteoncentralplacetheoryandtherangeofagood[J].EconomicGeography,1958,34:304-311.
  [11]MillerHJ.Pricingpolicyreactionstoagglomerationinamarketwithspatialsearch[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1966,3:393-415.
  [12]徐放.北京市的商业地理[J].经济地理,1984,4(1):40-46.
  [13]宁越敏.上海市区商业区位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39(2):163-172.
  [14]郭崇义.上海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23(1):13-17.
  [15]吴郁文,谢彬,骆慈广,等.广州市城区零售商业企业区位布局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8,8(3):8-217.
  [16]阎小培,姚一民.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17(2):41-48.
  [17]史钟.重视和解决会展业中的问题[J].中国广告.2005(06)
  [18]陈传康.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J].地理学报,1994,49(3):226-235.
  [19]蔡晓梅,甘巧林,张朝枝.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106(2):95-98.
  [20]熊晶,李玉国.浅谈我国未来餐饮业发展的特点[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S1)
  [21]胡志毅,张兆干.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2,22(1):106-110.
  [22]袁小红,毛端谦,刘婕.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模式分析——以南昌市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3):325-330.
  [23]张旭,徐逸伦.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热带地理,2009,29(4):362-367.
  [24]梁璐.城市餐饮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6):325-330.
  [25]杨柳.我国餐饮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26]刘江,崔胜辉,唐立娜.半城市化地区住区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5):579-585.
  [27]吝涛,李新虎,张国钦,等.厦门岛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65(6):715-72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95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5月4日
Next 2020年5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