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
从世界范围看,运用专利战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增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最为有效的手段。本论文通过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优势,获取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现状与动向,从而指导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从大的趋势上来看,未来反应釜的发展,将从节能,环保以及更高的工艺操作,材料等方面着手,以满足市场与发展潮流的变化。
关键词:反应釜 专利信息 知识产权
第一章绪论
1.1反应釜简介
反应釜从广义理解是有物理或者化学反应的容器,对容器结构进行设计以及参数配置,能够实现工艺所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以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化工、医药、橡胶、石油、农药等方面。反应釜材质一般有不锈钢、锆、碳锰钢、镍基合金以及其他的复合材料。
1.2反应釜的组成
反应釜的两大部件是釜体和釜盖。
釜体是由高强度合金钢板或者复合钢板卷制而成,其内侧大部分情况下会衬有能够承受介质腐蚀的材料,铅锑合金填充在釜体和内衬之间,作用是导热与受力。
釜盖一般则为平板或者凸型封头,其与釜体一样,都是由高强度合金钢板或者复合钢板制成,在釜盖上装有进气口、加料口、安全防爆口、测压口等口径不同的接管。在釜体与釜盖之间装有密封垫片,主螺栓与主螺母将其密封成为一体。
除此之外,还有搅拌和传热装置、传动装置、工艺接管等。
1.3反应釜的工作原理
在内层中放入反应溶媒即可以搅拌反应,夹层需通上不同冷热源(热水或热油、冷冻液)做循环加热或者冷却反应。然后通过反应釜夹层,注入恒温的(高温或低温)热熔媒体或冷却媒体,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恒温加热或制冷。同时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搅拌反应(常压或者负压条件下)。物料在反应釜内反应,并且能够控制反应溶液的蒸发与回流,反应完之后,物料从釜底出料口放出。
1.4反应釜的操作流程及工艺特点
1.4.1操作流程
按照工艺要求,反应釜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投料 在经过计量之后,反应物一批或者几批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阶段 投料完毕之后,需要升高温度,应向反应釜通入热水,随着原料和催化剂混合充分,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放热反应便开始进行。这一阶段则需要在较短时间之内把反应釜内的温度或压力升至开始反应时的状态,并且需要连续不断升温升压。反应放热阶段 这一反应阶段会伴有很强的放热效应,而且反应放热速率与反应温度之间是呈正反馈自激关系。反应过程中如果没能及时移去反应热,会使得温度过高,超过正常反应温度,容易引起“爆聚”或生产安全阀跳;反应过程中如果加入过量的冷水会使得反应激落,甚至会造成“僵釜”现象。这一阶段是控制难点,不但要求釜内温度或着压力连续不断上升,而且要求不能发生超调。这一阶段决定着能否得到高质量的产品。恒温/恒压阶段 这一阶段反应时间长,对控制精确程度要求很高。因此,反应工艺中最关键的阶段则是恒温/恒压阶段。冷却、回收及放料阶段1.4.2工艺特点按照反应过程的生产环境以及动态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得出反应釜具有以下几种工艺特点:
反应一般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加热升温阶段和反应初期的有自衡能力的开环稳定过程;二是反应中后期不可逆的、无自衡能力的开环不稳定的强放热反应过程。工业上所用的反应釜容量很大,釜壁厚,是一个热容量大、纯滞后时间长的受控对象。聚合反应过程中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可逆性以及高度非线性。如过程增益变化大,甚至有可能增益变化方向也会不同,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釜内固体颗粒愈发增多,传热系数也会发生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如热水及环境温度变化、催化剂活性、循环水、原料质量等)对系统的干扰影响很大。难以建立其机理模型。
1.5化工生产中反应釜的发展趋势
(1)大容积化,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行业有达30m³,国外有达120m³。
(2)反应釜的搅拌器,双搅拌器或外加泵强制循环的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了单一搅拌器。
(3)生产自动化以及连续化取代以往的间隙手工操作,比如采用程序控制,能够保证生产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收益,能够做到环保不会污染破坏环境。
(4)热能利用合理化,选择最优的工艺操作条件,进一步强化保温措施,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最大程度降低热损失。
第二章专利布局分析
2.1专利信息的特点
内容广泛专利信息反映着从日常生活到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内容新颖专利权首要实质性条件是新颖性,发明专利则只会授予最先提出申请的发明。分类明确绝大多数国家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分类明确统一方便专利信息的检索且方便国与国之间进行专利文献信息交流。描述详细专利说明书能够对申请的专利作足够清晰、具体、完整的描述,使得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和实施。
2.2专利布局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数量逐渐增加,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科技含量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规划、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及企业研发都有着重要意义。很多企业都十分注重专利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知识产权是企业支撑创新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企业经营战略与研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了解分析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优势,应该合理定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并且进行预警分析,进而能够强化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理念,加强专利海内外布局及高质量专利群组创造,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实施运营,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及知识产权风险控制,避免研发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制定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规划,提高商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对手的动向,发挥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强有力支撑作用。
企业综合市场、产业以及法律等多种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对专利信息合理化分析并进行充分利用,从研发市场以及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分析,理性思考问题,不断构建合理、高效、严密的专利保护网,由此专利价值便会得到充分展现,进一步满足企业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处理专利数据,专利的分析效果便会得到展现。
由此可见,专利分析的价值主要体现,分析研发市场,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方向和前景,深化创新思维,指导企业产品与新技术研发,实事求是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制定合理化的创新发展方案,自然而然会提高市场竞争力,且也能通过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2.3常用的专利分析方法
2.3.1“点”情报分析
“点”情报分析是指统计分析专利文献外部特征,通过统计分析从而获得某国家、地区、组织、领域、行业、机构与个人等不同的主体专利投入与专利产出情况的初步信息。“点”情报分析是初步分析挖掘专利情报信息。具体分析方法下述两种:
简单统计分析分别按照专利申请人、申请量、授权量、同族专利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由以上指标的统计显示,可以初步反映不同主体专利投入与产出情况,初步体现并了解其专利质量的优劣高低。
关键词频统计顾名思义,即提取专利项、标题与摘要中的技术关键词,并统计分析其频数。通过分析关键词频数高低,可体现某一技术领域所研究热点的转移情况。
2.3.2“线”情报分析
“线”情报分析,是指对由“点”情报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排序。即组配统计专利初步分析统计中的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日、专利权人等,或者按照时间、空间、分类等再排序。
(1)专利申请的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指专利技术按照时间分布进行研究,将简单统计分析的结果按照时间序列予以整理分析。如以时间作为横轴,以专利申请量(或者授权量、同族专利数量等)作为纵轴,分析专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各主要国家或者企业专利申请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加以分析,便能够反映出各个国家或者企业技术创新变化的快慢与趋势以及它们之间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的强弱。
(2)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技术发展也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统计分析一段时间内某一项技术相关专利的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人数量的变化趋势,能够绘制出技术生命周期图。总的来讲,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经过几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下降期、复苏期等)。通常,在技术刚开始发展起步时,专利申请数与专利申请人数都会比较少;但随着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对技术的认知与理解,专利数量会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申请人数量也是如此。此后技术进入发展期、成熟期以后,专利数量仍然会持续不断增长,但申请人的数量则会保持相对稳定,且专利申请大多为改进型专利;之后随着市场以及技术的不断淘汰,专利申请数量与申请人数量都将呈现下降趋势,申请的专利太多是在现有技术领域的小幅发展,此后技术便进入下降期;如果之后专利申请量与申请人数量又呈现上升趋势并又有了大幅增长,说明技术进入了复苏期,企业便会有新的发展。
专利申请的空间分布分析专利技术按空间分布研究,以不同的空间分析对象(国家、地区、企业、行业等)作为横轴,以专利申请量(或者授权量)作为纵轴,统计并分析专利随空间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分析一般情况下用于对竞争对手的识别,深入分析其技术发展等。
专利申请的IPC分类分析IPC分类分析,是指专利技术按照IPC号进行排序,以IPC分类体系作为横轴,以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作为纵轴,进而统计分析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因此,能够获取这一领域的技术构成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技术关注点。如对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出这一技术领域的重点技术发展情况及趋势。对不同技术类别的公司专利数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了解各个公司的重点开发领域。
2.3.3“面”情报分析
将上述情报加以组合,则可得到各种相互联系的有关技术发展状况的“面”情报。即综合不同因素(时间、空间、分类),分析挖掘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信息以及各技术间的联系。
(1)技术矩阵分析
将技术内容通过矩阵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以行和列选择不同的技术信息因素构成,以分析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分析技术开发程度。进行矩阵分析前,应先充分解读各个专利文献,用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等反映的专利技术内容或者专利的“质”来识别专利,并且按照各技术信息因素来归并相关关专利,使其呈现有序化。
进行技术矩阵分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通过空格中专利数量对比从而寻找技术空白点。技术空白点,即是空格中专利数量为0的区域。出现空白点的原因,可能是研发该空白点的难度很大,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但也有可能是尚未注意开拓的新领域;更有可能是现有的技术领域突破不了的技术难点。但不管是由于哪种原因,这些技术空白点确很有意义,尤其对于研发项目的确立与发展及公司的发展战略决策等。
(2)专利聚类分析
专利聚类分析可以根据处理数据的属性,将专利文献中的著录项划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通过研究专利群的形成、结构、变化以及与其它专利群的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地对某一技术或者某一企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分析。
(3)专利引用分析
专利引用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利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通过分析,能够对企业决策和技术研发、运用提供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并可以根据竞争者的专利情况,分析自身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能够发现竞争中的优劣势。
(4)份额分析
份额分析指对各“线”型情报按各数据集分别统计其分类份额,进而了解在某段时间之内,各类别中指标构成的比例关系。
2.3.4“立体”情报分析
对所述“面”情报进行组合,则能够得到发明活动与其它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全面情报,也叫作多次元或者多维分析,即用透视的观点或角度对专利情报信息进行分析,把所有要素都展现出来,最终得到技术研发以及专利竞争情况的结果分析。“立体”情报分析是对专利情报深层次的分析,既要了解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而且更需要对专利文献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分析,了解专利技术的特征、发展及与其相关技术的联系与区别等。
(1)专利组合分析
专利组合分析是通过建立能够衡量专利潜在价值的一系列定性与定量指标,科学、客观地对专利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分析以及技术组合,进而更好地找出竞争者的相对专利地位以及充分了解技术领域的相对发展优势,从而为企业发展R&D投资提供更具价值的决策信息。专利与市场的一体化组合能够为技术与市场战略提供更好的发展。
(2)鱼骨技术分析
鱼骨技术分析即因果分析,根据其“因果”图的形状,将其称为鱼骨技术分析。它可以探讨复杂问题中各种类别的原因,通过发挥创造性,进而提供问题与各类原因的直观图。通过对主要专利、次要专利以及潜在技术的分析挖掘,能够解决具有许多技术解决手段的复杂问题,从中找到核心技术来解决复杂问题;并且能够为问题确定潜在技术手段,进一步找到技术开发方面的空白点。
其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先描述一个需解决的问题,划出一个向右的箭头,作为图的骨干(核心),其他主要或次要的技术解决手段将通过它进行联系或分类。然后,确定现有的专利技术或者可能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沿着鱼骨图的“骨干”将它们分类为主要的类别。之后,了解上一步确定的更加详细的信息,继续对鱼骨头进行细分,作进一步分析。它通过一系列和关键问题相关联的假设来进行反复的交叉论证,逐步发现并排除掉错误假设。
第三章化工反应釜领域中国专利分析报告
3.1课题研究背景
3.1.1国内外发展现状
反应釜是1912年发明,自被发明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满足工艺需求。现在世界上每年递增,速度达3-5%,我国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中。但是由于科技水平技术等方面受限,在应用上,我国研制的反应釜同国外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
首先,国外研制的反应釜除了燃料行业可以达到20000-40000L,其他的均可以达到120m3;反观我国,大多在6000L以下。反应釜容积的大小与产量、批量生产中的质量误差以及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限制我国化工产品质量、销量与成本的直接原因。其次,国外自动化水平更高,大的工厂当中已经实现电脑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更高;而我国设备操作水平相较国外要低,基本是手工操作,这也是质量产量低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在反应釜的构成方面与国外也有着不小差距,我国已经由单一搅拌器发展到双搅拌器或外加泵的强制循环,但国外除了装有搅拌器之外,还能使得釜体沿水平线旋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反应速度。
全球气候变暖,在警示化工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环保问题,不仅要满足产品发展需求,也要控制污染。从整个大发展趋势来讲,未来反应釜的发展不仅能满足生产需要提高反应速度,而且将会朝着环保节能、更高更好的工艺操作方向发展,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发展潮流。
3.1.2研究内容
(1)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国家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对化工反应釜的中国专利进行全面查阅,并进行系统分析。
(2)完成化工反应釜的中国专利一览表和化工反应釜领域的中国专利布局分析报告。
3.1.3数据范围及检索年限
1985年1月至2020年5月
3.1.4检索逻辑关系式
反应釜与中国 分类号B01J19/18 B01J19/10 B01J19/00 B01J4/02 B01J4/00
B01J3/00 B01J3/04 15-99C12M1/40
3.2中国专利分析
3.2.1专利类型分布分析
由rainpat专利检索网站检索可得,化工反应釜领域专利发明3605篇,实用新型15110篇,外观设计104篇,发明授权544篇。
图1专利类型分布图
图一是化工反应釜领域专利类型分布图,由图可知中国专利中占比最大的是实用新型,占比78%,其次是发明专利,占比18%,接下来是发明授权和外观设计,分别占比3%和1%。实用新型实用价值大,在生产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技术水平要求比发明专利低一些。
国家保护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要求和经济需要。
3.2.2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图2专利申请趋势分析图
由专利申请趋势分析图可知,2007年之前专利申请量很少,专利类型主要是实用新型,2007年-2009年期间专利申请量缓慢增长,2009年开始专利申请量增长加快,2014年后大幅增长,在2018年达到高峰。
我国专利法于1984年制定,经过了1992年、2000年及2008年三次修正,在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下,为适应科技创新和发展需要,落实xx和xxx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部署,促进和激发科技创新和创造精神,2019年作第四次修正,明确了职务专利的激励机制,延长部分专利的保护期限并确定外观设计专利的国内优先权,加强专利行政部门服务和执法力度,设立开放许可制度,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加大专利侵权赔偿力度。
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攻关等活动,注重产品升级、结构优化、装置改进,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产品质量,以专利发明激发创造力,促进产品装置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专利工作有序健康进行。
3.2.3专利公开趋势分析
图3专利公开趋势分析图
专利公开趋势与专利申请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09年专利公开量增长加快,2017年-2018年增幅最大,2018年专利公开量达到高峰。
3.2.4申请人排行分析(申请人1 – 10)
图4申请人排行榜分析图
由上图可知,主要申请人有: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江苏常州酞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太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南昌翊成化工有限公司、宁波远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扬州百思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专利申请达到81项,其申请的专利包括:螺旋式反应釜、一种温控反应釜、电加热反应釜、多腔式反应釜、一种增氧反应釜等。具有成本低、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反应效率高等优点。排在第二位的宁波大学专利申请量达76项,主要有:多功能反应釜、一种高效反应釜、一种恒温高效反应釜、一种节能易清洗反应釜、一种高效环保反应釜等。具有方便使用、便于清洗、结构简单、搅拌均匀、能量利用率更高等优点。
3.2.5各省市申请量分布分析
图5各省市申请量分布分析图
由上图可知,各省市申请量前十依次是: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广东、天津、四川、江西、河南、湖北。
3.2.6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分析(申请人1 – 5)
图6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分析图
专利法律状态在侵权诉讼、产品引进与出口、新产品的开发与项目申报、技术转让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意义,包括以下几点:防止侵权和被动侵权、专利技术价值评估、失利专利研究、企业专利布局。
由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分析图知,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授权:4 终止:33 实审:10 撤回:1 公开:0 驳回:33),宁波大学(授权:6 终止:66 实审:3 撤回:0 公开:1 驳回:0),江苏常州酞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授权:0 终止:57 实审:0 撤回:9 公开:0 驳回:0),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授权:41 终止:5 实审:2 撤回:0 公开:3 驳回:1),重庆太岳科技有限公司(授权:0 终止:33 实审:0 撤回:16 公开:0 驳回:0)
3.2.7IPC技术构成分析(IPC小类1 – 5)
图7IPC技术构成分析图
B01J:化学或物理方法,例如,催化作用、胶体化学;其有关设备(特殊用途的方法或设备,见这些方法或设备的有关类目,例如,F26B3/08)〔2〕
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除免疫测定法以外包括酶或微生物的测量或试验入C12M,C12Q)
B01D:非专用于特定变量的测量;不包含在其他单独小类中的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的装置;计费设备;非专用于特定变量的传输或转换装置;未列入其他类目的测量或测试
B01F:混合,例如,溶解、乳化、分散(混合颜料入B44D3/06)
B08B:一般清洁;一般污垢的防除(刷子入A46;家庭或类似清洁装置入A47L;颗粒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入B01D;固体分离入B03,B07;一般对表面喷射或涂敷液体或其他流体材料入B05;用于输送机的清洗装置入B65G45/10;对瓶子同时进行清洗、灌注和封装的入B67C7/00;一般腐蚀或积垢的防止入C23;街道、永久性道路、海滨或陆地的清洗入E01H;专门用于游泳池或仿海滨浴场浅水池或池子的部件、零件或辅助设备清洁的入E04H4/16;防止或清除静电荷入H05F)
B01J19/00:化学的,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一般方法;(对纤维、线、纱、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的物理处理,见这种处理的有关位置,例如,D06M10/00);及其有关设备(专门适用于水,废水或污水生物处理的填充件,填料或格栅入C02F3/10;专门适用于淋水冷却器的溅水板或格栅入F28F25/08)〔3〕
B01J4/00:进料装置;进料与出口调节装置(压力容器的进料与出口装置入B01J3/02)
B01J3/00:利用低于或高于大气压力使物质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的方法;其有关设备(压实或烧结金属粉末的设备入B22F3/00;一般压力容器入F16J12/00;用于盛装或贮存压缩、液化或固化气体的压力容器入F17C;用于核反应堆的压力容器入G21C)〔2〕
B01J8/00:在有流体和固体颗粒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般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这些方法所用的装置(原料颗粒化的方法或装置入B01J2/00;熔炉入F27B)〔2〕
G01N1/00:取样;制备测试用的样品(用于自动分析的材料处理入G01N35/00)
G01N33/00:利用不包括在G01N1/00至G01N31/00组中的特殊方法来研究或分析材料
G01N17/00:测试材料的耐气候,耐腐蚀,或耐光照性能
G01N27/00:用电、电化学或磁的方法测试或分析材料(G01N3/00至G01N25/00优先;电或磁变量的测量或试验,材料的电磁性能的测试或试验入G01R)
B01D53/00:气体或蒸气的分离;从气体中回收挥发性溶剂的蒸气;废气例如发动机废气、烟气、烟雾、烟道气或气溶胶的化学或生物净化(通过冷凝作用回收挥发性溶剂入B01D5/00;升华入B01D7/00;冷凝阱,冷挡板入B01D8/00;难凝聚的气体和空气用液化方法分离入F25J3/00)〔3,5〕
B01D3/00:蒸馏或相关的在液体同气体介质相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交换的方法,例如汽提〔2〕
B01D11/00:溶剂萃取
B01D5/00:蒸气的冷凝;用冷凝法回收挥发性溶剂(B01D8/00优先;冷凝器入F28B)〔3〕
B01F7/00:在固定容器内具有旋转搅拌装置的混合机;糅合机(B01F13/04优先)
B01F15/00:混合机附件
B01F13/00:其他混合机;混合设备,包括不同混合机的组合
B01F11/00:具有抖动,摆动或振动机构的混合机(B01F13/04优先)
B08B9/00:用专门的方法或设备清洁空心物品(B08B3/12,B08B6/00优先)〔2〕
B08B15/00:防止污物或烟尘从产生处逸出;从产生处收集或清除污物或烟尘(用于从烹调器中排出或冷凝蒸气的烹调器的部件、零件或辅助件入A47J36/38;垃圾排出入B65F;用于引导烟尘或烟雾的装置,如烟筒入F23J11/00;从家用炉子或其区域内排除烹调烟气入F24C15/20;空气调节、通风入F24F)〔5〕
B08B3/00:使用液体或蒸气的清洁方法(B08B9/00优先)
B08B1/00:利用工具,刷子或类似工具的清洁方法(B08B3/12,B08B6/00,B08B9/00优先)〔2〕
第四章结论
论文主要介绍了反应釜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工艺特点,专利布局分析的方法目的及意义,主要从专利类型分布、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公开趋势、申请人排行、各省市申请量分布、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IPC技术构成等方面对化工反应釜中国专利进行检索并分析,可以得到专利类型主要以实用新型为主,专利申请公开量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在2018年达到高峰,专利申请量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城市,主要申请人有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江苏常州酞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太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法律状态清晰可见,IPC技术构成B01J占比94.19%。
科技创新进步,专利法不断完善,注重专利信息分析和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的化工反应釜领域专利呈良好的态势不断增长发展。专利信息作为集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为一体的重要信息源。专利分析的价值主要体现,分析研发市场,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方向和前景, 深化创新思维,指导企业产品与新技术研发,实事求是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制定合理化的创新发展方案。企业需对专利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以及技术领域的空白点和劣势,获取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且应注重创新和产品升级,运用专利战略保护知识产权,从研发市场以及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分析,理性思考问题,不断构建合理、高效、严密的专利保护网,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郭婕婷,肖国华.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8(01):12-14+11.
[2]刘磊. 化工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辽宁科技大学,2012.
[3]金明瑛,胡志勇.反应釜的故障分析与处理[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06):72-73.
[4]陈美.论反应釜的设计和制造[J].山西化工,2014,34(06):61-62.
[5]梁宏.浅谈企业如何挖掘专利和进行专利布局[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01):38-40.
[6]王燕玲.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J].科学研究,2009,27(04):622-628+568.
[7]杨军民.反应釜温度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化工自动化发展现状[J].广东化工,2010, 37(5):288-290.
[8]赵鹏,吕志盼,李成宇.对于反应釜结构改进的相关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05):50-51.
致谢
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也已接近尾声,回忆过往点点滴滴,让人倍感珍惜。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xxxxx大学)、老师、父母、同学表达我由衷的感谢。
从论文选题到资料搜集再到整篇论文的撰写,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对我的指导鼓励与支持。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学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高尚的师德,令我十分敬佩。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并对论文进行认真批阅,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使得我论文得以成型并且学到了专利分析的知识。感谢论文撰写以来同学们的帮助,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同时,我也要感谢我所有的大学老师,您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感谢您们对我的栽培与教育。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