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进行的显著增多,从本质上来看,将资本公积金转增到股本上,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调整,并未对股东权益产生影响,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许多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由于“转股”既没有导致现金流出入企业,也没有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它一直被认为与企业价值无关,但“存在即为合理”。本文通过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对公司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探讨,清楚地了解到上市公司转增股本是为了传递公司利好消息、扩大股本规模、提高股票流动性、配合大股东减持等。“转股”所带来的市场反应主要为公司短期内股价的上升和投资者投资热情的高涨为企业带来正面的影响;但“转股”也可能会损害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公司声誉形象和市场发展秩序。针对上市公司“转股”这一行为所存在的问题或者缺陷,本文提出,公司需要完善股利政策的制定、加强内部结构的治理;中小投资者更是需要充实提高专业知识,做到理性投资、谨慎投资;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等。
关键词:发展;股权;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引 言
分配股票股利、现金分红、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或者是以上三种形式的不同组合都是在上市公司中管理者有可能选择的及逆行利润分配的方案。其中,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扩大股本规模的方式就是利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来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又可以称之为“转股”,具体是指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时将产生的部分股本溢价转增为股本。“转股”会影响到公司的股本总额和股票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不会发生改变,仅仅是股东权益内部结构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是否能够转增为股本的关键是分清资本公积金的来源和性质,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分析研究来看,通过股本溢价产生的的资本公积可以用作来转增股本,但其他资本公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用来转增股本的。虽然这种转移所引起的股东权益内部的调整不会导致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化,但一定会对公司的方方面面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正所谓“不做无用功”。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许多企业会因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变更企业经营范围和形式等,将资本公积转增为股本;也存在一些其他公司在发展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会利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来发放股票股利,以此取得投资者的信赖和投资。但在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过程中,必须防止和抵制某些企业的不良做法,否则会出现企业资本虚增等后果。
上世纪中叶时期,有些国外的学者已经开始了对股票股利政策的初步分析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结论和成果。在1961年,X经济学家Miller与Modigliani提出了MM理论,也就是股利无关论,理论的大致内容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并且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
和西方国家存在不一样的看法和观点,在我国,许多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是因为公司产生了良好的业绩和客观的发展方向,是一种传递利好信号的行为举止。虽然说西方的资本市场很成熟和完善,其理论成果也比较突出,但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西方学者的观点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市场的发展。例如,何涛和陈小悦在进行有关“转股”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价格幻觉假设”,指出了由于我国资本经济市场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投资者更容易受到价格幻觉的影响而进行错误的判断,因此导致被上市公司所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这一行为使投资者对股票价值判断失衡和错误,这种错误导致股价上涨,以此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价值。郑振龙和孙清泉则从另一角度——心理学角度指出这种股利分配方案是利用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来达到公司原本的目的。而钱学宁、尹中立则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的动因除了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以外,也是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一方面能够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体现公司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能力和盈利的水平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另一方面它会增加股东们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进而增加公司股票的流通量、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股票交易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而言,掌握好合适的动机和时机,才能促使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实现最大化效益。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换种说法,它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1.1.2股本
股本亦作股份、股份资本,是经过公司的章程授权、能够代表公司权益的全部股份,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是构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之一。股本的大小会随着送股和配股而增加,但市价不会改变,这是由于送配股后除权的原因。
1.1.3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通俗地讲就是用资本公积金向股东转送股票。资本公积金是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之外,由资本、资产本身及其他原因形成的股东权益收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主要来源于的股票发行的溢价收入、接受的赠与、资产增值、因合并而接受其他公司资产净额等。其中,股票发行溢价是上市公司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资本公积金的来源。
1.2转增股本相关的理论基础
1.2.1“转股”的会计处理及股票股利偏好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作为上市公司扩大股本规模的重要方式之一,既不涉及资产的变动也不会对负债产生对应的变化,它只是在所有者权益中不同科目间的转换。在会计学当中,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是按照股票的面值进行冲减资本公积的金额,对应的会计分录为“借:资本公积,贷:股本”。
关于股票股利偏好这一理论的得出,具体是魏刚在1998年研究分析发现的,魏刚以1997年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从而得出股票股利相比现金股利具有更高收益的结论。同年,陈晓、陈小悦和倪凡在魏刚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得出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在公司发布公告后都会产生超额收益,但现混合股利和股票股利所产生的超额收益会比现金股利所产生的超额收益高很多。种种研究分析表明,相比现金股利,我国股民对于股票股利更加的追捧和喜欢。
1.2.2信息传递理论
1979年,巴恰塔亚构建了一个有关于股票股利政策的股利信号模型,他认为在相对合适恰当的情况下,现金股利是表示未来预期会产生盈利的信号。由于根据分析计算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所得到的信息比套取公司内部信息更加容易和方便确定,投资者会更愿意相信公司通过“转股”来发放股票股利所传递出的针对于公司发展状况的信息。
如果公司在当年的财务报表中所披露出来的信息能够完全准确的揭示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并且与公司实际状况基本符合或相差无几的话,那么股利的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弱。但如果公司披露的信息相对比较少或与现实情况出现不符的现象,那么股利信号所传递的信息就会相对来说展现出较高的价值,有利于避免投资者判断上的失误和减少失误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因此,一般投资者会认为上市公司所发放的股利分配政策是管理层或公司股东董事等对公司现存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所做出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传递出公司发展是否良好的信号。如果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数额较高,则说明公司的当时利润额较高,盈利水平较好,并且预测未来发展很有前景,进而促进投资者大量的买入股票;但如果当上市公司进行较低数额的股利分配甚至不分配股利时,则表明公司当年的发展或许不是很乐观,投资者会更加的谨慎和小心,也不会对公司抱有过大的期望,甚至可能会将手中的股票卖出。
1.2.3价格幻觉理论
在2003年,何涛、陈小悦首次对信息信号传递理论和最优价格区间假说在能否在中国长期存在和运用进行了首次检验,并通过结合中国较为特殊的经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价格幻觉假设,他们认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目的可能是在发出公司发展良好的信号的基础上,进而提升其市场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投资者的价格幻觉心理就会被上市公司所利用,导致投资者对股票价值进行错误的了解和判断,使得股价上涨,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第二章 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2.1关于中孚
2.1.1公司简介
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自从上世纪末以来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加快了中国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更是使人们享受到了科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但是由于电子数据易传播、易扩散,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和紧迫。面临这样巨大的机遇和困难的挑战,中孚公司便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开始主攻研究有关维护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及产品。
中孚公司处于我国信息安全领域较为领先的地位,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影响下,其在保密领域和商用密码领域表现出了较为优异的水平和成绩,包括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信息安全服务等。中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安全保密应用产品,技术领域涵盖了信息服务、应用软件、嵌入式和芯片设计等范围。它凭借自身优越的技术和较高的研发能力,为国家党政机关、军队、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等的信息保密体系提供了一系列的安全服务。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销售和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它在1997年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408万元,到现在已有23年的发展历史。自从成立以来,中孚一直坚持以自主创新研发为重点和优势,研发各种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在保密和商用密码领域,中孚占据一定的席位,并且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与资历。
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自主创新的优势,先后承担了十余项国家地方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重点项目两项,省级重点项目六项。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研究,公司在物理隔离安全中间件涉密网络检查和涉密网络集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且公司拥有的30多个软硬件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先后取得了“国家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等多项国家级产品认证证书,公司还被认定为“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双软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中孚一直且长期专注于信息安全保密领域的研究发展,依靠其深厚的经验能力和公司规范的管理制度,中孚公司正逐步成为国内信息安全领域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一流供应商。
2.1.2产品、创新及文化
中孚在信息保密领域所涉及生产和研发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都是依据国家相关安全保密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自主研发的,并且其产品主要分为检查和防护两大类。公司还特地分别设立了两个专业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为“保密”、“商密”,成立了保密、商密、渠道、涉密四个营销事业部,为自主研发安全保密涉密的产品提供一流的环境和技术。除此之外,公司为了能够提供更为精细和周到的服务,分别在山东、北京、南京设立了分公司,沈阳、乌鲁木齐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各地的销售服务网络,用户也遍及全国各地的几万家党政机关、军队和企事业单位,这样能够更为便利和充分的掌握行业动态和市场现状,更好的服务于全国用户,提升公司的自我发展水平。
中孚一直以产品的研发和方案的制订实施为主,经过在行业内十余年的技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能够针对客户的需求与变化,为其提供强大的防护、检查手段,快速推出成熟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孚公司依据国家保密法的规范和要求持续创新,在计算机安全保密防护、监测等重要技术领域确立了在业界领先的地位和能力水平。
中孚公司凭借自身在信息安全领域和产品保密领域的优势,又因为其丰富的经验教训、专业知识和对互联网安全行业的深刻研究与理解,在2007年进军国内商用密码产品领域。之后经过三年的打拼和研究,中孚公司已经成为了国家商用密码产品定点生产和销售许可单位,公司所生产的多款密码设备都获得了国家密码经管局产品型号的认定,还形成了安全认证、安全存储类两大产品体系,并且在电子政务、商务,等各个互联网领域都展开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公司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水平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余项重点科研工程,省、市几十项各级重点工程,其中十余项产品已经被评为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
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就是以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来为主导构建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打造出中国信息安全产业领域的第一品牌,并做到“固守诚信,品极天下”。
2.2中孚公司的发展历程
2.2.1中孚公司初创期
1997—2002是公司发展的初创期。公司原名为济南中孚实业公司,在1997年注册成立。在之后的三年里,公司的主攻自主研发第一款信息安全产品——双硬盘物理隔离卡(也是国内第一款物理隔离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试验,在2000年,这第一款信息安全产品便成功问世,作为首批通过国家保密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的产品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孚公司正式打开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大门,并且能够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内大展拳脚。随即,到2002年公司改名为山东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2.2中孚公司发展期
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公司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2003年公司自主研发的物理隔离卡产品与联想、浪潮两大主机生产厂家形成OEM配套。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务内网安全保密中间件”工程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国家保密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的产品工程。而公司所研发的单硬盘隔离卡也在短时间内率先获得了国家保密局颁发的相关证书和荣誉。2005年国家保密局颁布新的涉密集成资质经管办法,在此之后,经过公司不懈的努力和自主创新,成为国内第一批获得“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的单位,同一年时间也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经管体系认证,被认定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因为公司发展规模的扩大,在2007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变更为山东中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济南市国家级科技园区首批进入“新三板”的三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2.2.3中孚公司成熟期
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公司的发展一直稳定前进,并且蒸蒸日上。不仅得到承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信息中心网络改造的工程项目,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并通过CMMI三级国际认证。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和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系统,进一步面向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公司在2009年出资1000万元成立北京中孚泰和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又在南京成立了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企业的未来美好的发展迈向了一大步。2010年公司获得国家保密局批准,成为国内首批具有“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经管系统”研发资格的涉密单位之一。
第三章 中孚信息公司“转股”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上市公司“转股”的影响分析
3.1.1上市公司“转股”的现状分析
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这个大环境下,其上市公司在支付股利时更加倾向于以分发现金股利的方式进行。而在我国的市场和发展条件之下,上市公司则多数会以分配股票股利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式来支付股利。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已经引起了相关监管监察机构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防止资本市场投机炒作行为的发生。
通过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每到当年的年末和下年的年初,会有许多上市公司着手发布利润分配预案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的公告。例如:灵康药业每10股转增4股、国林科技每10股转增6股、天龙集团每10股转增15股、中孚信息每10股转增6股。
上市公司转增股本有两个常见的目的,一是以此降低公司股价,让资金较少的投资者能买得起公司的股票,进而增加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二是向市场上传递出一种公司发展的积极信号,侧面反映公司看好未来市场和相关领域的盈利前景。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考虑好的结果和坏的打算,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都是为了传递公司利好的信号、扩大股本规模,也有可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背后操纵的情况。例如在2016年,京蓝科技公司发布了每10股转增10股的利润方案,但在其当年年报中却披露出,公司年度净利润为1.2亿元,比2015年下降70%左右。这并非是“转股”所带来的积极良好的影响,而是属于大股东背后的利益操纵。所以,某些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时可能会伴随着大股东股份的减持,甚至会侵害到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3.1.2上市公司“转股”的动因分析
从会计角度上研究分析,股本的转增部分仅仅属于一种账面上的变化,股东权益和公司的利润没有发生任何变动,因而不会影响股东价值,也就不会影响之后的收益。但即使是这样,还有很多上市公司都更倾向于股本的转增,其动因和诱惑点有以下几个:
1、传递公司发展利好消息。
公司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的信息可能或多或少会从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这一行为上有所体现,虽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直接的利益,也不会增加公司的资产,但却能够直接的给到投资者一定的信息来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根据上文中的信号传递理论可以发现,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帮助传递公司发展良好的信号,将这一信号传送给各个机构和中小投资者,而投资者的行为则会影响到公司的预期收益,并以此来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使公司未来能够长期稳健的发展和成长。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各个上市公司内外部的投资者所了解到的相关决策上的信息存在较大不同,外部投资者只能根据公司对外发布的年报和其他公告中的信息来判断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能否盈利。所以当上市公司发布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股利政策预案时,投资者会根据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分析得出,这些信息体现出了公司当前和未来都会发展利好的信号,因而会大量或者快速的购入该公司股票,进而推动该公司股价短时间内大幅的上涨。
2、扩大股本规模。
由于上市初期的公司股本规模通常比较小,股票在市场上的流通性也不强,很少会有不同的投资者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相互买卖交易,这种情况下公司快速扩大股本规模的诉求会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恶意收购,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大多会选择转增股本的方式实现股本的扩张,毕竟这一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不会因为长时间的实施对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打击。
许多上市公司在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前的总股本比较小,而较小的股本规模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购风险;并且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比较差,投资者也很容易会操纵股价的波动,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必要的风险。在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股本规模扩大,股票价格稳定,流动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公司的股价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也会因此降低,同样公司的发展会更加的稳步前进,被竞争对手恶意收购的风险也大大降低,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同时也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股本规模因素确实影响着转股预案的公布实施,企业也愿意采用此种股利政策扩充自身股本,占据市场席位,免于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3、配合公司大股东减持。
大股东是指上市公司中持有普通股股数占总股本5%及以上的股东,大股东如果减持股份份额到1%或以上的行为便可以称之为大股东减持。
在我国的现在的经济市场发展条件下,上市公司所实施的转股政策比发放现金股利更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和投资,由于“转股”在短期内对公司市场价值的提升十分明显,而由于中小投资者的价格幻觉心理的存在,上市公司在发布转股预案前后股价就开始上涨,带动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开始拉升,转股之后,部分投资者认为股票与之前相比更加便宜、有利可图,更偏好买入这种低价股票。上市公司便借此利用股价上升的时机,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从而达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进而减持大股东手中的股票进行套利变现。上市公司选择转股进行市值管理的原因,是由于这种方法相较于其他管理方法存在明显的优势:第一,转股后,短时间内股价就会大幅上涨,大股东们减持的收益增加。第二,与其他方法相比,实施转股的成本与门槛都比较低,相对来说,法律风险也比较低。最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容易迎合投资者们的非理性偏好,一般不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3.1.3“转股”后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和市场表现
通过观察部分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一段时间之后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从长期效果来看,发现部分公司在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出现降低的情况,公司的利润也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增加。但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发布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之后一段时间,股价上涨,公司股份发生减持,利用的就是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如果公司是出于传递利好信息而实施该方案,会有利于公司更好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公司盈利的增加。反过来说,但如果上市公司的目的不纯的话,公司发展状况会变得比较糟糕,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信誉问题,十分不利于公司未来发展。在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之后,公司的每股未分配利润会因此相应数额的减少,派发现金股利的能力也随之降低,可能会导致公司用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来弥补亏损,进一步会使得公司现金分红的能力也降低,声誉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环扣一环,公司会产生一系列的危机和风险。
本文中中孚信息公司在2020年04月01日发布了每十股转增六股的资本公积转增股预案,在公告发布之后几日内股价持续上涨,最高达到了89.13元,之后恢复日常平稳。由此可知中孚信息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动因之一就是扩大公司内部股本规模,从而实施激励股东的激励政策。
3.2中孚信息公司“转股”过程分析
3.2.1股东持股状况
表4-1公司股东持股情况说明
股东
名次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量(万股) | 持股
比例(%) | 股份性质 |
1 | 魏东晓 | 3932.07 | 29.6 | 流通受限股份 |
2 | 陈志江 | 2477.89 | 18.65 | 流通A股,
流通受限股份 |
3 | 厦门中孚普益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656.8 | 4.94 | 流通A股 |
4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富通股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575.52 | 4.33 | 流通A股 |
5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二组合 | 345.76 | 2.6 | 流通A股 |
6 | 孙强 | 338.88 | 2.55 | 流通A股,
流通受限股份 |
7 | 李胜 | 170.61 | 1.28 | 流通A股,
流通受限股份 |
8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鸿道3期 | 170.00 | 1.28 | 流通A股 |
9 | 万海山 | 140.88 | 1.06 | 流通A股 |
10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实逆向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111.49 | 0.84 | 流通A股 |
3.2.2股票价格水平分析
图4-1 股价波动情况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2020年1月-3月股价一直在上下波动,成交量也没有较大的波动,虽然涨跌情况在2月份出现较大波的动,但仍说明这几个月期间公司股价属于正常波动范围,而由上图可以看出,在4月1日发布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公告时,股价较之前有所下降,但在之后几天股价又有所回升,说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的发布给予了机构投资者和所有中小投资者一个公司发展利好的信号,促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投资,达到公司的目的。
表4-2公司转股后收益比较
2017年 | 2016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15年 | |
营业收入(元) | 281123191.83 | 215903751.65 | 30.21% | 207581082.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48617587.35 | 48354007.18 | 0.55% | 49028297.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正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 39136663.91 | 45625720.54 | -14.22% | 37755295.29 |
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28173272.80 | 19860044.65 | 41.86% | 72363622.09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67 | 0.79 | -15.19% | 0.80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67 | 0.79 | -15.19% | 0.8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6.56% | 35.19% | 下降18.63个百分点 | 40.92% |
2017年末 | 2016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 2015年末 | |
资产总额(元) | 546687257.49 | 238816574.39 | 128.92% | 249990180.8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 | 410779748.57 | 156002591.36 | 163.32% | 145091884.18 |
同样,中孚公司在2018年3月22日也发布曾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预案公告,正如公告中所说,也结合中孚公司当年的年报数据得出,2017年度母公司税后净利润达到32,410,440.83元,其中提取出10%的盈余公积共3,241,044.08元,再加上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分配利润36,750,750.19元,所以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65,920,146.94元。在符合公司利润分配原则和相关制度、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营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公司发布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具体内容如下:以2017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8277.50万股为基数,向公司全体股东实施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6股的方案,目的除了是因为公司当前发展平稳,为优化公司的股本结构和回报股东以外,更是为向外界机构投资者传递公司发展稳步前进的利好消息,进而能够扩大股本规模。
3.2.3“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动机分析
中孚信息在2017年完成上市以后,之后的三年时间内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4800万元、4200万元和12500万元。
由图4-3可以清晰看出,在中孚信息进行收购之前,净利润在2019年实现了跳跃式的上涨,虽然并购的公司中并没有完成承诺利润,但是公司的利润如此跃升也非常吸引投资者。传递这样的利好消息,更加有助于股价的上升。
表4-3公司近五年利润额
单位:百万元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营业收入 | 208 | 216 | 281 | 356 | 603 |
营业成本 | 71 | 59 | 100 | 119 | 182 |
营业利润 | 29 | 37 | 52 | 51 | 139 |
利润总额 | 58 | 54 | 52 | 51 | 136 |
所得税 | 9 | 6 | 3 | 9 | 11 |
净利润 | 49 | 48 | 49 | 42 | 125 |
表4-4公司近年盈利能力分析
2017 | 2018 | 2019 | 2020(Q1) | |
盈利能力指标 |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16.56 | 9.84 | 24.26 | -5.08 |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 – | – | – | – |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 | 12.38 | 7.44 | 18.66 | -4.06 |
毛利率(%) | 64.38 | 66.54 | 69.87 | 73.20 |
净利率(%) | 17.29 | 11.92 | 20.72 | -94.70 |
在我国较为不成熟和相对不完善的资本经济市场环境下,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都有“恐高”的心理问题,他们内心会一致认为当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价格再上涨的空间范围会大大的缩小,反而股价下降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由于中小投资者具有“价格幻觉”的心理,在这种幻觉条件的影响下,投资者们会偏激的认为股票在转增以后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中小投资者们的“恐高”情绪就会因此而得到缓解,从而买入股票,提升股票的流动性。因此中小投资者们面对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会更加青睐和追捧转增之后的股票股利,而公司的股价也会由于投资和们的这种非理性偏好和“价格幻觉”的心理而产生溢价收益。
3.3中孚信息公司“转股”的影响分析
3.3.1财务状况分析
具体来讲,我们分析的财务数据是近四年以来公司的净利润额,因为净利润是最具代表性的流量数据。
图4-2事件前后净收益变化
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净利润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事件发生后的第一个季度就开始攀升,直到事件后的第三季度达到高点。这与信号作用假设吻合。公司通过公积金转增发出了正信号,暗示未来公司有好的表现。
3.3.2股权结构分析
表4-5近两年每股收益比较
单位:元 | 2017年 | 2018年 |
每股净资产 | 4.9626 | 3.3997 |
每股收益 | 0.3662 | 0.3196 |
表4-6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分析
每10股送红股数 | 0 |
每10股派息数 | 2.50 |
每10股转增数 | 6 |
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 | 82775000 |
现金分红总额 | 20693750.00 |
可分配利润 | 65920146.94 |
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 | 100.00% |
本次现金分红情况 |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 |
中孚信息公司在2017年进行发布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公告之后,在2018年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均稀释、被摊薄。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增加股东的实际利益,但是每股股价降低以后能够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符合公司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公司在未来的长期持续稳健发展,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权益的情况。但该事项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其中也包括存在不确定的投资风险。
3.3.3配合大股东减持
魏东晓、李胜、陈志江、孙强、张太祥、杨伟分别作为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正常履行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全文所规定的30天减持期限,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各种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将会采取大宗交易、集合竞价等合规方式进行减持处理。
另外,中孚信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董事陈志江于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4月23日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总共累计减持公司425.91万股的股份,减持比例高达公司总股本的3.21%,并且在两日之内,股价创历史新高。董事陈志江在减持股份的前几天公司发布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预案,也就是说明,大股东陈志江“恰逢”转股后减持股份,存在一定的“谋定后动”的因素。
3.4中孚信息公司“转股”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孚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情况而言,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短时间内完成了股本的扩张,加快了股票的流通量和流通速度,提高了公司的市场价值。任何事物都存在其两面性,转股也一样,从长期发展的目光来看的话,这种方案的实施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中孚信息公司在2018年和2020年分别对2017年度和2019年度进行了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实施预案,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案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调整,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都未发生改变。从2020年4月1日开始发布每十股转增六股的转股预案开始,中孚信息公司的股价持续上涨,但是紧随其后的却是股东的减持,股价的下滑。董事陈志江所进行的大股东减持行为,其所得现金高达数亿,随后便伴随着股价的跌落,也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自此,受到以上影响之后,中孚信息公司在各方面的业务量也下滑,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盈利水平都开始下跌。
3.4.1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正如上文一直强调的,转股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调整和优化,对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股东权益也没有得到增加,虽然在短时间内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会使得股价上涨,利润有所提升,但如果只是一味的依赖此种方式会造成对公司的一些负面影响和压力。一方面,公司进行转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票价格,增加了股票交易活跃程度,短期内对股票投资者有好处,也属于炒作股票的一种方式;但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对公司的业绩会有一定压力和影响。从中孚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利润发生大的变化是在并购武汉剑通公司之后,而非在转股前后。换言之,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对公司长期的发展变化不是很大,甚至会造成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利润的下降等影响。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股票股利政策,摊薄了中孚公司的各项相关财务指标,导致公司的每股收益下降,通过对公司转股能力的分析发现,该公司的业绩增长不足以完全支撑起公司股本的扩张,每股收益的摊薄,更可能会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4.2跟随市场“转股”热潮,中小投资者盲目追从
在市场上多数公司都跟上“转股”的热潮的情况下,大多的公司高层或者管理者都会首先充分利用投资者中存在的非理性的心理,为在经济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好处,转股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在市场上的影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参与其中的中小投资者也日益增多。况且投资者对其追赶的热情并不会消失,但凡是有上市公司向大众披露出自身的计划,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表达他们的投资倾向和方案,他们在未经过理性思考和研究之前便会积极盲目的加入到投资的队伍之中,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小投资者由于幻觉价格幻觉在分析股票时,分析公司的表面经营状况的同时,还会参考分析公司历年来的股价数据,给他们造成一种“转股”之后的股价更便宜的假象,便会在这种情绪的控制之下偏好买入低价股,在股票价格降低后会利用股票上升的时机,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换句话来说,转股自身并未导致市值的变动,但导致了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误判,其中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经验等的缺失和不足,受损会相比较而言更严重。
3.4.3配合大股东减持,维护自身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高层或者管理者充分利用投资者中存在的非理性的心理,为在经济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好处,转股的数量和额度越来越大,而且其炒作的热度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参与其中进行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况且投资者对其追赶的热情并不会消失,每次有上市公司向大众披露出自身的计划之后,不管是机构投资者又或者是中小投资者都会积极加入到“转股”热潮之后的投资队伍之中。当这种较为情绪化的投资热潮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使得公司的股价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这恰好成为了大股东进行减持股份、套取现金的绝佳机会,大股东会在这时减持自身的股份,以此来套取更多的现金利润,使得大股东自身的任何权益和利益不遭受到一丁点儿的损失。换句话来说,公司所进行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这一行为,原本本身可能就是为配合股东减持所做的前期准备和铺垫,在完后股本规模扩大的情况下,也配合完成了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第四章 “转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4.1上市公司的应对策略
4.1.1完善公司股权制衡机制
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在推出转股的股利政策之后,存在侵害到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可能,由于中孚信息公司股权趋于集中,可能会更容易导致大股东侵害到小股东行为的发生,控股股东持股绝对拥有的话语权,在公司的重大决策方面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遏制了其他持股比例低且股权分散的小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使得公司的决策只能代表大股东的意愿,而且通常控股股东具有更多的公司内部深层信息的知情权,导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对称不公平,而小股东由于信息的缺失无法对决策进行合理合情的判断,因此,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完善公司的股权制衡机制,使得公司的决策同样体现中小股东的意愿。首先建议公司完善决策投票机制,当前中国都为同股同权,这就导致了决策时拥有股份更多的大股东占据天然的投票优势,那么如果提高中小股东股票的投票权,设置合理的投票比例和权重,提高中小股东的决策能力,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制衡,其次,对其他中小投资者,公司可以为其提供便利通道,进行征集投票或者代理投票,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中来,提高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
4.1.2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换句话说,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这对企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极为重要,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平衡所有者和经营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和权利分配纠纷,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有效的监督大股东和管理层所存在的一系列不公平行为,制定符合所有大小投资者的股利分配和方案。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董事会制定并提交给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实际上,也就是说公司高层和代表大股东的董事决定着制定什么样的股利分配政策,所以就存在着高管以权谋私粉饰任期内经营业绩的可能,也存在着高管和大股东合伙侵犯中小股东的情况,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结合外部监管才能对大股东起到最大程度的监督,才能更好的服务全体股东,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一方面公司应完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另一方面,健全独立董事制度,规范和完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任选机制,适当提高独立董事人数占比的比例,确保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样可以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高管的监管力度,让不同性质的股东达到平衡。
4.1.3合理制定员工持股计划
合理化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员工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公司业务中去,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但公司往往采用各种手段来增加员工持股的风险,风险的转移会使高层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反而利用转股等利好信息操纵股价,诱导中小股东而最终侵害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既打击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又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自身持长期稳定的发展,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以避免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公司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操控的工具和手段,防范对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恶意行为的发生。
4.2投资者的启示与对策
4.2.1避免盲目跟风,保障自身利益
公司进行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的目的无论是向外界传递公司发展良好的信号、扩大股本规模增加流动性还是要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大股东之所以能利用转股而进行的这一系列行为,归根结底是利用了投资者对转股票的非理性热情和盲目的跟从,但受损最严重的也还是这些中小投资者。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会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原因一方面是他们都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但另一方面跟中小投资者的自身情况脱不了关系,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存在着根深蒂固难以扭转的短期套利思想和不顾长远发展的眼光,而这恰巧为公司实际操纵者及大股东进行利益操纵行为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他们往往利用转股等利好消息,吸引中小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
4.2.2提升专业知识,理性投资
一方面,由于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财务风险实践分析能力的严重缺乏,中小投资者不能够自主的进行风险的判断和收益的分析,因此他们手中的资金非常容易被高位套牢,导致损失十分惨重。中小投资者应该加强自身金融知识的学习,而不只是在具体实践中积累经验。另外中小投资者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压迫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目标,而不只是拘泥于短期利益的追求。他们更应该通过对一家经营稳定成长性较高的公司进行长期投资,能够实现长远利益,从而避免短期被套牢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投资机构拥有丰厚的资金基础支撑、更加专业的投资分析能力和更为有能力和条件的研究团队出谋划策,但中小投投资者恰恰相反,他们通常只会依照股价的涨跌做出购买或抛售的选择,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行为的影响和误导,而出现盲目跟风投资的现象,所以中小投资者在日后投资的时候,要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潜能,做中长线期投资,从盲目投资转变为理性投资人。
4.2.3提高风险意识,谨慎投资
中小投资者在“转股”股票面前,一定要保持十分清醒的状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一方面要多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上市公司在上报的财务数据中,通常是报喜不报忧,甚至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粉饰,这就要求投资者为了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企业情况,合理做出投资决策,一定要增强自身对于财务数据的辨别和分析能力,与此同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在无形中也扩大了投资风险,投资者面对上市公司公开公布的各种消息,一定要更为谨慎,仔细的去辨别,同时还要将眼界放得更宽广,结合企业多年的数据披露,关注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学会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行业现状发展情况,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甄别,对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获取对投资真正有用的信息,保障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
4.3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4.3.1加强信息披露管制,监督完善公司体制
就我国资本市场现状而言,有些上市公司通过对外部投资者关于转股股票的非理性偏好的利用,从而对股价进行刺激,相关监管部门对这类现象要有所重视。如果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这一行为不是单纯的为了扩大股本规模或者是传递公司发展利好的信号,而是通过转股来减持套利,这种现象说明我国与此相关的监督监察机制系统发展不够健全和完善,证监会对这方面的的监督力度还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
因此,监管机构需要对企业的信息披露需要加强管理监督,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影响,公司有时会在披露的财务数据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粉饰,也就会让投资者无法从此信息中获取企业真实的发展状况,会加大市场风险,证监会不但需要加大对信息披露的管制,还要对相关体制不断的进行补充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也要规范化进行,逐渐减弱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公开的信息足以反映真实的企业情况。
4.3.2加强惩处力度,加大监督管理
针对我国部分公司的一系列行为,需加大对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内部利益输送行为的惩处力度,一定要对惩罚力度适当进行加强,只有当企业面临严格的法律规范和惩治制度时,才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加大监督管理,打造信息透明化的平台,正是因为我们处于大数据、云数据的时代,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监督机构更应该做到实时监控分析,获取相关数据,保障交易的真实性。
4.3.3完善修正公司“转股”的相关规定
针对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行为的相关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修正,以此保障市场投资者利益的同时,维护市场发展的良好秩序,只有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才能够改善大股东们运用转股进行套利或者其他行为的不正之风,投资者的权益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公平的竞争,股票市场才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2016年年底开始,我国国家的监管机构就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其中包括要求上市公司在发布公告时规范公告的格式,在披露预案时,必须同时披露公司业绩预告,并且说明公司是否有业绩支撑,同时,监管层对于凡是实施此方案的公司都列为重点监测对象。而且从2017年开始,监管机构不断的全面从严监管对上市公司的监察力度和手段。
严格监察,是说要在国内的市场中惩治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并不是说要将其彻底清除,一些有发展前景和良好影响的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确实可以传递出公司发展的利好消息,可以扩大股本,提高股票流动性,提升公司的市值,不过还存在部分公司打着转股的幌子,暗地为管理层自身输送利益,监管机构只有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提升自身的监管和应变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执行监管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够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促使更多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将公司的发展成果与投资者共享,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推动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
结论
正如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中孚信息公司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措施后,公司的股本会增加,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都被稀释,股东不会得到实际的利益,但每股股价降低后有利于公司吸收更多的投资者。由于股价下降,降低了股东投资的成本,也有利于活跃交易;也会有更多的投资者选择进行投资注资;活跃交易既可以保障公司的资金源充足,也能扩大公司的股本规模,以便于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公司的发展。但在“转股”之后的减持行为也会对公司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资本市场中,要合理的利用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这一方式,在不损害投资者等各方的利益的同时,使得公司能够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至诚于中,业成于孚”,希望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能够继续秉承“客户至上、品质至上、服务至上”的原则和目标,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奉献给中国信息安全和保密事业,实现“第一品牌”的远大愿景。
参考文献
[1]蒋琳玲.浅谈上市公司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20):139-139.
[2]王军会,李美华.送红股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比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8-9.
[3]范伟红,吴文琼.资产评估值调账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司法会计鉴定案例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0(8):76-80.
[4]黄素琴.关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1999,0(S1):62-63.
[5]袁小明.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验资业务中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0(7):44-45.
[6]孔维先.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前因后果多方面探究——股价表现、财务盈余、流动性、股权结构、风险[D],2009.
[7]黄伟翔.高送转、大股东减持及市场影响研究——以天龙集团为例[D],2018.
[8]白继德.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的优化[J] .财会研究,2010(1) .
[9]朱德峰:西水股份:以哪项“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N]. 上海证券报,2008年3 月14 日B1 版
[10]陈晓、陈小悦、倪凡,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信息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 《经济科学》, 1998年5月,第33-43页
[11]陈浪南、姚正春, 《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 , (金融研究》 , 2000年10月,第69-76页
[12]魏刚,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实证分析》 , 《证券市场导报》 , 2000年11月,第23-27页
[13]何涛、陈小悦, 《中国上市公司送转、转增行为动机初探》 , 《金融研究》 , 2003年第9期,第44-56页
[14]薛祖云、刘万丽, 《中国上市公司送转股行为动因的实证研究》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月,第114-121页
[15]成万装. 《警惕上市公司“高送转”陷阱) , 《决策与信息),2018年3月,第24-25页
[16]财政部. 企业会计制度 [S] . 财会 [2000]25 号.
[17]冯科,刘宏,何理,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对盈利的信号效应研究[/oL].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3) :38-42.
[18]汤伟,李国民,上市公司“高送转”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 2015, (13) :92-94.
[19]蒋玉娟.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34):46-48.
[20]Josef,Lakonishok,Baruch等.Stock Splits and Stock Dividends: Why, Who, and When[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7,42(4):913–932.
[21]AKER,,MALCOLM等.A 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J].Journal of Finance (Wiley-Blackwell),2004,59(3):1125-1165.
[22]Huang,,Chin-Sheng等.Cash dividends, stock dividends and subsequent earnings growth[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9,17(5):594-610.
[23]Pan,,Rulu等.The Chinese Stock Dividend Puzzle[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14,50(3):178-195.
[24]ames,J.,Angel.Tick Size, Share Prices, and Stock Spli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2):655–681.
谢辞
行文至此,本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学习阶段也即将告一段落,在xxxxx大学所经历的四年时间,似乎都历历在目,跟同学们相处的时光清晰可见,回首这四年,感触良多,丰富了阅历,充实了生活。这里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陪我一起奋斗的志同道合的同学,在此向所有教授给我知识的老师和所有和我一起共同学习过的同学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其中最要感谢的莫过于我的论文导师——xx老师,是她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知道我的论文,改正我的错误,xx老师严格的教学要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了我刻苦钻研的额外动力,在我论文写作遇到困难迷茫之时,他也能给我指点迷津,衷心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对于完成本文的所做的巨大的贡献。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4026.html,